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三历史最后冲刺20180题选择大过关-人教版[原创] 精品
2018届高三历史高考冲刺卷(八)
2018届高三历史高考冲刺卷(八)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汉刘向认为:“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
春秋,国之鉴也。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
”材料表明A.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破坏B.夏商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C.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D.西周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央王权25.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
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
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
这实质上反映了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26.战国时期,为了供应军队日用的需要,军队驻扎的地方,往往成为商人逐利之场,逐渐形成了一种小的市聚,谓之“军市”,由军方设置令进行管理并对商人收取租税。
这反映了A.军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商人具有充分自由和最大利益C.军市解决了军队的经济问题D.各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反映27.从南宋到明代中叶,珠江三角洲一直是粮食出口区。
清代中叶,按耕地数和人口计算,即使只利用一半的耕地,该地粮食供应本应充足。
事实上,广东全省每年需从广西、湖南等地输入稻谷400万石左右,至少一半是供应珠江三角洲的。
清代中叶珠江三角洲缺粮的主要原因是A.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D.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28.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认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唯有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事实上起着准宗教的功能。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试卷3带答案详解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试卷3带答案详解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C.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D.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公民的利益2.(4分)“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A.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B.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D.个人自由解释《圣经》3.(4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大的成就是()A.电的发明和应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C.通讯技术的新发明D.交通运输工具的新发明4.(4分)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爆发原因是资产阶级政权反动统治②成立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③巴黎公社政权性质是工农联合政权④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经验教训。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4分)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B.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D.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6.(4分)民国时期,公路交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的主要因素是()A.铁路、民航业的迅速发展B.政治腐败、民生凋敝C.汽车工业未形成完整体系D.轮船运输是当时的主要交通方式7.(4分)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宣称:“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外交政策发生根本变化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8.(4分)东方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A.果戈里B.泰戈尔C.鲁迅D.高尔基9.(4分)欧洲联盟是()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10.(4分)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A.完善人民政协制度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法》D.发展村民选举制度11.(4分)下表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发表的几部代表性作品.其内容反映毛泽东的思想出发点是()A.独立自主B.理论联系实际C.武装斗争D.批评与自我批评12.(4分)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B.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扩大缓和了社会矛盾C.福利政策的实施压制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D.反映了大规模福利政策实施的弊端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81年,中国人在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自主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以便将河北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运出。
最新 2018年高考最后一卷试题历史(十)(附答案) 精品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十)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18年8月1日,中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将正式施行,表明中国对农业耕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了。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各朝各代都重视农业生产。
据此完成1~2题。
1.唐朝实行的“纳绢代役”和宋朝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都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增加了农民收入B.都表现了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C.都保证了农民有一定的劳动时间D.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答案:C解析:两者的规定能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2.右图《棉花图·收贩》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A.引进高产作物逐渐取代传统农作物B.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中后期进一步扩大C.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日益商品化D.农业进步促进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答案:C解析:读图片可知,棉花是农产品,既然是“收贩”,表明商品买卖关系扩大。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和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制定了各自相应的统治政策。
据此完成3~4题。
3.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A.扩大了疆域B.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C.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D.促进了民族融合答案:B4.洪武十一年,会稽郡守贪赃枉法,明太祖决定对他进行处理。
当时对其处理可能要通过①锦衣卫②刑部③按察使司④通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通判乃北宋所设,只是监督知州,不管刑狱、诉讼之事。
2018年最后30天高考历史全国卷冲刺卷(十二)
2018年最后30天高考冲刺卷(十二)24、西汉时郡守自行辟除椽属(自行招聘府内幕僚)就已成为通制,东汉时把辟除郡县史作为仕进之路的风气更甚,一些名流贤士也以被辟举公府为荣。
两汉时期地方长官辟椽属( )A.对中央造成巨大财政负担B.对专制主义集权形成威胁C.是寒门学子入仕的主要途径D.利于保证政治生态的清明答案:B25、《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
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
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
学者如此判断的理由是( )A.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D.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26、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
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员于官署逐渐分离。
