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利煤矿东采区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采区设计说明书

采区设计说明书

采矿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双鸭山新安煤矿西六采区(6#、7#)1.2Mt/a

姓名:郭建龙

班级:采矿10-5

学号: 36

指导教师:金珠鹏

设计时间: 2013 年11月日

黑龙江科技大学

I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双鸭山新安煤矿西六采区(6#、7#)1.2Mt/a 采区设计

二、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根据已知的采区的地理交通位置、采区地质资料、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厚度及倾角情况来完成设计,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确切认识采区地质资料,根据所给资料设计采区。首先确定采区煤田面积,设计计算采区储量和生产能力以及采区的服务年。其次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和巷道的布置,采区回采工艺设计及合理选择生产设备,选型要符合采区生产能力的验算。最后设计采区生产系统,通风系统,并对采区进行严格的风量验算。设计采区达到实行高产、高效、安全生产。

四、工作量:采区平面图、采区剖面图、设计说明书、采掘进规程,

五、工作计划:通过采区的设计内容,合理完成采区的工作面布置以及各设备选型,正确进行风量验算等内容。保证矿井的高产、高效、安全。

指导教师:金珠鹏

II

摘要

黑龙江省双鸭山新安煤矿西六采区设计,本采区内共有2层可采煤层,煤层平均厚度2.7m。设计采区的工业储量为1675w t,可采储量1235w t,服务年限7.3年。

本采区形式为单翼开采,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一个工作面达产。“四、六”工作制,三班采煤,一班准备,每天进6刀,截深0.8m,工作面长216m,采空区处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

完整版采区设计说明书

完整版采区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以在云冈矿收集的资料为基础,以《煤矿开采方法》,《煤

矿安全规程》,《采煤概论》,《煤矿地质学》,《通风安全学》,《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毕业设计大纲》和《毕业设计指导书》等资料为依据,进行了采区生产系统的设计。

云冈矿井田内共有3#、9#、15#三层可采煤层,煤层总厚度9.77m,本设计煤层为3#,煤层厚3.78~6.10m,平均厚5.23m,含夹矸1-3层,全区可采厚度变化小,可采性指数为1,厚度变异系数为24.7%,属稳定煤层。该煤层属灰分低,硫、磷均低,高发热属热稳定性好的无烟煤,顶板岩性为厚层灰黑色的粉砂岩,底板为黑色灰色粉砂岩。经鉴定本煤层瓦斯含量低,不存在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性,煤尘无爆炸性,自然倾向性等级为III 级,属不易自燃煤层。可采储量1904万t。采区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设计服务年限为9.4a。

采区内为单翼开采,且大巷均沿煤层布置,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矿井投产时在采区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一个综掘工作面。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综采综放采煤工艺,顶板处理方法为自然跨落法;工作面长180m,每刀进度为0.60m,每日割8刀。设计年工作日330d,采用“三八”作业制,两个班生产,一个班准备。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

一、井田位置及交通

云冈煤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北约7km处的寺庄镇云冈村西,地理坐标为北纬35°48′52″~35°52′52″,东经112°47′46″~112°56′36″,为沁水煤田大同矿区王报井田的一部分。井田东2km处有太(原)~焦(作)电气化铁路穿过,煤矿有9.87km的铁路专用线与太(原)~焦(作)电气化铁路在大同站接轨,煤矿东距长晋公路1.5km,其间有简易公路连通,交通极为方便

东一采区煤矿井下地质设计说明书

东一采区煤矿井下地质设计说明书

东一采区煤矿井下地质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地质说明书

第二章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东一采区107综放工作面位于1180水平,工作面标高:1090~1165m。工作面设计走向长1530m,可采走向长1420m,倾斜宽150 m,面积230000m2,工业储量311万吨,回采煤量255万吨。东一采区107工作面北与东一采区109准备工作面以窄小煤柱(净煤柱5m)相邻;南部为接续工作面东105工作面及东103采空区为界;西以东一采区第二回风下山及运输下山为界;东以井田边界及DF8断层为界。东一采区107工作面地面位于井田东部及东部井田边界,腰水村位于工作面上部,居民已迁移。宝积山公路及沙河(为季节性河流)沿工作面倾向从工作面西端穿过。地表之上大部分为黄土层覆盖,地貌以坎坡沙地为主,大部分坎坡为旱田沙地。

