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 自主赏析1夜归鹿门歌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_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夜归鹿门歌》PPTppt_精选

课件_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夜归鹿门歌》PPTppt_精选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
表达了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还感受到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 A、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
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 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
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5)点出换成字的不好。
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辆个场景时不同侧重点,说说他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
境的。
有《孟浩然集》。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 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 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 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 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 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 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此诗后四句的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 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40岁时,也游长宁安,静应进清士举幽不第,。 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意
境。所以闻一多说孟浩然“诗如其人”。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梁渡头争渡喧.
喧:吵闹
B.人随沙岸向.江村 向:向着
C.忽到庞公栖.隐处 栖:居住
D.岩.扉.松径长寂寥 岩扉:石门
【答案】 B( 向:奔向,走向 )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语文 · 中国古
3.下面对诗歌开头两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语文 · 中国古
1 高考导航
2
学习目标
4
课堂互动
3 课前预习
5 随堂练习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语文 · 中国古 高考导航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语文 · 中国古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语文 · 中国古
3.走近作者 孟浩然( 689~740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阳 ) 人,世称孟襄阳,曾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 师,却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惟一人,又被称之为孟山人。擅写 五言诗,有《孟浩然集》,收诗263首,多抒发个人感想情怀和描写 山水景物。诗风清新简朴,生活气息浓厚,读来倍感亲切。代表作 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赠张九龄 )以及《早寒江上有怀》《过 故人庄》和《宿建德江》,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春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江边之景。运用了对比 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 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 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 怀,隐然可见。

课件_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夜归鹿门歌》_课件

课件_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夜归鹿门歌》_课件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句子精读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营造了什么样 的意境?幽人又指何人?
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 “惟有幽人自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 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 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诗歌小结
渔梁 ( ) 渡头( )
庞公( )栖隐 ( ) 岩扉( ) 寂寥( )
1、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选择了哪些基本意象?写了哪两个场景?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 “余亦乘舟归鹿门”中的归有哪两层含义?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江边杂乱喧嚣 世人回家 松径 清幽寂寥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2、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
江边杂乱喧嚣 世人回家
⑹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 志趣.
再现情景—抓意象
人随沙岸向江村,
2、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这 余亦乘舟归鹿门。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山寺钟鸣:清净、钟声绵长
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山寺、鸣钟、渡头、江村、
“归’一指回鹿门山,一指归隐。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件: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 (共26张PPT)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件: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 (共26张PPT)

•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烟树
夜月 岩扉 松径
树影朦胧
皎洁清冷 幽深僻静 清幽寂寥 静景 寂静
诗人形象
神情 •(忽) ——欣喜、沉醉、迷恋 情感 • (幽人)
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以庞德公 自况,与山林为伴。
——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 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 诗中所写 “夜归”的“归”途 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王维 (701 — 761) ,字摩诘,人称“诗佛 ”,太原祁 ( 今山西祁县 ) 人。 •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 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 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 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

虽然决意归隐,但终究是失望 而归,失落而归。回顾王维前三 十多年的经历,并不得意。虽少 年得志,却屡经曲折;人近中年 ,却青春赋闲。曾经的豪情壮志 ,如今的黯然收场,怎么不叫人 心生悲凉?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闭门谢客之 意。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 ——感情趋向冲淡平和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河水长流、草木繁生 ——平和清静之景。
车马“闲闲”——从容的心情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流水好像懂得“我”的心意,缓缓地流淌着,陪 “我”前行;黄昏中的鸟儿飞回草木茂盛的沼泽, 伴“我”一道回家栖息
“流水”、“暮禽”都被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有人 的感情:怕诗人路上孤单,与诗人结伴同归。体现诗人 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1、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身居 何处?选择了哪些基本意象? 从船上到岸上再到鹿门山中 鸣钟、渡头、江村(昼已昏) • 黄昏江景图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优秀课件-PPT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优秀课件-PPT
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 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仅指关门 的动作,且含有闭门谢客之 意。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 过问社会人事——感情趋向 冲淡平和 。
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通过描写途中所见 景色,抒写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
退隐是一件闲适的事,流水、归鸟也同我回 来隐居的心情一样。
回来了,闭门谢客,余生清闲,何等自在。 表现了作者的一种决心归隐的悠然的心情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寓 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归 隐的坚决态度;
□“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 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 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图画
傍晚野外的秋景图。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望中景色和车马动 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 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并非泛泛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 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 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
表面上是写“水”和 “鸟”有情——好像在和 诗人结伴而归,其实还是 写作者自己有情。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夜 归孟 鹿浩 门然 歌
学习目标
一、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二、置身诗境,感知诗歌意境; 三、缘景明情,了解作者诗歌中流露的情感;
知人论世——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
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
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
◇解题: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 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 山则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 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共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共PPT精品课件

