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老子》

合集下载

《老子》的简短介绍

《老子》的简短介绍

《老子》的简短介绍1.《老子》的简短介绍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

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老子道德经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

《老子》从古至今有很多种翻译,就光原本也有很多的版本,所以研究起来比较艰难。

[编辑本段]老子哲学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太极阴阳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2.什么叫道德经《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

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美国学者唐纳德·毕肖普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导论》一书认为:“道教的思想体系中包含了道家的哲学思想所缺少的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人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例如,道家诉诸心灵或理性,而道教却诉诸于人的情感、情绪或情趣。

我对老子的认识

我对老子的认识

我对老子的认识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她的基本格调不是超世俗的,常以生活实践为切入点,从反省自己的身心实践为着眼点,通过在身心经验上的体察做到一些了悟,了悟之后或了悟之所在即是真理。

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先秦诸子虽属哲学范围,但与文史很难分家。

哲学在我国古代是内圣外王之学,亦即修身养性、知人论世、治国安民之学。

换言之,是从人民的生存、利害、竞争、习俗、政治、经济的日常生活进行反思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由具体而抽象,提高为思辨的理论。

自西方哲学思想东渐以来,一般学人,仿效西方人将哲学说得太玄,俗称形而上学,好像高不可攀。

其实说穿了,哲学就是怎样探索宇宙、认识人生、修身养性、治国安民、发挥人的本能、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之学,并不玄虚,从先秦诸子中,就能得其消息。

中国文化的经典,如老子的《道德经》虽字数较少,内涵却十分的深远,并有着无穷的魅力。

老子能用五千字阐述出整个宇宙的本源,宇宙的生成,宇宙的运动,以及人生和政治的诸多门类的哲学性思想,实属世间憾有。

老子简介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诞生于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老子思想简述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反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德道经》)逻辑体系及主要思想内容

《老子》(《德道经》)逻辑体系及主要思想内容

“道”的三大法则
(1)“道”是物质的、永恒的 和运动的——独立不改、周行不殆, 反者道之动
第一章指出道是物质的、有着 独特的运动与存在方式。
第二十五章(物质性及其化生的 万物应遵循的基本法则)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 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 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 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微妙的母 性,指天地万物总生产的地方,这里 指道不可思议的生殖力)。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棉棉若存,用之不勤。
(本章作者主要用简洁的文字描 写虚空之道的永存不死)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 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 必固予之。是谓薇明。
《老子》(《德道经》) 逻辑体系及主要思想内容
《德道经》一书的思想及其丰富.这里就其思想 体系及其主要思想内容作简要介绍:
(一)《老子》一书的逻辑结构
从总的来看:由宇宙论(自然论或本体论) →人生论→政治论;由宏观→微观,并最终围绕 “道论”而展开。本书第一章实际就是全文的总 纲。
(二)《老子》的思想内容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 称孤、寡、不榖。次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 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 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有 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 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 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 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 唯“道”,善贷且成。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读后感悟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读后感悟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读后感悟作为一部古代道家经典著作,《老子》自问世以来,历经千年依旧倍受推崇。

本文将对《老子》四章进行阅读感悟的分享。

在阅读《老子》四章之前,我对老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他的身份是著名哲学家,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他的思想极大的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感受到了《老子》所呈现出的智慧,并开始从中汲取力量。

《老子》四章,提出了世界万物皆由道所构成的思想。

这种思想传达的信息,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在阅读中体会到,人类和自然界不应该成为对立的两极,而是应该和谐共存。

每一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没有超越整体的能力,这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

《老子》不仅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认知,同时在文学艺术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老子》中的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刻,给读者带来了最纯粹的思想和情感的体验。

更为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具有了更为广阔而深邃的视界。

在《老子》中,我独自体会到了它所表达的道的含义,我理解为道便是一种无形无处不在的存在。

世界上每一件事物,都拥有着它们自己的道。

道既未创建此世界,也未被此世界所创建,它存在于万物之中。

以道为核心的思想,对于人类的认知和美学也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回顾整个阅读过程,我领悟到“不能语言表达”的道,并非仅仅是在诠释道的内涵,更是在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

感悟道的真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一切事物,并摆脱纷扰的世俗束缚。

总而言之,《老子》四章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阅读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重新寻找内心的纯真和本真。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同时也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一种安抚和成长的机会。

