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研人力资源笔记
人民大学EMBA-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课堂笔记全集4
第四讲一、课程简介本讲主要介绍了人力资源策略模式和两个支援性作业(工作分析和绩效评估),重点讲授了绩效评价概念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了解人力资源策略模式●掌握工作分析的概念、步骤和层次●掌握绩效评价的内容和程序●掌握绩效评价的测量方法●列举不同绩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了解工作中绩效评价容易出现的问题三、要点提示:人力资源策略模式、工作分析、绩效评估、相对标准法、绝对标准法、目标管理法、全方位业绩评价法、直接排列法、间隔排列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特征评价表、行为定向评价法、关键事件法、晕轮效应、居中趋势四、课程预习:●阅读指导1、人大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第3、10章2、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第8章●阅读笔记课程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难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程学习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力资源第一章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它包括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1. 人力资源的多样性:人力资源包括各种不同年龄、性别、文化、技能和职业背景的人,具有多样性。
2. 人力资源的动态性: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会随着时间、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 人力资源的时效性:人力资源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知识和技能。
4. 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人力资源具有自我更新和再生的能力,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5. 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人力资源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社会性。
三、人力资源的分类1. 按年龄分类:可分为青年人力资源、中年人力资源和老年人力资源。
2. 按性别分类:可分为男性人力资源和女性人力资源。
3. 按文化程度分类:可分为文盲人力资源、小学人力资源、初中人力资源、高中人力资源和大学人力资源。
4. 按职业分类:可分为农业人力资源、工业人力资源、服务业人力资源等。
5. 按技能分类:可分为初级技能人力资源、中级技能人力资源和高级技能人力资源。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为实现战略目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配置、开发、使用、激励和保护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1. 目标性:人力资源管理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为出发点。
2. 科学性:人力资源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
3. 全面性: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组织内部所有员工。
4. 动态性:人力资源管理随着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5. 综合性: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1. 人力资源规划:根据组织战略目标,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2. 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通过招聘、选拔、录用等手段,为组织提供合适的人才。
【经验】人大人力资源考研
人大人力资源考研经验一、简单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是国内最早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和管理实践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自1983年建院以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直是劳动人事学院重点发展的学科。
1986年,学院开始招收人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干部专修生,1993年,学院在全国率先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1996年,又率先在全国招收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在职研究生。
本学科已向全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培养输出了数千名专业人才。
2003年,学院经批准独立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专业的研究方向是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构、人力资源规划、组织行为和领导学、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员工技能开发、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薪酬福利和激励制度、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
人力资源管理博士(或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掌握企业管理学和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企业管理各项职能的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理论和技术,精通并能独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不同职能的方案设计、操作和实施,具备基本的管理技能和领导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和公共部门、各类非赢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以及一般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自1996年以来,一次就业率连续7年都高达100%,毕业生中绝大部分进入大型企事业单位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
根据我们的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都比较高,许多优秀的毕业生都已走上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岗位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岗位,工作业绩和工作表现都非常突出。
二、开设课程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测评、薪酬管理、工作分析、招聘与甄选管理、培训管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管理技能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研究方法、企业研究案例分析、劳动经济学、劳动法、社会保障学、薪酬与员工福利、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
