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传达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体验。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读懂诗歌并非易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读懂一首诗歌呢?首先,要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每一首诗歌都诞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环境,诗人的个人经历、当时的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都会对诗歌的创作产生影响。
比如,杜甫的诗歌常常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如果我们不了解那段历史,就很难深刻理解他诗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之情。
同样,了解诗人的生平遭遇,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诗歌的情感基调。
例如,李白一生豪放不羁,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壮志未酬,了解这些背景,我们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他诗歌中那种豪迈与悲愤交织的复杂情感。
其次,要注意诗歌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往往高度凝练,常常运用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灵巧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春蚕吐丝和蜡烛燃烧来象征至死不渝的爱情,寓意深刻。
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发现这些修辞手法,并理解它们所表达的含义。
同时,诗歌的意象也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意象是诗人用来寄托情感、表达思想的具体形象。
比如,月亮常常象征着团圆、思念;梅花常代表着坚韧、高洁;杨柳则常寓意着离别、不舍。
当我们在诗歌中看到这些意象时,要结合诗歌的整体语境来理解其象征意义。
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这一意象就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再者,要体会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或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宁静。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诗人在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情感。
有时候,诗人会直抒胸臆,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而有时候,诗人则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通过描绘景物或事物来间接表达情感。
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描绘边疆大漠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如何读懂诗歌(详细)
与友人的离情别意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G、“诗豪”刘禹锡的简洁明快、风情俊爽与清新怡 人
政治讽刺诗:寓意深刻,辛辣犀利,刚直不阿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
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戏赠看花诸君子》
怀古诗:均用律绝形式,吊古伤今,沉郁苍凉,感慨
王维的边塞诗,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迥 异于他的山水田园诗,表现出一种苍劲有力、 壮阔豪迈的特征。 如《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再如《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如何读懂诗歌
2020/6/27
读懂诗歌
解读诗歌
•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
一、读题目
题目——理解诗歌内容、鉴赏 诗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起始环节。
认真研读诗歌题目,分析其 可能包含的信息(时间、地点、 对象、事件、情感、题材、主要 表现手法、主旨等)。
B、杜甫的沉郁顿挫与清新自然
沉郁顿挫与忧国忧民:
《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 已。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 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 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 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的清新自然:
江畔独步寻花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帮助你读懂古诗的方法:
1. 了解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主题:古诗主题广泛,包括山水、友情、离别、爱情、政治等。
理解诗歌主题,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3. 解读诗歌语言:古诗语言简练、含蓄,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需要仔细解读诗歌语言,理解其深层含义。
4. 体会诗歌意境:古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等,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需要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其美的力量。
5. 关注诗歌结构:古诗结构严谨,往往遵循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关注诗歌结构,有助于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美感。
6. 结合注释和典故:很多古诗涉及到历史典故和背景知识,需要结合注释和典故来理解。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7. 多读多背:读古诗需要多读多背,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培养对古诗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 借助工具书:遇到生僻字词或典故时,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相关解释和用途。
总之,读懂古诗需要不断积累和努力。
通过了解诗人背景、理解诗歌主题、解读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关注诗歌结构、结合注释和典故以及多读多背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读懂诗歌的技巧
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是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
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
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有一些诗歌的内容和手法都存在反常的现 象,这些是作者整体构思、表达情感和格律 平仄的需要。
1、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3、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4、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请尝试一下用诗家语读懂一首诗
2023年新高考2卷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2023年全国乙卷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履登山 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 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 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 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 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 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D
