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形成原因有哪些以及该灾后营救 (1)
地震防灾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地震防灾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地震风险,我们必须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并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地震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地震的原因地球是一个动态的行星,地壳由数块板块构成,这些板块会不断地互动和运动。
当地球板块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会沿着地壳传播,导致地震的发生。
地震的产生源于地震带,主要有三类地震带:构造地震带、边界地震带和活动地震带。
构造地震带是由板块相互压缩、拉伸、错动而产生的地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和山区。
边界地震带是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的地震,如太平洋火山带。
活动地震带是指相对稳定的断层,地震频率较高,但震级较小。
二、地震的影响地震的影响包括地面震动、地壳破坏、地面沉降和次生灾害等。
地面震动是地震最直接的影响,会导致建筑物、桥梁等结构物的倒塌和损坏。
地壳破坏是指地震引起的地表破裂和滑坡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灾情。
地面沉降是地震引起的地面下沉,可能导致水源的变化和洪涝灾害。
次生灾害包括地震引发的火灾、洪水、泥石流等,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
三、地震的预防和应对为了减轻地震带来的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和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早发现并传达地震信息,以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疏散和避难。
其次,建立抗震建筑标准,确保建筑物的结构能够承受地震的冲击。
此外,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和知识水平。
通过模拟演练、教育培训等方式,培养人们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技能。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地震救援体系,确保在地震发生后能够及时进行救援和恢复工作。
地震是一种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但通过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地震风险。
加强预防和应对措施,提高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将有助于减轻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总结:本文介绍了地震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通过了解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带分布规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么办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么办发生地震的原因: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发生地震的前兆:1.最好在家里醒目一点的位置上放一个指南针,一般地震前半分钟内,指南针会出现指针乱动的现象,而且家里的其他电器也会出现用电不稳定,比如电灯一闪一闪,音响一颤一颤的。
2.看周边的动物是不是有异常,一般地震之前附近的猫狗猪之类的动物都会到处乱跑,水池或者河里的鱼会不断的跳出水面,翻白肚,地里会有很多老鼠跑出来。
3.家里的井水会不断地冒泡,往上涌,水位变化明显,还会变得更加浑浊,甚至可能会出现井水变浅见底的现象。
4.一般三级以上的地震开始之前都会有一些震动的声音从地底传上来,如果地震越大声音就越沉厚,地震越小的话声音就越尖锐,有点像是那种大石头滚动的声音。
5.地震之前地表还有可能会冒出一些雾气来,一般是没有颜色或者浅白色的,和平常的雾差不多,有时可能会带一点奇怪的味道,有些地方地震前几十秒内可能还会出现地表发光的现象,不过这个相对少见一些。
发生地震怎么办?1.学校人员如何避震?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
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
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自然灾害地震的成因与防范
自然灾害地震的成因与防范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现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许多地区,地震频繁且破坏性巨大,因此了解地震的成因并采取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地震的成因以及可以采取的防范方法。
一、地震成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地壳断裂和地壳运动两个方面。
地壳断裂:地壳由若干块构成,这些块称为地块。
当地块之间发生滑动或断裂时,地震便会发生。
地壳断裂通常发生在地震带,这些地区的地壳应力较大,断裂现象相对频繁。
地壳运动:地球内部存在着大量的地热能,地热能不断往地壳上层传递,形成了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包括地壳板块的推移、挤压和撞击等,这些运动也会导致地震的发生。
二、地震防范方法为了降低地震造成的危害,人们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建筑物抗震设计:在地震频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考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使用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建筑材料,并加强建筑物的结构以提高抗震能力。
2. 加固旧建筑:许多地震发生在历史悠久的老城区,这些区域的建筑通常缺乏抗震设计。
因此,对于这些建筑,我们应该进行加固,使其更加耐震。
3. 社会救灾体系建设:地震发生后,人们需要及时获得救援和支援。
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救灾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预警系统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救援队伍的培训和组织等。
4. 加强宣传教育:地震预防不仅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也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
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防范的认识和意识,是非常关键的。
5. 地震监测和预警:通过地震监测站点和设备,及时监测地震活动,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预警。
这将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结论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了解地震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减轻地震灾害影响的关键。
通过建筑物抗震设计、加固旧建筑、建立社会救灾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和地震监测和预警等措施,可以降低地震造成的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地震成因和自救互救方法