《道德经》品读心得与体会(精选6篇)

《道德经》品读心得与体会(精选6篇)

《道德经》品读心得与体会《道德经》品读心得与体会(精选6篇)《道德经》品读心得与体会篇1这是一篇迟交的作业,师父在暑假就让我写了,可是一直俗务缠身,往往有所得时也没有什么时间写下来,今天正好有空,赶紧抽空码文。

《道德经》,一部著作,在短短五千言足以让世人细细品读一生。

第一次看时我只是当成课外的读物一样看,一目三行,粗粗扫过,只觉得这篇韵文哲理诗在努力向我们阐述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但具体是什么,根本不得而知。

第二次,结合很多资料去看,发现很多人用庄子的《天下篇》来概括其旨:“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

……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

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

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

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

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

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

“反者道知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坐,以柔弱胜刚强。

它以大部分内容劝告人们要慈善俭朴、谦虚处下、忍让不争、公正无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教导人们要诚实守信、和蔼可亲、和平相处、互相帮助、宽容大度、以德报怨、先人后己、舍己为人;鼓励人们无为守静、顺其自然、清心寡欲、修道修德;告诫人们不要发动战争、不要干预自然;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积极地面对人生……以上很多都是别人的思想,对《道德经》作出的简单概括。

对老子道的认识和理解

对老子道的认识和理解

对老子道的认识和理解一、引言老子(约公元前570年-约公元前471年),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老子道的认识和理解。

二、老子对道的认识1. 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天地万物生成发展的本原。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表明了道是一切事物产生发展的源头。

2. 道是无形无相的老子认为,道是无形无相的。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中写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这说明了在宇宙中最柔软、最温和、最柔顺、最灵活、最能适应变化的东西就是“道”。

3. 道是不可名状的老子认为,道是不可名状的。

《道德经》第一章中写到:“道可道非常道。

”这说明了道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能通过直觉和体验来感知。

三、老子对道的理解1. 道是自然之道老子认为,道是自然之道。

他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过度干预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说明了人类应该遵从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2. 道是无为而治老子认为,道是无为而治。

他认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的本性和平衡。

《道德经》第三七章中写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这说明了在治理社会时应该尽量减少干预和控制。

3. 道是返璞归真老子认为,道是返璞归真。

他认为人类应该回归本性、本源、本真。

《道德经》第十九章中写到:“绝圣棄智,民利百倍;绝仁棄义,民复孝慈;绝巧棄利,盗賊無有。

”这说明了在生活中应该放弃虚荣、功利和欲望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回归本真的自我。

四、老子道的现实意义1. 调整对待自然的态度老子所阐述的道是自然之道,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

这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意味着我们要调整对待自然的态度,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

2. 建立和谐社会老子所阐述的道是无为而治,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的本性和平衡。

《道德经》全+拼音+注释(免费)

《道德经》全+拼音+注释(免费)

道德经《老子》第一章dào 道kě可dào道,fēi非chánɡ常dào道。

mínɡ名kě可mínɡ名,fēi非chánɡ常mínɡ名。

wú无mínɡ名tiān天dì地zhī之shǐ始;yǒu有mínɡ名wàn万wù物zhī之mǔ母。

ɡù故chánɡ常wú无,yù欲yǐ以ɡuān观qí其miào妙;chánɡ常yǒu有,yù欲yǐ以ɡuān观qí其jiǎo徼。

cǐ此liǎnɡ两zhě者,tónɡ同chū出ér而yì异mínɡ名,tónɡ同wèi谓zhī之xuán玄。

xuán玄zhī之yòu又xuán玄,zhònɡ众miào妙zhī之mén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第二章tiān 天xià下jiē皆zhī知měi美zhī之wéi为měi美,sī斯è恶yǐ已。

jiē皆zhī知shàn善zhī之wéi为shàn善,sī斯bú不shàn善yǐ已。

yǒu 有wú无xiānɡ相shēnɡ生,nán难yì易xiānɡ相chénɡ成,chánɡ长duǎn短xiānɡ相xínɡ形,ɡāo高xià下xiānɡ相yínɡ盈,yīn音shēnɡ声xiānɡ相hé和,qián前hòu后xiānɡ相suí随。

认识老子的哲学思想

认识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先哲、思想先驱、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内涵博大精深。