人民大学公管学院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专业考研参考书笔记复习资料-育明考研
人民大学公管学院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考研备考资料-育明考研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统计(育明.斯泰朗考研) (2)二、人民大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专业考试招考分析(育明.斯泰朗考研) (2)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考研复试分数线(育明考研考博) (3)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考研参考书(育明考研考博) (4)五、620学科基础历年真题(育明考研考博) (5)六、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历年考研真题(育明考研考博) (5)七、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资料一本通(目录) (6)八、谢明:《公共政策导论》参考书考研笔记 (8)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统计(育明·斯泰朗考研)人民大学作为教育部批准的34所自行确定本校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之一,是以人文社科类专业见长的名校,公共管理大类更是其王牌专业,人民大学招收管理类考生的专业如上图所示,管理类专业考试科目中包括政治、外语、620学科基础和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专业课考试自主命题每个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出题特色和考察重点,出题特色大多围绕老师的研究方向学术特点等。
所以考生初试成绩中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
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建议备考的考生可以联系育明教育来获取一些考试信息和经验。
二、人民大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专业考试招考分析(育明·斯泰朗考研)育明斯泰朗考研杜老师整理了人大各个专业的考研报考分析文档,本文档主要给各位考生介绍一下人大管理类专业中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专业的招生情况,如果考生们想了解更多考研文档可以搜索育明斯泰朗考研文档或联系我的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育明教育杜老师解析:1、学科基础考察的范围是管理学、经济学。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经验分享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经验分享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初试经验我考了两年,第一年决定考研是在6月份,但是真正进入状态复习是在十一放假时。
因为我身边有一个考人大经济的同学,老是跟我说不用急。
我6-9就比较松懈。
第二年是7月份开始看书的,7.1号开始就是每天7:00-晚上10:00。
我希望想考的同学们,看书趁早,不要松懈,每天要坚持。
(一)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数学复习经验我建议先看大学的教材。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高数《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四版上册、下册。
上面的知识很简单易懂。
我大学时高数学的不是特别好,但是看了这个教材之后,高数知识框架很清晰。
每个章节后面的习题不用做了,没有必要。
教材上下册看完后,看全书的高数,主要是习题可以练习一下。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线性代数《线性代数》,华中科技大学,第二版。
线代的知识是个整体,所以是看书的时候一定要理清楚来龙去脉,我第一年考的时候就是因为时间紧张,根本没有弄清晰就上了考场,吃亏很大。
前面几章联系很大,后面两章要稍微独立一些。
同样的,看完教材就看全书做题。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概率论也是用的华中科技大学的版本。
概论看教材的时候,概念比较重要,例题我不建议全部看,一般看每个概念、定理后面例1、2等,越靠近后面越没必要看,有些定理概念的证明也没有必要看,有点浪费时间。
同样是看完之后就看全书做题。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考研教材是《李永乐.复习全书。
数学三》第一年的时候看了一遍,第二年也是只看了一遍。
我觉得数学,看大学的教材是经典。
理解很重要,全书上面前面是知识点,但是还是没有书上那么全面,尤其高数。
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
全书每个章节后面的练习题,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做,至少我没有做,所以买书时附带的答案直到我今年考完都是新的。
我9月底看完的全书,10月份开始做《李永乐660题》,其实660没必要做,我刚开始全部用铅笔写,以为会写第二遍。
结果做前面高数的前一两章,对的就没有两个,很受打击。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汇总-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归纳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一.人力资源概述人力资源: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所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和,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它具有一些资本属性。
资本有三个普遍特征:1、它是投资的结果2、在一定时间内,它能不断带来收益3、在使用中会出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人口资源: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总和,是以人口总数来表示的资源,它是人力资源的基础,人口资源强调的是数量观念。
人才资源:1.杰出性角度:指少数能够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杰出人士。
2.技能型角度:指所有具有一技之长的人3.可操作性角度: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以及虽无学历职称,但在管理和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
综上所述,人才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人力资源中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人的总和,其强调的是质量观念。
