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微雨登城·日午风高新雨晴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最新雨晴原文及赏析范文

最新雨晴原文及赏析范文

雨晴原文及赏析15篇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

见多番。

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

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

等闲看。

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

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古诗简介《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是宋代陈著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早上下雨晚上天晴的一个中秋节,整首词前后呼应,表现出了词人的一种豁达胸怀。

翻译/译文中秋佳节之时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愚蠢迟钝的老头,见识比较多,饮酒相见,现在是不应吝啬。

将止的雨怎么妨碍高兴的事情?淅淅的雨,小而多的雨点。

天应该有意遮拦着,拍打着人间,随便看看,美好的时光,一定要明显的不容易。

直到黄昏大风起了,雨停止了,水波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圆月像玉器一样皎洁。

注释见多:识:知道。

见过的多,知道的广。

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残雨:将要终止的雨。

等闲:轻易;随便。

须用:一定要。

滟滟:水光貌,形容水波闪动的样子。

团团:圆月。

赏析/鉴赏鉴赏《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描写的是中秋时,早上下雨晚上晴朗的情景,给人一种雨后天晴的中秋之夜。

上片“中秋佳月最端圆”写起,早上下起了雨,雨也将止了,一点都不妨碍高兴的事,表现出了一种风雨无阻的心态。

下片写了傍晚时分雨停止了,天晴朗了,中秋的月亮是多么的皎洁无暇,与首句相对应。

创作背景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

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原文: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译文夜合花沐浴着雨后的阳光,千枝万朵红丝轻拂,袅袅地蒸腾着浓郁的芳香。

闲时又梦见那豪华的厅堂,旁边的萱草又绿又长,在那里我们相知相识。

绣帘的流苏仿佛坠压在我的心头,远山的碧绿如我眉间浓浓的忧愁。

陈与义《雨晴》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陈与义《雨晴》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陈与义《雨晴》原文|译文|作者简介《雨晴》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了作者一时欣喜的情感。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雨晴》原文宋代:陈与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译文及注释词句注释①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

②纤云:细云。

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③小滩:喻纤云。

④语鹊:语鸥:喳喳叫的鸟鹊。

⑤衣:比拟鸟鹊的羽毛。

⑥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⑦供:提供。

稳睡:安稳入睡。

⑧报:回报,报答。

⑨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

⑩星河:天上的银河。

尽意:尽情。

白话译文西南方露出蔚蓝色天空映照江面清澄,一如横卧江上小滩蓝天上有一抹微云。

喜鹊飞立墙头欢叫羽毛依然浇湿,楼外远处还不断传来残余的雷声。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这么迷人夜晚可惜无人来共同享受,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作者简介陈与义(1090—1138)宋代文学家,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公元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

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任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后贬为监陈留酒税。

北宋灭亡后,避乱在襄阳、汉阳和湖南一带。

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召为兵部员外郎。

公元1131年(绍兴元年)任中书舍人,兼掌内制。

拜吏部侍郎,后任礼部侍郎。

公元1134年任湖州知府,第二年召为给事中,因病告辞后,提举江州太平观,不久复任中书舍人。

后来又出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并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出任湖州知府,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

新城道中·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新城道中·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新城道中·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新城道中·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新城道中·其一宋朝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新城道中·其一》译文春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

漂浮的晴云好似给山岭戴上一顶棉帽,初升起的太阳像挂着一个铜钲挂在树头。

矮矮的竹篱旁野桃花含笑绽放,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是最快乐,煮葵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新城道中·其一》注释东风:春风。

吹断檐间积雨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

絮帽:棉帽。

钲(zhēng):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

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新城道中·其一》赏析这首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反映了作者当时欢乐心情,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清晨,诗人准备启程了。

东风多情,雨声有意。

为了诗人旅途顺利,和煦的东风赶来送行,吹散了阴云;淅沥的雨声及时收敛,天空放晴。

“檐间积雨”,说明这场春雨下了多日,正当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吹来,雨过天晴,诗人心中的阴影也一扫而光,所以他要把东风视为通达人情的老朋友一般了。

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那就决定了旅途中的愉悦心情。

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山峰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仿佛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

穿山越岭,再往前行,一路上更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再加上那正在田地里忙于春耕的农民,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

雨后的山村景色如此清新秀丽,使得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有增无减。

陈与义《雨晴》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陈与义《雨晴》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陈与义《雨晴》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雨晴陈与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本诗颔联写得很有味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分)(1)答:用拟人手法写鹊和雷,(1分)“衣犹湿”点明了雨后初晴,“语”写出了鹊活泼可爱的情态,“气未平”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2分)本联绘声绘色,突出了雨后初晴清闲自然的景物特点。

