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erct:grafton脱钙骨基质结合局部骨在单节段腰椎融合术中疗效肯定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疗效和椎旁肌及相邻关节突关节变化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疗效和椎旁肌及相邻关节突关节变化庞大明;尹鹏;杨晋才;海涌;范哲轩;黄继旋【期刊名称】《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年(卷),期】2024(34)4【摘要】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F治疗的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58.0±8.7岁(41~79岁),随访40.7±3.6个月(36~58个月)。
收集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P);术前和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CT检查,测量多裂肌(MF)横截面积(CSA)和脂肪浸润(FI)评分,并根据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术后MF CSA、FI评分、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与术前的差异。
结果:患者术前VAS-LBP为7(7,8)分,术后1周为3(2,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2)分,末次随访为1(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VAS-LP为6(5,7)分,术后1周为2(1,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1)分,末次随访为0(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ODI为61%(55%,67%),术后3个月为23%(19%,31%),12个月为12%(8.5%,17.5%),末次随访为7%(4%,15.6%),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
单节段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分析
资 料 与 方 法
般资料 : 本组 患者 2 1例 , l , 男 3例 女 8例 , 年龄 3 6 , 2~ 6岁 病程 6个月 ~l 0
一
复位 . Ⅲ度滑 脱未 全复 位 , 全 复位 1例 完 率 9 . % 。2 例 椎 间 均 融 合 ,6例 脊 柱 04 1 1 活动度无 明显感 觉。5例 感觉有 轻 度受
限 , 无断钉断棒出现。 均
讨 论
本组 临床实践证 明, 单节段椎 弓根钉 棒系统复位 固定 加单枚椎 问融合 器植入 椎间植 骨治疗腰 椎滑脱 , 椎体 复位 可靠 ,
年, 平均 3 个月 , 中峡部不连 l , 1 其 4例 退 变性滑脱 7例 。滑脱平 面位 于 L 平面 1 例 , 平面 7例 , / 面 1 。根据 L, s平 3例 M yrig 型 , eed 分 n I度 滑脱 1 1例 , Ⅱ度 滑 脱 9例 , Ⅲ度 滑脱 1 , 前均有 明确 的 例 术 腰 痛 或腰 腿 痛 , 伴 间 歇性 跛 行 、 肢 或 下 ( 一侧或双侧 ) 射痛和小腿 外侧皮肤麻 放 木, 且症状 持续半年 以上 , 术前常 规腰椎
视下松解神经根管并达到充分减压 目的。 关 于滑脱椎体复位问题 , 大多数 学者 认 为没有神经根症状患者进行原位融合 , 腰椎稳 定 术 , 达 到治 疗 目的 。对 于 可
棘 突切除 , 切除病 椎 的下关节 突, 峡不 连 摘 要 目的: 讨腰椎滑脱单节段复位 探
内 固定椎 间 融 合 的 可 行 性 及 疗 效 , 法 : 方 回顾 分析 腰 椎 滑 脱 患 者 2 1例 , 采 用后 均
脱位重神经症 状 明显 可采取 复位或部 分 复位方法 。本组 患者采 用单节 段复位 固 定具有暴露范 围缩小 、 损伤小、 出血少 、 手 术时间短 的特 点。操作 时可在 滑脱椎体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陈栎昀;方煌;王欢【期刊名称】《骨科》【年(卷),期】2022(13)5【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于我院行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4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组。
其中运用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19例纳入UBE镜下融合组,男8例,女11例,年龄为(58.95±10.21)岁;行传统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的28例纳入TLIF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为(58.04±10.83)岁。
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UBE镜下融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TL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7例病人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的背部和下肢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BE镜下融合组术后1周的背部VAS 评分显著低于TLIF组[(1.11±0.81)分vs.(4.50±1.26)分],且其背部VA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TLIF组[(4.89±1.60)分vs.(2.14±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手术节段融合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采用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可行的临床治疗手段,术后早期病人的腰痛缓解程度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总页数】5页(P395-399)【作者】陈栎昀;方煌;王欢【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椎间孔镜下BEIS术治疗62例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2.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3.后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分析4.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早期临床疗效5.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技术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融合术结合腰椎间融合器植入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完全 清理掉 不相 连 的峡部纤 维组 织 ,在两 侧均 放置提 植 骨融合率为 9 6 . 3 0 %,对 照组植骨融合 率为 8 1 . 4 8 %, 两组 比较差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另 外观 察组 患者 没有 出
现 内固定松 动现 象 ,对照 组患者 内固定松 动发 生率 为
D O I :1 0 . 3 7 6 0 / c m a . J . i s s n . 1 0 0 7 - 1 2 4 5 . 2 0 1 5 . 1 7 . 0 1 6
治疗 中进一步应用。
【 关键词 】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 融合 术 ;腰椎 间融合器 ;疗效
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 出、 腰椎管狭窄 、 前 预弯 的连接 棒 ,复位 内 固定 ,x线 C型臂 机透 视下 腰椎滑脱 等 内容 ,在 中老年人群 中比较 常见 [ 1 - 2 ] o病情 确定 螺钉 是否 固定 良好 。对 照组患 者在 此基础 上行 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 0 1 5年 第 2 1 卷 第 1 7期
I MHG N,S e p t e m b e r 2 0 1 5 ,V o 1 . 2 1 N o . 1 7
腰 椎 融 合 术 结 合 腰 椎 间融 合 器植 入 对腰 椎 退行性疾病 的治疗效果 观察
殷 建伟
【 摘要 】 目的 观察腰椎融合术结合腰椎间融合器植入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