三者数量关系: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人力资本: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的总和。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简单的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之中,人力资源经过教育、培训等投资可以转化为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更多强调的是:生理性、物理性和来源性人力资本更多强调的是:人力的经济性、公用性和利益性两者具体区别:1、两者概念的范围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与资本性人力资源)2、两者所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角度不同(人力资本是个经济学概念,关注的是人力资源投入产出问题;人力资源是管理学概念,关注的是挖掘和提高员工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二.人力资源的特征和作用人力资源特征:1、生成过程的时代性2、开发对象的能动性3、使用过程的时效性4、开发过程的持续性5、闲置过程的消耗性人力资源的作用:1、人力资源是现代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2、人力资源是经纪增长的主要动力3、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三.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早年从事美国农业经济研究50年的农业专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不仅是种资源而且是一种资本,叫做“人力资本”,并形成了人力资本学说。
人大会考必过的知识点总结
人大会考必过的知识点总结人大(人力资源管理师)是由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主办,是中国最具权威、最具影响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资格认证考试。
人大考试内容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考试难度较大。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知识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以下是人大会考必过的知识点总结。
一、《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1. 《劳动法》重要知识点:(1)用人单位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在境内设立,依法成立,依法开展活动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2)劳动者是用人单位聘用的在其单位工作的劳动者;(3)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关于建立、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协议;(4)禁止性条款: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依法颁布的规章规定的禁止性条款约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约定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其他条款;(5)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方式: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有正当理由,除法律规定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外,应当协商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6)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应当补偿的方式:辞退劳动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经济补偿;(7)劳动者辞职提出书面申请,并办理离职手续;2. 《劳动合同法》重要知识点:(1)基本知识: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关于建立、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协议;(2)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应当有正当理由;(3)劳动合同订立应当采取书面形式;(4)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规定;(5)对违反工伤保险法律法规的制裁规定;(6)法律规定含糊不清的劳务人员、派遣劳动者等职工的权利保障规定,3.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案例分析和解析。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企业规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人力资源规划首先是企业战略规划的组成部分,其次是整个企业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最后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组织与工作设计:组织设计是第一步,重塑是第二步。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点(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第一章一、人力资源的特点:能动性、时效性、增值性、社会性、可变性、可开发性第二章一、人性假设理论(P50)(一)X理论—Y理论麦格雷戈将传统的人们对人性的假设称为X理论(性本恶),基于X理论,麦格雷戈提出了与之完全相反的Y理论(性本善)。
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比X理论更优越,因此管理应当按照Y理论来行事(二)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二、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低级到高级)三、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一)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往往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赫兹伯格将其称为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的六个方面:而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则大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赫兹伯格将其称为保健因素,主要体现在公司的政策和管理、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薪酬、与同事的关系、个人生活、与下属的关系、地位及安全感等十个方面(二)理论的不足之处:1.调查样本的代表性不够 2.人们总是把好的结果归结于自己的努力,而把不好的结果归罪于客观条件或他人身上 3.高度的工作满意不一定就产生高度的激励(三)指导意义:能够促使管理者注意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它们与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满足的关系第三章第四章一、职位分析的步骤(一)准备阶段:1.确定职位分析的目的和用途 2.成立职位分析小组3.对职位分析人员进行培训4.做好其他必要的准备(二)调查阶段:1.制定职位分析的目的 2.根据职位分析的目的,选择搜集工作内容及相关信息的方法 3.搜集工作的背景资料 4.搜集职位的相关信息(三)分析阶段:1.整理资料 2.审查资料 3.分析资料(四)完成阶段:1.编写职位说明书 2.对整个职位分析过程进行总结 3.将职位分析的结果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管理的相关方面,真正发挥职位分析的作用二、职位分析的方法(一)定性的方法:访谈法、非定量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技术、工作日志法、工作实践法(二)定量的方法:职位分析问卷法、管理职位描述问卷、通用标准问卷、O*NET系统、职能职位分析系统法、职位分析计划表三、职位说明书的主要内容职位标识、职位概要、履行职责、业绩标准、工作关系、使用设备、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条件、任职资格、其他信息(前七个属于职位描述,第八个属于职位规范)第五章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一)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对计划期内人力资源规划结果的总体描述(二)人力资源业务规划:总体规划的分解和具体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主观判断法、德尔菲法、趋势预测法、回归预测法、比率预测法三、马尔科夫模型:用来预测等时间间隔点上(一般为一年)各类人员分布状况的一种动态预测技术,这也是从统计学中借鉴过来的一种定量预测方法四、人力资源供需的平衡(一)供给和需求总平衡,结构不匹配1.