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提纲(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第1--4单元)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第1--4单元)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二、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必修2历史第一单元提纲(sy)

必修2历史第一单元提纲(sy)

必修〔Ⅱ〕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耕作方式:1、就生产工具而言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原始社会)→铁犁牛耕(春秋战国以来)2、就生产技术而言的耕作方式:原始粗放(原始社会)→精耕细作(春秋战国以来)3、就经营方式而言的耕作方式:集体耕作(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个体农耕(封建社会)△实现由集体耕作向个体农耕转变的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二、农业生产工具和农用动力的进步:1、木器、石器和骨器:原始社会到春秋时期占主导地位2、青铜农具: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但是数量很少3、铁制农具: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并逐渐推广普及4、牛耕:出现于春秋,推广于战国,普及于西汉5、铁犁:战国时出现并推广;西汉发明了犁壁,牛耕得以普及;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6、灌溉工具:桔槔和辘轳(春秋战国)、翻车(东汉毕岚发明;三国马钧改进)、筒车(自动提水,唐朝发明)7、农用动力:人力(战国以前)→畜力(战国出现牛耕,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自然力(唐朝出现筒车)三、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兴修时间主持者地理位置作用芍陂春秋楚相孙叔敖淮河流域2500年来,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都江堰战国秦国蜀守李冰岷江流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谓之天府”郑国渠战国韩国水工郑国关中平原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坎儿井西汉西域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与长城、大运河齐名四、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的兴衰:出现于商朝→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2、井田制的性质和实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实质)3、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4、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原因改革税制——推动土地所有制出现变法——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五、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业起源与农作物分布:多元交汇,北粟南稻2、主要生产工具、农用动力和生产技术:铁犁牛耕,精耕细作3、主要经营方式、分工、产品出路:个体农耕(又称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产业结构:种植业与家庭饲养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主5、土地所有制:从井田制到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的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的地位和处境:比较稳定,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比较辛苦和脆弱第二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冶金业:1、青铜冶铸业:①繁荣时期:商周②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数量多、品种全、造型生动、技艺精湛2、冶铁业:①冶铁技术:生铁、块炼钢(春秋)→灌钢法(南北朝)用煤冶铁:开始于汉朝→普遍于北宋②冶铁燃料用焦碳冶铁:开始于南宋→流行于明朝二、纺织业:1、汉代因丝绸远销欧洲而获得的称号:丝国2、唐朝出现的使丝织品更加具有神韵的技艺:缂丝3、元朝革新棉纺织技术,推动棉纺织业发展的人:黄道婆4、元明时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松江5、棉布取代丝、麻、毛而成为主要衣料的时间:明朝后期三、制瓷业:1、东汉时烧出青瓷2、南北朝时烧出白瓷3、唐朝时,白瓷进入成熟期并形成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格局,瓷器大量出口,成为中国新象征4、宋朝时,景德镇成为瓷都5、元朝时,中国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并烧出青花、釉里红6、明朝时,烧出斗彩和五彩瓷7、清朝时,烧出粉彩、珐琅彩四、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地位的变化:明朝中期前后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五、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整体地位:手工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但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2)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2)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一、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篇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1.1 夏王朝的政治制度 - 夏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夏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制、宗法制 1.2 商王朝的政治制度 - 商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权力和贵族集团 1.3 周王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 - 周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西周和东周的政治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官 - 周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等级制度、分封制度2. 秦汉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2.1 秦朝的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政绩 - 秦朝的建立和结束 - 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秦始皇的权力集中、行政区划的改革2.2 西汉和东汉的政治制度 - 刘邦和汉高祖刘邦的政绩 - 西汉和东汉政治制度的特点:皇帝的权力、郡县制度 2.3 秦汉时代的社会制度 - 农业经济和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 儒家学说、礼乐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第二章世界古代史篇1. 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文明1.1 埃及文明 - 埃及:尼罗河文明的发源地 - 内典、外典和显灵信仰 1.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 古巴比伦:第一位国王汉谟拉比 - 宝冠、泡立塔和木板书写 1.3 印度河流域文明 - 印度文明:吠陀时代的四个阶级制度 - 婆罗门教和吠陀教典 1.4 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 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 罗马共和国:三级法官制度和元老院的特点2. 基督教和欧洲封建社会2.1 基督教的起源和特点 - 耶稣和基督教的创立 - 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罗马帝国的两个时期 - 基督教教义和天主教会的组织 2.2 欧洲封建社会 - 封建主和农奴的关系 - 封建领主和农奴的权力和义务 - 封建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三、第三章中国古代史的重大事件篇1. 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1.1 战国的形成 -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 诸侯国争霸和战国的形成 1.2 诸子百家和思想的兴盛 - 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等学派的兴起 - 孟子、墨子、老子的主要思想 1.3 战国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状况 - 铁器、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 文化繁荣和齐国的礼仪音乐 1.4 秦灭六国和统一中国 - 秦朝的建立和结束 -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其后续影响2. 近代中国的中外交通和中国的对外侵略2.1 近代中国的中外交通:鸦片战争和条约勒迫 -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 2.2 近代中国的对外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结果 - 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 2.3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影响四、第四章世界近代史篇1. 平等互利和民族自决的倡导1.1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和《国际联盟宪章》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巴黎和会的召开 -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和影响1.2 《国际联盟宪章》 - 国际联盟的设立和目标 - 《国际联盟宪章》的内容和遗产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战场 - 盟军胜利和法西斯集权制度的瓦解 2.2 联合国的设立和冷战的爆发 - 联合国的设立和宗旨 - 冷战的爆发和两个阵营的形成 2.3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产生和核武器的威胁 - 原子弹和氢弹的发明 - 核武器的威胁和遏制政策的制定以上提纲是历史必修二的复习内容及重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复习和准备考试。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一)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一)

