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指导】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训练::3.2 直书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六)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六)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六)阶段性综合检测(A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

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

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如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

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水浒传》,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

传统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

入世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

这就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从而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石钟山记》等,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

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还是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收讫./迄.无音信拮据../奇货可居.堤.坝/提.心吊胆B.赝.品/义愤填膺.栅.栏/春意阑珊.纤.毫/阡.陌纵横C.箴.言/缄.默无语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解析:A项,依次读qì/qì,jū/jū,dī/tí;B项,依次读yàn/yīnɡ,zhà/shān,xiān/qiān;C项,依次读zhēn/jiān;rú/rú,ɡuǎnɡ/kuànɡ;D项,依次读tuān/zhuì,huì/wěi,kān/kān。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D.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D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此处用错对象。

A项,“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语本《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B项,“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C 项,“外圆内方”,比喻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论语〉十则》同步检测.doc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论语〉十则》同步检测.doc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论语〉十则》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B . 五十而知天命C . 可谓好学也已D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超越。

B . 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行。

C . 知者动,仁者静动:活跃。

D . 小人长戚戚长:总是。

3. 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 请事斯语矣B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C .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D . 血气既衰,戒之在得4.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可谓好学也已B .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C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D . 血气方刚,戒之在斗5. 下列句子中“焉”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A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 .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6.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 . 敏于事而慎于言C . 月出于东山之上D . 亦将有感于斯文7. 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愿闻子之志愿:希望。

B . 克己复礼为仁克:克制。

C . 回虽不敏敏:敏锐。

D . 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既:已经。

8. 下列加线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 ①敝之而无憾,②少之时,血气未定B . ①天下归仁焉,②就有道而正焉C . ①请问其目,②及其壮也,血气方刚D . ①敝之而无憾,②不义而富且贵9. 下列语句被编成四组,全都能表现孔子“仁”的观点的一项是( )①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③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⑤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⑥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A . ①④⑤B . ②③⑥C . ①③④D . ②⑤⑥10. 下列对节选部分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询问颜渊、季路的志向时,子路表现得比较坦率,颜渊则比较含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研读》教学案和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研读》教学案和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和同步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9分)儒家宣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道家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第二章》),两章存在明显差异。

但这种差异并非截然对立,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

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使得它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穿。

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那么见,无道那么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自孔子、老子之后两千多年中,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

各个时代的人们,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起它来武装自己,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那么见,无道那么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结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例如:“天下有道那么见”,主张国家“有道”那么出仕,表达了儒家“有为”的思想;(2分)“无道那么隐”,国家“无道”那么安于贫贱,决不阿世求荣,这与道家“无为”的思想一致。

两者合而为之,其本身就是“儒道互补”的表达。

(2分)(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义这一点加以探究。

(5分)例如: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过程,执着前行,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

(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材料----围绕已学经典中提及的概念和思想,组织一段浅易文言文或文白夹杂的文字。

题目----设置两个小题。

分值----9分。

了解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已出现的思想概念。

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标准答题,探究题题型的答题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专题练习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专题练习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专题练习人教版高三总复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练习题《儒道互补》练习: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B)A.曲肱(gōng)社稷(jì)稽首(jī)鲜克有终(xiǎn) B.熊蹯(fán)弑君(shì)信禀(bǐng)上下相蒙(mēng) C.衮职(gǔn)嗾使(sǒu)忿懥(zhì)观其辟丸(pì) D.孝悌(dì)舟舆(yú)布橐(tuó)靡不有初(mǐ)解析:A稽首(qǐ)C辟(bì)D悌(tì)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①盍各言尔志?(盍:何不)②曲肱而枕之(肱:胳膊)B.①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②受国之垢,是谓之耻(垢:耻辱)C.①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偏爱)②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即:虽然)D.①愚人无智,空口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爽:爽口)②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适合,符合)解析:爽,败坏。

3.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D)A.既来之,则安之B.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C.何以利吾国?D.斗且出,提弥明死之解析:死,为动用法。