(1分)(2)本诗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2)答:首联颔联绘雨晴之景,颈联尾联叙雨晴后诗人所做之事。

(2分)全诗不着一“喜”字,诗人却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雨晴后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分)(3)诗的前两联是如何来表现雨晴的?试赏析。

答:内容:诗的前两联通过西南方天空“缺”出的一隅(西南方天空露出的一片蔚蓝),天空中一抹不动的纤云,羽毛“犹湿”的鸣鹊和低沉的残雷来表现雨过天晴之景。

(注意要有修饰语表现出雨晴,如羽毛“犹湿”、残雷等,只写鸣鹊、雷声不给分)手法:诗人主要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晴。

比喻:首联“江面清”以江面的清平湛蓝比喻天空西南一角的清明之色。

“纤云不动小滩横”一抹纤云好像横在江面的一片小滩。

拟人:鹊羽未干说“衣犹湿”,雷声没有马上消失说它是怒气未平,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雨过天晴的特点。

(4)“卧看星河尽意明”是从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中“坐看牵牛织女星”化用而来,但两首诗在表情达意上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加以赏析。

答:①杜诗通过写秋夜凉意袭人,蜡烛闪烁着微光,营造了凄清幽冷的氛围,表达失宠宫女夜不能寐坐看牵牛织女的寂寞凄凉。

②本诗首联颔联通过写雨后天晴景象,营造了清新不失生机的氛围,颈联写雨后天气凉爽可安稳入睡,急切地搜觅佳词丽句来回报自然美景,尾联写今宵美景即使无人共赏,诗人也会独自尽兴卧看到天明,表达了作者对雨过天晴的喜爱以及卧看星河的兴致勃勃。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的意思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的意思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的意思“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二月二日》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⑷元亮井:这里指故里。

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

⑸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

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

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⑹游人:作者自指。

⑺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

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翻译】二月二日,是蜀中的踏青节,我独自漫步在江边。

沐浴着温暖的春日、和煦的春风,我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笙歌。

在这早春啊,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各自可爱无比。

岸边,紫蝶和黄蜂在花柳间穿梭追逐,缠绵多情。

客居异乡,我多想回到万里之隔的家乡啊,过着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可如今,三年来我却一直在柳营任事,不曾回乡。

新滩碧波荡漾,流水淙淙。

它们不能理解我的羁旅愁思之情,那盈耳不绝的流水声,听起更像午夜时檐上滴落的凄凄风雨声。

【赏析】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转写长期寄幕思归。

元亮井,用陶渊明(字元亮)《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

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

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

“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

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

白居易《微雨夜行》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微雨夜行》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微雨夜行》全诗翻译赏析《微雨夜行》,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该诗是一则五言绝句。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白居易《微雨夜行》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微雨夜行【唐】白居易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注释:①漠漠:阴云密布的样子。

②稍稍:稍微,略微。

③但:只。

④亦:也。

译文:秋天阴云密布,夜晚略微感到寒气。

只觉得衣裳潮湿,没有雨点也没有风声。

作者:白居易,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评析:不知因了何事,诗人独行在秋夜秋雨中。

妙的是他不象其他诗人一样去写秋夜秋风秋雨带来的愁绪,表达营营人生的“苦”,他内心充盈的是圆融而平和的诗意。

这样一种淡泊高妙的心境,当今之世有几人能及之?赏析这是白居易的一首描写夜雨的诗。

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秋夜给人的寒意,后两句以“衣裳湿”,却听不到雨来来写秋雨的细密。

此诗创作背景不可得知,不知因何事,作者独行于秋夜秋雨之中。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两句写秋雨将至的所见所感。

秋云密布,天色已晚,一阵寒气袭来,让人略感到寒冷。

“秋云”是秋雨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夜寒”则是秋雨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但作者并没有点出雨字。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两句,尤为精妙,将秋雨的细腻之质刻画得十分淋漓。

这秋雨是极其细微的,那“夜寒”尚且能使人实实在在感觉到,而这一样寒冷的`秋雨却让人根本觉察不到,更不用说听到雨声,看到雨点了。

它就像濛濛的雾气,浸润着人衣,久而久之,衣服变得潮湿,作者才发觉:原来是下雨了!白居易笔下的秋雨,像极了春日杏花雨,它带给人的不是萧瑟凄凉,却是一种宁静诗意与淡泊。