进行人员内部的重新配置,包括晋升、调动、降职等,来弥补那些空缺的职位,满足这部分人力资源需求2.对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使他们能够从事空缺职位的工作3.进行人员的置换,释放那些企业不需要的人员,补充企业需要的人员,以调整人员结构(二)供给大于需求1.扩大经营规模,或者开拓新的增长点,以增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2.永久性地裁员或者辞退员工3.鼓励员工提前退休4.冻结招聘5.缩短员工的工作时间、实行工作分享或者降低员工的工资6.对富余员工进行培训(三)供给小于需求1.从外部雇佣人员,包括返聘退休人员2.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3.延长工作时间,让员工加班加点4.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减少员工的流失,同时进行内部调配,通过提高内部的流动来增加某些职位的供给5.可以将企业的一些业务外包,这实际上等于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第六章一、招聘的原则因事择人的原则、能级对应的原则、德才兼备的原则、用人所长的原则、坚持“宁缺毋滥”原则二、招聘工作的程序1.确定招聘需求2.制定招聘计划(招聘的规模、招聘的范围、招聘的时间、招聘的预算)3.招募4.甄选5.录用(录用决策、通知录用者及未录用者、员工入职、试用和正式录用)6.效果评估(招聘的时间、招聘的成本、应聘比率、录用比率)三、内部招募的方法(一)工作公告法:通过向员工通报现有工作空缺,从而吸引相关人员来申请这些空缺职位。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笔记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1.人力资源的作用:(1)是现代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2)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3)是财富形成的关键因素2.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1)协助组织达成目标(2)充分发挥组织中全体员工的技术和能力(3)为组织招聘和培训合格的人力资源(4)使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5)使员工的自我实现感得到提高(6)就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等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3.激励的作用:(1)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2)提升员工素质,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绩效(3)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4.绩效沟通的作用:(1)通过沟通应对变化,保持工作过程的适应性(2)通过沟通获取信息,保持员工和经理工作行为的一致性(3)通过沟通实施管理,保持绩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5.马斯洛关于人的不同层次需要的主要内容: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一个多层次结构,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排列的(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6.简述波特—劳勒的综合激励过程模型:(1)个人对目标的期望值(2)个人对工作的努力程度(3)绩效受到工作努力程度、个人能力、工作认知等三个因素的影响(4)人们对工作绩效回报的公平感(5)最终决定满意程度7.简述亚当斯公平理论界定的由于不公平感而产生的可能行为:(1)改变投入(2)改变产出(3)认知扭曲(4)离开(5)作用于他人(6)改变比较对象8.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1)准备阶段。
主要是收集外部环境的信息、内部环境的信息与现有人力资源的信息(2)预测阶段。
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期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做出预测(3)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并实施平衡供需的措施(4)评估阶段。
对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9.人员素质测评的实施程序:(1)准备阶段。
确定测评的维度,确定测评的工具和方法,培训测评人员(2)实施阶段。
选择合适的测评时间和测评环境,获取测评数据(3)评定结果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笔记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笔记第一、二章1.核心能力的四个特征:价值性、独特性、难模仿性、组织化2.核心能力:组织自主拥有的、能够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组合。
3.企业核心能力的来源——智力资本1>智力资本:是指一个公司两种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2>组织资本:是组织成员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协同工作而形成的、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资本形式,它植根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制度、知识管理系统、客户和公共关系系统之中。
3>人力资本是指蕴藏于组织中,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人力资源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个性、内驱力、团队意识等各种因素的集合。
4.人力资源:1>彼得·德鲁克1954年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引入了“人力资源”这一概念,他指出,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惟一的区别就是它是人,并且是经理们必须考虑的具有特殊资产的资源2>国内学者郑绍濂则主要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来对人力资源进行界定,认为: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综合,它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5.人力资源的特征:1>与其他资源相比较:1.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一种活的资源,具有生物性2.在开发过程中具有能动性3.具有时效性4.有可再生性5.具有不可剥夺性2>与其他财务资本相比较:1.高价值创造、高风险投入的资本2.自我经营、自我扩张的资本3.经营复杂缓慢,收益难以计量的资本4.人性化资本6.人力资源管理: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1>人力资源的价值有效性:1.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企业家和企业中的知识工作者。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精华版)
