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课件@北师大】ppt10
合集下载
基础生态学 10生态系统一般特征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4 生态系统的功能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课堂讨论题
参考文献 思考题
2020/2/11
郑州 大学课件 ·《基础生态学》
5-1-3
§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ecosystem)的定义: ➢ 由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1935)提出 ➢ 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
2020/2/11
郑州 大学课件 ·《基础生态学》
5-1-18
第一节 思考题--问答题
1. 从负反馈机制入手,谈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2. 试就生态系统中反馈机制的形成和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3. √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有哪些类型?各类型有何异同? 4.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结构越复杂,物种数目越
食物链的类型:根据食物链的起点不同,可将其分成 两大类:
➢ 牧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又称捕食食物 链,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如绿色植物,草 食动物、各级食肉动物。寄生食物链可以看作捕食食 物链的一种特殊类型。
➢ 腐食食物链(detrital food chain):又称碎屑食物链, 从死亡的有机体或腐屑开始。
一个食物链的例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植物汁液
蝉 (初级消费者)
螳螂 (二级消费者)
黄雀 (三级消费者)
鹰 (四级消费者)
(顶极食肉动物)
螳螂捕 蝉,黄 雀在后! 哈!哈!
2020/2/11
郑州 大学课件 ·《基础生态学》
5-1-7
食物链
食物链(food chain)和营养级(trophic level): 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在营养关系中形成 的一环套一环似链条式的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 开始,然后一级一级地转移到大型食肉动物。食物链 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阶层或营养级,指处于食物 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基础生态学ppt
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的概念
原生裸地:指在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包括原有 植被下的土壤)的地段,如冰川的移动等造成的 裸地。
次生裸地:指原有植被植虽物已的不繁存殖在体,但原有植被 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达,到甚新至地还点有后曾,经生长在此 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开地始段发。芽、生波动性不同 定性特征与定量特征的波动性不同 不同气候带的波动性不同 波动的不完全可逆性
9.2 生物群落的演替
9.2.1 演替的概念:
演替(succession):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 落所依次取代的过程。
(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 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
Secondary Succession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彭明春 江望高
24
9.2.3 演替系列——水生演替和旱生演替
水生演演替替:系列演:替在开生始物于群水落生的环演境替中过,程但,一从般植都发展到 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
陆地群止落,。这个如过淡程水叫湖做或演池替塘系中列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 转变过程 旱生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 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亚顶极: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演替 阶段
偏途顶极:由一种强烈而频繁的干扰因素所引起的 相对稳定的群落
先顶极: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 条件适宜而产生的较优越气候区的顶极
超顶极(后顶极):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 部气候条件差而产生的稳定群落
多元顶极论
A.G.Tansley(1954)提出 如果一个植物群落在某一种或几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在较长时
内因性(生态/动态)演替: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动结果 首先使它的生境发生改变,然后被改造的生境又反作 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不断向前发展
基础生态学全套课件
新题解析-1
1.温度每升高10℃,化学过程速率即加快2~3倍的现象符合 A.范霍夫定律 B.阿朔夫规律 C.贝格曼规律 D.十分之一定律
A .范霍夫定律: Q10=(R2/ R1)10/(T2-T1) 即ln (R2/ R1) =0.1 (T2-T1) ln Q10 B.阿朔夫规律:恒黑使夜行性动物似昼夜周期缩短,恒光则使
90.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到成熟期的发育过程中变化是:
A.成熟生态系统的矿物质营养循环相对更开放
B.成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较高
C.在发展期的生态系统中,抗外部干扰能力良好
D.在发展期,物种的多样性较低且各物种生态位较宽
2013联赛B
