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17期末地理试卷(试卷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f2daff884254b35eefd3448.png)
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一.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A.东半球,北半球B.西半球,北半球C.北半球,南半球D.东半球,南半球2.(2分)下列国家中,既是我国陆上邻国,又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是()A.韩国、日本B.朝鲜、越南C.菲律宾、马来西亚D.俄罗斯、越南3.(2分)小强在大街上看到一辆牌照为“赣A 88888”的汽车,该车牌发行单位所在省份和行政中心是()A.广东省﹣﹣广州B.江西省﹣﹣南昌C.湖北省﹣﹣武汉D.湖南省﹣﹣长沙4.(2分)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的人口政策是()A.鼓励生育B.计划生育C.奖励生育D.不控制也不鼓励5.(2分)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正确的做法或观点是()A.把东部地区人口大量向西部地区迁移,人多力量大,有利于开发B.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少,人口素质高,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可以大量移民D.不宜大量移民,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6.(2分)小丽一家出门旅游,他们观看了雪顿节的赛牦牛、马术表演,品尝了当地著名的青稞酒,小丽所去地方的主要少数民族应该是()A.傣族B.维吾尔族C.蒙古族D.藏族7.(2分)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A.分布遍及全国B.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中部C.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D.分布比较均匀8.(2分)当北国江城的钢花映红了飞雪,江南的田野正是春色妖娆。
这句话反映了我国南北方()A.纬度差异大B.经度差异大C.气温年较差大D.年降水量差异大9.(2分)习惯上,我们所说的山区一般不包括()A.山地B.丘陵C.平原D.比较崎岖的高原10.(2分)下列山脉中为弧形山脉的是()A.天山山脉B.祁连山脉C.横断山脉D.喜马拉雅山脉11.(2分)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的盆地是()A.准噶尔盆地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12.(2分)下列叙述中与我国地势无关的是()A.许多大河滚滚向东流向太平洋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D.在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13.(2分)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A.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B.南北气温差异大C.气温最低区域在北方D.气温西高东低14.(2分)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A.从北向南递减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从西向东递减15.(2分)下列气候描述中,地形、地势因素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是()A.一山有四季B.窗含西岭千秋雪C.天涯海角隆冬暖D.青藏高原盛夏寒16.(2分)我国的河流没有流入哪个大洋()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17.(2分)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A.长江B.黄河C.塔里木河D.京杭运河18.(2分)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这是因为它()A.地理位置重要B.提供灌溉水源C.航运价值巨大D.水能资源丰富19.(2分)“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泥沙主要来自()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20.(2分)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A.干旱和洪涝B.滑坡和泥石流C.冰雹和龙卷风D.台风和寒潮21.(2分)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旱涝灾害,多与()进退反常有关。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6a03de8bd63186bcebbccf.png)
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A.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B.气候湿热的雨林地区C.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D.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2.下列有关人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混血人种是各人种间通婚的结果B.人种之间应是平等的C.人种之间有“高等”“低等”之分D.国家间的贫富与人种无关3.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是()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B.基督教、犹太教、佛教C.犹太教、印度教、佛教D.基督教、天主教、佛教4.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C.伊士兰教D.基督教5.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A.工厂和矿区B.城堡和村落C.城市和乡村D.宗教和寺庙6.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的民居主要分布在()A.寒冷地区B.干旱地区C.湿热地区D.高原地区7.乡村的居民大多分布在()A.远离水源的地方 B.交通不便的地方C.沼泽地区D.依山傍水或沿公路分布8.城市人口过度膨胀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有()A.水土流失严重B.沙漠面积广大C.水旱灾害频繁D.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9.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是()A.古代的城堡和南宇B.皇家的宫殿和陵墓C.历史著名的壁画、碑刻D.保护良好的热带雨林10.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苔原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11.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A.600米B.3666米C.200米D.2000米12.图中外国小男孩居住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13.如图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是()A.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B.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C.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D.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14.下列现象属于“气候”的是()A.明晨气温将下降7~8度B.东边日出西边雨C.受台风影响,风力增加到十级D.春末夏初,江苏沿江地区都会进入“梅雨”季节15.关于世界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越高气温越高B.同纬度夏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C.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D.气温从南向北逐渐降低16.气候特征的两大基本要素是()A.气温和降水B.冬季和夏季C.风和雨D.春季和秋季17.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其降水的主要类型是()A.地形雨B.对流雨C.锋面雨D.对流雨和锋面雨18.规模最大与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B.欧佩克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是()A.葡萄牙语B.英语C.法语D.西班牙语20.世界上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大洋洲21.当今世界的主题是()A.矛盾与冲突B.经济全球化C.和平与发展D.国际合作22.目前全世界所倡导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A.顾及子孙后代的发展B.无休止的发展C.放缓脚步的发展 D.回归原始状态的发展23.下列地区,年降水量最大的是()A.赤道地区B.青藏高原C.亚洲北部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2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B.地形C.海陆因素D.洋流因素25.冷暖空气相遇时,被迫抬升的较轻暖空气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是()A.地形雨B.对流雨C.锋面雨D.台风雨26.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影响最为显著的是()A.工业B.农业C.交通D.能源利用2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降水均匀的气候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28.联合国的总部设在()A.美国纽约B.瑞士洛桑C.英国伦敦D.法国巴黎29.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A.二氧化硫B.氟氯化合物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3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经济发展差别说成是()A.南北对话B.南北差距C.南南对话D.南南差距二、解答题31.读“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1)指出1900年至今,人口、资源、环境的变化特点是:人口:,资源:;环境:.(2)在人口、资源、环境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是;原因是.(3)解决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最主要途径是.32.读“某地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可知,该地区应属于气候,其判断依据是.(2)若该地区位于我国境内,最有可能代表的是下列哪一个城市的气候类型?(填字母)A.上海B.北京C.乌鲁木齐D.广州(3)综合气温和降水的特点,评价气候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A.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B.气候湿热的雨林地区C.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D.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考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解答】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北半球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故选:A.2.下列有关人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混血人种是各人种间通婚的结果B.人种之间应是平等的C.人种之间有“高等”“低等”之分D.国家间的贫富与人种无关【考点】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分析】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群,在外表和体质上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解答】解:世界除了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三大人种以外,因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国家间的贫富与人种无关,纵观历史,不同人种的人都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世界各人种是平等的,没有“高等”“低等”之分.故选:C.3.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是()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B.基督教、犹太教、佛教C.犹太教、印度教、佛教D.基督教、天主教、佛教【考点】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分析】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解答】解: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故A正确.故选:A.4.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C.伊士兰教D.基督教【考点】独特的民族风情.【分析】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发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道教.【解答】解:道教是发源于中国本土的一种宗教,有着许多流派.可以说中国古代绝大多数传说中的神仙怪物都和道教有关.故选:B.5.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A.工厂和矿区B.城堡和村落C.城市和乡村D.宗教和寺庙【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解答】解: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6.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的民居主要分布在()A.寒冷地区B.干旱地区C.湿热地区D.高原地区【考点】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依据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解答此题.【解答】解:民居特点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气候湿热地区,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有利于散热,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有利于排水.故选:C.7.乡村的居民大多分布在()A.远离水源的地方 B.交通不便的地方C.沼泽地区D.依山傍水或沿公路分布【考点】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分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解答】解: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故选:D.8.城市人口过度膨胀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有()A.水土流失严重B.沙漠面积广大C.水旱灾害频繁D.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考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分析】在多数发展中国家有很多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种现象会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现象.【解答】解:城市人口过度膨胀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现象,现象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9.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是()A.古代的城堡和南宇B.皇家的宫殿和陵墓C.历史著名的壁画、碑刻D.保护良好的热带雨林【考点】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分析】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解答】解: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根据文化遗产的含义.故选:D.10.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苔原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分析】地球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阳光斜射厉害,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解答】解: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气候,其中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故选:D.11.