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A.城市功能趋于丰富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C.专制皇权权不断加强D.官僚制度逐渐完善答案:D27、融入西方器形和装饰图案的中国瓷器在18世纪变得特别流行,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主体B.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C.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D.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答案:D28、有学者说:“辛亥革命的失败不是让权,不是妥协,而是在民元之后重建的新国家新制度,基本上没有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规范往下走。
”这说明( )A.民主理念不适合中国国情B.民主发展需要政权保障C.政府"规范"过于理想化D.民主实践事关政权兴亡答案:D29、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劳资争议处理法》,严禁罢工,禁止工人捣毁工厂、商店。
2018年最后30天高考历史全国卷冲刺卷(十七)
2018年最后30天高考冲刺卷(十七)24. 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
两者都反映当时( )A.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B.市民阶层的追求和价值取向C.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D.封建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答案:C解析:B.重农抑商政策引发了社会动荡C.此时民族融合趋势加强D.南北方城市经济功能均有提升答案:D解析:26. 宋代初年政府禁止三品以下的官员和庶民穿紫色服饰,后因民间百姓穿紫色服饰增多已成趋势,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该禁令。
这表明宋代( )A.各阶层间人员流动频繁B.百姓始终引领时代服饰潮流的发展C.民本思想得以充分落实D.权力的管制对市民的时尚作出让步答案:D解析:27 汉代关于骆驼的艺术形象较少,形象塑造与真实的骆驼存在差距。
唐代骆驼却成为一种象征符号,从国家、社会到精神生活层面,都能够看到骆驼的身影。
这种变化是由于唐代( )A.艺术风格注重写实B.深受游牧文化影响C.社会风气更加开放D.对外交流日益加强答案:D解析:28 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
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明治维新期间,效忠观念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弘扬,故选D。
29近代的天津孟氏家庙,中式四合院布局,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的砖木结构建筑,但沿街立面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方壁柱,阳台也采用了西式的铁花栏杆。
这体现了( )A.中西合璧成为普遍风尚B.“中体西用”的时代潮流C.中西文明的交流与碰撞D.传统文化失去了活力答案:C解析:30 在古罗马的立法体系中,法律的原则、制度都直接针对社会上新出现的法律问题。
高考历史试题-高三历史最后冲刺20180题选择大过关 最新
高三历史最后冲刺100题选择大过关1、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百家争鸣”各家学派中,儒、法两家最有实力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C、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D、青铜器的装饰由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2. 秦始皇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以下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繁荣B.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C.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D.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3.下列能体现秦汉时期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恢弘气势的是()①巨龙般的万里长城②再现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③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④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4.三国两晋南北时期封建国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①出现几次局部统一或者短暂统一②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③士族势力逐渐衰落④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逐步缩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不少领先世界的成就,其原因包括①北方经济的恢复和江南经济的开发②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③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④建立在领先世界的秦汉文化的基础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唐初以孟子“轻徭薄赋”的民本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这一赋役制度的作用表现在①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②农民赋役负担相对减轻③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改变④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唐初统治者重视水利建设,根据唐朝制度,一道治理黄河的诏令从草拟到执行必须经过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户部8、汉唐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的共同作用,不包括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帮助西域地方政权摆脱北方民族控制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D、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9.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加剧了民族矛盾C.促进了民族融合D.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10.“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C.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D.沟通了中西外交之间的联系11、从辽、夏、金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A.民族间冲突不可避免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C.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D.民族隔阂在增大12.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
最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后冲刺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 精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D解析:本题的错选主要集中在C项,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2. B解析:解题时应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方面去分析。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奴隶制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商朝青铜制造业发达。
通过分析,可知本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3. A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鼎”是古代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段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周王对不同阶层用鼎的数量有严格的规定,这一规定说明西周时期等级制度森严,周王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本题所给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没有反映材料的本质问题,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4. C解析:解题应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它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也随之动摇,到了周朝后期,分封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形成了分裂割据势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题所给A、B、D三项都不是造成分裂割据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5. B解析:根据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地丁银的内容及其中反映生产关系的内容来看。
6. A解析:从整个材料看,商贾与小民之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包买商与雇佣工人的关系,所以,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7. C解析:此题为历史结论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戊戌变法性质的理解和对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认识。