附工作面概况表(表1)

一层煤在东一采区107工作面范围内均有分布,煤层结构简单,层状延展,平均厚度10m。东107工作面区域范围内褶曲构造发育。腰水背斜构造使工作面煤层呈背斜轴部(顶部)较高,东翼煤层宽缓下伏,西翼煤层受地层褶曲发育的牵制呈褶曲形态展布。工作面区域范围内煤层厚度赋存稳定。根据相邻已采工作面揭露地质资料,腰水背斜轴部(顶部)至两翼150m区间受褶曲构造垂直剪应力的作用,轴部区域较大范围承受压力大,成煤厚度薄,形成工作面区内域薄煤区(走向长200m,腰水背斜两翼煤层堆积相对较厚。从整体来看,沿走向方向,煤层受腰水背斜构造牵制的200m区段厚度变化较大,最薄区段为2.5m左右;沿倾斜方向,除薄煤区外,工作面区域内煤层厚度赋存稳定。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范本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范本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

范本

前言

主要叙述矿井概况、开拓方式、通风方式、开采状况及本采区设计依据。

(前言单独一页)

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采区概况

一、采区范围:

说明采区所在的水平,采区四周边界,采区走向长度、倾斜长度、采区面积、开采上、下限标高。

二、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说明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三、地面位置及建筑物:

采区对应的地面位置、区域、地形地貌、水系、地面积水范围及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开采后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情况、破坏程度及应采取的措施。

四、区内钻孔情况:

概述区内钻孔的数量、封孔质量、可利用程度等。

区内钻孔特征表

第二节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特征一、煤层赋存情况:

概述煤层赋存情况并填下表:

煤层赋存情况表

煤层特征表

煤层工业指标表

二、煤层顶底板特征:

分煤层详述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颜色、结构性质等。

第三节采区储量分析

分析计算采区及各煤层工业储量、可采储量等。

采区储量汇总表

第四节地质构造

分析采区范围内及其周围的构造分布情况,包括断层的产状、性质、揭露控制程度以及对开采的影响程度等。

断层特征表

第五节水文地质

一、实见水文地质:

叙述已开拓、开采的相邻采区、相同煤层实见水文地质及水害情况。

二、主要含水层及地质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1、说明主要含水层及其主要特征(指从第四系至奥灰对采区涌水有影响的含水层)。

2、主要构造水文地质特征

三、安全隔水层厚度:

计算受水威胁采区掘进巷道安全隔水层厚度。

四、突水系数计算:

采用公式:Ts=P/(M-Cp-Dg)

式中:Ts—突水系数(MPa/m);

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和采区设计说明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和采区设计说明

煤矿矿井初步、采区设计

一、设计原则

㈠遵循国家发布的与煤矿建设项目有关的政策、规程、规。

㈡遵循上一阶段设计中所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及标准。

㈢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使设计的矿井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二、设计的主要依据

㈠已批准的煤矿矿井地质报告。

㈡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规程和规等。

㈢其他有关支撑性文件及材料,如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等。

三、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步骤

㈠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程序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其他专项设计,如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施工图设计。

㈡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步骤

1、学习有关煤矿生产、建设的政策法规,收集有关地质和开采技术资料,掌握上级管理部门对设计的具体规定。

2、明确设计任务,掌握设计依据。

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4、研究方案,编制设计。

四、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容

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容分为说明书、图纸、设备清册及概算书。

按照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省小型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指导意见(试行)》、《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容》及《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50554-2010)等的要求,说明书主要容为前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开拓、大巷运输、采区布置及装备、矿井通风、矿井主要设备、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电气及通信、地面建筑、给排水、采暖及供热、节能减排、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建井工期、技术经济等18个章节。