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A.600米B.3666米C.200米D.2000米【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分析】依据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来解答此题.【解答】解:依据同一地形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一百米,气温下降0.6℃的规律,我们先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22℃﹣10℃=12℃,用气温差除以0.6℃再乘以100就可以计算出两地的海拔高度差,12℃÷0.6℃×100=2000米,由此得出山脚和山顶的相对高度是2000米.故选:D.12.图中外国小男孩居住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分析】根据气候特点判定气候类型.【解答】解:图中外国小男孩说:“一年到头很热,极少下雨”.说明这里终年炎热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故选:B.13.如图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是()A.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B.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C.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D.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考点】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分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解答】解:表示的天气状况是多云转小雨,西北风六级,结合选项.故选:A.14.下列现象属于“气候”的是()A.明晨气温将下降7~8度B.东边日出西边雨C.受台风影响,风力增加到十级D.春末夏初,江苏沿江地区都会进入“梅雨”季节【考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分析】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解答】解:读题干可得:选项ABC描述的都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选项D是指江苏沿江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属于气候.故选:D.15.关于世界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越高气温越高B.同纬度夏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C.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D.气温从南向北逐渐降低【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分析】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解答】解:根据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根据题意,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16.气候特征的两大基本要素是()A.气温和降水B.冬季和夏季C.风和雨D.春季和秋季【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最大,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解答】解: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故选:A.17.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其降水的主要类型是()A.地形雨B.对流雨C.锋面雨D.对流雨和锋面雨【考点】降水的类型及其区别.【分析】根据空气上升运动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一般在气温较高,比较炎热的赤道地区,容易形成对流雨.【解答】解: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其降水类型是对流雨.故选:B.18.规模最大与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B.欧佩克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考点】重要的国际组织.【分析】当今的国际组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它们既是处理国际事务、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斗争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在倡导“和平与发展”的今天,许多国际组织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解答】解:联合国(UN)是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到1999年底,已有188个成员国.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在联合国的六大机构中,安理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国是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故选:A.19.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是()A.葡萄牙语B.英语C.法语D.西班牙语【考点】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拉丁美洲的居民与语种.【分析】世界上使用的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六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其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的分布与它们的殖民主义及殖民地分布有关.【解答】解:原来拉丁美洲除巴西和一些岛国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大多数国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导致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讲西班牙语.故选:D.20.世界上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大洋洲【考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分析】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解答】解: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被称为发达国家.欧洲经济水平据各大洲首位,拥有发达国家数量最多.故选:B.21.当今世界的主题是()A.矛盾与冲突B.经济全球化C.和平与发展D.国际合作【考点】世界的主题.【分析】国际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解答】解:当代世界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冲突,导致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四个选项中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22.目前全世界所倡导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A.顾及子孙后代的发展B.无休止的发展C.放缓脚步的发展 D.回归原始状态的发展【考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环境与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它制约着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人为因素也影响、改变着自然环境.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保护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解答】解: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绝不能过度开发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也绝不能发动战争,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世界所倡导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顾及子孙后代的发展.故选:A.23.下列地区,年降水量最大的是()A.赤道地区B.青藏高原C.亚洲北部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考点】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分析】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有三条,即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解答】解:A.赤道地区降水多.故正确.B.青藏高原地势高,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故不正确.C.亚洲北部地处高纬,降水少.故不正确.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少.故不正确.故选:A.2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B.地形C.海陆因素D.洋流因素【考点】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解答】解:“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由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花开较晚.因此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故选:B.25.冷暖空气相遇时,被迫抬升的较轻暖空气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是()A.地形雨B.对流雨C.锋面雨D.台风雨【考点】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分析】空气上升运动时,气温才会下降,水汽才会凝结形成降水.根据空气上升运动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一般在气温较高,比较炎热的赤道地区,容易形成对流雨;地形雨是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被迫“爬升”,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锋面雨是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比较轻,被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解答】解:冷暖空气相遇时,被迫抬升的较轻暖空气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是锋面雨,我国东部地区多锋面雨.故选:C.26.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影响最为显著的是()A.工业B.农业C.交通D.能源利用【考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与生存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解答】解:气候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作物的熟制与活动积温有关,积温值越大反映作物的生长期越长.气温与降水也影响着农作物的选择.如湿热地区适合种植水稻,较为干旱的地区可以种植小麦等.故选:B.2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降水均匀的气候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分析】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解答】解: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降水均匀,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的西岸.故选:B.28.联合国的总部设在()A.美国纽约B.瑞士洛桑C.英国伦敦D.法国巴黎【考点】重要的国际组织.【分析】当今重要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世贸组织、国际奥委会、红十字会等.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在倡导“和平与发展”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多的重要的作用.【解答】解:联合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的纽约.故选:A.29.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A.二氧化硫B.氟氯化合物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考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从空气成分和空气污染物来分析,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是氟氯化合物.【解答】解:氟氯化合物中的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里昂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略有香味,低毒,化学性质稳定,常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故选:B.3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经济发展差别说成是()A.南北对话B.南北差距C.南南对话D.南南差距【考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分析】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解答】解: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这些发达国家,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都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这些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经济发展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故选:B.二、解答题31.读“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1)指出1900年至今,人口、资源、环境的变化特点是:人口:人口快速增长,资源:未开发资源数量迅速减少;环境:环境污染逐渐加剧.。
河北省邯郸市17-18学年都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PDF)——
![河北省邯郸市17-18学年都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PDF)——](https://img.taocdn.com/s3/m/8c04ddc7f61fb7360b4c65f0.png)
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答案1-44题,每题1分1-5 DCAAA 6-10 CBDAC 11-15 ACBAB 16-20 CBDDA21-25 BDACC 26-30 BCDDB 31-35 CDCAA 36-40 DADAB41-44 BBCD45(共12分)答案:(1)G短(4分)(2)小区位于36.5°N,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30°;正午时,楼的影长达34.66 m,远大于楼间距20 m。
(4分)(3)楼房间距应比哈尔滨窄。
该城市纬度比哈尔滨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哈尔滨大。
(4分)46(共20分)答案:(1)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
原因: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下垫面不同,热容量不同。
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
(6分)(2)风速与热岛强度(温升幅度)呈负相关,风速越大,温升幅度越小。
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热量扩散快。
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
(6分)(3)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设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城区的热量散失,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的“热岛效应”。
