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测量导学案2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3 测量肺活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3 测量肺活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3 测量肺活量》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反应肺活量的大小。

(提示:哨子,气球)深吸一口气,吹出气球的大小……)3.揭示课题:测量肺活量。

活动意图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明确肺活量概念,为后续活动正常开展起铺垫。

环节二:探索与实践(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1.学习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肺活量测量袋、通气管实验步骤:(1)展开测量袋,放置好通气管。

(2)深吸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3)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

然后将测量袋往充气的方向卷,直至卷不进去为止。

(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

(5)重复测量三次,在两次测量之间稍做休息。

2.分组实验并完成记录单。

实验记录:姓名肺活量(单位:毫升)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实验结论:肺活量大的同学,一次性呼出的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_。

4.观看视频。

我发现,还有一些测量肺活量的方法,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活动2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1.讲解实验步骤。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3.观看视频,其他测量肺活量的方法。

知识补充:肺活量与健康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较小,就说明他的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能力较差,一旦身体需要大量耗氧时,就会出现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头痛、头晕、胸闷、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使用简易肺活量袋掌握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的方法,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的方法。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31.比拼肺活量的小大小。

男、女分别两名同学同时跳动1分钟,比较停止运动后谁能更快恢复正常呼吸。

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

2. 思考: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能提升肺活量?知识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有益健康。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导学案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导学案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的技巧和方法;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导学内容1. 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的技巧和方法;3. 实例分析: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的应用;4. 讨论和总结: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三、导学准备1. 实验工具:尺子、杯子、手机等不同的物体;2. 实验材料:纸张、笔、计时器等;3. 实验环境:安静、明亮的教室或实验室。

四、导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这些物体进行测量;2.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为小组,分别选取不同的物体,比如尺子、杯子和手机,用这些物体进行测量实验;3. 结果记录:学生记录实验结果,比较用不同物体测量的差异和准确性;4. 实例应用: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探讨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的应用;5. 讨论总结:学生围绕实验结果展开讨论,总结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导学作业1. 撰写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撰写实验报告;2. 拓展实践: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尝试用其他物体进行测量,并写下使用体会和感悟。

六、导学评价1. 实验操作:学生能否独立操作实验工具,准确记录实验结果;2. 讨论能力: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3. 创新意识:学生是否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将深入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大班科学测量教案

大班科学测量教案

大班科学测量教案学科: 科学年级: 大班教案内容:1.教学目标:- 能够理解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能够使用简单工具进行长度和重量的测量。

2.教学准备:- 测量尺/直尺;- 秤/天平;- 不同长度和重量的物品。

3.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 与学生对话,了解他们对测量的了解程度。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测量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很重要。

步骤二:测量长度- 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如笔、书、椅子等。

- 介绍测量尺/直尺的使用方法,并展示给学生看。

- 随机选择一个物品,让学生使用测量尺/直尺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 继续进行其他物品的测量,帮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和测量的方法。

步骤三:测量重量- 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如鸭毛、钢笔、书包等。

- 介绍秤/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展示给学生看。

- 随机选择一个物品,让学生使用秤/天平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 继续进行其他物品的测量,帮助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和测量的方法。

步骤四: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为小组。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品,让学生自行测量其长度和重量,并记录结果。

-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

步骤五:反思- 引导学生反思这次测量活动的过程,让他们总结测量的重要性和常用的测量工具。

4.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测量尺/直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如测量书桌、门窗等。

- 鼓励学生在实际购物中使用秤/天平进行重量的测量,如购买水果、蔬菜等。

注意事项:- 确保学生使用测量工具时安全,避免伤害自己和他人。

- 确保物品没有尖锐或危险的部分,以免伤害学生。

《科学测量导学案》

《科学测量导学案》

《科学测量》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科学测量的观点和重要性;
2. 掌握科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能够运用科学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二、导学内容
1. 什么是科学测量?
2. 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3. 科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 科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引入科学测量的观点,让学生了解科学测量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进修:学生通过教室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科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记录数据等。

