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和利用的探讨
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和利用的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自已的特点,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怎样利用自身优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利用,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标签: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利用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做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收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责无傍贷。
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公共图书馆有自己的特点。
1.城区非遗主体的民主杂居性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因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聚集到一个场所,形成了城市。
城市是各民族人民杂居生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传承着城市非物质文化的民间艺人来自各个不同的民族,是多民族性的。
2.城市非遗内容的丰富和大众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不径相同,城市中聚集的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艺人,他们所呈现出的多民族性特点和多元化趋势,丰富了城市非物质文化的内容。
这有别于民族聚集区城内文化形态的单一民族性。
3.城区非遗分布的零散性相对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较集中,城区的非物质遗产分布比较零散。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口流动的日益加剧,城市地域范围越来越广大。
在城市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积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呈零散分布,或掩盖在高楼林立的小巷中,或呈现在百姓娱乐的广场活动中,或在繁华商业的街角艰难维生。
4.城区非遗存在的脆弱性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浪潮的不断推进,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们,生活方式越来越相似。
生活方式的同质化必然导致文化的趋同现象,彰显着城市特点和民族特色的那些传统文化特征逐渐消失,使城市失去了独有的魅力和竞争力。
二、公共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图书馆是社会最重要的资料保存服务机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凭证。
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保山学院图书馆建设为例
色、 作用等方面作 了深入研 究。这些 研究都为地 方高校 图书馆 特色馆藏建设 的研究提供 了丰厚的参照资料 。 2 地 方 高 校 图 书 馆 馆 藏 建 设 对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的 意义 “ 非 物 质 文 化 遗产 ” 是相对于“ 物 质 文化 遗 产 ” 而 言的“ 无 形 文化遗产” 。根据 2 0 0 3年 1 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 的《 保 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 非物质文化 遗产是指“ 被 各群体 、 团体 、 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 的各 种实践 、 表演、 表现 形式 、 知 识 和技能及其有关 的工具 、 实物 、 工艺 品和文化场所。各个 群体 和 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 、 与 自然界 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 的变化 , 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 的非物质 文化 遗产得到创新 , 同时使他 们 自己具有一种认 同感和历史感 , 从而促进 了文化 多样性和人 类 的创造力。 ” 具体说来 ,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以不 五个方面 : ( 1 ) I S l 头传说和表述 , 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 的语言 ; ( 2 ) 表 演艺术 , 包括音 乐 、 舞蹈 、 戏剧、 曲艺等 ; ( 3 ) 社会 习俗 、 利益、 节 庆; ( 4 ) 有 关 自然 界和 宇宙 的知识 和实践 ; ( 5 ) 传 统 的手 工 艺 技能 。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 文明和智慧 的结 晶, 它传承着 华 夏 民族五千年来 的历史传统 , 是 中华 民族精神 和情 感的重要 载 体 。然而 , 随着社会进程 的加快 , 经济全球 化浪潮 的冲击 , 维 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赖 以生存 的文化土壤— —农耕社会 受到挑 战 , 许多富有 特色 的民族 民间工 艺 已经 或 者正 在 消失 , “ 人 亡 艺 绝” , 许多艺术绝技失传 。面对 日渐稀少的民族 民间非物质文化 遗产 , 图书馆提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藏馆 , 对地方 民族民 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 、 技艺特点 、 传承模式以及研究 资料进 行收集和保存 , 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 是对非 物质 文化遗 产保护的具体践行 。 图书馆馆藏资源 的扩展是 图书馆发展建设 的需 要 , 特色 馆 藏 建 设 是 提 升 图书 馆 文化 竞 争 能 力 的要 求 。对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资源的收集 、 整理 和研究既是图书馆馆藏资源扩展 的需要 , 也是 保持 图书馆竞争力的要求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 护 与研 究 , 一 方 面是 扩 展 图书 馆 藏馆 建 设 , 一 方 面 也是 提 升 图 书 馆 管理人员理论水平的需要 。