地震成因及自救互救方法一、地震的成因分析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1、构造地震。
由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二、地震自救互救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防震知识并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
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总结有以下几点: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
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从而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
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地震与火山的成因和防灾减灾措施
地震与火山的成因和防灾减灾措施地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地震与火山是地球运动活动的两个重要表现形式。
了解地震和火山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震和火山的成因,并提出一些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
一、地震的成因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异常排列导致的震荡现象。
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1.板块运动:地球上地壳分裂为许多巨大的板块,这些板块之间不断移动,相互碰撞造成地震。
2.岩石变形:地壳板块在相互碰撞或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会积累应变能量,当积累的能量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石发生破裂产生地震。
3.火山活动:地震也可以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火山喷发和岩浆运动会引起地壳的震动,产生火山地震。
二、火山的成因火山是地球上的一种孕育岩浆、气体和热能等物质并通过火山喷发释放的地质现象。
火山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地球内部热能:地球内部有巨大的热能,地壳中的岩浆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升至地表,形成火山。
2.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导致地壳的断裂和抬升,使得地壳中的岩浆有了喷发的通道。
3.地壳薄弱区域:地壳中的薄弱区域容易形成火山口,从而促使火山喷发。
三、地震的防灾减灾措施地震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因此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对于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强化建筑结构:采用抗震设计和施工标准对房屋、桥梁和其他建筑物进行加固,提高其抗震能力。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学校和社区等渠道,向公众宣传地震的知识和应急避险措施,提高民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3.建立预警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钟到几分钟发出警报,给人们躲避的时间。
四、火山的防灾减灾措施火山喷发对周边地区造成的破坏性极大,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对于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建立监测网络:在火山周围建立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火山活动的变化,提前预警喷发的可能性。
地震发生的成因及作用
地震发生的成因及作用地震是地球的一种常见自然灾害,它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震发生的成因及其作用。
1. 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发生通常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动有关,具体成因如下:- 板块运动:地球的外壳由许多巨大的岩石板块组成。
当这些板块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地震。
例如,两个板块之间的摩擦力可能会导致地壳的移动,从而引发地震。
板块运动:地球的外壳由许多巨大的岩石板块组成。
当这些板块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地震。
例如,两个板块之间的摩擦力可能会导致地壳的移动,从而引发地震。
- 地壳变形:地球内部的构造蕴含着岩层变形的过程。
当岩石层发生变形时,由于巨大的应力积累,最终会引发地震。
地壳变形:地球内部的构造蕴含着岩层变形的过程。
当岩石层发生变形时,由于巨大的应力积累,最终会引发地震。
- 火山活动:地震与火山活动也有密切关系。
当火山喷发时,岩浆的运动可能会产生地震。
火山活动:地震与火山活动也有密切关系。
当火山喷发时,岩浆的运动可能会产生地震。
2. 地震的作用地震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深远的影响:- 破坏性:地震能够破坏建筑物、道路和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强烈的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洪水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加重破坏程度。
破坏性:地震能够破坏建筑物、道路和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强烈的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洪水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加重破坏程度。
- 地质变化:地震可以改变地壳的形态,改变山脉、湖泊和河流的地理特征。
它可以形成新的地质构造或改变既有的地理格局。
地质变化:地震可以改变地壳的形态,改变山脉、湖泊和河流的地理特征。
它可以形成新的地质构造或改变既有的地理格局。
- 科学研究:地震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通过观测和分析地震,科学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板块运动、地壳变形等现象,从而提升地震预警和预测的能力。
科学研究:地震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通过观测和分析地震,科学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板块运动、地壳变形等现象,从而提升地震预警和预测的能力。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防灾减灾知识整理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防灾减灾知识整理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地震有哪几种类型,我们该怎样面对地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为什么会发生地震防灾减灾学问,欢迎大家阅读转发!为什么会发生地震防灾减灾学问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裂开,是引起地震的主要缘由。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难一样,是地球上常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难。