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I . Prigogine)说:“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圆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特质。

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面前。

”老子以朴素辩证法和“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建立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形成了老子哲学。

老子把“道”作为宇宙的本源,他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名之曰大。

”意思是说:“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存在于天地形成之前。

无声又无形,寂静而空虚,独立长存,循环永恒,它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把它的字叫做‘道’,将它的名叫做‘大’”。

“道”是空虚无形又真实存在的一种形象或状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此老子提出了宇宙起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需要遵循自然规律,才可以健康稳定地发展。

老子的价值观由三个字构成,即“道”、“德”、“无”。

老子倡导“道”中的慈爱友善。

他认为有了慈爱才能勇武;有了俭啬才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

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

老子提倡“德”中的宽厚谦和。

他指出,道受尊崇,德受尊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干涉,德滋润万物而不加主宰,都是顺其自然。

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

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做主宰,这就是高远绵长的德。

老子提倡“无”中的积极有为。

他认为要以无为求有为,做事宜简单,无味中品出恬淡。

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单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细小处开始。

老子非常看重守柔,他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体现出了“道”因为具有柔和感,所以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推荐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心得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心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篇1“老子其犹龙乎?”这是孔子对老子的赞叹。

老子何许人也?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时诞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当时的中国呈现出极为灿烂的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纷纷产生一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老子就生活在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也正因为有了老子才更加伟大。

老子曾做过周朝守藏室的史官。

在那里他潜心于书籍之中所以习得鉴往知来的历史所以对人世有了得深的体认。

老子运用他深邃的思维创造出了灿烂亘古的道家思想。

其间同时代的另一位伟人孔子来拜访。

他向老子请教了很多问题对老子的博学和科研成果很佩服。

孔子怀着感激的心情离开了洛阳。

回到鲁国后常常对人赞美老子。

孔子曾用瑰丽的语言赞美老子:鸟会飞我知道;鱼会游水我知道;曾很走我知道;但是龙它在去端在天上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李聃就像龙一样啊!老子的哲学被称为“智者的低语”、“滋润心灵的甘泉”它究竟是怎样的呢?应该说老子本意是用于政治的但它的主要用处却是在为人处世方面。

人们看事物多是从正面看而老子却是从反面看。

“以柔克刚”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世上竞争者取胜之决窍。

自古以来一般的教诲都是:人要表现坚强不要表现柔弱;人要表现聪明不要表现愚鲁。

而老子的观点则反其道而行之:人要表现柔弱不要表现坚强!人要表现愚鲁不要表现聪明;人要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柔非怯懦而是一种以退为选的权变一种骄敌之志而暗蓄力量的极高计谋。

自己示弱可以侠敌人不注意而得保全。

太“刚”者锋芒太盛容易招惹事非暴露自己之不足为“柔”者所败!大柔非柔到刚无刚!在身体上牙齿最硬可谓“刚”而舌头则是“柔”者。

但是等人年纪大了牙齿都脱落而舌头完好这是为什么?大树比小草刚强的多但时当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连根拔起而小草却安然无恙;风无形无体却能够拔屋倒树;水可方可圆可谓至“柔”却能够怀山襄陵。

《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

《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
第二单元
百家争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第6课
(1)《老子》四章
一、识作者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
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做过周朝管理 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 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答案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是说偏执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察, 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因为“自见”“自是”都是认为自己 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他们只关注自我,只依赖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 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 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
4.下列对前两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十一章主要阐述了“有”和“无”的关系,主要提出“无”也是有很大作 用的。 B.第十一章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有”和“无”共同发挥作用 的观点。 C.第二十四章老子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进行比喻,说“自见”“自 是”“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 D.第二十四章说明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不可恃,也喻示着雷厉风行的政 举将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 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 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 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2.第十一章用了三个事例来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无之以为 用”,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
当其无,有室之用 A.
民之从事
为之于未有 B.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老子》四章-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师版)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老子》四章-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师版)

《老子》四章一、作家作品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二、文体知识《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

“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

“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

“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

“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三、老子思想思想具体主张道本思想“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之本性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了一切。

辩证思想对立: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

统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转变: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

量(质)变:事物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品读《老子》:天地同根?万物同源

品读《老子》:天地同根?万物同源

品读《老子》:天地同根万物同源老子:「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的语言总是让人费解。

