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第2章-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PPT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课件
![流行病学PPT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fa379ef705cc1755270989.png)
流行病学系
罹患率 attack rate
较短的疾病流行期间,暴露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 频率
发病率 局限范围、短时间 (日、周、旬、月) 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暴发(传染病暴发、中毒)
罹患率
流行病学系
续发率 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定义
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 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占
ill children at child care center =7
contacts (of those 7) at home =25
ill contacts =5
AR = 7/70 = 10% SAR = 5/25 = 20%
流行病学系
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 感染率 infection rate
流行病学系
生存率 survival rate
公式
n年生存率=随访随满访n年 满n尚年存的活病的例病数例数
随访起点:确诊、出院、手术等日期。 随访终点:1年、3年、5年等。
应用
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评价随访研究的结局,研究病因。
流行病学系
残疾失能评价指标
健康 疾病
康复
死亡 (早亡)
残疾
潜在减寿年数 (PYLL) 伤残调整寿命年 (DALY)
流行病学系
疾病分布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 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 率、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即是: 描述这种态势(分布)-是否流行? 分析这种态势产生的原因-为何流行? 如何控制这种态势-如何防制?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精华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9058900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f.png)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精华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人间)、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时间)中的发生频率与分布现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比(ratio):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来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构成比(proportion):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率(rate):是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发病指标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用途: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仿制措施的效果2)罹患率(attack rate):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与发病率的相同之处是分子都是新发病例数,不同之处是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新发病例的频率。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4)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某个时间受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所占的比率。
5)病残率(disability rate):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病残人群在人群中的发生频率。
死亡指标1)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2)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
3)生存率(survival rate):是指患某种病的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
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2.2.12.2疾病的分布疾病流行强度
![2.2.12.2疾病的分布疾病流行强度](https://img.taocdn.com/s3/m/b213930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a.png)
(一)散发
定义: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 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 确定散发时多与当地近三年该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 未超过平均水平
(一)散发
散发常见于如下情况:
病后免疫力持久的疾病,或因预防接种使人群维持一定免疫水平的 疾病常呈散发,如麻疹。
(三)流行
定义:是指在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 水平。
特点: 流行出现时各病例之间呈现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联系, 具有共同的传播因素 一般超过3-10倍散发水平
(四)大流行
定义: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疾病蔓延 迅速,涉及地区广,在 短期内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 世界性流行。
(四)大流行
特点: ➢ 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短时间内, 跨省/国界明显, ➢ 发病水平超过该地的历年流行水平。 人群普遍易感
如:2003年的SARS,2009年的 H1N1,2019年新冠病毒。
20200508
谢谢观看
目录
01 02 03
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 第三节:疾病的分发 (三)流行 (四)大流行
疾病流行强度
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率的变 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程度。
➢ 散发(sporadic) ➢ 暴发(outbreak) ➢ 流行(epidemic) ➢ 大流行(pandemic)
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常以散发形式存在,如脊髓灰质炎、乙型 脑炎等。
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传染病也可出现散发,如斑疹伤寒、炭疽等。 某些长潜伏期传染病也以散发形式存在,如麻风。
(二)暴发
定义: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 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
完整版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完整版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3a8cc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4.png)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 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 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 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 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 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暴露一结局 暴露一结局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I 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一临床试验T 现场试验一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 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 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实验性研究随机分配? I 1-------------- 1 是 否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设立比较组? II 是 否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是观察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数量(个体数)构成比=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量(个体数之和)X%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心…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发病率= ------------ 同期暴露人口数 ----------Xk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疾病分布名词解释
