人教版化学必修二2.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合集下载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1.地位和教材的内容要求地位: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

内容安排在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等内容之后,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火力发电中“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此外,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教材的内容要求:(1)火力发电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2)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3)原电池的概念及本质(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用自己的话解释原电池的概念及本质。

(3)能够制作简易的水果电池。

过程与方法:(1)查阅相关资料,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原电池的概念、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原电池概念及本质的探究、水果电池的制作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愉悦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难点:原电池的概念及本质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层面:1、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中,学生已经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本质。

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化学中的电现象和物理中的电现象之间建立联系。

2、在本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在的相互转化;但是,他们并不具有“化学能→电能”的思维方式。

化学ⅱ人教新资料2.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1)

化学ⅱ人教新资料2.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1)

化学ⅱ人教新资料2.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来自尉氏三中洧川校区的王艳。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我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转化之后的又一种能量转化。

其中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物理中的电学等相关知识,表达了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同时为学生了解各类化学电源及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电解电镀等知识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教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我今天介绍的是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过程和方法】通过设疑诱导、实验探究、现象比较等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常用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编排,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原理。

4、难点突破由于原电池原理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播放多媒体动画展示Zn-Cu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微观问题宏观化。

降低了教学难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过渡】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熟悉教材,更要熟悉学生,接下来我对学情进行了分析。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池也有所了解。

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

【过渡】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谈谈我的教法和学法。

高中化学:2.2《化学能和电能》第1课时说课(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2.2《化学能和电能》第1课时说课(新人教版必修2)

《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从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培养角度看,在整个中学化学体系中,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课标要求的重要知识点,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部分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在本章教学中,原电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对前面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正本质、能量守恒原理等教学的丰富和延伸,同时,通过对原电池原理教学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很好的素材。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及构成;②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⑵过程与方法①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②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②经历探究过程,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3.教学重点、难点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而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课标要求的重要知识点,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因此本节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构成及应用。

人教版必修2化学《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2化学《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2化学《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一、教材背景《化学能与电能》是人教版必修2化学教材中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的原理。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化学能和电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掌握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的原理;–掌握化学能与电能的计算方法;–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化学能和电能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化学能的定义;–化学能的计算方法;–化学能的单位和换算。

2.电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能的定义;–电能的计算方法;–电能的单位和换算。

3.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和应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上,以及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激发兴趣:–引入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小组讨论,搜集并展示化学能和电能的应用实例。

2.知识讲解与巩固:–通过示意图,讲解化学能和电能的定义;–介绍化学能和电能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巩固。

3.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践探究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化学反应实验,并利用化学能和电能的原理进行解释。

4.总结归纳:–让学生分享实践探究活动的结果,并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化学能和电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拓展应用:–设计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和电能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口头回答问题:–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化学能和电能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口头回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河南省淮阳中学:夏伟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河南省淮阳中学的夏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我的说课分为这三个部分九项内容。

首先是本节课的课程标准。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含义,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认识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和应用。

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能量观和动态的微粒观。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所以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原电池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思考,敢于质疑。

树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提高动手能力的实验观。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的使用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形成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发展新型电池的化学价值观。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有以下四个内容标准。

1、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知道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能以实例简单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4、能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

了解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

这是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对比,我发现:“课标”在必修部分降低了要求;体现对能源的关注并且要求体验“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探究过程”。

其次是关于三本教材。

(一)编写特点人教版教材将这部分内容编写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栏目很多,层层设疑,注重原电池观念的形成。

鲁科版教材将这部分知识放在了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中,以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源来体现,水到渠成。

有六个栏目,知识与技能要求低,注重化学价值观的形成。

苏教版教材将课标的6个主题进行整体设置。

高中化学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说课稿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说课稿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说课稿说课稿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从六个方面谈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化学与能源”“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知识的扩展和应用,同时是对上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中关于“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同时其也将为后面学习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电化学”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知识层面:在前面提到的教材安排上、物理课上所学电学知识和生活常识都为本节课在识层面作了充分的准备。

情感层面:加上在日常生活中电池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使得学生对电池充满着好奇和探知欲望。

能力层面: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

这些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

基于这些: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在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提出猜想,实验验证,从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从而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初步掌握电极判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从而认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掌握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改变影响实验的一个因子。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初步掌握电极判断方法;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常用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构成条件的探究。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原电池是中学电化学基础知识,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介绍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

高中必修一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必修二又学习了能量守恒,另外物理学上也学习了电学的有关知识。

这些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准备。

在以后的选修四中还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拓展原电池的相关问题。

所以本节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电化学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对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充满期待,但这个时期还没有文、理分科,学生的个体情况差别较大。

另外,电池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便捷能源。

与此同时,电池制造以及废旧电池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成为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书写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能够判断所给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诱导、实验探索、现象比较等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常用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四、教法学法以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学,采用引导、发现、探究教学模式。

