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2001

合集下载

最新重庆大学《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二章--传感器基础

最新重庆大学《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二章--传感器基础

第二章 传感器基础§2-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医用传感器的输入量可以分为静态量与动态量两大类。

静态量:是指固定状态的信号或变化极其缓慢的信号(准静态量)。

动态量:通常是指周期信号、瞬变信号或随机信号。

无论对动态量或静态量,传感器输出量都应不失真地复现输入生理量的变化,其关健决定于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

一.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传感器的静特性—表示传感器在被测量处于稳定状态,输入量为恒定值而不随时间变化时,其相应输出量亦不随时间变化,这时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这种关系一般根据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效应”和“反应定律”得到,具有各种函数关系。

传感器的输出输入关系或多或少的存在非线性问题。

在不考虑迟滞蠕变不稳定性等因素的情况下,其静态特性可用下列多项式代数方程表示:n n x a x a x a x a a y +++++= 332210 (2-1)式中 y — 输出量;x — 输入量;0a — 零位输出(零偏);1a — 传感器的灵敏度,常用K 表示;n a a a ,,,32 — 非线性项系数各项系数不同,决定了特性曲线的具体形式。

由式(2—1)可知,如果0a =0,表示静态特性通过原点,这时静态特性是由线性项和非线性的高次项迭加而成。

这种多项式代数方程可能有四种情况,表现了传感器的四种静态特性,如图2-1所示。

1.线性特性在理想情况下,式(2—1)中的零偏0a 被校准(0a =0).且x 的高次项为零。

0,,,32=n a a a 线性方程为: x a y 1= 如图2—1(a )所示。

此时, K x y a ==/1 K 称为传感器的灵敏度。

2.非线性项仅有奇次项的特性当式(2—1)中只有x 的奇次项,即: +++=55331x a x a x a y 时,特性如图2—1(b )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在原点附近相当范围内输出、输入特性基本成线性,对应的曲线有如下特性:y (x )=-y(-x ) 3.非线性项仅有偶次项的特性当式(2—1)中只有x 的偶次非线性项时.所得曲线不对称,如图2-1(c )所示。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完整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完整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习题1 (2)习题2 (4)习题3 (8)习题4 (10)习题5 (12)习题6 (14)习题7 (17)习题8 (20)习题9 (23)习题10 (25)习题11 (26)习题12 (28)习题13 (32)习题11-1 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答: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由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 因此需要有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对其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

随着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传感器的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可能安装在传感器的壳体里或与敏感元件一起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此外,信号调节转换电路以及传感器工作必须有辅助的电源,因此信号调节转换电路以及所需的电源都应作为传感器组成的一部分。

1-2 简述传感器的作用和地位及其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答:传感器位于信息采集系统之首,属于感知、获取及检测信息的窗口,并提供给系统赖以进行处理和决策所必须的原始信息。

没有传感技术,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科学技术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信息控制技术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就越大。

发展方向:开发新材料,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多功能集成传感器的研究,智能传感器研究,航天传感器的研究,仿生传感器的研究等。

1-3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什么?衡量它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与时间无关。

主要性能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

1-4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指什么?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几种?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其输出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之间的响应特性。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Sensor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性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可为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主要介绍传统传感器的传感机理、结构、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并对当代新型传感器的发展状况与应用作以简要介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在传感技术方面具有较广的知识,了解工程检测中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应用及当代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使学生掌握传感器静态、动态的数学模型的推导以及系统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例,培养和锻炼学生去组建非电测量和控制系统的实际能力。

3.适应专业电子信息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4.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工程力学、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等。

6.推荐教材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二版)黄贤武、郑筱霞编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参考教材:1)唐贤远等编著.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2)郁有文等编著.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 西安:西安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3)王化祥等编著.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第二版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在内容上应尽量联系实际,在讲解上着重物理概念的阐述,讲清结构、原理、特性,不进行复杂的数学推导,必要时直接引用公式。

