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以前编写,可参考汇编

合集下载

复习课件:第1讲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部编版】

复习课件:第1讲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部编版】
儒家
荀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家 墨子 主张“ 兼爱 ”“非攻”;选贤能人;提倡节俭
道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人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韩非 强调 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影响: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 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活特征:房屋:干栏式建筑,使用木构水井,种植水稻(大米),农业 工具骨耜,蓄养家畜,使用乐器是骨哨,会雕刻和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南方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__稻___。黄河流域是栽培_粟__的最早起
源地
中国原始农业兴起于__黄__河__、___长__江__和___淮__河___等流域。由最初的“刀耕
成功的原因 ①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顺乎民心; ②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③变法措施得当,执行坚决; ④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
启示 ①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成功的改革会促进社会进 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3讲 早期国家的思想文化变革:青铜器甲骨文和百家争鸣
器是什么?
四羊方尊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讲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与社会变革
中国古代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三分魏蜀吴 南北朝并立 宋元明清后
东周分两段 一统秦两汉 两晋前后沿 隋唐五代传 皇朝至此完
古代史发展趋势:
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夏商周时期重大史实
早期国家的产生
2019.12.17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一课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完整版)

第一课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完整版)

分封制
血缘纽带(里)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表)
宗法制
利——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
利——重视家庭建设,提倡
共主的地位,扩大了疆域;为 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
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 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定了基础。
弊——强调家庭本位,过分
弊——各诸候国保持了相对
重视人性关系,人为划分无近
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
2、文明时期: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3、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辽河流域、 长江流域
4、中华文明起源呈现特点:
本土原生、多元发展、互相影响
5、列举中国境内史前文化遗存: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
一、史前文化遗存
名称 时间 地点
特点
河姆 渡
半坡 人
距今 长江 约七 流域 千年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中央
夏商政
相、卿士的设立
延续到1912年 清朝灭亡
夏 治制度 地方
封侯、伯


内容
的 政 治 制
分封制 特点
(重点) 作用
周朝政
破坏
治制度

内容
宗法制 特点
(重点) 作用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西周末 期逐渐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瓦解,
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秦朝时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被破坏 消亡
中国古代《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古代史上三个大一统时期: 秦汉——隋唐——元明清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和春秋战国纷争(共37张PPT)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和春秋战国纷争(共37张PPT)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 和春秋战国纷争
第一 讲夏、 商、 西周 的政 治、 经济
和春 秋战 国纷 争
考点串讲·分层突破 命题视角·预测探究 提升演练·知能闯关
考点串讲·分层突破
夏、商、西周的朝代更替
朝代 建立时

建立者
都城 重大事

灭亡
夏 前2070年
商 前1600年
禹___

阳城
亳—殷
(2)表现 ①齐魏交战:公元前4世纪中期,双方桂经陵__之__战____ 和马陵之战,魏国大为削弱。 ②秦赵交战: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_平__之__战_____,是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 役。
3.民族融合 (1)条件: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 (2)主要民族:主要有中原华的夏__族_____,四周有匈奴、 东胡、戎、越等。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解析:选B。本题考查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
工业,材料“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而四羊
方尊、人面纹方鼎、乐府钟分别是用来喝酒、
祭祀和奏乐的,这些在古代都属于礼的范畴。
而三角援戈是用来打仗的,故B为正确答案。
其中没有农具,故A、D项错;C项错在用具。
【归纳概括】 井田制和分封制
(1)分封制的发展演变: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开 始衰落→战国时期逐渐走向崩溃→秦朝建立郡县 制度,分封制结束。
(2)井田制的发展演变: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 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3)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对点训练1 (2011年乌鲁木齐地区高三测验)1963年
在陕西宝鸡贾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古代用青铜制

第1课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

第1课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

二、夏商西周更迭
二、夏商西周更迭
明尊卑,分上下,区分阶级。
不同阶级有不同待遇。 要求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 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二、夏商西周更迭
(三)西周的兴衰 1.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各个民族、部落之间就
开始不断融合,华夏民族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 2. 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统治日益腐朽。公元前782年,西周
(2070BC—1600BC) (1600BC—1046BC) (1046BC—771BC)
(771BC—476BC)
封建社会:
战国(475BC—221BC)——秦(221BC—207BC)——西汉(202BC—AD8)——东汉(25—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五代十国 (907—960年)——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元(1271—1368年)——明 (1368—1644年)——清(1636—1840—1911年)
• 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捍卫王室、镇守疆土、缴纳贡赋、朝觐述职、领兵从征
等义务。
“一不朝,削其职;二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六师移之。”
二、夏商西周更迭
王位之争
王位之争: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假如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 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 生。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四个儿女各抒己见:
中国历史分期图解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 社会主义
半封建社会
社会
当今
距今约 170万年

