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15《最苦与最乐》(公开课课件)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15《 最苦与最乐》教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苦与最乐》是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与挑战,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人生态度。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用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一方面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大意的把握。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同时,让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内容,如:“课文中的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等。
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第15课最苦与最乐四川德阳五中肖冬编写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技巧,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学习作者选择论与运用论据的方法。
3.理解作者关于责任的观点,读出自己的真切体会。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运用略读的方法,理清结构,基本理解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黄遵宪评价梁启超的文章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样做到人人笔下无而人人意中有的。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先让学生采用略读的方式,要求用着重号标出作者的观点,用[ ]标出论证的部分,用波浪线标出作者扣论点议论的文字,用序号标出意义段。
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达观(dá guān):心胸开朗,见解通达纵然(zòng rán):纵使,纵令、即使--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纵使契约(qì yuē):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
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心安理得(xīn ān lǐdé):得:适合。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循环(xún huán):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趣味(qù wèi):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
2019年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15最苦与最乐(课件)
2019/2/8
讨论第二部分:
1.从第4-5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
(用原文语句回答)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 目的是什么?
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
2019/2/8
3.看第5自然段: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 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 呀! 4.在此,作者说了一句很有哲理性的话,它就是——?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5.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2019/2/8
五、整体感知 •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一、(1-3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 、(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019/2/8
第一部分:
1.文章开头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 的事吗? 达观 安分 → 贫→ 知足 ;失意→ ;老、死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 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请用原文回答)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导入:我记得小时侯,常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一年要能吃上一餐肉,那算是一件 快乐无比的事情;而如今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却为减肥而发愁。同学们,在你们的生 活中,有感到最苦和最乐的事吗?
交流:把你生活中认为最苦的事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 分担,把你生活中最乐的事讲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好吗?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⒉、读准字音。
达(dá)观 安分(fèn)恩惠(huì)赔(péi)礼
纵(zòng)然 契(qì)约 循(xún)环 悲天悯(mǐn)人
⒊、理解词义。
契约:契约。契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二、故事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思考话题。对此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本论)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结论)
⒋、小结思想内容,领会立意之美:
《最苦与最乐》PPT课件 部编本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PPT共22页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下
册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苦与最乐 课文解读课文分析
最苦与最乐一、内容和结构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
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初中生学习此文,也必能获益匪浅。
本文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负责任(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以联言命题作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只在议论一对范畴(如“勇敢与怯懦” “真诚与虚伪”)时才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最苦与最乐”的指向“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
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全文 5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 1、2 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
第二部分是第 3 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
第三部分是 4、5 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
第一部分的两个自然段,第 1 自然段是主论,第 2 自然段是辅论。
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并且—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
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贫困老死的理由。
第三层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的理由。
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
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
这种方法曾为许多议论高手所采用。
例如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开头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作为辅论的第 2 自然段进一步指出负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
2018年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15最苦与最乐(1)(公开课课件)
虽然该草案只是《儿童保护法》中的一部分,但其中明确规定了孩子应该“参与家庭生活, 尊重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在负责照看家庭上同样负有责任 ,不论其性别和年龄,都应 该做家务。 ” 除此之外 , 草案还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所规定:儿童应当尊重学校规定和 “按要求学习”,还应当“对学习持积极主动态度”,并且“尊重师长和其他学生”。
材料三:下面是世界各国孩子每天做家务时间统计表
国家 时间(小时)/天 美国 1.2 韩国 0.7 英国 0.6 法国 0.5 日本 0.4 中国 0.2
材料四: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2分) 西班牙通过草案,孩子不做家务算违法。 (2)联系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大多数家庭不要求孩子做家务的看法。(3分) 示例:孩子做家务,一方面能够分担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则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我国 大多数家庭不要求孩子做家务,看似是爱孩子,其实是溺爱,无形中会让孩子养成懒惰的坏 毛病。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4分)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 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 ) ) 引用 反问 ) 设问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④过多的磨难,对于一个英雄来说,或许是件幸事,诚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无论如何是一种不幸,中国的近代史已把这一点昭示