又称之人力资源计划或者人才资源规划(Human resource pianning 缩称之HRP),它是指管理当局为确保在适当的时候为适当的职位配备适当数量与类型的工作人员,通过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要与供给状况进行分析与估计,对职务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与选择等内容进行职能性计划的一个过程。
2.)制定工作规范的注意事项
(1)区别对待不一致性质的工作(2)满意的标准而不是最优的标准
(3)注意任职者的个性特征
36
确定职位空缺、确定招聘策略与发出招聘信息、招聘地点的选择、招聘时间的选择、
招聘渠道与方法的选择、招聘中的组织宣传、获取候选人信息与甄选候选人、
录用决策与招聘效果评估
37
1)内部招聘对象的来源
规模障碍、持久性、不可替代性、优越性、学习后的收获
3
(1)人力资源的范围是一个时空概念。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与;
从微观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是企业等某个社会组织雇用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员工的总与。
(2)人力资源的内容是指表达在员工身上的能利用物质资源制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能力,它包含体能与智能两个方面。
(2)有效的工作分析是招聘与录用的基础。
(3)员工的培训与开发也与工作分析密切有关。
(4)工作分析是绩效考核的基础。
(5)工作评估是合理制定薪酬标准的基础。
(6)有效的工作分析为员工的职业进展提供参考。
32
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工作日志法、职位分析法、职能工作分析法
33
①访谈应该尽量结构化。
②提问的方式要求表达清晰,含义准确,语言浅显,避免生僻的专业术语;不应带有暗示性与倾向性,避免发表个人观点与看法。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手写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手写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 人力资源的概念。
-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数量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质量则涵盖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
- 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时效性、社会性、可开发性等独特特征。
例如,能动性表现在人力资源可以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能够主动选择职业和工作方式,而不像自然资源那样只能被动地被开发利用。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 定义: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活动,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 目标:- 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绩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 具体目标包括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开发员工的潜能、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等。
例如,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来吸引人才,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来保留人才。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1. 人力资源规划。
- 含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科学地预测、分析企业在未来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以确保企业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使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
- 内容:-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数量、素质、结构等方面的规划。
例如,预测未来5年企业需要多少名不同专业和技能水平的员工。
- 人力资源业务规划,如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晋升计划等。
人员补充计划要明确补充的人员数量、来源、招聘方式等;人员晋升计划要确定晋升的标准、晋升的比例等。
2. 工作分析。
- 定义: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便对该职务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行为、条件、人员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
雷蒙德·A·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帕特雷克·莱特,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影响雇员的行为、态度以及绩效的各种政策、管理实践及制度。
一.人力资源部门承担哪些活动外包:请其他公司(即通常所说的投标者、第三方服务提供者或者咨询顾问)来向自己提供服务的作法。
自我服务:赋予雇员控制人力资源事务的能力。
二.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挑战:将注意力从操作层面向未来的战略层转移;为非人力资源管理者建立和实施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绩效管理)做好准备。
三.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竞争性挑战1.竞争的全球化挑战、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要的挑战和通过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挑战。
2.综合评价卡(平衡计分卡):对企业在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要方面所达成绩效进行衡量。
内容包括顾客、企业内部、创新与学习、财务四部分内容和关键指标。
四.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迎接竞争挑战迎接挑战的四方面内容:人力资源环境的管理:企业战略、法律环境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准备:人力资源的规划、招聘、培训人力资源的评价与开发:绩效评价、培训、工作环境人力资源的报酬:薪酬、奖励、福利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第二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一.什么是战略管理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有计划的人力资源使用模式以及旨在使组织能够实现其目标的各种活动。
2.战略管理过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人力资源职能的参与程度。
3.战略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行政联系:传统人事部分单向联系:人力资源部门是战略执行的重要单位双向联系:人力资源部门参与战略的制定与执行一体化联系:企业战略是需求,而人力资源色原材料和条件二.战略形成三.战略执行1.战略执行取决于五个变量:信息类型、组织机构、任务设计、报酬系统、人员的选择培训与开发。
人大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考研参考书-620学科基础