3. 实践:学生进行实验实践,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重量等,掌握科学测量的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应用: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科学测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建筑、医学、环境珍爱等,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的地方,为下节课的进修做好准备。

四、导学案评判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科学测量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调查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调查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调查》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理解调查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3.能够设计并实施一个有效的调查。

导学内容:一、调查的定义和意义调查是指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和数据来获取某种结论或得出某种解释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了解某一现象的特点、规律、原因以及影响等。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获取到客观、准确的信息,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的方法和步骤1.明确调查目的:在进行调查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是什么,要搞清楚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什么,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

2.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范围、对象和时间、地点等,并制定调查问卷或访谈大纲。

3.选择调查方式: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调查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4.实施调查:按照计划进行调查,认真记录所获取的信息。

5.整理和分析数据: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6.撰写调查报告:根据整理和分析的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提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三、设计一个有效的调查1.确定调查主题:选择一个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意义的调查主题。

2.明确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对象,例如学生、家长、老师等。

3.制定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开放性问题和闭合性问题,确保问题清晰、准确。

4.选择调查方式: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如问卷调查或访谈调查。

5.实施调查:按照计划进行调查,确保调查的客观、公正性。

6.整理数据并撰写报告: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提出结论和建议。

导学任务:1.阅读相关学习资料,了解调查的定义、意义、方法和步骤。

2.设计一个关于学校饮食偏好的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

3.整理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建议。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深刻了解了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了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收集信息和数据,通过调查的方式去了解和解决问题。

《测量长度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测量长度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测量长度》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长度的观点及常用长度单位。

2. 精通长度的测量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内容:1. 长度的观点:长度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范围,通常用长度单位来表示。

2. 常用长度单位:厘米、米、千米等。

3. 长度的测量方法:应用尺子、直尺或卷尺进行测量。

4. 实际问题:如何正确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

三、导学步骤:1. 引入问题:请同砚们观察四周的物体,沉思它们的长度是如何表示的。

2. 进修长度的观点: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让同砚理解长度的含义。

3. 进修常用长度单位:介绍厘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干系。

4. 进修长度的测量方法:演示应用尺子、直尺或卷尺进行长度测量,并让同砚动手操作。

5. 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同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测量。

四、导学作业:1. 完成《测量长度》相关练习题。

2. 测量家里一个不规则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沉思:在平时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用到长度测量?列举几个例子。

五、导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精通了长度的观点、常用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屡屡会用到长度测量,因此要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测量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进修有关测量的知识,敬请等候!六、拓展延伸:1. 观察四周的不规则物体,并尝试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

2. 依据教材内容,自行设计一些长度测量的游戏或活动。

3. 利用手机APP或在线工具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信任同砚们对测量长度有了更深度的理解,期望大家在平时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愿大家在进修中不息进步,勇攀知识的高峰!第二课时导学案主题:《测量长度》一、导入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屡屡需要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比如书桌、书籍、教室等等。

那么,你知道如何应用尺子或者其他工具来准确测量长度吗?本节课我们将进修如何正确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测量长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测量长度》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长度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

3. 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导学内容1. 长度的观点及重要性2. 长度的测量方法3. 长度单位及换算4. 实际测量练习三、导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感受长度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进修长度的测量方法:介绍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应用这些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3. 进修长度单位及换算: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千米等,并指点他们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4. 实际测量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练习,如测量教室的长宽、书桌的高度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他们对长度测量的理解和掌握。

四、导学作业1. 完成《测量长度》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在家中找一些物体,用直尺或卷尺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3. 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长度测量的场景,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五、拓展延伸1. 可以邀请学生自行设计一些长度测量实验,展示给同砚们观察和进修。

2.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长度测量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并展开讨论。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已经对长度的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长度的测量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实践,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长度测量的知识。

(完整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2.2细胞(1)l含答

(完整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2.2细胞(1)l含答

2.2 细胞 (1)点击要点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使用时操作步骤:A.取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放在体前略。

B.上镜:从镜盒取出物镜装在转换台上,取出目镜装在上。

C.对光:转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集光器,选取一个大小适宜的,眼观察目镜,用手转动反光镜,当观察到一个视野,对光完成。