夏商周春秋战国

夏商周春秋战国

二、夏 朝(约BC2070—约BC1600年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政治特征: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家天下”制度开始
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 关系
保护私有制、剥削阶级的国家 戴冠冕的夏禹 机器产生
三、 商 朝(约BC1600—BC1046年)
王朝兴衰:汤建 600年左右 亡于周武王 政治特征: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决策).
4、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铁农具的使用开始出现在春秋时 期,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标志着我 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牛耕的逐渐推广,是农业技术史上的农 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水利灌溉事业: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芍 陂,战国时李冰修的都江堰,郑国修的郑国 渠。
(2)手工业:冶铁方面出现铸铁柔化技术, 早于欧洲2000年以上。
同 姓 王 室 贵 族
先 代 帝 王 后 代 和
姜 尚
周 公
(齐)
子 伯
召成 公王 之弟 子

(鲁) (燕)(晋)
边 远 氏 族 部 落 首

尧舜商
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后代有五后代人,后代
姬姓之国四十人。
(蓟)(陈)(宋)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西周宗法制
1、内容:
(1)“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等级关系, 各等级间形成大、
青铜铸造方面,莲鹤方壶,出现金银错新 技术和雕铸艺术的发展。
漆工技术,战国出现夹纻技术。
纺织技术,战国麻纺织技术。
煮盐业,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池盐和四川 井盐已开发。
酿酒业,商周已有酿酒业,春秋战国时期 已用曲造酒。
(3)城市商业,许多城市发展成为商业中 心,如邯郸、临淄等。

第1讲 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讲 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b.废除:秦朝建立后废 分封,在全国推行
郡。县制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c.遗存:汉初 郡国并,七行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 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仅为皇权体现,服 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①含义:宗法制是利用 父系血缘的关亲系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二)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定都于镐。 2.政治变迁: (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①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 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②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③概况: 分封对象 诸侯义务 诸侯权利
主要诸侯国 等级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本族人到达 封地,先建立一个军事据点,由点到面再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 点当时称“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是地方的政治中心,贵族及 其同族成员居住其中,称为“国人”。居住在“野”的人叫“野人”,亦称庶 人,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原住民,包括殷商等部族的后裔和其他地方迁徙来的 居民。在平面上,西周国家管理形成了一系列的行政单元。国人的主要义务 是当兵作战,缴纳少量的产品作为军费。野人的主要义务是从事农业生产,以 耕种公田的方式为国家贡献劳役。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效忠周、王定期朝贡述职、随王征伐 受封土地、人民;拥有和世袭诸侯国内军政大权 鲁、齐、燕、卫、宋、晋、楚等 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④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
a.分封对象:分封对象 多元化,以
同为姓主亲体族。
b.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 黄河中下地游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

专题四夏商周春秋战国政治材料题(一)

专题四夏商周春秋战国政治材料题(一)

专题四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材料题(一)1.材料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材料一、二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种首领更替的办法?从材料二看,首领更替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两者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是进步的?为什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性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授疆土”......分封出去的诸侯必须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和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等义务。

——引自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以上反映的是哪一朝代实行的何种制度?这种制度中周王、诸侯、卿大夫等职位,谁才有资格继承?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该制度发挥过怎样的作用?在人类历史上,社会制度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而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材料一中这种推举部落首领的方法,历史上称作什么制度?禹死后,标志着“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哪一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材料二中西周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的这种政治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4)历史证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政治制度给周朝的统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4.历史能够给我们许多知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丰富的畅想。

第1讲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春秋战国知识清单--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春秋战国知识清单--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从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本讲重要知识点1夏(前2070前1600=470年)禅让制,世袭制2商(前1600前1046=594年)甲骨文,内外服制度3西周(前1046前771=275年)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4东周(前770前475前256=514年),春秋战国,春秋五霸,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礼崩乐坏,战国七雄,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

5孔子、老子、百家争鸣(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邹衍)知识点一人类起源1石器时代①旧石器时代:打制,渔猎、采集、火,群居生活,北京人、元谋人。

②新石器时代:磨制,原始农业、饲养家畜、陶器。

早期(距今70005000):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彩绘陶器、粟、水稻、养蚕缫丝。