特色馆藏建设集 中收集整理 关于非 遗项 目的研究 资料和原始材料 , 有利于学 院师生对于相关 资料 的查 阅, 为其研究 提供便利。 3 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渐 消失的局面 , 图书馆参与保 护非 物质文化遗产是 图书馆文化建设责无旁贷 的时代使命。地方高 校 图书馆作为地方文化传播 和发展的窗 口, 对 地方 民族 民问非 物质文化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是传承 民族 文化 的具体践行。对非 物质文化的保护, 关键在于行动。国家总理李克强讲 , 干事业重 在“ 落实到实处” , “ 喊破 嗓子 , 不如 甩开 膀子” 。对 于非物质 文 化遗产的保护同样需要实 干精 神 , 过去地方 高校图书馆忽 视地 方文化资源的收集 、 整理 、 研究和宣传 , 致使地方 图书馆建设 缺 乏特色 , 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没有得到有效保 护。当前 , 图书 馆 的文献资源保护和利用呈现多样化 、 现代 化、 立体 化的发展趋 势, 重视 民族 民间非物 质文化遗产 , 发挥 图书馆 自身 优势 , 应 用 现代科技手段 , 普查采集 、 保存利用 、 传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 实现人类民族文化遗产资 源的共 享 , 使之成为 地方高校 图书馆 文献资源保护中最具有特 色之亮 点 , 为地方 高校图书馆保护 和 弘扬 民族民间优 秀传统文化的工作拓展新 的道路。
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及意义
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及意义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重视。
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保护的重要机构,图书馆具有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累积与传承图书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机构,通过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长期保存、便于学术研究和社会共享的平台。
这有助于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时间流逝和社会发展而逐渐湮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累积和传承。
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学术交流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宝库,收藏并提供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可以促进相关研究的开展。
研究人员可以从图书馆的藏书中获取相关资料,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特点,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图书馆还可以举办学术研讨会、展览等活动,为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
三、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
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书馆可以向社会传递出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重视,促进不同文化传统的对话与交流。
通过向读者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书籍、音像资料等资源,图书馆可以帮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利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和传播。
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同时也方便了公众获取和利用相关信息。
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在线的文化遗产资源,让更多的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五、促进行业合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图书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与其它文化遗产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搜集整理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承载了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性的各种技能、知识、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以及传统的食品、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传承性和独特性,是各国人民创造、积累和传承的无形文化财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是促进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环节。
而要实现收集整理的目标,就需要进行文献搜集和整理。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搜集整理。
一、文献搜集渠道1、图书馆:图书馆是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重要渠道,图书馆中收藏了大量的文化、历史、民俗、音乐、舞蹈、传统技艺等领域的书籍、期刊、报纸及其它文献资料,可以通过图书馆分类检索机构,进行目录检索查找相关文献。
2、文献数据库:目前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文献数据库可以免费或付费使用,例如中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知网等,这些数据库都收藏了许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献,可以方便快捷地检索目标文献。
3、互联网: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文献,例如在百度上输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歌舞”等关键词进行搜索,便可以找到许多相关文献。
4、采访: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索过程中,可以进行采访,例如村民、传承人、专家教授等。