![疾病分布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340e24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6.png)
疾病分布是指各种疾病在空间、时间和人群中的地理流行特征。
这是一个描述性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用于研究疾病的时空规律和人群间的差异。
疾病分布的特点包括:
1. 地区分布:
- 疾病的地区分布反映了不同地区的致病因子分布差异,即地方性差异。
2. 时间分布:
- 时间上的疾病分布变化可以揭示季节性和周期性的模式。
3. 人群分布:
- 不同人群之间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因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通过对疾病分布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特点,探索病因,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并评估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
此外,疾病分布信息也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流行病学各章节简答题整理
![流行病学各章节简答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e46be00975f46527d3e178.png)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简答题1. 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那些?答:升高:病程长,②寿命延长,③新病例增加,④病例迁入,⑤健康者迁出,⑥诊断水平提高,⑦报告率提高。
降低:病死率高,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
2.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答:横断面分析:是分析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多用于传染病。
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
出生队列分析:是对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
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
3. 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答: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
常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效果。
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
常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4. 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答:(1)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
(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3)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
(4)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
(5)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5. 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那些?答:(1)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2)两性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等生物性因素的差异。
(3)从事危险性大的职业的机会大小不同。
(4)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
6. 疾病不同民族分布的差异原因是什么?答:(1)遗传因素不同。
二章节疾病分布distributionofdisease
![二章节疾病分布distributionofdisease](https://img.taocdn.com/s3/m/e73630b8e53a580216fcfe60.png)
e
PYLL aidi i 1
e: 期望寿命(岁) ai:剩余年龄,ai=e-(i+0.5)(当死亡发生在某年龄
组时,至活到e岁时,还剩余的年龄。因死亡年龄常用上一 个生日计算,因此应加上一个平均值0.5) di: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
应用:计算某病因引起的寿命减少年数,比较各原因。 将一地区与另一标准地区比较
公式:
续发率
一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 中发病人数 易感接触者总数
X100 %
注意:将原发病例从分母中剔除
应用:比较传染力强弱;分析流行因素(年龄、性别、 家庭经济情况、儿童数);评价防疫措施
续 发 率 ?
罹 患 率 ?
二、 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一)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触犯法律者 慢性阻塞性肺部 疾病 自杀 意外及灾难 慢性肝病及肝硬 化 心脏病 肺炎及流感
性比例
死因
1.80
肾炎/肾病综合征/ 肾病
3.88 恶性肿瘤
3.13 毒血症
3.05 血管硬化症 2.96 围生期死亡
2.19 脑血管病
2.01 先天性畸型 1.86 糖尿病
性比 例 1.58 1.51
1.40
2)出生队列分析(birth cohort analysis): 对同一年代出生的人群组在不同年龄阶段某病的 发病率、死亡率进行分析。
优点:其可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 助于查明致病因子、所处时代特征与暴露经历在 疾病频率变化中的作用。
发病率(1/10万)
年龄分布-横断面分析
年龄组
1989美国百日咳年龄别发病率
注意:与死亡率的区别;医院间比较时注意可比性
(三)生存率(survival rate)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97ea71bcd126fff7050b6e.png)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是否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81fca26d102de2bd9705884e.png)
2020/3/22
第二讲 疾病的分布
2
疾病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的定义
•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 述疾病在不同地区、时间和人群的分布现象(简称 疾病的三间分布)
1、观察性研究 3、三间分布
2、人群现象 4、频率指标
2020/3/22
涉及地域: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
发病数量: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
水平
2020/3/22
第二讲 疾病的分布
32
第三节 疾病的三间分布
•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 率、比、比例 – 发病指标 – 死亡指标 – 残疾失能指标
• 疾病流行强度的描述 • 疾病的三间分布
– 人间分布 – 时间 – 空间分布 – 综合描述
计算得:病程=12.2年
3、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2020/3/22
第二讲 疾病的分布
19
感染率 (infection rate)
定义:指在调查时所检查的样本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
人数所占的比例。
公式: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受检人数
k
应用: 隐性感染的疾病调查(结核病、乙型肝炎等)
2020/3/22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回忆一下:
• 流行病学的定义
➢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 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 科学
• 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
➢ 群体的特征 流行病学研究起点: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 ➢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流行病学极少用绝对数表示
各种分布情况,多使用频率指标,因为绝对数不能显示人群中发 病的强度或死亡的危险度
七年制流行病学课上的练习题
![七年制流行病学课上的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e0ff2abd64783e09122b43.png)
第十章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1、设某研究因素为E,所研究的疾病为D,某外来因素为F,F和E与D之间分别存在独立的关联,E与D之间存在一般相关关系,该外来因素引起的偏倚为:
A 信息偏倚 B 混杂偏倚
C 选择偏倚 D 诊断怀疑偏倚
E 测量偏倚
2、在Framingham地区的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男性居民队列研究发现,高胆固醇水平者患冠心病的OR值=2.4(有显著差异),而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高胆固醇水平者患冠心病OR值=1.16(无显著差异)。究其原因是,患冠心病者被诊断为该病以后,开始戒烟、体育锻炼、多食低胆固醇食物等。引起这种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结果之间差异的偏倚为:
C.暴露怀疑偏倚 D.易感性偏倚
E.Berkson’偏倚
6、对于选择偏倚的控制原则是
A对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选择性偏倚要充分了解
B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C 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D 尽量取得研究源自象的合作,提高应答率,降低失访率
对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将会对试验结论有何影响?
