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蒋家骏-PPT精选文档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科学素养)PPT课件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 总结词:科研伦理是指在科研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尊重 研究对象、保护隐私、避免利益冲突等。学术规范则是指学术论文的撰写、引 用和署名等方面的规定。
• 详细描述:科研伦理是指在科研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旨在保 护研究对象的权益、促进研究的公正性和可靠性。科研伦理要求研究者尊重研 究对象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同 时,研究者还应避免利益冲突,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学术规范则是指 学术论文的撰写、引用和署名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积累。 学术规范要求作者在撰写论文时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正确引用他人的研究 成果,并注明出处。同时,学术规范还要求作者在论文中如实反映研究过程和 结果,不抄袭、不剽窃他人的成果。
05
科学研究的评价与交流
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
创新性
评价研究成果是否具有 创新性,是否在理论或
实践上有所突破。
实用性
评价研究成果是否具有 实际应用价值,能否解
决实际问题。
学术性
评价研究成果是否符合 学术规范,是否具有学
术价值。
可靠性
评价研究成果的数据和 结论是否可靠,有无科
学依据。
研究成果的发表与传播
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合作
参加学术会议
建立合作网络
参加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展示研究成果 ,与同行交流。
与其他研究机构、企业或政府部门建立合 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
分享研究资源
培养团队精神
与其他研究者分享研究数据、实验设备等 资源,促进资源共享。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合作精 神和团队凝聚力。
06
步。
提高生活质量
教师的科学素养PPT课件
二、提高教师科学素养的要求
2000年,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在《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中指 出:“教师必须接受广泛而深刻的教育,从而能够从事跨学科、跨文 化、跨国界的讲解工作”。所以一些素养需要补充。
目前,党中央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认真地实践科学的发展观,教师也 应在工作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关注自己以往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和 技能。对于科学发展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邓小平把他的发 展思想的指导地位概括为“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定位为“发展是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则把科学发展观定位为现代化建设 的指导思想或“全面健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根本指针”。我认为,提 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则是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7、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 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 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NA双螺旋结构的 提出,三联密码和中心法则的发现,使人类认清了 基因是如何控制生命性状的。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 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 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 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
3、学习形式:校本培训和自学。在做上学, “用书”而不是“读书”。参观。
4、学习内容:为解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安排 学习。有兴趣地选择学习。关注新科学的进展。
5、思想准备:破除神秘感,强调针对性,交 叉听课,阅读科普读物。收看比如cctv1《焦点访 谈》后面的科技博览节目、《开心词典》栏目、 《幸运52》栏目等。
克隆多莉羊:( 1996年) 三只母羊: 甲(提供无核的卵细胞) 乙(提供乳腺细胞的细胞核) 丙(代孕母羊)
8、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点
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蒋家骏
蒋家骏提倡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作品评价、观察、自 我评价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科学素养水平
。
科学素养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改进
蒋家骏强调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针对 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教育的效果。
科学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展望
要点一
科学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要点二
蒋家骏的科学素养实践
科学素养教育的实施
科学素养教育目标的明确
蒋家骏认为科学素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育目标,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科学人才。
科学素养教育方法的创新
蒋家骏提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科学思 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推动科技进步
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 发展,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促进科普事业发展
蒋家骏的科学素养理论对科普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提高国家竞争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和国际地位。
对未来科学素养研究的展望
蒋家骏
中国著名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对 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蒋家骏的背景和贡献
背景
蒋家骏出生于20世纪初,自幼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后赴美留学,专攻科学史。归国后,他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 史研究的发展,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贡献
蒋家骏在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深入剖析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 科学精神的内涵,为科学素养概念的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他积极倡导科学教育改革,推动科学素 养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和应用。
科学素养的含义和培养(课堂PPT)
(1)改变过去以讲授知识细节为主的教学方式,重视儿童的 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施多样化的教学。
✓ 实验教学法 ✓ 探究-研讨法 ✓ 研究性学习 ✓ 问题解决法
……
(2)运用科学教育研究成果指导课堂教学
.
