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一)》教学设计及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一)》教学设计及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设计基本信息《长方体(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策略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课题】1.游戏体验:请一个同学上来为一个长方体框,玩一个“包装”的游戏。
2.你觉得这个游戏玩得好的秘诀是什么?生1: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生2: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这点很考验人。
3.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也来体验知识闯关游戏,看看谁能闯关成功,有没有信心?【设计意图】1.从学生喜欢的“包装”游戏体验引入课题,贴近学生学习经验,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2.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关注“秘诀”,让学生在玩中学,意识到知识储备也是游戏玩得好的秘密武器。
【第一关——我会动手】1.小组合作:老师手上有一个这样的长方体框,想让它好看一点该怎么办呢?(需要进行包装)你们能帮助老师计算出最少需要多大的包装纸吗?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小组动手操作活动,并完成学习单。
小组活动过程中,老师边巡视边收集学生的学习单:2.互动交流:哪个小组同学愿意上来分享你们小组的最佳作品?请一个小组分享了不同规格的长方体的不同计算方法。
用纸将长方体框包装,做到不重叠,刚好包装完长方体框。
3.小结提升:师:用最少的包装纸是什么?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设计意图】第一关“我会动手”的设计与教学,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体验式活动中,自主探究“包装最少需要多大”这个问题,在实践操作中,体会“包装最少需要多大”就是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真正做到“为学习设计”的教学。
学生交流、补充建议、方法优化、小结提升,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在学生们的自主操作、分享、交流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
【第二关——我会思考探究】1.全班互动交流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什么呢?生: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和。
师:你有什么方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生1:量出各条棱的长度。
生2:将6个面的面积相加生3:三对相同的面的面积相加。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1)》教学设计学案、教案、集体备课、网课、反思
1、简单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组成部分。①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个面;②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个顶点;③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条棱。
2、探索新知活动(1)分组讨论正方体、长方体面的特点(指名汇报)小结: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等,长方体的对面两两相等。(2)小组交流长方体、正方体顶点的特点。(指名说说)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3)同桌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棱的特点。(全班交流)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的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棱的长度相等。内容源自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1)
教材
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的第5、6、7题。
四、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复习平面图形,观察、辨认实物,进一步了解图形的分类,交代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让学生进行看、数、量、比的实践活动,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
书
设
计
知识点
教
学
反
思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体的定义、特征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另外,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需要学生进行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强。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了解长方体的定义、特征。
2.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的理解。
2.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长方体的定义、特征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长方体的定义、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示范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操作卡片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5.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计算方法。
6.总结提升:对长方体的定义、特征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7.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长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表面积计算方法:……体积计算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学生表现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长方体的定义、特征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我们将学习长方体的特征,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学习长方体,我准备了一些实物长方体模型和一些图片,同学们也可以带自己的长方体物品来课堂上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如牙膏盒、书、文具盒等,让同学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长方体的特征:然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还有12条边和8个顶点。
4. 长方体的体积:然后我会向同学们解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同样,我会用一个实际的长方体模型来进行演示,让同学们观察和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计算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长方体的长为10cm,宽为8cm,高为6cm。
2. 计算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长方体的长为12cm,宽为9cm,高为4cm。
答案:1. 表面积:288cm²,体积:480cm³2. 表面积:378cm²,体积:432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同学还是会有困难。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你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用数学眼光去观察,正确认识长方体的各个组成部分。
2.你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你在探索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能够选用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等学习方法,得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
3.你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你学会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解决问题,表达出数学问题的结果。
并在亲身参与探究活动,提升自我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用数学眼光去观察,正确认识长方体的各个组成部分。
2.能够选用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等学习方法,得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
【教学难点】学会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解决问题,表达出数学问题的结果。
并在亲身参与探究活动,提升自我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完成检测目标1)2.完成任务二(完成检测目标2、3)3.完成任务三(完成检测目标2、3)【学习过程】热身(导学)1.3D操作导入。
生活中的长方体。
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互学、悟学任务一:感受并认识长方体顶点、面、棱(指向目标1)1.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长方体物品,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教师介绍长方体的顶点、面、棱。
3.请各位同学在小组内摸一摸,说一说。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学生自己的介绍进一步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特征,从表象上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为后续深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做铺垫。
)任务二:探究长方体的特点和认识长宽高。
(指向目标2)从顶点、面、棱这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特点。
1.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探究要求,完成表格。
2.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顶点,面,棱的特点。
