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重点推荐】高中化学 专题1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重点推荐】高中化学 专题1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2.熟知原子的构成,能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会分析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的化合价等性质的原因。

3.认识同位素的概念,能进行有关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的计算。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希腊原子学说古希腊哲学家曾经提出,物质由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的。

2.道尔顿原子学说19世纪初,道尔顿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在化学反应中保持本性不变。

3.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并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4.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做高速运动。

5.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必须用量子力学模型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例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

下列实验事实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关系正确的是( )A.电子的发现: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B.α粒子散射: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C.α粒子散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D.氢原子光谱: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答案 B解析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是道尔顿通过对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研究而提出的;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是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是玻尔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量子论和光子学说的思想建立起来的。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2)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如O:;Mg:。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化学反应的特点: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核外电子可能发生变化。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②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容易从外界获得电子;③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有8个(He 2个)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高中化学 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必修1

第3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第3单元课时1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一、学习目标1. 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

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

2.了解钠、镁、氯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得失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

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

了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

3.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二、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演变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难点:镁和氧气发生化学的本质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先让学生描绘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继而追随科学家的脚步,通过交流讨论,逐步探讨各种原子结构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主动参与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同时也可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曲折。

通过镁和氧气形成氧化镁的微观本质的揭示,初步认识化学家眼中的微观物质世界。

四、教学过程[导入] 观看视频: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一粒沙子。

今天我们还将进入更加微观的层次,了解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

你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呢?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努力的方向是观察技术的提高和观察工具的改进,而间接法则依赖精巧的实验和大胆的假设。

事实上直到今天即使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所以在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实验和假设以及模型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中国古代物质观[提出问题]我们通常接触的物体,总是可以被分割的(折断粉笔)。

但是我们能不能无限地这样分割下去呢?[介绍]《中庸》提出:“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惠施的人也说道“其小无内,谓之小一”。

墨家则提出:“端,体之无序最前者也。

”在英文里,如今被译成“原子”的Atom一词,源于希腊语,它的字面上的意思是indivisible “不可分割”。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1、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的了解,认识假说、实验等科学方法在人类探索原子结构奥秘过程中的作用。

2、了解钠、镁、铝等活泼金属元素和氟、氧等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知道这类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常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

【预习思考】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为“某原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

C-12原子指的是什么原子?【主干知识】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性质2.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若用X 表示元素符号,Z 表示原子的质子数,A 表示原子的质量数,用组成分别为: 重要关系式:电性关系:原子: 质量关系: 离子:离子电荷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Z )=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阳离子的电荷数 质子数(Z )=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阴离子的电荷数 3.同位素 (1)元素 (2)核素(3)同位素: (3)同位素应用: 4.核外电子排布 观察下面图表,讨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电子层的划分电子层(n):1、2、3、4、5、6、7……电子层符号:离核距离: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能量高低: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先排布在能量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及外从能量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的电子层排布。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n为电子层)。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个。

思考: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3、稳定结构与不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目为个电子(只有K层为最外层时为个电子)的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

4、离子结构示意图:画出下列离子的结构示意图Mg2+ F-Ca2+ S2-。

1.3.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

1.3.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第一章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一门科学。

因此,研究、了解原子结构,才能更加深入地学习化学,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那么,如何学习本单元内容呢?一、明确目标,掌握学习要求本单元内容分成“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两个部分。

教材先安排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让同学们了解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初步认识原子结构,形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观念;而且,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变化,形成许多原子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倾向等规律。

再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原子的构成,从更加微观的角度认识原子的构成,同时了解核素、同位素等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分析、判断原子的构成等。

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为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奠定基础,而且对《化学2》系统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和元素周期表等知识打下理论基础。

二、认真阅读,抓住核心内容课本出呈现文字材料外,还呈现了大量的图片、表格,这些内容都是为揭示核心内容而编排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研读教材,通过对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的分析,通过归纳、提炼和概括,掌握关键知识、形成主要观念。

例如,“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中,课本通过文字材料和图片,展示了历史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原子结构模型。

学习时,通过阅读,抓住对探索原子结构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原子结构模型探索的大致历程以及各种原子结构理论得要点等这些核心内容;又如,通过阅读表1-7,在分析的基础上,抓住质子、中子和电子质量都很小、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基本相等、电子质量很小、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和电子所带电量相等重点内容。

三、深入探究,探索知识规律本节内容涉及许多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必须通过深入思考、认真探究才能得到。