得清清楚楚。古人言:多难兴邦。这只是一种狭义上的真理,而不是广义上的真理。英国作 家希尔顿在他的小说《失去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地名——香格里拉。后人多把香格里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三篇】【篇一】一、导入谈话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
那么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观的?(板书课题、作者)作者没有一般的谈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在“最”字上加点)二、快速阅读,整体理解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中找答案)提示: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痛苦的许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
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三、精段研读,品位语言研读第四段,明确如下要点:1、“然则”--过渡衔接词语。
(联系前一段的“翻过来看”,理解衔接严密的特点。
)2、“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设问句、句中引用名言。
(联系1、3段开头的设问体味大处着笔、语言凝重的特点;孟子的话“终身之忧”与前面“苦后是乐”说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确理解。
)3、“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
(联系其他处的语气助词品位凝重中的轻灵。
)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句。
(从内容角度体味凝重;从词句的容量角度体味简练)5、“苦中真乐”--苦乐观。
(与“苦乐循环”、与“尽责任”联系起来看)四、联系生活,思考讨论1、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谈谈你对文中“苦乐循环”一句话的理解。
2、“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中讲的苦乐观是否一致?为什么?3、你所希望的的快乐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实现?(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各抒己见)五、课后研习,整理心得1、搜集整理与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语、名句,注明出处;试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最苦与最乐》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
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二、故事背景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思考话题。
对此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
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三、理解词义1.失意:不得志。
2.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3.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4.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5.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6.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语出《礼记·中庸》。
7.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语出《论语·泰伯》。
8.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语出《论语·泰伯》。
9.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四、问题归纳1.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 这两段文字论述的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2.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二、故事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思考话题。对此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最苦与最乐》课文全解
《最苦与最乐》课文全解【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契qì: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
本文取第二种意思。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mǐn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二、相关背景:关于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
广东新会人。
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
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
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
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
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
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的“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作为维新主帅康有为最重要的助手,做了大量的工作。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和康有为组织保皇会,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精选题高频考点(含答案)
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这篇散文是梁启超写的。
D.《谈语言》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答案】A
8.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花儿赋予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
论是身处高山还是匍匐低谷,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乌
云密布,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雍容华贵还是暗香浮动,_____放还是凋谢飘零,________。
①都浸透着优雅与高洁的气质
②都展示着昂扬与淡定的气度
试卷第 2页,总 16页
③都能无喜无忧,从容安然地面对
④都能宠辱不惊,恭敬自如地生活
A.③④②① 【答案】B
(3)____________: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 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___________: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答案】 (1)任重而道远: (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 (2)无入而
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3)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
试卷第 6页,总 16页
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圣贤.(_______)
②悲天悯.人(_______)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
①“____”改为“____” ②“____”改为“_____”
【答案】 (1)①(xián) ② (mǐn) (2)毫 豪 缆 揽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2019部编版 语文七年级下 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件1 (共26张PPT)
1.本文作者:梁启超 2.本文选自: 《饮冰室全 集》。 3.梁启超,字卓如,号任 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 义者、学者。 曾参与“戊戌变法”,广 东新会人。 4.梁启超文风:流畅、 犀利、凝炼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契( )约 ②揽( ③悲天悯( )人
)
⒉填空: ①作者认为,贫而不苦的原因 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 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 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 自 。
•第1自然段作者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文 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名言佳句充当道理论 据,从理论方面论证了“人生当勇于负责”。 紧接着第2自然段指出“最苦” “最乐”的 具体内涵,与题目构成一一呼应,从而明确 地指出了“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 卸了就没有”;且进一步指出了“尽得大的 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 快乐。 “相反”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 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 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2.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 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 的责任”最苦呢?