地震是一种极其一般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简单性和震源区的不行直观性,关于地震特殊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地震开头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经常造成严峻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集中,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倒塌、地裂缝等次生灾难。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
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峻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殊严峻灾难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
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需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
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猜测地震的到来,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猜测的。
所谓胜利猜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
对于地震,我们更应当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备,而不是猜测地震。
地震的震级与烈度表示地震大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地震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另一种是依据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确定地震大小,也就是烈度。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有大有小,大可以大到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小可以小到人体根本感觉不到,只有灵敏的仪器才能记录到。
自然灾害:地震的成因和防范措施
自然灾害:地震的成因和防范措施一、地震的成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所引起的地壳运动。
主要有以下两种成因:1. 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构造活动是指板块之间相对运动导致地壳断裂和变形,进而产生地震。
常见的构造活动有: - 正断层:两个板块沿着相对移动的方向发生相互推压,形成高倾斜角度的山脉。
- 逆断层:两个板块相对摩擦引起其中一个板块上升。
- 横断层:两个板块平行滑移引起错位,类似于冰川滑行。
2. 热力活动引发的地震热力活动包括火山爆发和岩浆运动,由于岩浆温度异常高使周围岩石受热膨胀,产生强大的能量,而迅速释放这些能量会导致地震。
二、防范措施尽管无法完全阻止地震发生,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可以减少人们和财产受到的损失。
1. 建筑设计方面的措施•强化建筑结构:采用抗震设计标准,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引起的力量。
•使用抗震材料:使用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
•考虑地基条件:在建设过程中要对地基进行调查和评估,选择适合的地点建设。
2. 公共教育和预警系统•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地震风险和应对措施的认识,增加他们在发生地震时自救自护之能力。
•建立预警系统: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给居民或企业,使其有时间采取行动。
3. 政府应急管理与规划•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灾害应急预案,包括疏散、救援等紧急行动计划。
•制定土地规划法规:严格控制高风险区域内新建大型工业设施和居民区。
4. 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加强地震监测:建立和完善地震观测网络,提高预测和预警能力。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与其他国家地震监测机构的合作,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以上是关于自然灾害中地震的成因和防范措施的一些内容。
通过了解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地震灾害的成因与防灾减灾措施
地震灾害的成因与防灾减灾措施地震是地球表面内部构造和物质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地震的成因,并探讨一些防灾减灾措施。
1. 地震的成因地震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地壳板块的运动。
地球的外部被分为几块大的地壳板块,这些板块由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分布不均、岩石的破裂和岩浆的上升等因素而发生运动。
当这些板块之间产生摩擦力时,它们会慢慢地相互挤压,蓄积能量。
当这种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地震。
另外,地震还与地壳板块交界处的断层有关。
地壳板块在相互挤压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断层,即板块交界处的断裂带。
当这些断层发生断裂时,也会引起地震。
2. 地震的防灾减灾措施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人们需要制定一些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来减少地震带来的影响。
首先,地震预警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地震前的微小震动来提前发出警报,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逃生措施。
这不仅可以减少人员伤亡,还可以降低财产损失。
其次,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也是防灾减灾的关键。
在地震高发地区,应该加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确保其能够承受地震带来的振动。
这可以通过加固建筑物的结构、使用抗震材料和采取适当的建筑设计来实现。
此外,地震演练和宣传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需要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技巧。
地震演练可以帮助人们熟悉逃生路线和应急设施,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最后,国家和地方政府也需要加大对地震防灾减灾的投入和支持。
他们应该加强地震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
同时,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推行地震防灾减灾的标准和规范,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地震防灾减灾工作。
总之,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来减少地震带来的影响。
地震预警系统、建筑物抗震能力、地震演练和教育以及政府的支持和投入都是减少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减少伤亡和损失。
自然灾害:地震防灾减灾知识普及
自然灾害:地震防灾减灾知识普及1. 地震的定义和原因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突破性的能量释放,造成地表或地下发生晃动的自然现象。
地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火山喷发、构造活动等引起。