3.分组及干预措施:以每4例患者为一组,通过计算机获取随机数字。患者按进入先后获得编号,接受相应的药物。试验组接受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片;对照组接受多潘立酮片,10 mg/片。两组给药方法相同,每天3次,每次1片,餐前口服,4周为一疗程。莫沙必利片与多潘立酮外观相同,外包装上仅提供编号,由一名统计师制定随机区组表,交给药品管理者,在地区卫生机构监督下,将两种药品根据随机表上的分组分别贴上编号。患者和临床医师都不知道所给药物的分组情况。
4、采用并联试验,可使:
A 灵敏度增加
B 特异度增加
C 假阳性率增加
第2章 疾病分布教案
![第2章 疾病分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d8e0c876a20029bd642d71.png)
附本节专业英语词汇:1.疾病分布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2.发病率(incidence rate)3.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4. 死亡率(mortality rate)5. 病死率(fatality rate)6.散发(Sporadic)7. 爆发(Outbreak)8. 流行(Epidemic)9. 大流行(Pandemic)第二章 疾病分布疾病分布的概述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 )是指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的中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
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
第一节 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标一、发病指标(一)发病率(incidence )1.定义 表示在一定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病新病例数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发病率 k=100%,1000/千,或10000/万,……2.分子分母的确定 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多次患病时,则应多次计为新发病例数,如流感、腹泻等。
对发病时间难确定的一些疾病可将初次诊断时间作为发病时间。
分母中所确定的暴露人口是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不应计入分母。
但在实际工作中,描述某些地区集团的某病发病率时,分母多用该集团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
但对比不同资料时,应进行发病率的标准化。
3.应用 在流行病学中,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通过比较某病不同人群的发病率来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二)罹患率(attack rate )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等为单位。
(三)患病率(prevlence rate )1.定义 亦称现患率。
流行病学 第2章 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 第2章 疾病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c7f023c158f5f61fb7366624.png)
应用: – 用于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 小的一个指标。 – 可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 保健工作的水平,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 求和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 对于某些病死率高的疾病,死亡率与发病率很接 近,常用作病因探索的指标 – 死亡专率可直接比较,用于病因探索
第1节 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标
•率与比 •发病指标 •死亡指标 •残疾失能指标
一、率与比
率
说明某种事物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某事物实际发生的例数 率 = -----------------------×K 可能发生该事物的总人数
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
比
比是两个变量的数值的商,表示分子和分母 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 的总体如何。 分子与分母是两个彼此分离的互相不重叠或 包含的量。
发病率、死亡率:人口构成 病死率:医疗条件、医疗水平-接收病人的疾病严重 程度
标准化法
四、残疾失能指标
(一)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 1.定义: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
实际死亡年龄的差的总和,即死亡造成的寿命 损失。
2.计算方法 e PYLL=∑aidi
散发 (sporadic)
爆发 (outbreak)
流行 (epidemic)
大流行 (pandemic)
1、散发 (sporadic)
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 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涉及地域: 在范围较大的地区内 此前3年
发病数量: 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
病例间联系程度: 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
(五)、续发率
流行病学考点汇总
![流行病学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b17af9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7.png)
第一章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健康相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一)研究对象:人群(具有某特征)(二)研究范围:健康状态及相关事件(三)研究的起点和重点:分布、影响因素(四)目的:制定策略和措施 (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重要观点预防为主特征群体特征对比特征概率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生态学)的特征多病因论特征发展的特征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时间、空间、人间疾病分布的指标3. 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4. 残疾失能指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发病指标1、发病率: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发病率= ———————————————— x K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100%,1000/千,或 10000/万应用(1)描述疾病分布(2)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3)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2、罹患率2. 患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 1. 