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和民族独立。
A项说得过于笼统,语焉不详。
B项不符合实际,美国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只要求对清政府进行改良,企图实行君主立宪制。
2018年高考历史 冲刺卷及详解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卷及详解答案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24.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贵族生活腐化B.血缘色彩浓厚C.音乐发展迅速D.社会等级森严【解析】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定词“本质特征”,据材料信息,不同的身份,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透过现象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等级森严。
D项符合题意要求;A项与题意差距较大,可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可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可排除。
正确答案选择D项。
【答案】D25.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A.强调法治B.强调德性修养C.重视教育D.人性本善【解析】从材料看,二者都强调德性修养,这是共通的地方,B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无关;C项指向不明,与材料信息不吻合;材料信息没有反映D项内容。
正确答案选择B。
【答案】B26.《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解析】把“动机”放在材料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分析,主要指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项说法与题意有关,但不完全符合,可排除;C、D项与题意较远,可排除。
2018年最后30天高考历史全国卷冲刺卷(七)(解析版)
2018年最后30天高考冲刺卷(七)1. 春秋时期,在用人制度上,鲁国一方面坚持“非吾族类,其心必异”的“亲亲”原则,另一方面开始实行“尚贤”,即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
这表明鲁国A. 选官制度比较完备B. 新兴地主势力壮大C. 儒法两家斗争激烈D. 传统秩序面临解体【答案】D【解析】A选官制度比较完备的说法不正确,排除;材料涉及的是用人制度的变化,不能得出地主阶级势力强大与否的结论,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家思想,C说法不正确;材料“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对传统的等级秩序形成了极大的冲击,D符合题意。
2.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A.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 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D. 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猜图中可以看到男耕女织的画面,运用所学知识可得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故B项正确。
从图中无法看出小国寡民这样的生活图景,所以A项错误。
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在图中也不能反映出,因此C项错误。
汉代棉花还未传入我国,另外从图中也看不出纺织的材料。
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体现出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读图识图上,不要过分解读。
3. 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
据此可知A.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B. 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C. 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D. 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答案】B【解析】材料并不能说明唐朝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故A错误;唐朝政府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说明当时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故C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当时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判断。
2018年最后30天高考历史冲刺卷(三)
2018年最后30天高考冲刺卷(三)24. 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
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A.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B.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C.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D.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答案:B25. 《后汉书》记载,公元89年,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封燕然山铭》。
2017年8月,经中蒙学者对蒙古国中部一处摩崖石刻严密论证,确认石刻即为《封燕然山铭》,也解决了长久以来对燕然山位置的猜测。
这表明( )A.古代正史记载史实可信度最高B.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D.历史记载必须以考古研究佐证答案:B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宋太祖的死亡不仅突然而且离奇B.皇后与晋王合谋杀害宋太祖C.宋太祖死前与晋王之间发生争执D.宋太祖有意把王位传给晋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三本史书对于宋太祖的死亡都认为不仅突然,而且离奇,故A相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在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中,晋王赵光义对于宋太祖驾崩并不知晓,自然无所谓的“发生争执”,也未提及与皇后合谋,故排除B、C两项;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27. 明中后期,过去“天下望其服而知贵贱,观其用而明等威”的规制日益为世俗所冲破,江南“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璨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等级观念变动C.政府经济管制的空前强化D.百姓生活习俗受到外贸繁荣影响答案:B28. 近代“变局”一词出现于鸦片战争后,如1856年薛福成上书曾国藩时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
这反映出(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陈腐观念逐渐淡化D.学习西方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29. 中国第一套完整、系统的新式教科书是1904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最新教科书》。
2018年最后30天高考冲刺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精编(四十五)
24.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
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
这一变化A.强化了天子权力B.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C.降低了女性地位D.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答案】B25.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
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
材料说明A.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B.儒家力图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C.儒家士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D.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提供借鉴【答案】A25. 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A. 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B. 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C. 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D. 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答案】D26. 在中国古代,秦以后的许多王朝在立国之初,其官员主要来自于功臣,即所谓的“功臣政治”,其儿子也往往能占据高位,称作“功臣子政治”。
这一现象A. 说明科举制度形同虚设B. 导致贵族政治得以恢复C. 影响国家治理模式转型D. 保障功臣后代世袭特权【答案】C27.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工业投资的统计。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投资的主体主要是民族资本家B. 投资中心局限于东部沿海地区C. 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D. 投资布局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答案】D28. 李泽厚先生曾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认为“现代中国在启蒙与救亡这两重同等紧迫的使命之间徘徊,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最终救亡压倒了启家”。