比如,P28中的“交流与讨论”栏目,必须经过深入思考,才能得出以下知识规律:(1)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会改变;(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具有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倾向等知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参考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参考教案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情分析: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初步了解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电性关系;已初步了解元素和同位素的概念及同位素的应用。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在《科学》教材中未涉及,但在初高中衔接教育中已作初步讲解,学生基本可以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编排在化学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前两个单元中,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化学世界物质的精彩纷呈,了解到了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多样性。

在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带入化学的微观世界。

在本单元中主要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等内容,再在《化学2》中系统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

2.了解钠、镁、氧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

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3.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判断原子的构成。

知道核素、同位素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及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氧化镁形成过程的分析,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让学生学会推理、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通过氧化镁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领悟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重点:1.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量的关系。

化学: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

化学: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

化学: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思路和语言引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人类从未停止对大自然的探索的热情和信心,从2500多年人类就开始追问大自然是是有什么构成的。

今天,答案找到了。

可你知道吗,这个探索的故事始于错误、争执,也充满抱负、启示。

这个故事带来了我们人类有史以来最令人兴奋的想象、最神奇的构思。

因为大自然非常的有趣,它并不想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把它当一个礼物送给我们,有着自己的包装。

让我们跟随前辈们的脚步,踏进这神奇的旅程。

感谢并分享他们带来的研究成果。

1、古代原子论是哲学臆测的产物古希腊哲学家虽有敏锐的观察力,但不能像现代科学家一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

古代原子论是哲学臆测的产物,不是科学理论。

是一种朴素的原子学说。

在此后的十几个世纪的岁月里,由于封建统治和神学桎梏,生产力发展缓慢,科学也停滞不前,原子论没有得到进展。

二、近代原子论是由假说发展而成的科学理论道尔顿:从15 世纪下半叶开始, 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发展。

到了17 世纪, 欧洲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大变革中, 在生产实践的推动下, 近代的实验科学开始发展起来。

在古代朴素的原子论的启示下,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在解释气体的性质以及化学上的倍比定律和定比定律时, 提出了各种元素都是由许多原子所构成的假说。

道尔顿的原子论使当时的一些化学定律得到了统一的解释, 成为物质结构理论的基础, 也导致了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道尔顿还以他的原子论为指导,对由当时已发现的43种元素所组成的2 000多种化合物进行了实验分析,并于1826年完成了对于上述43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工作以现代的眼光看,除少数元素外,道尔顿给出的大部分元素数据还是比较正确的。

道尔顿不是那种天资卓著的人,但他勤奋、刻苦、百折不挠。

以他做气象观测记录一事为例,从21岁开始做气象观测以来,直到他临终的前一天,他从未停止过气象记录。

化学: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苏教版必修

化学: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苏教版必修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二、原子的构成2.几个概念:原子质量:即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原子的绝对质量。

单位 kg粒子相对质量:121C 12⨯原子质量一个一个粒子的质量粒子相对质量= 注:①单位 1(一般不写出)②粒子:可以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微观粒子③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约为1质量数:原子中质量数与质子数得和3. 有关原子结构常用规律总结⑴ 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⑵ 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4. 核素、同位素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某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原子的互称H :11H 21H(D) 31H(T) 氢元素有三种核素,三种核素间互称同位素。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A 1×a 1%+A 2×a 2%+……A 1、A 2……为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1%、a 2%……为核素的原子百分数或核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例题解析例1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 . 同种原子内的质子数相同C . 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一类的原子D .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分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都比原子小,故D 错。

原子之所以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A 错。

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同种原子当然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数,而如果只知中子数相同,不知质子数相同,则无法判断是否为同一类原子。

故B 对C 错。

例2 某元素一种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为m ,中子数为n ,则下述论断正确的是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C.若碳原子质量为W克;此原子的质量为(m+n)W 克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分析:本题设置的意图在于考查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

化学: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

化学: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

化学: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判断原子的构成。

知识同位素等概念。

2.了解钠、镁、氧、氯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知道这类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常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

3.通过氧化镁、氯化镁的形成反应初步了解镁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情感与态度:1.通过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等的学习,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

2.通过从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到量子力学原子模型等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这习,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

二.教学过程[引入](课前播放视频)短片→物质世界纷繁复杂→物质由基本微粒组成,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原子。

”[讲解](简讲)德谟克利特的“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

[学生活动:阅读漫画加深理解] [讲解]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通过原子真实影像证明原子确实存在。