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 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 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 无成。
开元25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 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 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 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 世。
释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 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江边场景,侧重 归宿不同,心境不同 写世俗。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夜归鹿 门歌》 课件(29 共32张 PPT)
此二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却 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 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夜归鹿 门歌》 课件(29 共32张 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夜归鹿 门歌》 课件(29 共32张 PPT)
2.“惟有幽人夜来去 ”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结合 闻一多《孟浩然》一文,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 解
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孤独一人, 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的来来去 去。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此一个 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 一起,心情境宁静、超脱,悠然自得。
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 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 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 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
有《孟浩然集》。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 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 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 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 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 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 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共ppt演讲教学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共ppt演讲教学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 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 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 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 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用典。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夜归鹿 门歌》 共ppt演 讲教学
山中场景,侧重写隐居。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夜归鹿 门歌》 共ppt演 讲教学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夜归鹿 门歌》 共ppt演 讲教学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 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在这样的环 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夜 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 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 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 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 平之气。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此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 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 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 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 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 公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 的情趣和意境。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夜归鹿 门歌》 共ppt演 讲教学
B、三、四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 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 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C、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 表现出自己对尘世生活的留恋和归隐生活的向往及由此造成的 内心矛盾。
D、本诗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 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共20张PPT)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共20张PPT)

2020/6/16
13
试一试: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
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2020/6/16
4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2020/6/16
5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沿着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2020/6/16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借助
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
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
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
歌的意境
3 、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
和追求隐逸的人格志向
2020/6/16
2
复习旧知
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 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 并沉浸其中,与诗人产生共鸣,得到审 美享受。
9
意象 烟树 夜月 岩扉 松径
2静 清幽寂寥
意境 清幽 寂静
10
缘景明情:诗中所写 “夜归”
的“归”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诗 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 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上片
只合
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 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
虽有家不得归。
江南水乡景色美
春水
江南民居生活美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还乡须断肠”一句,语尽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菩萨蛮》 中的菩萨与我们的佛祖菩萨并无关系,词牌的意思是“象菩萨似的蛮国人”。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3、诗歌描绘了什么?
• 前四句 • 后四句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爱、 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 离、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 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也是“花 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
【菩萨蛮】 词牌名,唐朝女
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 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 挂珠玉项圈,称为菩萨 蛮。
《菩萨蛮》 中的
菩萨与我们的佛祖菩 萨并无关系,词牌的 意思是“象菩萨似的 蛮国人”。
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后四句 静态刻画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还乡须断肠”一句,语尽
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回味的空间。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22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22张))-优秀课件
5.归之因 探究:作者在清闲脱俗的隐居生 活描写中是否暗藏着孤寂无奈的 心灵轨迹?
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感。 知人论世:补充孟浩然的背景。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课件(22张))-精 品课件p pt(完 美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课件(22张))-精 品课件p pt(完 美版)
杂乱喧嚣 明朗清冷 幽静寂寥意境源自喧嚣 和 谐意境:清幽 统 一