D.观察: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物对准通光孔的,用压片夹压住装片。

眼看物镜,向前转动,使物镜和装片接近。

眼看目镜,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观察到模糊的物像时停止。

双手转动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E.移像:反向移动装片。

(2)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倍数的。

2.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三部分,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动物细胞的结构相比,一般还多了、、三个结构。

课堂演练例1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茎表皮临时装片时,能观察到多个清晰的细胞,在不移动装片位置的情况下,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镜头组合是( )A.10×,l0×B.10×,40×C.12.5×,10×D.5×,40×巩固训练1 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采取的措施是( )A.缩小光圈B.换高倍镜C.选用凹面镜反光D.调节粗准焦螺旋例2 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星长方形,番茄果肉细胞近似球形,这种细胞不同形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下列哪种结构( )A.细胞膜B.细胞壁C.细胞质D.细胞核巩固训练2 切开苹果、梨等水果时会流出一些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是( )A.细胞质B.细胞核C.细胞液D.各种细胞结构跟踪演练一、选择题1.生命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B.器官C.组织D.系统2.与植物相比,动物的细胞结构没有( )A.叶绿体B.细胞壁C.液泡D.以上都是3.切洋葱时,闻到难闻的气味甚至会流眼泪,这些刺激物质来自( )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膜D.液泡4.动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D.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5.细胞质流动的作用是( )A.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B.增强细胞的贮藏作用C.加速光合作用D.加强细胞分裂6.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玻片时,在视野中发现一个黑点,当移动玻片时,小黑点不动;转动目镜时小黑点仍在原处,对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光圈太小B.目镜不干净C.反光镜不干净D.物镜不干净7.给制好的临时装片进行染色时,其正确的方法悬( )A.直接往盖玻片上滴加染液,然后用吸水纸B.从装片上取下材料,放在染液中染色后再放回去C.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染液后,用吸水纸在对侧吸引D.先将装片固定在载物台上,再进行写C 相同操作8.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造成显微镜内视野黑暗( )A.转换器转换不到位,物镜偏离通光孔B.遮光器没有打开C.反光镜朝向不对,没有对准光源方向D.装片安放不正确,材料没有对准通光孔9.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目镜不变,而物镜由1O×转向40×,这时视野内细胞大小和数目的变化正确的是( )A.变大、变多B.变小、变多C.变大、变少D.变小、变少10.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移动方向相反,若将视野左上角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标本应向( )A.左上角移动B.左下角移动C.右上角移动D.右下角移动11.在对光完成后,观察玻片标本的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②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④看到物像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为止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12.一台显微镜,配有三只目镜和三只物镜。

2020最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2020最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7、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奠定了土壤的概念,认识到土壤里有什么,在本课,它们将认识土壤的成分及类型,并开展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鉴别家乡土壤的类型。
(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3)学生比较干燥的和湿的土样,讨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五、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
1.谈话:如果下雨时,这两种土保水性能、渗水性能情况是什么样?猜一猜,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一般都认为沙的保水性能差。)
2.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
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首课,在学生对土壤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去亲近土壤,感受土壤的形态,了解土壤里有什么,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土壤、放大镜、记录纸。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
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
(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
(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
课题
二.5土壤的类型
课型
课时
1
时间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导学案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导学案

罗中五元教学导学案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导学案(1)班级 组别学习目标1、能利用卷尺、秒表,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探究匀速直线、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的规律2、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处理数据。

3、 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会应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解决常见的运动问题 一、自主学习 看书回顾填写下列问题1、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的,只能求出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 。

2、认真看右下图分析思考完成下列填空(1)该实验的原理: 、实验对象: (2)待测物理量: ,(3)测量工具及运用方法:用刻度尺(卷尺)测量物体运动的 ,用停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相应距离所需的 , 用 求出(速度)平均速度。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你的分析,请你设计实验的方案:(1)实验所需的器材: 、 、 、 、 。

