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近代化起步(1)

合集下载

复习课件(近代化的起步)

复习课件(近代化的起步)
军事: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 社会的进步。局限: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
★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历史上称之为辛
亥革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
时间 代表人物 目的 口号
内容
评价
19世纪60---90年代
中央是奕訢 ,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维护清朝统治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军队;创 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性质——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地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消极)但在客观上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侵 略有一定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积极)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
归纳总结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1、方法上:向西方学习。 2、学习层面上: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 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 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 反映中国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的斗 争精神。
巩固提高: 完成近代化探索简
活动名 派别 称

代表人 物
主题或口 探索层面 影响或意

(侧重点) 义
洋务运动 洋务派 曾国藩、 “自强”“求 经济 李鸿章等 富”
戊戌变法 维新派 康有为、 君主立宪 梁启超等
政治制度

专题02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通史复习

专题02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通史复习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提炼有效 信息,迁移教材所学知识,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联系近代洋务 派举办的军事企业的特点,洞悉题干史料的核心信息,“一切生产技术大 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体现出洋务企业在技术领域过度依赖西方的现象, 可判断B项正确。 答案 B
2、目的: 自强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时间: 19C60-90年代
一、经济:
(一)洋务运动
4、企业: (1)创办军用企业---(自强)
创办者 代表 地位 企业
经营方 性质 式
军 曾 安庆内 第一家官办军用
用 国 军械所 企业,标志着中国
带有浓
企藩
近代工业起步

厚封建

李 鸿 章
❖ 民族工业
❖ 广义:中国人投资兴办的运用机器化方式进 行生产的工业。
❖ 狭义:一般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 半封建时期由中国私人资本(民间资本)投 资创办的运用机器生产的工业,又叫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
2.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
时间:Leabharlann 贻来牟机器磨坊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
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
解析: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产品无偿调拨,后来由订购方提供资金(“协造 ”)说明官办企业的经费出现困难,后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为缓解其资金压力进一步证 实其经费压力的增大,故选B项。各省用船方“协造”,并不是商办,A项错误;军工产 品不可能市场化,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
四、社会生活:
(二)教育
起步: 洋务运动 (1)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科技人才、翻译人才、 军事人才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店铺。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

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 (1840— 1919年)
1.1898戊戌变法走 君主立宪道路 2.1906“预备立宪” 3.1912辛亥革命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结果:戊戌变法 遭封建顽固派镇 压;“预备立宪 ”假立宪真专制 ;辛亥革命推翻 了君主专制统治 ,但是袁世凯窃 取革命成果真正 的民主政治并没 有建立起来
联系点
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近代化 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这一阶段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社会生活 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 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经济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三阶段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1895—1919前)
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 成立蒋介石独裁统治、日本侵华


1905中国同盟会、1911武昌 起义、1912中华民国、清帝 退位、1912《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颁布;辛亥革命的历 史意义。 袁世凯窃取政权北洋军阀统 治、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 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五四运动 1921中共“一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民革命 1927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建立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1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 1934红军长征、 1935遵义会议、 1937全民族抗战 1945中共 “七大” 1946全面内战爆发、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新中国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意义。 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 确 立多党合作、协商制度、人民民主专 政
1949)
新民主主义经 济(1927--1956 )
政治: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沉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尚在萌芽状态。 思想: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 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民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从世界角度看: 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近代化是指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的法制化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全方位变化的过程。

1840年至1919年,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1919年后的30年,中国近代化程度虽有所深化,但发展缓慢,成效不显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经济的近代化1、近代化的开始——洋务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清政府内外交困。

(2)派别:洋务派,即封建开明地主阶级代表。

(3)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等。

(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以实现“自强”“求富”之路。

(5)主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即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内镇压人民反抗,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6)主要活动: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成立海军、创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等。

(7)历史作用:a.洋务运动是开明地主阶级发起的一场学习西方科技、维持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方案破灭。

b.它的主要作用:引进了西方科技,使中国出现了机器生产,为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对外国经济扩张起了抵制作用等。

(如在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影响等方面也是很深远的。

)(8)失败根源:只学习西方科技,反对政治变革,没有触动封建统治基础。

(如洋务派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以学习西方科技挽救封建统治危亡。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C 60,70s,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明清时期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的解体。

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C末,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探究教学之:第一讲

