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真题分专题厘金必修二专题2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师版 新人教版必修2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师版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2012年题组1、(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4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的“河”是指A. 黄河B. 大运河C. 淮河D. 渭河2、(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3、(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 。
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图4 元朝行省图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22011年题组4.(2011·福建文综·14)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 图4D .②③④5.(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 .开始使用铁器B .注重精耕细作C .尚未推广牛耕D .雇佣关系盛行6.(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A .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 .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 .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7.(2011·上海单科·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
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 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1.(2011年海南高考19题)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2.(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1题)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表2A.2B.31C.73D.1933.(2011年海南高考15题)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4.(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6题)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5.(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5题)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0分)6.(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39题)(60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历史: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Ⅱ)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6·3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4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0题)右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3.(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表明()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4.(2009年广东高考23题)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
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5.(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6.(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3题)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7.(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3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8.(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5题)“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 专题2【含解析】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1.<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4题)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DraLf5hRmt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通过数据变化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表中的数据变化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关税在清政府年收入中所占百分比逐年增加,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而田赋、厘金所占比例的下降,更是说明了商品经济发展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的重要性。
D项正确。
DraLf5hRmt2.<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DraLf5hRmt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点拨】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DraLf5hRmt3.<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6题)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
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DraLf5hRmt<创建于1932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答案】D【点拨】A项是天津固有的自然优势,图片信息提示该企业创办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应该是南京国民政府。
DraLf5hRmt4.<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7题)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DraLf5hRmt A.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 B.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C. 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本阶级D.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答案】A【点拨】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产生于外商企业中,显然这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资本输出有关。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版必修Ⅱ)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选择题1.(2010高考安徽文综17题)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
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0题)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3.(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4题)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4.(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8题)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
这反映我国当时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②,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③。
2.D解析:本题要注意概括材料,把握材料中心句子。
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正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所说。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在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Ⅲ)专题二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Ⅲ)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1.(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23题)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
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2.(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42题(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3.(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1题)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4.(2011年江苏高考3题)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5.(2009年上海高考13题)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
”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 )A.甲 B.乙 C.丙 D.丁6.(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5题)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生版 新人教版必修2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生版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2012年题组1、(2012高考文综某某卷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某某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 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2、(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3、(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2011年题组4.(2011·某某文综·20)据图5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某某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图5 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5.(2011·某某文综·20)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6.(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二)72斯大林模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二):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 座号:_______时间:_______成绩: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0分)1.(2011年江苏高考16题)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2.(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0题)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3.(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22题)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
当时的苏联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4.(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9题)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5.(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5题)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
”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6.(2009年江苏高考17题)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6·2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Ⅱ)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6·2 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7题)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2.(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6题)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3.(2009年江苏高考18题)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4.(2011年江苏高考15题)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5.(2009年高考上海文综12题)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
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6.(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7题)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7.(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8题)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8.(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40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8·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人民版必修Ⅱ)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8·1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0分)1.(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4题)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
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布雷顿森林协定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1题)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导致()A.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B.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 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4题)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
据此,对图9的推论正确的是图9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D.90年代,欧元的发行和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4.(2008年海南高考23题)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5.(2008年广东高考24题)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A.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B.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C.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6.(2009年广东高考24题)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7.(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3题)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
历史: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人民版必修Ⅱ)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8题)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2.(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题)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3.(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4.(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7题)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5.(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6.(2008年广东高考4题)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
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
2011年政治高考真题
必修部分专题一 专题二 生活与消费 生产、劳动与经营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专题五 公民的政治生活 专题六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专题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专题八 当代国际社会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专题十 专题十一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专题十二
专题十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专题十四
专题十五 专题十六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选修部分选修2 经济学常识 选修3 选修4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
选修5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选修6 民道德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8·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人民版必修Ⅱ)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8·3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1.(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3题)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2.(2011年江苏高考18题)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不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
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
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3.(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9题)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4.(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23题)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5.(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2题)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图5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6.(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23题)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
2007-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岳麓版必修2)专题2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2.(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0题)“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3.(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8题)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
这一现象说明()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4.(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3题)“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
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
”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时期5.(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6.(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4题)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
“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7.(2009年广东高考11题)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8.(2009年上海高考18题)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9.(2008年江苏高考6题)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必修二专题2-07-11年全国各地会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教师版)范文
07-11年全国各地会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1小题,共0分)1.(2008年天津会考16 题)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首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B.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C.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推动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2.(2008年江苏会考14题)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
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2010年浙江会考19题)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介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4.(2011年海南会考12题)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下列诗句中,能恰当形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是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5.(2010年1月山东会考11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有①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加快②近代企业开始出现③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④各地经济发展日趋平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2009年山东会考7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出现在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7.(2008年天津会考18 题)以下两幅图片,反映了天津当时已成为A.洋务运动的北方中心 B.外国资本的投资场所C.民族工业的诞生摇篮 D.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8.(2009年安徽会考24题)图8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新人教版必修二)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二):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0分)1.(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27题)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答案】D【点拨】从题干所给材料“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易误选B选项,但完整的分析材料,D选项更符合题意。
【结束】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战国时期的北京地区属于燕国统治。
从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北方的燕国与韩、赵、魏等国贸易往来频繁,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出土燕国货币说明北方游牧地区有与燕国贸易往来。
而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商业中心。
依据“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可知①正确;此处遗址发现多个诸侯国的货币,说明②③正确;④说不法片面。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曾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因此北京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的铸币,说明②③正确;辽宁、吉林和内蒙古战国时期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区域,这些地方有燕国货币出土说明①正确。
战国时期商业中心有多个,比如齐国的临淄也是,因此④说法错误,排除带④的。
答案为A。
【结束】3.(2011年海南高考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历史: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人民版必修Ⅱ)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5·2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选择题1.(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21题)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2.(2009年上海高考26题)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
也许是从l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26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说明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B.分析法国在19世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C.介绍从1789到1815年法国经历了26年的动荡D.陈述19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3.(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6题)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4.(2008年广东高考18题)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5.(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1题)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A.阿姆斯特丹B.伦敦C.威尼斯D.巴黎6.(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1题)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
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2008年江苏高考14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1.(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4题)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2.(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3.(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6题)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
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创建于1932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4.(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7题)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 B.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C. 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本阶级D.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5.(2008年上海高考29题)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6.(2009年上海高考29题)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7.(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6题)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8.(2009年广东高考7题)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
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
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 B.3个 C. 2.5个 D. 0.55个9.(2009年海南高考19题)表2 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表2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10.(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1题)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A.重义轻利思想B.维新图强思想C.实业救国思想D.中庸自保思想11.(2011年海南高考19题)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12.(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12题)“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13.(2009年江苏高考6题)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14.(2008年广东高考9题)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15.(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15题)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6.(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1题)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表2A.2B.31C.73D.19317.(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4题)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18.(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3题)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30题)表2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表2反映出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20.(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13题)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
其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21.(2008年江苏高考8题)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22.(2008年海南高考21题)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23.(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17题)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
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24.(2011年海南高考15题)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5.(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2题)“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初期26.(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6题)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27.(2008年江苏高考5题)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28.(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1题)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29.(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5题)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30.(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6题)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
如图2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A.节约生产成本B.便于官府监管C.带动民用企业D.与洋商争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31.(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35题)(22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关11个国家。
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
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
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
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l2个国家。
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
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10分)(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12分)32.(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39题)(60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