4.归之情 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
的隐逸道路。诗人隐逸超脱的同时 也带有隐隐的孤寂、无奈之感。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课件(22张))-精 品课件p pt(完 美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课件(22张))-精 品课件p pt(完 美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课件(22张))-精 品课件p pt(完 美版)
异 1.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更显淳朴
; 2王. 孟诗诗“诗整中个有诗画境”,显色得彩平光淡泽自更然为、丰优富美。 恬淡、脱尽尘世烟火。
名心退尽道心生 ,
迷津空有羡鱼情 。
朗读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诵读指导:
(1)明节奏而悟其韵 (2)明重音而悟其意 (3)明语气而悟其情
朗读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共20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共20张PPT)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
2、这首诗除了诗人隐逸的志趣与超然自得外,你 还能读出什么感情?
——除了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外,还有 一种孤寂无奈之情。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共20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共20张PPT)
鉴赏方法 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 想象——进入意境——揣摩诗情
意象: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 物象。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 境界。
下面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读一 读,请回答文章中有哪些景的描写?
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 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并用简 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
夜 归 鹿 门 歌
作者简介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 阳。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盛唐山水田园 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 孟”。
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 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其诗风质 朴明快,清新自然。有《孟浩然集》。名篇 《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 等。
3、4句和1、2句有什么关系?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第3句和第4句分别是对第2句、第1句的承接,进一步补
此充处。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动静结合、对比;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向往 隐居、怡然自得之情。(悠然的钟声 — 嘈杂的人声 佛门清 静 — 尘世纷繁)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共20张PPT)
内容小结:

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一 夜归鹿门歌 优秀课件

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一  夜归鹿门歌 优秀课件
提示:体现了诗人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的心境。句中的 “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这 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 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 和悠然自得。 主人公是一位孤高的隐者形象。前四句的尘世生活的 动态描写与后四句的隐居生活的静态刻画两相对比,比出
说作者
(一)简介:孟浩然(689-740),以字行,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人,人称孟襄阳。主要活动于开 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 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 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 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
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
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 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 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 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
范围相当广大。
(二)作品:著有《孟浩然集》。名篇有《过故人庄》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
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
[解析]
“客子”表明诗人在外,在外却“光阴诗卷”,
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诗人客居他乡,在杏 花春雨时荡舟寻“多病”“固穷”的禅伯和儒先,重友情; “试春风”,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遇、壮
志难酬
类型
举例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
矢志报国、慷慨 愤世
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 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共49张PPT).ppt [只读] [兼容模式]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共49张PPT).ppt [只读] [兼容模式]

诗人潇洒超脱的襟

居的鹿门 志,两样心情
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
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
逸生活的向
逸的志趣
怡然自得的心情
鹿门
,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中, 处,感受 已走到庞公的 居 地 逸之妙
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

朦胧

夜登鹿门山,到庞公栖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
这样的 辈 士,独来独去
幽人夜来去
岩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庞德公和
居鹿门,心慕
幽人
,既指庞德公,
也是自况
愤郁
之气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领 地 孤独一 , 了 世无闷 的妙趣和 实践了庞德公的道路和归宿 尘世隔绝,惟山林是
诗人彻
真谛,
在这个
伴,只
人寂寞地生活着

前两句, 山 句以钟鸣 钟鸣衬托 衬托 居地 境的清幽, 争渡的喧嚣 境的清幽 争渡的喧嚣形 鲜 的 比 四句人 向江村 ,而 归鹿 门 ,在 比中更是表 表 了诗人 诗人 世人的 相 之处 四句,静 静 的 境描写 动 的人物 描摹形 描摹 比,表 了诗人 于 贤的仰 仰 慕之情,从而塑造 慕之情 塑造了一个孤高的 孤高的 者形象 者形象


江边场景,侧 写世俗,人们喧闹 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 山中场景,侧 写诗人 居, 尘世 隔绝,孤独寂寞 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 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 居, 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 士形象,表 出 恬然洒脱的 逸志趣.因 ,这两个场景 构 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22张PPT).ppt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22张PPT).ppt
21
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异:《夜》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 景物,通过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超脱与潇洒,构成的意境 平淡自然,幽美恬淡,
《归》诗寓情于景,借助自然的景观,意境也充满变化。归 山之始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景 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最后归隐闭关的恬 静淡泊。
诗歌中: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
这首诗除了诗人隐逸的志趣与超然自得外,你还能读 出什么感情?
除了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外,还有一种孤寂无奈之情。
(四)小 结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 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 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 到的意境。
鹿 门 歌
夜 归
孟 浩 然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 、 知人论世,掌握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3、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