晚期(距今约5000年):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黑陶、玉器、祭坛、神庙。

2原始社会组织:⑴原始人群:⑵母系氏族公社(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共同劳动,共享成果。

⑶父系氏族公社(新时期时代晚期):贫富分化、部落联盟、私有制、阶级。

3拓展思考:中华文明的有何特点?(见P4)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本土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②多源性、多元性,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

③不平衡性,不同地区发展程度不同,相互补充,共同进步,使中华文化共同发展。

④兼容并蓄,彼此之间相互吸收各自长处,还吸收周边地区先进文化,使中华文化内容丰富,持久发展。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知识点二: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也称天皇、地皇、人皇);五帝:黄帝、炎帝、尧、舜、禹。

2夏朝(前2070前1600年=470年):禹、启;①禅让制、世袭制;②国家管理制度:夏王;中央:设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和官职;地方: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

③文化遗址:二里头3商朝(前1600前1046年=594年):汤;①甲骨文(成熟文字):占卜记录,神权与王权;铭文。

中考历史 第1讲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中考历史 第1讲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掌握铁犁牛耕 的出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 其经济上的社会大变革是指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故C项正确。 故选:C。
考点3 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1、春秋时期的孔子与儒家 学派 (1)生平:孔子,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 邑人(山东曲阜),大思 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
3.“百家争鸣”
(1)原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 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_学__术___思想领域 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个学派之间展 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 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百__家__争__鸣___”
(2)诸子百家
学派 儒家
代表
主要思想
在这一时期获得重大发展的 儒家学说,经后世改造, 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这一时期创造出来的思想文化 成果,丰富了中华民族和人类世界的精神宝库。这一时期 的思想家提出和阐释的很多理念,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中 国人的生活。
2、老子与道家学派
(1)生平: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曾做过 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
孙膑分别以“围魏救赵”计和“减灶诱敌”计在桂陵和马陵两 地大败魏军,从此魏国一蹶不振。
②“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交战。 赵国主帅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轻敌出击, 结果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3)性质:兼并战争。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主要表现 ①经济上:铁农具 和 牛耕 的使用和推广,大量私田

中国史:古代史 资料整理

中国史:古代史 资料整理

第1讲中国古代史●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具体史实】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第1讲 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以前编写,可参考

第1讲  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以前编写,可参考

第1讲中华文明的奠基: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考点预习】领域考纲清单知识要点涉与章节政治商周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必修一第1-1课经济农业耕作技术: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私有制根本模式:小农经济〔含义、特点、影响〕必修二第1-1、2课手工业主要行业:冶铸、丝织经营方式:官营、私营必修二第1-4课商业概况:商周、春秋战国政策:工商食官、重农抑商必修二第1-5课思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儒、道、墨、法儒家代表:孔子、孟子、荀子必修三第1-1、2课文化科技成就天文、医学战国司南必修三第1-6课汉字起源演变表意文、甲骨文、金文、小篆必修三第2-7课绘画艺术起源岩石画、绢帛画必修三第2-8课文学成就诗经、楚辞必修三第2-9课【考情分析】高考对这一讲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西周的宗法分封制;〔2〕小农经济与其根本特点;〔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方面,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某某近三年高考涉与考点主要有:宗法制、小农经济特点、儒家代表与其思想、殷商甲骨文和青铜器等相关内容。

备考应注意:〔1〕联系现实,充分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的辉煌成就,也要看到它蕴涵的使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2〕某某是儒学的发源地,要结合政治、经济相关内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与影响,同时要加强同时期中西方思想的比拟;〔3〕联系其它时期,归纳中国古代在科技、文学、书画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考点导图】【教学探究】阶段特征: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国家政权产生开展;②经济上:农耕经济根本成型;③思想文化上:华夏文化蓬勃兴起。

【问题探究】阅读如下材料: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良和技术的进步。

……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小学历史教案:中国古代历史的时期划分

小学历史教案:中国古代历史的时期划分

小学历史教案:中国古代历史的时期划分一、中国古代历史的时期划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国,其历史可追溯至几千年前。

中国古代历史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时期划分,如政治制度、文化发展、朝代更替等等。

本文将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时期划分,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记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夏商周时期(公元前约20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的第一个时期是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是指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的夏朝开始,经过商朝和周朝的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记载的朝代,它由禹建立,是中国古代神话时代结束,历史时代开始的标志。

商朝是夏朝的继任者,商朝最著名的特点是使用青铜器作为礼器,同时也是用于武器的。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长达八百多年的朝代,被认为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

三、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国家的分裂。

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左右春秋末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左右战国初年结束的时期。