力求做到重点突出,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选用。

在应用方面介绍相关典型物理量测量的例子,使学生对传感器有一个实用的概念。

对于更深入的问题,学生可参阅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应以课堂讲授为主,为使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教学中应辅之以多媒体、电视教学片及各类传感器、测试仪器、测试装置等实物。

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本课程共开设实验课8学时,具体实验内容与所需实验仪器、设备见《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重庆大学《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三章--敏感元件

重庆大学《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三章--敏感元件

第三章 敏感元件作用:把物理量转换为电量,是传感器中的主要元件。

必备两个基本功能:①敏感被测量(物理量、化学量)②对应产生输出量(电量)。

§3-1 变换力和压力的弹性敏感元件一、弹性敏感元件的作用非电量—→弹性元件—→应变量—→换能元件—→电量 弹性元件两种类型:①弹性敏感元件:感受力、压力、力矩等-→变换为元件本身的应变、位移等; ②弹性支承:起支承导向作用,不作为测量敏感元件。

二、弹性特性:作用在弹性元件上的外力与其相应变形间的关系。

1.刚度:弹性元件受外力作用下变形大小的量度。

dx dFk =F —作用外力 x —变形弹性特性曲线上某点切线水平线夹角的正切为该点处的刚度。

dx dF tg k ==θ2.灵敏度:单位力产生变形的大小,是刚度的倒数。

dF dx K =并联时,系统的灵敏度:∑==ni i K K 111灵敏度低,刚度大串联时,系统的灵敏度:1n ii K K ==∑ 灵敏度高,刚度小 三、弹性滞后和弹性后效1.弹性滞后——弹性特性曲线的加载曲线与去载曲线不重合现象。

滞后误差:弹性变形之差,直接产生测量误差。

2.弹性后效——当载荷改变后,在一定时间间隔逐渐完成变形的现象。

使弹性敏感元件的变形始终不能迅速跟随作用力的改变而改变,造成测量误差,尤其在动态测量中影响较大。

4.固有振动频率:——由振动质量和材料刚度综合表征的弹性元件特征。

决定弹性元件的动态特性和变换被测参数的滞后作用,希望0f (或0ω)高。

因em k =0ωem k f π210=, k — 弹簧刚度,m e — 等效振动质量所以 提高灵敏度K ,会使线性变差,固有振动频率0ω、0f ↓。

k K 1=Θ提高0ω、0f↑,灵敏度K 会降低,需综合考虑。

5.固有频率f 0与弹性元件的变形dx 以及材料性能的关系ρ⋅⋅=l S m , S —截面积,l —长度,ρ—密度弹性元件相对变形:E l dx σδ== ,式中 E —弹性摸数,σ—应力,∴dxl E ⋅=σ()202111/11222221122SEdx dx k dF dx dx dx l f m Sl Sl l l dx E E dx σσσσππρπρπρπρσσππρρ⋅⋅=======最后可得:ρπσ⋅=⋅E dx f 20可知弹性元件dxf ⋅0的乘积对于特定材料是有一个极限值的,σ达到许用应力时, dx 大,f 0就只能小,反之亦然。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全书电子精品教案完整版精品课件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全书电子精品教案完整版精品课件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全书电子精品教案完整版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这本教材第三章“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第四章“传感器应用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传感器基本概念、传感器分类、各类传感器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传感器基本概念,掌握传感器分类和工作原理;2. 学会分析不同传感器性能特点,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传感器;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性能分析;2. 教学重点:传感器分类、工作原理以及应用案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传感器实物、PPT课件、投影仪;2. 学具:学习手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传感器在生活中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传感器好奇心和兴趣;2. 理论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传感器分类、工作原理,结合PPT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传感器工作原理;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学会分析传感器性能特点;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动手实践(15分钟):分组进行传感器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传感器分类、工作原理、应用案例;2. 板书布局:左侧为分类、工作原理,右侧为应用案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传感器分类和工作原理;作业答案:1. (1)传感器分类: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按输出信号可分为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等。

