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1-绪论
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填空题全章节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2.中药方剂各组成药味的有效成分之间通过配伍最有可能出现的物理变化是(溶解度)的改变,从而对(药效)产生相应的影响。
3.对中药的化学成分与中药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研究也总结出一些初步规律。如以辛味药为例,辛味药含(挥发油)成分者最多,其次是(苷类和生物碱)。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7.采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要注意(溶剂的选择),溶剂按(极性)可分为三类,即(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
10.利用中药成分混合物中各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可采用(溶剂分配法)而达到分离。
11.利用中药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淀),或加入(某些试剂)后可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剂度)而自溶液中析出的特点,可采用(沉淀法)进行分离。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
4.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
5.苷中的苷元与糖之间的化学键称为(苷键),苷元上形成苷键以连接糖的原子,称为(苷键原子)。
6.苷元通过氧原子和糖相连接而成的苷称为(氧苷),根据形成苷键的苷元羟基类型不同,又分为(醇苷)、(酚苷)、(酯苷)和(氰苷)等。
7.苷类的溶解性与苷元和糖的结构均有关系。一般而言,苷元是(亲脂性)物质而糖是(亲水性)物质,所以,苷类分子的极性、亲水性随糖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8.由于一般的苷键属缩醛结构,对稀碱较稳定,不易被碱催化水解。但(酯苷)、(酚苷)、(稀醇苷)和(B位有吸电子)的苷类易为碱催化水解。
第一章 (中药化学)绪论
15
2. 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如对于中药的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之间的 关系的探讨. 关系的探讨. 研究发现,温热药附子,吴茱萸,细辛, 研究发现,温热药附子,吴茱萸,细辛, 丁香等都含有消旋去甲乌药碱, 此成分为β 丁香等都含有消旋去甲乌药碱 , 此成分为 β受体激动剂,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 受体激动剂,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 促进脂肪,糖代谢等一系列作用, 促进脂肪,糖代谢等一系列作用,这些作用与 热性药的药性基本一致, 热性药的药性基本一致,故推测去甲乌药碱可 能是"热性"中药的物质基础. 能是"热性"中药的物质基础.
24
研制开发新药, 7. 研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1)中药化学在中药新药研制中的作用 中药化学在扩大药源, 2)中药化学在扩大药源,寻找中药代 用品中的作用
25
�
23
在中药材和中成药的质量控制中 如果能确定其有效成分, ( 1 )如果能确定其有效成分 , 则应以 其有效成分为指标, 其有效成分为指标 , 建立定性鉴别和 含量测定的方法,以此来控制质量. 含量测定的方法,以此来控制质量. 如果其有效成分还不清楚时, ( 2 )如果其有效成分还不清楚时, 可 以采用该主要化学成分或标志性化学 成分为指标进行. 成分为指标进行.
7
3.研究对象
本学科主要学习和研究中药,特别是植 物来源中药的化学成分. . 4.关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 4.关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 某一种中药含有几种类型的成分,而每一 个类型又可能含有少则几种,多则十几种, 几十种化学成分. 一种中药如此,复方中药就更复杂了.
中药化学笔记汇总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
第一节绪论
1.什么是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的概念)
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中药化学研究什么?
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括各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中药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3.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
(注:本内容为第四节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阐明中药发放配伍的原理
(3)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临床疗效
(4)控制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5)提供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据
(6)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7)结构修饰、合成新药
主要考试内容:
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
2.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3.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
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
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结构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课程主要内容:
内容
总论绪论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各论生物碱**
糖和苷*
醌类**
香豆素和木脂素*
黄酮**
萜类和挥发油*
皂苷**
强心苷*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其他成分
各论学习思路:
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指导学习各论。
2.注意总结归纳,在掌握基本共同点的情况下,分类记忆特殊点。
中药化学全共13章PPT
以生物碱研究为例
1852-1952(100年)——发现950种 1952-1962(10 年)——发现1107 种 1962-1972(10 年)—— 发现3443种
2、国内
(1)有机成分的研究早于国外200年(有“医药化 学” 来
源于中国的高度评价) 1575年—— 明代李挺的“医学入门”中记载了发酵法 从
1、国外
• 1769年—— 瑞典药师舍勒分离出酒石酸 • 19世纪初—— 发现吗啡 (1804-1806) • 1925年确定吗啡的正确结构,1952年合成(总共用
了150年时间) • 20世纪40年代——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 • 20世纪60年代—— 各种层析分离技术和光谱分析
技术的应用使天然药物的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
四、如何学好本门课程
• 一、中药化学的含义
• 1、含义—— 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 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
• 2、天然药物—— 来自动物、矿物、
•
植物,以植物为主 (世界范畴)
• 中药 —— …同上…… (中国范畴)
• 二、学习本门课的意义
• (为什么要学习中药化学?) •
1、 确定中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 —— 有效成分
(3)中药与西药的药理活性关系
〖1〗补益药—— 具有提高免疫的功能:人参、 刺五加、黄芪、灵芝等含的多糖
中药化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药用部位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2决定中药作用的因素