(8分)47(共24分)(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
(6分)甲地主要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每日日照时数长。
(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半年多雨,冬半年少雨。
原因: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半年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或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
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2df371312b3169a551a42f.png)
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44小题。
每小题1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完成1-2题。
1. 图中各地,位于中纬度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2. 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地位于(50°N,20°E)B. ②地以南位于低纬度地区C. ④地所在经线,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D. ③地以东为东半球读图,完成3-4题。
3. 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则速度最快的是A. 乙B. 甲C. 丙D. 乙和丙4. 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 乙处比例尺最小B. 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C. 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D. 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5-6题。
5. 图示地区A. 最低处海拔不足900mB. 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C. 总体地势南高北低D. 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6. 图中瀑布A. 落差最大可达80m以上B. 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C. 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D. 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如图为我国某湖泊等深线图,图中等深距为10m。
读图完成7-9题。
7. 该湖泊位于A. 东北平原B. 青藏高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四川盆地8. 图上比例尺X代表的数值为A. 1B. 1000C. 100D. 109. 该湖泊最大深度可能为A. 65mB. 55mC. 75mD. 85m读右侧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10-11题。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b5870a4431b90d6c85c7cf.png)
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一.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正确的是()A.平均半径7361千米B.最大周长约8万千米C.表面积1.5亿平方千米D.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关于经纬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C.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D.所有的经线都是圆圈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A.0°,180°B.20°W,160°E C.20°E,160°W D.40°E,140°W 4.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A.12小时B.24小时C.一年D.365天5.下列哪种现象不是地球公转产生的()A.昼夜交替B.五带的划分C.四季的形成D.昼夜长短的变化6.我国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白昼最长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在节假日驾驶私家汽车外出旅游(即自驾游).小明一家在“五•一节”期间从茂名到云南昆明等地自驾游,应选择的地图是()A.中国地形图B.中国政区图C.中国铁路分布图 D.中国公路分布图8.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间有一片绿颜色,据此判断该区域的地形是()A.山地B.高原C.盆地D.丘陵如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9.关于图中的山体部位判断不正确的是()A.A处是鞍部B.B处是山谷C.CD处是山脊D.EF处是山谷10.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A.1.2℃B.1.2℃~2.4℃C.2.4℃~4.8℃D.0℃~2.4℃11.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A.101米B.198米C.298米D.601米12.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大致是()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各占二分之一C.海洋占三分之二 D.三分海洋,七分陆地13.下列大洲中,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是()A.非洲B.大洋洲C.南极洲D.南美洲14.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5.世界上火山、地震最频繁的地区分布在()A.环太平洋地带B.亚洲内部C.北冰洋沿岸D.非洲16.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大西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17.下列说法是指天气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昆明四季如春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D.一场秋雨一场寒18.东北风8级用下列哪个符号表示()A.B. C.D.19.某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查询为287时,空气质量状况是()A.良B.轻度污染C.中度污染D.严重污染20.一天中陆地最低气温一般表现在()A.中午12点B.子夜C.午后2点D.日出前后21.“一山有四季”所包含的地理原理是()A.不同纬度气温不同B.同一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C.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D.南方气温比北方的高2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A.降雨B.降雪C.降雹D.露23.热带沙漠气候主要位于哪条重要的纬线附近()A.南、北极圈B.南、北回归线C.赤道D.本初子午线24.赤道附近全年都多雨有些地方甚至每天都要下一场雨,你知道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25.如果某地的人口出生率为1.5%,人口死亡率为0.4%,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1.9% B.1.1% C.1% D.0.2%26.人口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A.中低纬度的大陆内部地区B.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C.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D.中高纬度的平原地区27.下列属于黄色人种的人()A.阿拉伯人B.非洲人C.印度人D.印第安人28.下列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A.英语B.西班牙语C.日语D.汉语29.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30.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A.城市人口比重B.经济所有制形式C.社会经济制度D.经济发展水平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A、B所在的经纬度:A B(2)A点在C点的方向,D点在C点的方向.(3)当太阳直射E点的时候,北半球的节气是.32.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板块B板块C板块(2)板块A与板块E碰撞挤压形成的山脉是山脉,板块D与板块E间不断张裂形成的海洋是海.(3)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板块.(4)我国的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原因是台湾岛位于地带上.33.读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大洲大洋的名称.A洋③洲⑥洲(2)④所在地区以人种为主,居民多信奉教.(3)甲地是大洲①与大洲②的分界线运河.(4)大洲⑤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气候,该大洲中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是国家.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正确的是()A.平均半径7361千米B.最大周长约8万千米C.表面积1.5亿平方千米D.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考点】地球的大小.【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解答】解: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选项ABC数据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2.关于经纬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C.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D.所有的经线都是圆圈【考点】经线与纬线的划分.【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解答】解: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依据题意.故选:C.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A.0°,180°B.20°W,160°E C.20°E,160°W D.40°E,140°W【考点】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分析】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写作20°W)和东经160°(写作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通过,避免了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解答】解: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写作20°W)和东经160°(写作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故选:B.4.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A.12小时B.24小时C.一年D.365天【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解答】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即24小时;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即365天;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根据题意.故选:B.5.下列哪种现象不是地球公转产生的()A.昼夜交替B.五带的划分C.四季的形成D.昼夜长短的变化【考点】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等.【解答】解: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极昼极夜现象.故选:A.6.我国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白昼最长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更替.【解答】解: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我国正值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上此时白昼时间最长,夜最短.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在节假日驾驶私家汽车外出旅游(即自驾游).小明一家在“五•一节”期间从茂名到云南昆明等地自驾游,应选择的地图是()A.中国地形图B.中国政区图C.中国铁路分布图 D.中国公路分布图【考点】电子地图和影像地图.【分析】了解地图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地图.【解答】解:地图的家族非常庞大,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不同的地图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出行应该查阅交通图,所以小明一家在“五•一节”期间从茂名到云南昆明等地自驾游,为保证顺利到达,最适用的地图是中图公路交通图.故选:D.8.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间有一片绿颜色,据此判断该区域的地形是()A.山地B.高原C.盆地D.丘陵【考点】应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在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解答】解: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间有一片绿颜色,说明该区域四周是低山丘陵,海拔高,中间是平原,海拔低,则该区域是盆地地形.故选:C.如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9.关于图中的山体部位判断不正确的是()A.A处是鞍部B.B处是山谷C.CD处是山脊D.EF处是山谷【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解答】解:读图可知,A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B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C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EF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0.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A.1.2℃B.1.2℃~2.4℃C.2.4℃~4.8℃D.0℃~2.4℃【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判定,两山峰的海拔分别是1000﹣1200米之间,和1200﹣﹣1400米之间,高度差为200米到400米之间.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则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1.2℃~2.4℃之间.故选:B.11.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A.101米B.198米C.298米D.601米【考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分析】读图可知,图中G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户外攀岩运动;图中等高距为200米,陡崖的高度差H为:(N﹣1)×等高距≤H<(N+1)×等高距(N表示有N条等高线经过),即200米≤H<600米.【解答】解:图中等高距为200米,陡崖的高度差H为:(N﹣1)×等高距≤H<(N+1)×等高距(N表示有N条等高线经过),即200米≤H<600米,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12.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大致是()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各占二分之一C.海洋占三分之二 D.三分海洋,七分陆地【考点】海陆分布概况.【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解答】解: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下列大洲中,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是()A.非洲B.大洋洲C.南极洲D.南美洲【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分析】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解答】解:A.