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二代发病率 区分病死、死亡)定义: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特定期间内某病新发病例数罹患率= ———————————————— x K观察期初的暴露人口数 (精确计数)应用: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食物中毒传染病职业中毒等暴发3、续发率(二代发病率)定义: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公式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续发率=——————————————×100%易感接触者总人数应用(1)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2)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3)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患病指标1、患病率(现患率或流行率)定义 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应用(1)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2)反映人群对某一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3)为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 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患病率(P ) ≈发病率(I ) ×病程(D)患病率升高的因素: (发病率升高、死亡率降低)病程延长、未治愈者寿命延长、健康者迁出新病例增加、病例迁入、易感者迁入、报告率提高、诊断水平提高 降低的因素:病程缩短、病死率增高、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治愈 率提高------------------------------------------------------------------------------------ 与致病因子的强弱有关 新旧病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患病率 发病率 与致病因子的强弱和病程有关 用于横断面研究 一般用于慢性病用于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用于急性病,也用于慢性病 疾病发生的频率和强度2、感染率定义: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口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第2章 疾病的分布
![第2章 疾病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e21d24c0aa00b52acfc7cadf.png)
第三节 疾病分布的形式——人群分布特征
一 、人群分布特征
与疾病有关的一些人群特征可成为疾病 的危险因素,这些信息包括:年龄、民族、 性别、职业、收入等。
第三节 疾病分布的形式——人群分布特征
感染率 (infection rate) 续发率 (secondary attack rate, SAR)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指标
(一)发病率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 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指标
发病率
一定期间内的某人群中
某病新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病残人数 调查人数
病残率
k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残疾失能指标
(二)潜在减寿年数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
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 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 失。
剩余的年龄。由于死亡年龄通常以上一个生日计 算,所以尚应加上一个平均值0.5岁。
di-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残疾失能指标
优点
计算简便、易于理解,结果直观
用于了解居民过去和现在的卫生健康水平
对卫生防疫工作的设计,计量和估计也是必需的
每种疾病的平均死亡年龄不同,潜在减寿年数的 值亦不同
自杀
消化系统肿瘤 呼吸系疾病 呼吸系肿瘤
84195.0
56667.0 50264.0 48079.5
流病各章重点
![流病各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1571c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e.png)
流病各章重点流行病第一章绪论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2.流行病定义的诠释:(1)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2)任务的三个阶段(3)工作的三个范畴(4)三种基本方法(5)三大要素3.流行病学的应用4.流行病学的特征5.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概念+应用>1.发病率(incidence rate/morbidity)2.罹患率(attack rate)3.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二代病例二、患病频率测量指标<概念+应用>1.患病率(prevalence)引起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因素引起患病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2.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三、死亡与生存频率<概念+应用>1.死亡率(mortality rate)死亡专率2.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3.婴儿死亡率(IMR)4.生存率(survival rate)四、疾病负担指标<概念>1.潜在减寿年数(PYLL)2.伤残调整寿命年(DAL Y)五、疾病流行强度1.散发(sporadic)散发常见情况2.暴发(outbreak)3.流行(epidemic)4.大流行(pandemic)六、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概念(一)人群分布1.包括2.疾病分布年龄的分析方法(1)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l analysis)概念、特点、局限性(2)出生队列分析(birth cohort analysis)概念、特点、应用(二)地区分布1.国家间的分布及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的原因2.城乡分布差异原因3.地区聚集性(endemic clustering)概念(1)地方性(endemic)概念+类型(2)输入性疾病4.地方性疾病概念+判断(三)时间分布1.短期波动2.季节性3.周期性4.长期趋势(四)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概念+判断第三章描述性研究一、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概念、种类、特点二、现况研究(cross sectional study)1.概念2.特点3.类型普查、抽样调查优缺点4.用途5.设计与实施(1)确定研究目的(2)明确研究的类型(3)确定研究对象(4)确定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决定样本量大小的因素随机抽样方法及特点(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5)资料收集(确定拟收集资料的内容,调查员培训,资料的收集方法)(6)数据整理与分析(常用的疾病频率)6.偏倚及控制(课本P48)7.优缺点三、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概念、用途、类型、优点和局限性、生态学谬误产生的原因第四章队列研究(cohort study)1.概念队列、暴露、危险因素、队列研究2.特点3.目的4.类型<概念、优缺点>5.