中药作用靶点的精确化研究
质量标准
中药种植 中药材流通
中药饮片 中医临床用药 中药新药研究
中成药物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药化学课程的基本学习方法
认识中药化学的应用价值—增加学习的目的性 认识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与结构\理化性质等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新成分的产生 助溶作用 减毒作用。
4、阐明中药炮制原理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二、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确定其有效成分,并以其为指标,建立定 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药化学试题复习资料库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根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探讨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构造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别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养分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养分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及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
二、填空:
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探讨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构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提取〕、〔别离〕和〔鉴定〕等学问。
三、单项选择题
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粘液质
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
3.及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4.及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5.能及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丙酮
D 丙酮/甲醇〔1:1〕
E 甲醇
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最新中药化学-笔记整理
中药化学
第一章绪论
理解误区:1.中药都是天然植物或纯天然的
2.中药无毒或毒性很低
学习内容:1.掌握植物各类有效成分结构、理化成分(溶解度、极性、酸碱性、鉴别反应)、合成
2.掌握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3.掌握有效成分结构鉴定理化方法:颜色反应、理化常数、衍生物制备
光谱方法:UV、IR、NMR、MS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一)分离方法:色谱分离法
1.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极性吸附剂上有机化合物的保留顺序:
氟碳化合物<饱和烃<烯烃<芳烃<有机卤化物<醚<硝基化合物<腈<叔胺<酯醛酮<醇<伯胺<酰胺<羧酸<磺酸
:利用被分离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
正相色谱:固定相——强极性溶剂(硅胶吸附剂);流动相——弱极性溶剂(氯仿,乙酸乙酯)
分离极性分子&中等极性分子
极性小的先流出
反相色谱:流动相——强极性溶剂(甲醇-水/乙腈-水);固定相——弱极性溶剂(十八烷基硅烷/C8键合相)
&中等极性分子
官能团极性:糖>酸>酚>水>醇>胺>酰胺>醛>酯>醚>卤代烃>烃
极性官能团越多,极性越大(甲醇>乙醇>氯仿>苯)
3.凝胶色谱: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到达分离
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且分离时先出来
(二)质谱MS
1.电子轰击质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2.电喷雾店里质谱:大分子&小分子
3.化学电离质谱
1.化学位移δ=信号峰位置-TMS峰位置/核磁共振仪所用频率*106
2.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诱导效应:电负性越强,信号峰在低场出现;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
第一节绪论
一、极性物质(亲水性)—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非极性溶剂
非极性物质(亲脂性)—易溶于非极性溶剂、难溶于极性溶剂
二、提取方法:
溶剂适用于优点缺点
浸渍法含淀粉、多糖
渗漉法新鲜溶剂(不断添加)提取完全耗溶剂;费时
煎煮法(煮沸)非挥发性、对热稳定不用于挥发油
回流法有机溶剂(加热)对热稳定耗溶剂
连续回流法省溶剂费时
超声提取法
超临界
超临界流体:CO2
流体萃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煮沸)挥发油
升华法樟脑;咖啡因
三、分离方法:
(一)溶解度:
①结晶纯度:①晶形、色泽;②熔点、熔矩;③色谱行为
②
水/醇法——除去多糖、蛋白质水溶性杂质
醇/水法——除去树脂、叶绿素水不溶性杂质
醇/醚法(醇/丙酮)——提取皂苷
酸/碱法——提取生物碱
碱/酸法——提取黄酮、蒽醌、酚酸
(二)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
①液-液萃取法:分配比(分配系数K)。酸性强:K
大,p K a小。碱性强:K a小,p K a大。
a
②分配色谱:
正相色谱:固定相:水、缓冲液流动相:弱极性
反相色谱(主要填料:RP-2、8、18):固定相:石蜡油流动相:强极性
(三)吸附性:
①物理吸附:分子极性大小——简单吸附:非极性(亲脂性)吸附剂-活性炭;吸附柱色谱法:
极性吸附剂-硅胶、氧化铝
②化学吸附:酸被碱性氧化铝吸附;碱被酸性硅胶吸附
③半化学吸附:氢键吸附——聚酰胺吸附色谱法:吸附黄酮、醌、酚
极性大小:与偶极矩、极化度及介电常数相对应
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水<甲醇<丙酮<NaOH<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
(四)分子大小:
①凝胶过滤法:葡聚糖凝胶—在水中不溶但可膨胀的球形颗粒,大分子不能渗入颗粒内部,小分子
中药化学ppt课件
质量,必须用热水煮后切成饮片,以色黄为佳”。经中药化学的
研究表明,黄芩在冷水浸泡过程中,其有效成分黄芩苷可被药材
中的酶水解成黄芩素,后者不稳定易氧化成醌类化合物而显绿色
。 C O O H
O百度文库
O
H O
O
O [O]
O
O H
O H
H O
O H O HO
H O O HO
O OO
H
黄芩苷
黄芩素(黄色)
醌类(绿色)
-
7
3 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中药配伍中可能存在着一种中药有效成分与它种中药有效成 分在药理作用方面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存在着一种中药有效成 分与它种中药有效成分之间产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相互作用。一 般来说,后者常发生在中药方剂的煎煮或其它剂型制备过程中 ,从而使方剂中的有效成分无论在质的方面,还是在量的方面 都与单味药有所改变。
可见用冷水浸泡的方法炮制,使有效成分损失导致抑菌活性
道内的消化液或细菌等的作用后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它们以原
型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或被直接注射进入血液后在血液中产生
的代谢产物却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化学成分无疑也应被视
为有效成分。另一方面,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
经研究证明是无效的。如麝香的抗炎有效成分,近年来的实验证
实是其所含的多肽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麝香酮等。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第一章绪论