56.下列有关生态位理论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1分)B. A.物种生态位可随发育而改变 B.互利共生倾向于扩大基础生态位 C.生态位指种群在系统中所处的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
2.种群空间分布( distribution)类型
分布指数D= S2 /xa,S2=[∑xi2- (∑xi) 2/n]/(n-1) D <1均匀分布 D =1 随机分布 D >1聚集分布 例1:考察小队采用等距法调查某河岸树林池鹭种群个体数
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 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 全部要素。
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耐受限度
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最小因子)。 两个补充条件(Odum,1983): 1)严格的稳定状态;物质-能量输入/输出达平衡状态 2)因子替代补偿作用(factor compensation) :如缺乏钙时软 体动物会用锶替代钙。 2010.11.02美国宇航局天体生物学家西蒙筛选出产自南加州莫 诺湖的食砷菌,称首次发现砷能代替生命必需元素P! 值得讨论一下。生命6大必需元素是什么? HCNOPS
《生态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精选ppt
18
三、种间关系
1.种间竞争
➢ 高斯假说——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由于竞争的结果, 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在进化过程中,由于激烈的 竞争,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一个物种完全排斥 另一物种;二是两个物种之间必须出现栖息地、食性、 活动时间或其它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
➢ 生态位是指生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 作用。
精选ppt
21
二、群落的结构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知识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
间相互关系及其机理的科学。环境 科学则是以人类为中心,把人类生 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 来研究的一门学科。因此,生态学 作为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指 导人们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 的相互关系。
精选ppt
1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 第二节 种群生态学 第三节 群落生态学 第四节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五节 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平衡
I型——凸型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在达到生理寿命之 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如人类和一些大型哺乳动物。
II型——对角线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各年龄期的死 亡率基本相同,如鸟类、大多数爬行动物和一些小 型哺乳动物。
III型——凹型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幼体的死亡率很 高,只有极少数个体能够活到生理寿命,如大多数 鱼类,两栖类、海洋无脊椎动物等。
0.014
0
0.014
2.0
0
-----
精选ppt
死亡率 qx
0.563 0.452 0.412 0.225 0.290 0.409 0.692 0.000 1.000 -----
Lx
Tx
102
2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础生态学课件(全)@北师大_部分1
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 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太阳与地球构成了生物生存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环境, 二者奠定了生态学上的宏观概念。 1,大气圈(atmosphere) 对流层厚度约为10km,占全部大气质量的70—80%。 对流层中,空气组成的主要成分保持不变。3-4km以上高度 内,CO2要比下层少。O2总含量近108kg。 2,水圈hydrosphere 全球估计有15亿km3的水。其中海水占97%,淡水3%。
+
环境 非生物成分
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生态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三 学习生态学的意义
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1)人工固氮总量已经超过天然固氮总量 2)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30% 3)被人类利用的地表淡水,超过可用总量的二分之一。 4)地球上大概四分之一的鸟类物种在过去两千年中灭绝 5)接近三分之二的海洋渔业资源过捕或耗尽 6)大量不易分解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环境
生态学 (Ecology)
教材: 牛翠娟 娄安如 孙儒 泳,李庆芬,基础生 态学(第二版)。北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辅助教材:
1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 (第三版)。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01 2 孙儒泳等译,Mackenzie, A., Andy S. Ball, and Sonia R. Virdee. Instant Notes in Ecology (第二 版)。科学出版社, 2004 3 Smith, R. L. and T. M. Smith. Elements of Ecology, 5th Edition. Benjamin Cummings, 2002 4 Manuel C. Molles Jr. Ec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2th Edition. McGraw-Hill, Dubuque, Iowa, 2002.