诗人应该也是喜欢这秋雨的,不然他何以要久久地行走在雨中,以至沾湿了衣裳?。

微雨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微雨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微雨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微雨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微雨唐代李商隐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译文开始的时候,微雨像树林中浮动的雾气一样,时有时无,若隐若现;渐渐地,分掉了一点夜晚的凉意,让人感觉到了它的存在。

夜深了,它透窗入户,让灯火闪烁不定,离窗很远也能感觉到它的冰凉;仔细听还能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传来的轻微淅沥声。

注释林霭(ǎi):林中的云气。

霭,雾气。

稍:渐渐。

共:与,跟。

迥(jiǒng):远。

一作“逼”。

虚:这里是空旷的意思。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当年李商隐参加进士科考初试失败,在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府担任巡官,一场雨后写下此诗。

赏析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

这首《微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

此诗咏微雨。

微雨是不易察觉的,很难把它真切地表现出来。

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

开头两句从傍晚时分写起,这时微雨刚下,视觉上像看到它随着树林中的雾气一起浮动,根本分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微雨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

后面两句续写下去,写的是夜已深,而微雨下了很久仍没有停的情景。

夜间微雨久久不停,气温随之下降,人在屋内,即使远离窗子,仍然感到有点冷,而那寒气仿佛还侵逼到那闪摇不定的灯火上。

久雨后的空气也变得潮湿了,雨点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听到近处水面传来的微弱的淅沥声。

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觉,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底。

用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诗词赏析丨微雨

诗词赏析丨微雨

微雨李商隐〔唐代〕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必考名句】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译文】微雨初起时,只觉它像林中雾气一样浮动;逐渐地,伴随着夜幕降临,它分得了夜的丝丝凉意。

那寒气仿佛透窗入户让灯火闪烁不定,离窗很远也能感觉到它的凉意;仔细听还能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传来的轻微淅沥声。

【注释】林霭:林中的云气。

霭,雾气。

稍:渐渐。

共:与,跟。

迥:远。

一作“逼”。

虚:这里是空旷的意思。

【赏析】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

这首《微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

此诗前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刚落不久的情景,后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

全诗摹写入微,绘形绘声,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微雨的内在神韵,其妙处在于从虚处着笔,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显得非常灵活而新鲜。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两句从傍晚时分写起,这时微雨刚下,视觉上像看到它随着树林中的雾气一起浮动,根本分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微雨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两句续写下去,写的是夜已深,而微雨下了很久仍没有停的情景。

夜间微雨久久不停,气温随之下降,人在屋内,即使远离窗子,仍然感到有点冷,而那寒气仿佛还侵逼到那闪摇不定的灯火上。

久雨后的空气也变得潮湿了,雨点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听到近处水面传来的微弱的淅沥声。

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觉,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底。

用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这首诗体物传神,刻画入微,虚处着笔,雨中有人。

朦胧,迷离,似愁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含解析1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含解析1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含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2)有人认为本诗主旨是劝人珍惜光阴,你同意吗?为什么?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田家(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初夏时________的劳动气氛。

(2)第四句“也”字富有意味,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5.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呈现的画面。

(2)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古风存”的具体表现。

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雨晴》原文赏析

《雨晴》原文赏析

《雨晴》原文赏析《雨晴》原文赏析1清平乐·雨晴烟晚雨晴烟晚。

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

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鉴赏这首词中写“双燕”、“垂柳”、“落花”,这些都是暮春时节的特有风物。

还写有“雨晴烟晚”。

“新月眉弯”,这些都是傍晚的景象。

旧以农历三月为暮春,并称每月初三的新月为“蛾眉月”,据此则词中所写的应是三月初三左右的暮春晚景。

但这首词绝对不是单纯写景制作,它通过暮春晚景的描写,以表现闺中人的淡恨轻愁。

“雨晴烟晚。

绿水新池满。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

春天傍晚,雨后转晴,天空中夕阳返照,烟霭升腾,园林中绿水涨池,波光潋滟。

这些都是闺中人在小阁看到的远景,写来层次清楚,色彩鲜明,突出的表现了春雨过后傍晚时分特有的景象。

这两句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人人都有的对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的热爱,还看不出具有闺中少妇特征的主观感受。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这两句是说,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这两句把少妇的感情色彩表现得十分强烈。