人民大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考研备考分析-育明考研考研真题,考研资料,考研分数线,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学长笔记,专业课重点笔记,复试热点,复试时政热点,考研参考书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专业考研概况(育明考研考博)专业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复试科目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101-思想政治理论外语(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0德语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2016年人2015年5人2014年4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外语育明教育杜老师解析:1、学科基础考察的范围是经济学、管理学2、初试总分:100分政治+100分外语+150分620学科基础+150分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500分复试总分:专业综合课笔试(100分)+外语笔试(50分)+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150分)+外语听力测试(20分)+外语口语测试(30分)=350分最终总成绩为初试总分(占70%)+复试总分(占30%)的加权之和,以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择优录取。
3、初试成绩中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
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考研资料、考研经验、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考研复试分数线(育明考研考博)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201655559090365201550509090350201450509090350201355559090355育明教育杜老师解析:复试内容及办法:专业综合课笔试(满分100分)、外语笔试(50分);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其中听力20分,口语30分)、专业与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
复试总分为三门成绩的总和(满分350分)。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树涵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如何思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一、时代与企业发展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活动范围内针对人这一特殊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活动。
1.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区别:沟通方式改变,学习的革命(学习方式变化)企业的核心是职业技能:员工具备的能力、素质人力资本-员工本身智力资本结构资本-企业内部模式顾客资本-顾客关系价值区别一:目标追求不同⌝工业时代-追求规模,以规模求利润,产量知识时代-企业整体效益的超值,讲求小、好,强调企业整体提高,服务超值,企业持续高速发展。
区别二:管理系统工业时代-物质资本为核心技能知识时代-以智力资本为核心联接其它技能。
区别三:管理思想⌝工业时代-标准制度、激励系统让人更稳定、努力,让人“尽力”是理性管理思想。
信息时代-人性的思想,更多要求人“尽心”工作,让人更聪明地工作,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是人性管理思想。
区别四:管理秩序工业时代-强调等级秩序,金字塔型,职能管理。
信息时代-组织要求扁平化,强调部门间的合作,管理重心下移。
2.时代对管理的要求策略联盟:从营销角度看:是顾客导向型形成一个服务价值链。
企业生存发展顾客忠诚度顾客的满意度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人力资源的管理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生产效率①由员工处理顾客问题②品质与创新:{产品、质量、速度、团队}四大魔咒③注重速度与效率④组织扁平化⑤强调沟通,强调企业文化⑥学习型组织,注重员工自我开发与潜能开发⑦利益共同体⑧系统整合,出现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精神,每一方面均与人相关。
↓服务,→速度,↑产品质量,←企业注重品质与创新在四个方面: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是企业未来成长发展的源泉。
(1)工业时代:土地资本、劳动力资本、企业家。
(2)信息时代:提出了知识是特殊资源,知识、劳动力、企业家价值是企业创造资本的要素,确立人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什么是人力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什么是人力资源?1.含义:广义和狭义从广义来看,一国的人力资源泛指现在和未来一切可能成为生产性要素的人口,它包括现实的人力资源(即一个国家和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那些未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
从狭义来看,人力资源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组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人口的数量和质量。
2.特征:①人力资源为能动资源。
人力资源最显著的特性在于它的能动性,这是其区别于一切资源最根本的特质。
人力资源这能动性,核心表现为人力资源在管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与其它资源相比,在经济活动中,人力资源是惟一起创造作用的资源。
②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
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在投入使用以后都可能引起损耗,但人力资源却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更新、和发展。
因此,人力资源是一种高增值的资源。
③人力资源无法储存。
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可以闲置,资金和财政资源可以存于金融机构,但人力资源往往无法储存,如果现在不及时应用人力资源,就不能得到人力资源的价值,同时也不能保留人力资源以待日后使用。
④人力资源必须不断的投资、维持与提升,才能保持其价值和增值。
人力资源的损耗表现为人的体力、智力、知识、技能以及态度与行为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其结果表现为这种资源的价值或所能创造的价值的减损。
为了维持人力资源的价值,一个组织只有依据社会和环境发展的要求、组织与个人的要求,持续不断地投资于人力资源,强化其知识、技能与态度,才能适应变革的压力,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
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教育资深行政管理名师独家解析教育专业课辅导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人力资源课堂笔记
人力资源复习资料——课堂笔记第一讲人力资源概述一.人力资源的含义和结构(一)含义1.资源:形成社会财富的来源。
3.劳动(二)人力资源的结构<一> 从数量和质量看<二> 从层次上看1.人口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的总量,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底数,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数量。