(2)实验步骤:a.用方木块把带槽木条支成斜面,使小车从木条顶部滚下时,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用刻度尺测量木条的全长S AC 和由顶端至木条1/2处的长度S AB ,用铅笔在木条上标出字母A 、B 、C 。

c.挡板放在B 处测小车在AB 这段路程中运动的时间t AB 。

d.挡板移到C 处,按上述方法,测出小车由顶端A 向下一直运动到底端C 处,所需的时间 t AC ,则小车从B 处运动到C 处所用时间t bc = 。

e.将上述数据填入下表(设S AC =180cm 、t AB =3s t AC =5S )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处理数据总结: 平均速度只能说明运动物体在某段路程上或某段时间内运动的 情况。

二、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解答问题 1、如何测你在校前广场跑步的平均速度 (1)所需器材 、 。

(2)方法步骤:先用 测出广场东西长度为s ,然后用 测出从广场东端跑到西端所用时间设为t ,最后算出跑步的平均速度表达式: 。

2、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在前100米用了25秒,在后100米内用了20。

《速度的测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速度的测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速度的测量》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速度的测量单位和换算关系。

3. 了解速度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导学内容:一、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速度是描述物体移动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v表示,速度的计算方法为:速度v=位移Δx/时间Δt。

二、速度的测量单位和换算关系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米/秒(m/s),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换算关系为1m/s=3.6km/h。

三、速度的意义和应用领域速度是描述物体移动快慢的重要参数,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运动竞赛、工程设计等领域。

通过测量速度,可以更好地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提高生产效率和运动表现。

导学过程:1. 速度的定义:请同学们思考速度是如何定义和计算的,例如一个车辆在1小时内行驶100公里的速度是多少?请计算并回答。

2. 速度的测量单位:请同学们了解速度的常用单位有哪些,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多少?3. 速度的应用领域:请同学们思考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如何根据车辆的速度和行驶距离计算出行程所需的时间?4. 练习题:请同学们进行速度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导学延伸:1.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如何利用速度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减速度。

2. 请同学们尝试设计一个实验,测量自行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行驶距离,分析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速度的定义、计算方法、测量单位以及应用领域。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参数,对我们理解和应用物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速度相关知识,提高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常见的速度单位。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预习任务1.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尝试回答以下问题:a. 速度是什么?它在物理学中有什么作用?b. 如何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c. 什么是速度的单位?常见的速度单位有哪些?三、授课内容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距离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V表示,其公式为V=Δs/Δt,其中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测量气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测量气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测量气温》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什么是气温,气温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2. 掌握如何应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3. 理解气温的变化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进修内容1. 气温的观点及计量单位。

2. 温度计的结构和应用方法。

3. 气温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三、进修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不同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观点。

2. 进修气温的观点讲解气温是指物体的热度高下,是热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气温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和华氏度(℉)。

3. 进修温度计的结构和应用方法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包括温度计的管壁、温度计的水银柱和温度计的刻度。

指点学生如何正确应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注意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字。

4. 进修气温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讲解气温受到太阳辐射、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温的变化。

介绍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

5. 拓展应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时间的室内外温度,并比较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6. 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总结今天的进修内容,强调气温的重要性和测量气温的方法。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实践,加深对气温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室笔记,复习气温的观点和计量单位。

2. 制作一个关于气温的小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3. 观察每天的气温变化,记录并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气温的观点、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安置,激发学生对气温的兴趣,增进学生自主进修和探究。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学生的进修效果。

科学实验测量教案

科学实验测量教案

科学实验测量教案1. 背景介绍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科学实验中,测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建设科学实验测量教案,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掌握科学实验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为:(1)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常见测量仪器,如游标卡尺、卷尺、天平等;(3)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验测量;(4)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等,对实验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5)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展示。

3.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测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师应该注重阐述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测量中出现的误差类型和误差来源,让学生对测量的实质有更深入的认识。

(2)测量仪器的使用在介绍了测量的基本概念后,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仪器,如游标卡尺、卷尺、天平等,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使用这些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在使用测量仪器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每种测量仪器的构造、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测量任务。

(3)实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实验测量是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实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实验测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如精确度要求、测量精度判断、充分平均等,让学生能够在实验测量中做到严谨、精确和准确。