“诗家语”的五大“变形”
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句序 互文见义 空白省略 反常搭配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穿貂裘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下雨
3、沉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之家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青翠苍绿的山色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主语后置
起 描之景、事、物。往往有统率全诗、渲染气氛,铺垫意 境等作用。
即承接上句承”句。承接起句而展开,是对“起”
承
句的延续、补充、深化。同时,它往往对后面的内 容起铺垫和蓄势作用
即承接或者递进。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难点。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诗歌的诗句或者朗诵一些优秀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讲解。
(1)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以节奏和韵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2)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通过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修辞和意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教导学生如何从这些方面去理解和鉴赏诗歌。
3. 分析。
选择一首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去理解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4. 练习。
让学生阅读若干首诗歌,进行诗歌鉴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文学的热情。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的诗句、音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2.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3. 诗歌朗诵。
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诗歌教学的目标得到了达成。
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够高,课堂氛围有些冷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创设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诗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如何读懂诗歌(多应用版)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然而,诗歌的解读并非易事,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诗歌的基本特征、解读方法以及欣赏诗歌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如何读懂诗歌。
一、诗歌的基本特征1.精炼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诗人往往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
因此,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2.优美的韵律:诗歌的韵律美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
它通过押韵、对仗、平仄等手法,使诗歌具有音乐性,增强表达效果。
3.深邃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的一种氛围和情调。
意境美是诗歌的灵魂,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
4.丰富的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物象。
解读诗歌时,要善于把握意象,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解读诗歌的方法1.了解诗歌背景: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结构,如起承转合、对仗、排比等,有助于理解诗歌的逻辑层次和情感脉络。
3.品味诗歌语言: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体会诗歌的语言魅力。
4.感受诗歌韵律: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有助于领悟诗歌的情感内涵。
5.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挖掘其象征意义,从而揭示诗歌的主题。
6.体会诗歌意境:通过联想和想象,置身于诗歌的意境之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欣赏诗歌的注意事项1.保持敏感的心灵:欣赏诗歌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善于捕捉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多读经典诗歌:阅读经典诗歌,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勤于思考:诗歌解读没有标准答案,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注重感悟:欣赏诗歌要注重感悟,而非仅仅追求字面上的理解。
5.交流与分享:与他人交流诗歌欣赏心得,可以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导言: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读懂诗歌并理解其内涵并非易事。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诗歌,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步骤和技巧,以读懂诗歌教案。
一、了解基本诗歌元素在读懂诗歌教案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诗歌元素,这对于理解和解读诗歌非常重要。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如韵律、格律、节奏和节拍等基本元素。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夸张和拟人等。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元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
二、分析诗歌语言和意象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是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词语和意象,并对其进行解读。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诗歌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通过语言和意象传递的思想和感情。
三、关注诗歌结构和形式诗歌往往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形式,这也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方面。
学生应该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诗歌,如抒情诗、叙事诗和戏剧诗等,并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意诗歌的行、节和段等结构组成部分,并分析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探索诗歌背景和文化背景诗歌往往是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作品,因此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背景对于读懂诗歌教案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学会研究诗人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五、参加诗歌解读课程或活动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参加诗歌解读课程或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
在这些课程或活动中,学生可以与其他诗歌爱好者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课程或活动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诗歌资源和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诗歌。