[提问]那么原子是否是不可再分的球体呢?[过渡]原子并不是个实心球体,它内部有结构,它内部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个结构是怎样一步步被发现的,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第一部分“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演示]阴极射线使风车旋转实验。

[提问+总结]为什么真空环境中,风车会发生转动?二极之间产生了某种粒子流,进一步实验说明,粒子是从阴极射向阳极的,当时的科学家称它为阴极射线。

[演示]阴极射线在磁场中偏转实验。

[讲解]1897 年汤姆生在一个长形的真空玻璃管中放上电极,并用金属档板档住从阴极射出的射线,只让部分粒子流从中间的细缝通过,这样得到一条细长的粒子流。

他发现在磁场的作用下该射线会发生偏转,根据磁场强度和偏移的角度,汤姆生测出了这种粒子的电荷与质量之比,这个比值很大;汤姆生又使用了不同的电极材料,发现所得射线的电荷与质量之比都一样。

2021年高中化学 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练习 苏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化学 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练习 苏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化学 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练习苏教版必修11.在原子结构研究的历史中,提出“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的是( )A.卢瑟福B.道尔顿C.玻尔D.汤姆生【解析】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玻尔提出了原子轨道模型。

【答案】 D2.已知一般情况下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为。

下列原子中,与氟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答案】D知识点2 原子、离子的电子排布3.写出下列各粒子的化学式:(1)由两个原子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________,阴离子是________。

(2)由四个原子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________,阳离子是________。

(3)由三个原子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________。

(4)由五个原子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是________。

【解析】核外电子总数为10个电子的粒子。

①分子:Ne、HF、H2O、NH3、CH4;②阳离子:Mg2+、Na+、Al3+、NH+4、H3O+;③阴离子:N3-、O2-、F-、OH-、NH-2。

【答案】(1)HF OH-(2)NH3H3O+(3)H2O(4)NH+4知识点3 原子核的组成4.32S与33S互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S与33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B.32S与33S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32S与33S具有不同的电子数D.32S与33S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解析】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不同核素。

【答案】D5.日本大地震后,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厂区采集的土壤样本中检测出放射性元素钚(Pu)。

钚有二十种放射性同位素,下列关于240 94Pu和241 94Pu的说法正确的是( )A.240 94Pu和241 94Pu都含有94个中子B.240 94Pu和241 94Pu互为同位素C.240 94Pu和241 94Pu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240 94Pu和241 94Pu分别含有146和147个质子【解析】240 94Pu和241 94Pu是Pu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高中化学 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必修1高一

高中化学 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必修1高一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设、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阶段原子结构模型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探究的兴趣;体验模型研究在微观世界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各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难点:如何在微观世界进行模型化研究教学过程:[引入]:这视频是今年我们伟大的祖国举行60周年庆典时的片断,大家知道这些漂亮壮观的烟火是怎么形成的吗?(焰色反应)这与元素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那么原子结构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人类是怎么认识原子结构的呢?[板书]: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设问]:按照已学的知识,你认为原子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学生谈自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板书]:原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幻灯片展示]:我们认识的原子结构[设问]:大家知道是谁最早提出了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呢?[追问]:那么又是谁最早开始研究原子学说呢?[说明]:伟大的英国科学家、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19世纪初)提出来的。

[幻灯片展示]:道尔顿的原子学说: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③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过渡]: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中几个论点正确吗?你能提出支持你观点的证据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7-28页,找找支持你观点的证据。

[说明]:学生阅读书本寻找:关于道尔顿原子学说中论点①是否正确的论据。

发现汤姆生的观点。

[过渡]:我给大家带来了汤姆生做实验时的一些资料。

[幻灯片展示]:阴极射线实验1.阴极射线为带负电的粒子流;2.不管用什么物质阴极材料,发现该粒子流普遍存在;3.该粒子的电荷数与氢离子相同,质量约为氢原子的二千分之一。

[设问]:大家根据这些描述,你有什么样的猜想呢?分组讨论交流下。

2019高中化学 专题1第3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 苏教版必修1

2019高中化学 专题1第3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其表示。

(重点)3.掌握原子核的构成、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结构(2)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O:―→O2-:Mg:―→Mg2+(3)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①写出Na、Mg分别与O2、Cl2反应生成产物的化学式为Na2O、MgO、NaCl、MgCl2。

②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反应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呈正价,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呈负价。

③活泼金属(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与活泼非金属(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反应时,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活泼非金属易得到电子,均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金属元素表现为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表现负化合价。