(4)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数据处理软件是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重要工具,如Excel 软件的使用非常广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5)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展示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展示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报告,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展示。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6 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6 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6 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己脖子的长度,它还能用这个方法测出脖子的粗细吗?为什么?2.说一说:像圆柱形的物体要怎么测量?方法比较准确地测出了自己脖子的长度,它还想知道自己的脖子有多粗,我们之前用小立方体测量的方法还可以用吗?为什么?2.提问:像这种圆柱形的物体我们要怎么测量?可小组讨论。

3.听学生发言,梳理学生交流的信息,用纸带、绳子等软的物体围一圈,再用小立方体测绳子或纸带的长度;在纸带上画小方格等等。

4.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方法中哪个更方便呢?5.小结: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就方便测量不规则的物体了。

(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复习导入,有利于减少学生对新课内容陌生感,更容易将思维集中到新的探究问题上,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大单元的场景让学生一直致力于“解决新问题”,让他们发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实际是在推动技术或工具的改进。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做测量纸带1.想一想:纸带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制作测量纸带?2.说一说:怎么制作测量纸带?3.看一看:学习制作测量纸带的视频。

4.想一想:制作测量纸带时有什么注意事项?5.试一试:做一条测量纸带。

教师活动21.纸带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制作测量纸带呢?小组讨论。

2.听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制作步骤:(1)“画格子”。

准备印好格子的纸(或在白纸上用小立方体画出几列格子);(2)“剪纸条”。

用剪刀剪下每一列格子,注意前面纸条的一端要留出空白的位置(教师演示)。

(3)“粘纸带”。

将几列格子首尾相接粘贴好。

注意三个要点“首尾相连”“两端对齐”“连成直线”。

让学生协助上台粘贴。

(4)“做标记”。

依此方法,粘成更长的纸带后,在纸带合适的位置写上数字,让学生上台标一标。

3.出示制作纸带的微课视频。

4.提问:做测量纸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5.课件出示任务及要求:(1)做一条测量纸带,小组分工合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测量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精品导学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测量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精品导学案 教科版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寄语】课堂是知识的超市,展示是生命的狂欢。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能进行简单测量。

3.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长度的测量是本节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节的难点。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1、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写出你的一种测量方法:………………………………………………………………………………,如果请一高一矮的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结果相同吗?。

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必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下图是其它常用单位及单位换算。

3.单位换算: 70Km=……………………………………mm 90nm=……………………………………m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目标二测量长度3、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4、使用带有刻度的测量工具时,都要先做到“三观察...”:(一)观察零刻线(请用红色笔在下图标出);(二)观察量程:即测量工具一次所能测量的范围,下图刻度尺的的量称为………………………;(三)观察分度值:即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也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下图刻度尺的的分度值为………………………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方法点拨:记住“四个对”)①选对:根据测量要求,会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②放对: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边沿对齐,有刻度的一侧与被测物体的边沿对其。

(记住“两个对齐”)③读对: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对: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三者缺一不可。

准确值=格数×分度值,估计值是不满一格而估计出来的值。

如右图,A尺准确值为18×1cm=18cm,估计值为0.3cm,结果为18.3cm。

《测量降水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17》

《测量降水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17》

《测量降水量》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前情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降水量的话题。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而落到地面的现象。

了解降水量的多少和变化对于农业、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那么,我们如何测量降水量呢?二、学习目标1. 了解降水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工具。

3. 能够分析降水量数据并进行相关计算。

三、导学过程1. 降水量的定义和意义(15分钟)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降水量的概念。

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一定面积上的降水的量,通常用毫米(mm)为单位。

降水量的变化对于气候、水文、农林业生产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了解准确的降水量可以帮助农民根据实际情况灌溉作物,从而提高产量。

2. 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工具(20分钟)测量降水量的常用方法有几种,包括雨量计、激光雨量计、卫星遥感等。

其中,雨量计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雨量计通常由一个漏斗和一个容器组成,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容器中,容器的刻度表示降水量。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要选择一个开阔的场地,远离高墙、树木等遮挡物,确保雨量计能够准确捕捉降水量。