六、多读多练最后,要想真正读懂诗歌教案,多读多练是不可或缺的。
学生应该多读不同类型的诗歌,并进行多次阅读和解读。
如何读懂诗歌 --极致版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茅茨:茅草屋 带:环绕 生:升起 怜:喜欢 期:约定
文言文(词语、 语序、省略)
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牛刀小试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妇)盼望远方行人、 久候而不归的孤寂、惆怅的感情。 用“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 加鲜明。"宿鸟归飞急"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 未免恋恋不返。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 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
七抓尾句 卒章显志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 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 的主旨。
一是主体风格: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豪放派——婉约派
Go 15 back
• 二是个体风格: 曹操诗豪放磅礴 太白诗激越豪放 乐天诗平易浅近 王维诗恬淡优美 李煜词颓蘼伤感 柳永词婉约缠绵 清照词委婉清新
•
渊明诗淡远闲静 少陵诗沉郁顿挫 昌龄诗雄壮豪迈 商隐诗含蓄典雅 晏殊词明朗疏淡 东坡词雄浑豪放 稼轩词雄奇奔放
读题目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题目是“登科后”,结合内容,理解此诗作者 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在考中科举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 。
读懂诗歌的方法
读懂诗歌的方法
读懂诗歌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诗歌的主题:诗歌有情感、思想或表达的中心思想,要
理解诗歌的主题,可以通过诗歌的标题、内容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探究。
2.注意诗歌的结构:诗歌的结构包括韵律、格律、句法和段落等,结构与诗歌的意境密切相关,对于诗歌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3.解读诗歌的意象和隐喻:诗歌通常运用大量的意象和隐喻来
表达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读者需要通过对这些意象和隐喻的理解,探究诗歌的更深层含义。
4.注重诗歌的语言和修辞: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是诗歌的重要组
成部分,包括词汇的选择、语言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注意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义。
5.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历史: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意图,诗歌是文化的产物,背后通常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综上所述,读懂诗歌的方法包括理解主题、关注结构、解读意象和隐喻、注重语言和修辞以及了解背景和历史等方面。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与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不同,它在语言运用和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那么如何读懂诗歌呢?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一、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
在阅读诗歌之前,需要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其中,韵律是指诗歌中相同或类似的音节排列所形成的音韵效果,它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
节奏则是指诗歌中短长音节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节奏感,它是诗歌语言的另一种特殊形式。
意象则是指诗歌中所呈现的形象和意思,它是诗歌表现力的核心。
二、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阅读诗歌还需要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因为每个时代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这些思想和审美对诗歌的表达和理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唐代的诗歌强调自然、人情和儒家思想,宋代的诗歌注重意境和文学意义,现代诗歌则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三、抓住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情感表达,因此在阅读诗歌时需要抓住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要想理解诗歌,首先要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然后再通过诗歌的语言形式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注意诗歌的语言表现
诗歌的语言表现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诗歌的难点之一。
要想读懂诗歌,需要注意诗歌的语言表现,包括修辞手法、形象表达、意象联想等方面。
比如,诗歌中常常使用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现力,通过形象的表达来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高中语文:如何读懂诗歌
【相关主题词】
意境主题词: 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 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 朦胧…… 热闹:热烈、繁华、淳朴、喧闹、欢 快…… 清冷:凄清、寥落、萧条、荒凉、冷 寂……
情感主题词: 悲:忧愁、凄苦、悲凉、悲伤、伤感、惆怅、 沉痛、消沉、怨愤、寂寞、孤独、烦闷、思 念、惜别、依恋、眷恋…… 喜:欢乐、喜悦、愉悦、恬淡、闲适、悠闲、 豪放、赞美、热爱、仰慕…… 思想(态度)主题词: 积极进取、自信豪迈、建功报国、乐观旷达、 忧国忧民、批判、讽刺……消极、消沉、颓 废、退隐……
整合句意
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 完整的句子。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常会打乱语序。
4
特点: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写诗)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
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 还原语序! 重要词语!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 意象、情感语言、首尾句
观书有感 题目揭示内容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目揭示内容 题目透露情感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望月怀远
题目揭示内容 题目透露情感 题目展示思路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了作者感到远离朝中权贵、 表达了作者感到远离朝中权贵、徜 徉于山水间、自由自在的快乐感受。 徉于山水间、自由自在的快乐感受。
: : : :
方
画 眉 鸟 点 拨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变革和政治变革 注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变革和政治变革 的领袖。 的领袖。