4.下面各句,从句子类型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D) A.何以利吾国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何功之有哉D.又比见人来奏事者解析:定语后置。

三、翻译下面语句。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吃过,居住不要追求安稳,对什么事情要反应敏捷但是要少说话。

向有道德的人看齐,这样就算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入门四问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归经典阅读曹文轩我们应当将阅读看成是一种宗教,一种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把阅读看作是一个宗教行为。

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几家出版社共同推出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一共是六十种,乍一听是否觉得这么多的书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沉重了,可是我们如果把它反过来问一下,一个孩子,他念了三年初中,又念了三年高中,这六年的时间里,看上六十本书,每年才十本,每个月才不到一本,还多吗?多看这六十本书与加重他们的负担是毫无关系的。

因为这些书仅仅是供他们阅读,而并不是作为课程被要求的,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其实是在缓解学习的紧张。

何谓经典?在阅读中,所谓的经典就是那样一种东西,是至高无上的。

这里的阅读是一种仰视,就是事情到这里为止不能再过去了,就像来到一座高山下面。

经典肯定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现在的东西,它可能成为经典。

经典的作品肯定是能说出一些东西来的,不是不能把握的,比如说它的艺术性,比如说它反映的那个问题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等等。

对时尚文字的阅读是必要的,但一个人倘若将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这种阅读注定是一种低质量的阅读。

而事实是现在的阅读不论是成人的,还是孩子的阅读,往往为时尚的文字所包围,使他们无法接受经典,特别是孩子。

这个现实是应当被我们关注的。

大家都知道,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社会。

大家看看今天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是缺少经典的许多宝贵的品质的——它的忧郁感、它的悲悯、它的雅致、它的美感、它的圣洁、它的庄重和意境,等等。

大家去看看现在的少年儿童读物里边,经典的品质都是很少的,或者说是不具备的。

【测控指导】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单元测评:(第二~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

【测控指导】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单元测评:(第二~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测评一(第二~四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

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

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单元测评二Word版含解析.doc1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单元测评二Word版含解析.doc1

单元测评二(第五~七单元)(时间:120分钟总分值:120分)阅读题(43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以往的主流看法视“六经〞为百术之源,统摄万端,从而以“六经〞为髓,儒学为骨,经、史、子、集为肌肤,外翼全体学术文化。

这种架构较明显地反映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它显然是以经学或以其为根底的儒学作为主体内容,仍是要求儒学居于中国学术文化的支配地位,把其他各家置于附属的被支配的位置,由此所形成的依然是经学和儒学统摄下的“国学〞。

②基于对“传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特点的明确认知,“新子学〞强调,“国学〞在漫长的岁月中必然存在一个变化开展的过程,可以说一代有一代的“国学〞。

从历史上看,不可否认,“六经〞是中国文化学术的最早源头,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

孔子以“六经〞为根底创立了儒家学说,经西汉定为一尊后,在政治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垄断性地位,成了“国学〞的主导力量,后经历代统治者的追捧和提倡,渐成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主流。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开展,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章太炎力倡诸子学,胡适平视各家,冯友兰更是在?中国哲学史?中明确指出,晚清便是“经学时代之完毕〞。

由此,经学时代重回到了子学时代,儒学又复归为子学之一。

这是历史的必然,“新子学〞的开展亦是我们时代的要求和选择。

③今日之社会更为多元复杂,而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展必然会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禁锢中真正解脱出来,以开放的姿态传承历史文化,维护学术开放多元的本性,积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富于活力的“新国学〞。