27
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方式 (Driver,1986 )
1)意向阶段(orientation):设置情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
23
2. 调整课程结构:由单一到多元
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打破单一的课 程结构,突破课程内容只重知识的倾向,构建以必 修课为主,选修课、活动课为辅的课程结构。
.
24
3. 改革课程内容:由学科知识向综合知识
第一,科学的全面性和广泛性。科学知识的普及既要注意稳定的知识,又 要注重新兴的知识,要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性质、水平和最新动向, 也要寻求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和完美结合。
2)启发阶段(elicitation):引出儿童的原有想法;
3)重建阶段(restructure):使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儿童建构新 的概念理解(如设计探究实验扩大儿童的经验范围);
4)审视概念变化阶段(review ):让儿童比较原有概念与新的 或修正后的概念的不同。
.
28
“互动-发生式”教学(高凌飚 &梁爽,2003)
解科学以便能够参与讨论,并作出决策
➢ 从文化角度考虑:科学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成就;每一个人都应该能够意 识到它的重要性。
➢ 从道德角度考虑:科学实践体现了规范准则和致力奉献(norms and commitment)的精神,具有广泛的价值。
.
15
2061计划: 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 (AAAS,1989)
第三章关于科学素养-资料
❖ 课标中三维目标的提出,直接指导了科学课程的编 制和开发,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这样系统的 改革,又为科学素养的落实提供了教育的保障。因 此,科学课程标准中教育目标体现科学素养理念是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特点,也是亮 点,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转折点。我们必须 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具体 环节之中,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 教师进一步总结出:抽水机是提供水管两端有一定 水压的装置。
❖ 再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 电源是提供电路两端有一定电压的装置。 ❖ 最后总结出: ❖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谢谢大家
❖ 1993年,上海市独立开展了全市范围的第一次公众 科学素养调查,这是继1992年第一次全国公众科学 素养调查之后的第一次省(市)级别的调查,上海 也因此而成为我国首个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省 (市)。调查的结果显示,上海公众当时科学素养 达标的比例为2.6%。
❖ 此后,上海市又分别于2019年、2019年、2019年、 2019年和2019年进行了5次全市性的公众科学素养 调查,每2~3年开展一次,从未间断。
2 科学素养的构成和内涵
❖ 韦氏大词典的解释:阅读一小段简单文字并 能就其相关的问题进行回答的能力。
❖ “素养”的原意:人们参与读写交流所应具 备的读写技能的最低水平。
❖ 大约在20世纪初,如果一个人能阅读和书 写自己的名字,就被认为“会读能写”。 反之,如果他只能用“X”来签名,就被认 为是“不会读能写”。
❖ 作为探究活动的结果,学生应该培养对自然科 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力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能 力。其中的内容标准还提出了科学与技术之间 重要的联系,个人和社会的观点以及科学的历 史和科学的本质。
[课件]科学素养PPT
第二章 科研人员的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 重点:科研人员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提高科研人员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科研人 员的道德修养与科学事业发展的关系。
难点:科研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
Page 23
第二章 科研人员的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
第一节 科研人员的基本道德修养
一、道德的基本内涵
道:是一种原则;德:好的品行。 道德泛指人们的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追求正义和良 善。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具有阶级性。道德可以分为社 会公共道德、个体道德、职业道德、科研道德等。
为何会轻信这样的谣言?
科学知识的欠缺,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历 史上许多谣言的形成,都是基于迷信或对科学的无知。但是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知识的普及,这类谣言已经逐渐失去 了存在的土壤。而如今更多的谣言则往往是打着“科学”的 旗号,利用普通群众科学知识有限、对科学盲目崇拜等心理 来实现的。近些年来,伴随着一些破坏性较强的地震、冰雪 灾害、旱灾等的发生,一些迷信的宿命论者将灾害的原因归 结为日月食、太阳风暴、流星雨等正常天文现象。这些夸大 其词的言论由国外传入国内,经网络、手机短信等渠道进一 步放大,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有关专家认为, 类似的以讹传讹、谣言四起,屡屡引发公众情绪集体失控的 事件,是公众焦虑感和安全感缺失的集体释放,是整个社会 诚信体系缺失的一种表现,但根子还在于科学知识的缺失。
Page 20
第一章 科学素养概述
三、科学教育特点与启示 特点:
(1)重视对科学技术性质的理解,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 重视对事物联系的认识; (2)注重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3)强调学生运用科学的能力; (4)学生的发展及潜能的发挥,包括自主性、个性。
专题一科学素养与学校科学教育2-PPT精选文档
2.“科学素养”的定义
最早尝试给“科学素养”下定 义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教育 专家赫德(P.D.Hurd)。
他于1958年撰写了《科学素养: 对于美国学校的意义》一文,把 “科学素养”解释为“理解科学 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并探讨了 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P.D.Hurd (1921~1986)
有危害,公众不必恐慌。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该次疫情光给湖北 宜昌地区的果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 过15亿元。
“柑橘事件”再一次昭示了公众科学素养 亟待提升!