采区设计内容

采区设计内容

采区设计编制的内容,包括采区设计说明书,采区设计图纸。

一、采区设计说明书

(1)采区设计说明书应说明:采区位置、境界、开采范围及与邻近采区的关系;可采煤层埋藏的最大垂深,有无小煤窑和采空区积水;与邻近采区有无压茬关系等。

(2)采区所采煤层的赋存情况(走向、倾斜、倾角及其变化规律、煤层厚度、层数、层间距离、夹矸层厚度及其分布,顶底板的岩石性质及其厚度等)及煤质。

瓦斯涌出情况及其变化规律,瓦斯涌出量及确定依据;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然发火性及其发火期;地温情况等。

水文地质:井上、下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隔水层特征及发育情况变化规律;矿井突水情况、静止水位和含水层水位变化;断层导水性;现生产区域最大及正常涌水量,邻近采区周围小窑涌水和积水情况等。

煤层及其顶底板的物理、力学性质等。

说明对地质资料进行审查的结果,包括资料的可靠性及存在的问题。

(3)确定采区生产能力,计算采区储量(工业储量、可采储量)和高级储量所占的比例,计算采区服务年限并确定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

(4)确定采区准备方式。区段和工作面划分、开采顺序,采掘工作面安排及其生产系统(包括运煤、运料、通风、供电、排水、压气、充填和灌浆等)的确定。当有几个不同的采区巷道准备方案可供选择时,应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择优选用。

(5)选择采煤方法和采掘工作面的机械装备。

(6)进行采区所需机电设备的选型计算,确定所需设备型号及数量,采区信号、通讯与照明等。

(7)洒水、掘进供水、压气、充填和灌浆等管道的选择及其布置。

(8)采区风量的计算与分配。

(9)安全技术及组织措施:对预防水、火、瓦斯、煤尘、穿过较大断层等地质复杂地区提出原则意见,指导编制采煤与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并在施工中加以贯彻落实。

采区设计说明书

采区设计说明书

采区设计说明书

班级:采矿班

组员:

目录

第一章采区地质情况

第一节井田概况

第二节地质特征

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一节采区储量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

第三节采区服务年限

第三章采区方案设计

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第三节巷道断面设计

第四章回采工艺

第一节落煤

第二节支护

第三节采空区处理方法

第四节采煤工艺

第五节生产技术管理

第六节安全技术措施

第五章采区生产系统

第一节采区运输

第二节采区通风

第一章采区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质特征

峻德煤矿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为鹤岗煤田最南部的一个井田。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30°14′40″北纬47°11′50″。井田的北部边界与兴安煤矿相邻。其界限为:纬线104000为界。由它们的连线的垂直截面组成北部的人文边界。南止煤系地层与上复第三系地层的-500标高不整合接触线。区内东有峻德火车站,北距鹤岗火车站15KM.西部有鹤大公路通过,交通方便。峻德煤矿井田的地势东高西洼。洼地面积占三分之二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600㎜左右,雨季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区内只有鹤立河在井田上方流过后经人工改造从西部边界通过。最高洪水位238M。最大流最为180立方米每秒。地下水原始流向与地表河流流向一致。水力坡度2‰左右。

一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

本区地层基本与鹤岗区域性地层一致。根据东北地区区域地层表的统一对比,区内自下而上有:前古生界,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石头庙子组。下白垩统东山组,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1.前古生界:主要为花岗片麻岩、石曲片岩,角闪片岩组成煤系地层基盘。

2.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为矿区主要含煤层21层。本组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岩性较粗厚度450米,由北往南变薄。以灰白色中粗砂岩为主。有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炭页岩、凝灰质岩等,含可采煤层21层。中部岩性较细,厚约400M。以灰白色中、细砂岩和灰黑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夹粗砂岩和二层灰白~灰绿色凝灰质岩。含可采煤层27-1层。下部:岩性较粗,厚约250M。以灰白色砾岩中粗砂岩为主,夹黑灰色粉砂岩、泥岩、炭页岩和杂色凝灰质岩。含可采煤层35层。底部为厚约70M的砾岩。

采区设计说明书示例

采区设计说明书示例

目录

1.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

1.1采区概况 (1)

1.2采区地质概况 (1)

2. 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2)

2.1储量 (2)

2.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

3.采区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的选择 (3)

3.1采准巷道布置方案的提出 (3)