“新子学〞正是适应这样的“国学〞开展要求,将应运承载“新国学〞的真脉。

④“新子学〞的内涵,单以浅层次理解,它是“旧子学〞的再开展。

在这种理解下,“新子学〞仿佛没有摆脱在原有经学体系下旧“国学〞中的位置,最多也只是经学的多样化实践与儒学的外围羽翼,显然无法承当作为“新国学〞主导的重担。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可谓好学也已B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C .盍各言尔志D .阖四竟之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遗弃,抛弃B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见:显露,表现C .故逐.于大盗 逐:追随D .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 累:劳累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无,名天地之始.②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B.⎩⎪⎨⎪⎧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②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C.⎩⎪⎨⎪⎧①夫唯弗居,是以..不去②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D.⎩⎪⎨⎪⎧①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②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道可道,非常..道B .少私寡欲,绝学..无忧C .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D .不远千里..而来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敝.之而无憾B .不远.千里而来C .苟为后.义而先利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10题。

(22分)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以上“公冶长”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以上“颜渊”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件:3-直书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件:3-直书


(4)或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语文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3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古今异义
(1)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霜被野草(

语文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2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以兹避祸,幸获两全(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3)幸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云霞明灭或可睹(
语文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20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曲如钩,反____封侯。”故________宁__顺__从____以保__ 邪曲如弯钩,反而能封侯。”所以(世人)宁愿顺从(权势)来保持 __吉,__不__违忤以____受__害____也。况__史__之为务, 自身平安,也不愿违逆(权势)而遭致祸害。更何况写史的要义, 申以________劝诫,树____之风声。其____有____贼__臣 就是用来劝诫世人,树立好的风气的。如果有那些做坏事的臣子、 逆____子,________淫君____________乱______主,__苟 不孝顺父母的逆子、荒淫无度不好好治理国家的君主,倘若 __直________书____其______事,__不__掩__其__瑕,__ 把他们所做的事不加隐晦地记录下来,不掩饰他们的污点, 则____秽__迹______彰______于一朝,________恶名____ 那么他们的丑恶行径就会昭著于一个朝代,而他们的恶名则 被__于千载。言____之____若______是,吁____可__畏乎! 会流传千年。史书的记载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实在是很可敬畏的呀!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7-直书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7-直书

课后针对训练7直书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B.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C.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D.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解析:B项“寘”同“置”,C项“匪”同“非”,D项“嘿”同“默”。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义解释不当的一句是()A.则秽迹彰.于一朝彰:彰显B.彼我无忤.,行之不疑忤:违反,抵触C.然世多趋.邪而弃正趋:快走D.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吁:叹词,表惊叹解析:C项,趋这里是“倾向于”。

答案:C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故宁顺从以.保吉A.不违忤以.受害也B.董统《燕史》,持谄媚以.偷荣C.申以.劝诫,树之风声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例句中的“以”和B 项中的“以”都是连词,来(表目的)。

A 项,连词,因而(表因果);C 项,介词,用;D 项,介词,因为。

答案:B4.下列句子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贯三光而洞.九泉 A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B .正直者,人之所贵.C .案.金行在历D .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解析:例句与C 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A 、B 两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D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②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 B.⎩⎪⎨⎪⎧①故宁顺从以.保吉②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 C.⎩⎪⎨⎪⎧①而披.沙拣金②如披.冰霜 D.⎩⎪⎨⎪⎧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解析:A 项,①因为,介词;②然而,连词。

B 项,①用来,连词;②因为,介词。

C 项,①分开,动词;②披着,动词;D 项,①②都是竟然,都是副词。

答案:D6.填空。

(1)《史通》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

(2)“五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第四单元《〈

(同步)《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第四单元《〈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天工开物〉二则》同步检测(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好的B . 独其为文犹可识辨识C . 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出使D . 觉今是而昨非正确的,对的2. (2分)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B . 暮去朝来颜色故C . 锦瑟无端五十弦D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 (2分) (2015高一上·桐乡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 . 举匏尊以相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 哀吾生之须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 . 虽一毫而莫取蟹六跪而二螯4. (2分) (2016高一下·庄河期末) 下列句子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A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 . 不拘于时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 . 而耻学于师5. (2分)下面对文段的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大乱对比,可以看出“治乱”本来就与天象、时令和地利等自然条件无关。

B . 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治乱”没有关系,社会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