非洲被印度洋、大西洋包围.故不符合题意.B.大洋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包围.故不符合题意.C.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故符合题意.D.南美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包围.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4.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考点】海陆变迁.【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解答】解: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属于海陆变迁,故A不符合题意;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不属于海陆变迁,故B符合题意;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形成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属于海陆变迁,故C不符合题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属于海陆变迁,故D符合题意.故选:BD.15.世界上火山、地震最频繁的地区分布在()A.环太平洋地带B.亚洲内部C.北冰洋沿岸D.非洲【考点】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有感地震约5万次,破坏性地震10多次),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这里;全球现有500多座著名活火山,基本上也都分布在这两大地带.故选:A.16.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大西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考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解答】解: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故选:A.17.下列说法是指天气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昆明四季如春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D.一场秋雨一场寒【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解答】解: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属于天气;“昆明四季如春”、“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一场秋雨一场寒”描述的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属于气候.故选:A.18.东北风8级用下列哪个符号表示()A.B. C.D.【考点】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分析】表示风的符号有两部分组成,风杆和风尾或风旗.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二道风尾是4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解答】解:有风的表示方法可推断A、C、D选项中符号分别表示北风6级、北风8级、东风6级,B选项中的符号表示东北风8级.故选:B.19.某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查询为287时,空气质量状况是()A.良B.轻度污染C.中度污染D.严重污染【考点】空气质量及其评价方式.【分析】空气质量以其空气质量指数API(为整数)衡量,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PI的不同,可将空气质量分级如下:0~50为优;51~100为良,101~200为轻度污染,201~300为中度污染,>300为重度污染.【解答】解: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PI的不同,可将空气质量分级如下:0~50为优;51~100为良,101~200为轻度污染,201~300为中度污染,>300为重度污染.某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为287时,空气质量状况是中度污染.故选:C.20.一天中陆地最低气温一般表现在()A.中午12点B.子夜C.午后2点D.日出前后【考点】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分析】世界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解答】解: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D.21.“一山有四季”所包含的地理原理是()A.不同纬度气温不同B.同一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C.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D.南方气温比北方的高【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解答】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的阴坡和阳坡的冷暖、干湿状况都有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2)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也有差异.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使得一些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气温和降水不同,植被也不同.故选:C.2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A.降雨B.降雪C.降雹D.露【考点】降水的类型及其区别.【分析】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统称为降水,它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解答】解:降水的主要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降雨,能占到降水的80%以上.故选项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23.热带沙漠气候主要位于哪条重要的纬线附近()A.南、北极圈B.南、北回归线C.赤道D.本初子午线【考点】经线与纬线的划分.【分析】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解答】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依据题意.故选:B.24.赤道附近全年都多雨有些地方甚至每天都要下一场雨,你知道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通过对世界各地年平均降水量的测定发现,世界各地降水分布不均,有的地方降水少,有的地方降水多.【解答】解:通过对世界各地年平均降水量的测定发现,世界各地降水分布不均,有的地方降水少,有的地方多.世界降水规律是之一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原因是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对流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故选:A.25.如果某地的人口出生率为1.5%,人口死亡率为0.4%,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1.9% B.1.1% C.1% D.0.2%【考点】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增长的快慢,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解答】解:根据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计算所得:人口自然增长率(%)=1.5%﹣0.4%=1.1%.故选:B.26.人口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A.中低纬度的大陆内部地区B.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C.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D.中高纬度的平原地区【考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解答】解:世界人口的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故选:C.27.下列属于黄色人种的人()A.阿拉伯人B.非洲人C.印度人D.印第安人【考点】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分析】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体质特征.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解答】解: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属于黑色人种,印度人主要属于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28.下列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A.英语B.西班牙语C.日语D.汉语【考点】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分析】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解答】解: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不属于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29.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考点】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河北省邯郸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456ed231126edb6e1a1028.png)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
2.考试时刻9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全数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国家是必然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一路体,具有必然的地理区域管理范围,是国际水平上的独立政治单元。
图1为某假想国示用意。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该国叙述正确的是()A.国家边界具有不肯定性B.区域内部没有不同C.能够再划分出不同区域D.国界主如果天然边界2.该国()A.濒临海洋,资源丰硕B.地形平坦,气候湿润C.周边无国家冲突隐患D.西南地域进展基础较差图2示意某地等高线地形(单位:米),等高距为20米。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4.该地产业布局最合理的是()A.进展滨海旅游B.进展特色种植C.开展山坡养殖D.加大水能开发吉林西部是我国草地盐碱化较严峻的地域。
表1为吉林西部盐碱化情形统计。
据此完成5-7题。
5.关于吉林省西部地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蒸发量大于降水量B.盐碱化的增加部份主如果重度和中度盐碱化C.该地的盐碱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D.地下水埋藏浅的地方易发生盐碱化6.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趋于严峻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倒灌B.过度樵采C.全世界变暖D.过度开垦7.土地盐碱化防治的主要办法是()①保护植被,合理覆盖,减少蒸发②调整种植结构,推行耐盐品种③加大浇灌力度,重灌不重排④修建台田,治涝防盐碱⑤化学改良,降低PH值,改良盐碱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⑤黄河三角洲(图3)是东北最大的三角洲,每一年平均以2-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动,区内地势平坦,物种丰硕,与海河相汇处有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现已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移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衍地。
邯郸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卷及答案
![邯郸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abd203960590c69fc37641.png)
邯郸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地图三要素是指:()A.图名、比例尺、注记B.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C.地图名称、比例尺、方向D.地图名称、方向、注记2.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是()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3.下列各组气候类型,均为欧洲最典型是()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4.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和土壤B.气候和资源C.河流和交通D.宗教和习俗5.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B.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D.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6.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美洲板块7.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B.离海近C.海拔高D.人口少8.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正确的是( )①南北回归线②赤道③20°W和160°E ④180度经线圈A.② ③B.① ③C.① ④D.② ④9.从下图中信息判断,形成城市聚落可能性最小的是()A.A B.B C.C D.D10.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11.某大学学生于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搭乘中国科考船“雪龙号”远赴南极,登陆难言岛参与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考队从中山站到难言岛需要经过大西洋B.难言岛经纬度位置大约在(164°W,75°S)C.2018年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此时菏泽市昼短夜长D.图中箭头指示了正确的地球自转方向12.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独立成为十一大板块B.板块形成以后是固定不变的C.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D.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和地震13.下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14.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A.当年的降水量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D.多年平均降水量15.下图是某平原及其近海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判断正确的是A.本地正处在冬季B.B点气温低于同纬度D点气温C.本地区位于北半球D.本地区位于南半球16.读安第斯山脉南段图及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8f7896dd3383c4ba4cd223.png)
【题文】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并简述甲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
(2)描述A地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C气候成因的是__________。
请评价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D处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我国典型,试从其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答案】(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
甲地主要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每日日照时数长(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半年多雨,冬半年少雨。