3.2采准巷道布置方案比较 (3)

4、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5)

4.1采煤方法 (5)

4.2回采工艺 (6)

5、采区生产系统和主要机械设备选型 (8)

5.1、液压支架 (8)

5.2、采煤机 (8)

5.3、刮板输送 (8)

5.4、转载机 (9)

5.5、破碎机 (9)

5.6、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9)

5.7、乳化液泵 (9)

5.8、回柱绞车 (10)

5.9、水泵 (10)

5.10、移动变电站 (10)

6、通风与安全 (10)

6.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0)

6.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1)

6.3、硐室所需风量的计算 (12)

6.4、采区总需风量 (12)

7、巷道断面的选择 (14)

7.1、煤层运煤平巷 (14)

7.2、煤层运料平巷 (15)

7.3、阶段运输斜巷 (15)

7.4、阶段回风斜巷 (16)

7.5、采区煤仓 (17)

8、采区生产系统 (18)

9、采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劳动组织表 (19)

1.带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1采区概况

本带区为某矿的一个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1520m,倾斜长度980m,其面积为2430000m2。

该带区东以井筒煤柱为界,西以平安二号断层为界,上部水平是+420m,下部水平为+300m。

1.2采区地质概况

1.2.1地质构造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

1. 背景

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煤矿采区设计成为煤炭企业的关键技术之一。煤矿采区

设计是指在满足煤层资源开采要求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合理规划采区范围和煤柱大小,制定相应的采场交通、通风和安全联络等系统,提高采煤安全、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系统工作。本文档主要介绍煤矿采区设计的相关内容。

2. 采区设计步骤

2.1 煤层地质资料分析

在设计采区之前,需要对煤层地质进行分析。主要需要关注的煤层地质参数有

煤层厚度、产煤地质条件、煤的品质等。同时需要关注煤层及其周围的岩石及构造情况,确定其对采煤的影响程度。

2.2 采区范围及煤柱设计

采区范围和煤柱设计是采区设计的核心内容。采区范围一般由地质条件、采矿

技术和经济要求等综合决定。煤柱设计是为了保证采区的稳定和安全开采。煤柱大小会直接影响采区内的瓦斯抽采、通风等工作,因此煤柱的选择需根据地质条件、采煤方法、采区压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3 采场交通设计

采场交通设计包括采区入口位置、出口位置、道路设计、采区内移动设备等的

设计。设计合理的采场交通系统能够提高采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采煤安全。

2.4 通风设计

通风设计是为了保证采区内空气质量的目的。通风设计具体包括通风策略、布

风和排风系统等内容,可以有效地排除采区内的有害气体,保证采区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

2.5 安全联络设计

安全联络设计是为了保证采煤作业中的人员和设备安全,以及采掘过程中产生

的煤屑、瓦斯等物质的安全处理,主要包括安全出口位置、安全生产岗位设置、安全设施等。

3. 设计注意事项

采区设计说明书

采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1.采区概况

一、采区所处井田位置、采区边界及邻区情况

1、采区所处井田位置及边界

25采区位于告成井田北部,东至-110m煤层底板等高线,南至补7、付12606、付12604孔一线附近,西至-350m煤层底板等高线,北至F7正断层。采区走向长2050m,倾向长670m,上限标高-110m,下限标高-350m,对应地表标高为287.5m ~401.0m,面积1375350m2。