学生主要运用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概括、练习等学习手段,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一个简单的小魔术——气泡的穿越。

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将铜片平行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大家想不想看到气泡由锌片表面穿越到铜片表面?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气泡成功穿越高一的学生好奇心很强,事先准备纯度高的锌片,把魔术成功表演就可以顺利吸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导语: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一、说教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池也有所了解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学生对本节课会有所期待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②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②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②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教学难点:该内容特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五、说教法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开了实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六、说学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需要采用分组实验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构成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七、说教学过程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良好的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建立新思维我邀请学生一起动手利用西红柿苹果让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在这个现象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引导学生复习金属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提出问题:锌和稀硫酸反应的类型属于一类?这个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用双线桥法表示锌和稀硫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以及数目?(2)通过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做出大胆的假设:如果让锌失去的电子在闭合回路中发生定向移动,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从而引导学生设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计出电子定向移动的闭合回路得到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图(3)通过分析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产生电能依据能量守恒原则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那么电能到底能转化而来的呢?和学生一起分析从而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这种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学习主题避免思维的盲目性(二)师生互动传授新知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分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部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分组探究再结合设疑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1.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教学:教材中“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这一讨论题问题过于空泛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单纯的讨论可能会无从谈起因此我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依据之前设计出的铜锌原电池装置提出回题:如果更换铜锌原电池中的部分电极材料那么电流计的指针依旧会发生偏转?得到实验方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我把学生分为四大组共八个实验通过分组对比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的不同分析可能的原因交流讨论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原电池原理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引导动画演示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微观示意图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原电池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如电子的定向移动以及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引导学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在初中物理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通过电流的方向来确定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总结判断正负极的其他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大脑中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最后利用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释在新课之前的实验现象说明苹果西红柿中含有电解质溶液和铜片、锌片以及导线共同构成了一个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通过这个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说课人陈翠芬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电化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本节课既是对初中化学“化学与能源”的提升与拓展,又将为以后学好选修4中金属腐蚀与防护,以及电解原理等知识打下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知识不仅是有关金属、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能量守恒原理等内容的丰富和延伸,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很好的素材,通过本节学习可达到知能双修目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各种类型的电池,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也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这些都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教学目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及“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共同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和形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理解原理,进一步掌握逻辑推理法、总结归纳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能源问题,树立能源观、环保观、转化观,增强社会使命感。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确立本节课的重点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且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因此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2.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2.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

2、建立新思维,提出新的研究任务
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实现从“化学能 →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模式向“将化学 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新思维模式的转换。
(二)师生互动,传授新知
1、原电池原理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动 画模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 (1)设置阶梯式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思路引导:
本节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自主 探究教学思想内涵。首先,原电池概念引入的演示实验 2-4为探究教学创设了问题情景,当学生观察到“铜片上 产生气泡”这一反常的实验现象时,产生认知的“冲突 ”,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 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试图用原有的认知结构 去“同化”;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 ,得出相关结论,实现认知的“顺应”;当学生理解原 电池的原理后,教材又设置了一个“科学探究”和“思 考与交流”栏目,让学生自己探究讨论归纳出“组成原 电池的条件”,实现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课本 插图“水果电池”,是本课时探究教学内容的“迁移” ,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延伸。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 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②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 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 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 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 作电极。 2.电极材料都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三)巩固练习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2.2 化学能和电能 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2.2 化学能和电能 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根据我所任教班级学生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探究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形成条件第二课时: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书写简单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第三课时: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教材分析,第二部分学情分析,第三部分,教学过程与方法,第四部分教学思考。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该节内容为高中电化学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的转换,电解质溶液,金属活泼性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的相关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

(2)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分析火电发电原理及利弊(2)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2)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探究过程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原电池原理。

二、学情分析学生认知特点: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学生容易接受;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学生能加深理解本班学生特点:基础知识一般,初步具备了理论分析和探究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对一些较直观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设计思想:知识为载体,思维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设疑探索,实验贯穿,整个教学程序中注重师生互动。

(一)教学环节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创设情景过渡教学图片1 生活中常用到电池的电器图片2电动汽车图片3 “地球60分钟”活动图片4 大唐集团发电构成比例图通过四副图片及教材4、5、6段的阅读,学生发现问题:火力发电居首位,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有弊端。

高中化学说课稿《化学能与电能》_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化学能与电能》_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化学能与电能》下面是橙子为大家精心编辑整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上方相关栏目查看,谢谢!《化学能与电能》盐池高级中学武燕蓉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开始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之中。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1 / 6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②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中的《化学能与电能》单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关系,掌握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节课贯穿了知识点和实验,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掌握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池的结构;–理解电池中化学反应与电能转化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池的结构。

