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文化:晋商文化--晋商的诚信之道
晋商文化精髓的六个方面
晋商⽂化精髓的六个⽅⾯
晋商⽂化精髓的六个⽅⾯
晋商⽂化在我国商业思想⽂化史上产⽣了强⼤的吸引⼒、凝聚⼒和创造⼒。其精髓表现在六个⽅⾯:
⼀、诚信义利的价值观念。⼭西⼈受孔孟之道影响,崇尚信义,在其重商⽴业的创业思想指导下,在“义”和“利”的问题上,有其独特的理解和⾏为规范,主张“君⼦爱财,取之有道”。古代中国,⼏乎每个城市都有孔庙、关庙,很多关庙由⼭西商⼈所建。关庙作为祀奉关云长的地⽅,之所以被⼭西⼈百般信崇,均在于“信”、“义”⼆字。
⼆、博⼤宽厚的经营胸怀。博⼤宽厚是晋商⽂化的底蕴所在和晋商群体赖以兴旺发展的精神⽀柱。胸怀宽⼴,眼光远⼤,使晋
商具有在商海中游刃⾃如,审时度势,洞察机遇的锐利眼光;敏于观察商情,捕捉战机,采取主动,适机⽽上,乘胜获取战果的机智头脑;宽厚待⼈,以义取财,以利厚⼈,增强友谊,在化解业务纠纷和协调师徒关系⽅⾯展现的⼤家风度。太平尉家在明末清初还是封建⾏店的⼟财主。雍正、乾隆时期,尉家家主尉佳瞄准江、淮、⼭、陕“民稍宽厚”的有利环境和两湖、安徽丝绸丰收的有利机会,从⼭、陕收购铁、盐、⽪、⽺、烟叶、⽊材等转运两湖、江淮,⼜由江淮贩运丝、茶转销内地,由单⼀经营发展为多种经营,由商业投资转变为⾦融投资,逐步扩⼤了银号、钱庄的经营业务。号铺由⼭西、河南发展到安徽、湖北、四川和扬州、苏州、杭州等富庶地区,⿍盛时期可“⽇进万⾦”。尉家兴旺的另⼀原因,是重视精神价值,对待店徒,平等宽厚,薄利厚薪,实⾏⼈股三七或四六分红。为安定号员思家⼼理,每年派出尉家戏班,按每天⼀号巡回演戏慰问。
晋商文化故事
晋商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商人群体之一。晋商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山西省,他们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晋商们的繁荣与山西地区丰富的煤矿资源有关。他们利用这些资源,从事煤炭开采和销售业务,积累了丰富的财富。晋商还参与了许多其他行业,如织造、银行、贸易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晋商文化是指晋商群体所创造和传承的商业文化。晋商注重家族传承与家族财富的稳定,强调家族的荣誉与传统价值观。他们倡导的商业道德包括诚信、勤俭、勇敢、奉献等,这些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晋商还以其慈善事业而闻名。他们积极投资于教育、修建道路和桥梁,赈济灾民等慈善活动,为社会和地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商文化在明清时期的富庶与兴盛有所衰落。19世纪末,晋商在中国商业中的地位逐渐被其他商业集团所取代。然而,晋商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久经考验的商业智慧仍然被后人所借鉴。
总之,晋商文化是中国历史和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商业智慧、家族价值观和慈善事业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晋商与晋商文化 总结
晋商与晋商文化
一、什么是晋商
(1)专指古代晋国经营商业和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g-w-g
(2) 凡山西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包括从事国营(工)商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
晋商文化: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
指山西商人(即晋商)在从事商业交易活动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商品财富和经营经验的总结,以及由此衍生、发展而来的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商业文明.
晋商精神:
精神:宗旨;主要的意义。
指源于山西古老文化、在长期的商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和团体的一种信念和精神,主要体现在博大宽容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和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等。
晋商所创造的辉煌的历史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经营范围广泛。
除盐业外,有铁业、茶业、丝绸业、棉布业、粮油业、颜料业、杂货业、木材业,以及金融业,甚至还有酱菜业(北京六必居)、饭店业(北京都一处)、药业(早于同仁堂的北京万全堂药店)、文物古玩业等,各行各业无所不包。这在当时的其他商帮中是少见的.