2.人力资源:一般等同于劳动力资源。
3.人才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较多的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中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
<三>从范围上看二.人力资源的特征三.人力资源的作用四.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一)人力资源的数量(二)人力资源的质量总的来说,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数大质低。
所以不能说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
第二讲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管理过程。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四.人力资源管理的由来(一)劳役管理阶段(古代——资本主义早期)(二)劳动人事管理阶段(资本主义早期——20世纪中叶)(三)人力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正统阶段第三讲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二.全面协调的原则三.遵守法律原则四.互补增值原则五.能岗匹配原则六.激励的强化原则七.科学规范原则八.文化凝聚原则九.投资效益原则十.动态适应原则第四讲识人之道一.根据理论把握人(一)人性理论(二)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美国马斯洛1954年提出)2.双因素理论(美国赫兹伯格20世纪50年代提出)3.成就需要理论(美国麦克利兰1966年提出)<二>过程型激励理论1.期望理论(美国弗鲁姆1964提出)(1)定义一个人的激励程度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即:(2)公式的应用效价与期望值不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高E*高V=高M中E*中V=中M低E*低V=低M高E*低V=低M低E*高V=低M(3)价值①缺点:a.把人假设为理性经济人,享乐主义者;b.个人对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存在的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人大教授:孙树涵开场白:中国昨天:原始推动力加投资需求,消费率极低,内向型封闭的发展战略的国内市场。
今天:市场是世界性的,生产方面全部超越国界。
人事经理需具备超人的洞察力、应变力、忍耐力、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弱点,良好的心态,不断超越自己,自我选择。
商品贸易交流被跨国公司取代,不仅可利用生产资料人力资源等,对贸易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领导所具品质!人力资源开发:道德心智:1、创造性的洞察力1、目标追求2、敏感力2、诚实的面对自我弱点3、远视力3、良好的心态,不断超越自己4、应变力4、培养情商EQ5、集中力5、自我选择,自我负责6、忍耐力、毅力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如何思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一、时代与企业发展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活动范围内针对人这一特殊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活动。
1.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区别:沟通方式改变,学习的革命(学习方式变化)企业的核心是职业技能:员工具备的能力、素质人力资本-员工本身结构资本-企业内部模式顾客资本-顾客关系价值区别一:目标追求不同工业时代-追求规模,以规模求利润,产量知识时代-企业整体效益的超值,讲求小、好,强调企业整体提高,服务超值,企业持续高速发展。
区别二:管理系统工业时代-物质资本为核心技能知识时代-以智力资本为核心联接其它技能。
区别三:管理思想工业时代-标准制度、激励系统让人更稳定、努力,让人“尽力”是理性管理思想。
信息时代-人性的思想,更多要求人“尽心”工作,让人更聪明地工作,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是人性管理思想。
区别四:管理秩序工业时代-强调等级秩序,金字塔型,职能管理。
信息时代-组织要求扁平化,强调部门间的合作,管理重心下移。
2.时代对管理的要求策略联盟:(1)从营销角度看:是顾客导向型形成一个服务价值链。
企业生存发展顾客忠诚度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生产效率①由员工处理顾客问题②品质与创新:{产品、质量、速度、团队}四大魔咒③注重速度与效率④组织扁平化⑤强调沟通,强调企业文化⑥学习型组织,注重员工自我开发与潜能开发⑦利益共同体⑧系统整合,出现整合人力资源管理(2)企业注重品质与创新在四个方面:✶产品质量,✷速度,✹服务, 团队精神,每一方面均与人相关。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1、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是企业未来成长发展的源泉。
(1)工业时代:土地资本、劳动力资本、企业家。
(2)信息时代:提出了知识是特殊资源,知识、劳动力、企业家价值是企业创造资本的要素,确立人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2、人力资源是特殊的战略性资源从组织上确立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1)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本主体是创造源泉(2)人力资源有能动性和可激励性(3)力资源具有再生性和可开发性,通过开发可增值三、人力资源管理进入战略性目标的标志(1)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目的制度执行实现的主要参与者(2)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游离于企业管理之外,成为重要组成部分(3)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目的制定的对象(4)人力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而是所有管理者的责任四、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的作用1、确定企业人力管理规划2、人力资源管理与别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相互协作如海尔公司(略)五、人力资源管理是全体管理者的责任1、推荐下属,发现人才2、价值评价体系3、是组织各层管理者责任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及内容一、功能1、吸纳功能:据组织需求吸纳选拔各类有用人才。
2、维持功能:用有力手段为组织创造良好、健康、安全的环境,培育和发展企业文化,使企业需要的人才留在企业内发挥作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3、激励功能:调动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组织中的人人尽其才。
4、开发潜能,使员工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使人才资本不断增值。