1--2课中国古代农业一、基本概况:特别提示:土地制度的变化是古代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力的发展是土地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分析土地制度的变化必须结合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

二、重难点解读:(一)耕作方式1、夯实基础:(1)自耕农经济的产生时间、原因、特点、评价。

(课本P5)(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3条)2、实战演练: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简要分析商周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的特点及原因。

(2)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农业耕作方式有何变化?原因何在?(3)自耕农经济有何特点?我们该如何来评价它?(4)自耕农经济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经济,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整体把握:小农经济的发展历程:出现于春秋,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农业经济形态,在整个封建时代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解体,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拓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技术、自然条件、气候环境、劳动力、劳动工具等因素。

(二)土地制度1、夯实基础:(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参考上页表格)(2)井田制的内容、实质、发展历程。

(课本P7)(3)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政府对策和结果。

(课本P8)2、实战演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其实质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此制度的内容,简述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并说明其瓦解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历史事件?有何影响?(3)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直接影响我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的重大社会问题是什么?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有哪些?结果如何?为什么?巩固训练:1、在中国远古时代山东的粮食产品主要是A、小麦和大豆B、玉米和水稻C、甘薯和花生D、小麦和粟2、下列水利设施中对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是(1)都江堰(2)芍陂(3)郑国渠(4)白渠(5)漕渠A(1)(2)(3)(4) B(2)(3)(4)(5)C(1)(4)(5) D(3)(4)(5)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翻车引水灌田B都江堰是集灌溉与排洪于一体水利工程C从西汉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治河工程D坎儿井是边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4、《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重点知识点击1、关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1)形成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2)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小农经济的评价:优点:①可以使农民勉强能够自给自足②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弊端:①狭小的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近代以后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②抗风险能力差,遇到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榨和自然灾害容易破产。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分工越来越细。

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④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⑤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许多国家。

3、明清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的加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4、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概况:(1)周秦——唐代:严格控制阶段:①受官府的严格控制,坊市分开②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

(2)宋代——放松管理:①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②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街市、草市;时间界限也被打破,出现了夜市、晓市;③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④出现娱乐场所;⑤沿海港口城市繁荣(3)明清: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