• “闻笛赋”以西晋人向秀为缅怀被司马氏 闻笛赋” 集团冤杀的好友嵇康而作的《思旧赋》 集团冤杀的好友嵇康而作的《思旧赋》一 典故,慨叹自己被贬于“巴山楚水” 典故,慨叹自己被贬于“巴山楚水”二十 三年后回到来时已人事全非、 三年后回到来时已人事全非、恍如隔世的 凄凉心境; 凄凉心境; • “烂柯人”用晋樵夫王质看棋局终了回村 烂柯人” 时已过百年的典故, 时已过百年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 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 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 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关注常用意象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本诗托物言志, 本诗托物言志,借梅花的高贵品质表 明自己坚忍不拔、 明自己坚忍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 的心态。 的心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李白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 • • • • • • •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柳中庸《征人怨》 柳中庸《征人怨》 杜甫《孤雁》 杜甫《孤雁》 刘禹锡《蜀先主庙》 刘禹锡《蜀先主庙》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马戴《落日怅望》 马戴《落日怅望》 李白《行路难》 李白《行路难》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关注常见题材的 • 望江南 温庭筠 常见主题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 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 • 闺怨诗 • 此外还有送别诗、羁旅诗、边塞征战 此外还有送别诗、羁旅诗、 诗等等。 诗等等。
关注注释
• • • • • • 离思 元缜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诗为悼念亡妻韦从而作; 注:①此诗为悼念亡妻韦从而作; 取次:任意,随便。 ②取次:任意,随便。 离思”为夫妻的生离死别之思, “离思”为夫妻的生离死别之思,字 里行间满溢着恩爱、忠贞与怀念之情, 里行间满溢着恩爱、忠贞与怀念之情, 温情脉脉,盟山誓海,感人至深。 温情脉脉,盟山誓海,感人至深。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 不限于描写音乐, 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 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 • • •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 “后庭花”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 所作的靡靡之曲并被后世称为亡国之 音这一典故。 音这一典故。官僚贵族丝毫不以民生 国运为念却沉缅于声色歌舞、 国运为念却沉缅于声色歌舞、纸醉金 迷的生活, 迷的生活,杜牧这些较为清醒的封建 知识分子穿越花花世界而目及天下心 忧苍生。 忧苍生。
• • • •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 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 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 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 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心间顿时 掠过一丝温暖; 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 春来的人初听春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春来的人初听春那种新鲜、欢愉之感。同 窗纱萌“ 虽非实景, 时,窗纱萌“绿”,虽非实景,但因感触 到春意萌发、 到春意萌发、生命萌动而生的愉悦却非虚 情。
关注常用典故
• • • •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读懂诗歌 理解内容
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 王敏
•
咏 风 王勃 关注题目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请结合具体词句,说说本诗所咏之物的特点 说说本诗所咏之物的特点。 请结合具体词句 说说本诗所咏之物的特点。 诗中的“肃肃”状风势之速, 诗中的“肃肃”状风势之速,给人以 快意和凉爽之感; 快意和凉爽之感;“加”字使本来无目的 的风势化为有意之行动, 的风势化为有意之行动,似乎是为了使林 壑更清爽;并且一切行为均为有意: 壑更清爽;并且一切行为均为有意:“驱 去寻山涧人家,有意“卷雾” 烟”去寻山涧人家,有意“卷雾”出山间 房屋,在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的时候, 房屋,在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的时候,为人 吹响松涛——“动息如有情”。 动息如有情” 吹响松涛 动息如有情
关注首尾句( 关注首尾句(联)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在美妙的景色中, 在美妙的景色中,作者却毫无兴 显得归心殷切, 致,显得归心殷切,抒发了诗人羁旅 异乡的感慨。 异乡的感慨。
• 逢入京使 岑参 •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 柔情, 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 的胸襟。 的胸襟。
秋夜 朱淑真 关注情意关键词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月在梧桐缺处明.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 请从三四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 一个字,并说说本诗主要通过哪些意象 一个字 并说说本诗主要通过哪些意象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凉”。既写天凉,又写心凉(心 既写天凉,又写心凉( 境的孤寂)。 )。作者主要通过秋夜中清 境的孤寂)。作者主要通过秋夜中清 凉的秋气、冰凉的床、 凉的秋气、冰凉的床、月影和梧桐等 意象,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意象,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课 堂 练 兵
昔日繁盛的梁园,今日却颓败凄凉, 昔日繁盛的梁园,今日却颓败凄凉, 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本诗借此表达了对盛极一时 的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一片颓败的感慨。 的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一片颓败的感慨。
庆全庵桃花 堂 练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兵 花飞莫谴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花飞莫谴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渔郎, 桃花源记》的武陵渔郎。 [注①]渔郎,《桃花源记》的武陵渔郎。他 误入桃源后受尽款待, 误入桃源后受尽款待,临走时桃源人请求 不足为外人道” 但他无信, 他“不足为外人道”,但他无信,归途处 处作标志,引人再来寻找。 处作标志,引人再来寻找。 [注②]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 谢枋得, 注 谢枋得 宋末元初人。宋亡后, 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作者在诗中借引陶渊明《桃花源记》 作者在诗中借引陶渊明《桃花源记》的 典故,想抒写自己怎样的情感? 典故,想抒写自己怎样的情感?
•
• 诗人借子规的意象表达了得悉王昌龄 被贬的悲切与同情,而诗中的“杨花” 被贬的悲切与同情,而诗中的“杨花” 则寄托了惜别与思念之情。 则寄托了惜别与思念之情。
鹊桥仙·夜闻杜鹃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 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 催成清泪,惊残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催成清泪,惊残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 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山⑵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 [注释 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注释]① 注释 惊残:惊醒。 故山:即家乡。 • • • 人们从杜鹃嘴角的红色联想到“杜鹃啼血”,从 人们从杜鹃嘴角的红色联想到“杜鹃啼血” 杜鹃的叫声联想到“何不归去” 、哀伤、思归联系在一起。那么, 杜鹃往往与凄凉、哀伤、思归联系在一起。那么, 诗人想回到哪里去呢? 诗人想回到哪里去呢? • 联系诗人的生平与提供的背景,可以联想到,诗 联系诗人的生平与提供的背景,可以联想到, 人希望回到抗战前线,报效国家,但主和派当权, 人希望回到抗战前线,报效国家,但主和派当权, 诗人于是发出报国无门的悲叹。 诗人于是发出报国无门的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