二、业务操作内容1、人员的招聘与录用工作内容工作要点(1)工作分析与评价①组织设计与职务系列的确定②进行工作分析③编制职务规范④职务价值评价(2)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规划①据企业发展目标预测人力需求②分析人员供需状况③编制人员招聘计划、晋升、培训④轮换交流计划、福利、保险计划⑤人力成本分析与预算(3)甄选录用①广录人才,开发招聘、挑选甄选工具挑选录用人才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4)人员配置①员工劳动合同管理②工作轮换组织安排③内部人才流动④员工调入与调出手续的办理(5)劳动力市场的调查研究①调查外部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②员工流动率分析③制定吸纳与留信住人才的政策④与人才交流服务中介机构密切合作2、绩效与报酬管理(1)绩效管理①建立员工分层分类管理体系②建立企业职能职务等级系列③建立企业价值评价体系(考核制度、标准指标体系、任职体系)④监督协作各级主管实施绩效考核⑤对部门实行绩效考核对分公司、子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考核,绩效工作面谈,考核晋升、考勤管理(2)工资管理①报酬体系设计②薪金确定③工资调整④利润分享与员工持股计划⑤激励计划⑥奖励计划(3)福利管理①掌握国家政策、法规②制定福利计划与措施保证合理性与充分性③完善福利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3、员工关系与沟通(1)员工关系①工资协调②劳资纠纷处理③集体谈判④针对与就业立法有关事项提出意见(2)员工沟通与参与①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的执行②人事申诉的处理③员工满意程度的处理④建立质量小组⑤企业文化教育(3)职业安全与健康①了解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并采取相应措施②事故处理的参与③协助安全部门处理职工安全规划④职工安全卫生规划⑤职工生理健康规划⑥职工心理健康规划4、培训与开发规划(1)培训①培训开发目标与体系设计②具体草案③经费预算(2)培训开发的组织实施①教材、方案与师资②培训与开发激励建设、管理③效果评估(3)管理者能力开发与评价①管理继承人计划②管理任职资格设计与考核③管理者能力评价与开发④管理培训开发与组织实施(4)职业生涯管理①组织发展与员工适应性调查②参与组织发展的计划制度③员工职业生涯指导三、人事经理的角色职能管理者决策提出个案处理意见监督控制者决策建立在监督协调基础上变革推动者决策保证变革方案有效推行专业咨询者决策提供上级所需咨询服务者决策为各个部门各方面提供服务协调者决策扮演促裁者角色团队气氛外部公共关系的协调者第二章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第一节日本人力资源管理一、终身制职业:稳定人心二、缓慢升职和评估:忠诚热情合作排在工作前面;奖励对心理比对经济影响大三、非专业生涯途径四、集体决策五、质量圈质量不仅是商品包括:准时交货、发出帐单准确、服务时间、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要通过:计划实施检验行动过程的四个环境。
循环往复提高质量称:丹明圈或丹明环。
把质量控制放在中层管理,例:8个一般工人,一名年长资深工人1、怎样解决问题2、定期解决提高质量等质量圈――为解决问题而奋斗六、能力主义管理所发材料(略)第二节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一、西方管理理论1早期管理理论4格式塔管理理论2科学管理理论5当代管理理论社会人经济人机器人二、美国当代管理理论(一)麦金瑟的“7s”管理分子图典型理论机构战略体制共有价位技术作风人(1)积极主动、灵活的战略(2)既集中又松散的机构(3)层次分明和公开的体制(4)技术、技能、技巧(5)用社会化企业的哲学管理主体人员(6)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声不响的作风(7)做为道德和信养的主体体现的价值观念1、轻视软件技术、人员作风只注意战略机构体制等硬件2、日本偏重于社会与日本的差距,人的积极性3、开括管理者视野(二)“企业文化”或“公司文化体制”80年代末我国提出《成功之路》成功不仅是技术体制而是文化。
公司成功靠企业文化、公司文化指独特的价值标准历史传统、观念道德习惯作风,规划生活信念等,并统一于共同的企业方向中。
8条成功原则:1乐于采取行动(干起来修正再干)2紧靠顾客(特殊感性服务)3自主和企业家精神(分成小公司,鼓励创业,支持冒险和创新)4以人促产(相信人、尊重人、理解人)5身体力行建立本组织的价值观念从而建立价值观6发挥优势如何正确认识,发挥优势7精兵简政8有紧有松有高度统一又有充分自主(三)组织的生命周期理论基本观点:1、组织同人一样与生命周期2、组织同人一样具有个性和生命力3、组织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4、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由封闭 开放(四)A战略:人与效益的7步骤1、使用有效标准化企业气氛调查方法来衡量并确定本企业人员目前基本状况2、企业据调查数据确认并集中致志立于改进的关键管理环节(1)改进联系促进沟通(2)通过工资报酬等实现更合理(3)灵活报酬制度(自助餐式,多干多得)(4)重视采纳职工意见并使员工享受分红3、改变传统经理人员考评和报酬制度,不光考虑利润4、消除阻碍管理相互沟通做出贡献的障碍5、向职工汇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方面的设想和行动已做了哪些,请员工协助制定进一步计划6、再次用企业气氛调查法确定企业实际状况及如何改革7、检测企业调查数据同企业经营硬指标有哪些关系(成本、生产率、盈利率、产值增长)第三节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日美管理哲学1、日本企业在社会上作用是为企业内部及外部服务,利润不是第一重要;美国认为是为股东提供利润的经济实体趋向剥削性,日本认为满足职工和社会需要第一2、怎样看待职员日:看成能使组织发生巨大改变的宝贵财富和能力据Y理论美:员工生来懒惰(人之初,性本恶)据X理论3、集体解决运行中的问题美:员工不参加,发挥个人的动力,个人的自由,缺乏主人翁感和集体参与意识日:决策前花时间,群体哲学二、日本与美国管理的差异1、中国孔子的人本善、忠、孝影响日本,追求享受为道德败坏惮宗、佛教教育人们群体的生活、美国“原罪”观点,资本主义竞争思想,以自我为中心2、工业结构的区别:日:工业筹资方法影响日本人依靠国民储蓄存20%,少有大股东美:靠股东筹资,短期重利行为3、日本社会的单一民族观念,经理与员工有平等和同等的机会美国多元化、多民族、管理阶段的贵族观念4、日本是古老民族封建家庭工管理深刻影响企业,为家长制统治管理美:独立自由和个人主义,追求财富、幸福等5、自然资源上的差异影响管理的差异日本资源缺乏形成生存意识,重视战略,重视国际开拓美国地大物博第三章了解人的行为动机,激发人力资源潜能动机,激励人去行动主观原因,表现为兴趣、理想生理需要始发产生动机原因社会需要动机的功能选择内部刺激强化外部刺激调整个人因素动机因素组织因素个人与组织互相作用因素动机过程模式认知过程知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思维心意识过程想像理现象个性心理特征气质个性心理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态度一、动机理论(一)个人动机理论、模式斯蒂尔斯、波特个人心理个人倾向性需要、兴趣、态度对动态度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协调性、稳定性、内稳性《动机与工作行为》书中提出:个人需要、兴趣、态度、都影响着动机:需要1、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①三个层次捕猎劳动,劳动以外的享受(社会)②需具有社会特性、后天性要双向性、客体可能形成主体的协调性特稳定性点内本性、存在于内心③高级需要:以人的才能充分全面发展和精神满足为标志,对理想的追求联络感情享受需要:审美、尊重与信任、交际交流信息、健康、家庭人活动发展的需要:劳动的需要、贡献、服务、为社会的创造、竞技、学习、探究需要发挥人的才能、潜能安全需要财产: 生存需要生命同化需要衣食住阳光空气、水2、马斯洛需求五层次P74人的需求是阶段性动态递进的:最高层的②安全与安定需求:保障安全,失业、医疗、养老的危机③归属、爱的需求,有很大影响④被承认、尊重的需求,地位评价、独立、自由、自信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无限的发展自我开发3、奥德佛的ERG理论Alderfer①生存的需要(生理、安全)与马斯洛需求层次不同的是②关系的需要不光以满足前进途径为基础③成长的需要还有挫折后退4、麦克里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个人动机理论:人们在执行任务时完成任务的动机,在强烈成功需要的人有三种追求工作成功的驱动力(挖掘此类人员)(二)组织动机理论1、赫斯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世界上任何灾难都是人的灾难,当人的灾难化解了,希望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