4.小结:长方体有6个顶点,6个面,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相对的面相等,12条棱,相对的棱相等(4条)5.认识长宽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长方体。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模型、图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模型、纸张、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的实物,让学生触摸、观察,提问:“你们能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记录下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学案设计单元文本解读: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其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
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
在本册的第四单元还将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容积。
学案导学思想:《长方体(一)》系列学案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核心,以“会学”为目标,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长远的发展。
本系列学案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实践探索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序思考、有效解决问题策略等。
单元课时安排:《长方体的认识》1课时、《展开与折叠》1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露在外面的面》1课时、《练习2》2课时学案组成部分:每1课时的学案包含导学案1个(教师用)、学案1个(学生用)、学单1个(师生公用)。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附小组合作分配表格:《长方体的认识》学案《长方体的认识》学单一、挑战智慧老人的问题。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相对面的面积(),也可能有()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有()条棱,可以分为()组,每组中棱的长度()。
在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相交了()条棱,这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3.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顶点。
正方体有()条棱,所有的长度都()。
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这些面的面积都()。
二、挑战笑笑的长方体。
1.左边的长方体中,长是(),宽是(),高是()。
2.在下面的8个面中找出6个面,使它们能围成左的长方体。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一)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开课教案_1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一、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迅速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也是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
二、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自主探索、互助学习的精神,在评价中获取更多情感,同时学会欣赏他人。
四、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同学们,我们手中都有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盒子,但都不相同,如果把它们都包上一层红色的彩纸?它们的颜色就相同了,那么,需要多大的纸呢?二、出示学习目标:1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认真阅读课本16页第一部分,思考:1.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后图形中的哪个部分?2.怎样计算这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在小组内算一算说一说。
(5分钟后,小组汇报,比一比哪个小组说得最好!)1、结合教材P16也页内容,初步感悟表面积含义。
(1)根据左边的长方体纸盒,按要求完成所提问题。
(2)问题(见教材P16)(3)如果做上面的纸盒,需要多少纸板呢?师引导问:需要多少纸板就是求长方体的什么?(4)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
2、小组合作学习,探索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1)课件演示展开图,加深理解。
(2)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汇报。
3、分析比较计算方法出示自学指导二观察正方体,思考: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长方体一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长方体一教案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cuboid)。
正方体也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围成的封闭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长方体一教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长方体一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说课稿设计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的说课稿设计。
一、教材分析《长方体》(一)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章节。
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将逐步接触到立体图形。
长方体作为立体图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探索欲望。
但是,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过渡,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他们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方面进行调整和适应。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认识长方体,理解长方体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文具盒、书籍等,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3. 课堂活动:分组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长方体的特征。
4. 总结提升:通过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长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地理解长方体的特征。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长方体的特征。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以上就是我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的说课稿设计,希望各位评委、老师们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别长方体,并能正确利用长方体的特点和属性解决实际问题。
2.练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知道长方体的应用,了解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认识和特点2.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三、教学难点1.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四、教学过程1.引入(1)利用图示或实物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长方体。
(2)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特点。
2.概念讲解(1)定义:有6个矩形面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
(2)特点:①有上下两个相等的底面和四个侧面。
②所有顶点都在三个垂直的平面内。
③所有侧面都是矩形。
(3)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实物或图形,让学生说出长方体的三个互相垂直的边。
(4)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表示方法。
3. 认识表面积(1)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实物或图形,引导学生一遍一遍数长方体的各个面,让学生明白在计算表面积时必须考虑所有面。
(2)让学生理解表面积是所有面积之和,练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3)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4)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4. 认识体积(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找到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体积的定义。
(3)让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4)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5)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5. 应用实例(1)利用实例,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利用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练习(1)基本练习:利用单元格练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拓展训练: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长方体,然后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七、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概念和特点,并能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灵活应用它们。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一) 长方体的认识》公开课教案_0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长方体的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与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己动手研究长方体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有许多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事物的课件,如床垫、魔方、铅笔盒等。
提问学生都是什么图形。
顺势引入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
将课件中展示的图形抽象为数学图形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也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接着组织学生独立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什么
几何图形组成的?