因为这些人群在多年的传承和接替中,积累了许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经验和知识,通过采访可以获取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经验和资料。
二、文献整理1、筛选:在文献搜集完成后,需要进行筛选,把符合需求的文献筛选出来,这样可以不断缩小文献范围,降低对文献的阅读压力。
2、分类:将筛选得到的文献进行分类,方便后续进行管理和使用。
分类方法可以根据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如传统技艺、民俗、音乐舞蹈等进行分类;也可以根据作者、出版年份、出版社等进行分类。
3、索引:对已分类好的文献进行索引,索引包括文献名称、作者、出版年份、出版社、关键词等,有助于后续查找和使用。
图书馆的非遗保护与传承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共同探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 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国际化 发展。
跨国展览与活动
举办跨国非遗展览和活动,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非遗文化特色,增进国际社会对非遗的了解和 认同。
提高社会对非遗的认知和重视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平台,加强对非遗的宣 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非遗的认知度和重视 程度。
数据库建设
数字化展示
通过多媒体展示系统、虚拟现实技术 等手段,将非遗项目以生动、立体的 方式呈现给观众。
建立非遗项目数据库,将数字化资料 进行分类、编目和存储,便于查询、 检索和利用。
非遗传承的教育培训项目
开设非遗课程
图书馆可以与学校、社区等合作,开设非遗课程 ,教授非遗技艺、传承非遗文化。
举办培训班
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 。
图书馆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制作非遗数字资源,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学习和了解非遗知识,促进非遗的 传播和普及。
03
图书馆非遗保护的 策略与实践
建立非遗数据库和数字图书馆
建立非遗数据库
图书馆应建立非遗数据库,将非遗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方便存储、检索和利用。数据库应包括非遗 项目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资料,为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非遗特点
非遗具有活态性、传承性、民间性、无形性、地域性等特点,是民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非遗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传承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保护非遗就是保护民 族文化的根脉,有助于传承 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多样性
非遗具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保护非遗有助于维护世界 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 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图书馆在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发挥作用
与 其 所 处 环 境 长 期 协 同 进 化 和 动 态 适 应 下 所 形 成 的 各 种 以 非 物 质 形 态 存 在
的 与 群 众 生 活密 切 相 关 、 世代 相 承 的 传
招商引资 , 进新项目 , 发栀子饮料 、 引 开
栀 子 保 健 品 等 高 技术 含 量 产 品 . 现 栀 实 子的深层转化增值。 充 分 挖 掘栀 子生 产 在 医 药 、 态 农 生
业 、 游 业 、 品 加 工 业 等 各 个 方 面 的 旅 食
据 传 统 的药 茶 工 艺 , 究开 发 栀 子保 健 研 茶 、 子 饮 料 , 足 大 众 需 求 ; 究栀 子 栀 满 研
等 农业 生 产 活动 为形 式 。而 在 农业 的 生 产 、形 成 和发 展 的过 程 中形 成 的一 种 产 业 文 化 。根 据 联 合 国粮 农 组 织 的定 义 , “ 全球 重要 农业 文 化遗 产 概 念上 等 同 在 于 世 界文 化遗 产 . “ 村 与 其 所处 环 境 是 农
长 期协 同进化 和 动态 适应 下 所 形成 的 独
特 的 土地 利 用系 统和 农业 景 观 ,这 种 系
( ) 化 栀 子 产 业 发 展 链 条 。 分 三 优 充 挖 掘栀 子产 业 的 综 合 价 值
综 合 以上 两 种 定 义 , 者 认 为 ,农 笔 “ 业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以 理 解 为 : 村 可 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业 非 物质 文 化 遗 产 的 概 念 一 农 任 何事 物 的发 展 . 会 淀积 、 成一 都 形 种 文化 。 业是 一种 最 古老 、 原始 的产 农 最 业 ,伴 随 着农 耕文 明 的产 生 和发 展 而淀 积 形成 一 种文 化— — 农 业文 化 。所 谓农 业 文化 , 的是 一 种 以 自然 界为 载体 , 指 以 生 物 为对 象 , 以农 业 情结 为 核心 , 以高 产 优 质 高效 农业 为 目标 ,以农 业 科学 技 术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图书馆与'物质文化遗产的 j } 保护
张 晓 珍
( 华 市 少 年 儿 童 图书 馆 , 江 金 华 3 1 0 ) 金 浙 2 00 摘 要 :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是 民 族 文 化 的 传 承 与 延 续 , 一 个 区 域 的 文 化 瑰 宝 。 随 着 现 代 化 的 不 断 向 非 是
入 。 各 县 ( 、 ) 都 建 立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名 市 区 也
过 程 中 , 仅 创 造 了 丰 富 的 物 质 财 富 , 创 造 了 灿 烂 不 也
的非 物 质 文 化 财 富 。 这 些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是 一 定 地 理 区 域 和 不 同 民族 的 政 治 、 济 、 教 信 仰 和 民 俗 、 经 宗 民众 情 绪 等 社 会 生 活 的 真 实 记 录 和 反 映 , 民族 智 是 慧 与 文 明 的 结 晶 , 承 载 中 华 民族 精 神 与 情 感 的 重 是 要 载 体 。 一 个 民族 自我 认 定 的历 史 凭 证 , 是 这 个 是 更 民族 有 别 于 其 他 民 族 并 得 以 延 续 、 怀 自信 走 向 未 满