C . 自然无法影响“治乱”,但是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使自然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

D . 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是我国古代认识论的一大进步。

6. (2分)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 . 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 .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 . 无人会,登临意(理解)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 . 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7. (2分) (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 对下列两个划线词语解释说法正确的一项是()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③且为之奈何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A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8. (2分) (2020高一下·苍南月考)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测控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3.2 直书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测控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3.2 直书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直书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则秽迹彰.于一朝彰:彰显。

B.彼我无忤.,行之不疑忤:违反,抵触。

C.然世多趋.邪而弃正趋:快走。

D.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吁:叹词,表惊叹。

解析:趋,倾向于。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B.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C.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D.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解析:D项,“烈士”在文中的意思是“有气节、有操守的男子”,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的人”。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之所贱.A.然后能成其良直..B.盖近古之遗直.欤C.以兹避祸,幸获两全.D.而遗芳.余烈解析:C项与例句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C.D.解析:B项,均为连词,虽然。

A项,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代词,自己。

C项,①用在句首,表推测,大概;②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D项,①动词,做,②介词,因为。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

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

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训练::3.2 直书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训练::3.2 直书 Word版含解析.docx

相关读物直书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则秽迹彰.于一朝彰:彰显。

B.彼我无忤.,行之不疑忤:违反,抵触。

C.然世多趋.邪而弃正趋:快走。

D.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吁:叹词,表惊叹。

解析:趋,倾向于。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B.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C.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D.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解析:D项,“烈士”在文中的意思是“有气节、有操守的男子”,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的人”。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之所贱.A.然后能成其良直..B.盖近古之遗直.欤C.以兹避祸,幸获两全.D.而遗芳.余烈解析:C项与例句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其有贼臣逆子励其匪躬之节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C.盖近古之遗直欤 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D. 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 赵盾之为法受屈解析:B项,均为连词,虽然。

A项,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代词,自己。

C项,①用在句首,表推测,大概;②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D项,①动词,做,②介词,因为。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

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

高中仿真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高中仿真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仿真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传播丝绸之路到唐代时已发展到历史上的极盛时期。

通过丝绸之路的商品贸易往来,唐文化无所顾忌地大量吸收外域文化。

隋唐时期涌入中国的外域文化规模确乎巨大,南亚的佛学、医学、历法、美术、音乐,中亚的袄教、景教、摩尼教、音乐、舞蹈,西亚的伊斯兰教、医术、建筑艺术,等等。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相关读物直书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相关读物直书含答案

相关读物 直书[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违忤.(wǔ) 秽.迹(huì) 斧钺.(yuè) 犯跸.(bì) 王劭.(shào) 箕.裘(jī) 徇.名(xùn) 阿.容(ē) 瓦砾.(l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励其匪躬之节(“匪”同“非”,不)(2)私存《嘿记》之文(“嘿”同“默”)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践⎩⎨⎧ 不践.君子之迹(动词,追随)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介词,凭借) (2)树⎩⎨⎧ 树.之风声(动词,树立)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种植) (3)书⎩⎨⎧ 直书.其事(动词,记录)使人遗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信) (4)凶⎩⎨⎧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动词,招来祸害)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形容词,年成不好) (5)朝⎩⎨⎧则秽迹彰于一朝.(名词,朝代)一朝.始雪(名词,天、日)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朝见)(6)道⎩⎨⎧而小人之道.也(名词,准则)直如弦,死道.边(名词,道路)师道.之不存也久矣(《师说》)(名词,风尚)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动词,说)(7)曾⎩⎨⎧ 曾.无惮色(副词,竟然)曾.未足喻其高下也(连词,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副词,曾经)(8)以⎩⎪⎪⎪⎨⎪⎪⎪⎧ 不违忤以.受害也(连词,表顺承)故宁顺从以.保吉(连词,表目的,来)申以.劝诫,树之风声(介词,用)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动词,认为)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从弟桃花 园序》)(名词,原因)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通“已”,已经)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树.之风声(名词作动词,树立) (2)况史.之为务(名词作动词,写史) (3)或身膏.斧钺(名词作动词,赴死或受死) (4)贯三光而洞.九泉(名词作动词,埋葬) (5)无闻.后代(使动用法,使……闻) (6)然后能成其良直..(形容词作名词,良直的品格) (7)韦昭仗正.于吴朝(形容词作名词,正义) (8)正直者,人之所贵.(形容词作动词,崇尚,重视) (9)幸获两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10)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使动用法,使……退走)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树之风声..古义:好的风气。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测试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测试题