2. 地震带来的危害2.1 破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地震会导致房屋、桥梁、道路等结构受损或倒塌。
2.2 伤亡和人员经济损失:人们在地震中可能受伤甚至死亡,同时也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2.3 引发次生灾害:例如土壤液化、火山喷发等,进一步加剧了地震所带来的破坏。
3. 地震防灾减灾知识3.1 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地震信息,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伤亡和破坏。
3.2 安全建筑设计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例如采用加固结构、使用抗震材料等。
3.3 疏散和避难计划制定合理的疏散和避难计划,以确保人们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离开危险区域或寻找安全避难所。
3.4 学习正确的应急措施了解应急措施,例如躲在桌子下面或者站在结实的门框旁边等,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自己在地震发生时不受伤害。
3.5 社会宣传与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地震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于地震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 地震灾后救援与恢复灾后救援和恢复工作是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组织人员和资源来进行人员搜救、提供紧急救援物资、修复基础设施等。
5. 地震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建筑抗震能力、完善预警系统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结论了解地震的定义和原因,掌握地震防灾减灾知识,学习应急措施,并参与到地震预防宣传中来是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破坏和伤害。
地震的发生原因和防灾措施
地震的发生原因和防灾措施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和采取有效的防灾措施,对于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震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关的防灾措施。
一、地震的发生原因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所引起的,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1.板块运动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都是由几块巨大的岩石板块组成的。
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作用下,会发生相互碰撞、移动或者分离。
当板块的运动产生变形和累积能量,超过周围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发生地震。
2.地壳断裂地壳断裂是指地壳岩石因为受到极大的应力作用,无法继续承受而发生断裂的现象。
当地壳断裂产生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发生地震。
3.火山活动火山活动是地壳运动的另一种表现,火山爆发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巨大的地震波。
二、防灾措施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人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灾措施。
1.建造地震安全的建筑物在地震频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非常重要。
采用科学的建筑设计和高强度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
2.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处于一种慌乱的状态,因此制定并广泛宣传地震应急预案非常必要。
地震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急救措施和灾后恢复工作等内容,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提前预警现代科技使得地震预警成为可能,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预警,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保护措施。
4.加强公众教育与宣传地震防灾的成败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因此加强地震防灾的宣传和教育非常重要。
通过开展地震防灾知识的培训和演练,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5.科学监测和研究地震是一种复杂而且难以预测的自然现象,为了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强地震的监测和研究工作非常关键。
通过收集地震数据和分析地震活动的规律,可以提前预警和调整相应的防灾措施。
地震的原因和方法
地震的原因和方法地震是指地壳发生短期剧烈的振动,是地球上最强烈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并且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各种方法来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本文将讨论地震的原因以及几种常见的地震减灾方法。
一、地震的原因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板块运动。
地球内部存在着大量的岩石层,这些岩石层不断运动和变形,产生了地壳的变动。
具体来说,以下是地震的主要原因:1.构造运动:地球的外部由许多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不断地在地下发生相互碰撞、聚拢或拉开的运动,这种构造运动会导致地震的发生。
2.地壳蠕变:地壳岩石会因为内部应力的作用而发生蠕变,当岩石在达到一定程度时无法继续承受应力时,会发生地震。
3.火山活动:由于岩浆的运动和释放,火山地区可能发生地震。
4.构造断层:地壳的运动和应力分布会导致构造断层的形成,当断层无法承受应力时,就会发生地震。
五、地震的减灾方法尽管我们无法完全预测和避免地震的发生,但是通过采取适当的减灾方法,可以减少地震对人类和环境的破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震减灾方法:1.建筑物抗震设计:在地震高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采用适当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可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倒塌和损坏的风险。
2.加固现有建筑:对于已经存在的建筑物,可以通过加固措施来提高其抗震能力。
例如,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防震减震设备等。
3.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该知道如何应对,制定详细的地震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这包括疏散路线、避难场所的选择等。
4.科学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地震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发现地震活动,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给人们逃生争取宝贵的时间。
5.社会意识和教育培训:提高公众的地震意识和知识,进行地震应急演习,可以增加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