造 成 无 可 估 量 的 损 失 , 此 , 物 质 遗 产 必 须 有 人 继 因 非
承 和 保 护 才 能 得 以传 承 下 去 。 3 图 书 馆 参 与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工 作 的 作 用
项 ) 民俗 风情 ( 、 5项 ) 这 些 项 目 具 有 重 大 的 历 史 、 , 文 化 和科 学价值 。 1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存 在 的 现 状
来 的 根 基 和 力 量 源 泉 。 果 保 护 不 当 而 消 亡 , 种 非 如 这 物 质 文 化 承 载 不 下 去 , 会 给 我 们 这 个 民 族 或 地 区 将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的 重 要 意 义 . 2
l 非物 质 文化遗 产及 其保 护 的重 要意 义
1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定 义 . 1
方式 、 想象 力和义化意识 , 现着 巾华 民族 的生命力 和创造 力 。 体 保护 和利川 好非 物质义化遗产 .对 于继承和发扬 民族优秀义 化 传统 、增进 民族 刚结和维护 同家统 一 、增强 民族 自信心和凝 聚 力、 促进社会主 义精 神文明建设 都具有 重要 而深远 的意义。 [ ] 骆伟.我 国地方文献 々题研究综述 [ ] 7 J.图书馆论坛 ,0 6 20
图书 馆 ,0 6 5 :6 5 . 2 0 ( )4 — 0
( 任 编辑 : 责 李
敏)
[ j 顾 汀洪 . 带 农 业 义 献 资 源 数 字 化 建 设 研 究 与 实 践 [] 南 5 热 J. 华 热 带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06 3 :0 9 . 2 0 ( )9 — 4 [ ] 张 赢星 . 校 书 馆 方 言 义 献 资 源建 设 导 说 [ , 方 义献 国 6 高 G]地 / 际 学术 研 讨会论 义集 . 京 : 北 北京 冈 馆 I 版神 ,0 6 l1 l5 I j 2 0 :6 一 6 . 兰 , .9 5年 1 生 ,9 3年 毕 业 于 女 15 月 18 武 汉 大 学 , 员 , 汀 大 学 图 书 馆 , 北 省 荆 州 市 南 环 路 1号 , 馆 长 湖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责与机遇
Ke r s l rr; rt t no e na g l c h rl e t e c l rl e tg y wo d : bay po c o fh t i e u ua h ra ;u ua h rae i ei t i n b ig t i
引言
可 以给为 “ 遗 ” 护 承 担 职能 的社会 知识 服 务机 非 保
2 1年 2月 00
大学图书情报 学刊
F b,0 0 e 2 1
V I 8 o1 o . N . 2
笪 鲞 第 1 期
Ju aoA a mc ia dn rao Si c or lf c eiL ry n fm tn cne n d b ra Io i e
o e - rmoin a d c e t e w r r h i r r a t i ae i h r tcin o ei t n i l u u a e tg . fs l p o t n r a v o k f el a y t p r cp t t e p oe t f h a gb e e h rl r a e f o i o t b o i n o t n hi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当下倍受人们关注的 是
话题 。 “ 非遗 ” 之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成 为一 个文 化热 点 , 由就 在 原
构带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 , 讨论 图书馆参 与 “ 非遗 ” 保护 应尽的职责 , 及其为 自身
发展 和 T作 创 新带 来 难 得 的机 遇 . 有 无可 漠视 的 就
保护、 传播之责。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既是其应尽的职责 , 也为其 自身发展 和 作创新带来难得 的机遇 。 [ 关键词 : 图书馆 ; 非物质文化遗 产 ; 文化遗产
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色辨析
图书馆 搜集 、 整理 、 收藏和流通文 献资料 , 供读 保存 人类 文 化遗 产 ; 开展 社会 教育 ; 传 收集整理文 献资 源 , 提 供 知识服 务
者学 习和参考 递科 学情 报 ; 开发智力 资源 及文化娱乐
博物馆 保存 、 陈列 、 研究 物质 文化 和精 神 文化 陈列 实物 资料供参 观教 育 ; 为科 研提供 教育 及 自然标本 材料 探 险、 研究 ; 对文物 、 历史实物予以保 护
摘
要: 通过对 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角色定位辨析 , 指 出公 共 图书馆在 非遗保护 中应该 重新 审视 自身功
能, 充分发挥 自身优势 , 在 配合 其他 文化机 构的基 础上 , 各 司其职 , 走符合 自身特 色的路 子。 关键词 : 公共 图书馆 ;非物质 文化遗产 ;角色分析 ; 保 护措施
性的发展 ; 支持 口头传统 文化等。公共 图书馆 的服务 内容应
该 是 全 方位 的 , 对象是大众化的 、 平 民化 的 。其 基 本 任 务 正如
些 口述传统是一种非常重要 的交流方式 的地 方 , 公共 图书馆 必须鼓励支持其继续发展 , ” 而《 公共 图书馆宣 言 ( 1 9 9 4 ) 》 所 赋予 的公共图书馆若干使命 中, 也包括 : 提高对文化遗产 的认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1— 0 2
图书馆所收集的传统文献资料具有 功能一致 的地方。
4l
四川 图书馆 学报
1 . 2 公共 图书馆的使命 和任务 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颁 布的《 公共 图书馆服务 发展指南》 在地方文献一节 中提 到 : “ 公共 图书馆应该是地方
社 区收 集 、 保 护 和 推 广 各 种地 方 文 化 的 非 常重 要 的机 构 , 在 那
图书馆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
要 : 参与 非物质 文化遗 产保 护和研 究 , 积极 必将对 图书馆 学理 论 与 实践 的发展 产生 深远
影 响 。图书馆 学逻辑体 系与非物质 文化 遗产保 护具 有 内在 统一 性 。理论 图书馆 学所 形成 的 系统
化 的理性 认识 , 决定 了图 书馆 传承 人 类历 史文 明 的责 任 。应 用 图 书馆 学 对保 护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具有 无可 替代 的作用 。作 为传 承人类 文 明 的主 体 ,
图书馆保 护非 物质文化 遗产 责无 旁贷 。
( ) 用图 书馆 学 的 工 具性 与非 物 质 文 化遗 二 应 产保 护的有 效性
应用 图书馆 学研 究 图书馆工 作各个 环节 ( 括 包
馆 学 体 系 的 发 展 , 为 参 与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提 并 供 理论依 据和 方法技 术支 持 。
第 2 卷第 4期 7
Vo. 7 No 4 12 , .