2、邻区情况

(1)、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

首采区(13采区)煤层底板起伏较大,煤厚变化大,断层发育,走向多为北东与北西向。煤层顶板除部分地段保留原生顶板外,大部分为滑动构造直接压煤,极其破碎。13采区顶板水赋存有一定的区域性,它与滑动构造产生的裂隙及顶板砂岩的厚度密切相关。13091工作面以南顶板水赋存相对较弱,对采掘影响不大。13091工作面以北顶板水赋存较丰富。目前Ⅰ#、Ⅱ#顶板疏水巷顶板水总涌水量达到85m3/h。13151下付巷顶板水涌水量稳定在55 m3/h。虽然这些顶板出水点对13采区北部的顶板水进行了一定疏放,但是由于目前13采区顶板水总涌水量仍保持在160m3/h,对采掘生产仍存在一定的威胁。13采区L7-8灰岩水较丰富,且区域差异性很大,在-110运输大巷和-100回风大巷掘进过程中,掘进头涌水量一般为10~20m3/h。-110水平Ⅰ#底板疏水巷与13071工作面材料巷处于一富水地段,在13071工作面掘进及回采时都曾发生突水,突水量最大达到275m3/h左右。-110水平Ⅰ#底板疏水巷于2001年3月6日出水后,最大出水量达到810m3/h左右,目前Ⅰ#底板疏水巷已对13采区南部的L7-8灰岩水进行了彻底疏放,我矿正在施工Ⅱ#底板疏水巷对13采区北部的L7-8灰岩水进行疏放。21采区目前正在开拓,在中央集中下山掘进时,随着掘进在迎头附近有L7-8灰岩水涌出,总涌水量为20m3/h左右。在我矿卸载坑7#交叉点及上仓皮带巷机尾硐室施工过程中,因遇一逆断层而揭露L1-4灰岩含水层,发生突水事故,目前该处L1-4灰岩总涌水量为100m3/h。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工作面开采条件 (1)

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

1.2 煤层赋存条件 (1)

1.3 顶底板岩性 (2)

1.4 地质构造 (3)

1.5 水文地质情况 (3)

1.6 瓦斯与煤尘情况 (4)

1.7 工作面储量 (4)

1.8 地质建议 (5)

二、工作面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 (6)

2.1 巷道布置 (6)

2.2 巷道断面规格及支护形式、材料 (7)

2.3.1 出煤系统 (8)

2.3.2 运料系统 (9)

2.3.4 供电系统 (9)

2.3.5 排水系统 (9)

2.3.6通风系统 (9)

2.3.7防尘系统 (10)

2.4 安全避险系统 (11)

2.4.1 瓦斯监测系统 (11)

2.4.2 压风、供水施救系统 (13)

2.4.3 人员定位系统 (14)

2.4.4 紧急避险系统 (14)

2.4.5 通讯联络系统 (14)

三、采掘工艺及生产能力 (15)

3.1 掘进 (15)

3.1.1 掘进方法及掘进工艺 (15)

3.1.2 掘进施工顺序、队伍安排、工程量及工期 (15)

3.2 回采方法及工艺 (16)

3.2.1 回采方法 (16)

3.2.2 工作面设备选型 (16)

3.2.3 采煤方法 (26)

3.2.4 工艺流程 (26)

3.2.5 移架方式 (26)

3.2.6移架步距 (27)

3.2.7 生产能力 (27)

3.2.8工作面的上、下端头支护形式以及顶板管理 (27)

3.2.9 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管理 (27)

四、回采工作面支架的安装和拆除 (28)

4.1、支架的运输方式 (28)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

××县××煤矿采区设计

××单位

二OO×年×月

××县××煤矿

采区设计

工程编号:

建设规模:××万t/a 设计单位(盖章):

设计单位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煤矿(盖章):

矿长:

总工程师:

二OO×年×月×日

参与设计人员名单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矿井概况 (5)

第一节概况 (5)

第二节矿井现状 (6)

第二章矿井地质 (8)

第一节地层 (8)

第二节地质构造 (8)

第三节煤层、煤质 (9)

第四节开采技术条件 (10)

第三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3)

第一节水平采区划分 (13)

第二节采区储量 (14)

第三节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5)

第四章采区布置 (16)

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 (16)

第二节巷道掘进 (19)

第三节采煤方法 (26)

第五章通风与安全 (28)

第一节概况 (28)

第二节通风 (28)

第三节通风设施及防止漏风、降低风阻措施 (37)

第六章主要设备 (38)

第一节提升设备 (38)

第二节排水设备 (42)

第三节通风设备 (43)

第四节压风设备 (46)

第七章采区供电 (48)

第一节供电方式 (48)

第二节电力负荷 (48)

第三节采区供电 (50)

第四节井下通讯 (50)

第八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52)

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 (54)

第一节瓦斯灾害防治措施 (54)

第二节综合防尘措施 (55)

第三节消防火措施 (55)