综上所述,地震的原因是地球内部构造和板块运动,而要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减灾方法。
通过建筑物抗震设计、加固现有建筑、制定地震应急预案、科学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提高社会意识和教育培训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地震,减少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
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造成了许多生命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我国开展了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工作。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的原因、防范措施和灾后救援等相关知识。
一、地震的原因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地表晃动的自然现象。
造成地震的主要原因有地球板块运动、断层活动和火山活动等。
当地球板块发生位移时,就会引发地震。
断层活动也是地震的主要原因,当地壳内部的断层发生滑动时,会释放大量能量引发地震。
火山喷发也会导致地震发生。
二、地震对人类的危害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主要有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交通瘫痪、水电通讯中断等。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可能会导致人员受伤或者被掩埋,道路中断会影响救援和物资运输,交通瘫痪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水电通讯中断会影响灾区救援和灾民救助。
三、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为了减少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震减灾措施,比如加固建筑、开展地震演习、建设避难场所等。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可以采用抗震设计和材料,加固建筑结构,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定期开展地震演习,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还可以建设地震避难场所,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给灾民,减少伤亡人数。
四、地震灾后救援当地震发生后,需要开展灾后救援工作,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救援和救护工作。
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群众力量等。
救援工作需要按照救援优先顺序进行,首先是救援被困人员,然后是救治受伤人员,最后是疏散灾民和提供生活物资。
在救援工作中,需要注意安全和协调,确保灾民得到及时救助和安置。
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学习和了解地震防范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
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的成因和方法
地震的成因和方法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的破坏。
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和减少地震的伤害,我们需要了解地震的成因以及有效的防灾减灾方法。
一、地震的成因地震是由地壳断裂和变形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现象。
以下是地震的一些主要成因:1.板块运动理论根据现代地质学的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地壳被分为数个大板块,这些板块相对运动。
当板块之间相互碰撞、相互拖拽或滑动时,由于巨大的应力积累,当应力超过断裂强度时,就会发生地震。
2.地壳构造活动构造活动是地球地壳移动的一种形式,包括断裂、翻转、倾角、褶皱等,这些活动会导致地壳内部的应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引发地震。
3.火山活动火山爆发时,地下岩浆的运动和喷发都会产生震动,接近火山口的地区地震活动频繁。
4.人为因素人类的工程活动,如挖掘矿山、水库蓄水、封闭地下空腔等也可能对地壳造成改变,进而引发地震。
二、地震的防灾减灾方法目前,虽然无法完全避免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灾减灾方法来减轻地震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措施:1.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及时监测和预警地震,提前通知居民和相关部门,以便采取措施减轻地震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建筑结构防护在地震高发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采用抗震设计和加固措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和逃生通道。
3.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有助于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让人们掌握正确的逃生、自救互救技能,提高生存率和减少伤亡。
4.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通过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理解,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地震预防和应对的基本知识。
5.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预警的及时性,为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总结:地震的成因复杂多样,从板块运动到地壳构造活动、火山活动,都可能引发地震。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一、地震的成因地震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
地壳由数个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移动,当它们相遇或分开时,会相互摩擦产生能量。
这种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地壳发生断裂或扭曲,从而引发地震。
具体来说,地震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原因:构造地震:由于地下岩层的错动、破裂造成的。
这类地震占全球地震的90%以上。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引起的地震。
这类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较小。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这类地震的震级较小,造成的危害也较小。
二、地震的作用地震常常造成地面震动、断层、地面开裂、山体滑坡和火灾等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具体来说,地震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对人类的影响:地震常常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滑坡等次生灾害,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危害程度。
对地球的影响: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结构,造成地壳的断裂和扭曲,同时也会影响地球的磁场和重力场。