3. 分析降水量数据和相关计算(25分钟)我们通过雨量计收集到了一段时间内的降水量数据,接下来我们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平均降水量,即总降水量除以测量的天数。

其次,根据降水量的变化,我们可以绘制降水量曲线图,以便更直观地观察降水量的规律。

四、知识拓展1. 降水量的变化会对土壤湿度、农作物生长、城市排水系统等方面产生影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影响是如何产生的。

2. 了解更多有关降水量的知识,例如降水量的分类、影响降水量的因素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降水量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了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工具,能够分析降水量数据并进行相关计算。

降水量的测量不仅是一项科学实践,更是对我们生活周围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降水量数据。

三年级数学上册3测量练习课1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2

三年级数学上册3测量练习课1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2

练习课
学习目
标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学前准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

1课时
教学环

导案达标检测
知识点1:测量物体的长度。

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铅笔长( )厘米( )毫米
分析:测量物体长度的步骤:
(1)把被测物体的一端与直尺0刻度对
齐。

(2)看另一端对准的刻度是几就是多
长。

(3)超过了整厘米几小格就是几毫米。

(4)把厘米数和毫米数合起来就是该物
体的长度。

答案:7 7
1.你知道曲别针的长度吗?
答案:2 8
知识点
2: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填一填:
5厘米=()毫米
80厘米=()分米
分析:1厘米=10毫米,5厘米里面有5
个10毫米即50毫米,所以5厘米=50
毫米;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里面有
8个10厘米,即8个1分米,所以80
厘米=8分米。

答案:50 8
2.填一填。

2厘米=( )毫米
90厘米=( )分米
1米=()分米
10毫米=( )厘米
50厘米=( )分米
答案:20 9 10 1 5
知识点填一填。

分析:第一题把单位换成相同的分米,4 3.算一算。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1.猜一猜:生来公平,拿在手中。

要问长短,它最分明。

——打一测量工具2.说一说:你见过哪些尺子呢?3.如果能回到恐龙时代帮助恐龙测身高比大小,你会带测量纸带还是尺子去呢?1.课件出示猜谜:生来公平,拿在手中。

要问长短,它最分明。

——打一测量工具(尺子)2.提问:你们见过或用过哪些尺子呢?3.教师介绍:尺子是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采用统一标准制作的测量工具。

出示一些常见的尺子的实物或图片,如塑料尺、木尺、铁尺等硬尺,卷尺、纸尺、皮尺等软尺。

4.如果现在能回到恐龙时代帮助恐龙测身高比大小,你会带测量纸带还是尺子去呢?为什么?5.今天我们就要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谜语导入和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用尺子的亲身经历两个简单的环节,让尺子进入课堂研究,教师的简单介绍可以丰富学生对尺子的认知。

再回到大单元场景中“帮恐龙解决问题,选择哪种工具”,自然而然地引出测量纸带和尺子的观察和比较。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观察和比较1.看一看:观察比较尺子和测量纸带,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2.说一说:测量纸带和尺子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测一测:用尺子和纸带分别测量橡皮擦和桌面的长度并记录,并且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

教师活动21.出示观察任务,分发材料。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学会倾听,补充别人的观点。

3.倾听学生汇报,课件展示纸带和尺子的异同:都有0刻度,标记线的间距等长,标记线重复出现,数字标记。

不同点有:材质不同,标记线的间距长度不同,纸带的0刻度可能未标,尺子有更细小的标记线,数字标记方法不同等。

4.怎样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呢?(1)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

(2)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

教师介绍如何读数,请一名学生示范测量并读出长度。

5.指导学生测量物体长度。

气象仪器和测量——小学科学教案2

气象仪器和测量——小学科学教案2

气象仪器和测量——小学科学教案2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气象仪器,了解其测量原理;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培养科学思维;3.学习和探究气象仪器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4.探索气象仪器和测量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的影响;5.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气象仪器的种类和测量原理;2.学习和探究气象仪器的应用;3.探索气象仪器和测量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理解气象仪器的测量原理和应用场景;2.探究气象仪器和测量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当天天气的状态和感受,并从中分析气象仪器和测量的重要性。