请个别同学回答,总结后板书明确面、棱和顶点。
活动二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让学生小组合作,填表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再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活动三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三)课堂练习
课本中的试一试的内容。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认识。
课后作业:
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找一找它们的顶点、面和棱。
最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材解析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及说明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这一单元为例,进行简单的单元整体框架梳理,并结合一节课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诊断、单元思考及课例分享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逻辑结构(横纵对比)纵向对比北师大的各册教材,在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一单元中,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基本形状特征,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后续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将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也是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其它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类直柱体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具体目录、课时及要求如下:《长方体(一)》这个单元由4部分主要内容,分6个课时完成教学。
在教学中,设计了搭一搭、剪一剪、涂一涂等多种探索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空间推理的能力,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帮助孩子们积累研究立体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横向对比北师大版、苏教版、浙教版、人教版,4大版本教材的知识体系都差不多,其中苏教版、人教版、浙教版的对这块内容的知识编排尤为相似我们。
选择了北师版和人教版为例进行了对比。
北师大版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安排在同个课时,而其它教版则拆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其次北师大专列了一课时进行学习“露在外面的面”,苏教版增学了一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另外也只有北师大版教材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知识推后单元进行教学,其它教版则紧跟其后进行教学,更加关注知识间的连续性,而北版教材则经常将一些大单元内容切分成小单元,冷却一下后再进行后续学习,避免学习疲劳,降低学习难度。
二、学情分析: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长方体的认识。
我们将学习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长方体的模型和相关的图表,以及练习题目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如盒子、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展示长方体的模型和图表,讲解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在课程的我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关键的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画出一个长方体,并标出它的长、宽、高。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个长方体,并标出它的长、宽、高。
2. 请学生计算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教案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2.1长方体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1)表面平平的部分称为面;两面相交便形成了一条棱;而三条棱又交于一点,这个点叫作顶点。
(2)左面的面叫左面,右面的面叫右面,上面的面叫上面,下面的面叫下面(或叫底面),前面的面叫前面,后面的面叫后面。
(3)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
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因为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是长×4+宽×4+高×4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宽-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2.2展开与折叠知识点:正方体展开共11种1—4—1 型 6个2—3—1 型 3个2—2—2 型 1个楼梯形3-3 型 1个注意:(1)田字型与凹字型的全错。
(2)正方体展开至少和最多都只剪开7条棱。
2.3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1、表面积的意义:是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长×宽×2 +长×高×2 +宽×高×2(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S长=(长×宽+长×高+宽×高)×24、正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棱长×棱长×6 S正=棱长×棱长×6(一个面的面积)2.4露在外面的面知识点:1、在观察中,通过不同的观察策略进行观察。
如:一种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加到一起;另一种是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看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多少个面,再加到一起。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一、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
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探索活动)。
在本册的第四单元还将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容积。
二、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求它们表面积的方法。
3、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表面积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立体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六、课时安排:1、长方体的认识……………………………………………1课时2、展开与折叠……………………………………………… 2课时3、长方体的表面积………………………………………… 1课时4、露在外面的面…………………………………………… 1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长方体的认识【学习内容】教材11-13页内容.【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长方体(一)》教案
二长方体 (一)一、长方体的认识1. 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 如下图: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的认识1. 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正方体的6个面是正方形,6个面都相等,12条棱都相等。
2. 如下图: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都叫作正方体的棱长。
三、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如下图: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就是正方体。
所以,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长方体正方体导学点睛要注意:当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时,另外4个面是相同的长方形。