这些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三、地震发生时怎么做保持镇静: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和镇定非常重要。
不要惊慌失措,尽量避免过度恐慌和混乱。
采取防护措施:在地震发生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可以降低受伤的风险。
可以采取躲避、趴下或蹲下的方式,尽量靠近坚固的物体,如桌子、床铺或柱子等。
避免使用电梯:在地震发生时,避免使用电梯。
电梯可能会因为断电或其他原因无法使用,从而造成被困的情况。
离开危险区域:在地震发生时,如果身处危险区域,如高楼大厦、桥梁等,应该尽快离开这些区域,避免被掉落的物品或坍塌的建筑物砸伤。
停止相关活动:在地震发生时,应该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避免因为惊慌失措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四、如何减轻地震的危害减轻地震的危害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开展公众教育等。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通过加强地震监测网络的建设和运行,及时获取地震信息并进行预警。
地震知识及避震自救知识
地震知识及避震自救知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和伤害。
为了应对地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地震知识和避震自救知识。
一、地震知识1.地震的定义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因地壳运动引起的振动现象。
地震是地球内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2.地震的成因地震的成因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壳板块的运动所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壳板块的运动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3.地震的分类地震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在0-70公里之间的地震;中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深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
4.地震的预测地震的预测是指通过对地震前兆的观测和分析,预测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信息。
目前,地震预测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找到一种可靠的方法。
二、避震自救知识1.避震知识在地震发生时,应尽量远离危险区域,如高楼、山坡、河流、海岸等。
如果在室内,应迅速躲到桌子下或者墙角处,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被物体砸伤。
如果在户外,应远离高楼、电线杆、树木等,躲到空旷地带,保护头部和颈部。
2.自救知识在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自救措施。
如果被困在废墟中,应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找到空气流通的地方,用手敲打墙壁或者地面,以便被救援人员发现。
如果身上被压住,应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避免过度运动,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3.救援知识在地震发生后,应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
救援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救援技能和经验,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在进行救援时,应注意安全,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
总之,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我们需要了解地震知识和避震自救知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确应对。
地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地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壳运动: 地球的地壳由不断运动的板块组成,当板块发生碰撞、滑动或分离时,就会引发地震。
2. 物质变化: 地球内部的岩浆运动、矿物质结构变化以及岩层的收缩和膨胀等,也可以导致地震的发生。
3. 自然活动: 其他自然活动,如火山喷发、洪水冲击等,也可能间接引发地震。
要进行地震的相应防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地震监测: 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系统,进行地震预测和预警,以提早发现地震的迹象并采取安全措施。
2. 设计抗震建筑: 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地震的影响,采用抗震技术和设计原则,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 加强宣传和教育: 开展地震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知水平,培养应对地震的安全意识和行动能力。
4. 加强应急准备: 建立健全的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
总结起来,要预防地震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地震监测、设计抗震建筑、宣传教育和做好应急准备等方面的工作。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警惕,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害。
地震的成因、危害、防范措施以及抗震救灾中出现的感人事迹作为内
地震的成因、危害、防范措施以及抗震救灾中出现的感人事迹作为内【最新版】目录一、地震的成因二、地震的危害三、地震的防范措施四、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正文一、地震的成因地震是一种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通常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导致地壳产生应力,当这些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地壳就会发生突然的破裂,从而形成地震。
地震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如板块边界的碰撞和挤压;另一种是地壳内部的非构造运动,如火山活动和岩浆上升等。
二、地震的危害地震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首先,地震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和损坏,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其次,地震还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如火灾、燃气泄漏、水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这些灾害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此外,地震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许多人会因为地震而产生恐慌和焦虑。
三、地震的防范措施地震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地震防范意识。
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危害,增强防震减灾的意识,做好防震准备。