4生态系统生态学_《基础生态学》 ppt课件
• 千卡/平方米·年
2020/12/27
25
energy pyramid
2020/12/27
26
生物量金字塔
• 以相同单位面积上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生物量即生命物质 总量建立的金字塔。对陆地、浅水生态系统中比较典型,因 为生产者是大型的,所以塔基比较大,金字塔比较规则
2020/12/27
27
生物量金字塔
• 生物地理群落(biogeocoenosis)
2020/12/27
6
生态系统的特征
• 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 究的最高层次
• 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
功能 • 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能
量在流动中巨大损失,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不会超过 5-6个 • 动态系统
2020/12/27
7
11.2 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结构
• 11.2.1 生物群落 • 生产者 (producer) • 消费者 (consumer):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大型 食肉动物
• 分解者 (decomposer) • 11.2.2 非生物环境
• 无机物质 • 有机物质 • 气候因素(及其他物理条件) • 11.2.3 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2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
• 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100%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 • 各营养级同化率也不是100%,总有一部分排泄出去 • 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活动,消耗一部分热量 • 能流在通过各营养级时会急剧减少,食物链就不可能太
长 •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超过六级
2020/12/27
• 植物残体-蚯蚓-线虫 类-节肢动物
2020/12/27
25
energy pyramid
2020/12/27
26
生物量金字塔
• 以相同单位面积上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生物量即生命物质 总量建立的金字塔。对陆地、浅水生态系统中比较典型,因 为生产者是大型的,所以塔基比较大,金字塔比较规则
2020/12/27
27
生物量金字塔
• 生物地理群落(biogeocoenosis)
2020/12/27
6
生态系统的特征
• 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 究的最高层次
• 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
功能 • 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能
量在流动中巨大损失,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不会超过 5-6个 • 动态系统
2020/12/27
7
11.2 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结构
• 11.2.1 生物群落 • 生产者 (producer) • 消费者 (consumer):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大型 食肉动物
• 分解者 (decomposer) • 11.2.2 非生物环境
• 无机物质 • 有机物质 • 气候因素(及其他物理条件) • 11.2.3 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2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
• 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100%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 • 各营养级同化率也不是100%,总有一部分排泄出去 • 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活动,消耗一部分热量 • 能流在通过各营养级时会急剧减少,食物链就不可能太
长 •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超过六级
2020/12/27
• 植物残体-蚯蚓-线虫 类-节肢动物
《生态学基础知识》课件
生态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总结词:平衡与影响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 环境污染、过度开发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03
生物种群与群落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总结词
种群是生态学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空间和时间三 个基本特征。
群落的演替与变化
总结词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环境变化和物种竞 争的影响。
详细描述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演替受到环境变化和物种竞争的影响 。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壤变化、地形变化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物种的适应性,从而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 度。物种竞争则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 的相互影响,竞争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优势物种的出现和 演替的进行。
04
生物与环境关系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
总结词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是指生物在长期 进化过程中,通过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 形成的不同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以 及由此产生的物种多样性。
VS
详细描述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表现在许多方面, 如不同物种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各异 ,这些特征使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 环境条件。此外,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因为它 们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种群的增长与调节
总结词
种群增长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增加的过程,受到内源调 节和外源调节的共同作用。
详细描述
种群增长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增加的过程,是生态学中 一个重要的概念。种群增长受到内源调节和外源调节的 共同作用。内源调节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竞争、捕食、疾病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出生 率和死亡率,从而调节种群数量。外源调节则是指环境 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如气候、食物、栖息地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调节种群数 量。
基础生态学课件
1903 莱特兄弟成功地演示了机动飞机
1905 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
1913 尼尔斯-玻尔和埃内斯特-拉瑟福德发现原 子结构
1913 亨利-福特发明规模生产汽车的流动装配
线
2021/3/15
5
20世纪50年代
1952 乔纳斯-索尔克发明抵御小儿麻痹症 的疫苗
1953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拉克等 人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2021/3/15
1
2021/3/15
2
绪论 内容简介
1. 生态学的定义 2. 生态学研究史 3.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期 4.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5.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6. 生态学分支学科 7. 生态学研究的目的 8.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关系 9. 怎样学习生态学? 10. 生态学相关期刊
The total relations of the animals to both its organic and its inorganic environment.