其次,经营范围遍及全国,甚至海外。
当时在全国各地经商的山西人到处可见。遍及全国的山西会馆正是晋商走向全国的象征,仅在北京晋商会馆就有9所,日本、俄罗斯、蒙古等也都是晋商大显身手的地方。
最后,晋商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
它的两权分离、激励机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等成功经验,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晋商文化: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文字+符号+仪式。
浅谈晋商之商道文化
浅谈晋商之商道文化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中谈到商道,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是北方的晋商。数百年来,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进上一族,不仅能够传承下来而且还能将不断发展,不得不佩服是中国商界的神话。但是是什么缔造了神话呢?
数百年来晋商又单一贩卖到多种经营而致富,不是偶然的,是一代代山西商人勤学苦练的经营结果。从最初的为官家贩粮贩盐起家,随着家业的越做越大和经营经验的不断积累。也一步步的发生变化,丛独资到贷金制到朋伙制最后为伙计制。晋商在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信用机制和商业思想上都有独到之处。
在数百年的经商经验积累之中,“名,利,威”真的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成型的措施,分权,身股和严格的号规制度。我们在感慨晋商生财有道,守成有方时还应了解,晋商是先管人后管财的以人生财的管理模式。《晋录》曰:“其合伙而上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纵伙而上之。”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东家只管出钱,专门雇佣伙计金进行经营。在这个制度下,经营权和所有权完全分离,大东家不直接做买卖,而是雇佣一个大掌柜,将业务交由大掌柜完全经营。“财东不管事”成了晋商商帮中独特的规矩。在这写拼杀在前的职业经理人之后,正是晋商财东们从分权的用人机制以及晋商经历百年沉淀的用人之道。财东分权,掌柜行权,晋商普遍采用的是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即财东和掌柜的分离。尽管财东在选人方面不畏繁难,毫不含糊。但大掌柜正式继任后,财东会对自家业务完全置之度外,资本,人事权全权由掌柜的管理。一切经营活动均不干预,日常盈亏不过问。让大掌柜大胆放手经营,只是静候财期结算。而在商号内部,大掌柜推行高度集权制。虽然一起共事的二掌柜,三掌柜有建议权,有身份有资历的伙计对小事情可以便宜行事,胆大事情都是有大掌柜决策的。在人事上,分权制度也尽量避免了财东对经营管理的干预。按照晋商的规定,到年底,财东会和总号掌柜一起看个分号掌柜的“清抄”,之后又东家出资宴请所有的掌柜。这就是所说的“贺年饭”。开宴后,东家和大掌柜会有首席开始敬酒,敬到亏损的掌柜会停下然后离开。这样虽然没有开口说一句批评的话,但人都是好面子的。这就足以境界业绩不好的掌柜。
论晋商文化中的儒商思想
论晋商文化中的儒商思想
摘要:儒商是“崇尚儒家学说并以儒家思想指导经商实践且有所建树的商人”。与其他商人相比,儒商具有自身的商业伦理特质,明清时期的山西晋商有很多就是儒商的典范。晋商在商业经营活动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将儒商大义与商家的逐利有机结合,实现了儒家思想与商业策略的融合,诚为一代儒商。“士商同心,儒贾相通”就是最好的证明。
关键词:晋商;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精神;
一、晋商的成功之道
(一)儒家文化对晋商的精神影响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仁、义、礼、智、信”是其核心的思想,其中的“信”,即我们今天所讲的“诚信”,同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关于“诚”,《中庸·问政章》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即实的意思,就是真实、实在,没有虚假;天道,就是自然之道。“诚”是天道之本然,也是人道的根本。关于“信”,它在《论语》中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即人生活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就是这个道理。诚与信联结为一个词,表述的是人们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的美德。
(二)儒家诚信文化对晋商的影响
儒家诚信文化对晋商的影响颇深,在他们经营活动的内部管理中,诚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诚信思想不仅内敛于其心,成为他们思维和行动的精神原动力,更重要的是外化为他们的行动。诚实待人、珍视商誉是大多数晋商的一贯主张。他们以诚信为经营处事的准则,以做“善贾”、“良贾”为荣,他们认为诚信不欺是经商长久取胜的基本因素,所以把商业信誉看得高于一切。他们认为经商虽以营利为目的,但凡事又以道德信义为标准,经商活动属于“陶朱事业”,须以“管鲍之风”为榜样。对待顾客、商家,无论大小,都以诚相待。销售商品,绝不缺斤短两,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如发现货质低劣,宁肯赔钱,也绝不抛售。他们深知,只有讲信用,重承诺,不欺不诈,人们才乐与他们交易。商业盈利只