《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探究教学之:第一讲

《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探究教学之:第一讲执教:万常鸣姓名:万常鸣单位:江西省南城县龙湖中学(344713)教学内容:《〈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教学之:第一讲》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7课一、教材分析单元探究教学法是本人多年历史教学的经验总结。

把这两课内容放在一起讲授原因之一是:(1)减少知识点,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时间安排上又能做到精讲、粗讲有张有弛,体现了“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这一基本理念。

(2)突出学习主题,这两节课有许多相似之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由清政府实行的,都想通过向西方学习的方式达到自强的目的,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放在一起讲述可以突出时代特点,使历史线索更加清晰、简明。

本讲主要设计两大主题: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两者的内在联系是: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僚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大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掀起了洋务运动,但它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甲午战争的大炮声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但中国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强国”的追求。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因顽固派的反对,变法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就以失败而告终。

二、学生分析1.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2.学生通过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对戊戌变法有所了解,为学习本课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3.学生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初步具备了运用图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兴起、“自强”与“求富”、总理衙门、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戊戌变法的起因、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等事件或名词;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目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洋务运动。

3.运用图表形式概括分析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顽固派和洋务派;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要求学生认识洋务派和顽固派虽然在解决内忧外患的政策手段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根本立场上是一致的。

2.通过对洋务派企业正反两方面事例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通过本节的讲述,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近代化观点看待和评价中国近代史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意识。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对洋务运动背景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课后完成“从近代化的角度客观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的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历史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和破产原因;二、本课难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分析;2.用近代化的观点客观评价洋运动。

教学设备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教学方法自主---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美国学者布莱克曾说过:在人类历史中,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变,第一次革命性转变发生在一百万年前,原始生命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以后,出现了人类;第二次革命性转变是人类从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而第三次革命性转变则是近几个世纪正在经历中的事,全世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逐渐过渡到工业文明。

我们一般把人类历史的第三次革命性转变称为“近代化”。

近代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系统的、复杂的过程。

既然是一个过程,总是由开始、发展和最终形成等诸多环节构成的。

那么中国的近代化是什么时候起步的呢?生:(思考并回答)师:我们一般把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

(出示课题)二.学生自学。

1.何谓“洋务”?2.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是偶然的吗?3.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为了什么?4.洋务运动的时间跨度、推动机构、主力和口号等概况。

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辛亥革命(1911年 辛亥革命(1911年)
兴起:1894年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兴起: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确立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目标; 确立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目标; 发展:1905年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同盟会; 发展:1905年,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高潮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 年元旦)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 清帝退位(1912年 清帝退位(1912年2月)
三民 革命纲领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 主义 机关刊物 组织性质 历史作用
《民报》 民报》 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世纪初, 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一战期间) 世纪初 一战期间)
背景: 背景: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进行着革 命活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但 命活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但 在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联合压制下,屡遭失败; 在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联合压制下,屡遭失败;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 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 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资 本主义经济逐渐活跃,资产阶级力量显著增长, 本主义经济逐渐活跃,资产阶级力量显著增长,无 产阶级壮大。 产阶级壮大。接受西方新思想影响的先进知识分子 目睹旧文化、旧思想严重阻碍民族意识觉醒, 目睹旧文化、旧思想严重阻碍民族意识觉醒,为唤 醒民众,挽救民族危亡,致力于新思想的启蒙工作。 醒民众,挽救民族危亡,致力于新思想的启蒙工作。

中国的近代化(1840------1949)

中国的近代化(1840------1949)

(三)中国近代化具体表现(1840----1949)
• 1.经济近代化
• 洋务运动(开端)(时间、代表、内容、评价)
•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艰难发展历程:
• 产生:19C60、70S,
分布、代表、原因
• 初步:19C末(甲午战后)
原因
• 短春:一战期间,
原因、表现
• 快速:1927~1936(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原因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

(英美法德)




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形成
中外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西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
开始 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背景 (内力)
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批判封建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工业化)
领导
阶级 和目
资产阶级
的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
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阻力 本国封建势力
从内容看: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劳动、 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引起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包括 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和思想的理性化、科 学化等基本内容。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 1.近代化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 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 B彻底完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 C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9.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 了巨大变化,以下变化带有明显的政