传感器工作原理:利用一定物理、化学或生物效应,将被测量信息转换为可输出信号。

(2)应用案例1:温度传感器。

作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性能特点: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线性度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动手实践,使学生全面掌握传感器工作原理和应用技术。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Sensor课程编号: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先修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电路、精密机械设计、信号与系统学时数:48 学分数:3执笔者:王召巴编写日期:2001年3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是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课程。

主要任务:培养学生1. 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理论,掌握几何量、机械量及有关量测量中常用的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及其特点;2. 能合理地选择和使用传感器;3.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4. 了解传感器的发展动向。

二、课程教学内容绪论(讲课1学时)掌握传感器的概念、用途、基本结构;了解传感器的分类、对传感器的一般要求,传感器的历史、发展趋势及本课程相关参考资料。

第一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讲课1学时)掌握传感器静特性、动特性的概念,线性度、迟滞、灵敏度、分辨力、重复性、零漂、温漂等静态指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理解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讲课6学时)掌握应变片工作原理、转换电路的形式及计算,温度误差与补偿。

理解应变片的主要特性,应变片应用举例,了解应变片类型,粘贴工艺。

压阻式和电位器式传感器原理。

重点:直流电桥的计算难点:温度误差的补偿方法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讲课4学时)掌握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结构类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寄生电容的消除。

理解静态特性,设计要点,转换电路,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了解容栅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难点:寄生电容的概念、消除方法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讲课4学时,实验2学时)掌握自感式传感器工作原理、设计原则,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工作原理,主要误差及补偿方法,电涡流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理解自感式传感器特性分析、等效电路、转换电路,电涡流的形成范围。

重庆大学《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二章--传感器基础

重庆大学《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二章--传感器基础

第二章 传感器基础§2-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医用传感器的输入量可以分为静态量与动态量两大类。

静态量:是指固定状态的信号或变化极其缓慢的信号(准静态量)。

动态量:通常是指周期信号、瞬变信号或随机信号。

无论对动态量或静态量,传感器输出量都应不失真地复现输入生理量的变化,其关健决定于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

一.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传感器的静特性—表示传感器在被测量处于稳定状态,输入量为恒定值而不随时间变化时,其相应输出量亦不随时间变化,这时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这种关系一般根据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效应”和“反应定律”得到,具有各种函数关系。

传感器的输出输入关系或多或少的存在非线性问题。

在不考虑迟滞蠕变不稳定性等因素的情况下,其静态特性可用下列多项式代数方程表示:n n x a x a x a x a a y +++++=Λ332210 (2-1)式中 y — 输出量;x — 输入量;0a — 零位输出(零偏);1a — 传感器的灵敏度,常用K 表示;na a a ,,,32Λ — 非线性项系数各项系数不同,决定了特性曲线的具体形式。