因为我们始终站在有的角度看他说的话,老子的语言总是荒诞至极,因为我们总是用理智去分析问题。

到底是哪里错了?这个世界的开始是无。

老子直观地说出了这一点。

如果你费劲思虑去论证,那将毫无头绪。

如此一来,就毫无办法了吗?答难很显然,也很直接,秘密就在你的生命里。

不需要满世界的跑,因为在你乱跑的时候,忘记了自己也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全息信息单元。

打开你自己的生命,答案就在里面。

每一个物种的根源,都和世界同源。

一粒松树的种子,和大树那么不相称,在合适的条件,居然会长成大树。

如果把这粒种子煮熟,再晾干。

生命现象就不再发生。

有生命的种子和无生命的种子放在一起,几乎很难分辨,甚至是无法分辨。

这说明,松子本身是物质的,但是那一部分生命和松子本身的物质应该是不一样的。

最起码是不能用重量来衡量的。

或许你会说,我这也是推理,没办法,语言是偏激的工具,不这样说,就要那样说。

返回头来,再看看我们人类自己。

毕竟人类是有智慧,有头脑,并且认为靠头脑来生活。

并且认为这个道理很对。

如果你反对,就会碰触到对方的自我,会遭来嘲笑。

但是有一点是一个事实,有头脑的人,活得好像并不怎么快乐,好像还不如田野里的野兔。

并且把这种现象延伸到很多生命圈,并引以自豪。

我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至于人生什么时候算是开始,说法多种多样。

我们拭着回顾这个过程。

一个卵子和精子结合肉体的发育就开始了。

十月怀胎期间,佛家把这时候的意识叫做白净识。

在意识的领域,佛家谈的比较详细,既然都用这一词语,我们暂且用之。

在我看来,很牵强。

有白就有黑。

但是不说不能代表什么。

老子的语言总是很直接,并且不能去对比,如果你去对比,那就丢失了老子的真谛。

他的说法是单一的,就是没有比较的。

对老子道的认识和理解

对老子道的认识和理解

对老子道的认识和理解什么是老子道?老子道,简称道,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主要著作是《道德经》,其中对道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道在老子的哲学中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是超越一切的本源和根源。

道是宇宙的原则、运行的规律和一切事物存在的本质。

它是一种无形无物却无所不在的存在,是超越人类理解能力的。

老子认为,只有通过顺应道的运行规律,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老子道提倡“无为而治”,即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事物。

无为并非指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以自然的方式去处理事物,不要过度干预,顺应事物的发展趋势。

老子认为,与其追求权力、名利和物质财富,不如追寻内在的平和与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通过无为的态度,人们才能真正融入宇宙的大道,实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对老子道的认识和理解我个人对老子道的认识和理解是,它是一种关于人生、世界和宇宙本质的哲学思考。

老子道强调了对于自然和宇宙的认知和顺应,以及个人的内心修养和自我实现。

首先,老子道提醒人们要认识和顺应自然的运行规律。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权力、名利和物质财富,而忽视了与自然和宇宙的和谐相处。

老子道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和尊重自然的规律,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节奏。

例如,在农耕社会,农民需要观察天象、掌握气候变化,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

而当代社会人们忽视了自然的力量,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

我们需要回归到老子道的思想,关注自然环境,寻找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其次,老子道强调了个人的内心修养和自我实现。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利、竞争和物欲所困扰,忽视了与内心的沟通和平静。

老子强调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的重要性。

只有内心平和,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外部的困难和挑战。

对我个人而言,我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中的琐事,很容易沉迷于物质欲望和功利心态。

但是,在反思和修身养性的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只有通过抛弃功利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我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对老子道德经的认识和理解

对老子道德经的认识和理解

对老子道德经的认识和理解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被誉为中国道教经典,同时也对中国哲学、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老子道德经的认识和理解。

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道”。

老子将“道”视为宇宙的根源和自然秩序,它是一种包容万物的普遍力量。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与道相应,追寻它的本质和方式,从而实现个人的修行和社会的和谐。

与此相对应的,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概念,意味着顺应自然,不做违背道的事情,实现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老子道德经提倡“至柔”的思想。

老子认为,柔和温顺的力量胜过强硬和暴力。

他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观点,强调了柔韧性和包容性在社会治理和个人修行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柔软的水能够克服坚硬的石头,暴风雨过后,柔弱的草木能够重新生长。