共计2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第1学时: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介绍(40分钟)•第2学时: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结构(40分钟)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池的结构。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探究法等: -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和转化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 实验法: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 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步骤及内容细化第1学时: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介绍步骤1:导入(5分钟) - 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如蓄电池的使用。

步骤2: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15分钟) - 教师通过解释化学能和电能的定义,激发学生对化学能和电能的兴趣。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考虑交流: 结论:锌失去电子,形成 锌离子进入溶液;电子由 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 氢离子在铜片获得电子被 复原成氢原子并结合为氢 气放出。
化学用语表达: 锌 片 : Zn - 2e - = Zn2 + 铜片:2H++2e-=H2↑ 总反响式: Zn+2H+=Zn2++H2↑ 本质上就是将氧化复原反 响分到两个电极上进展。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与生活严密相关,而实验就是化学的灵魂。本节课中重视 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看,动脑考虑,亲身体验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实验 探究,使实验成为帮助自己探究知识的一种手段。同时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会了学生用生 活的目光看化学,再用化学知识走进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电子的定向挪动
氧化复原反响
现象 1:锌片外表产生无色 气泡。
2e- Zn+2H+=Zn2++H2↑ 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复原 反响是化 学能转化 为电能的 本质,通过 该环节旨 在引导学 生建立分 析的方向。
实验探究, 建构新知 识体系。
实验 2:铜丝直接插入稀硫 酸,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 3:将铜丝插入到实验 1 中的锌粒上,学生观察现 象
第5页
活动元四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考虑交流, 从化学反响 本质认识原 电池。
问题 1、有的装置可以产生 电流,为什么? 以锌、铜—稀硫酸原电池 为例,根据实验现象展开 讨论。
多媒体模拟原电池工作原 理
如何确定铜锌原电池中的 正、负极?
负极: 电子发生
正极: 电子发生
反响? 反响?
通过实验探究,产生新的 疑问:1、为什么可以产生 电流?2、满足什么条件的 装置可以产生电流?

化学能和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和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和电能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化学能与电能》。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本次说课。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原电池原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原电池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原电池的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上面的分析,考虑学生本身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是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构成条件;难点是原电池的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其次我来说一下我对学情的分析二、说学情在学习化学能与电能过程中,由于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在这个阶段中,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在迅速的发展,形成辩证逻辑思维,学生通过探究分析,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

再者我来说一下教法和学法三、说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新课程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在教学中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及构成;
②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⑵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②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
②经历探究过程,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而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课标要求的重要知识点,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因此本节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是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二、教法分析
1.教学模式
为了凸显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指导发现、探究教学模式。

化学能与电能 优质课说课稿(参考课件)

化学能与电能 优质课说课稿(参考课件)
能转化的本质。
5
课件学习
二、说教法
讨论法
练习法
教法分析
实验探究法
6
课件学习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原电池原理,但学生好奇 心强,思维活跃,利用干电池作为学习素材以及动手设计实验,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具有观察、分析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相关结论的 能力,具备了学习电化学知识的基础。
锌片和铜片上的反应式怎么写? 总反应又怎么表示?
15
课件学习
教学环节二:与干电池结合探究原电池原理
【实验探究—锌铜原电池原理】
提示:从电极材料 的金属性方面考虑
1.根据五号电池炭棒为正极,锌筒为负极,我 们可以知道正负极有什么特点,如何判断?
2.那么锌铜原电池的正负极应该分别是什么?
16
课件学习
教学环节二:与干电池结合探究原电池原理
3.观察刚才拔出的炭棒是与 哪一极相接触?
12
课件学习
教学环节二:与干电池结合探究原电池原理
【实验探究—锌铜原电池原理】
锌片
铜片 锌片
铜片 锌片 A 铜片
稀硫酸
实验1
稀硫酸
实验2
13
稀硫酸
实验3
课件学习
教学环节二:与干电池结合探究原电池原理
【实验探究—锌铜原电池原理】
实验
现象
Cu、Zn片同时 插入稀硫酸中
水电17.6%
1.火力发电的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2.火力发电有哪些优缺点呢?
3.燃烧的本质是什么?
水电站
其他1.2%
11
课件学习
教学环节二:与干电池结合探究原电池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化学能与电能属于化学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初中化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在选修模块④将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节课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奠定必要的基础。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融合了(1)氧化还原反应(2)能量的转换(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4)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活泼性(5)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

并彼此结合、渗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形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物质的量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

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而且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主要内容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

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学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1、本阶段学生已经预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在必修一的第二章中学生已经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懂得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得失,这样就有利于理解原电池中的电子转移问题。

在必修一的第一章我们还学习了物质的量的计算,对电化学的有关计算应该比较容易入手。

但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遗忘的情况。

2、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化学的内容,有些地方可能理解不你能很顺畅,比如,为什么金属不直接和电解质溶液发生,而要绕圈运动等。