3.原子的构成和表示方法(1)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表示4.原子构成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1)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加起来所得到的数值。

(2)各微粒之间的关系:①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②电量关系:质子所带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电荷数。

5.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①氢的三种核素名称和符号分别为氕(11H)、氘(21H 或D)、氚(31H 或T),其中氘称为重氢,氚称为超重氢,它们是制造氢弹的原料。

②碳的三种核素符号分别为126C 、136C 、146C ,其中14C 的放射性可用于考古断代。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如氕、氘、氚互称为同位素。

提醒: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基础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 )(2)任何原子一定含有质子、中子或电子。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1.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1.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1 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知识技能:对原子结构有个基本的认识。

过程方法:采用学生自主讨论的方法,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得出结论。

多考虑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最新认识成果。

情感态度: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设计1.化学家已经发现和创造了xx多万种化学物质,这么多的化学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1-24,分析金属铜、氯化钠、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2.原子,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名词,但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和探索已经历了2500多年的漫长历史。

直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物体表面的原子,才对原子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展示图片:图1 原硅晶体图2 用隧道扫描显微镜观测到的硅晶体表面图3 氦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入新课:问“原子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名词,你有没有思考过下列问题?”⑴原子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⑵科学家眼里的原子是怎样的?⑶科学家是怎样探索原子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师引导:欲了解这些内容,请同学们自学教材内容。

交流讨论:(师生一起)整理归纳: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学生阅读教材,试着总结填写】⒈德谟克利特的古代原子学说。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奠基人,他认为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⒉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

英国科学家是的创始人。

他认为物质都是由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

⒊汤姆生的“西瓜式”原子结构模型。

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子,他认为,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

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⒋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指出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带正电荷,位于,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作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1.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1.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苏教版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情分析: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初步了解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电性关系;已初步了解元素和同位素的概念及同位素的应用。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在《科学》教材中未涉及,但在初高中衔接教育中已作初步讲解,学生基本可以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编排在化学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前两个单元中,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化学世界物质的精彩纷呈,了解到了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多样性。

在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带入化学的微观世界。

在本单元中主要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等内容,再在《化学2》中系统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认识原子组成的符号。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4.了解电子式的书写二、教学重、难点原子核的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三、教学过程一、原子结构示意图演化史【活动设计】微课介绍从卢瑟福的核式模型,我们充分认识了原子核的结构,由原子核我们认识了核素、同位素,那么核外电子又是如何运动的呢?真的像卢瑟福所说的:电子随意地绕核作高速运转吗?【讲述】不是的。

卢瑟福的学生玻尔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基础上,又分别在913年提出了轨道模型,在1926年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他们都认为,电子在核外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布的。

【板书】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结构(2)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如O: ________________;Mg:________________。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化学反应的特点:________不发生变化,但____________可能发生变化。

13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

13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目标聚焦】1.掌握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历史,了解每个科学家的代表思想。

2.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1—18号元素。

3.掌握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和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的关系。

重点、难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海导航】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通过总结一些元素化合时_________关系,提出了____________学说。

汤姆生发现了_____________,从而通过实验提出了“ _____________〞的原子结构模型。

卢瑟福根据___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在研究_________________时,引入了__________,大胆提出了_______________。

现代科学家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规律,认识到_______________,必须用___________。

2.原子能不能再分如果能还可以分成那些物质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哪局部原子为什么是电中性离子为什么有电性4.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的关系5.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什么各举几例。

【思维点拨】【例】 某元素的阳离子R 2+的核内中子数为n ,质量数为A ,那么m g 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 A.mol n A A m )8(16+-+ B.mol n A A m )10(16+-+ C. (A-n +2)mol D.mol n A A m )6(+- 【答案】A[点拨]由A →M →n →N ,总结规律得: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同步闯关】1.以下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A.金刚石、石墨B.H 2、 D 2C.H 2O 、 D 2OD.16O 、18O2.1911年提出原子结构的葡萄干面包模型的是A.德国物理学家伦琴B.英国科学家汤姆生C.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道尔顿D.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3.我国 ,10 t 就能满足我国〕A.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3B.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2C.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3D.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24子数为〔〕 A.330B.91C.2395.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第114号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89,存在时间到达30秒,这项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常见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记住元素化合价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知识点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活动设计】
【学以致用】
1.下列四位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都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中,首先提出原子核外的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是( )
A.汤姆生 B.道尔顿 C.玻尔 D.卢瑟福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