乐观、宽容和柔软的品质对个人和社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老子道德经还强调了“无为而治”的原则。

他主张在领导和管理上,要尽量减少过度干预和控制,而是以善意、自由和信任的态度引导人们。

他认为,真正的领导者应该像水一样,无为而治,不做过多摆布,从而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合作,实现真正的领导力。

老子道德经还涉及了个人修行和道德准则的问题。

老子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提出了“反求诸己”的观念,认为人们应该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所追求的目标,以求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坦然。

他还指出适度和谦虚的重要性,反对过度追求物质与权力的欲望,提倡心灵的平衡与自我反省。

综上所述,老子道德经是一部富有哲学思想的著作,其核心思想和价值观一直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提出了追求与自然相应的道德准则和修行方式,强调柔软胜过刚强,主张无为而治的领导原则,并强调个人修行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道家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宗师之一。

其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的思想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启示。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在追求高速发展和高效率,但这种追求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压力和焦虑。

而《老子》中提到的无为而治则是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不逆自然之道,这一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了反思。

在职场中,人们可能会更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注重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更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寻求平衡和调适。

《老子》中强调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对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启示。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识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老子》中所倡导的顺应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思想更是与之契合。

在现代社会,人们可能会更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更注重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方向,促使人们更加关注人类行为和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老子》中所强调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领导方式提供了借鉴。

在现代社会,管理者往往追求快速的目标实现和高效的团队运作,但这种方式有时可能会带来压力和矛盾。

而《老子》中提到的无为而无不为则是强调的官方不越位、不干预,讲究依循自然,这一思想对现代社会的领导方式提出了反思。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可能会更注重激发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更注重给予员工更多的自由和尊重,更注重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在政府管理中,管理者可能会更注重依法治国,守住规矩,不越位,倾听民意,更注重民主和参与。

这种领导方式可能会使组织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老子》中提倡的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识到合作与共赢的重要性,而《老子》中所提出的柔弱胜刚强则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老子》心得体会8篇

《老子》心得体会8篇

《老子》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老子》心得体会8篇写心得体会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同的事情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写心得体会进行记录,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老子》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老子读后感范文5篇

老子读后感范文5篇

老子读后感范文5篇《老子》一书作为我国先秦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我觉得有它的独到之处,它的思想内涵非常深刻,而且它所讲述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历史、政治、文学、为人处事之道等等。

老子读后感前几天,我读了《老子》这本书,作文水的启发。

这本书讲的是老子一生中经历的一些事。

老子,大约生活书中的老子多次提到水,而《道德经》中也不乏对水的赞扬:“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我觉得,水的精神是可贵的,水的力量看似柔弱而又十分刚强。

正如老子所说:“真正强大的不是刚强而是柔弱啊!”在公元前571?477年间,原名李耳,字聃,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

他写的《道德经》虽然文辞简炼,所蕴含的道理却至波澜壮阔的大海是由无数的水滴汇成的,滴水还可穿石,这是水的力量。

海上的波浪永不厌倦地拍打着礁石,无私的水永远滋润着万物,这是水的精神。

水从不争强好胜,它能忍让一切,石头挡住了它的去路,它会绕开,继续奔流。

它又是那样谦虚,总是往低处流,从而汇成了江河湖泊。

然而水又是那样的刚强有力,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乃万物之根本。

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生命。

水虽然无形无色,但它看似柔弱的力量却超越了一切。

水使我明白了厚德载物,雅量容人的道理。

能容天下之人才能为天下人所容。

同时也使我认识到,在学习上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为学日益。

我们才能精进有为,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当今社会中,又有多少像水一样谦虚而又默默奉献的人呢?又有多少人为了名利、金钱而落得个臭名昭着、遗臭万年呢?水是伟大的,它的精神会让人们有所感悟。

深至远,千百年来不知启蒙了多少人的心智。

可见,老子对人们影响深远啊!老子读后感《老子》又称道德经,它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

《老子》一书流传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它的学习和研究,想必也是不计其数了。

那么,为什么老子一书历经两千多年仍有如此多的人去学习,并且一代代地流传下去呢?其原因之一,当然是其内容所富含的哲理性以及其思想的重要性了。

《老子》解读

《老子》解读

主题:论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摘要:老子辩证法小结老子的辩证法,不是简单地猜测和比喻,而是进入理性的说明论证:第一、老子肯定世界上的事物不是铁板一块。