⑧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⑨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
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
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⑩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
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②遂
扶以下
C .①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②过而能改,善
莫大焉
D .①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②问其故,而
患之
7、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

(1)盛服将朝
( 2)宣子骤谏
( 3)见灵辄饿,问
其病
(4)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A.( 1)( 2)( 3) B.(2)( 3)( 4) C.( 1)( 2)(3)(4)
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⑦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
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
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
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贼:刺杀
B .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骤,
强烈
C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指被接

D .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
饮:给……喝
6、下列四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三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三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三(第六至七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忤:冒犯,触犯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机会D.则文辞.不能达辞:言辞解析:机:关键。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便即护短..不纳B.亦犹夫人..之情也C.须大段..著力D.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解析:A项,护短: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

古今含义相同。

B项,夫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项,大段,古义,仔细;今义,大的段落。

D项,体格: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B.传之子孙,受享无穷C.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解析:履:名词作动词,踩。

答案:C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人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怎么样”;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就。

D项,判断动词,是。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谏》)(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语类》)(3)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为根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心说》)答案:(1)主欲知过必藉忠臣(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3)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考仿真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考仿真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高考仿真检测(二)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雎》中的“在河之洲”所指何地,多年来,从教科书到《诗经》的多种版本,均未明确注释。

经我们考证,就在黄河中游,乃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也。

翻阅《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周代的版图上寻觅,便可以看到在万里黄河的中游,有一片像小岛似的滩涂,奔腾的黄河水,其主河道从这里一分为二,围绕着这片滩涂形成南北二水之势。

然后,在滩之东端又合二为一,卷起滔滔巨浪,东流入海。

这片多达万亩的滩涂,素有“万里黄河第一滩”之称。

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的人们,世世代代就居住在这片被誉为“河心岛”的滩涂之上。

从宏观上看,西滩与《诗经》十五国风“周南”所涵盖的地域有缘。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指周南、召南等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关于周南,《辞海》解释中有“《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留滞周南’。

《集解》谓即洛阳;《索隐》谓陕以东皆周南之地”之语。

西滩与洛阳仅一河之隔,应属周南的统治区域。

国风中的不少诗篇也都是河南地区的民歌。

从微观上说,黄河古代称河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我国江河众多,但在古代尤其是汉代之前,除黄河外,所有的水系都不能称河。

在周代的版图上,西滩可以说是万里黄河之中唯一人类能够定居的岛屿。

多少年来,黄河西滩绿树掩映,农舍点点,瓜果飘香,渔舟晚唱,人们自给自足,民不交皇粮,官不征田赋,不谙水性的兵匪毛贼,轻易不敢越河进滩袭扰。

村民们如世外桃源般地在此生息繁衍,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和文明。

尽管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但是西滩从未被洪水淹没。

西滩的形成和存在,自然也为《关雎》一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表现诗意的载体也就更加明确。

《关雎》中的雎鸠鸟和主人公“窈窕淑女”采摘的植物——荇菜,西滩可觅其踪。

荇菜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科类,今名莕菜,别称金莲儿、水荷叶。

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卷及答案(12)

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卷及答案(12)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阶段性综合检测(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

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

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道德两难”问题。

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买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炸弹一样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

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另一方面,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也在警醒我们,如果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如果法律在关键时刻不能站在善良这一边,如果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恶果,那么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