晋商文化精髓20个字
晋商文化精髓20个字
晋商文化精髓可以用“诚信、勤奋、谨慎、团结、创新”这20个字来概括。
1、诚信:晋商以诚信为本,注重信誉和口碑,讲究“一诺千金”,在商业活动中始终坚守诚信原则。
2、勤奋:晋商勤劳刻苦,不怕吃苦,勇于创业,不断追求卓越,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谨慎:晋商在商业决策中稳健谨慎,重视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避免盲目冒险和投机行为。
4、团结:晋商注重家族和乡亲之间的团结合作,形成了紧密的商业网络和互助机制,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5、创新:晋商敢于创新,不断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为商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这些晋商文化精髓不仅是晋商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现代企业在商业竞争中应该借鉴和学习的优秀品质。
山西旅游文化:晋商文化
山西旅游文化:晋商文化
晋商文化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体系,它继承、融汇了历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和自强创业精神,在我国商业思想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得"晋商"这一山西商人自发组织而形成的商行群体,在历史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吸取先辈的优秀经商思想,总结前人艰苦创业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诀窍,悟出了多方面的理财之道,增长了经营的知识才干,优化了自身处世为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素养。在瞬息变幻、强手如林的商海搏斗、探索中,排除历战争、灾难、强盗、变乱以及列强侵略等数不完的干扰和破坏,前仆后继,自强不息,终于跨入历明清时期几乎独占全国金融资本和称雄全国商业资本的辉煌时代,开创了晋商的鼎盛时期,而且执全国商业牛耳达三四百年,创造了中国商业最灿烂的一页。从山西太平的四大商业家族的发展轨迹,就是晋商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一种体现。
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
博大宽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力,也是晋商文化的精神底蕴所在和晋商群体赖以兴旺发展的精神支柱。胸怀宽广,眼光远大,使晋商这个群体具有在商海中游刃自如,审时度势,洞察机遇的锐敏眼光;敏于观察商情,捕捉战机,采取主动,适机而上,乘胜获取战果的机智头脑;宽厚待人,以义取财,以利厚人,协调关系,增强友谊,
化解业务纠纷和协调师徒关系的大家风度。
太平尉家在明末清初还是封建地桩加封建行店的土财主。雍乾时期,尉家家主尉佳瞄准江、淮、山、陕"民稍宽厚"的有利环境和两湖、安徽丝绸丰收的有利机会,从山、陕收购铁、盐、皮、羊、烟叶、木材等转运两湖、江淮,又由江淮贩运丝、茶转销内地,由单一经营变为多种经营,由商业投资逐步变为金融投资,逐步扩大了银号、钱庄的经营业务。并将所获利润投入新商号,扩大经营范围、由坐庄转为长途贩运,号铺由山西、河南发展到安徽、湖北、四川和扬州、苏州、杭州富庶地区,由杂货、布匹发展为丝品、绸缎、钱庄、当铺、盐店等,鼎盛时期可"日进万金"。尉家兴旺的另一原因,是重视精神价值,对待店徒,平等宽厚,薄利厚薪,实行人股三七或四六分红。
山西旅游文化:晋商文化--晋商精神
明清山西商人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他们的自我写照。他们的成功,令人注目。他们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知道,每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作为其灵魂,这种内在的灵魂是实践活动中最活跃的能动力量,而从事这一活动的人就是这一特殊精神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明清山西商人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发扬了一种特殊精神,它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我们可以把它归之为“晋商精神”。这种精神也贯穿到晋商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可谓晋商之魂。一、进取精神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否亦为之。”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由利益而起动的进取精神,是明清山西商人鏖战于商场的精神动力。山西平阳府席铭(1481——1542),“初时学举子业不成,又不喜农耕,曰:丈夫苟不能立功名世,仰岂为汗粒之偶,不能树基业于家哉!于是历吴越、游楚魏、泛江湖,撤迁居积,起家巨万金,而蒲大家必曰南席云。”清人纪晓岚说:“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这就是说,事业不成,甚至连妻子也不娶。