由式(2—1)可知,如果0a =0,表示静态特性通过原点,这时静态特性是由线性项和非线性的高次项迭加而成。

这种多项式代数方程可能有四种情况,表现了传感器的四种静态特性,如图2-1所示。

1.线性特性在理想情况下,式(2—1)中的零偏0a 被校准(0a =0).且x 的高次项为零。

,,,32=n a a a Λ 线性方程为: x a y 1= 如图2—1(a )所示。

此时, K x y a ==/1 K 称为传感器的灵敏度。

2.非线性项仅有奇次项的特性当式(2—1)中只有x 的奇次项,即:Λ+++=55331x a x a x a y 时,特性如图2—1(b )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在原点附近相当范围内输出、输入特性基本成线性,对应的曲线有如下特性:y (x )=-y(-x ) 3.非线性项仅有偶次项的特性当式(2—1)中只有x 的偶次非线性项时.所得曲线不对称,如图2-1(c )所示。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课件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课件
电阻应变片的基本结构,由敏感栅、基片、覆盖层和引线等部 分组成。敏感栅是应变片的核心部分,它粘贴在绝缘的基片上, 其上再粘贴起保护作用的覆盖层,两端焊接引出导线。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课件
第3章 应变式传感器
图3-2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结构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课件
第3章 应变式传感器
图3-3是丝式电阻应变片和箔式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形式。
l——电阻丝的长度; A——电阻丝的截面积。
图3-1 金属电阻丝应变效应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课件
第3章 应变式传感器
当电阻丝受到拉力F作用时, 将伸长Δl,横截面积相应减小 ΔA,电阻率因材料晶格发生变形等因素影响而改变了dρ,从而引 起电阻值相对变化量为
dRdldAd R l A
(3-2)
式中:dl/l——长度相对变化量,用应变ε表示为
定义K=(ΔR/R)/εt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它表示安装在被测试 件上的应变在其轴向受到单向应力时,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
(ΔR/R)与其单向应力引起的试件表面轴向应变(εt)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课件
第3章 应变式传感器
必须指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并不等于其敏感栅整长应变 丝的灵敏系数K0,一般情况下,K<K0, 这是因为,在单向应力产 生应变时,K除受到敏感栅结构形状、成型工艺、粘结剂和基底 性能的影响外,尤其受到栅端圆弧部分横向效应的影响。应变 片的灵敏系数直接关系到应变测量的精度。因此,K值通常采用 从批量生产中每批抽样,在规定条件下,通过实测来确定, 应 变片的灵敏系数称为标称灵敏系数。上述规定条件的是:
0.003~0.01mm,可制成各种形状的敏感栅(即应变花),
其优点是表面积和截面积之比大,散热条件好,允许通过

6春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6春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及应用
重点掌握: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形式
一般掌握: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及应用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测量电路简介。
2
第五章谐振式传感器及应用
重点掌握:
振弦式结构、工作原理、激励方式。
振筒式结构、工作原理;振动频率与压力关系。 振膜式结构、工作原理、应用。
一般掌握:
应用:振筒式压力传感器、振动管式密度传感器. 应用:振弦式压力传感器、振梁式压力传感器、振弦式扭矩传感器.
8.磁敏二极管工作时加向电压。由于它的磁灵敏度很高,特别适合测量。9.正温度系数剧变型和临界温度型热敏电阻不能用于温度范围的温度控制,而在某一温度 范围内的温度控制中却十分优良。
10.振弦式传感器是经被拉紧的钢弦作为传感元件,其,与弦的张紧力的平方根成正比。
11.减少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传感器零点残余电压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可能保证传感器的、 相互对称<任填两个)。
19.由光电管的光谱特性看出,检测不同颜色的光需要选用不同的光电管,以便利用光谱 特性的区段。
16.铂热电阻的纯度通常用比表示。17.用弹性元件和电阻应变力及一些附件可以组成应变式传感器,按用途划分有应变式 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等<任填两个)。
18.霍尔元件的测量电路中:直流激励时,为了获得较大的霍尔电势,可将几块霍尔元件 的输出电压;交流激励时,几块霍尔元件的输出通过适当地联接,以便增加输出。
12.空气介质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中,提高其灵敏度&减少非线性误差是矛盾的,为此实
4
际中大都采用式电容传感器。
13.把两块栅距相等的光栅叠在一起,让它们的刻度之间有,这时光栅上会出现若干条明 暗相间的带状条纹,称。
14.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原理将运动速度转换成信号输出。15.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输出与输入的比值。对线性传感器来说,其灵 敏度是。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案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案《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案课题传感器的组成和特性授课人课程类型专业课范围及性质学校班级课时2课时上课时间上课地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一. 了解传感器的组成二. 掌握传感器的组成和特性过程与方法:一体化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密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传感器的组成难点掌握传感器的特性学情分析学生基础差,以实例为主教学方法讲授、视频分析教学准备案例、多媒体教学过程与内容设计意图教学方法时间传感器就是利用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把被测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的作用可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数据的交换及控制信息的采集三大内容。