原因: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半年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或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3)④气温: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降水:雨热不同期或夏季降水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4)表现:D处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解析】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南部日照时数较短,中部、西部较长。
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
(3)C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②地、④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④地7月份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说明该地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②地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说明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③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①地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对农业生产不利,但夏季光照充足,又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与养分的积累。
(4)D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其差异的原因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小的角度分析。
邯郸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邯郸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0874a17fd5360cbb1adb7f.png)
一、选择题1.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A.亚洲、欧洲、大洋洲B.欧洲、北美洲、大洋洲C.亚洲、欧洲、拉丁美洲D.亚洲、欧洲、非洲2.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A.当年的降水量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D.多年平均降水量3.某同学用手机中的Living Earth App,得到地球真实图片(如图所示),说明人类现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所处阶段是A.天圆地方说阶段B.观测日食、月食阶段C.环球航行阶段D.太空观测地球阶段4.“三月的横断山区,山顶白雪皑皑,山脚百花争艳”,说明气温分布受()影响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5.下面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汉语B.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C.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D.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6.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洲的分界线()A.亚洲和欧洲B.亚洲和非洲C.亚洲和大洋洲D.非洲和欧洲7.下图为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全球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球年降水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B.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C.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多8.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A.石油B.小汽车C.农产品D.纺织品9.某地图比例尺为1:2000000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A.3千米B.30千米C.6千米D.60千米10.读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11.地图三要素是指:()A.图名、比例尺、注记B.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C.地图名称、比例尺、方向D.地图名称、方向、注记12.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A.海拔低B.地面起伏小C.边缘陡峭D.海拔高13.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大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14.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①便利的交通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荒漠④气候湿热⑤水源充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③④⑤15.如图中,若A为海洋,B为陆地,则图示表示()A.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B.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C.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D.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16.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亚洲B.人口总数最少的是北美洲C.人口总数最多的是非洲D.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17.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B.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D.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18.有关图例和注记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②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③填绘地图时,注记横写应从右到左,竖写应从上到下④在地图上,所有城市都用一样的符号表示.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9.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的三亚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的影响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势的影响20.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某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B.某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C.某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2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下图示意新西兰和惠灵顿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八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
![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八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e4e7c36fc4ffe473368ab4a.png)
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八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B.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越来越少C.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D.人口分布东南稀疏,西北稠密2.(2分)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造成塞北与江南景观差异的自然要素()A.气候B.植被C.地形D.河流3.(2分)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①1月份0℃等温线②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4.(2分)确定我国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地势D.夏季风5.(2分)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是()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辽东丘陵B.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D.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6.(2分)从长远来看,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的必由之路是()A.南水北调B.引滦入津C.发展节水农业D.加强人工降雨7.(2分)黄土高原出现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泥石流C.地震D.台风8.(2分)下列属于“黄土风情”的是()①窑洞②碉房③信天游④京剧⑤白羊肚头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⑤9.(2分)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的重工业基地是()A.京津唐地区B.珠江三角洲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D.东北三省10.(2分)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这体现了北京的一项重要职能是()A.全国文化中心B.国际交往中心C.全国经济中心D.全国政治中心11.(2分)下列关于北京城市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京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B.近年来建设了大量的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原有的四合院已经拆除C.北京的城市建设是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新区和卫星城D.漫步北京街头,你会看到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12.(2分)下列农作物不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是()A.甜菜B.水稻C.柑橘D.甘蔗13.(2分)香港特别行政区是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的()A.香港岛、九龙“新界”B.香港岛、九龙、路环岛C.氹仔岛、路环岛、香港岛D.九龙、氹仔岛、“新界”14.(2分)从面积和人口看,香港和澳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A.地广人稀B.地狭人稠C.地大物博D.地广人稠15.(2分)澳门的主要经济部门是()A.农业B.石油化工工业C.博彩旅游业D.渔业和重工业16.(2分)下列关于台湾的美誉,不正确的是()A.“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B.“亚洲天然植物园”C.“海上米仓”D.“购物者的天堂”17.(2分)关于台湾的叙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B.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C.台湾的工业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D.目前,美国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18.古诗云:“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处没人家。
河北省邯郸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
![河北省邯郸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https://img.taocdn.com/s3/m/7cc748f45ef7ba0d4a733b6a.png)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赫罗图(图1)是恒星的光谱类型与光度之关系图,其纵轴是光度与绝对星等,横轴是光谱类型及恒星的表面温度,其中太阳光度为1.据此回答1-4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太阳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据图判断太阳表面温度约为()A.4000KB.10000KC.6000KD.3000K3.太阳大气层中亮度最大的是()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黑子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携带能量最多的部分是()A.紫外区B.蓝光区C.红外区D.可见光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016年11月14日13时52分,68年一遇的“超级月亮”达到满月,看起来会比平常大14%,亮度提高30百分之。
图2示意月球公转轨道。
据此完成5—7题。
5. 山东青岛市(约36°N,120°E)观赏“超级月亮”的时间可选择在()A. 13时36分B. 20时52分C. 21时36分D. 21时52分6. “超级月亮”出现时大致位于其公转轨道的()A. a处B. b处C. c处D. d处7. “超级月亮”的出现可能引起的现象是()A. 大规模的地壳运动B. 台风肆虐C. 风暴潮盛行D. 潮汐增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
图3示意二十四节气。
据此完成8—10题。
8. 下列节气中北极处于极昼期的是()A. 白露B. 寒露C. 大寒D. 惊蛰9. 处暑时地球()A. 公转速度由快变慢B. 公转速度最慢C. 公转速度由慢变快D. 公转速度最快10. 依据二十四节气判断夏至时视太阳的黄经()A. 270°B. 180°C. 45°D. 90°江苏扬州捺山地质公园以“玄武岩石柱山”和“木骨化石群”著称,不同地质作用,不同地质年代的产物在小小捺山合二为一,这在国内外十分罕见。
河北省邯郸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7a99d9ee06eff9aff807ae.png)
河北省邯郸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总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之比,包括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图1示意2005~2015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1。
2015年我国总抚养比约为A. 8.3%B。
14.3%C。
22。
6% D。
36。
9%2. 为应对老年人口抚养比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迟退休年龄②调整生育政策③鼓励青年人外出务工④提高消费水平.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图2位一幅东南沿海某城市招工漫画。
据此完成3~4题。
3。
图示漫画反映的现象是A。
老龄化问题严重 B. 产业集聚C。
逆城市化D。
劳动力短缺4. 东南沿海出现图示问题的原因是A。
人口增长缓慢,青壮年劳动力外迁,老龄人口比重增大B. 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治安紊乱,对外来人口吸引力较低C。
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D。
中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劳动力选择家乡就业人口增长率为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数之比,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
图3示意2006~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情况。
据此完成5~6题。
5。
2006~2014年,该省(市)人口数量A。
逐年增长B。
逐年减少C。
先增后减D。
先减后增6。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邯郸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邯郸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bd1b97647d27284b7351f0.png)