可见山西人是把经商作为大事业来看,他们通过经商来实现其创家立业、兴宗耀祖的抱负,而这种观念正是使其在商业上不断进取的极其巨大的精神力量。上述席铭经商成功后,“自是崇义让,淳宗族,睦邻里亲友,赈贫恤乏,解纷讼,成人之美,……嗤蒲之州大夫、所将军不以行伍众庶待之,而席氏之家声益振。”席氏通过经商致富,提高了其家族的社会威望和地位,自然鼓舞着更多的人来走经商之道路。山西商人的进取心还表现在强烈的开拓精神上,所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有许多山西商人就是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如著名的大盛魁商号,其创始人之一山西太谷人王相卿,幼年家贫,为生活所迫,曾为人佣工,在清军费扬古部充伙夫,服杂役,后来与山西祁县人张杰、史大学一起随营贸易,先是肩挑负贩,拉骆驼,后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开“吉盛堂”商号,其后改名为“大盛魁”,几经磨难,终于白手起家,到雍正时大盛魁已经是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号了。山西商人的进取精神还表现在他们不畏艰辛,敢于冒风险方面。他们拉着骆驼,千里走沙漠,冒风雪,犯险阻,北走蒙藏边疆;横波万里浪,东渡东瀛,南达南洋。充分表现了他们不畏艰辛、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如山西商人在清代开辟了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大沙漠,到库伦,再至恰克图,进而深入俄境西伯利亚,又达欧洲腹地彼得堡、莫斯科的国际商路,这是继我国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清代兴起的又一条陆上国际商路。西北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等地也是山西商人活跃之地,并进而“远贾安息”(今伊朗)。山西商人从明代已在日本贸易,清代乾隆时山西商人范氏是赴日贸易的最大洋铜商,清末山西商人又在韩国、日本开办了银行。这些事业的成功,没有非常的气魄与胆略是不可能实现的。经商犹如打仗,险象环生是常事。他们不仅要经历天气环境之险,而且还常常遇到被盗贼抢掠及至丧失生命之险。如榆次人秦必忠自幼经商,胆识异常,清嘉庆时条行初兴,北人赴南省办茶,舟揖风波视为畏途,秦必忠坦然无疑,屡年经返,均获厚利。山西商人到包头经商,杀虎口是必经之路。有民谣称:“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但是旅蒙晋商并不因此退缩,而是人越去越多,势如潮涌。为了适应社会不安定的现状,还有一些山西商人,自己练就武功。明代嘉靖时,为防日本海盗入侵,山陕盐商家属善射骁勇者500人曾组成商兵守城。苏州是晋商活跃之埠,“有山西客商善射者二三十人”。由上可见,开拓进取,自强不息,不畏艰辛,敢于冒险是明清晋商经商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1 2 3 4
晋商商业伦理道德浅析
一、恪守诚信,爱国爱民
恪守诚信,是保障商品交换的正常秩序,维护经济正常运行的必然要求。“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通财,而国求给矣。”中国古代商人很早就提倡“重然诺守信用”,标榜“诚商”、“廉商”,反对“奸商”、“佞商”,把诚信作为最主要的商业道德规范。这个传统被晋商一直延续下来,并且不断有所发展。晋商诚实守信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其一,在商号内部讲诚信。大多数财东对掌柜的工作并不多加干预,一切放手给掌柜去做,决算时如果亏赔,只要不是人为原因,财东并不责怪掌柜失职,反而立即补足资金,以期重整旗鼓。其二,在商号之间守诚信。晋商非常重视朋友间的信誉。晋商对待“相与”,极其慎重,不乱交往。经过多方了解后,认为可以与之共事,才与之银钱来往,否则,即婉言谢绝。其三,对顾客诚信。顾客是商家的衣食父母,所以对顾客诚信尤为重要。晋商深知,只有讲信用,重然诺,不欺诈,人们才乐于与他们交易。晋商坚持诚信为本,做任何一桩买卖,总是脚踏实地,赚了不骄傲,赔了不气馁,宁肯赔钱也不做玷污招牌、坑害顾客的事情。
活跃于明清时代的许多晋商都表现出高尚的爱国爱民民族情结。不少商人致富以后,乐善好施,出资周济邻里、关心孤老、扶助贫病、施棺掩骸、买药治疫、修桥铺路、筑堤设渡、建立义仓、设立家塾、兴办学校、修复书院。临猗人阎天杰,经营盐业五年,赢利数万,旋辞商回家,倡修庙宇,周济苦民,每于岁暮,设施饭衣,终身不辍;光绪五年(1879)八月,因捐助山西官书局刻书,巡抚曾国荃赠匾“义
关风雅”。光绪三年(1877)山西灾荒捐资三万余金,巡抚曾国荃赠匾“好行其德”。晋商诚心为国诚意为民的美德足以流芳百世。
晋商文化心得体会
晋商文化心得体会
晋商文化心得体会篇3
晋商文化心得体会
晋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和贡献不可忽视。作为一名学生,我对晋商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在这篇*中,我将分享我对晋商文化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晋商文化的核心是诚信、勤俭、团结、敬业和义利并举。这些价值观不仅是晋商成功的关键,也是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基石,晋商通过信誉和口碑赢得了市场和客户的信任。勤俭则是晋商持家之道,他们勤于工作,节俭理财,为家庭积累了财富。团结和敬业精神则让晋商在商业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推动事业发展。同时,晋商注重义利并举,将商业利益和社会公益相结合,为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