第四节水害防治措施 (56)

第五节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56)

第六节运输事故防治措施 (58)

第七节提升事故防治措施 (59)

第八节电气事故防治措施 (64)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

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车集煤矿28采区初步设计

编制单位:车集煤矿

二00八年四月

参加设计人员名单

矿长:杨联合

总工程师:葛妙英

采矿:穆朝元、徐星华

地质:陈旺明、高琪

测量:张道德

通风:王义民

机电:徐亲成

目录

前言 ............................................................................................................. - 3 -

第一章矿井28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 5 -

第一节概况 (5)

第二节地质构造情况 (6)

第三节煤层发育情况 (7)

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 (8)

第五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1)

第七节采区涌水量计算 (19)

第八节28采区储量计算 (21)

第二章 28延伸采区开拓方案的确定.............................................................. - 23 -

第一节境界及储量 (23)

第二节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4)

第三节方案确定 (25)

第三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 - 29 -

第一节采区布置 (29)

第二节采煤方法 (29)

煤矿采区设计方案说明书

煤矿采区设计方案说明书

煤矿采区设计方案说明书

煤矿采区设计方案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矿井概况

常村煤矿隶属洛阳龙门煤业有限公司,于2005年3月开工建设,2009年8月竣工投产,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2011年生产原煤50万吨。矿井为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开拓,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矿井主采煤层为二1煤层,二1煤层自燃发火等级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2011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瓦斯矿井;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

一、交通位置

常村煤矿位于偃师市寇店乡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40″~112°39′44″,北纬34°33′34″~34°35′04″。南部以浅部煤层风化带、不可采边界及断层与宿驾窑矿相邻,北部止于-600m煤层底板等高线,东部基本以经周断层与常村二矿为界,西部与龙门矿以经线38368000为界,井田面积18.932km2。

二、自然地理

区内地形总体变化趋势为南高北低。最低点海拔+177.6m,最高点海拔+209.8m,相对高差32.2m。区内南高北低,总体应属低山丘陵地貌。

三、水文

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无河流通过。

第二节13采区范围及地质概况

一、采区位置及范围

常村煤矿13采区与11采区相邻,东以常村村庄保护煤柱为界,西以油赵断层为界,南到矿井技术边界,北至-300m等高线,设计标高范围为-120m~-300m。采区整体为长方形,平均走向长约2390m,平均倾向长约918m,面积为2.19km2。

常村煤矿13采区拐点坐标如下:

(1)x=3829204.918 y=38372930.268

煤矿开采初步设计说明书

煤矿开采初步设计说明书

煤矿开采初步设计说明书

前言

一、概述

**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地处**省**市,是全国六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煤炭开采有百年历史,至今**集团已发展成为以煤为本,电力为先导,冶炼、建材、化工为中坚,第三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列入全国500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拥有固定资产24.4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1.1亿元,银行信用等级AA级。

**集团先后建成12对生产矿井,最高年产700万吨。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资源枯竭有8对矿井相继报废关闭,现仅拥有4对生产矿井,设计能力315万吨,2003年生产原煤400余万吨。

**一矿位于**煤田东部,西南距**市50km,东南距**市39km,行政区域隶属**市管辖。井田含煤面积43.77 km2,总资源储量3.7349亿吨。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良好的资源条件

**一矿开发的二1煤层,属近水平发育的稳定型厚煤层,煤层倾角2~6°,矿井属低瓦斯、煤层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性、地温正常,开采技术条件较为简单。煤质属低中灰、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三号优质无烟煤,这样优良的煤质和良好的资源条件,在**省实不多见,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2、广阔的市场需求

**集团作为全国优质无烟煤供应基地,长期以来,与冶金、钢铁和电力等几十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煤炭供求关系,今后相当长时期,仍将是中南和华东的煤炭供应基地,加之**一矿开发的产品与现有**产品相比,其灰分更低,块煤增多,更加受市场欢迎,因此,产品有更广阔的市场。