这段时期以小国争霸、列国相互侵袭为主要特点,同时也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

四、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中国历史的统一和繁荣。

这一时期以秦朝和汉朝为代表。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始皇帝秦始皇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统一文字、尺度、货币等。

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享有“汉族”的名称,也是中华文明的高峰时期。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经历了多次王朝更替和南北分裂。

这一时期的代表王朝有魏、晋、南北朝,由于军事和政治的矛盾,中国自西晋末年开始分为南北两个政权,南朝与北朝互相对立,使得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南移。

六、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9年-公元960年)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其繁荣和发展在世界历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中华文明的奠基: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领域考纲清单知识要点涉及章节政治商周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必修一第1-1课经济农业耕作技术: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含义、特点、影响)必修二第1-1、2课手工业主要行业:冶铸、丝织经营方式:官营、私营必修二第1-4课商业概况:商周、春秋战国政策:工商食官、重农抑商必修二第1-5课思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儒、道、墨、法儒家代表:孔子、孟子、荀子必修三第1-1、2课文化科技成就天文、医学战国司南必修三第1-6课汉字起源演变表意文、甲骨文、金文、小篆必修三第2-7课绘画艺术起源岩石画、绢帛画必修三第2-8课文学成就诗经、楚辞必修三第2-9课【考情分析】高考对这一讲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西周的宗法分封制;(2)小农经济及其基本特点;(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方面,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山东近三年高考涉及考点主要有:宗法制、小农经济特点、儒家代表及其思想、殷商甲骨文和青铜器等相关内容。

备考应注意:(1)联系现实,充分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的辉煌成就,也要看到它蕴涵的使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2)山东是儒学的发源地,要结合政治、经济相关内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影响,同时要加强同时期中西方思想的比较;(3)联系其它时期,归纳中国古代在科技、文学、书画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考点导图】【教学探究】阶段特征: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国家政权产生发展;②经济上:农耕经济基本成型;③思想文化上:华夏文化蓬勃兴起。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

……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

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请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指什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

活动探究:一、政治上:国家政权产生发展(一)夏商西周的政治文明1、王位传承秩序确立、完善。

王位传承秩序是怎样确立、完善的?(夏朝出现王位世袭制度,到西周时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发展。

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的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探究(一):走进西周政治文明【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可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领域内主要有哪些变革?(春秋赋税改革,,战国各国变法。

)1、社会变革的背景原因(1)经济因素:经济大发展,使井田制走向崩溃,逐渐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2)政治因素:诸侯大混战,使分封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势力,要求改革;(3)思想因素:文化大觉醒,法家思想适应了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社会变革的作用影响:请你依据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说明。

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

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

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

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

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回答:(1)根据材料,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利用“两大因素”分析春秋战国转型的原因.(2)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二、经济上:农耕经济基本成型1、农业:2、手工业:(1)行业成就:金属冶炼技术进步,主要冶炼青铜、生铁和钢。

(2)经营方式:主要有哪三种经营方式?(家庭、官营和民间)3、商业: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状况如何?(①商朝,已经出现最早的货币。

②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③春秋战国,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各国纷纷铸造货币;商业繁荣促进城市出现;商业发展下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材料二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

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材料三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 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诗经·大田》材料四《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在当时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3)材料四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或者探究(三):谈古论今,话小农经济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3)据材料三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材料四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图略)⑷有人说当今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倒退到了封建的小农经济状态,你如何看?三、思想文化上:华夏文化蓬勃兴起(一)思想领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

在社会秩序动荡的背景之下,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之风,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人阶层活跃起来,并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好思想流派。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

1、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答案①经济发展:铁器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思想文化繁荣奠定物质基础;②政治需要:各国统治者出于治国需要,网罗知识分子,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③私学促动: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的思想家。

)2、百家争鸣的概况(1)主要流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2)儒家代表及其思想:3、百家争鸣的影响(1)促进了文化发展:百家争鸣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2)推动了社会变革: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科技文艺:大都具有浓厚的农耕文明的特色。

1、科技文学成就:科技:(1)天文:天象观测世界领先;《石氏星表》世界最早星表。

(2)医学:扁鹊创立望闻问切四诊法。

文学:《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创造的新体诗歌。

2、汉字起源演变:探究(四):孔子的光辉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布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材料一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材料二……请回答:(1)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

我们研究孔子的思想主要依据什么资料?(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3)康熙帝为什么尊称孔子为“万世师表”?(4)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探究(五):某中学历史教研组拟举办“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