设计及实施(一)确定设计方法的原则(二)确定研究因素(三)确定研究结局结局变量(四)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研究现场要求研究人群包括:(1)暴露人群(2)对照人群(五)确定样本量影响样本量的因素(六)资料收集与随访(七)质量控制6.资料分析(一)率的计算(1)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CI)(2)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ID)(3)标化死亡率(SMR)(二)效应的估计(1)相对危险度(RR)(2)归因危险度(AR)(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5)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7.常见偏倚及控制8.优点与局限性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1.基本原理2.类型3.特点4.用途5.设计与实施(一)明确研究目的(二)明确研究类型(三)确定研究对象(1)病例的选择:类型、来源及优缺点(2)对照的选择:原则、来源、方法【匹配】个体匹配、频数匹配匹配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不宜使用匹配的情况(四)确定样本量影响样本量的因素(五)确定研究因素(六)资料收集方法(七)资料整理与分析6.资料的分析(1)描述性分析(2)统计推断比值比OR成组资料、1:1配对资料7.常见偏倚及控制8.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有点和局限性的比较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1.概念2.基本特点3.主要用途4.分类(1)按研究现场和对象的不同分类(2)按所具备设计的基本特征分类5.设计与实施(1)明确研究现场(2)明确试验现场(3)选择研究对象(4)估计样本含量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主要因素(5)随机化分组作用、原则、方法(6)设立对照影响研究效应的主要因素对照类型(7)盲法的应用开放试验(open trial)(8)确定结局变量及其测量方法(9)确定试验观察期限(10)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6.评价指标(1)预防措施效果评价指标考核病因预防的指标(2)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3)需治疗人数7.常见偏倚8.应注意的问题9.优缺点10.流行病学实验与队列研究异同点第七章筛检(screening)1.筛检的概念2.分类3.目的4.筛检的实施原则(1)筛检的疾病(2)合适的筛检试验筛检试验(screening test)的概念及特点金标准(3)疾病治疗(4)筛检项目实施计划及评价5.筛检试验评价指标四格表的顺序(1)真实性(validity)①灵敏度(sensitivity)与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②特异度(specificity)与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③正确指数(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④似然比(LR)(2)可靠性(reliability)①连续性测量资料②分类测量资料(3)预测值(predictive value)①阳性预测值(Pr+)②阴性预测值(Pr—)③预测值与真实性指标、现患率的关系(4)确定连续性测量指标的阳性截断值①独立双峰分布②部分重叠双峰分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6.筛检项目效果评价(一)收益(yield)(1)概念及常用指标(2)提高筛检收益的方法(二)生物学效果指标(1)结局测量指标(2)关联指标(3)需要筛检人数(三)卫生经济学评价(1)成本-效果分析(2)成本-效用分析(3)成本-效益分析(四)筛查的安全性、伦理问题及可持续性分析7.筛查效果评价中常见的偏倚(1)领先时间偏倚(2)病程偏倚(3)过度诊断偏倚(4)志愿者偏倚8.筛检试验和诊断实验的比较第八章偏倚及其控制1.减少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效果2.随样本量增加,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变化3.选择偏倚类型、控制4.信息偏倚类型、控制5.混杂偏倚(混杂confounding)概念、控制混杂因素概念、基本特点第九章病因及其发现和推断1.基本概念:病因(causation of disease)、危险因素(risk factor)、因果关联2.因果关系的多样性3.病因模型(1)三角模型(2)病因的轮状模型(3)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模型(4)病因链(5)病因网(6)充分病因-组分病因模型4.发现病因的法则穆勒法则(Mill's canons)5.病因推断的过程(1)描述性研究建立病因假说(2)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说(3)实验性研究验证假说(4)因果推导6.病因推断准则希尔标准(Hill's criteria)第十章预防策略1.疾病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概念、措施、策略(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概念、方法(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概念2.重要概念(1)健康保护(health protection)(2)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3)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4)高危策略(high-risk strategy)(5)全人群策略(population-based strategy)第十一章公共卫生监测(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1.概念、基本特征(工作任务)、种类、目的、应用2.重要概念(1)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2)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3)哨点监测(sentinel surveillance)(4)常规报告第十二章传染流行病学1.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传染流行病学2.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病原体(特性:传染力、致病力、毒力、抗原性)宿主感染谱3.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一、基本环节(一)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1.病人(传染期概念)(1)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概念+流行病学意义(2)临床症状期(clinical stage)(3)恢复期(convalescence period)2.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3.受感染的动物动物源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二)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传播因素或传播媒介、传播机制、传播方式1.经空气传播2.经水传播(饮用水、疫水)3.经食物传播4.经接触传播(直接、间接)5.经节肢动物传播/虫媒传播(机械携带、生物学传播)6.经土壤传播7.医源性传播8.垂直传播(三)易感人群人群易感性可引起人群易感性升高/降低的主要因素二、疫源地(epidemic focus)疫源地形成/消灭条件4.预防策略与措施(1)传染病监测(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病人、病原携带者、接触者、动物传染源(3)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预防性消毒、疫源性消毒(4)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5.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1)预防接种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自动免疫预防接种注意事项(2)免疫规划免疫程序免疫规划的效果评价(免疫学效果效果评价、流行病学效果评价、疫苗规划管理评价)第十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1.突发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界定条件、特征、分期?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调查4.爆发事件暴露日期的计算。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90573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e.png)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一、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问题。