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煤矿采区设计范本12页word

煤矿采区设计范本12页word

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

第一节采区概况

一、交通位置

能源煤矿,行政区划隶属于XX县XX镇管辖。

矿区位于XX县城南东方向,公路里程56千米处(简易公路),地理坐标:东经104°

25′00″—104°26′

00″,北纬25°32′15—

25°33′15″,面积2.39

平方千米。省级公路从大

河西部通过,大河镇至矿

区有简易公路相通,里程

约26千米,富源至曲靖

65千米(二级路面),贵

成线支线经过富源县城,

交通尚属方便(见图1)。

二、矿井情况

该矿井位于××矿一水平

右翼,东以矿井边界为界,

西与六采区相临,东翼

1950等高线为界,西翼

1700m等高线为界,走向

平均长度1200m,采区平

均倾斜长800m,采区面积

为0.45Km2。采区可开采煤

层为K

9一层煤,K

9

平均厚

度2 m,煤层的倾角平均

为170,一层煤均为主焦煤,煤的密度均为1.4t/m3。能源煤矿矿区属低—中山区,地势西部、北部、东部高,中部、南部低,地形切割剧烈。区内最高点为北东区无名山梁,海拔标高+2181.72米,最低点为南部小溪沟,海拔标高为+1823米,最大相对高差358.72米。

第 1 页

第二节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煤层顶底板情况

煤层伪顶为粘土岩及砂质泥岩。粘土岩厚0.05~0.2m,鲮片状,松软易土脱落;砂质泥K

9

岩厚0.2m~0.4m,灰黑色、厚状、质硬。直接顶为厚0.05m~0.15m等间距互层的层状、似层状菱铁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厚度为6m~10m,基本顶为中等稳定顶板。伪底为厚

0.1m~0.3m的碎屑状粉砂质粘土岩,水侵呈粘糊状,易膨胀。直接底为透境状、藕节状菱铁质粉砂岩包裹于泥质粉砂岩中。厚度为4m~5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利煤矿东采区设计说明书

前言

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位于阿克地区拜城县城北24km处。距阿克市163km,距库车县城116km,距南疆铁路库车站110km,矿井有柏油路与拜城县城直接相连,交通便利。

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为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十五”规划9万吨/年生产能力改扩建矿井,2005年1月矿井委托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了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并通过专家审查。目前矿井已通过验收,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生产矿井。

矿井采用混合斜井开拓,目前矿井生产水平为一水平,井底水平标高为+1915m,生产采区为中央采区,共布置有两条井筒,即混合斜井和中央采区回风斜井。混合斜井采用单钩串车提升,主要承担煤炭、矸石提升、运送设备、材料和人员任务,作矿井进风井,并兼作矿井一个安全出口。中央采区回风斜井作矿井回风井,并兼作矿井一个安全出口。目前矿井各大生产系统完善,中央采区即将回采完毕,为保证矿井采掘接续,决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东采区设计。

受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委托,我院承担该矿东采区设计的编制工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定》及相关法律法律要求进行本次采区设计。设计要求矿井合理安排东采区工程施工进度,以保证采区接续要求;中央采区回采完毕后,东采区方可进行回采,严禁矿井两个采区同时生产,严禁矿井超通风能力生产。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第八地质大队2002年6月编制的《拜城县温巴什煤矿东竖井生产地质报告》及国土资源厅新国土资储认[2002]116号对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新国土资储评审[2002]060号对该报告评审意见书;

2、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2005年1月18日对《拜城县温巴什煤矿东竖井生产地质报告》资源储量重新分割的说明;

3、《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代可研)》、《安全专篇》、《设计变更》;

4、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分院2007年8月编制完成的《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开采煤层瓦斯抽放设计》;

5、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下发的采矿许可证;

6、《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

7、现场收集的有关资料。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提高矿井机械化开采水平,改善井下工人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2、为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针对井下煤层开采条件及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3、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各项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4、贯彻改革精神,在公共设施方面,本着高能低耗,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环保的原则。