2.科学规划建筑。
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地震因素,采用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加强地震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地震监测网络,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4.制定地震应急预案。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5.开展地震科普教育。
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在地震灾害中,总有一些感人的事迹让人难以忘怀。
例如,在 2008 年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救援人员不畏艰险,舍小家顾大家,投入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此外,还有许多志愿者、捐赠者和爱心人士,他们纷纷伸出援手,为灾区人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些感人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互助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总之,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要提高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地震的与地震应急措施
地震的与地震应急措施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地震应急措施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地震的原因和应急措施。
一、地震的原因地震是地球内部的一种变化过程,通常由地壳中岩石断裂引起。
地壳中的构造板块在地震带上发生断层活动,蓄积的能量在断层破裂时释放,形成地震。
地震的强度可以通过地震矩或里氏震级等指标来衡量。
地震除了由构造板块的运动引发外,还可以由人类活动如地下核试验、深水储气库等诱发。
二、地震应急措施2.1 预防与减轻地震灾害地震应急措施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建设抗震的房屋和建筑物、制定相应的建筑规范和抗震设施标准、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等。
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则包括提高人民的防震意识、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教育、组织定期地震演练、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等。
2.2 地震应急救援地震应急救援是在地震灾害发生后,为了救援被困人员、提供紧急救援和医疗救治而采取的措施。
在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和救援组织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集救援力量,展开救援行动。
救援工作包括地震灾区的搜救、伤员的紧急救治、受灾群众的疏散安置、重要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抢修等。
高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卫星遥感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地震救援工作中。
2.3 建立地震应急预警系统地震应急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对地震的监测和分析,提前发出地震预警信息,使人民有时间采取针对性的应急措施。
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数秒到数十秒发出预警信息。
这个时间虽然短暂,但足以让人民采取躲避措施,如避开易倒塌的建筑物、远离高楼等。
地震预警系统目前已在一些地区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结语地震是一种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但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应急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的支持、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和人民群众的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时间3月11日13点46分左右,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8.9级特大地震,东京有强烈震感,而且由于地震引发了海啸。
当地电视画面显示,日本岩手港漂浮着数十辆汽车,距离震中最近的日本宫本县已宣布出现“严重伤亡”。
据路透社消息称,日本首都东京震感强烈,已有数人在地震中受伤。
地震是自然界最可怕的现象之一。
我们通常觉得脚下的地面“坚如磐石”,而且绝对稳定。
但地震,特别是大地震会在顷刻间粉碎这种想法。
就在不久以前,科学家们对于地震的成因还只是一些没有确实根据的猜测。
时至今日,尽管有关地震的谜团还没有全部解开,但科学家们对地震已经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1989年发生在旧金山地区的7.1级地震,毁坏了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880号州际公路的一个路段。
上个世纪,地震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科学家们找到了引发地震的力,并研究出可以确定震级和震源的技术。
下一项挑战就是寻找可以预测地震的方法,以免地震将人类打个措手不及。
在本文中,我们将了解引发地震的起因,并探索为何地震会给我们带来如此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地震地震是一种可以在地壳中传播的震动。
从技术角度讲,街道上隆隆而过的重型卡车就引发了一场迷你型地震。
你可以在卡车经过时感到房子的震动,但我们倾向于认为地震是影响大片区域(如整个城市)的事件。
引发地震的原因有很多:•火山爆发•流星碰撞•地下爆炸(如,地下核试验)•坍塌的建筑(如矿井坍塌)但大多数自然发生的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引起的,我们将在下一部分中进行说明。
我们只能偶尔通过新闻听到一些有关地震的消息,实际上地球上每天都会发生地震。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统计,每年大约会有3百多万次地震。
那算起来相当于每天发生8千次,或每11秒一次地震!在1994年加利福尼亚北岭地震中造成的住宅损失。
在这3百万次地震中,多数都是极为微小的地震。
根据概率,许多较强的地震发生在无人居住的地带,人们根本感觉不到。
只有那些发生在人口高度密集地带的大地震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多年来,地震已经导致了大量的财产损失,并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
仅上一世纪,所发生的地震灾难就超过了150多万次。
通常,并不是地震本身夺走人的生命,而是地震引起的人造建筑的毁坏以及随之而来的其他自然灾害(比如海啸、雪崩以及塌方)造成人员伤亡。
1964年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海湾发生9.2级地震,毁坏许多居民住宅。
滑动的地球板块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地震学——研究地震的学科——终于在二十世纪中期出现了最大的科学突破。
科学家们使用板块构造论的观点解释地球上的大量奇特现象,比如大陆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明显运动,某些地域的火山活动以及海底存在的巨大海岭。
基本原理是这样的,地球的外层地壳是由众多板块构成的,这些板块可以在润滑的地幔层上滑动。
在这些由土壤和岩石组成的巨大板块的边界,可以发生三种不同情况:•板块可以分离——如果两个板块相互分离,滚烫熔化的岩石将从岩石圈下方的地幔层流出。