5、“重农抑商”政策(1)发展概况:战国商鞅变法提出(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

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汉代继续执行——中唐以来有所松动(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强化(根本原因: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2)评价:①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政权。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形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区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3、格局: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稻生产为代表。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进步)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文明时代:耒、耜。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3、唐代:长江下游一带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4、灌溉工具:翻车(汉代)、筒车(唐代)。

三、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1、春秋战国:芍陵、都江堰、郑国渠。

2、西汉:漕渠、白渠。

3、从汉代起政府组织治河工程。

4、西域地区:出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坎儿井。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耕作方式的进步)1、商朝时期:多采用大规模的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1)时间:春秋时期产生。

(2)条件: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②私有土地的出现。

(3)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评价:①进步性: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②局限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五、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商周时期,井田制出现;春秋时期,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二、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为此统治者采取措施,如北魏至隋唐实行均田制。

三、租佃关系:1、战国时期产生。

2、汉代,比较普遍。

3、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一、古代希腊罗马文明A.希腊城邦文明1.希腊城邦的形成2.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3.斯巴达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运行机制4.希腊城邦文化的影响B.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发展1.罗马建立共和国和扩张2.凯撒和奥古斯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3.罗马帝国的疆域和政治制度4.罗马帝国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二、东亚古代文明A.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思想2.秦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3.汉朝的兴起和政治制度4.汉朝的国内经济状况和对外交往B.日本和韩国的古代文明1.日本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2.韩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三、撒拉丁的伊斯兰帝国A.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传播1.穆罕默德的生平和伊斯兰教教义2.安达卢西亚的摩尔人文明B.西欧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帝国的冲突1.卡拉曼阿尔苏德的征服2.圣地战争的起因和结果C.撒拉丁的对外扩张和文化影响1.撒拉丁的统治和政治制度2.撒拉丁对文化和科技的贡献四、非洲古代文明A.尼罗河流域的文明1.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2.埃及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成就B.西非撒哈拉沙漠南部的文明1.马里帝国的兴起和发展2.西非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五、欧洲中世纪文明A.封建制度和领地制1.封建制度的特点和产生背景2.领地制的组成和特点B.城市兴起和商业经济的发展1.城市的兴起和城市组织2.商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制度C.宗教和宗教战争1.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的背景2.宗教战争的起因和影响D.封建时代的文化成就1.文学、艺术和建筑的发展2.教育和科技的进步六、东南亚和南亚的古代文明A.印度古代文明1.印度教的兴起和影响2.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B.东南亚群岛的古代文明1.玛朗帝国的兴起和政治制度2.钦朝的兴起和政治制度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A.文艺复兴运动1.文艺复兴的起源和特点2.文艺复兴对艺术、文学和科学的影响B.大航海时代1.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的成就和贡献八、明清社会和文化的变革A.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1.明朝的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权2.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B.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1.清朝的农奴制度和满洲政权2.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C.明清的文化成就和传统文化的衰落1.明清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2.传统文化在明清时期的衰落和消亡九、政治革命与新兴国家的诞生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影响2.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和特点B.法国大革命1.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和影响2.法国大革命的阶段和重要事件C.美国独立战争和宪政制度的形成1.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和影响2.美国宪政制度的形成和特点十、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A.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1.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2.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特点1.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特征2.拉萨尔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以上提纲涵盖了高中历史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可以对各个章节进行系统的复习,有助于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事件的内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提纲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知识体系本专题是山东省高考文综卷主要命题点之一,出现频率特别高。

除2010年高考外每年都有题,主要考查对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影响的理解。

一、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生产方式、土地制度(一)主要耕作方式:1、演变历程: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木、石、骨、蚌);商周时期——石器锄耕、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2、认识: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而促进这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3、农业生产力:①农具农技:春秋之前主要是石器;春秋时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战国时铁农具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铁犁用于牛耕;西汉时发明犁壁,牛耕广泛推广;唐代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江东犁),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②灌溉工具主要有三国时期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唐代的筒车。