关节 附近软 组织 有效 清理 ,让 小关节 及横 突根部 显露 对照组优 良率 8 1 . 4 8 %, 两组 比较 , = 4 . 3 0 , P <0 . 0 5 。 除相 应病变 节段 ,同时给予 患者神 经根 减压操 作 ,且 2 . 2 两组 患者植 骨融合率 及并发 症情 况 比较 观 察组
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植骨融合内固定: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及矫正畸形
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植骨融合内固定: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及矫正畸形陈涛;贾世青;刘昌生;赖英静;张翔【摘要】背景:在彻底病灶清除的基础上,同期前路或分期行后路内固定已成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标准方案。
虽然大量文献证实二者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前路解剖结构复杂,创伤大,并发症相对较多,操作及内固定物置入困难等一系列缺点。
目的:观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后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畸形矫正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行一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36例,病变节段T11/12节段2例,T12/L1节段4例,L3/4节段6例,L4/5节段22例,L5/S1节段2例;其中2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表现。
治疗后6,12,24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脊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24-38个月。
治疗后2年患者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
末次随访患者腰椎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P <0.05),椎间融合率为100%。
治疗后随访无病灶残留及复发,无矫正丢失,无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
提示对于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能够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畸形,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BACKGROUND:On the basis of thorough debridement, homochronous anterior or staging posterior fixation has been a standard scheme for spinal tuberculosis. Numerous studies confirmed that above approach has obtained good effects, but the anterior approach has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complex anatomic structure, great trauma,relatively more complications, and difficult operation and fixator implantation. OBJECTIVE:To observe spinal stabilization and deformity corr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ingle-segment thoracic/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after posterior debridement and interbody fusion. METHODS:Clinical data of 36 patients with single-segment thoracic/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undergoing one-stage posterior debridement and interbody fusion in the Guangxi Yulin Orthopedics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08 to January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re were 2 cases in single T11/12 segment, 4 in T12/L1 segments, 6 in L3/4 segments, 22 in L4/5segments and 2 in L5/S1 segments. Of them, 24 patients suffered from different degrees of spinal nerve injury. At 6, 12 and 24 months after surgery, al patients were folowed up. Bone graft fusion, kyphosis correctio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spinal cord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Al patients were folowed up for 24-38 months. Cobb angle of kyphosis and spinal stenosis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2 years after treatment (P < 0.05). The lumbar back pain symptom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final folow-up (P < 0.05), with an intervertebral fusion rate of 100%. No lesion residue and recurrence, correction loss, fixation loosening or displacement was found.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in patients with single-segment thoracic/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posterior debridement and interbody fusion can effectively reconstruct spinal stabilization, correct deformity, and promote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pinal nerves.【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5(000)044【总页数】5页(P7120-7124)【关键词】骨科植入物;脊柱植入物;胸腰椎;结核;脊柱融合术;Cobb角;神经功能;随访【作者】陈涛;贾世青;刘昌生;赖英静;张翔【作者单位】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537000;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537000;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537000;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537000;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5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文章亮点:1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利用正常的后柱附件结构进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椎弓根钉系统贯穿三柱,对脊柱进行三维固定,相对于前路固定,把持力大,抗压,抗旋转力强,矫形效果明显,矫正丢失少,对脊柱畸形矫正及脊柱序列恢复有着很好的临床效果,可在彻底减压的同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克服了由于前路置钉椎体质量难以把握导致的内固定松动,矫正度丢失的缺陷。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配合中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结 论 : M ITLIF ̄合 加味 独 活 寄 生 汤 治 疗 单 节段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疗 效 较 好 。