滨州学 院学报
J u n l f iz o ies y o r a o n h uUnv ri B t
21 0 1年 8月
A u ., 0 1 g 2 1
【 文化 研究】
图书馆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汪 向 明
第4 期
汪 向明 图书馆学视野 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3 1
化 遗 产 的 “ 护 ” 指 采 取 措 施 , 保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保 系 确
产 的生 命 力 , 括 遗 产 各 方 面 的 确 认 、 档 、 究 、 包 立 研
样 影 响 整 个 社 会 环 境 ? 这 一 问 题 恰 恰 是 图 书 馆 员 在 社 会 中 所 起 作 用 的 中 心 问 题 , 作 为 社 会 工 具 的 是 图 书 馆 所 起 作 用 的 中 心 问 题 。I对 于 非 物 质 文 化 ”- 遗 产 的保护 , 领 着 图书馆学 研究 走 出图 书馆机构 引 的 狭 窄 视 野 , 自身 置 于 社 会 大 环 境 中 , 在 不 断 将 并 融 人 社 会 的 过 程 中得 到 丰 富 和 发 展 。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思考
重视 , 特别 是 2 0 0 4年 8月 2 8日, 国人大 常 委会 议 全 表 决通 过 了关 于批 准联 合 国教 科 文组 织 《 护 非 物 保 质 文化 遗产 公 约 》 决 定 , 志着 中 国 在 保 护 非 物 的 标 质 文 化遗产 的进程 中迈 出 了 重要 一 步 , 各地 政 府 也
知识 领域 还应 该 发挥什 么 作用 ? 图书馆 应重 新 审视
建 专业 团体 进行 传 习 , 高校着 手 学科建 设 , 在 培养 专 门人才 等 。在联 合 国教科 文组 织 非物质 文 化遗 产抢
救保 护工程 的推 动 下 , 国 内有 关部 门 和有 识 之 士 在
的呼 吁和行 动 中 , 内 民族 民间 文化 抢 救 保 护 日渐 国
相 继 出 台本 土 的 民族 民间文化 保 护工作 条 例 和保护 措施 , 以唤起 人 们 的保 护 意识 , 进 民族 民间文 化 的 促
认 同 。2 0 0 1年_ 2 0 _ 0 5年 , 联合 国教科 文组 织公 布 的
三 批人 类 口头及 无 形 遗产 代 表 项 目名 单 中 , 国 的 中
传、 口传 身授 的活态 方式 自发 传承 , 保存 了民众 大量 的知识 智 慧 , 活着 人类 文化 的多样 性 , 系着传 统 存 维 文化 的文 脉 , 响 着 中 国文 明 的持 久 性 发展 。非 物 影 质文化 遗 产这个 世 世 代代 亿 万 公众 的 “ 体 文 化 生 整
不能 片面 地认 为 , 有那 些 所 谓 经 过 文 化 选 择 的正 只 式 典 册才 算文 献 。综 观 知 识 世 界 , 少 流 淌 在 历史 多 长河 、 飘荡 在 时空 的 文献 记 载 以外 的文 化 知 识 有 待 收集 , 那些 曾经 是 广 大 民众 整 体 生 活 知识 文 化 “ 必 需 品” —— 民族 民 间 文 化 正 在 流 失 , 现 着 广 大底 体 层群 众 的许 多文 化创 造 正 处 濒 危 , 些 承 载 着 民族 那 精神 、 托着 民众 情感 , 结着底 层 民众 智 慧 的非 文 寄 凝 字、 非实 体 的文 化 传 统 、 识 正被 淡 化 。为 此 , 们 知 我 不能 不反 思 , 书馆作 为人 类文 明记 录的保存 者 , 图 在
民族地区图书馆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见》 05 1 国务院下发了《 。20 年 2月 国务 院 关 于 加 强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的 通 知》 强 调“ , 开展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普 查工 作 。 各 地 区
要进一步做好非物 质文 化遗产 的普查 、 定和登记 工作 , 认 全
面 了解 和掌 握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资 源 的种 类 、 量 、 布 状 况 、 数 分
民在 生 产 生 活 实 践 中 创造 出 来并 逐 渐 精 炼 、 累 下 来 的精 神 积
财 富 , 民族 文 化 遗 产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加 强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是 产保护 , 不仅 是 国 家 和 民族 发 展 的 需 要 , 是 维 护 世 界 文 化 也
中 心 ” 有 的 高 校 还 设 立 了 相 关 的 专 业 和 学 科 。 据 不 完 全 统 , 计, 目前 设 立 “ 物 质文 化遗 产研 究 中心 ” 国 内 高校 已有 2 非 的 0 多 个 , 民族 民 间 文 化保 护 中 心 ” 类 似 的机 构 已 普 及 到 各 县 “ 及
1 国 内外 非 物 质 文 化 保 护 的 形 势 1 1 国 际形 势 .