(Haeckel 1869)
2021/3/15
23
Ecology来源于希腊文Okologie 其中:
Oikos: house hold, home, place to live
全球有9亿人生活在二氧化碳超过标准的大 气环境里,10亿多人生活在烟尘和灰尘等颗 粒物超过标准的环境里。
2021/3/15
9
温室效应。由于近年来全球排放的“温 室气体”骤增,气候专家预计2025年全球平 均表面气温将上升1℃,到下世纪中叶将上升 1.5℃~4.5℃。预计在未来100年内,世界 海平面将上升1米。沿海地区可能被淹,不少 岛屿有消失的可能。自然灾害如干旱、洪 水、暴风会频繁发生。
《生态学基础讲义》课件
外来入侵物种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种群数量,使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而面临灭绝的风险。
气候变化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濒危物种栖息地,防止生境丧失和破碎化。
建立自然保护区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提高公众意识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限制过度开发和利用,以及禁止非法捕猎、采矿等活动。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它驱动着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作用等过程,生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固定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这些过程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城市生态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优化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例如,通过城市绿化、雨水收集等方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环境修复
对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例如,土壤污染修复、水体生态修复等。
生态学前沿研究领域
VS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是生态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关注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导致大气污染,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破坏陆地生态系统。
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等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03
02
01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影响生物的栖息地和分布范围。
全球变暖
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涝、干旱等,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的生存。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植物群落的命名
• 群丛的命名方法: 凡是已确定的群丛应正式命名,我国习惯于采用联名法, 即将各个层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和生态指示种的学名按顺序排列。 在前面冠以Ass.(Association的缩写),不同层之间的优势种 以“-”相连。 如Ass. Larix gmelini-Rhododendron dahurica-phyrola incarnata (即兴安落叶松-杜鹃-红花鹿蹄草群丛)。从该名称可知,该群 丛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是兴安落叶松、杜鹃和 红花鹿蹄草。 如果某一层具共优种,这时用“+”相连。 如Ass. Larix gmelini-Rhododendron dahurica- phyrola
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 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type) 群系组(Formation group) 群系(Formation) 亚群系(Subformation) 群丛组(Association group) 群丛(Association) 亚群丛(Subassociation)
第十章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一、群落的分类
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系统和单位
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 (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 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 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incarnata +Carex sp。
单优势种的群落,就直接用优势种命名,如以马尾松为单优势 种的群丛为马尾松群丛,即Ass. Pinus massoniana 或写 成Pinus massoniana Association。
当最上层的植物不是群落的建群种,而是伴生种或景观植物, 这时用“<”来表示层间关系(或用“||”或“()”)。 如
群系以上高级单位不是以优势种来命名,一般均以群落外 貌—生态学的方法,如针叶乔木群落群系组,针叶木本群落群 系纲,木本植被型等。
二、群落的排序
排序(ordination) ,就是把一个地区 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 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
排序方法可分为两类 •直接梯度分析(direct gradiant analysis) 利用环境因素的排序,即以群落生境或其 中某一生态因子的变化,排定样地生境的位序。 •间接梯度分析(indirect gradiant analysis) 用植物群落本身属性(如种的出现与否, 种的频度、盖度等等),排定群落样地的位序。