而是遍普存在着对立的,存在着一个肯定,必然存在着一个否定。

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他首先揭示了对立存在普遍性,从而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

第二,进而提出世界万事万物是动的,是运动变化的。

动因是事物内部存在对立面,对立面的作用促进了事物的运动,“反者道之动”,准确地说明了相反两个方面的斗争或相反的两种作用,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根据。

第三,矛盾的两个方面并非绝对对立。

老子进而揭示了对立面的相互依存性,渗透性、同一性,提出“相反相成”的矛盾论思想,“万物负阴而抱阳”肯定事物的内在矛盾。

第四,老子提出反是事物变化的遍普规律,而柔弱是运用道而使事物保持相对长久的关键。

反是不可避免的,但柔弱是可以延缓反的到来。

P1,学说的产生、学说概述。

2对《老子》一书的认识、辩证法思想内容。

4辩证法的核心5朴素辨证法思想局限性第一部分:概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

约生于前571年。

老子即老聃,生卒年不可详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周简王6年0,约死于公元前500年(周敬王20年)。

史载,曾任周王朝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晚年见周王朝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始祖。

老子学说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农民小私有者,自从公社解体后是一直存在的人数众多的阶层。

在社会剧烈变动的时代,逃亡的奴隶,被大国吞并的小国的降为皂隶的贵族,都有成为自由农民的可能,农民小私有者阶层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有扩大的趋势。

老子书中小国寡民反对剥削农民平均主义等思想都反映了当时农民小私有者的愿望。

他们没有政治特权,受剥削,有反抗压迫的要求,但又不是一无所有,并非处于社会的最低层,所以其革命性不彻底、不坚决,只要统治者对其不太苛刻,能保持其现有的经济地位就知足常乐了,老子的哲学正是反映了当时这个阶层的要求和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传是春秋末期楚国李耳骑青牛隐西关去,经函谷关缘尹喜求赐所留的珍典。

李耳,据司马迁《史记》载,姓李,名耳,子聃,是楚国苦县(现河南鹿邑县)人,曾从任周王室藏书官。

因其相传天孕八十一载,生来就是白发的老者,并有先天地生之说,故名老子。

他“介然有知”,超时空演义着道,开天为三皇的天师,黄帝问道时名伊成子,春秋末称李耳,始终不离中国这块沃土,是中国道文化的创造人,是人类启今为止能揭示宇宙万物本体的唯一至尊圣哲,冠人类文化的圣顶。

《老子》全经五千字,寓五千运,分上下两部,上部重在道境道律之体,下部重在德理德法之用。

凡经,特别是本体之经,绝不是着识于字,而是全存字里行间不可言名至及的境和义。

没有吃过“辣椒”,把这两个字读一千遍、悟一万年,也无法说吃的真滋味。

水字很好写,但渴了不能喝、旱了不浇田,是字并非水,都是非常名。

钱学森超三维,爱因斯坦证十维写广义,用我们欲执境界中的三维思维看老子,好比我们地球人并不会感觉到地在转在动中。

老子处全维的本体心,自彻时空始末,万物动变,是绝对真理的知者,而我们处在欲障的小小千里,外有无尽所不见,内有无尽所不知,故必难知难解无内无外的老太上。

有障之心不了无障之义,这是捧经的理性和必知,用唯心唯物的我卡之尺①判量老子,如若说太阳一米高的时候。

事实中太阳永远没有一米高的时候,那么到底是太阳错了,还是说者错了?这叫位置比量不同的自量说。

所以学经首先要开放自己,要善能既学既习的认识,是解经义。

不解老子不入经义,不入经义不解老子,老子处时空零动状态,这是本参读使用《老子》书名的所在,亦在提出一个可能太需思索和禅解的命题,或许大有益。

《老子》经境义身不二,为万物苍生说,为直观天下域中四居其一说,为德政道在天下说,是绝对本体真理说,是德普天下真知宇宙规律说,是彻一切知的无有能比了然说。

天地间老子开道,释迦证道,墨子欲效道,孔子在礼中欲用道,大千多元识生在找道,道生一、二、三,太极三有生易经,演证万物天道左旋的动变七律欲执轮回。

释迦承道直虚了性,中国道教丹术隐传,都在归行中显证了道用的起人之智和大德品行;黄帝内经为世表道逝复合二十五友的生运之理,其治未病不治已病的深湛理法,亦为政治经济普用通行通效的无为之法;孙子是不得已兵道客处恶逆之法,亦为抗事的奇用通则。