[关键词 ] 单节段腰椎 间盘 突出症 ;微创 经椎 间孔腰椎椎 间融合术 ;加味独活寄生汤
单节 段腰椎 间盘突 出症多伴有 腰痛 、下肢痛 、肌力 下 降等症状 。据统计 ,此 类患者91%存 在腰痛 。既往临床 常采用 开放经椎 间孔腰椎椎 间融合术 (Open tmnsfomminal lumbar interbodv fusion,Open—TLIF)治疗单节 段腰椎 问盘 突 出症 ,可有 效重塑脊 柱稳定 性 ,但 术后肌 肉萎缩 及腰痛 等症 状发 生率 较高 。近 年来 ,随微创 技 术不 断发 展 , 微 创经椎 间孔腰 椎椎 间融合术 (Minimal invasive posterior transfominal interbodv fusion,MITLIF)因具有 手术创 伤 小 、术 后恢 复 快 等优 点 得 到临 床 推广 及 应用 。本 研究 用 (MITLIF)配 合 中药 治疗 单节 段腰 椎 问盘 突 出症 效果 较 好 ,报道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纳入标准 :均符合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 准 》单节 段 腰椎 间盘突 出症诊 断标准 ],经cT、腰椎x线片 、确诊 为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签署知情 同意 书。
排除标准 :合并 造血系统 疾病 ,合 并肝 肾等重要脏 器 功 能 障碍 2 治 疗 方 法
生 黄芪30g,鸡 血藤30g,生葛根 30g,丹参 30g,杜 仲20g, 桑 寄, ̄4:20g,秦 艽20g,怀牛膝20g,赤芍 15g,三七 12g,全 蝎 10g,川I芎 10g,当归 10g,独 活9g,蜈蚣2条 。用 200OraL 水 煎煮 ,取汁 lO00mL, 日1N ,于早 中晚饭后 服用 ,每次 333mL,持 续治疗 21d。MITLIF方法 :全麻 ,俯 卧位 ,c型 臂x线机下 ,准确 定位手术节段并在体表 标记。在手术节段 棘突旁 2cm处做一 约3cm切 口,依次切 开皮肤 、皮 下 、深筋 膜 ,使 用X—tube系统通道 撑开 软骨组织 至关节 突 ,充 分显 露关节 突 ,切除部 分椎板 及上下 关节 突结构 ,牵拉硬 膜囊 及神经根 ,暴 露椎间盘并 摘除 ,用9号尿管清洗椎 间隙 ,植 入 自体 或 同种异体 骨粒 于椎 间 隙 ,打压 紧密后 ,放置 椎问 融合器 ,c型臂x线机确认椎间融合器位置 良好后 ,置放 2枚 椎 弓根 钉 ,椎 间加 压 。确认 内固定物位 置 良好后 ,取 出通 道 ,置放引流管 ,缝合切 口。 3 疗效标准
后路植骨融合单节段固定治疗腰椎滑脱42例临床疗效分析
后路植骨融合单节段固定治疗腰椎滑脱42例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討经后路单节段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9月,经后路单节段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腰椎滑脱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判定疗效、临床优良率,手术并发症,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随访12月~24月,术前JOA 评分11分,末次随访时25分,术后疗效优25例,良1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5.24%,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后路单节段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腰椎滑脱能较好地复位和固定,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标签:腰椎滑脱;单节段固定;Cage植骨腰椎滑脱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1],主要表现为下腰痛,及腰椎管狭窄或神经根管狭窄所致的下肢痛、间歇性跋行等,经保守治疗无效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们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间Cage植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周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42例,随访12月~24月,术后临床效果确切,融合率高,患者满意,现作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患者,男14例,女28例;年龄46~74岁。
按Newman 分类,峡部裂滑脱16例,退行性滑脱26例;根据Meyerding滑脱分度:I度15例、II度25例、III度2例。
滑脱节段:L3/46例、L4/521例、L5/S1,15例。
术前常规行腰椎正侧、伸屈、左右斜位X线片及腰椎MRI检查。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痛,单侧或双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跋行。
术前均经过保守治疗无效且神经症状严重者行手术治疗。
1.2手术方法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垫枕、调整腰桥,定位病椎后取后正中切口,显露椎板、小关节突及横突根部,C臂X线确认滑脱椎后,以上关节突外缘垂线与横突中点水平线交点为定位进钉点,在相应滑椎置入提拉椎弓根螺钉,下位稳定椎置入“U型”椎弓根螺钉,C臂透视明确椎弓根钉位置满意后开始减压,如有峡部断裂则清除峡部断裂处增生的纤维瘢痕组织,行椎板完整掀除,无峡部断裂患者行双侧半椎板减压,必要时切除关节突,探查神经根及椎间隙,行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切开后纤维环,髓核钳取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椎间绞刀松解椎间隙。
腰椎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腰椎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
方法对26例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复发性腰间盘突出症;2、腰椎间盘突出巨大,终板破裂者;3、合并椎管狭窄需全椎板切除者;4、合并节段性不稳者;5、极外侧椎间盘突出需切除一侧关节突者。
)进行减压的同时行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后评价疗效。
结果26例平均手术时间(160±26)min,平均出血(510±53)ml。
平均随访16个月,骨性融合率96.2%,患者主观满意度88.5%。
并发症有硬脊膜撕裂3例。
结论椎管减压、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椎间融合自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漯河医专二附院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对26例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治疗(占同期腰椎间盘手术的6%),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3岁(27~68岁)。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再次手术距初次手术时间为1~13年,平均5.8年,突出巨大,终板破裂2例。
退变严重,伴椎管狭窄需全椎板切除2例,节段性不稳定性1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需一侧关节突切除3例,病程3个月~8年,平均9个月,突出间隙L342例,L4514例,L5S1 10例。
主要症状为持续性腰疼、患肢放射疼、麻、肌萎缩、肌无力,行走困难,巨大突出所致性功能及大小便障碍等。
所有病例均有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相应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功能及腱反射异常。
术前常规行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表现为腰椎退行性变,生理弯曲消失及节段性不稳征象,CT和/或MRI检查示椎间盘突出相应神经根或硬膜囊受压。
1.2 手术方法俯卧位,连续硬外麻醉或全麻,后正中切口,暴露需减压固定的节段,先将椎间盘切除,彻底减压。