• 事件回放:
• 2019年9月8日,甘肃曝光不满周岁婴儿疑食用三鹿奶粉 导致患有肾结石,揭出三鹿婴幼儿奶粉违法添加三聚氰胺 事件。
• 2019年9月11日凌晨3时,三鹿作为毒奶粉的始作俑者, 被新华网曝光,社会哗然。
湖北宜昌:柑橘滞销 成垃圾 弃之路边任腐烂
湖南柑橘大量滞销 橘农苦不堪言
乌鲁木齐 奇水果市 场每天烂
橘超20吨
大实蝇(俗称“柑蛆”)属 柑橘果品寄生虫,但它不同于 动物身体里面的寄生虫,它只 危害柑桔。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现代 农业体系柑橘产业首席科学家 邓秀新表示:“小蛆”学名大 实蝇,跟青菜上的小虫一样, 不会造成人畜共患,对人体没
那么,什么是科学素养?
如何才能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呢?
一 科学素养
1.“科学素养”的由来
“科学素养”一词源自英文scientific literacy, 有两个不同的含义:
一是指有学识、有教养,跟学者、专家有关; 二是指有文化,能够阅读、书写和计算,跟普 通公民有关。
1.“科学素养”的由来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科学素养”兴起 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西方发达国家。
科学素养的内涵和结构
科学素养的内涵和结构1.1.1.1科学素养的涵义科学素养一词源自英文/scientificLiterary-.,它是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科学素养的涵义,国内外学者由于文化!教育!社会及宗教的背景不同所强调的因素不同而有多种表述:如美国著名学者米勒(er)认为:/科学素养是指对于科学技术具有读写的能力"0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认为:/科学素养是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和做出具有证据的结论,以便对自然世界和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改变进行理解和做出决定的能力"0而我国多数学者认为:/科学素养是以正规教育为基础,通过日常学习和媒体等各种渠道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积累形成的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2"0华东师范大学高剑南教授认为,科学素养的内涵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可以变化的,随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也会逐步扩充"1.1.1.2科学素养的结构我国专家对科学素养的内涵也进行过探讨"华南师范大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研究0课题组认为,可把科学素养分为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二是科学能力,三是科学观,四是科学品质"中国科普研究所袁正光先生把科学素养的结构分为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非智力结构,这里的非智力结构即前者关于科学素养的阐述中的科学品质"高剑南教授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科学素养的看法,联系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认为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3"这五大要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在这五大要素中,科学知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要素的载体;科学能力是核心,包括各种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等内容;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科学意识包含科学的世界观!在社会生产及生活中有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意识等内容,科学品质主要指科学态度!精神以及对科学的兴趣!情感!动机等内容"我国新世纪科学课程改革专家组于2000年8月对科学素养内涵进行了讨论,参鉴国际科学教育界关于科学素养的界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科学素养架构的如下四个基本维度:(1)科学知识和技能;(2)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3)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素养-课件
第三十一页,共123页。
2.2.5、科技创新素养
1、敏锐的眼力——发现科学问题 2、方法与策略——攻克技术难题 3、怀疑的勇气——质疑学术权威 4、求真的毅力——求证问题到底
第三十二页,共123页。
2.2.6 技术创新需要条件
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 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道理的发现基础之上,而产 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
2、建设良好的养成环境(1)高尚的道德品质(2)高 度的敬业精神(3)自身的人格修养(4)要亲历科研过程 (5)团队协作育新人
第九页,共123页。
1.3.2、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的提高
1、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是指具备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具有专业技术资格 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2、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方面:(1)问题意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