总之道用无限量,背逆取自亡,大千万物无一不在共同演说如是法。

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仅存中国道,使命责任决定舍道无根弃道无性,中华民族的全部价值就在运载传承了必将承救造福整个人类以及所有苍生的道。

注有太上血统的中国人,正是凭借拥有了这一无上的生存财富,才大律决定了东方中国的世界性必然崛起。

《老子》全经,无论名道言德,无论明智言用,都无不集中在“有无”二字的转变之中。

从无生有知因生,由有还无归恒常。

故经者常证,知律达理还到无,不可惑;德者常无,处能生不生之中,不可违;道者常常,能生之本不可失。

是中,道者不德,德者不经,经者不义,义者不佛。

只有德处无中自不欲、自虚下、自清静,自不自以为而能无以为。

生活中很多文化艺术科技发明创作恰恰都是无以为的自然崩生。

所以学经的要义就在无以为的虚静之中,就在无时不处的无以为定定之中。

何其名解?此也;何其名德?此也。

去彼取此为道动之反,不离虚中为道用之柔。

此虚中自知常,此虚中自谷纳,此虚中刚亦柔为亦无,万物千川百流用力自然并作归之为。

此乃彼之所不能及,此乃彼之所求不得,故天下生生的所求万信只一道,万法只一德,万难皆因欲,万寿独虚中。

特别在身处大律极反中,智者皆应当下学中处中承中传中,否则就将国非国中经、经非经中义,谁知极所恶,悲佛非非②望。

《老子》是人类社会科学、社会政治、社会哲学、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至尊读本、生根之本。

此本无论学不学知不知,谁都无法抗拒、无法超越,规律的节拍已经自然的道动极反,人类已经在期盼着东归的大潮,道动道用已经到了天时地利人和重振道明的时候了。

所以,中国人并不是仅在为自己,而是要为全人类“善贷”而“且成”,要首先完成社会科学读《老子》、社会政治读《老子》、社会哲学读《老子》、社会经济读《老子》、社会文化氛围建设、自然科学读《老子》的中国道德觉行潮。

以自觉觉他、觉社会、觉宇宙不可抗拒的大规律,以道引领人类的归。

老子自正处上不重、处前不害、取信天下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原则;中不偏极有无阴阳七律的哲学法体;天道损有余补不足的法则和知足食、服、居、俗的经济终极模式取向;权不自以生为不诱欲不生祸的“弗为而已”人文环境。

其哪一个领域不具绝对的指导归正价值,其哪一个能在规律和实践被否认和推翻!中
国化是最理智、最具有中国性的提法,只是这个能化的本体应当是能以不变应万变的道及其化,而决不能是某种自见、自以为是。

自以为是非道,不能引领人类规律必然的大归之潮。

中国文化,也既人类文化,是以道为本体核心,以道释儒还有墨为主体,包容多元的实体文化系。

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只有道和一的状态可言。

出玄牝的一,过众妙之门的二,就进入了有界的三,就内外逐之成障,这是不可混淆的界别。

此外,老子从未立教,无从名为道教的创始人,但道教尊圣信愿封为宗祖,这是中华民族的本所应当。

再借“佛法东移”中,我们应当感悟到这是道佛的引归。

这种道释儒马列基督伊斯兰的多元欲归之象当知当可见当从中以明而合抱之共。

于是大势之中,中国人首先需要弄明白中国文化的本体、主体是什么,实体中包容的多元和浊低是什么;首先需要知道中国文化的道处在人类全部文化的什么位置上。

以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看清了然老子、看清了然中国、看清了然所有的文化现象和层次分布,从中重立中国人,敬信中国尊,慈纳多元心,和谐天下人。

且不可还敏敏察察封建外迷连中国文化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封锁、虐待、歧视自己的祖宗人类的太上寒牢久禁不得其明。

这种名灿灿不容光奉瀚瀚不许动的历史性断承悲剧之耻,愿在复兴中华《老子》的捧读之中能立地而止,使中国《老子》的瑞光还彻普照宇宙时空的天地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