③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时的漕渠、白渠及西域的坎儿井。

汉代开始大规模治理黄河。

(二)主要生产方式——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时期。

)1、含义: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以家庭为单位,独立经营小规模农业,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为主的经济形式。

2、成因:①生产工具的进步、②耕作技术的进步、③私有土地的出现3、基本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具有分散性。

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

③经营规模小,分工简单,难以扩大再生产,具有落后性。

④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具有脆弱性。

4、地位: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5、评价:①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生产力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阻碍经济的发展。

6、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三)土地制度演变历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高中历史(新教材)必修二知识提纲,附新增考点

高中历史(新教材)必修二知识提纲,附新增考点

高中历史(新教材)必修二知识提纲,附新
增考点
高中历史(材)必修二知识提纲
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形成
- 人类起源的发现和研究
- 旧石器时代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
- 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
- 城市的起源和作用
- 早期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兴起与发展
- 奴隶社会的形成和特征
- 古代东方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 希腊和罗马的奴隶制度
- 奴隶制社会的衰落和消亡
第三章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 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基本矛盾
- 战国时代秦与楚的斗争
- 秦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统治
- 汉朝的兴起和发展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经济变动第四章西方中世纪的基本特征
-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分裂
-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教会的影响力和会的发展
- 封建领主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 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级的形成新增考点
-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策略
- 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 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影响力
-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区别
- 中世纪城市的特点和作用
这份知识提纲总结了高中历史(新教材)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
包括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形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西方中世纪
的基本特征。

同时新增了一些考点,涵盖了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策略、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影响力、奴
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区别,以及中世纪城市的特点和作用。

这份文
档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提纲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古代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精耕细作生产工具的变革:①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②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③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普及,二牛抬杠的耦犁、铁铧犁等推广。

④唐代:曲辕犁(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古代水利成就:①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工程②西汉:漕渠、白渠和坎儿井等③灌溉工具:翻车(曹魏马钧),筒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①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评价: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二、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丝织业:①汉代;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成为“丝国”②唐代:缂丝技艺,能够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更加绚丽冶金业:(1)冶铜技术:商周青铜器达到很高造诣,例如“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2)冶铁炼钢技术:春秋时期:块炼铁——生铁,块炼钢燃料:汉代——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南宋——焦炭陶瓷业:①唐代:邢窑白瓷(陶瓷工艺臻于成熟)②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③元代:青花瓷(瓷器开始进入彩瓷时代),釉里红④明代:五彩瓷,斗彩⑤清代: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瓷器工艺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2)生产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3)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4)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广受赞誉。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是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春秋战国)生产模式: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时代:氏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2、土地制度:⑴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⑵商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⑶封建社会:①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3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②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4、小农经济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④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2】二、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冶金⑴冶铜: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⑵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2、纺织⑴中国最早发明丝织技术。

⑵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⑶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3、陶瓷业:⑴制陶业: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⑵制瓷业: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宋代景德镇是瓷都------元彩瓷:青花、釉里红------明五彩、斗彩瓷------清粉彩、珐琅彩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经济发展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考纲课标解读: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商周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国有土地(屯田制、均田制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种植业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种植结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各地区各民族农业发展不平衡。

2、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素称发达。

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③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3、商业的发展: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①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②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③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④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2、南稻北粟3、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二)生产工具、农耕技术、灌溉工具、水利技术的进步:1、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进入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仍然是耒、耜,但是也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使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5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5单元复习提纲

必修二 基础知识填空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点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社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农业起源可追溯到 。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主要是 。

2.奴隶社会:商周时期出现 工具,但很少使用。

农用工具主要是 、 和 。

农作物主要有 等 。

人们生活由 变为 。

【考点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铁犁牛耕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 ,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变革。

2.西汉时期,出现了 ,即二牛三人。

汉代以后,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时期,出现了 ,并安装了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

二、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出现 。

西汉时,推行 。

魏晋南北朝,形成 。

三、耕作制度:两汉时,是一年 熟 ,宋朝以后,经济重心,形成 的一年 熟 ,甚至 。

四、农业灌溉1.工程:战国 ,汉朝 、 、 。

2.工具:曹魏 ,唐朝 ,宋朝 ,明清。

(注意P6图片)【考点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的形成:随着春秋战国_ __出现和_ _推广,小农经济确立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_ _到__的变化。