4、掌握最新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望攻克重大技术难关
5、学习科研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
第三十四页,共123页。
2.3.2、学习科研方法的途径
1、查阅相关论著,学习并感悟真谛 2、初学者应请教科研的资深经验者 3、参加学术会议,聆听高水平报告
4、参加科研课题组,在实践中感悟
5、多与同行交流,勤钻研,善总结
第十三页,共123页。
1.4.2、研究性学习平台
1、学习情景创设与实施
2、探究环节的灵活设置 3、问题/案例/项目分析
4、协作学习组织的创建 5、小组全方位交流沟通 6、多元化、过程性评价
7、项目过程、进展管理
第十四页,共123页。
科学素养的由来
什么是“科学素养”呢?根据美国学者克劳普福的解释,科学素养是指“每个人所应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
”它包括五个方面:了解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把有关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能力;具有利用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理解科学性质的一般原理和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具有明智的对待科学的态度以及具有与科学有关的事物的兴趣。
很显然,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总目标,它根据学校教育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20 世纪 50 年代是一个讴歌科学技术年代,以科学家为中心的理科教学强调科学的统一性与自主性,把学生作为脱离日常生活的新一代科学家来培养,理科教学所要实现的科学素养,注重“概念性的知识”、“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伦理”,脱离“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把科学素养的内涵理解为着重于科学知识的掌握。
进入 60 年代后,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人们对科学素养内涵的理解有了变化和发展。
比如,1966 年,美国一批学者根据 1946-1964 年间的文献调查,论述了“科学扫盲”的内容,揭示了科学素养的六个范畴。
这就是:(1)概念性知识—构成科学的主要概念、概念体系或观念;(2)科学的理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3)科学的伦理—科学所具有的价值标准,亦即科学研究中科学家的行为规范,也称为科学态度或科学精神;(4)科学与人文—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文化要素的关系;(5)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政治、经济、产业等社会诸侧面的关系;(6)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与差异。
由上述资料能清晰地看到,60 年代以后,“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与人文”已扩充为科学素养的内涵,与 50 年代相比较,有着很明显的变化,这主要是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愈来愈大。
70 年代里,科学素养教育目标的范围和重心均有所变化。
其原因之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急剧发展,环境污染、人口膨胀、能源危机等社会问题日益严峻,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二是科学技术在向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渗透的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许多冲突与矛盾,这些涉及到哲学思想、方法及教育理念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交互性的协调和多方面的综合才能加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勒(Miller)的科学素养
• 科学素养国际发展中心(芝加哥)主任米勒 (Miller)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三维模式。
• 三维模式的分类 • 三维模式的依据 • 在跨国研究中科学素养指标维度的变化
乔恩·米勒(Jon D. Miller)
• 乔恩·米勒(Jon D. Miller):美 国青少年纵向研究 (LSAY) 机构 创始人和负责人,密歇根大学 社会研究所科学素养促进国际 中心主任,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会士。
• 第二维度的设计依据于波普尔和库恩的科学哲学理论,人们应 该理解科学探索的经验基础,在观念上把科学理解为对所创立 理论的检验;
• 第三维度的设计则基于民主决策的社会现实,当科学越来越依 赖于公众支持,当公共管理进一步深入到科学系统的时候,科 学政策在国家政治议程中的频繁性和重要性也将不断增加。
在跨国研究中科学素养指标维度的变化
• 佩勒等的研究结果使科学素养理念的基本框架得以形成,为 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共同主题
• 科学和社会的相互关系(62) • 科学伦理(58) • 科学本质(51) • 概念性知识(26) • 科学和技术(21) • 人文中的科学(21)
科学素养的再次概括
• 亥俄州立大学的索尔特(Showaxter)等人在70年代中期进行 了又一次的综合概括。根据调查研究和文献分析,将科学概 念概括为7个维度。
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