邯郸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大学学生于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搭乘中国科考船“雪龙号”远赴南极,登陆难言岛参与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考队从中山站到难言岛需要经过大西洋B.难言岛经纬度位置大约在(164°W,75°S)C.2018年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此时菏泽市昼短夜长D.图中箭头指示了正确的地球自转方向2.下列能解释“酷寒的南极大陆下沉睡着万顷煤田”这种现象的是A.大陆漂移B.气候变暖C.人类活动D.植被迁移3.下列四幅图中,同时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G点是()A.B.C.D.4.有关图例和注记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②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③填绘地图时,注记横写应从右到左,竖写应从上到下④在地图上,所有城市都用一样的符号表示.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下列各组气候类型,均为欧洲最典型是()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6.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①沿河地带土壤肥沃②沿河地带地形平坦③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④沿河地带交通便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黑人多分布在()A.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B.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地区C.寒冷的极地地区D.季风气候区8.小李被选拔为孔子学院的老师,她发现她的学生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平时喜欢唱歌跳舞,小李工作的地方最有可能在( )A.非洲南部B.亚洲西部C.亚洲东部D.欧洲西部9.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大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10.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A.亚洲、欧洲、大洋洲B.欧洲、北美洲、大洋洲C.亚洲、欧洲、拉丁美洲D.亚洲、欧洲、非洲11.读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分析造成此诗句中景观差异的原因()A.纬度位置因素B.海陆位置因素C.地形因素D.海陆热力差异因素13.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正确的是( )①南北回归线②赤道③20°W和160°E ④180度经线圈A.②③B.① ③C.① ④D.② ④14.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的大洋是A.大西洋B.太平洋C.北冰洋D.印度洋15.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16.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视角展示世界。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九校联考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九校联考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4fa01bfab069dc51220106.png)
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九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一、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其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为了减少雾霾现象的发生,咱们提倡的行为是图中的()A.野外烧荒B.乘坐公交车出行C.燃煤放出烟雾D.乘私家车旅行2.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指()A.省、市、县 B.中央、省、县C.省、县、乡 D.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3.与澳门行政级别相同的城市是()A.哈尔滨B.台北C.昆明D.香港国家统计局09年2月26日发布的人口报告显示,2020年年末我国人口为1328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男性占总人口的%,全诞生诞生率为‰,死亡率为‰.依照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4~6题.4.从以上资料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A.我国城镇人口多于乡村人口 B.我国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C.我国的人口总数正慢慢减少 D.我国的人口总数已达最高峰5.人口数量过量给我国带来的不利阻碍有()①资源紧缺②劳动力不足③环境破坏④就业压力大⑤住房困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6.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闻名的人口地理界限是()A.秦岭﹣﹣淮河B.黑河﹣﹣腾冲C.长城沿线D.0℃等温线7.以下关于我国民族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共有56个民族B.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C.各民族均匀散布D.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读我国沿“北纬30°地形剖面图”,回答8﹣10题8.图中反映出的我国地形特点是()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中部高,周围地D.北高南低9.图中,数字①所在的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 C.柴达木盆地 D.黄土高原10.从图可知,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腹地形是()A.山地和高原 B.盆地和高原 C.平原和丘陵 D.平原和盆地11.那达慕大会是哪个民族的节日()A.苗族B.傣族C.朝鲜族D.蒙古族1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我国降水要紧集中在春天和夏日B.我国降水东南多、西北少C.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半干旱地域D.上海是温带大陆性气候13.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A.北京B.广州C.上海D.西安14.关于长江和黄河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都注入太平洋B.都属于外流河C.冬季都有结冰期D.汛期都集中在夏季15.某校最近发起了“不利用一次性筷子”,“不买贺卡”等活动,对下面哪一种资源有直接爱惜作用()A.煤炭B.森林C.土地D.石油16.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限,以下哪条地理界限通过秦岭()A.冬季0℃等温线B.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限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D.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限17.能给我国带来酷寒、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是()A.台风B.寒潮C.干旱D.洪涝18.目前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散布不均的重要方法是()①利用地下水②跨流域调水③兴修水库④利用两极地域的冰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5000吨入口钢材从连云口岸岸发往成都,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是()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内河运输D.海洋运输20.以下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A.长江B.闽江C.珠江D.黑龙江2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壮族B.回族C.土家族D.维吾尔族22.我国要紧铁路干线能够归纳为“五纵三横”,以下哪条干线属于“三横”()A.京广线B.陇海线C.焦柳线D.京九线凤凰网消息:武汉﹣﹣广州高铁今天正式运营,这是目前世界上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该线路纵跨湖北、湖南、广东三省,据此回答23﹣24题.23.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的简称别离是()A.鄂、湘、粤 B.赣、湘、粤 C.鄂、渝、闽 D.皖、黔、琼24.珠江的入海口在哪个省()A.鄂B.粤C.湘D.闽25.以下铁路干线中,没有通过成都的是()A.成昆线B.成渝线C.陇海线D.宝成线读图“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散布图”,回答26~28题26.图中b农业生产地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若是()A.草地B.林地C.耕地D.沙漠27.从可持续进展人角度动身,d地最适宜进展的农业()A.畜牧业B.林业C.渔业D.种植业28.进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以下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山区退耕还林,维持水土B.草原地区发展畜牧业C.河流、湖泊周围进展渔业D.平原地区发展林业29.以下河流是内流河的是()A.辽河B.塔里木河C.珠江D.海河30.进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的要紧条件是()A.资源丰硕B.环境优越C.科技力量雄厚D.交通便利二、读图,填空.34.读“我国要紧山脉和要紧河流散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山脉G和河流R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限,其中山脉G是.(2)我国东部临海,图中②海为.(3)字母A和B代表的山脉是地形二、三级阶梯的分界限,B是,该山脉以西的地形区是.(4)我国气候的两个要紧特点是和.(5)字母F所在的西北地域要紧属于气候.35.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冬季,由图可见我国冬季气温的散布特点.(2)从a→b,气温转变的规律是,这说明我国气温深受的阻碍.(3)纬度大致相同的c与d相较,气温较低的是,缘故是.3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的黄淮海地域,土地面积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左右,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6%.水资源的匮乏已严峻阻碍了本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进展.材料二 2020年10月1日至2020年2月9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6省平均降水量仅有毫米,大部份地域气象干旱进展迅速,普遍达到中至重度气象干旱,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地达特旱品级.材料三 2020年1月29日我国局部地域气象干旱散布示用意.(1)材料二中受旱严峻的粮食作物主若是A.冬小麦 B.水稻 C.玉米 D.甘蔗(2)材料三中中等以上干旱区域的要紧土地利用类型是.(3)我国北方地域常常发生春旱,缘故之一是我国降水季节具有的特点.(4)我国黄淮海地域水资源紧张的缘故有哪些?(5)除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外,如何解决我国黄淮海地域水资源的匮乏严峻阻碍本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进展问题?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九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其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为了减少雾霾现象的发生,咱们提倡的行为是图中的()A.野外烧荒B.乘坐公交车出行C.燃煤放出烟雾D.乘私家车旅行【考点】空气质量及其评判方式.【分析】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缘故:1.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2.地面尘埃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尘埃搅动起来;3.汽车尾气是要紧的污染物排放,最近几年来城市的汽车愈来愈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5.冬季取暖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解答】解:为了减少雾霾现象的发生,咱们提倡绿色出行,结合选项.应选:B.2.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指()A.省、市、县 B.中央、省、县C.省、县、乡 D.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考点】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分析】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专门行政区.【解答】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应选:C.3.与澳门行政级别相同的城市是()A.哈尔滨B.台北C.昆明D.香港【考点】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分析】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专门行政区.【解答】解:与澳门行政级别相同的城市是香港,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专门行政区.应选:D.国家统计局09年2月26日发布的人口报告显示,2020年年末我国人口为1328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男性占总人口的%,全诞生诞生率为‰,死亡率为‰.依照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4~6题.4.从以上资料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A.我国城镇人口多于乡村人口 B.我国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C.我国的人口总数正慢慢减少 D.我国的人口总数已达最高峰【考点】人口数量概况.【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人口诞生率不断上升,使我国人口迅速增加.【解答】解:2020年年末我国人口为1328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可见我国城镇人口少于乡村人口.男性占总人口的%,可见我国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诞生率为‰,死亡率为‰,人口增加率为‰,可见我国的人口总数正慢慢增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青年的比重高,在尔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加.在度过顶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下降趋势,但人口素养不高的状况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全然改变,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会十分突出.应选:B.5.人口数量过量给我国带来的不利阻碍有()①资源紧缺②劳动力不足③环境破坏④就业压力大⑤住房困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考点】人口数量概况.【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加.依照202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答】解:我国人口增加过量过快,给社会经济进展造成专门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还有一些人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加状态,已引发劳动力欠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应选:D.6.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闻名的人口地理界限是()A.秦岭﹣﹣淮河B.黑河﹣﹣腾冲C.长城沿线D.0℃等温线【考点】人口散布状况与人口增加的转变.【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加.