2024《近代化的起步》说课稿范文

2024《近代化的起步》说课稿范文

2024《近代化的起步》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近代化的起步》是高中历史选修7《近代史纲要》中的一篇文章。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后,以近代化进程为主线进行教学的,是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而近代化的起步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思维习惯,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近代化的起步的意义,掌握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提出观点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近代化的重要性和困难,并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近代化的起步的意义,掌握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近代化的背景和困难,并培养他们对历史责任感的思考。

二、说教法学法历史学科的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情景模拟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学法是探究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近代化的起步。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历史文献和资料,以便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引入新课课堂开始前,我会给学生出一个问题:近代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何重要性?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然后,我会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近代化的起步》,并提出问题:中国是如何实现近代化的起步的?通过引入问题和教学内容,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环节二、解读文章在解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会以情境模拟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

例如,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文献,我会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近代化起步的时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近代化的背景、原因和困难。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作者:李建玉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2年第02期【考点图解】【知识探究】1.本专题总体概述。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鲜明的主线是近代化。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2. 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请列举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年,联合一些反清志士成立兴中会。

②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并将其作为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1912年,宣誓就职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⑤20世纪20年代,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成立黄埔军校,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3.中国近代化与中国近代史有什么不同?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生活诸多方面。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开始于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历史阶段,指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强化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活动中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D.设立京师大学堂2.比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中国的哪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A.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3.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中国教育史 7 近代教育的起步

中国教育史 7 近代教育的起步
七、近代教育的起步
(一)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
①英华学院:1818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创立,1843年前往香港,为第一所主要面向华人的近代学校;
②马礼逊学堂:1839年布朗在澳门建立,为第一所在中国本土建立的近代学校;③教会学校的竞相设立:主要在开埠的港口,绝大多数为小学教育的程度,规模小设施差,主要面向贫民子弟,一般都设立天文、地理、数学等科目;
2.张之洞与《劝学篇》:①《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从中学发题,最注重的是纲常名教;外篇从中学发题,讲述西政西史西艺,尤重视西政和西艺;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②中西学的关系:“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用偏废。”“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3.“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①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近代学校教育,改革了传统教育只重儒学的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一代新人,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②但是它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3.洋务留学教育的影响:○1规模虽小,但它却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教育中最名副其实的一步,就引进西学而言,没有比这更彻底的途径了 ○2传播了资产阶级奢华的政治学说和哲学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和中国教育近代化;
(四)“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1.“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人(魏源、冯桂芬、薛福成、郑观应等)用“主辅”、“本末”、“体用”等来表述“中体西用”的概念,最早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人是沈寿康(1896年);但直到1898年春张之洞撰成《劝学篇》,“中体西用”才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化的起步

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化的起步

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3、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不改变封建制度。 破产根本原因
性质 积 极 作 用
第 6课 第 7课 第 8课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860年
1918年
‚近代化‛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 的出路的过程。
经济上: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政治上: 辛亥革命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
军事器物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由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 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Nhomakorabea步深入。
1
2
3
4
以上企业创办人分别是谁?哪些属于军事工业?哪些属于 民用工业?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安庆内军械所(最早) 曾国藩 曾国藩 1、前期: 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李鸿章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2、后期:
企业名称 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创办人 李鸿章 张之洞 张之洞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备注
9、(2015·苏州)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 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 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 据此可见,他认为 (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洋务派没有把下列哪一项作为‚夷‛之‚长技‛ ( ) A.军事技术 B.科技教育 C.机器生产 D.议会制度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 1 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图版课后练习第一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 1 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图版课后练习第一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1 课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图版课后练习第一篇第1题【单选题】洋务派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洋务运动未触及封建制度B、顽固派的阻挠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D、未真正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12·烟台模拟)“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

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材料所述体现了洋务派的哪一初衷( )A、分洋商之利B、练兵以制器为先C、悉各国情形,必识其语言文字D、防海之害,非整水师不可【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打击下,被迫一步步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中。

下表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其中最符合历史发展事实的选项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B、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出“自强”、“求富”的呐喊C、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提出“变法维新,君主立宪”的主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毛泽东曾指出,讲到近代中国的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下列各项中,能够佐证这一看法的史实是,张之洞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B、汉阳铁厂C、开平矿务局D、福州船政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同治夷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

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中国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专题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思想上的人性化、科学化,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

主要特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辛亥革命,戊戌变法,3. 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

主要表现在:五四运动答案是:D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有宣扬马克思主义内容,不属于近代化。

(近代化是资本主义化)一、关于“近代化”概念近代化即现代化,指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为推动,实现封建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化。