基本教材:中药化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教学目的:1、了解中药化学学科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
2、了解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3、了解当前中药研究概况、研究方法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4、掌握几个基本概念:有效成分、无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
教学重点:1、中药化学的学科性质、任务和研究范围。
2、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中药化学在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中的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计划学时:2学时
本章学习小结:本章作为中药化学教学的开始,主要让学生了解中药化学
的含义,任务以及中药化学的研究方向,要让学生明确几个重要的概念,如: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区别等。同时通过对中药化学在中药现代化及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中药化学学这门课重要性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题:
1、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区别和联系。
2、中药化学的发展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3、中药化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意义。
课后分析:
中药化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意对基础化学知识的复习。另外,加强对本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药化学》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基本教材:中药化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教学目的:1、掌握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一般方法和原理。
2、熟悉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
3、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结构类型。
(整理)中药化学重点.
中药化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化学的概念: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
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中药化学成分。具体地说,中药化学主要是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
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中药的来源:中药除少数品种为人工制品外,大都是来自于植物、动物、矿物的非人工
制品,并以植物来源为主。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1、中药有效成分:通常把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具有治疗作用,可以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
并具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2、中药无效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的化学成分。
3、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2.水蒸气蒸馏法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
1、糖: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2、苷:苷又称为甙或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
而成的一类化合物。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基。
3、氮苷:糖上的端基碳与苷元上氮原子相连接而成的苷称为氮苷。
4、碳苷:一类糖基的端基碳原子与苷元碳原子直接相连接而成的苷类化合物。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1、醌类化合物可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
2、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酸碱性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故具有一定的酸性。
β–羟基醌类化合物的酸性>α–羟基醌类化合物的酸性(2)颜色反应主要基于其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分子中的酚羟基性质。
3、3、醌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1)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的分离根据其极性的差别,故在
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与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
二、填空:
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
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粘液质
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
3.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4.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5.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丙酮
D 丙酮/甲醇(1:1)
E 甲醇
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271.1.1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
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
结构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
药药效之间的关系等等。
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 分离、检识、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 要的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 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系等。
我国医药学指出,大黄生用泻效强,
举 例
久煎则泻效弱,主张煎药时大黄应 后下。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苷元名称 大黄酸
R1 -COOH
大黄素
-CH3
芦荟大黄素 -CH2OH
大黄素甲醚 -CH3
大黄酚
-CH3
R2 H -OH H -OCH3 H
因为大黄经久煎后,大黄的蒽醌苷类水解为泻效很弱的苷原。 大黄致泄原理:
1. 结合型蒽苷被肠道细菌酶水解成大黄酸蒽酮,促进肠 蠕动而致泻
2.大黄酸蒽酮、大黄素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道平 滑肌,加快肠蠕动。
书 2011
目 4王峥涛。《中药化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2010
主 要
5于德泉、杨峻山。分析化学手册(第七分 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参 6董小萍。《天然药物化学》,中国医药科
考 技出版社,2015