双燕归巢是傍晚时刻常见的景象,而“小阁画帘高卷”一语,却含蓄的表现了主人公对双燕归来的过分殷勤。

这一动作的心理暗示在于:让燕子快快归巢,双栖画栋吧。

闺中少妇把自己在暮春傍晚的时候所特有的感情和情怀,都融化到这无声的高卷画帘的行动里。

这两句所写的景物是由远而近,通过“双燕飞来”的进程,与“画帘高卷”的行动以表现她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活动。

是虚则实之的艺术手法。

“黄昏独倚朱阑。

西南新月眉弯。

”这两句是说,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

过片“黄昏独倚朱阑”一句,是承接“小阁画帘高卷”意脉的。

从时间推移上由傍晚写到黄昏,说明她“独倚”的时间是很久的。

从情怀寄托上明白写出了闺中少妇的“独倚”,表现了黄昏后的寂寞空虚的心境。

这与上片“双燕飞来垂柳院”形成鲜明对照,揭示了此词的“燕归人不归”的怀人主旨。

《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雨晴》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

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雨晴唐代: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版本一)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版本二)译文雨前还见到花间露出的新蕊,雨后却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来到园中又纷纷飞过院墙,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注释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叶底:绿叶中间。

底,底部。

蜂蝶:蜜蜂和蝴蝶。

纷纷:接连不断。

疑:怀疑。

春色:春天的景色。

邻家:邻居的家。

赏析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

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第一句“雨前初见花间蕊”。

蕊(读rǔ),花心。

这句是倒叙,作者追忆雨前的花园景象,意思是说:下雨之前,花儿刚刚开放。

“初见”二字,表明诗人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刚刚见到花开,天就下起雨来了,只好躲进屋中,等待雨晴,这两个字写出诗人赏花不成的遗憾心情。

第二句“雨后全无叶底花”。

这句写眼前景象。

意思是说:不料久雨过后,连一朵花也见不到了,全在雨水中凋谢了。

“全无叶底花”,这几个字内容丰富。

一、写出明处的花全被雨水打落了。

二、写出诗人不甘罢休,拨开花叶,想找到藏在叶底的没受雨淋的花来,可见赏花之心多么热切。

三、“写出连叶底的花也“全无”一朵,整个花园一片浓绿,锦色全无,这是多么令人失望、令人惆怅啊!第三句“蜂蝶纷纷过墙去”。

这句写到蜜蜂和蝴蝶的失望。

蜜蜂和蝴蝶也是喜花爱花的,它们在久雨中好不容易盼到天晴,兴冲冲地飞到诗人的庭院,结果大失所望,不得已纷纷飞过墙头而去。

现在,不但花儿没了,蜂蝶也走光了,诗人的庭院真是寂寞极了,诗人的心也是伤感极了。

这句通过描写蜂蝶的飞走,加深了抒情的意味,使惜春气氛更加浓重了。

古诗雨晴翻译赏析

古诗雨晴翻译赏析

古诗雨晴翻译赏析古诗雨晴翻译赏析雨晴唐代: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ruǐ),雨后兼无叶底花。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蕊: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叶底:绿叶中间。

底,底部。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版本二)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蜂蝶:蜜蜂和蝴蝶。

纷纷:接连不断。

疑:怀疑。

春色:春天的景色。

邻家:邻居的家。

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

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初见”“全无”是精准的概括,令人感受到雨前、雨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致。

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落红满径,枝条是上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很大很久。

好端端的百花争艳的美好春色,却被这一场春雨给闹杀了。

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非常扫兴而生感触的。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

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佳期,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离开,纷纷飞过院墙。

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显得更加冷清寥落,诗人的心也就更是悲苦怅惘。

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大胆而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

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独享春色,诗人想得却是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

“疑”字极有分寸,体现了一个度,格外增加了真实感。

王驾的雨晴原文和译文

王驾的雨晴原文和译文

王驾的雨晴原文和译文
王驾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淡雅、自然流畅而著称。

其中一首《雨晴》更是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分别呈现《雨晴》的原文和译文,并对其进行分析。

原文:
雨晴
新晴初过雨,轻暖碧桑林。

燕子飞来妇,莺啼花底人。

山明水复绿,风送香囊馥。

日照江山丽,云生翠岭秀。

译文:
雨过天晴,轻柔的阳光照亮了蓝色的桑树林。

燕子飞来,花下的人听到鸟儿的欢叫声。

山水清晰明亮,风吹来了芳香。

阳光照耀着美丽的江山,云朵在翠绿的山峰上生长。

从原文和译文中可以看出,王驾的诗歌以自然景色为主题,写出了四季变化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在《雨晴》中,他描绘了雨过天晴的美好景象,用轻柔的语言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