李泽厚此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最好诠释是A. 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运动B.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戍变法C.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D. 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答案】C29.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
2018年最后30天高考历史冲刺卷(十)
2018年最后30天高考冲刺卷(十)24. 我国古代将“亲亲相隐”制度称为“亲亲得相首匿”、“同居相为隐”等,是法律规定中一种互相隐瞒和包庇的制度,告发的行为被其视为不孝不亲和伤情败法的行为,要对其进行惩罚的。
这表明( )A.儒家伦理超越法律规定B.统治者重视宗法血缘关系C.古代法律体系不健全D.人伦关系影响法律答案:D25. 光武帝刘秀曾两次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但均告失败。
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度田官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根本不敢如实度田。
据此可知光武帝度田( )A.触犯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B.削弱了中央政治经济力量C.破坏了均田制度的顺利推行D.推动了田庄经济迅速发展答案:A26. 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
”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易形成冗官现象B.降低了行政效率C.减少了决策失误D.加强了君主专制答案:B27. 清政府长期实行“怀柔远人”政策。
1764年,下令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出海商船,每船准带生丝以两千斤为限,准许外国商船每次可带出生丝一万斤,又严禁闽、皖、浙等省出产的茶叶从海路运销广州或海外。
该政策( )A.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趋势B.有利于外国商人垄断中外贸易C.导致中国农产品失去国外市场D.使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日益萎缩答案:B28.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中期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这反映了该地( )A.对外文化交流频繁B.手工业生产领域的社会分工日趋明显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并发展D.近代化进程影响到人们的经济活动答案:D29.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修正了《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删除了“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者”为犯罪的条款。
同时承认了各爱国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
1938年7月,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国民参政会成立。
这说明国民党()A.由集权化向协商化转变B.放弃一党独裁方针C.与共产党争夺中间势力D.阶级立场发生变化答案:A30.蒙森在《罗马史》中这样论述罗马法的起源:“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
2018高考历史冲刺试卷(二)带答案详解
2018高考历史冲刺试卷(二)带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4分)1775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黜退那些无能之辈。
”他所描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三公九卿制C.科举制D.内阁制2.(4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利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在15世纪30年代写到,男人应把对“小事的关心”留给自己的妻子,使丈夫们能自由地从事“一切适合于男人的、光荣的事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推动妇女地位的提高B.性别歧视观念在当时依然根深蒂固C.男人比女人更适合从事光荣的事业D.社会化大生产使性别分工日益明显3.(4分)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4.(4分)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第三次领导人会晤在美丽的三亚举行。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
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将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
它被广泛运用与描述全球经济实力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转移的情况。
“金砖国家”的出现和发展()A.说明这些国家的实力已领先于其他国家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C.说明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五国鼎立的局面D.标志着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形成5.(4分)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的主人公叫查理,他是一家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钳工,单调而又疯狂的机械劳动使其精神失常,看见人的鼻子、纽扣等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拧紧螺母。
最新 2018年高考最后冲刺试题历史(三)(附答案) 精品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三)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年3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举办记者招待会,“三农”问题再次引人瞩目。
我国历代王朝都比较注重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础。
据此完成1~3题。
1.有关隋唐时期采用圩田技术开发农业资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开发了河西走廊的土地资源B.对自然生态平衡有影响C.适应了粮食产量的提高需要D.促进水稻种植答案:A解析:“圩田技术”开发了江南的土地资源。
2.水利事业是农业的命脉,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该水利工程的名称是水利工程地理位置图李冰父子二王庙图水利工程风景图A.郑国渠B.灵渠C.都江堰D.大运河答案:C解析:从都江堰修筑的人物、地理位置判断。
3.下列都是明朝农业生产的特点,其中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有决定作用的是A.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B.农业生产技术超过前代C.水稻种植面积大,产量高D.引进美洲的农作物新品种答案:A解析:通过再认再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可知,明朝中后期由于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这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本题正确答案是A项。
一部中国古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文明创造史,也是一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史。
据此完成4~7题。
4.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其主要原因是A.设立三公,分封天下B.扫六合之内,并天下为一家C.开疆拓土,强占西域D.统一度量,书同文答案:B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其称“始皇帝”的主要原因。
最新 2018年高考最后冲刺试题历史(五)(附答案) 精品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五)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阶段,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特点。
据此完成1~2题。
1.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相互交换的商品主要是A.青铜器皿B.陶器和农产品C.铁制农具D.不同地方的土特产答案:D2.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特点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废井田、开阡陌D.实行连坐法答案:C解析:废井田、开阡陌实质上是要废除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建立地主土地私有制度。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发展新趋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据此完成3~4题。
3.隋唐时期,为了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三省六部制。
这一制度的实行是直接针对A.地方割据的严重性B.阶级矛盾的尖锐化C.相权的膨胀D.边疆地区的危机答案:C解析:注意题中的“直接针对”这一提示词。
从三省六部制度的职权分工来看,主要是分割宰相权力,改变宰相权力过于膨胀的状况。
4.宋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都实行了集中。