单节段椎间融合联合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单节段椎间融合联合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严越茂;李世平【摘要】目的:比较单节段椎间融合联合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与双节段融合内固定2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L4/5、L5/S1)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后路减压L4/5 ISBOAR动态内固定+ L5/S1椎间融合,25例)和对照组(L4/5、L5/S1双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25例)。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定;通过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ROM);观察融合情况及内置物状态。
结果5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2~48个月(平均42.4个月)。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两组均未出现麻醉意外、神经根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
末次随访时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末次随访时,观察组L2~S1和L3/4 RO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3/4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L2~S1和L3/4 ROM、L3/4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骨性融合率分别为96%(24/25)、96%(48/50)。
均未发生钛棒、ISOBAR动态棒、螺钉移位、断裂、松动等并发症。
结论单节段椎间融合联合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腰椎活动度好的优点,短期可有效防止邻近节段退变,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中,以腰椎融合运用最为广泛。
其中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伴有节段明显失稳的患者,腰椎融合术已成为其治疗首选[1,2]。
腰椎融合术根据手术入路、植骨融合位置、减压内固定置入的不同可分为多种术式类别,而各类术式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不尽相同。
现对各类腰椎融合术式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运用上的研究进展作以下报道。
1腰椎椎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在摘除椎间盘后,通过植骨或内置物使椎体间相融合。
该术式最早用于椎体结核的治疗,1953年Cloward 首次将其用于下腰痛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腰椎间融合根据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遂宁市中医院骨科,四川遂宁629000*通讯作者:陈泽,Email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李笑峰,蒋曼,陈泽*,熊福生[摘要]腰椎退行性疾病是由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增生紊乱、腰椎韧带松弛以及肌肉劳损等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以腰椎自然退化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给众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腰椎融合术式种类多样,而各类术式有其自身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优缺点,各家研究报道结果不一,使得临床医师在不同术式的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难以达成共识。
现就临床上各类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融合术;综述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2.025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different lumbar fus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I Xiao⁃feng ,JIANG Man ,CHEN Ze ,XIONG Fu⁃she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uin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uining ,Sichuan 629000,China Coresponding author :CHEN Ze ,****************[Abstract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caused by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ntervertebral facet hyperplasia and disorder ,lumbar ligament relaxation ,and muscle stra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umbar natural degeneration.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aging process ,the clinical incidence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many elderly people.Lumbar fusion surger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Al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lumbar fusion in clinic ,each type of lumbar fusion has its own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studies are different.As a result ,clinicians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on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ach a consensus.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all kinds of lumbar fusion is reported as follows.[Key word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lumbar fusion ;review手术入路可以分为经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XLIF)。
两种椎间融合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期疗效
实用 医学杂 志 2 0 1 3年第 2 9卷第 1 8期
两 种 椎 间融 合 方 法 治 疗腰 椎 滑脱 症 的 中期 疗 效
李亮 高吉海 燕树 义 于学忠 任跃兵
摘 要 目的 :观 察椎 弓根 螺钉 内 固定术结合椎 间单 纯 自体骨块植 骨及 C a g e 植 骨融合 在 治疗退行性 腰
2 结果
8例 、 Ⅱ度滑脱 l 8 例; B组 2 2例接受 C a g e 植骨融 合术 , L 4 滑脱 1 3例 、 L 5 滑 脱 9例 , I 度 滑脱 6例 、 Ⅱ 度滑脱 1 6 例。 1 . 2 手 术 方法 所 有 病 例 充 分 显 露后 彻 底 给予 椎 管 减 压 及 扩 大 双 侧 神 经 根 管 。在 透 视 监 视 下 采 用 “ We n s t e i n法 ” 经 椎 弓根 分 别 于 滑 椎 和 下 位 椎 椎 弓 根置钉 , 适 当撑开椎 间隙 , 提拉 复位 , 并 拧紧螺母 。 处理椎 间隙 直至软 骨下 面骨 面修成 两 面植 骨床 。 将 切 下 棘 突 、椎 板 咬碎 成 碎 骨 粒 植 入 椎 间 隙 前 部 并 向前 、 对 侧 夯实 。A组将 切 下 关 节 突 或 者 由髂 后 上棘处凿 取两枚 髂骨块 ( 三面皮 质 ) , 修整后嵌 入 椎间隙嵌 实 ; B组将充 满骨块 的 C a g e 置人椎 间隙 内 。检 查硬 膜 、 神 经根 是 否 松 弛 , 有无压迫 , 调 整 椎