岩浆从表面(多数是在海底)涌出,这称为熔岩。
当熔岩冷却后,会变硬形成一种新的地壳层材料,填满缝隙。
这称为分离板块边界。
•板块可以相互推动——如果两个板块相向移动,通常一个板块会移到另一个底部。
处于下方的板块会沉降到更低的地幔层,该板块会在地幔层熔化。
在两个板块相交的一些边界,如果两个板块都不处在可以移动到另一板块下方的位置,那么它们会相互挤压从而形成山脉。
相互挤压的板块之间的边界称为聚合板块边界。
•板块相互滑动——在其他边界中,板块仅仅是朝不同方向滑动,比如一个板块向北移动,而另一板块向南移动。
当板块不能在这些转换边界处直接进行相互滑动时,它们将被紧紧挤压到一起。
在边界处会形成很大张力。
在这些板块相交的地方,你会发现许多断层,即两块岩石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在地壳中形成的裂缝。
沿断层带发生的地震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发生的地震要多得多。
断层在1976年危地马拉的埃尔普罗格雷素地震中,由于横向平移断层移动而弯曲的一行行庄稼。
产生断层的最初震动,以及沿已经形成的断层产生的突如其来的剧烈变动称为主要震源。
多数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因为这是板块运动张力最强的部分。
地震会形成断层带,即相互交织的断层组。
在断层带,由一个断层释放的动能可以增大周边断层的压力(潜在能量),导致发生其他地震。
这就是短时间内一个区域可能发生多次地震的原因之一。
根据断层面(即岩石的裂缝和两块岩石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裂缝)位置的不同特征,科学家将断层分为四种类型:•在正断层中(查看下面的动画),断层面几乎是垂直的。
上盘(位于平面上方的岩石块)推动下盘(位于平面下方的岩石块),使之向下移动。
反过来,下盘推动上盘使之向上移动。
由于分离板块边界的拉力,地壳被分成两半,从而产生断层。
•逆断层中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
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
•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
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
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
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
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如果这种压力大到可以克服摩擦力,岩石块将突然向前运动。
换句话说,当构造作用力推动“咬合”岩石块移动时,积聚了潜在的能量。
在这些板块最终移动时,这些积聚起来的能量变成了动能。
一些断层的变动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明显变化,但也有一些岩石的变动发生在地表以下的岩石中,因此无法形成地表断裂。
1976年危地马拉地震形成的变形火车轨道地震也常常发生在板块中央。
事实上,美国有记载的一系列强力地震就发生在北美大陆板块的中央。
1811年和1812年这些地震袭击了几个州,其震源位于密苏里州。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发现了该地震的可能来源:一条深藏于多层岩石层下面的断层带,它已经存在了6亿年之久。
震波当地壳中发生突然断裂或变动时,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就好像在被搅动的水体中,能量以水波的形式逐渐扩散。
在每次地震中,都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地震波。
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中,由震动造成的建筑物损坏体波在地下传播,而地面波则在地表传播。
因为地面波(有时称为长波或简单称为L 波)会导致最激烈的震动,所以是造成大多数地震灾害的原因。
地面波源于传播到地面的体波。
主要有两种类型的体波。
•纵波,也称为P波或压缩波,速度大约为每秒钟1.6至8公里,具体取决于它们通过的物质。
这个速度大于其他波的速度,因此P波最先到达表面位置。
它们可以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所以能完全穿透地球的球体。
当纵波穿过岩石时,会来回移动细小的岩石颗粒,将它们分开随即再推回到一起,方向与波行进的方向一致。
这些波到达地表时,通常会引发巨响。
•横波,也称为S波或剪切波,它们的到达时间要比纵波略迟。
当这些波移动时,会向外推动岩石颗粒,推动的方向垂直于波的前进方向。
这就造成了地震的第一阶段摇动。
与纵波不同,横波不是直接穿过地球。
它们只能穿透固体物质,因此会在地核中的液体层停止。
两种体波都能沿着地球传播,并能从地震点在地球背面的对应点上检测到。
在任何时刻,都有若干条非常微弱的地震波在地球中移动。
地面波类似于水波,会在地球表面上下移动。
这种波动通常会导致最严重的破坏,因为波的运动会毁坏人造建筑的低级。
地面波是所有波中移动速度最慢的,所以最剧烈的振荡通常是在地震快结束时到来。
查明震源1906年发生的旧金山地震中,一堵在平移断层上的围墙。
在上一部分中,我们了解到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地震波,这些波以不同的速度行进。
纵波和横波根据所穿过物质的成份不同,精确速度也随之变化,但这两种波之间的速度比在任何地震中都保持相对恒定。
纵波通常比横波快1.7倍。
利用这个速度比,科学家们可以计算地球表面上任意点和震源(即生成震动的断裂点)之间的距离。
他们使用指示不同波的地震仪来实现这一目的。
若要查明地震仪和震源之间的距离,科学家们还需要知道震动到达的时间。
有了这些信息,他们只要记录两种波到达的时间差,然后核对一个特殊表格,就可以根据延时长短,推算出震波经过的距离。
如果你从三个或者更多个点来收集延时信息,那么就可以通过三边测量法计算出震源位置。
基本上,只要在每台地震仪所在位置周围画一个虚构的球,以测量点为球心,以测量点到震源的测量距离(我们称之为X)为半径。
圆的表面包括距离地震仪X公里的所有点。
那么,震源一定是在该球上的某个位置。
如果根据两个不同的地震仪画出两个球,你就会在它们的相交处得到一个二维圆周。
由于震源必须沿着两个球的表面,因此所有可能的震源点都位于这两个球相交而形成的圆上。
第三个球只与此圆相交两次,指出两个可能的震源点。
因为每个球的圆心都在地表,所以其中一个点将位于空中,剩下的那个点就是震源位置。
评估震级和烈度每次新闻中播报大地震消息,你可能都会听说里氏震级指数。
你可能还听说过麦加利震级指数,虽然人们不常说起此种震级。
这两种震级评估从两种角度说明了地震的力量。
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发生的里氏6.6级地震所造成的破坏。
1967年发生的地震,导致240人丧生,并造成5千万美元的财产损失。
里氏震级用来评估地震的震级,即地震所释放出能量的大小。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搜集到的信息计算出来的。
里氏震级为对数,即以整数的十倍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增加的是波幅。
也就是说,6级地震中的波幅比5级地震中的波幅大10倍,而9级地震的波幅比7级地震的波幅增加了100倍。
所释放能量在这两个数值间增加了31.7倍。
当前使用里氏震级记录的最大一次地震是9.5级,不过在地球的历史上肯定还有更强烈的地震。
大多数有记录的地震都低于里氏3级。
这些人类通常感觉不到的震动,称为微震。
一般说来,里氏4级以下的地震都不会造成太大破坏。
大地震主要是指7级或7级以上的地震。
1964年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发生的威廉王子海湾地震,对一所学校造成的破坏。
在这场记录为里氏9.2级的地震中,有131人丧生,并造成5.38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里氏评估只是为你提供了地震所造成实际影响的大致概念。
正如我们所见,地震的破坏力根据某一区域的地表成份,以及人造建筑的设计和位置不同而有所变化。
破坏的程度按照麦加利震级进行评估。
麦加利评估是以罗马数字给出,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主观诠释的基础上。
一场仅有部分人能感觉到震动,并且没有严重财产损失的低强度地震,被评估为II级。
只有导致建筑摧毁、地面断裂,或引发其它自然灾难(如塌方或海啸)的地震,才应用最高的XII级。
1964年日本新泻市发生的7.4级地震所带来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