下列对其有关叙述有误的是A.设立枢密院,直接统领和调遣军队B.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分别由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掌握C.地方各州设立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D.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答案:A解析:根据教材表述,枢密院只有调兵遣将的权力,而不直接负责统领军队。
2018年最后30天高考历史冲刺卷(六)
2018年最后30天高考冲刺卷(六)24.战国时期秦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籍贯、是否有前科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做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
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来,制作成“爰书”。
秦国的这种做法( )A.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B.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C.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D.保证了审判公正合理答案:C25. 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
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
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
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
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A.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B.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C.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D.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答案:A26. 宋代所有的敕书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经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
这表明( )A.丞相权力不断遭到削弱B.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丞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答案:C27.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要求,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
这反映了( )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C.典籍整理服务于文化专制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答案:C28.纸币在中国出现较早,但直到明清时期纸币也未能取代金银而成为主要货币。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明清时期( )A.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B.大量国际金银流入中国市场C.民众缺乏对纸币价值的认可D.纸币容易因通货膨胀而贬值答案:A29. “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
最新 2018年高考最后冲刺试题历史(一)(附答案) 精品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酝酿的重要阶段。
据此完成1~2题。
1.“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本质上说明了A.当时人们反对民主推选首领B.“天下为家”的社会终于被人们接受C.生产力得到发展,国家正在形成D.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D解析:结合史实,A、B两项不符合题目设问要求,C项中国家正在形成,不正确,禹建立夏朝,国家就已形成。
2.春秋战国是古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以下相关描述中最能反映这一历史时期两大发展趋势的是①地方管理上由分封制向郡县制发展②社会形态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③国家形势上由割据纷争走向大统一④思想文化上,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B。
解析: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反映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的归纳性描述,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转型时期,代表了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发展方向,其中最本质的方向是②③秦朝和隋朝都是我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完成大一统的王朝。
据此完成3~4题。
3.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下面关于“中央集权”阐释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的出现是建立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之上B.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C.高度中央集权导致嬴政暴政,最后被农民起义推翻D.中央集权的社会根源是法家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四个选项都是对“中央集权”概念的描述,A项错在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表述错误,应该是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出现的基础之上,要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最新 莱芜二中2018年高考历史最后冲刺试卷三(关门卷)-人教版[整理] 精品
莱芜二中2018年高考历史最后冲刺试卷三(关门卷)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们用曲酿酒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2.外来文化对我国古代建筑有重要影响,能够反映这一现象的诗句是A.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学上雨初晴B.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诸葛大名垂宇宙,宇臣遗像肃清高3.下列省份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是①河南②山东③河北④山西⑤陕西⑥辽宁A.①②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⑤⑥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出处是A.《日知录》B.《四书集注》C.《南山集》D.《天下郡国利病书》5.从何时起,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许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A.西汉B.唐朝D.南宋D.明朝6.下列制度或措施,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是①均田制②租庸调制③募役法④一条鞭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最早规定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传教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8.中国教育打破科举制的束缚,以服务社会为主要目的始于A.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 B.维新派开设经济特科C.清政府废止科举制 D.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9.在“实业救国”的潮流中,谁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积极兴办实业,还筹办劝工陈列所,劝导绅商投资工业A.孙中山B.张謇C.周学熙D.荣宗敬10.对近代中国人民两大任务的描述,最为确切的是A.争取民族独立,推翻清朝统治B.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C.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社会近代化D.建立民主共和,清除外国势力11.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