两种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doi:10.3969/j.issn.1008-0287.2021.03.007-临床论著-两种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李鹏,高利峰,胡军华,刘雅普,王松茂,徐永辉,侯秀伟,吴广良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和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3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椎间孔镜组(O6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开窗组(17例,采用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N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O个月"手术时间椎间孔镜组长于开窗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椎间孔镜组少(短)于开窗组(P<0.05)"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d及1、3、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后1、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术中出血少、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长"关键词:腰椎融合术;椎间孔镜;开窗髓核摘除术;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R681.5;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87(2021)03-03O6-05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urgerins for treatment of adjacent-lnvel dise herniation aftnrlumbar fusion LI Peng,GAO Li-feeg$HU Jun-hua$LIU Ya-pu,WANG Song-mao$XU Yong-hui$HOU Xiu-fec$WU Guangfang(Deph op Spinai Surgery$the Second A'iHatee Hospital op LuoheMedical College$Luohe,Henan462300$China)AbstracC: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and siniple fenestration discectomy of nucleus pulyosus in the treatment of adjacent seeement disc herniation aftea lumbaa fusion.Methods The43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adjacent secement disc herniation aftea lumbaa instrumentation fusionwere divided into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group(O6cases were adopted with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nucleus pul-posus discectomy)and fenestration group(17pati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fenestration nucleus pulposus discectomy).The operation situation of the tmo groups were recorded,the VAS of lumbocrural pain and ODI were comparedbetoeen the tmo groups.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a6〜12months.The operation tinic of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group was longea than that of fenestration group(P<0.05),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postoperativefirst ambulation tinic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group were less(shorter)than those in the fenestration group(P<0.05).The VAS of lumbocrural pain at1d,1,3and6months aftea operation were sivnificant-l improved,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operation(P<0.05).ODI:at1,6months aftea operation,which were signif-icantla irnproved than the preoperation(P<0.05).At wrious tinie-point postopera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dmerences for VAS and ODI scores betoeen two groups(P>0.05).Conclrsions Compared with the simple fenes-iaaioon nuceuspueposusdosc8ciomy,p8acuian8ousiaansooaamonae8ndoscopocdosc8ciomycan aesoachoe8saiosoacioayCicaca in the meatment of adjacent segment disc herniation aftea lumbaa fusion,with the adrantages of less bloodeoss,eaaeyambueaioon,shoaihospoiaesiay,whoeewhoch haseongeaopeaaioon iome.Key words:lumbar fusion;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fenestration nucleus pulposus discectomy;adjacent segments;disc herniation2014年9月〜2019年5月,我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和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43例腰椎融合术作者单位:潔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河南潔河462300作者简介:李鹏,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研究,E-maii: lipeng19851202@;吴广良,男,主任医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研究,E-mail:wuguangliangO1@ 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本研究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共纳入4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①椎间孔镜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1-72 (53.88±13.69)岁"初次手术固定融合节段:单节段22例(L3^44例丄4“10例丄5~S18例),两节段4例(L~S11例,L3“3例)。
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 第21卷 第37期53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研究·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黄鑫1,吴发帅2,王优2(1.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湖北 武汉 430100;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2)0 引言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腰椎疾病,一般采取手术治疗。
近几年,外科技术不断发展,在腰椎疾病的治疗中,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椎间融合器的使用十分广泛,并且所取得效果比较理想[1-2]。
从实际的临床应用效果来看,椎间融合器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融合器位移、融合器下沉以及弹性模量差异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尝试采取了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进行椎间植骨手术方案,结局提示该方案的疗效和椎间融合器椎体间植骨融合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3]。