目录
• 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和形成
• 科学素养概念的发展 • 现行的科学素养的概念
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和阐述
• 科学素养的提出 • 科学素养的最初阐述
科学素养概念的发展
• 科学素养的初步概括 • 科学素养的再次概括 • 多层面、角度的解读科学素养 • 米勒(Miller)的科学素养 • 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目标 • 科学素养由教育目标转向教育政策
平衡问题” • 以色列科学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心在1986年出版了“大众的科学和技术素养
对未来以色列教育的挑战”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旨在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和技术素养
米勒科学素养的三维模式分类
• ①对科学规范和科学方法的理 解(例如,何谓科学的本质);
• ②对主要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 的理解(例如,科学知识);
• ③认识并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 响。
科学概念
科学与社会 科学方法
三维模式的依据
• 关于第一个维度:科学概念的词汇量维度,米勒认为,一个人 对科学研究的理解,部分依赖于他对一组基本概念的理解;
科学素养的最初阐述
•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科学素养研究中心的佩勒(Pell)等于1958 年发表的“科学素养:对美国学校的启示”中将科学素养解释 为“理解科学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
• 赫德关于科学素养的观点,不与当时的改革主旨合拍,故未 受到重视。
科学素养的初步概括
• 60年代中期,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科学素养研究中心的佩勒 (Pella)等人对科学素养概念进行了首次综合概括。经过统计 分析,他们发现,在100篇文章里涉及的共同主题可概括为6 个方面。
• 1975年,申(Shen)在实践、公民、文化3个层面上界 定科学素养
• ①具有实践科学素养(Practieal Seientifie LIteraey)的人 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那类科学知识。
• ②公民科学素养(Civie Seientifie Literacy)的目的是使 公民清楚地了解科学和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我国科学素养概念的归纳 钟启泉归纳的科学素养 袁正先归纳的科学素养 我国国务院所归纳的科学素养
谢谢
钟启泉归纳的科学素养
钟启泉在《国外“科学素养” 说与理科课程 改革》一文中将科学素养的内涵归纳为:
(1) 科学的伦理; (2)科学研究方法论; (3)科学概念知识体系 (4)科学、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
• ③文化科学素养(Cultural Seientifie Literaey)是基于“ 科学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成就”而提出的。
• 1981年布兰斯科姆(Branseomb)检验了“科学 ”(seience)和“素养”(Literaey)的拉丁文词根,将素养 定义为“具有读、写和理解人类系统知识的能力”并 从不同作用和功能出发,将科学素养分成8种类别 。
• (1)科学和技术过程和探究技能 • (2)科学和技术知识 • (3)科学、技术知识在个人和社会决策中的作用 • (4)对科学和技术的态度、价值观和鉴赏能力; • (5)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中的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作用。
科学素养由教育目标转向教育政策
•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1985年发起“2061计划” • 加拿大科学会在1983年出版了“科学素养:学校科学课程目标的
• 米勒发现,第三维度的内容在不同国家显示出很 大的差异性,很难在跨国间进行精确的测量。科 学技术在不同国家的实践历程不同,特定国家的 公共政策问题存在差异。因此,米勒最终在跨国 分析中只采用了二维指标
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目标
• NSTA1982年发表了“科学一技术一社会:80年代的科学教育”的 年度报告。科学素养的基本成分被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佩勒等人的理论相比,索尔特的7个“维度”在内容和次序都 有变化,这显然反映了科学素养的时代特征。
科学素养的改变
多层面、功能的解读科学素养
• 美国国家科学教师协会(NSTA)在其1971年出版的年报 中提出科学素养应从不同的教育背景予以考虑。这 些“教育背景”包括:学科的组织、课程的设置、教学 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 。
科学素养的提出
• 最早使用这个科学素养这个名词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化学 家科南特(Conant)·他在1952年出版的《科学中的普通教育 》一书里首次使用这个词。
• 科南特把科学素养定位于普通教育的层面,但未阐述科学素 养的具体含义和内容。
科南特(Conant)
• 詹姆斯·布赖恩特·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 (1893~1978) 美国科学家、教育家。1913 年在哈佛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16年在同校获 哲学博士学位。1919~1953年历任哈佛大学化 学系教授、系主任、校长(1933~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