讨论填写: 本任)是人生 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
的快乐。
你说我说
报道:①央视记者采访对抗“非典”战士 钟南山等人时,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 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 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 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 家 8 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 200 多 人。
整体感知 1.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而不能 。 2.认真讨论,理清本文结构。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责任(未尽责 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到良心的责备,并且 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 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一、(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 苦”。 二、(3-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三、(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能逃 避责任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教新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 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 便日日得苦中真乐。”所以苦 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4、概括课文最后一段主要的内容。
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 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 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 是逃避,反而是自投苦海,永 远不能解除了。
5.“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
以前常听老一辈的人说:他们小时候, 一年要能吃上一餐肉,那算是一件快乐无 比的事情;而如今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却为 减肥而发愁。我也经常听同学们抱怨:上 学真苦啊!难道不上学就不苦吗?又有多 少人因为上不了学而痛苦。同学们,在你 们的生活中,有感到最苦和最乐的事吗?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我想,只有品尝过 生活滋味的人才能说得出它们的准确含义。 梁启超对生活中的苦与乐就有自己独到的 见解,我们来学习他的《最苦与最乐》, 了解一下名人的苦乐观。
2、在第5段中,作者除了引用曾子的 话作论据外,还使用了什么论据? 作者还举了“仁人志士”和“诸 圣诸佛”的例子,来证明身上的责任 越重,得到的快乐就会越大,尽责方 能得苦中真乐。这是事实论据,其论 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3、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 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 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分外( fèn ) 卸却( xiè )
★解释词语
预习检测
★莫若:不如。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任重道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契约: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 ★死而后已: 斗到死为止。 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 ★仁人志士: 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如释重负: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 ★悲天悯人: 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5 最苦与最乐
15 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篇课文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重点)2.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难点)【过程与方法】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表达能力。
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重点)导语设计设计1:(激发兴趣)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放假出去旅游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生活中什么最苦?让大家一起分担。
生活中什么最乐?让大家一起分享。
设计2:(激情导入)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
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学习过程板书设计中心论点:分论点一: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分论点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以视频导入,直观、形象,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2.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词句、梳理情节到对文章结构的总结,从各个方面培养了阅读浅显议论文的能力。
3.注重联系生活,读写结合,通过片段说话训练加强了对主旨、生活的理解,也训练了写作的能力。
不足之处:学生的生活感悟较少,对主题的理解缺乏深度,课堂时间不够,导致说话训练很难普及,训练效果不如设想的理想。
2018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五课 《最苦与最乐》
2018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最苦与最
乐》
揽lǎn:1.用胳膊围住别人。
2.用绳子等把松散的东西聚拢到一起:把车上的柴火~上点。
3.拉到自己这方面或自己身上来:包~。
4.把持:独~大权。
失意shīyì:不得志;不如意:情场~。
达观dáɡuān: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遇事要~些,不要愁坏了身体。
契约qìyuē: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监督jiān dū:1.察看并督促。
2.做监督工作的人:舞台~。
排解pái jiě:1.调解(纠纷)
2.排遣:~愁闷。
循环xún huán :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如释重负rúshìzhòng fù:释:放下;重负:重担子。
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海阔天空hǎi kuòtiān kōng: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
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én: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
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2018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第 1 页共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 不自由自在的。
古语、俗语的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 了尽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 由的境界。从而佐证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 的快乐的观点。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 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有关句子: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 任的乐处。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
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
2、作者把苦乐和责任联系起来,提出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
和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3、 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
乐而不是苦呢? 4、 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 同?
哪几种责任吗?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的原因是
知足 ,失意而不苦
。作者认为
安分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达观 人生最苦的事 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 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
梁 启 超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 斗。”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 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 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 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 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畅 谈 我的苦与乐
梁启超(1873—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 别号饮冰室主人,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
及要证明什么。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 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 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
曾子——任重而道远
含义: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曾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含义:一直走到死 的时候才放得下,不 也是很远了吗?
(分论点一)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分论点二) 第三部分(5-6):论述人生应该勇于尽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结论) 4、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先分后总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4、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 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898年参与“戊戌变 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1.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2.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3.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
字词检测
注音:
契约( qì ) 揽( 悲天悯人( )ǎn l
对比论证
作用: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_____的观点, 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印象 。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
2、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3、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各部分
的主要内容。
4、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
• 论证的方法以及作用
举例论证 作用:举出___的事例,确凿、典型,具体 有力的论证了 __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 作用:引用___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 _____的观点。 比喻论证 作用:生动形象地证明了_____的观点,深入浅出,化抽象为 具体,使观点通俗易懂,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
mǐ) n
解释词语: 失意: 不得志。 如释重负: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莫若: 不如。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字词检测
契约: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 的文书。 悲天悯人: 哀叹时事的艰危,同情人民 的疾苦。 任重道远: 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而艰巨。 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பைடு நூலகம்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
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
作用。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 理解。
•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
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 松愉快。 古语——如释重负 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
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 罪人等。
4、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 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 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 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 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引用名言佳句的作用:
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 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 的结论。
2、作者把苦乐和责任联系起来,提出自己的苦乐 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和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 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责任,因为未 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 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 是真正的快乐。
未尽责任 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_______
人生当___________ 勇于承担责任 ,
而不能 __________ 逃避责任 。 2、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3、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仁人志士: 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 抱负的人。
议论文的知识点
• 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 找中心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 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 找中心论点的方法 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但 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