为进一步明确其疗效,文章分析了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并对86例患者展开了调查,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8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展开调查,患者于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入院,按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后路自体骨联合椎间融合器椎体间植骨融合、自体骨联合异体骨椎体间植骨融合,各43例患者。
观察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范围46~76岁,平均(61.23±2.13)岁,病程6~26个月,平均(16.32±1.42)岁;L4~5间隙病变患者27例,L5~S1间隙病变患者16例。
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范围47~75岁,平均(61.21±2.22)岁,病程7~25个月,平均(16.31±1.37)岁;L4~5间隙病变患者28例,L5~S1间隙病变患者15例。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能够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后路自体骨联合椎间融合器椎体间植骨融合,患者行仰卧位,麻醉成功后,经后正中入路,行纵向切口,双侧分离椎旁肌,完全显露患者病灶和关节突外缘,透视下定位病灶,植入椎弓根钉。
自体骨与椎间融合器经后路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自体骨与椎间融合器经后路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郝占元;曹耀辉【摘要】目的观察自体骨与椎间融合器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材料不同分为自体骨组57例和椎间融合器组49例,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对2组远期疗效进行评定,影像学评估包括测量末次随访和术后1个月椎间隙高度变化,椎间融合情况通过Suk法判定.结果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21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术后1年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椎间融合器组椎间隙高度变化低于自体骨组(P<0.05).结论采用自体骨与椎间融合器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在使用选择上,应根据患者年龄、骨质、经济承受能力、意愿和具体的医疗条件综合考虑,以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4页(P703-706)【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关节融合术;治疗结果【作者】郝占元;曹耀辉【作者单位】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骨一科,河北邢台054000;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妇科,河北邢台0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方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疗效确切[1]。
在融合材料的选择上,目前常用的有自体骨、异体骨和椎间融合器[2]。
近年来,椎间融合器使用日益增多,单纯以自体骨行椎间融合使用越来越少。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体骨和椎间融合器经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二者临床疗效和融合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明确二者优缺点,以便指导临床选择。
腰椎单侧小关节间植骨融合术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黑龙江医学第44卷2020年第8期H E I L O N G J I A N GM E D I C A LJ O U R N A L V o l .44N o .8A u g .2020生率更低。
究其原因,弹性髓内针固定术属于髓内多点固定技术,行骨折复位时,术者可通过对弹性髓内针进行旋转、控制等方式来复位骨折或者调整骨折复位,进而获得更好的解剖位置[12]。
另外,固定骨折时,弹性髓内针固定是在骨髓腔内进行操作,能有效避免因反复调整位置而损伤神经与血管;弹性髓内针多点固定与生物学内固定原则相符合,不仅能确保骨折稳定,避免骨折复位丢失,同时还能对骨折愈合进行促进,使得患儿术后能及早行功能锻炼;弹性髓内针末端在皮下埋置,能避免引发骨髓炎、针道感染等并发症[13-14]。
虽然弹性髓内针固定在儿童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将弹性髓内针取出时需行二次手术,与经皮克氏针固定相比较为复杂,但因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故也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弹性髓内针固定与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相当,但弹性髓内针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因此临床应根据患儿的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术式。
参考文献[1]张健.肱骨近端骨折手术行颈臂丛联合阻滞的临床研究[J ].黑龙江医学,2015,39(7):818-819.[2]王俊义,王巧迪.传统正骨手法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J ].中国骨伤,2017,30(11):1063-1066.[3]J I X ,K A M A R AA ,WA N GE ,et a l .T w o -s t a g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t o d e t e r m i n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e n t r y p o i n t o nh i g h e r e x i t o f ?p r o x i m a l p i n s i nl a t e r a l p i n n i n go f s u p r a c o n d y l a r h u m e r u s f r a ct u r e i n c h i l d r e n [J ].J O r t h o p S u r g R e s ,2019,14(1):351.[4]王卫东.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7,57(38):87-89.[5]彭涛,马玉龙,宋得夫,等.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5):96-98.[6]李建文,杨永博,万蕾,等.3D 技术辅助下半肩置换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N e e r Ⅳ型骨折[J ].中国骨伤,2019,32(9):810-814.[7]陶静,曲崇正.针灸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V A S 评分、骨密度及疗效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100-101.[8]陈楚群,赖伟强.肱骨近端骨折患儿的外科治疗方案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107-110.[9]冯阳阳,常宝生,刘向栋,等.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内侧柱支撑能力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6):1156-1159.[10]张冶,王春,郑大伟,等.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8):1-2.[11]蓝春祎,韦铭铭.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重度桡骨颈骨折[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4):38-39.[12]叶卫华,梅海波,刘昆,等.弹性髓内钉固定术对O 'B r i e n Ⅱ、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预后及关节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2):2326-2329.[13]杨云,方跃,钟刚,等.弹性髓内针与钢板螺钉治疗腓骨干骨折的比较研究[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2):172-176.[14]许浩杰,孙祥水,汪飞,等.3种不同入路弹性髓内针治疗大龄儿童肱骨干骨折临床分析[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19):1495-1499.[收稿日期:2020-02-04](编辑:董元涵)*基金项目:佛山市科技创新项目(1920001001660)。