牢记: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3组,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
易错点:误认为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就是正体。
如下图就是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图: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四、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邻的棱长相等。
利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把相等的邻边折叠在一起,就可以折叠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五、长方体的表面积1.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面积。
2.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六、正方体的表面积1. 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小窍门: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展开后,相对的面是隔开的。
要注意:在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看所求物体有几个表面,不要一味地面积。
2. 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七、露在外面的面数露在外面的面的方法:逐一观察每一个小正方体,把它们露出来的面的数量分别数出来,然后相加。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2单元 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第2单元长方体(一)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长方体的概念和特征;2.能够正确使用长方体的公式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概念与特征;2.长方体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运用长方体的特征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长方体的定义;2.长方体的特征;3.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4.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5.根据实际问题解决长方体相关的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材配套的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1 热身活动1.教师将教室中的各种物品按照形状进行分类:球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2.让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物品并说明其形状特征。
1.2 导入1.出示教材中关于长方体的图片,让学生描述长方体的外形特征和命名规则;2.教师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地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第二步:讲授2.1 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教师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强调其特点:六个面都是矩形,每对相对的面积相等,棱和面的交线形成直角。
2.2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教师用板书的形式介绍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教师用长方体模型和纸板图形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和计算思路;3.通过各种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3.1 练习1.练习册P23页6道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师生一起分析、思考解决方案,并用板书解决部分题目。
3.2 实际问题的解决用录制视频展示学生的合作竞赛课前习题积累,发现问题;分CAD绘图班组,绘制卧式和立式长方体的分解图,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四步: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2.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1)】
一认,想一想。
生: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师:所以,如图所示,长方体中包含正方体,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
三、达标检测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练一练的一些课后习题。
1.找一个样子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并与同伴说一说它的顶点、面和棱。
生:我手里是一个包装盒,这是它的顶点,它一共有8个顶点。
这是它的面,它一共有6个面。
这是它的棱,它一共有12条棱。
2.右图是一个长方体盒子。
(上、下两面近似认为
一致,单位:cm)
⑴这个盒子的上面是什么样子?
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和它
样子、大小都相同?左侧面呢?
⑵哪个面的长是36cm、宽是10cm?
(1)这个盒子的上面是长方形,长是36cm,宽是28cm;下面和它样子、大小都相等;左侧面是长方形,长是28cm,宽是10cm。
(2)这个盒子的前面和后面长是36cm,宽是10cm。
3.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由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长=4cm 长=2cm 长=3cm
宽=2cm 宽=2cm 宽=3cm
高=2cm 高=5cm 高=3cm
4.这个粉笔盒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棱长是多少?有几个面完全相同?
生:这个粉笔盒是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0cm,有六个面完全相同。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他们对长方体的认识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感受长方体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自主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立方体模型、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牙膏盒、鞋盒等,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些物体有什么认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以及相对的面、角等。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长方体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各小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长方体(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课题】
1.游戏体验:请一个同学上来为一个长方体框,玩一个“包装”的游戏。
2.你觉得这个游戏玩得好的秘诀是什么?
生1: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生2: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这点很考验人。
3.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也来体验知识闯关游戏,看看谁能闯关成功,有没有信心?
【设计意图】
1.从学生喜欢的“包装”游戏体验引入课题,贴近学生学习经验,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2.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关注“秘诀”,让学生在玩中学,意识到知识储备也是游戏玩得好的秘密武器。
【第一关——我会动手】
1.小组合作:老师手上有一个这样的长方体框,想让它好看一点该怎么办呢?(需要进行包装)你们能帮助老师计算出最少需要多大的包装纸吗?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小组动手操作活动,并完成学习单。
小组活动过程中,老师边巡视边收集学生的学习单:
2.互动交流:哪个小组同学愿意上来分享你们小组的最佳作品?