及隐逸的志趣。
姓 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 ,人称孟襄阳。
2.江边是什么样的景象?用“江边有_____” 的句式回答。
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 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 5、江边有……
3、颔联的两句和首联的两句诗有什么关系?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24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24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夜归鹿 门歌》 课件 (24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夜归鹿 门歌》 课件 (24张PPT)
相同点: 王孟的诗歌都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恬淡。
不同点: 孟诗中夹杂了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
超脱与潇洒,幻想和期望, 王诗主要借助自然的景观,寄托归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整体把握诗歌
• 诗题为《夜归鹿门歌》,重在 表现诗人的归隐情怀和志趣, 思考:孟浩然从哪里归到哪里? 归去后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疏通赏析诗歌
•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渔梁 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夜归鹿 门歌》 课件 (24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夜归鹿 门歌》 课件 (24张PPT)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鹿门山的月亮照亮了朦胧的树影,不
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夜归鹿 门歌》 课件 (24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 单元《 夜归鹿 门歌》 课件 (24张PPT)
• 诗歌炼字:能否把“惟”换成“还”? • 不能。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
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在这样 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 人自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 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 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 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 不平之气。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语文《夜归鹿门歌》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语文《夜归鹿门歌》课件(共30张PPT)

4、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4、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与人无碍,与世无争,淡泊名利,脱凡绝俗, 悠然自乐。
积雨辋川庄作
雨又停了,辋川的空气里流淌着湿湿的凉意。炊烟是一些唠唠叨叨的 语言,从某家柴房的檐棂中断断续续的飘出,又洒散在丛林的上空。藜黍 清香四溢,妇人家匆匆盛好饭菜,急急的提篮赶往东边的田头,为早耕的 男人送来一份无忧无虑、怡然自乐的满足。 白鹭总闲不住,不时在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窜跃,如雪的身影,在绿绿 的庄稼中起起落落;偶尔也展开双翼,为广漠的天空印上一串自由飞舞的 翅膀。郁郁葱葱的林木中,谁的声音又弹响了高山流水的琴弦?黄鹂鸟象 位害羞的少女,躲藏在绿色的帷幕背后,不肯出来。 诗人独栖空山,澹泊的目光在一枝木槿花上流连。人生的短暂,世事 的无常,不正如这株朝开暮谢的木槿吗?在幽静的松林中择石而坐,或与 白云对弈,或听柔风涛语,饥时采绿葵而食,清茶淡饭,其乐悠悠。思想 之外,人世的纷纷扰扰已然遥远。 早去机心的诗人,唯有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皈依佛门、随缘任遇的 心境,不想再与人争长短、与世比高低。这样的生活,还会遭到谁无端的 猜忌和怀疑呢? 诗人不禁为自己无奈的选择摇了摇头,稍后,又面带禅意地笑了。
积雨辋川庄作
诗意图
1、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1、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炊烟渐起,蒸藜炊黍,男人劳作,女人忙碌,
怡然自乐,一派生活气息,动人生活图景。
1、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炊烟渐起,蒸藜炊黍,男人劳作,女人忙碌,
怡然自乐,一派生活气息,动人生活图景。
(农家生活)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自然图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共28张PPT)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共28张PPT)

答:写了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2.诗人选择归隐鹿门,他在归途中见到了什么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
(1)向②③④项秋太王天守东漠即漠遣向.人坐向.随昏其_黑面__往对_,__,将____寻朝近____向.着____所__志
_从__前_____
⑤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_假__如__当__初____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散
(2)乘①②余致亦万乘乘.舟之归势鹿门_s_h_è_n__g乘__,__坐__兵____车______ ③因利乘.便 __趁__着____
2.如何理解“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中的“亦”?诗中所涉 及的“人”和作者的归途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是说世人回家,而作者却要到先贤 庞德公隐居的鹿门去归隐田园,所以用一“亦”字。这是两样的归途,两样的 心境。表明作者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散 文 欣 赏
返回导航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夜归鹿门歌
寻景―→黄昏江景图