这件事表明孙中山:①把反帝主张视为国民党一大的一个重要内容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斗争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④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④12.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两次东征的相同点是A.都是广东革命政府领导 B.都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C.都在孙中山领导下D.都得到工农的积极配合13.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最早提出实践依法治国的设想是在A.19世纪50年代B.19世纪90年代B.20世纪初C.20世纪30年代1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反对官僚主义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主观主义D.反对教条主义1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一直采取保护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和参加革命B.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发展民族经济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D.中国民族工商业力量弱小16.下列属于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是A.统购包销B.加工订货C.公私合营D.国营经济17.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②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③全会审查和解决了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④邓小平在全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报告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8.英国政党政治开始形成于谁的统治时期A.查理一世B.查理二世C.詹姆士一世D.詹姆士二世19.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和意大利在19世纪70年代初都A.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B.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C.涌现了传奇色彩人物D.打败了法国的武装侵略20.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A.以工场手工业为经济基础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C.指导了英国宪章运动发展D.指出无产阶级的使命是暴力夺权21.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是在A.《四月提纲》中B.“七月事件”后C.十月革命中D.十月革命后22.下列关于苏联新宪法颁布的背景叙述正确的是①已实现国家工业化②已实现农业集体化③公有制已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支配地位A.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3.美苏战后首先在哪一问题上产生里突出矛盾A.处理战败国和解决战争遗留问题B.战后世界的领导权C.在联合国中的地位D.苏联与土耳其关系及对希腊国内民主运动的态度24.下列有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社会发展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裁减军备以摆脱力不从心的军备竞B.经济滑坡与民族分离活动使局势动荡C.实施战略收缩并逐渐退出东欧地区D.政治改革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25.下列对应错误的是:A.莱布尼茨和牛顿发明了微积分——把变量引入数学B.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C.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开辟人类用电的新时代D.哈维血液循环学说的建立——现代生理学的起点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最后冲刺100题选择大过关1、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百家争鸣”各家学派中,儒、法两家最有实力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C、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D、青铜器的装饰由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2. 秦始皇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以下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繁荣B.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C.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D.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3.下列能体现秦汉时期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恢弘气势的是()①巨龙般的万里长城②再现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③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④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4.三国两晋南北时期封建国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①出现几次局部统一或者短暂统一②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③士族势力逐渐衰落④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逐步缩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不少领先世界的成就,其原因包括①北方经济的恢复和江南经济的开发②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③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④建立在领先世界的秦汉文化的基础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唐初以孟子“轻徭薄赋”的民本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这一赋役制度的作用表现在①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②农民赋役负担相对减轻③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改变④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唐初统治者重视水利建设,根据唐朝制度,一道治理黄河的诏令从草拟到执行必须经过()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户部8、汉唐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的共同作用,不包括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帮助西域地方政权摆脱北方民族控制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D、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9.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加剧了民族矛盾C.促进了民族融合D.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10.“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C.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D.沟通了中西外交之间的联系11、从辽、夏、金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A.民族间冲突不可避免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C.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D.民族隔阂在增大12.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
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D.接受“心外无理”、“致良和”,演变为心学13.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1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备受史学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A、当时绘画题材广泛B、当时风俗画流行的特征C、当时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15.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主要是指这一制度()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16.下列历史事件,旨在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有()①台州战役②“长庆会盟”③改土归流④雅克萨自卫反击战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7、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有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③分散了地方的权力④扩大了各藩王的势力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18、关于明朝科举制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③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A、①②③④全对B、①②③④不对C、①②③对④不对D、①不对②③④对19.从明朝废承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实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整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所有权力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D.封建制度的基础开始瓦解20.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建设最具成就的时期是()①秦汉②隋唐③宋元④明清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21.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调整、赋税制度改革的出发点是要解决()①民族矛盾②封建国家和农民的矛盾③封建国家与地方的矛盾④政府财政危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2.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突出特点是()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23、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2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25.