“道德两难”由此向社会现实提出了迫切的问题: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破解“道德两难”的现实路径,也是描绘社会道德图景的基础工程。

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读物直书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则秽迹彰.于一朝彰:彰显。

B.彼我无忤.,行之不疑忤:违反,抵触。

C.然世多趋.邪而弃正趋:快走。

D.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吁:叹词,表惊叹。

解析:趋,倾向于。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B.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C.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D.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解析:D项,“烈士”在文中的意思是“有气节、有操守的男子”,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的人”。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之所贱.A.然后能成其良直..B.盖近古之遗直.欤C.以兹避祸,幸获两全.D.而遗芳.余烈解析:C项与例句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C.D.解析:B项,均为连词,虽然。

A项,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代词,自己。

C项,①用在句首,表推测,大概;②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D项,①动词,做,②介词,因为。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

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

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

以兹避祸,幸获两全。

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案金行在历,史事尤多。

当宣、景开基之始,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

陈寿、王隐咸杜口而无言,陆机、虞预各栖毫而靡述。

至习凿齿,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抽戈犯跸之言。

历代厚诬,一朝始雪。

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次有宋孝王《风俗传》、王劭《齐志》,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

案于时河朔王公,箕裘未陨;邺城将相,薪构仍存。

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

刚亦不吐,其斯人欤?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

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余烈,人到于今称之。

与夫王沈《魏书》,假回邪以窃位,董统《燕史》,持谄媚以偷荣,贯三光而洞九泉,曾未足喻其高下也。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擅.名今古擅:占有、享有。

B.征.诸直词征:考证。

C.披.沙拣金披:分开。

D.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曾:曾经。

解析:D项,曾:竟然。

答案:D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直书之难”的一项是()①若邪曲者,人之所贱②不违忤以受害也③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④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⑤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⑥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⑤⑥解析:①是说人们痛恨邪曲小人,与“直书之难”无关。

③是说如果“直书”,许多贼臣逆子、淫君乱主的罪行就会被公开,被万代责骂。

排除这两句即可。

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人的本性谈起,认为世人为了生存,都选择了明哲保身,“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

修史却有自己的要求,要“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B.在第二段里,作者列举了历代很多史家的例子。

这一段里,全是正面的人物,都是秉笔直书的典型,但其命运却各有不同。

C.第三段,具体评说六朝史书,作者列举了用曲笔的笔法编撰史书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直书之难。

D.第四段是总结。

著史不易,直书更难。

晚周的南史、董狐,六朝的韦昭、崔浩都是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典型,他们的光辉事迹至今为人传诵。

解析:第三段作者列举了用直书和曲笔两种不同的笔法编撰史书的具体事例。

答案: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2)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3)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参考答案:(1)倘若把他们所做的事不加隐讳地记录下来,不掩饰他们的污点,那么他们的丑恶行径就会昭著于一个朝代,而他们的恶名则会流传千年。

(2)(这些史实)足以证明世事多艰,史书要做到实录是特别难得的。

(3)烈士舍身而求取美名,壮士看重气节,宁愿成为折断的兰花和破碎的玉石,也不做瓦砾而保命。

(二)(2014·课标全国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能力。

C项,“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

答案:C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

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答案: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一是采用题文对照的方式,将选项与原文内容认真核对,发现不准确、不正确、不全面的概括与分析;二是注意命题者设置错项的方法,如张冠李戴,程度、时间错位,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等。

A项“安禄山叛乱后”,应为“肃宗自凤翔还京后”,时间错位。

答案:A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逐字对译。

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1)中的“罪”(归罪、批评)、“规”(改正)、“庆”(庆贺)。

(2)中的“亲”(亲近)、“崇”(尊崇)等。

参考答案:(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勃然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晚辈,虽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参考译文:于休烈,是河南人。

天性忠诚,机警聪慧。

自幼好学,善作文章。

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任宰相,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

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回到京城,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

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勃然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索。

于休烈上奏说:“《国史》《实录》是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都没有依据。

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

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

”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中所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

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

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