依照202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答】解:我国闻名的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觉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是我国人口散布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限.中国人口地域散布不均.一样来讲,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域人口多,西部地域人口少.该线以东部份地域的面积是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该线以西部份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应选:B.7.以下关于我国民族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共有56个民族B.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C.各民族均匀散布D.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考点】中国的56个民族;民族的散布特点.【分析】熟记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民族散布特点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散布特点是大混居、小聚居,交织居住,“各民族不论大小,一概平等”是我国的大体民族政策.故A、B、D项描述正确.我国民族散布特点是大混居、小聚居,交织居住,汉族散布最广,要紧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要紧散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域,故C项描述有误.应选:C.读我国沿“北纬30°地形剖面图”,回答8﹣10题8.图中反映出的我国地形特点是()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中部高,周围地D.北高南低【考点】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散布.【分析】我国的地形特点为:地形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散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解答】解:读图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散布.应选:B.9.图中,数字①所在的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 C.柴达木盆地 D.黄土高原【考点】中国的地形的特点和散布.【分析】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散布.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要紧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要紧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要紧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解答】解:读图可得,数字①所在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位于第一阶梯上.应选:A.10.从图可知,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腹地形是()A.山地和高原 B.盆地和高原 C.平原和丘陵 D.平原和盆地【考点】中国的地形的特点和散布.【分析】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散布.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要紧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解答】解: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散布.第三阶梯要紧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应选:C.11.那达慕大会是哪个民族的节日()A.苗族B.傣族C.朝鲜族D.蒙古族【考点】独特的民族风情.【分析】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身的风俗适应,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咱们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适应,巩固和进展民族团结.【解答】解:我国民族众多,风土人情多姿多彩,各民族和睦相处,制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苗族有芦笙节,傣族有泼水节,回族有开斋节,蒙古族有那达慕大会等;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与汉族大体相同.应选:D.1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我国降水要紧集中在春天和夏日B.我国降水东南多、西北少C.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半干旱地域D.上海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考点】降水量的地域散布特点与成因.【分析】我国的降水地域不同大,东南沿海地域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慢慢加重.从降水的时刻分派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较之下,冬春天雨水要少些.【解答】解:季风的阻碍是致使降水时空分派不均的要紧缘故.受夏日风的阻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慢慢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日,冬季降水一样不足全年的10%.长江中下游地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湿润地域.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应选:B.13.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A.北京B.广州C.上海D.西安【考点】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分析】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进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为两翼,上海是其核心,南京、杭州别离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进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解答】解: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域.应选:C.14.关于长江和黄河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都注入太平洋B.都属于外流河C.冬季都有结冰期D.汛期都集中在夏季【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点对照.【分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前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闻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解答】解: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域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域,水量丰硕,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域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域,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因此长江冬季无结冰现象.应选:C.15.某校最近发起了“不利用一次性筷子”,“不买贺卡”等活动,对下面哪一种资源有直接爱惜作用()A.煤炭B.森林C.土地D.石油【考点】林地存在的问题及计谋.【分析】目前我国对林地的治理与利用不尽合理,滥伐丛林的问题仍然严峻.为了爱惜、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速国土绿化,要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丛林.【解答】解:一次性筷子、贺卡的原材料是丛林资源,“不利用一次性筷子”,“不买贺卡”等活动可直接爱惜丛林资源.应选:B.16.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限,以下哪条地理界限通过秦岭()A.冬季0℃等温线B.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限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D.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限【考点】秦岭与淮河的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分析】地理区域表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限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不同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限.在它的南北双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适应有显著的不同.【解答】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域与北方地域的分界限;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址;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址;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限;干湿地域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限;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限;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限等.应选:A.17.能给我国带来酷寒、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是()A.台风B.寒潮C.干旱D.洪涝【考点】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阻碍.【分析】依据我国的特殊天气来解答此题.【解答】解:我国特殊的天气要紧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寒潮是冬半年阻碍我国的要紧灾害之一,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应选:B.18.目前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散布不均的重要方法是()①利用地下水②跨流域调水③兴修水库④利用两极地域的冰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我国水资源的散布特点.【分析】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剂水资源的时空散布.可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推动、工农业的进展,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严峻.我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资源污染会使这一问题加倍突出.南方湿润地域的一些城市,由于水资源污染也成为缺水城市.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爱惜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解答】解:我国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散布不均的重要方法是跨流域调水和兴修水库;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域散布不平稳,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修跨流域的调水工程,目前计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域;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派不平稳,年际转变大,有必要兴修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兴修了大量水库,用于调控水量,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并扩大浇灌面积.应选:B.19.5000吨入口钢材从连云口岸岸发往成都,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是()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内河运输D.海洋运输【考点】各类要紧运输方式的特点.【分析】依据各类运输方式的特点来解答此题.【解答】解:了解各类运输方式的特点:公路运输机动灵活、能够从门口到门口,适合短距离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可是运量小,适合急需情形的远程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适合运量较大的远程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可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远程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样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水.5000吨入口钢材从连云口岸岸发往成都,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应选:B.20.以下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A.长江B.闽江C.珠江D.黑龙江【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点对照.【分析】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域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域,水量丰硕,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域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域,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解答】解:题干中黑龙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有结冰现象.而长江、闽江和珠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无结冰现象.应选:D.2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壮族B.回族C.土家族D.维吾尔族【考点】中国的56个民族.【分析】熟记我国的民族及民族散布特点,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我国共有56个民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应选:A22.我国要紧铁路干线能够归纳为“五纵三横”,以下哪条干线属于“三横”()A.京广线B.陇海线C.焦柳线D.京九线【考点】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分析】在各类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其突出.纵横交织的铁路散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组成了全邦交通运输网的骨架.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解答】解:京广线、焦柳线、京九线为南北向干线,陇海线为东西向干线;依据题意.应选:B.凤凰网消息:武汉﹣﹣广州高铁今天正式运营,这是目前世界上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该线路纵跨湖北、湖南、广东三省,据此回答23﹣24题.23.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的简称别离是()A.鄂、湘、粤 B.赣、湘、粤 C.鄂、渝、闽 D.皖、黔、琼【考点】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分析】我国陆地面积广大,有960万平方千米;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专门行政区.【解答】解: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各省级单位都有自己的简称;湖北省简称鄂,湖南省简称湘,广东省简称粤.应选项A符合题意.应选:A.24.珠江的入海口在哪个省()A.鄂B.粤C.湘D.闽【考点】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分析】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专门行政区.【解答】解:珠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该河流在广东省注入南海,广东省的简称是粤.应选:B.25.以下铁路干线中,没有通过成都的是()A.成昆线B.成渝线C.陇海线D.宝成线【考点】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分析】(1)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等;东西铁路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2)依据我国要紧的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散布情形来解答此题.【解答】解:成昆线从成都到昆明,成渝线从成都到重庆,陇海线从连云港到兰。