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王雅辉; 刘正蓬; 褚立; 明颖; 张义龙; 孙志杰; 王建华; 李哲; 孙贺【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35)016【总页数】5页(P2619-2623)【关键词】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隙高度; 椎间孔高度; 腰椎前凸角【作者】王雅辉; 刘正蓬; 褚立; 明颖; 张义龙; 孙志杰; 王建华; 李哲; 孙贺【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河北承德 067000; 解放军第二六六医院脊柱外科河北承德 067000【正文语种】中文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和椎间融合器的出现及发展,使脊柱外科医师在施行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时广泛采用自体骨+椎间融合器椎体间置入的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但研究显示[1]椎间融合器的使用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弹性模量差异、融合器下沉或移位等,笔者尝试采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进行椎间植骨的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
潘剑成等[2]报道认为同种异体骨与融合器进行椎间植骨近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也有作者认为,两种融合方式远期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丢失具有一定影响。
但目前国内对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在治疗LSS方面的疗效及椎间隙、椎间孔高度差异的综合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回顾统计了我科2016~2017年单节段LSS采用自体骨+椎间融合器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患者66例,和接受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院标准:(1)诊断为LSS,即CT、MRI检查均显示椎管矢状径变小,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或跛行;经保守治疗无效,即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下肢疼痛VAS评分仍>6分,伴下肢跛行或间歇性跛行;(2)腰椎退变明显,经动力位X线检查伴有腰椎不稳,需要行椎间植骨融合;(3)单节段LSS,相邻节段无明显不稳和严重退变;(4)术后随访时间1年以上。
显微镜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
显微镜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施耀华;杨建平;赵洪;翟羽;黎俊【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年(卷),期】2024(45)1【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经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行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患者41例(开放组),经Wiltse入路Quadrant通道直视下TLIF治疗患者25例(微创组),显微镜下减压并采用经皮椎弓根钉TLIF治疗患者38例(显微组)。
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引流量、术后2天和7天切口周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情况,术后CT检查评估椎弓根钉置钉准确率,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24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
显微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2天和7天切口周围疼痛VAS评分均小于微创组和开放组(P<0.05),椎弓根钉置钉准确率高于微创组和开放组(P<0.05),但术中X线透视次数高于微创组和开放组(P<0.05)。
开放组发生术后切口浅表软组织感染1例,疑似感染1例,脑脊液漏1例;微创组出现术后短暂性神经症状2例。
3组术后6个月、24个月JOA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6个月和24个月融合率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按改良MacNab标准,3组患者疗效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显微镜辅助通道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术中出血少、切口疼痛感小、并发症少,采用经皮椎弓根钉置钉准确率高,融合率、疗效优良率与开放手术一致,临床疗效好。
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2 0 0 2 , 5 6 ( 5 ) : 6 5 2 — 6 5 6 .
my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t h e i ma r n a g e me n t :a n a t t e mp t a t c o n s e n s u s . Ga s t r o i n t e s t En d o s c , 1 9 91 , 3 7: 3 8 3 - 3 9 3.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o f e n d o s c o p i c s p h i n e t e r o t o my wi t h p r e c u t p a p i l l o —
E R C P是诊 断胆胰疾病 的重要手段之一 ,曾被视为诊断 胆胰管梗 阻的金标准 , 确诊率高于 B超 、c T及磁 共振胰胆 管成像 ( MR C P ) [ 4 , ' 故 广泛用于 临床 , 但E R C P有 较 多的术 后 并发症 , 特别是 术后急性胰 腺炎 , 少数 患者可发 生重症胰
合固定是我院近年开展 的治疗腰椎 间盘 突出症 的手 术方式 , 取得了 良好 的近期效果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突及 下位椎体上关 节突尖端小部分 , 经椎 间孔人 路 ( T L I F手 术) 显露突 出的椎间盘 . 注 意保 护紧贴上 位椎体椎 弓根下缘 走形 的神经根 。 尖刃刀切开纤维环 , 用髓核钳 、 不同型号的椎
[ 4 ] 张剑 波 , 林中, 卢艺 , 等. E R C P与 B型超声 和 c T对 梗阻性黄 疸诊断 的对 比研究. 中国内镜 杂志, 2 0 0 3 , 9 ( 6 ) : 4 4 47 . [ 5 ] 李海 民, 窦科峰 , 周景 师 , 等. 梗 阻性黄疸 影像学检查 的比较分 析. 西北 国防医学杂志 , 2 0 0 2 , 2 3 ( 5 ) : 3 4 5 . 3 4 7 [ 6 ] 赵铭宁 , 杨勇, 张文杰 , 等. E R C P 后胰 腺炎影响 因素分 析 . 肝 胆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杨战锋【摘要】分析经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IL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100例医院收治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微创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MIS-TILF),对照组采取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ILF).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改良Macnab评价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经微创通道辅助下应用MIS-TILF手术在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7(028)014【总页数】3页(P2696-2698)【关键词】微创通道系统;MIS-TILF手术;单阶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作者】杨战锋【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微创通道系统是新一代腰椎微创系统,微创通道能够扩大操作空间和手术视野,有利于椎间融合器的置入[1]。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当保守治疗无较好的疗效时,通常会采取手术治疗。