现境―→争渡向江村的“人”(急切)——乘舟归鹿门的“我”(淡然)

悟境——(喧闹的)渡头——(寂寥的)鹿门

国 古



歌 散
明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淡淡的孤寂之情



返回导航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 课件(17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 课件(17张PPT)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
的道路。抒发了诗人与世 无争
的隐逸志趣和不慕名利
的淡
泊情怀和隐逸志趣。
(情感
即诗歌主旨)
高考对接:鉴赏诗歌的意境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 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复习旧知
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 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 并沉浸其中,与诗人产生共鸣,得到审 美享受。
缘景明情: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 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 受、体会并推想诗人的情感。
鉴赏方法 反复诵读 —抓住意象
—进入意境—联想、想象 —缘景明情
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 泊。
知人论世:
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 并称 “王孟”。一生怀才不 遇,布衣终身。他的诗多写隐 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 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 情,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 自然超妙之趣。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 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 有《王右丞集》。
归嵩山作
王维
清澈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 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 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 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种表达技巧。③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传达诗人
情感或凸显主题方面的作用。
(3)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题目,看诗词内 容;弄清诗句含意,特别是“诗眼”的含意,把握意象特点; 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明确与诗歌有关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生 平、思想背景;体味诗歌的感情色彩。本题主要抓住意象特征 来把握情感。要注意不同意象代表的不同感情。如“柳绵”暗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绵”就是柳絮,春末特有景物;“东风”即春风,东风已老, 可见是暮春时节;“子规”即杜鹃,它会在春末啼叫着“不如 归去”。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桃花落处无人见,濯
手惟闻涧水香”是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只是洗手时
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3)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抓住两首诗的意象特 点,就能把握其感情异同。《暮春》写了落花、柳绵、子规等 暮春意象,表达了因暮春引发的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 写诗人缓步春山,看到莺、燕各自轻盈飞翔,桃花凋谢涧水 香,描绘了一幅幽美静谧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愉悦闲适 之情。 【答案】 (1)花瓣飘落 柳絮飘飞 春风将尽 子规啼叫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
1
高 考 导 航
2
学 习 目 标课 前 预 习
5
随 堂 练 习
高考导航
(2014年高考天津卷)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
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 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课后互动
(一)自主思悟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写了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2)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3)《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 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命题立意】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D级。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意象)。鉴赏意象的方法:①注意意象本身的特征。有一些意 象在古典诗词中具有普遍意义,要理解常见意象的含义。②解 读意象要结合诗意。意象往往与诗歌表现出来的整体意境、作 者要表达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回答意象题,一般要回答诗歌表
含时光飞逝之意。子规啼叫,暗示一种思乡之情。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这首诗歌,体味诗的语言、节奏之美; 2.体味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 栖 ( qī )隐 . 寂寥 ( liá o) . 岩扉 ( fēi ) . 幽 ( yōu )人 .
3.走近作者 孟浩然 (689 ~ 740)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 ( 今湖北襄阳 ) 人,世称孟襄阳,曾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 京师,却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惟一人,又被称之为孟山 人。擅写五言诗,有《孟浩然集》,收诗 263 首,多抒发个人 感想情怀和描写山水景物。诗风清新简朴,生活气息浓厚,读 来倍感亲切。代表作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赠张九龄)以及
2.诗人选择归隐鹿门,他在归途中见到了什么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 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陶醉于大自然 之中,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 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
《早寒江上有怀》《过故人庄》和《宿建德江》,最著名的作
品莫过于《春晓》。
4.了解背景 孟浩然居住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 “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水东岸,沔水南畔 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 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 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40岁赴长 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
现出来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2)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 代、双关等;②表现手法,如烘托、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等;③抒情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等;④ 结构手法,如开门见山、重章叠句、卒章显志等。鉴赏诗歌表 达技巧的方法:①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②明确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要抓住诗中表现
“暮春”的意象来分析。“芳事阑珊”“落花”,表明花儿开
始凋谢,是暮春;“三月”,暮春时间;“柳绵飘白”,“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