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止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实际应用(一)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二)疾病的监测。
三)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四)疾病的自然史。
(五)疾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三、流行病学特征(一)群体的特征。
(二)对比的特征。
(三)概率和数理统计的特征。
(四)社会心理的特征。
(五)预防的特征。
(六)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一)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暴露人口,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应用:1反应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描述疾病的分布3反应了病因因素的变化4 病因学的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论5疾病的监测资料6前瞻性的研究(二)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
单位是日、周、旬、月(三)续发率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千古奇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左右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续发率= (第一例除去)应用:是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二、患病频率测量指标(一)患病率也称现换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例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能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升高:1病程延长2为主语者的寿命延长3发病率增高4病例迁入5健康者迁出6易感者迁入7诊断水平提高8报告率调高降低:1病程缩短2病死率高3发病率下降4健康者迁入5病例迁出6治愈率提高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发病率和病程,其变化可反映出发病率的变化可反映发病率的变化或疾病结果的变化或两者兼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流行强度
20 发 病 15 人 数 10 5
疾病流行强度
22 24 2 4 6 8 10 12 14 9日 10日 发病时间
表2-1 某单位食物中毒的暴发
疾病流行的强度
• (三)、流行
– 涉及地域: 某地区 – 发病数量: 显著超过历年 (散发) 发病率水平
A sudden and great increase in the occurrence of a disease
未治愈者寿命延长 易感者迁入
疾病频率测量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
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
之间的关系
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 例1:美国明尼苏达 州癫痫的患病率是 376/10万,发病率为 30.8/10万,则病程 为12.2年。 P 376 D=-----=---------=12.2年 I 30.8 • 例2:某大城市白血 病患病率,急性白血 病6.7/百万,慢性白 血病56.1/百万,二者 年发病率分别为32.4/ 百万、29.0/百万,急 性与慢性白血病的病 程分别为0.21年(2.5 月)和1.93年(23月)
K=100%或1000/千
应用
• 发病率:可用于病因学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价 • 罹患率:适用于疾病爆发流行的情况 • 患病率:可用来表示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 或流行情况 • 感染率:可用于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 • 续发率:可用于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及防疫措施 的效果
疾病频率测量
三、死亡指标
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K=100%,1000/千,或10000/万
疾病频率测量
影响因素
患病率升高的因素 病程延长 发病率升高 病例迁入 健康者迁出 诊断水平提高 报告率提高 患病率降低的因素 病程缩短 发病率下降 病例迁出 健康者迁入 治愈率提高 病死率提高
判断依据: (1) 涉及地域; (2) 发病数量; (3) 病例间的联系程度
疾病流行的强度
(一)、散发 • 定义 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
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 涉及地域: 在范围较大的地区内 – 发病数量: 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 – 病例间联系程度: 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 显联系
疾病频率测量
发病率
• 定义 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 出现的频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100%,1000/千,或10000/万
• 可分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 因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
疾病分布的形式
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性别分布图1985-2001.6
男 81.6%
不详 1.5%
女 16.9%
疾病分布的形式
民族和种族
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不同 不同民族的风俗、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同
不同民族社会经济状况、医疗保健水平不同
不同民族定居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
疾病分布的形式
• 当观察人口比较稳定 时,不论观察时间长 短,以开始观察时的 人口数为分母,整个 观察期内发病人数为 分子。
• 人时发病率(persontime incidence rate or incidence density) • 当观察人口不稳定, 观察对象进入研究的 时间先后不一或因各 种原因失访时,可用 观察人数乘以观察时 间作为分母,分子为 观察期内发病人数。
range of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population is described as a
pandemic.