人 类 有 意 识 地 保 护 非 物 质 文 化遗 产 . 于 二 十 世 纪 五 十 始
起 来 。 0 6年 9月 1 日中 国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中心 正 式 20 4 揭 牌 成 立 , 志着 我 国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从 此 有 了 正 式 标 的 国家 研 究 保 护 工 作 机 构 。 地 方 政 府 、 文化 部 门 积 极 组 织 成 立 民族 民间 文 化 保 护 中 心 , 调 专 门人 员 开 展 民 族 民 间文 化 抽 的 普 查 、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申报 和 保 护 工 作 ; 多 高 校 和社 非 许 会 研 究 机 构 也 积极 加 入 “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普 查 、 究 、 非 的 研 保 护 、 育 传 承 、 及 的 行 列 . 纷 成 立 “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研 究 教 普 纷 非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馆正在践行
代表 _ 方 地 域 文化 并 为 当 地 民 众社 会 所 认 可 的 知 识 类 、 术 类 与 技 能 类 传 统 文 化 事 技
使 除 了 资 料 的 收 集 和 保 存 以 外 , 应 该 积 极 化 , 一 个 地 方 的 文 化 可 以推 广 普 及 到 各 还 “ 与 其 中 ” 图 书 馆 尽 管 不 属 于专 业 的 非 处 。 其 它社 会 团体 相 比 , 参 。 与 图书 馆 不 仅拥 有
重要的作用 。
尤 图书 馆 的 建 筑 结 遗产 公 约》 来 , 以 地方 文 献成 为 当地 非 物 质 书 馆 拥 有 大 量 的 文 献 资 源 , 其 是 丰 富 的 随 着 功 能 的 分 化 与 增 加 , 必将 在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保 护 中发 挥 不 可 替 定 、 申报 等 工 作 除 了 开 展 田野 调 查 以 外 , 需 种 藏 书 书 库 以 外 , 拥 有 报 告厅 、 览 厅 、 还 展
图 书 馆 论 坛
¥( O &TCN LG C NE EHO0 Y E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Li r r n h r t cin o t n i l u t r l e i g b a y a d t ep o e t fi a gb e c lu a rt e o n h a
1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保护 的 紧迫 性 与 图书馆职 能 11 物质 文化 遗 产保 护 的 紧迫性 .非
刻不容缓 , 应该得 到全社会 的共 同关注 。 1 . 护 非物 质 文化遗 产 是 图 书馆 重要 的职 能 2保 随着社会各界对文 化遗产保护工作 的 日益关 注和重 视 ,作 为保存人类记忆 、积累人类劳 动智 慧、 传承人类文 明的图书馆 , 做好文献信息整理 在 和保护 、 履行社会教育 等基本 职能 的同时 , 还应该 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 、 保存 、 整理的工作 中【 2 ] 。 非物质 文化遗 产是一种 特殊 的社 会文 献信息 , 图 书馆具备对这 种特殊事物进行搜集 、保存 、整序
L iF NGS e g h a WU Qn -a l , A hn - u , ig ln L
( hj n hn ) Z ei gO enU ie i , hu hn 0 0 C ia a sy 1 6
Absr c : T i p p r ma e r fit d cin t h re c f te p oe t n o na gbe c l rl ta t hs a e k s a b i nr u t o t e u g n y o h rtci f itn il ut a e o o o u
李 莉, 方胜 华 , 吴青 兰
图书馆的文化传承与传统保护
图书馆的文化传承与传统保护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中心,图书馆承载着传承和保护文化传统的使命。
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存放图书和信息的场所,更是一个社会知识的集散地,一个传承文化的载体。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传统保护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图书馆的历史与文化传承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构建一种文化传承的机构,通过记录文化和知识,使其能够延续并传播至后世。
图书馆以其收藏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职责,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
自古至今,图书馆的建设不仅仅是满足人们阅读的需求,更是为了保存和传承文化。
不同地区的图书馆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价值观。
例如,中国的古代图书馆大多以藏书楼或藏书阁的形式建造,强调读书和知识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知识的崇敬和传统的承载。
二、图书馆作为文化资源的保护者图书馆收藏和保护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它们是宝贵的遗产,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料。
图书馆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保护和修复古代图书、手稿、文献等珍贵资源,以确保它们能够保存下来并被后人继续研究和欣赏。
文化资源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这些物质载体,更是保护其中的知识和智慧。
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展示方式,使得这些文化资源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利用。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人们可以在图书馆的网站或者在线数据库上阅读、研究和参考这些文化资源,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
三、图书馆的教育与文化推广作用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的宝库,承载着教育和文化推广的使命。