5、优化井下开拓布署,减少井巷工程量,多做煤巷,少做岩巷。力求低投入高产出。

6、尽量利用矿井现有生产、生活系统及设施。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井田位于拜城县东部梅斯布拉克矿区,拜城县城北东40°方向距县城60km,行政区划属拜城县黑英山乡管辖。该矿东与长城煤矿相邻,西与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接壤。从煤矿向西至黑英山乡45km,往南44.2km至克孜尔乡与314国道相连,煤矿与上述两乡均有简易砂石公路相通,从克孜尔乡314国道向西至拜城县55km,从拜城县向西190 km可到阿克市,从拜城县向东110 km可到库车县,交通较为方便。

二、自然地理

井田地处南天山南麓的山前地带,地形地貌从北向南呈阶梯形降低,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海拔标高+2000~+2099m,相对高差50~99m,属中低山区。井田南北两侧为单面山和侵蚀残山,中间为冲积、洪积形成的平原,含煤地层被剥蚀和堆积物覆盖。

三、气象、水文及地震

井田属于大陆荒漠性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冬季长,夏季短,昼夜温差大,春秋多风,降雨多集中在6~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224.6mm,年蒸发量高达1567.8~1775.5mm;年平均气温5.1℃,年最高气温7月份平均为21℃,最低气温在1月份,达-10.6℃,每年的10月底至翌年的3月为冰冻期,4月开始解冻,月平均风速0.9~1.8m/s,年平均风速1.6m/s,最大

风力5~8级,风向一般为南风或北风。

井田无地表水体,距井田东部8km外有梅斯布拉克河,最大流量0.96m3/s,属季节性河流。水质经化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可作为矿井生产及生活用水。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四、矿区开发史

矿区于1995年进行开发,先后建有一个立井、一个混合提升斜井和一个斜风井,开采+2005~+1982m水平之间的A5、A6、A9号煤层,立井以东400m围+1982m水平以上已采完。原有小窑均已关闭,整合为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为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十五”规划9万t/a改扩建矿井,目前矿井已建成,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生产矿井。现矿井采用混合斜井开拓,共布置有两个井筒,混合斜井新掘,伪斜布置在A5煤层底板岩石中;中央采区斜风井新掘,垂直于煤层走向布置。目前生产水平为一水平,井底标高为+1915m,开采A6、A5号煤层,采用伪倾斜柔性金属掩护支架炮采采煤方法。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质

(一)区域地层

矿区处于塔里木地台北缘~库车坳陷,沉积了中、新生界的地层,以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第四系为主。

(二)区域构造

矿区位于库车坳陷北部弯曲带,在以北发育有褶皱构造,为可依屯巴

塔格背斜,在背斜的北边有一个向斜,它与可依屯巴塔格背斜构成北部单斜带上的一个挠曲。弘利煤矿位于可依屯巴塔格背斜的南翼上,地层走向北东东~南西西向,倾向南,西部倾角80°~84°,中部倾角80°~83°,东部70°~80°,沿走向无褶曲现象。

二、矿区地质

(一)井田地层

本煤矿位于拜城县东矿区,处于塔里木地台北缘——库车拗陷,沉积了中、新生界的地层,出露地层以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为主。井田围地层从老到新的层序简述如下:

1、上三叠统街组(T3h)

分布于井田北部,岩性主要为一套湖滨相碎屑沉积,下部为灰色炭质泥岩、含炭粉砂岩,中部为灰绿色含炭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泥灰岩,上部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炭质泥岩,地层厚度大于100m。

2、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T3t)

地层由西向东沿井田中间地段分布,大部分被第四系冲、洪积地层覆盖,按沉积旋回将该组划分为5段。

1)塔里奇克组第一、二段(T3t1+2):为灰白色中细砾岩、浅灰色中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段,不含煤,地层平均厚约60.8m,与下伏街组为冲刷接触;

2)塔里奇克组第三段(T3t3):为灰白色含砾中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有A3、A4、A5、A6、A7共5层煤,其中A5、A6煤层沿走向分布较稳定,全区可采平均厚约35.8m,与下伏塔里奇克组(T3t1+2)为冲刷接触;

3)塔里奇克组第四段(T3t4):分布于井田中部,为中粗粒砂岩、细砂岩、含碳粉砂岩及煤层组成,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3层,A9煤层全区可采,A11、A12为薄煤层,地层平均厚度104.2m,与下伏塔里奇克组(T3t3)为冲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