TEST QUESTION 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 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 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 有40人死于糖尿病。 • • • • • 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是多少? 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是多少? 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是多少? 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是多少? 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是多少?
疾病频率测量
罹患率 定义 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应用 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
食物中毒
传染病
职业中毒等暴发
疾病频率测量
续发率(二代发病率) secondary attack rate 定义 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 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 数的百分率。 续发率=———————————————×100%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疾病分布的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一 疾病频率测量
二 疾病流行的强度
三 疾病分布的形式
一 疾病频率测量
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死亡频率测量指标
疾病频率测量
(一)、发病指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罹患率(attack rate)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发病率和患病率的主要区别
发病率
•疾病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动态指标 •与致病因子强弱有关 •静态指标 •与致病因子强弱及病程有关
患病率
•新旧病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用于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用于急性病,也可用于慢 性病
•用于横断面研究
•一般用于慢性病
疾病频率测量
感染率
定义 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口样本中,某病现 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疾病频率测量
生存率(存活率) survival rate 定义 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 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 5 年)后,尚存活的
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生存率= —————————————×100% 随访满n年病例数
二 疾病流行的强度
散发(sporadic) 暴发(outbreak) 流行(epidemic) 大流行(pandemic)
疾病流行的强度
散发原因 疾病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使人群维持一定 的免疫水平 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
传播机制不易实现的传染病
长潜伏期传染病
疾病流行的强度
(二)、暴 发 • 涉及地域: 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 • 发病数量: 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很多相同的 病人 • 病例间联系程度: 病例间多有相同的传染 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 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生存率(survival rate)
疾病频率测量
死亡率 定义 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口中,死于
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死亡率=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K=100%,1000/千,或10000/万
疾病频率测量
分子与分母的确定
分子 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 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多用该地区该
时间内的平均人口 ①该年6月30日24时或7月1日0时人口代替 ②年初人口数加年终人口数被2除
发病率(morbidity)
• 累积发病率 (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参考答案
• 1. 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 200/[(9500+10500)/2-800]=2.17% • 2. 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 40/[(9500+10500)/2]=0.4% • 3. 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 40/1000=4% • 4. 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 800/9500=8.42% • 5. 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 • 1000/ [(9500+10500)/2]=10%
疾病分布的形式
年龄期间队列分析同一时期出生的人为出 生队列(birth cohort) 分析年龄、所处时代及队列暴露经历 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 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 病因线索
出生队列分析与横断面分析
横断面分析
不同出生队列的人在同一年龄
同一出生队列
疾病分布的形式
横断面分析 假象
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续发率(二代发病率)
2-4岁组续发率=[50Βιβλιοθήκη (250-100)]×100%=33%
5-9岁组续发率=[87/(420-204)]×100%=40%
10-19岁组续发率=[15/(84-25)]×100%=25%
疾病频率测量
(二)、患病指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感染率(infection rate) 残疾率(prevalence of disability)
三 疾病分布的形式
人群分布 时间分布 地区分布 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 分布的综合描述
疾病分布的形式
(一)、人群分布
年 龄 性 别 职 业 民族和种族
宗 教
婚姻与家庭
流动人口
疾病分布的形式
年龄
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 的作用都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大部分疾病 的发生频率都显著变化
疾病分布的形式
图2-10 美国不同种族不同性别恶性肿瘤发病率
疾病分布的形式
宗教
不同宗教有其各自独立的教义、教规对其生活 方式也产生影响,也对疾病的发生和分布规律产生
影响。
如犹太教有男性自幼“割礼”的教规,其结果 犹
现状感染率 类似患病率
感染率 新发感染率 类似发病率 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 ×K K=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