以下关于清朝“改土归流”政策及其历史作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雍正皇帝在位时开始大规模实行B.有利于改变当地闭塞落后的局面C.有利于解决西南边疆割据纷争问题D.为平定“三藩之乱”提供重要保证26. 以下对于康熙皇帝历史功过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打击分裂割据势力维护统一③赋税和土地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具有现代色彩的民主思想,成为一个立足于当时的现实而又一脚跨进了未来的伟大思想家是A.朱熹B.李贽C.王夫之D.黄宗羲28.统一多民族国家对于边疆问题和民族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①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进步②促进边防巩固和边疆开发③促进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汉化④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9.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A.文化专制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B.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30.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A.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B.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C.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D.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31.明朝时期郑和开辟了新的航路,但我国没有从此走上扩张道路,其主要的原因是()A.封建的专制统治B.天朝大国的观念C.闭关锁国的政策D.封建的生产方式32、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
这种观点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④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要求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④33.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向西方学习的着眼点主要在()A.军事技术方面B.历史地理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D.思想文化方面3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35.鸦片战争后,表明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史实是()①洋务运动②清末新政③义和团运动④实业救国⑤一五计划⑥改革开放A.①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36.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活动区域是()A.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B.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钱塘江流域D.淮河流域、黄河流域、钱塘江流域37.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在于()A.太平天国运动达到最高峰B.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C.太平天国有了稳固的根据地D.太平天国初步具备了立国规模38.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分田”规定的实质是()A.建立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B.废除土地私有制C.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实现平均主义39、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评价,不准确的是A、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探求真理的迫切愿望D、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40、洋务运动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改变了封建官僚的传统观念41.中国近代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不断选择政治载体的过程。
其中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想B.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主张C.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张D.同盟会的革命政治纲领42、在反对维新派的论战中,顽固派与洋务派完全一致的观点是A.祖宗之法不可变B.反对提倡西学C.创办新式学校D.反对提倡民权43.甲午战争进行时,恩格斯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
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
其中“革命化”是指()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主体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纳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4、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的发展,之所以短暂,决定性因素是A.辛亥革命不彻底B.封建主义的束缚C.民族工业基础薄弱D.帝国主义的束缚45.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正确认识是()①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尖锐矛盾②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足③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④具有爱国的性质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46.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其原因不包括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B.多次发生武装起义,革命党人斗争经验丰富C.较早遭到帝国主义侵略,反帝反封斗争不断高涨D.革命党人深入新军宣传组织,起义准备充分47、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似的因素是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强调变革D.受西方进化论影响48、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A、信仰马克思主义B、宣传社会主义C、认同无政府主义D、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49.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50.按照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历程,以下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②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③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④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A.②④③① B.④②①③C.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51、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C.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52、五四运动以后,学生运动有了新发展,主要体现在A、组织性、纪律性更强B、成立共产主义小组C、深人工人阶级,走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道路D、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53、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方向的最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B、促进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C、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5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首要前提是A、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中共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C、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D、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55.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主要表现在()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实现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D.建立起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56.在当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精神”,其核心是()A.反帝反封B.实业救国C.振兴中华D.民主和科学57.有人说“1927年的武汉是革命的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