10个植被型组为: 针叶林、阔叶林、灌草和灌草丛、草原和稀树干草原、 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冻原、高山稀疏植被、草甸、沼泽、 水生植被 29个植被型为: 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暖温性针叶 林、热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 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岛常绿林、红树 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 绿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稀树干草原、荒漠、肉质刺灌丛、 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草甸、沼泽、 水生植被
如
Ass. Caragana microphlla<Stipa grandis+Cleistogenes squarrasa+Artemisia frigida。
群系的命名依据是只取建群种的名称,如东北草原以羊草为建群 种组成的群系,称为羊草群系。即Form.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如果该群系的优势种是两个以上,那么优势种中间用+号连接。 如两广地区常见的华栲+厚壳桂群系。 即 Form. Castanopsis chinensis+Cryptocary chinensis
2,直接梯度分析
由于这些方程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关性,所以可以用地 理坐标预测天山山脉中段任意点的气候指标,来解释植 物群落类型和分布不同的原因。
天山山脉中段北坡植物群落的DCA排序轴与地理坐标的回归方程为 Axis1=343.268+1.632L-4.771G-0.00034H-0.013P-0.187T R2=0.8926 其中Axis1与年均温度T最为相关,其T检验中T的绝对值最大, 为5.787,而且是在置信度为0.0001的水平下,因此说明Axis1是一 个温度轴,这正好与前面的DCA分析相吻合。 Axis2是一个湿度轴,但却与气候湿度变量相关性不高,而与 土壤pH有着很高的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和C/N比次之。回归方程为: Axis2=0.9874pH+2.2308Y-1.7882C R2 =0.9999 天山山脉中段南坡植物群落的DCA排序轴与地理坐标的回归方程为 Axis1=70.72-6.82L+2.65G-0.0002H-0.0008P+0.022T R2=0.9102 该回归方程中,Axis1与纬度L最为相关,其T检验中T的绝对值 最大,为7.931,而且是在0.0001的置信度水平下。纬度其实质反映 的是热量问题,因此Axis1是一个温度梯度,这也与前面的DCA分析 相一致。 与北坡相同,南坡的Axis2也是一个湿度轴,也与气候湿度变量 相关性不高,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为相关,土壤pH和C/N比次之。 Axis2=-1.1369pH-0.9667Y+1.6647C R2=0.9999
•无倾向对应分析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天山山脉中段南北坡植物群落的CCA典范对应分析
通过对天山山脉中段南北坡植物群落与环境变量(土壤有机质 含量、土壤pH值大小和土壤中的C/N比)之间的CCA分析,发现植 物群落分布与上述3个土壤变量之间,有着很好的回归关系。 其群落排序轴与土壤pH值(pH)、土壤有机质含量(Y)和土壤中的 C/N比(C)的回归方程如下: 天山山脉中段北坡 Axis1=1.8075pH-1.365Y-0.0246C R2=0.9999 Axis2=0.9874pH+2.2308Y-1.7882C R2 =0.9999 天山山脉中段南坡 Axis1=1.6261pH-2.07Y-0.2073C R2 =0.9957 Axis2=-1.1369pH-0.9667Y+1.6647C R2=0.9999
1,直接梯度分析(direct gradiant analysis)
• 极点排序法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法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
1,PCA指示用于原数据构成线性点集的情况。对 于分离的点集,PCA的结果还有助于形象地分 类样方点。但对非线性的点集,诸如马蹄形 的,PCA却无能为力。 2,如果原始数据对各性状的方差大致相等,而 且性状的相关又很小,就找不到明显的主分 量。此时取少量主分量所占的信息比例较低。
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 凡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 植被型组。这里的生活型是指较高级的生活型。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 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 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群系(formation): 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如果群落 具共建种,则称共建种群系,如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群丛(association): 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 落联合为群丛。 根据上述系统,中国生态学家于1980年完成了《中国植被》 一书和中国植被图的制作。中国植被分为10个植被型组、29个 植被型、560多个群系、群丛则不计其数。
天山山脉中段植被排序的环境解释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给出了整个天山山脉中段的气候 指标(生物温度BT、年可能蒸散量PET、湿润指数IM、年 均降水量P、1月最低温度CMT、7月最高温度WMT和年 均温度T)与地理坐标(纬度L、经度G和海拔高度H)之间的 回归方程:
BT=88.066-1.838L+0.07G-0.005H PET=5189.74-108.31L+4.15G-0.28H IM=-23.46+1.10L-0.29G+0.002H P=-604.67+101.76L-43.61G+0.08H CMT=311.45-3.82L-1.81G-0.0083H WMT=81.04-2.31L+0.59G-0.0085H T=189.47-3.06L-0.51G-0.0079H R2=0.9644 R2=0.9644 R2=0.7965 R2=0.4601 R2=0.8661 R2=0.9382 R2=0.9382
Ass. Caragana microphlla<(或||)Stipa grandis-Cleistogenes squarrasaArtemisia frigida
Hale Waihona Puke 或Ass.(Caragana microphlla)<Stipa grandis-Cleistogenes squarrasa。
在对草本植物群落命名时,我们习惯上用“+”来连接各亚层的优 势种,而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