3、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浓厚。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并掌握原电池原理。

②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原电池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原理。

②通过化学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原电池的发明、发展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法学法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教学离开了实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要求,为了凸显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指导发现、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减少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1、实验探究本节在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时,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表示为:在分析原电池的组成时,实验探究过程如下:实验探究法的选择意在落实新课改“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

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构成条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指导发现本节课从科学史的引入到实验探究,再到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都是在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和指导之下完成的,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排除失败和无效学习。

本节课中原电池中的微观粒子(电子和离子)的运动状况作为难点,我借助两种手段来突破。

一是利用灵敏电流计判断电子的运动方向,二是借助电脑动画模拟演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情况。

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3、学法指导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直观生动的学习是学生最喜欢、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初次接触电化学知识,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神秘感和探索欲望,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里既包括对学生观察实验的指导,又包括对实验方法的选择指导(对比实验)。

同时注意适时的利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合小组全体之力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满意的结论。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力图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为方法,以多媒体辅助,不断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改变学习方式。

(一)创设情景,以疑激思,揭示新知(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提出问题: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呢?(2)多媒体呈现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和火力发电的相关图片、影响和图表,引导学生分析燃烧的氧化还原本质及其能量的变化。

(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提出问题: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怎样实现这个转变?(4)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实现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模式向“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新思维模式的转换,同时形成高效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积极开发高效清洁燃料的意识。

这种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学习主题,避免思维的盲目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新知这部分的教学分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部分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分组探究,再结合设疑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1、原电池原理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动画模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

(1)设置阶梯式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思路引导:问题1: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环节才能转化为电能。

那么要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经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是什么?(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问题2:若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不同区域进行,那么,怎样架设桥梁使电子从还原剂区域转移到氧化剂区域,同时形成电流?问题3:怎样知道所架设的桥梁中有电子流过?如何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操作的原理,顺利完成实验;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掌握质疑问难的方法,提高质疑释疑能力。

(2)实验探究:原电池及其原理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小组成员根据每组实验设置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列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及能实验现象的观察,发现实验③和实验④中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交流,要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必须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不同区域进行,同时架设桥梁,使电子从还原剂区域转移到氧化区域,形成电流。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这样做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及分析观察能力,而且通过实验说话,避免了教师教学上单调性。

[动画模拟]铜锌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将学生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宏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学生归纳,共同完成:(1)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铜片:2H++2e-=H2↑(还原反应)总反应式:Zn+2H+=Zn2++H2↑(2)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如上述原电池中的锌片)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如上述原电池中的铜片)2、教材中“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这一讨论题,问题过于空泛,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单纯的讨论可能会无从谈起。

因此,我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

把学生分三大组,共九个实验,第一组4个实验,第2组3个实验,第三组2个实验,每组都是对比实验。

通过本组实验装置是否产生电流,若不能产生,与铜锌原电池对比,分析可能的原因;若能产生,也与铜锌原电池对比,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

[投影实验内容]①②③④⑧⑨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第一组:实验①、②不产生电流,③和④产生电流,不同点在于实验①和②中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同,而实验③和④中电极的金属活动性不同,从而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作电极。

第二组:实验⑤和⑥能产生电流,而⑦不产生电流,不同点在于实验⑤和⑥中电极插入到电解质溶液中,而⑦中电极插入到非电解质溶液中,得出原电池构成条件之一:电极材料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第三组:实验⑧产生电流,而实验⑨不产生电流,不同点在于实验⑧形成闭合电路,而实验⑨没有形成闭合电路,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两极一液一回路。

“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为主要线索,教学中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在操作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困难,适时予以指导和调控,防止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盲目性、随意性与低效性。

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去自我建构,完善认知结构。

(三)尝试新知,反馈巩固,运用新知设置两类练习题,一类是巩固知识的习题,另一类是带有趣味性的生活应用题。

一方面是学生对本堂课学习情况的反馈,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

1、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请指出正负极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强化重点、突破难点]2、下列哪些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为原电池?[强化对原电池原理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 ① 2FeCl 3 + Zn == 2FeCl 2 + ZnCl 2② NaOH + HCl == NaCl+H 2O③ Fe + 2HCl == FeCl 2 + H 2↑④ 2H 2 + O 2 == 2H 2O(四)再探再练,拓展创新,深化新知学生设计实验:制作一个水果电池用品:铝片、铜片、橘子、PH 试纸、灵敏电流表、导线、烧杯等。

请同学们推断一下能否组成原电池,并亲手设计一个原电池。

(五)引导小结,布置作业,优化新知1.通过向学生提问来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它不仅仅是本节教学知识的回放,还可将本节课知识贯穿联系起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布置作业:(1)练习题(2)结合本节知识,查阅资料,了解铅蓄电池、干电池、燃料电池内部构造,及相关电极反应式,体会原电池原理在各种电池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