它不仅提供各类图书、报刊、期刊等传统的阅读材料,还通过举办展览、讲座、讲解等活动,向公众传递和普及文化知识,激发人们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图书馆能够为学生和社区居民提供包括课外读物在内的各类图书和资料。
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阅读水平和素养,同时也能够加深人们对本土文化和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四、图书馆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图书馆在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一
21 0 2年第 2期 ( 1 6 ) 总 2 期
No2. 2 1 . 02
云 南图 书 馆 J OURNAL OF LBRARY N I l YUNNAN
21 0 2年 6月
J UNE,01 2 2
者 懂 得某 种 特 殊 艺 术 及 手工 艺 的老 艺 人 等 。他 们 的去 世 将 直 接导 致 这 类 遗 产 面 临失 传 的危 险 。 图 书馆 可 以
充分 实 现 收藏 、整理 、传 播 、 服务 的角 色定 位 。
关键 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 图书馆
社会职责
20 06年 。我 国 把 每 年 6月 的 第 二个 星 期 六 定 为 “ 文化 遗 产 日” 。这 是 令 人 欣慰 的 , “ 化 遗 产 日” 的 文 设 立 。表 明 了 我 国 对 其 保 护 的 态 度 和 决 心 。在 全 世 界 .民族 民 间非 物 质 文 化 遗产 都 在 现 代 化进 程 中 急剧 消 失 、消亡 ,对 其 进 行 保 护 已 到 了十 分 紧 迫 、刻 不容 缓 的 地 步 。 国务 院 最 近 公 布 的 国家 非 物 质 文 化遗 产名 录 ,我 国 已经 有 12 0 8项 ,云 南 省有 3 4项 列 入 。 但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的生 存 、 保 护 、发 展 遇 到 了诸 多新 的 问 题 。形 势 十分 严 峻 ,现 状 令人 担 忧 。主 要 表 现 为 :一 些 依 靠传 授 和 行 为 传 承 的 文化 遗 产 正 在 不 断 消失 ;许 多 传 统技 艺濒 临消 亡 :大 量有 历 史 、文 化 价 值 的 珍 贵
文 化 遗 产 的 保 护 责 任 。为 完 善 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的 保 护 机 制 探 索新 路 。 非 物 质 文 化知 识 通 常 经 过 口传心 授 来 传播 ,它 具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
2 . 2图书馆 的职 能 决定其应 该参 与非遗保 护 工作
关 于 图书馆 的职 能 , 1 9 7 5年 国际 图联 ( I F L A) 大
会 把 图书馆 的社会 职 能 概括 为 四点 , 其 中首要 的一
点就 是保存 人类文 化遗 产 。关 于 图书馆 的性质 和定 义, 中外 近 、 现代有 几 种 代表 性 的 观 点 : 一 是 认 为 图 书馆是 “ 社会 中文化 交流 体 系 的一个 重要 机关 ” ( 谢 拉) ; 二是认 为 图 书 馆是 “ 客 观精 神 的 容器 , 图 书 馆
图书馆界( L i b r a r y Wo r l d )
2 0 1 3年 第 6期 ( N o . 6 , 2 0 1 3 )
图书馆参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
黄 俊 南昌 3 3 0 0 0 6 )
( 江 西省 图书馆 , 江西
[ 摘
要] 图书馆作为重要 的文化事业机构 , 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_ T 二 作, 是新形势赋予 的一项重要任务 , 也是社
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 以下简称《 意见》 ) ; 2 0 0 6 年 2月 , 国务 院确立 了“ 中国文化遗 产 日” ; 随后 , 各省 、
市、 自治 区也跟 着 出台本地 区保护 条例 、 法规 。遗
保 护力度 不断加 大 , 措 施进 一步 到位 , 非 遗保 护工作 正在进 人 全面 、 科学 、 规范 、 有序 的发展 阶段 , 充 分体 现 了各 级政 府对 非 遗保 护 工 作 的高 度 重 视 , 其重 要
所” ( 卡尔施泰特 ) ; 三是认 为图书馆是“ 社 会 记 忆
图书馆的地方文化与文化遗产
图书馆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
01
图书馆收藏了大量反映地方文化 的文献资料,包括地方志、历史 档案、古籍、手稿等,是地方文 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者。
02
图书馆通过整理、保存和展示这 些文献资料,使得地方文化得以 延续和传承,为后人了解和研究 地方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图书馆在地方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图书馆不仅保存了大量反映地方文化的文献资料,还通过举办展览、讲座、读书 会等活动,向公众传播地方文化知识,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合作。
图书馆通过开展文化创意项目, 如创意写作、艺术创作等,激发 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推动文化
产业的繁荣发展。
图书馆对地方文化产业的支持
图书馆为地方文化产业提供专业的文 献资源,满足文化产业从业者的学习 和研究需求。
图书馆为地方文化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和咨询服务,帮助文化产业解决技术 难题和业务问题。
详细描述
某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历史课程建设团队合作,共同开发地方历史教学资源。图书馆提供 学术支持和资料整合,协助教师制作课程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地方历史知识的 普及和传承。同时,图书馆还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地方历史研究和文化
遗产保护项目中。
谢谢聆听
参与课程设计
图书馆与教育机构合作,参与地 方文化课程的规划和设计,确保 课程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提供实践教学资源
图书馆为学校提供实地考察和实 践教学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 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书馆在社区文化教育中的功能
促进社区文化交流