2.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① 以 为生产单位 ②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_ _3.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_ __。

4.小农经济的评价:积极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_ _、_ _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重要贡献。

局限性:经营规模小,赋役沉重,十分 。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4】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一、概况:中国古代手工业类型有三:官营、 和 。

官营发达的原因主要是 ,产品主要供 消费。

三者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 ,明朝中叶后, 超过 ,占主导地位。

二、古代冶炼业1. 时期,掌握冶铜技术。

时期,青铜制造进入 时期。

(青铜文明)代表有 和四羊方尊、 等。

2. 西周晚期,已有 。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提纲(必修二)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提纲(必修二)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提纲(必修二: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纲要求】(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手工业生产方式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商业的发展:市场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一、精耕细作的中国古代农业——(P课本第2页)【知识要点归纳】(一)农业的起源——(P课本第2页)原始农业是从采集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二)生产工具的改进(P课本第2页)1.石器等工具:原始社会,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等简单劳动工具。

2.金石并用: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制农具、牛耕:⑴春秋:出现。

⑵战国:推广,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⑶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已使用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

⑷唐代:江东一带出现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已基本定型。

(三)兴修水利和灌溉工具的发明——(P课本第4页)1.水利工程:(1)春秋战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有秦国的都江堰(防洪、灌溉)和郑国渠;(2)汉:西汉发明了井渠(坎儿井)技术在新疆干旱地区使用;东汉王景负责治理黄河。

2.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四)耕作方式的进步——(P课本第2-5页)1.原始社会: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2.商周: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集体协作(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3. 春秋战国以后:小农经济——(P课本第5页)(1)小农经济的概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提纲打印

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提纲打印

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提纲打印高一历史班级姓名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复习提纲★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北粟麦南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和粟的国家。

)2. 六畜“十二生肖”(生肖纪年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种养结合)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生产工具的改进A.原始社会:木耒、骨耜和石器B.商周时期:出现少量的青铜器C.春秋:铁农具的广泛使用,牛耕出现D.战国中后期:铁犁出现E.唐朝时期: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期,人力推动,平原地区使用)、筒车(唐代,用水力代替人力,山区使用)总结:耕作方式演进:刀耕火种石器助耕铁犁牛耕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原始传说:大禹治水2.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成都平原-天府之国)、郑国渠3.西汉:王景治理黄河、坎儿井(西域地区)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①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④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⑤土地经营方式——租佃经营是小农经济的一种重要补充。

★3、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1)产生时间:春秋(2)产生原因: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3)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重要特点:封闭性(自给自足使农民极少与外界联系)、脆弱性(在天灾人祸时极易破产)、分散性(土地分散,生产规模小)、落后性(狭小生产规模使得工具长期无法改进)(4)小农经济的评价:优点:①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使农民勉强能够自给自足;②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③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弊端:①狭小的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近代以后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②抗风险能力差,遇到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榨和自然灾害容易破产。

2015年高考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2)

2015年高考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6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资本主义萌芽【课程标准】1.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貌1.先秦时期——商业兴起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以物易物的商业交换。

商朝时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贝”已经产生。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取代官商成为主体。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1)原因:全国统一;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丝绸之路开辟。

(2)概况:商品流通范围更广泛,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3)城市:(周→唐)县治以上的城市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这时期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3.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1)特征:社会动荡导致商业萧条。

(2)表现:物物交换又重新抬头;作为经济中心的北方,商业发展波动较大;南方小有发展。

4.隋唐时期——商业恢复繁荣(1)原因:国家的统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大运河的开通。