2.讲解(1)让学生了解气象仪器的种类和测量原理。

气压计:气压计是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原理是利用高低压差使某种物质产生一定的体积变化,从而测量气压的大小。

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气体、水、土壤等物体温度的仪器,原理是利用物质的热膨胀或收缩变化来测量温度的大小。

湿度计:湿度计是测量空气中水分含量的仪器,原理是测量空气中水分与水的饱和量的比值。

风速计:风速计是测量风速的仪器,原理是利用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力来测量风速的大小。

(2)让学生了解气象仪器的应用场景。

气象预报和观测:气象仪器通过对大气变化的测量,为气象预报和观测提供了数据支持。

农业和水资源管理:气象仪器在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中,可以提供气象数据,帮助人们合理管理农田和水资源。

交通运输:气象仪器可以提供交通运输所需的气象信息,为交通运输提供保障。

3.操作让学生模拟气象预报和观测,使用气象仪器测量当天的温度、湿度和气压,并根据测量结果对未来的天气进行预测。

4.总结回顾与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气象仪器和测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发现和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案通过让学生观察天气,了解气象仪器的种类和测量原理,探究气象仪器和测量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操作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导学案

小学科学导学案
_________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导学案(编号:008)
执笔:李长江学科组审核: 质检部审核: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课题
蚯蚓
第1课时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特点、外形结构及有关蚯蚓的知识。
2.能用估算和测量的方法对蚯蚓进行观测,能测量蚯蚓的长度。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研究蚯蚓,学习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测量的方法。




点评、链接
同学们认识了很多的动物和植物,今天我们来仔细研究其中的一种动物,蚯蚓。
预习任务
1.蚯蚓怎样运动?2.怎样测量蚯蚓的身长?3.蚯蚓的外形特点?
导 学 案




组班展示教师点拨巩固练习
导学一 猜想-----你知道吗?(独学,对学)
2.蚯蚓怎样运动?(对学)
3.蚯蚓的外形特点?(对学)(参考导学一的第1个问题,也可参照课本P14页内容)
4.蚯蚓的身长?(对学)(参照课本P15页内容)
导学三班组展示,交流讨论
1.各组汇报、答辩,教师适时点评(群学)
2.填写观察报告 (独学)按书上P15,P16提示填写这部分内容的观察报告。
归纳提升
1.蚯蚓怎样运动的吗?它长得什么样子,它身上有哪些器官.如,蚯蚓身上有没有眼睛、耳、腿和嘴,身上有粘粘的东西吗?蚯蚓是什么颜色?
2.你想怎么观察蚯蚓呢?你想观察蚯蚓的哪些特征呀?
导学二观察、验证
1.各组领取实验器材和用品,要求观察时不要伤害蚯蚓。下节课还要用到蚯蚓,将观察后的蚯蚓养起来,以备下一个活动继续观察。
你学到了什么或有哪些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固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
2.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二、重点、难度
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三、课前自习
1.体积(volume)是物体占有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m3)。

较小的体积单位是(cm3)。

液体的体积单位还用(L)和(mL),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立方米= 升;1升= 毫升;1毫升= 立方厘米。

2.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长方体,只要用米尺测量出它的、、,把具体的数据代入相应的公式便可计算出它的体积。

3.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般用或。

4.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看清它的和。

测量前,量筒必须在桌面上。

大多数液体在静止时,液面在量筒内呈凹形。

读数时,视线要与处相平,如图1-42。

5.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步骤如下: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如图为毫升,把固体浸没在量筒中,如图,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

则待测固体的体积是两示数之差毫升= 立方厘米。

四、拓展提升
1.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2.观察量筒和量杯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填入表中:
实验:测量30毫升的水。

五、当堂检测
1.500厘米3= 分米3= 米3;
20升= 毫升= 厘米3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有400 ;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 ;
我们教室里的空气大约有
200 。

3. 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由图可知,
液体的体积为cm3,固体的体积
为cm3.
4. 如图是小华木塞实验,由图可知木塞是cm3,
其中四个步骤中不需要是(填序号).
六、作业布置
七、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