2016-2017邯郸市高二地理期末考试答案
![2016-2017邯郸市高二地理期末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3bc13abe23482fb5da4c46.png)
邯郸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1.C 解析:行政区边界具有确定性,A错;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不同标准,还可再划分出不同区域,B错,C对;据图可知该国国界,东部大部分以河流为界,北部部分以山岭为界,属天然界线,但比例没超过一半,D错。
2.D 解析:该国位于内陆,A项濒临海洋错误;该国地形是否平坦无法判读,西南部有调水线路,可能存在缺水问题,“气候湿润”无法判读,排除B项;该国边界涉及国际意义资源,游牧的季节性迁徙,少数民族分布以及天然河流改道引起的国界变更问题,存在地区冲突隐患,C项错误;该国西南有游牧业分布,农业生产落后,有调水线路,可能存在缺水问题,所以当地的发展基础相对其他地区较差,D项判读最准确。
3.A 解析:结合等高距为20米,河流和图示标注的80m等高线,可判读图示区域最大值在东南部。
高度为140—160米,最低值在河流湖泊处高度为60-80米,求高差60≤H<100m,故选A。
4.B 解析:通过等高线范围60-160m,可知该地为平原地形,产业布局最合理的是种植业。
5.C 解析:据材料可知吉林省西部地区以草地(盐碱化)为主,所以气候较干旱,当地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据表1可知重度和中度盐碱化扩大,而轻度盐碱化反而减少,所以B正确;盐碱化属于土地荒漠化的一种,所以C项错误;盐碱化地区往往地势较低、地下水较浅。
6.D 解析:该区以草地盐碱化为主,根据选项信息推测,草地盐碱化是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导致的,其他选项都不符合条件,所以选择D。
7.C 解析:土地盐碱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是:保护植被,合理覆盖,减少蒸发,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耐盐品种;引淡水灌溉,边灌边排(引淡淋盐);修建台田,增高地表,降低地下水位,治涝防盐碱;化学改良,降低PH值,改造盐碱等。
只灌不排,会加重土壤盐碱化,所以排除③。
8.A 解析:湿地的作用主要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美化环境、调蓄洪水、便于航运、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旅游观光、科学研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邯郸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总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之比,包括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
图1示意2005~2015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1. 2015年我国总抚养比约为 A. 8.3% B. 14.3% C. 22.6% D. 36.9%2. 为应对老年人口抚养比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迟退休年龄②调整生育政策③鼓励青年人外出务工④提高消费水平.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图2位一幅东南沿海某城市招工漫画。
据此完成3~4题。
3. 图示漫画反映的现象是A. 老龄化问题严重B. 产业集聚C. 逆城市化D. 劳动力短缺4. 东南沿海出现图示问题的原因是A. 人口增长缓慢,青壮年劳动力外迁,老龄人口比重增大B. 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治安紊乱,对外来人口吸引力较低C. 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D. 中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劳动力选择家乡就业人口增长率为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数之比,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
图3示意2006~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情况。
据此完成5~6题。
5. 2006~2014年,该省(市)人口数量A. 逐年增长B. 逐年减少C. 先增后减D. 先减后增6.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图示时期内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由迁入转为迁出B. 图示时期内该地区自然增长率始终大于机械增长率C. 2006年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量等于机械增长量D. 2012年该地区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值图4示意平原地区某城市地租(单位面积土地租金)等值线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7. 根据图示信息可推知A. 地租等值线玩去方向与距市中心远近有关B. 地租等值线玩去方向与河流流向有关C. 地租等值线数值a﹥b﹥c﹥dD. ②距高新技术产业区较近,地租比传统工业区高8. 关于图中工业区布局的描述,正确的是A. 高新技术产业区离市区较近,接近消费市场B. 高新技术产业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C. 传统工业区占地面积广,地租最便宜D. 为减少对市区的污染,传统工业区将向①地迁移图5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市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营运的时间。
据此完成9~10题。
9. 关于图中四国高铁运营与城市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国城市化水平高,高铁开始运营时间最早B. 1995~2005年,乙国新增高铁运营线路最多、城市化速度最快C. 丙国高铁开始运营时间最早,城市化水平最高D. 2000~2010年,丁国高铁新增运营线路最多,城市化速度最快10. 与甲、乙、丙三国相比,丁国A. 城市化水平高B. 城市人口数量最多C. 城市化起步早D.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谚语来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流传,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据此完成11~12题。
11. “冬天麦盖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反映的农业活动可能出现在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珠江三角洲12. 关于冬小麦的播种季节,在华北中部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说法,而在华北南部则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造成两地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光照B. 热量C. 水分D. 土壤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图,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图6示意京津冀三地间转移方向及三大产业比例,据此完成13~14题。
13. 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将使A. 北京城市智能减少,工业全部迁至河北B. 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差距加大C. 天津以海空两港为核心,扩大服务范围D. 河北农业人口大幅度增加14.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 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B. 保定等京津周边城市等级大幅提升C.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D. 促进河北人口大量向京津地区迁移图7示意某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
据此完成15~16题。
15. 该气候分布区主要的农作物是A. 天然橡胶B. 油橄榄C. 水稻D. 甘蔗16. 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A. 终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B. 雨热同期,满足作物在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C. 夏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D. 冬季寒冷,病虫害少我国不少城市正在推广公共自行车,提高人们“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公共自行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重点解决“公交最后1公里”的问题,常在校园、地铁路、公交站、居民区、商业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置站点。
图8为杭州某站点公共自行车日租还情况统计图。
据此完成17~18题。
17. 该公共自行车租还站点可能位于A. 中心服务区B. 行政区C. 居住区D. 工业区18. 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具有的优势是A. 无大气污染,可作为居民绿色出行方式B. 体积小、不占用空间,可随意停放C. 价格便宜,操作灵活,可取代公共汽车D. 满足所有居民各种出行目的的需求图9示意富士康集团在大陆选址城市及路径,时间为竣工或投产年份,数字为各城市7月份最低月工资(单位:元)。
据此完成19~20题。
19. 富士康集团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 政策B. 市场C. 劳动力D. 科技20. 富士康投产后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A. 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经济收入B.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C. 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D. 加快资源开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电解铝又称原生铝,是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类金属材料、其消费量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下表为2015年国外电解铝关停产能和新增产能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21~22题。
21. 影响电解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充足廉价的电力供应B. 广阔的消费市场C. 充足的廉价劳动力D. 雄厚的工业基础22.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A. 关停产能集中分布的地区均为经济发达国家B. 新增产能集中分布的地区均为发展中国家C. 市场需求量减少导致电解铝产业关停减产D. 2015年国外电解铝企业减产大于增产23. 京东商城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
近期,京东商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京东仓储物流体系将结合海南当地特点为大小商家提供航空+落地配物流解决方案,开通海南生鲜绿色通道,提供次日达时效,覆盖全国近200个主要城市。
据此完成23~25题。
23. 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电商模式具有的优点有①降低企业宣传成本②与顾客面对面交流,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③不受地域限制,灵活性更强④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4. 结合海南生鲜产品特色,推测绿色通道最繁忙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5. 促使京东海南生鲜绿色通道开通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劳动力不足B.市场需求量大C.电子商务发展D.地理位置优越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杭黄高铁将于2018年6月建成,它连接杭州与黄山,穿越浙江、安徽两省,线路把名城(杭州)、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湖(千岛湖)、名山(黄山)串连起来,形成了一条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
杭黄高铁全线隧道比重大,其中天目山隧道长达1万多米,是浙江最长的隧道。
图10示意杭黄高铁线路走向。
(1)简述杭黄高铁开通后可能对沿线地区产生的积极意义。
(6分)(2)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在杭黄高铁施工过程遇到的困难。
(8分)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
巴州独特的农业气候资源孕育出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如库尔勒香梨、优质棉花、工业辣椒、工业用番茄等,其中2015年工业番茄种植面积30.39万亩,比上年增加2.92万亩,增长10.6%。
巴州是国内重要的番茄酱生产基地。
图11示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区域。
(1)简述巴州发展工业番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8分)(2)分析巴州成为我国重要的番茄酱生产基地的原因。
(8分)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雄安新区设计河北省环白洋淀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国家计划将其打造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新引擎,雄安—北京—天津三地构成各相距105千米的等边三角形,中间将形成五、六千平方千米的星罗棋布的城市群和制造业集群。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优良、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图12示意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区域。
(1)简述雄安新区的设立对当地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4分)(2)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据统计美国每 7 秒钟迎接一个新生命,每 31 秒钟进入一名新移民。
截止到2014年年底美国人口总数为3.21亿左右,居世界第三位。
图13示意美国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的时间。
(1)描述美国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6分)(2)评价美国人口变化对该国产生的影响。
(4分)河北省邯郸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1-5 DADDC 6-10 DCBDB 11-15 BBCCB16-20 CCACA 21-25 ADBDC26.(14分)(1)提高沿线地区的知名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沿线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得6分)(2)地形:该地区山区面积大,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2分)梅雨期山洪、滑坡、泥石流多发。
(2分)气候:6月份梅雨天气,降水多,持续时间长,影响施工;7、8月份伏旱天气,气温高、光照高,可能出现中暑、晒伤等现象;夏秋季节的台风影响施工进度。
(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得4分)27.(16分)(1)该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度高,热量丰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番茄品质好;地处山麓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流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