图书馆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讲座、 展览、读书会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交 流和学习的平台。
图书馆应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类、编目、数字化等整理工作,以便于检索和利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二. 图书馆 保护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的措 施
() 1通过举 办非物 质文化遗 产专题活 动 , 及 普 非物质 文化遗产知识 。 增强全 民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
保护的意识 。
20 06年 6月 . 浙江图书馆举 办了“ 非物质 文化
图书馆 与非 物质 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遗产 保护 的关 系
们 在社会活动 中积 累起 来的经验和技 艺如民 间工 艺、 传统 习俗 、 表演艺术等等 ,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有 赖于 口传心授的传统文化 . 图书馆 的地 方文献 中 在
东南大学的一些专家 。 为市民讲述 了江 苏大遗址保 护、 江苏建筑遗产及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 方面 的问题。 通过这些讲座 , 使更多的市民了解 、 走近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对在 民间更好 的保护 、 传承非 物 质文化遗产起到 了重要作用。
() 2 建立非物质 文化 遗产 专题 网站 和特 色数据
为 使公众 了解这种遗 产所面 临的威胁 以及根 据本 约 所开展的各种 活动 , 面向公 众 , 其是面 向青 应 尤 年 开展教育 、 宣传 和信 息传 播的 计划 , 并提供 各种 非正规 的矢识传播手段 。 口 作为社会教育中心的 图书 馆在 宣传非 物质文化 遗产保 护方面 因发挥其重 要 作用 。2 0 0 5年国务院《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遗产保护 ” 系列讲座 , 邀请 国内知名 专家 主讲 ;08 20 年 1 ,南京 图书馆请来了南京云锦研究 所设计 O月 艺 术总 监郭 俊先 生 。 为广大南京市 民介 绍了南京云
文化是 人类社会 历史发展 中所形 成的物 质与
图・ ・ 尉影月报 1 博群
锦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0 9年 6 20 月, 南京图书馆举办 了主题 为《 苏文化遗产事 业 江 科学发展》 的讲座 , 请来 了南 京博物院 、 南京 大学 、
礼仪 、 节庆 :4有关 自然界和宇宙 的民间传 统知识 () 和实践 ;5 传 统手工 艺技能 ;6 与上述 表现形 式 () () 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 质文化 遗产作 为文化 形式在历 史某一 阶 段 曾经拥有鲜活 的生命 力 , 对于一座 城市 、 国 一个 家来说 。 勿 非} 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历史 和文化 资源 , 具有重要的历史 、 科学和艺术价值。非物质文 化遗产作为一种在 民众 中传承 的社会 文化传统 , 是 被 民众所 创造 、 享用和 传承 的民俗文 化 , 较之主流 文化 、 高雅文化 , 往往更加贴近 民众心理 。 能表达 最
I 尉影月报 图・ 群 博・
图书馆 与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
■沈 珥
菲物 质文化遗产 的概 念是与物 质文化 遗产相 于 20 03年 9月 2 9日至 1 0月 1 7日在 巴黎举行 的
精 神财富的总称, 包括物质技术 、 社会规范和观念精
比较 、 相对应 而提出来的 。联合 国教科 文组织大会 神 。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遗产 , 不论具有怎 样特殊 的内在规律性与外部形态 , 它的 内核本质即 积 第 3 届会 议上 通过 了 《 护非物 质文 化 遗产 公 是 文化。图书馆 的文 化职 能在于保存人类记忆 、 2 保 约》 根据公约的规定 ,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 累 人类知识 、 传承人类文明, 这种文化职能是图书馆 体、 团体 、 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 、 最 基本的职 能, 贯穿于图书馆所有工作环节 , 是图书 表演 、表现形 式 、知识和技 能及其有关的工具 、 实 物、 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 国《 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 申报 评定 暂行办法 》 对非物质 文化 遗产 的 定义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 人民世代相承 的, 与群 众生活密 切相 关的各种传 统文 化表现形式 和 文化空 间。它可 以分为两类 :1传统 的文化表现形 () 式 , 民俗活动 、 现艺术 、 如 表 传统知识和 技能等 ;2 () 文化空 间 , 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几种 展现 传 统文化表现形式 的场所 , 兼具空 间性和 时间性 。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范 围包括 :1 口头传统 , 括作为 () 包 文化 载体 的语言 ;2 传 统表演艺术 ;3 民俗活动 、 () () 馆生存定义与持续发展的本质 。 早 在 17 9 4年国际图联就 明确提 出了公共图书
馆 的四大社 会职 能 : 保存 人类文化 遗产 、 传递科 学 情报 、 进行社会教育 、 开发智力资源。人类文化遗产 包括物 质文化遗产和非物 质文化遗产 . 所以保存非 物质文化遗产 同样是 图书 馆的职能之一 。另外 , 在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指出 , 各缔约国为使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 中得到确认 、尊重和弘扬 ,
民众身心意愿 、 最真切反映民众生活的 印记 。但 随 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环境 的变 化 . 非物质 文 化在现 代城市 中已经逐渐 衰退 , 像南京 自局 、 州 扬 清 曲等不 少依靠 口传心授 的非物 质文化 已濒 临消 亡, 目渐式微 , 亟需进行 保护 , 图书馆这一 作为地 而 区文献信 息资源收 集 、 整理与 传播 的中心 , 与非 物 质文化遗产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