书 7石任兵。《中药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药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研究,注意中药药性 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特点,注重解决中医药学自身的 问题,为中医药现代化服务,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为中药学服务。
相似点: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 ➢ 现代化学的理论和方法
百度文库
(二)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 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 化学成分。 主要学习和研究中药、特别是植物 来源中药的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一)中药品种的多样性
资源丰富
1.2万种 中药
植物药1.1万余种 动物药1000余种 矿物药 海洋药物…
(二)化学成分的复杂性
功效的多样性
➢ 不同的中药可能含有不同类型的化学成分, 且每种类型成分的数目往往很多 。 ➢ 同一种中药可能含有多种结构类型各不相 同的成分;每一个类型又可能含有大量不同 的化学成分。 ➢ 一味中药如此复杂,复方中药更复杂。
• 指标性成分:指用来进行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 的成分。
• 单体:即化合物。指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子式、 理化常数和确定的化学结构式的化学物质 。
有效成分:
单体化合物: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 具有一定的理化常数 具有生物活性、防病治病作用
如:麻黄中的麻黄素(平喘、解痉) 甘草中的甘草酸(抗炎、抗过敏、抗溃疡)
由于生源途径的关系,一种中药 中往往存在母核相同、取代基不 同的同一类型成分。
例如:大黄中的5种蒽醌苷元成分
OH O OH
苷元名称
R1
R2
大黄酸
-COOH H
R2 O
大黄素
-CH3
-OH
芦荟大黄素 -CH2OH H
R1 大黄素甲醚 -CH3
-OCH3
大黄酚
-CH3
H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其功效或药理作用的 相关性研究,对于阐明中药的科学性是 必不可少的。
第一章 绪 论
Introduction
What
第一节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中药化学的学科性质
(一)定义: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
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 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 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中药化学与植物化学(phytochemistry) 和天然药物化学(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的异同:
• 活性成分(bioactive constituents) • 毒性成分(toxic constituents) • 特征性成分(characteristic constituents) • 指标性成分(marker constituents)等
• 有效成分:指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或在整体动物水 平上具有某种药效,且其疗效与中医临床疗效相吻合 和相关的活性成分。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 物体中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 蛋白质、脂肪等。 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 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 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的中 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中药化学
理论课:70学时 评分标准:
• 平时成绩(出勤):10% • 期中小测验(随堂,闭卷):20% • 期末考试(闭卷): 70%
学校课程中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王瑞)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期中小测验)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贾琦)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 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 第十章 生物碱 第十一章 鞣质 第十二章 其他成分 第十三章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 某一种中药可能含有多种类型的成分
人参 :
• 三萜皂苷(40余种) • 肽类
• 挥发油 • 甾体化合物 • 多糖 • 氨基酸
•蛋白质 • 炔醇 • 有机酸 • 维生素 • 微量元素,等
大黄 :
•番泻苷类 • 游离蒽醌苷元 • 芪类成分 • 苯丁酮类 •大黄鞣质类,等。
苦参:生物碱、黄酮等类成分。
• 活性成分:指作用于生命有机体或组织、细胞、分子, 会引起某些生理、生化功能变化的物质。包括:有效 成分和毒性成分。
• 毒性成分:指在很低的计量或浓度下即具有明显的毒 性或副作用的成分。
• 特征性成分:指某种中药所独有或某些亲缘关 系相近的物种所特有的成分,可作为中药化学 分类、理化鉴别的依据。
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 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如普通的蛋白 质和碳水化合物、油脂以及树脂、 叶绿素等。
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 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 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 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 的中药提取或分离物(部分)。
(三)有效成分含量低
人参 : 含总三萜皂苷类 ~ 2 %, Rg1 ~ 0.2%
蚕蛹:蜕皮激素 500 kg 25 mg 长春花:长春碱 0.01%,
长春新碱 3 10-6
三、相关概念
广义:包括中药中所含有的全部的化学成分。
狭义:中药化学成分按其功用不同 • 有效成分(effective constituents)
贝母:生物碱、萜类、甾醇类等成分。
注意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的复杂性,是中药 常具有多方面功效或多种药理作用的 物质基础。
番泻苷类成分:具有泻下作用
游离蒽醌苷元:多种细菌有抑菌活性
大 黄
芪类成分:是抗高血脂的有效成分
苯丁酮类 :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
大黄鞣质:有明显的降低血清尿素氮的作用
2. 每一个类型又可能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三)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
❖ 主要: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到防 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即有效成分的 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 检识和结构鉴定方法。
❖ 次要: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 修饰或改造,以及构效关系等。
(四)学科地位-应用基础学科
❖ 中药药性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性理论 ❖ 方剂化学:中药化学+方剂学 ❖ 中药药代动力学:中药化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中药化学+血清药理学 ❖ 中药炮制化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 ❖ 中药资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 ❖ 中药质量分析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