(2)概况:长安、洛阳、扬州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对外贸易第一步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出现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柜坊、还出现了类似后世的汇票:飞钱(3)实行坊市制(长安)(4)出现的重要外贸港口是:广州5.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1)特征:商业繁荣、古代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期(2)概况:开封、临安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元大都成为繁荣的商业大都会;商业交换品种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向市场;海外贸易兴盛;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3)宋:突破坊市制——市的时间、地点不受限制——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等(4)元代外贸贸易的重要港口,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是:泉州6.明清时期——城镇经济空前繁荣:(1)特征:小农经济和市场联系密切,商业发展出现新特点(2)概况:商业市镇兴起;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出现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徽商和晋商);明朝,白银成为主要的法定货币,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破产农民的劳动力也成为商品。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1234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1234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3、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4、农业政策▪(1)重农抑商▪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②评价▪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抑制土地兼并▪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古代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古代商业(商品经济)▲海禁、闭关锁国政策▪①时间:明清时期▪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③评价▪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4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4单元复习提纲

(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 兰;“日不落帝国”是指:英国。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 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素有经商和从事手工业的传统,是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赢得了国家独立。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 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 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 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 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 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 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 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 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 雍正时期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开辟新航路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A、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 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 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 路(直接原因) (5)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四)“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 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 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 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 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 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 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 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3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和土地制度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梳理】
一、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刀耕火种→千耦其耘→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大规模集体协作
4.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春秋时期铁农具出现,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犁壁的使用、二牛抬杠、播种工具耧车),耕作方式基本定型。

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的瓦解:
(1)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和战争的频繁导致井田制开始瓦解。

(2)标志: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鲁国:初税亩),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3)确立: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掀起的变法运动中(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
特征: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并存
主要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三国:屯田制;北魏和隋唐:均田制)
君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三、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芍陂(春秋);都江堰、郑国渠(战国);漕渠、白渠(西汉)
3.三国曹魏马钧改进翻车
4.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5.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6.筒车(唐)
7.农学著作:西汉《氾胜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4.各地区、各民族农业发展不平衡。

对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继承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发展集约经济、兴修水利、走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之路。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梳理】
一、代表部门及主要成就
1.纺织业
(1)丝织业:①上古时代,人们已学会养蚕缫丝;②西周之后,丝织业不断发展
③汉代:西汉提花机完善定型,“丝国”。

④唐代:缂丝技艺(宋朝风行开来)
⑤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苏州、杭州。

(2)棉纺织业:①宋末元初以来:随着边疆种棉技术向内地的传播,棉纺织业兴起;
②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
心);③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
④.明代: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冶铸业
(1)青铜铸造业:繁荣---商周时代
(2)冶铁炼钢业:①春秋时期:冶炼生铁块炼钢②铁农具推广:战国时期
③南北朝时期:灌钢法(使钢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燃料:①汉代:用煤作燃料(发明鼓风冶铁工具水排)②北宋:普遍用煤冶铁;
③南宋末年:焦炭冶铁(明朝流行)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
3.陶瓷业
(1)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彩陶、黑陶、白陶)
(2)东汉晚期:青瓷-------南北朝:白瓷
(3)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①越窑的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②邢窑的白瓷(“南青北白”之说)(4)宋代:瓷窑遍布各地景德镇成为“瓷都”
(5)元代:彩瓷生产(青花、釉里红)
(6)明代:斗彩、五彩瓷(7)清代:粉彩、珐琅彩
二、经营形态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 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产品多,技术先进
4. 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亚、欧地区,广受赞誉
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相应变化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7.明代中叶以后,城市手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1)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是中国赋税制度的开始;
(2)汉朝——编户齐民,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赋役制度正式形成。

(2)北魏、隋——租调制;
(3)初唐——租庸调法,交谷物叫租,调是交绢、绵或布、麻,以绢或布代役叫庸。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4)中唐——两税法。

分夏秋两季交税,由按丁征税变为按田亩和资产征税。

改变了税收方式,由人丁税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要依据收税,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5)宋——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由政府雇人服役),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税漏税). (6)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赋、役、杂税合并为一,一律折银交纳,改按丁数和田粮摊派。

简化了征收名目和手续,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吏隐田逃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折银制度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积极推动的作用;
(7)清——康熙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地丁银。

演变特点
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②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③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⑤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