在第一句中,他用“新晴初过雨”来形容雨后的清新,用“轻暖”来形容阳光的温暖,用“碧桑林”来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

在第二句中,他用“燕子飞来妇”来形容燕子的飞翔,用“莺啼花底人”来形容莺鸟的鸣叫。

这些描写清新、自然、流畅,给人以美好的感觉。

在第三句中,王驾用“山明水复绿”来形容大自然的恢弘与美丽,用“风送香囊馥”来形容芳香的气息。

在第四句中,他用“日照江山丽”来形容阳光的照耀,用“云生翠岭秀”来形容云朵在山峰上的美丽。

这些描写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表达了王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总的来说,王驾的《雨晴》是一首具有清新淡雅、自然流畅的诗歌。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这首诗歌不仅是王驾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一。

诗词大全-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精品

诗词大全-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精品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怨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

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

绿槐高柳咽新蝉,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

熏风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气候特征。

熏风,就是暖和的南风。

古人对这种助长万物的风曾写有《南风》歌大加赞颂: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据《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为《南风》伴奏。

这里的熏风初入弦,是说《南风》之歌又要开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风初起。

由于以上所写的景物分别诉诸于视觉(绿槐、高柳)、听觉(咽新蝉)和触觉(熏风),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进入室内描写。

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

碧纱白烟相衬,不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异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

这时传来棋子著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

苏轼有《观棋》四言诗,其序云: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

诗句有云: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这首词和这首诗一样,都是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

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

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下片写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

歇拍二句,写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更觉清新可爱。

【诗歌鉴赏】陈与义《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陈与义《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陈与义《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陈与义《雨晴》原文天空很短,西南部河流清澈,纤维云不移动,小海滩是水平的。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保持一点冷静,保持稳定的睡眠,寻找奇怪的句子来报道新的情况。

今宵绝胜谁与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陈玉仪译《雨与阳光》西南方露出蔚蓝色天空映照江面清澄,一如横卧江上小滩蓝天上有一抹微云。

喜鹊飞立墙头欢叫羽毛依然浇湿,楼外远处还不断传来残余的雷声。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这么迷人夜晚可惜无人来共同享受,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雨露与阳光》陈玉仪《雨晴》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诗人一时欣喜的情感。

这七条法则描绘了炎夏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雨后感受新凉的快乐心情。

在整首诗中,诗人捕捉到雨后自然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刻。

晴朗的天空,漂浮的白云,喧闹的喜鹊,低沉的雷声,构成了一幅多层次、多角度、气势恢弘的壮丽山水。

虽然诗中没有一句爱的话,但欢乐之情已经通过风景叙事的线条涌出。

整首诗清晰、优美、生动、有趣。

首联、颈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中“天缺西南”写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标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平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

“纤云不动”,写白云纹丝不动。

“小滩横”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云如横在江面的小滩。

这两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两个比喻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

头联上写着:“墙上的喜鹊衣服还湿着,楼外的余雷也不均匀。

”年,由于喜鹊的叫声,诗人的视线自然地从仰视变为俯视,描写也从形式变为声音。

“未雨绸缪”,也就是说,雨后阳光明媚,喜鹊的心情活泼可爱。

在下一句中,用“余雷”的低声,描述兼顾了形状和声音,变成了文字声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微雨登城·日午风高新雨晴翻译赏析《微雨登城·日午风高新雨晴》作者为宋朝诗人刘敞。

其古诗全文如下:日午风高新雨晴,残花飞絮两轻轻。

垂鞭缓辔饶间望,时复林间布谷鸣。

【前言】《微雨登城二首》是宋代诗人刘敞的组诗作品。

第二首诗写作者正午时间登临望远,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鸟语花香,勃勃生机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愉悦欢快的心情。

【注释】⑷辔:驾驭马或其他牲口用的缰绳。

饶间:吊脚楼的结构。

四排扇三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

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翻译】到了中午时分,天高气清,雨过天晴,微风拂面,被风雨吹打的残花和柳絮轻轻地飘扬起来。

我骑着马缓缓而来,登楼往野外眺望,不时听到树林里布谷鸟的叫声。

【赏析】第二首诗续写登楼野望。

作者在正午时间登临望远,此时雨过天晴,微风拂面,被风雨吹打的花木开始显现出了生机。

作者骑马而来,下马登楼,听到不远处树林里布谷鸟的叫声。

此诗不写微雨,重在写登城。

作者描绘的登楼所望之景,也恰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全诗写得有声有色,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