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只有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活动设计】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结构
(2)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O: ________________;Mg:________________。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特点:________不发生变化,但____________可能发生变化。

(2)化合价和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①活泼金属在反应中,一般______电子,表现______化合价。

②活泼非金属在反应中,一般______电子,表现______化合价。

3.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则:(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能量不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2)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别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远近不同,把电子通常运动的不同区域看成不同的电子层,由里向外,依次为K、L、M、N、O、P、Q等;(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次外层不超过18,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

【学以致用】
3.下图为某单核粒子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若该粒子为原子,则x ____5,其符号为______; (2)若x >5,则该粒子属于________。

4.活泼金属钠、镁、铝可与活泼非金属氟、氧形成氟化物NaF 、MgF 2、AlF 3和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

钠、镁、氟、氧的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说明下述过程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的变化情况。

Na +F ―→NaF Mg +2F ―→MgF 2 Al +3F ―→AlF 3 2Na +O ―→Na 2O Mg +O ―→MgO 2Al+3O ―→Al 2O 3
知识点三 认识原子核 【活动设计】 1.原子的构成
原子⎩⎨⎧
原子核⎩⎪⎨
⎪⎧
2. 3.原子的表示符号及意义
(1)表示符号:A
Z X 表示质子数是Z 、________为A 的一种X 原子。

(2)质量数(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核素和同位素
(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______和一定数目________的一种原子。

(2)同位素:________相同,________(或________)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7.问题讨论
(1)是否所有的核素都含有质子、电子和中子?
(2)所有的元素都有同位素吗?
【学以致用】
5.某微粒用A Z R n +
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含质子数为A -n B .所含中子数为A +n C .所含电子数为Z -n D .质量数为A +Z
6.原子、元素、核素、同位素等都属于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

下列八种化学符号:1
1H 、21H 2、14 6C 、63Li 、2311Na 、14 7N 、73Li 、24
12Mg 。

(1)涉及到的核素共有______种。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构成元素原子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要重点掌握:A =Z +N
原子⎩
⎪⎨⎪⎧ 原子核⎩⎪⎨
⎪⎧⎭
⎪⎬⎪⎫质子: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和质子一起决定原子的种类决定原子
的质量核外电子: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 和非金属性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学习探究区
知识点一
活动设计
道尔顿核式原子结构模型玻尔量子力学
学以致用
1.C
2.D [由现代物质结构的知识可知,原子中还含有基本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等;同种元素还包含各种同位素,而同位素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且分层排布。

故①②③均不确切。

] 知识点二
活动设计
1.(1)原子核核外电子
(2)
2.(1)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2)①失去正②得到负
学以致用
3.(1)=P (2)阴离子
4.活泼金属Na、Mg、Al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原子F、O化合时,Na、Mg、Al原子分别失去1、2、3个最外层电子而形成Na+、Mg2+、Al3+,活泼非金属F、O原子分别得到1、2个电子形成F-、O2-,从而都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解析活泼非金属和活泼金属化合时,通常活泼金属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使其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知识点三
活动设计
1.质子(Z) 中子(N) 核外电子负正不带≈1≈1
3.(1)质量数
(2)质子数(Z) 中子数(N)
4.(1)质子中子(2)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
5.氢弹
7.(1)不是。

11H中不含中子,但所有核素一定含质子和电子。

(2)不是。

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即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少量元素没有同位素,即只有一种核素(原子)。

学以致用
5.C [理解该符号的含义,A项微粒A Z R n+1所含的质子数为Z;B项微粒A Z R n+所含的中子数应为A-Z;D项微粒A Z R n+质量数应为A。

]
6.(1)8 (2)63Li 73Li (3)14 6C 14 7N (4)2311Na 2412Mg
解析一种核素就是一种原子。

在这八种化学符号中,21H2涉及到的核素是21H,其余的七
种各为一种核素的符号。

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63Li 和7
3Li 的核内质子数
都是3,中子数分别是3和4,它们是锂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11H 和21H 是同位素,但2
1H 2是一种
分子而不是原子,所以11H 与2
1H 2不是同位素。

质量数相等的是14 6C 与14 7N(都是14),但14
6C 的质子数是6,属于碳元素,14 7N 的质子数是7,
属于氮元素,所以14 6C 与14
7N 质量数相等,但又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2311Na 、24
12Mg 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1和12,根据原子核内“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的
公式进行判断,2311Na 、24
12Mg 的核内中子数都是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