政治上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封建争取民主自由;思想上争取自由、民主、科学;经济上向西方学习现代军事技术、努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业。

二、中国近代化的背景国际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本主义近代化成为时代潮流。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实力和野心。

国内形势:(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一步一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也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解体。

三、内容(一)经济上:近代工业兴起。

1. 洋务企业:(1)创办的背景:外患:两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认识到外国的船坚炮利;60年代中外暂时和好。

内忧:尖锐的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统治危机。

(2)评价洋务运动: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生产技术方面:A.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装备了我国第一批近代军工、航运、采冶、纺织、电讯等生产部门,生产工具发生变革。

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起步

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起步

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引进机器工业, 虽未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它在社会上起了思 想启蒙作用;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知道,领导了辛亥 革命。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 人民悲惨的境遇,但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 主制制度,实现了20世纪第一次历史巨变; 陈独秀、胡适等倡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 帜,同守旧思想展开了坚决斗争,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辛亥革命(1911年)
兴起: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确立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目标; 发展:1905年,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高潮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 清帝退位(1912年2月)
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北洋军阀封建 统治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具有的特点
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 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 递进的发展过程。
说明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 很困难的,中国的革命必须探求更合理 的方式进行,任何单一的改革或革命都 无法在中国获得真正的胜利。
三、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孔孟之道,动摇了 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从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来看,十月革命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 思想基础。
单元小结
中国各阶层都在探求强国 的方法,但结果都失败了。
单元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化的起步>梁邱三中刘茂军1、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命题方式以非选择题为主。

考查集中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还有可能向选定类比标准2、明确四次探索活动的性质3、注意各阶层对待反封建问题上的态度、形式一、自主温故1、根据提纲,请同学快速尝试回忆复习的知识要点。

(3-5分钟)(5-7分钟)根本目的:代表人物:中央;地方:内容:①以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以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③筹划海防④建立新式学堂性质:是一次失败的阶级自救运动作用:时间:黄帝:兴中会:年在成立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同盟会:年在成立;纲领:武昌起义:年月日,武昌起义→武汉三镇胜利→各省独立→清统治瓦解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大总统辛亥革命性质:评价:①功绩②局限性:开始:年,创办旗帜:代表人物: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性质:影响:二、合作知新(15-20分钟)1、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江南制造总局”图2康有为图3 孙中山图4 陈独秀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会折》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一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参考答案:(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三民主义(3)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4)①民主、科学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或不能全盘西化,或洋为中用等)2、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图一《海国图志》图二《天演论》图三《民报》图四《新青年》图五《共产党宣言》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2)图二译著提出了哪些进步观点?(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哪一重要理论成果?参考答案(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4)民主、科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或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学习过程(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化”与“近代化”在西方词汇中本是同一概念。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向西方学习”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国人在认识上经历了巨大的转折。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材料二: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政治家和最基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6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自立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就在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中国近代化”的含义。

⑵请简述“中国近代化”开端事件的影响。

⑶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是什么?在此次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农村开始人选推行哪一政策?⑷我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近代史上“近代化”探索前提条件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中国近代化:指近代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或中国实现资本主义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西化”的过程;或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2)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3)伟大决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不同: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国家完全独立的前提下进行的;近代史上的近代化的探索则是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完全形成的过程中。

4、实现现代化是中国振兴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江南制造总局炮场的机器房孙中山在总统府,门接受致敬《青年杂志》(1)上述图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探索现代化道路这一共同主题。

请你任选两幅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反映的史实,说明它们各自从什么角度表现了这一主题?(2)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新的现代化探索之路,并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重大科技成就简表(3)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是怎样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新路的?参考答案:(1)表现:图一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建立近代工业;图二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图三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解放人们思想。

(2)(3)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反思完善(3分钟)1、学生讨论总结我们本课复习了哪些问题?2、教师总结升华: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康梁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之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四、课堂达标(5分钟)1、(2009年•湖南)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

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2009年•徐州)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3、(2009武汉)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比较两者的相同点,正确的是A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都使本国迅速强大起来4、(2009滨州)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A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B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C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D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5、(2009赤峰)看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1)他们分别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2)他们各自的政治主张是什么?(3)他们努力的相同结果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答案:(1)康有为:戊戌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2)康有为:资产阶级改革(或维新变法);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或三民主义)(3)都失败;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