通过传感器对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信息进行采集。

如图所示,人们把传感器比作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但在诸如高温、高湿、深井、高空等环境及高精度、高可靠性、远距离、超细微等方面是人的感官所不能代替的。

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如图1-2所示,传感器是任何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今,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已涉及到科研、各类制造业、农业、汽车、智能建筑、家用电器、安全防范、机器人、人体医学、环境保护、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军事等各个方面,人们已经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了。

视频播放图解分析10分钟传感器的分类1)按输入量(被测对象)分类输入量即被测对象,按此方法分类,传感器可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

例如,物理量传感器又可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等。

这种分类方法给使用者提供了方便。

2).按转换原理分类从传感器的转换原理来说,通常分为结构型、物性型和复合型三大类。

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机械构件(如金属膜片等)在动力场或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变形或位移,将外界被测参数转换成相应的电阻、电感、电容等物理量,它是利用物理学运动定律或电磁定律实现转换的。

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材料的固态物理特性及其各种物理、化学效应(即物质定律,如虎克定律、欧姆定律等)实现非电量的转换。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
♦分辨力用绝对值表示,用与满量程的百分数表示时称为分辨 率。在传感器输入零点附近的分辨力称为阈值。
第28页,共46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第2章
2.2.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与动态指标
♦动态特性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被测量可能以各种形式随时间变化,只要输入量是时间的函数,
则其输出量也将是时间的函数。其间的关系用动态特性方程描述。
第21页,共46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第2章
第22页,共46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第2章
3.线性度(Linearity) 传感器的输出输入关系或多或少地存在非线性。在不考虑迟 滞、蠕变、不稳定性等因素的情况下,其静态特性可用下列 多项式代数方程表示:
y=a0+a1x+a2x2+a3x3+…+anxn 式中:y—输出量; x—输入量; a0—零点输出; a1—理论灵敏度; a2、a3、 … 、 an—非线性项系数。
第10页,共46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第2章
2、传感器的定义
♦广义: 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 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狭义: 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国家标准(GB7665-87): 对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的定义: 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 号的器件或装置。
差值的最大者即为回程误差。
第26页,共46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第2章
y
5.重复性(Repeatability)
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按同一方向做 ⊿Rmax2 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不 一致的程度。

教学大纲【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教学大纲【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教学方法第一章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本章介绍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数学模型、基本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传感器的组成、数学模型。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1 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一线性度二迟滞三重复性四灵敏度与灵敏度偏差五分辨力与阈值六稳定性七温度稳定性八抗干扰稳定性九静态误差1.2 传感器的动特性一接触式传感器的动特性二模拟式传感器的动特性三数字式传感器的动特性1.3 传感器的技术指标基本要求:了解:传感器的组成。

掌握: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教学目的:本章介绍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测量电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应变式传感器原理及电桥测量电路。

—2—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2.1应变式传感器一工作原理二应变片的类型和材料三金属应变片的主要特性四转换电路五温度误差及其补偿六应变式传感器举例2.2 压阻式传感器一基本原理二温度误差及其补偿三压阻式传感器基本要求:了解:电阻式传感器的分类。

理解: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

掌握:应变式传感器原理及电桥测量电路。

第三章电感式传感器教学目的:本章介绍电感式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及测量电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电涡流式传感器原理及测量电路。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3.1基本原理3.2电感计算及特性分析一自感计算与特性分析二互感计算与特性分析3.3转换电路和传感器灵敏度3.4零点残余电压3.5应用举例基本要求: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分类。

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原理。

掌握:电涡流式传感器原理及测量电路。

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3教学目的:本章介绍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及测量电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电容式传感器原理及测量电路。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4.1工作原理与类型一工作原理二类型4.2转换电路一电容式传感器等效电路二电桥电路三二极管双T形电路四差动脉冲调宽电路4.3主要性能、特点和设计要点一主要性能二特点三设计要点4.4电容传感器的应用基本要求: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类型与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