请一个小组分享了不同规格的长方体的不同计算方法。
用纸将长方体框包装,做到不重叠,刚好包装完长方体框。
3.小结提升:
师:用最少的包装纸是什么?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
……
【设计意图】
第一关“我会动手”的设计与教学,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体验式活动中,自主探究“包装最少需要多大”这个问题,在实践操作中,体会“包装最少需要多大”就是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真正做到“为学习设计”的教学。
学生交流、补充建议、方法优化、小结提升,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在学生们的自主操作、分享、交流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
【第二关——我会思考探究】
1.全班互动交流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什么呢?
生: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和。
师:你有什么方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1:量出各条棱的长度。
生2:将6个面的面积相加
生3:三对相同的面的面积相加。
生4:3个不同面的面积×2
2.小组交流:
师:拿出自己刚刚的长方体模型,小组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小组互相交流。
3.生1:那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呢?
生2:6个面的面积相加;一个面的面积×6
4.在量、算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中,你有什么困惑吗?
5.小结: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是最棒的。
这个单元的相关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接下来的第三关,相信你们也能轻松过关。
【设计意图】
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二关让学生挑战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知识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必备利器。
【第三关——我会解决问题】
第1题:最近侯老师搬了新家,家里有一些地儿需要装饰一下,请大家给老师出出主意吧。
想给新买的洗衣机做个包装箱,长54cm,宽50cm,高95cm,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硬纸板?
① (54×50+50×95)×2
② (54×95+54×50) ×2
③ (54×50+50×95+54×95) ×2
单位 : 厘米
生1:先计算出3个不同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
小窍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用不用的方法解决这种问题。
第2题:客厅想摆一个棱长为35cm的正方体无盖玻璃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
生1:这里要注意无盖的玻璃鱼缸,所以只需要计算5个面积之和
第3题:侯老师的房间长3.5m,宽3m,高3m,除去门窗4.5㎡,房间的墙壁和房顶都贴上墙纸,这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墙纸?
第4题:书本P17第6题
【设计意图】
第三关“我会解决问题”,还是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根据每种类型题目提出自己的解题小窍门,在全班分享交流中提供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关——我会总结反思】
师:这个单元你还有什么问题、疑惑或建议给大家吗?
生1:多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生2:背熟公式,。
生3:收集自己的错题,不要犯相同的错误。
1.计算下列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4分米,宽3分米,高5分米;
(2)棱长为8厘米;
2.一个长、宽、高分别是8米,6米,2米的长方体游泳池;
A.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如果把水池的四周和底面贴上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在给长方体框架进行包装活动中,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嗨起来!
2、怎样包装使得包装纸用料最少?这个问题就是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这个问题都是有学生或自主或合作探究出来的,学生的思维状态非常活跃。
【问题与建议】
1、给学生操作探究的时间比较多,后面归纳总结的时间就少了点,应让学生说得更充分些。
2、学生的拓展性思维稍有欠缺。
【优点与特色】
1、几何知识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体验,这节课老师特别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一是通过给长方体框架进行包装,二是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方法的感受和体验深刻,因此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概括得非常到位。
2、课堂的整体氛围很好,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探究。
【问题与建议】
1、在小组合作探究时有个别学生没能深度参与其中,操作权和话语权被少数优秀生掌控。
2、建议首先在分组时考虑好人员的搭配,要强弱合理分配,其次,在操作前要求每个小组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都能参与其中。
【优点与特色】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把对长方体框架的包装方法在投影下分享展示,既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很多,觉得学习像玩一样,真正是“玩中学”、“学中玩”。
2、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问题与建议】
1、在探究无盖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学生忽视了只有5个面需要计算,有一个面不用。
这样学生对正方体为什么是特殊的长方体的理解就不够深入。
2、建议:让学生操作时控制好时间,后面就有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来说理。
【优点与特色】
1.主题鲜明,重难点突出;
2.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
4.课堂的学习研讨氛围浓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主要问题反思】
1.课堂太活跃积极,导致时间把控不准;
2.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稍有欠缺;
【改进的方向与措施】
1.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把握好时间;
2.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培养训练学生的拓展能力;
【课例研究的主要结论】
1.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熟悉地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
3.为今后的继续学习空间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