腰椎退行性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有髓核摘除、植骨融合等方法,主要是为了消除临床症状产生的原因并提高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腰椎相对位置、负荷力及运动功能。
因此,文章主要针对经微创通道系统辅助MIS-TIL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邢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目的:将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对其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组研究,乙组行自体骨粒和骨栓融合固定治疗,甲组行椎间融合术治疗,两组均加入椎弓根螺钉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甲组治疗后椎间隙高度与乙组相比,相对更高,JOA评分与乙组相比,相对更高(p<0.05);甲组椎间骨融合率为98.75%,与乙组85.00%相比,相对更高(p<0.05)o纟吉论: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升椎间隙高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椎间融合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疾病,发病病因与退行性病变、外力作用等相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腰背痛。
本病好发于30至50岁,近年来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逐年增长,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本研究将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旨在研究其疗效。
报道见下:1^*4^法1.1一般资料资料收集时间在2015年9月~2016年10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60例,以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各80例。
两组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o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经X平片、CT等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正规治疗3个月症状无明显缓解者;神经压较重,下肢放射痛明显,伴麻木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符合手术指征、适应症者;既往存在腰椎间盘手术史者;合并其他腰椎疾病者;合并肝肾等脏器障碍者;耐受性较差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有麻醉或手术禁忌症者。
1.3方法乙组行自体骨粒和骨栓融合固定治疗,行全麻,于后正中行切口,将椎板、小关节、横突充分暴露,于C壁机下置入椎弓根螺钉.随后行相应节段椎板切除与神经根管减压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ine RCT:Grafton脱钙骨基质结合局部骨在单节段腰椎
融合术中疗效肯定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的常用术式。
然而,术后假关节形成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尽管有多种临床因素都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植骨材料的选择无疑是决定融合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取自体髂嵴植骨(ICBG)曾被认为是融合手术的“金标准”。
然而,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促使脊柱外科医师尝试应用骨移植替代材料或填充
材料取代ICBG。
这些植骨替代材料或填充材料原则上应达到与ICBG相似的融合率,并在理论上具有骨诱导和骨传导的特性。
脱钙骨基质(DBMs)是一种由异体骨制备的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的植骨材料。
由于源自脱钙骨,故理论上含有骨诱导所需的全部天然BMPs。
许多这类产品已开始商业化生产供临床使用。
然而,尚无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在脊柱融合术中的有效性。
尽管这些产品在低等动物脊柱模型上具有较好的成骨作用,但在与人类最接近的灵长类模型上获得成功的产品并不多见。
Grafton DBM Matrix是目前能够在灵长类脊柱模型上获得骨性融合的DBMs之一,早期临床试验已证实Grafton DBM 凝胶可在一定程度获得成功。
Grafton DBM Matrix的主要特
征是含有脱钙骨基质纤维以及支持骨诱导和骨传导的载体。
这些成分理论上可在手术部位形成骨生长的“基质”。
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James Kang等在一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对比了Grafton DBM Matrix结合局部骨与髂嵴骨(ICBG)在单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中的结果。
这一研究即将在Spine 杂志发表。
研究共纳入46例患者,随机于术中接受Grafton DBM Matrix 和局部骨(n=30)或自体髂嵴骨(n=16)。
DBM组平均年龄64岁(21F, 9M),ICBC组平均年龄65岁(9F, 5M)。
由1名独立的放射科医师于术后6月、1年和2年对患者X线平片和CT进行评估。
临床结果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SF-36量表躯体健康评分(PCS)和躯体功能评分(PF)进行衡量。
表1 患者入选和排除标准
表2 患者一般资料
表3 手术和住院信息
研究结果显示,共41例患者(DBM组28例,ICBG组13例)
获得为期2年的随访,最终的融合率,Grafton Matrix组为86% ,ICBG组为92% (p=1.0 NS)。
终末随访时,Grafton 组的ODI评分和躯体功能评分略优于ICBG组,然而,这些并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的躯体健康评分改善情况类似。
ICBG组术中平均失血量与Grafton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图1 本研究中X线和CT扫描方案图
图2 2年时两组的融合率
图3 应用Grafton和局部骨进行融合2年后正侧位X线影像
图4 术后1年时CT扫描证实横突间达到坚固的融合
图5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图6 躯体功能评分(PF)
图7 SF36躯体健康(PCS)评分
图8 右侧腰痛的差异对比
从这一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终末随访时,Grafton Matrix 组在融合率及临床结果的改善程度上与ICBG组类似,Grafton Matrix 组术中失血量更少,而且并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以往,没有前瞻性对照研究的临床数据为脊柱外科医师使用DBMs提供参考。
这一研究的结果似乎对腰椎融合时应用Grafton Matrix给予了合理的支持。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DBMs均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对于其他品牌的DBMs,甚至由相同制作工艺生产的其他成分的DBMs,均需谨慎对待。
此外,该研究中将Grafton Matrix与局部减压时取下的自体骨质相混合,取得了与自体髂骨类似的融合率;而以往有报道单纯自体局部骨植骨也可获得较高的融合率,从这个角度来看,Grafton Matrix的疗效似乎还需要设计更科学的大样
本研究加以证实。
Grafton(R) & Local Bone Has Comparable Outcomes to Iliac Crest Bone in Instrumented Single Level Lumbar
Fu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