通过深入了解晋商文化,我深刻体会到了诚信、勤俭、团结、敬业和义利并举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这些价值观也让我受益良多。比如,在与人交往中,我学会了守信、真诚,这让我赢得了更多朋友和合作伙伴。在工作中,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这让我在财务上更加谨慎和理性。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团结和敬业精神的重要性,这让我在团队中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晋商文化的价值观不仅让我在个人成长中获益匪浅,也让我对商业和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诚信和信誉依然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守信、勤勉工作,才能赢得市场和客户的尊重。同时,晋商文化中的团结和敬业精神也是现代商业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推动事业发展。
总之,晋商文化是一种宝贵的传统文化,它所蕴含的诚信、勤俭、团结、敬业和义利并举等价值观,不仅是晋商成功的关键,也是我们个人成长和商业发展的重要指导。
晋商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晋商文化素养:
一、儒贾相通观
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延伸到商业行为中,利用传统儒家文化建立自己的约束机制,这些观念也成为晋商企业文化的核心.
在担负社会责任的同时,jinshang还包含了三层含义:先进的经营机制、优良的企业素质、灵活的经营方针。
Er,义利相通,义利并重
晋商的企业文化就是诚信。所谓“诚”就是以诚来对待自己的客户。
义,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禁约人们行为的准则。在义利相通观的影响下,诚信戒欺,重视商誉,则成为山西商人的商业道德观。义利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诚”与“不欺”, “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
三、谋略竞争观
商品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深谋略,通权变,作为商场上的竞争之道,体现出明清山西商人文化观的又一个特色---进取精神。
四、修身正己现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培养人才之道是“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自我修养为前提。关于这些基本素质的标准,孟子主张“仁义礼智信”,兵家对为将者的要求是“智信仁勇严”,
五、科技应用观
数学、地理、交通与商人的经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Xianshiyiyi
一是强调法制规范,并重道德建设。对于在暴利刺激下的欺诈、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无可奈何。我们yao在加强法制手段的同时,却没对道德贬值予以重视。亚当·斯密曾讲过,自爱、自律、诚实、公平以及公共道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更需要道德的制约,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塑市场经济根基与法制建设一样重要。
二是发扬诚信精神,树立市场信用。市场经济即信用经济,如果放任经济失信蔓延,那么,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将沦为看客。晋商依靠诚信不欺创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神话。诚信走遍天下。
晋商的经商之道
晋商的经商之道
晋商的经商之道可以总结为:
诚信为本:山西商人曾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票号的一个小工成为正式员工后,第一年的薪资为30两,第二年为40两,但必须在票号当满三年学徒才有可能成为正式工。
吃苦耐劳:山西曾是中国最穷的地方,晋商为了生存,选择走西口和闯关东,在走西口和闯关东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经商。
诚信赢天下——五百年晋商冯玉林
一晋商简介——源远流长的山西商业资本
一、山西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
山西商人,尤其是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
山西商人的活跃,到明代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清代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南洋,北到俄罗斯,东起日本,西到中亚,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有些商人甚至能用蒙古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俄语同北方少数民族和俄国人对答如流。可以说,从蒙古草原上的骆驼商队,到吴淞口正在出海的商船,都有山西人在计价核算,从呼伦贝尔的醋味,到贵州茅台的酒香,都有山西人在酿造叫卖。无怪有人说:“凡是有鸡鸣狗叫的地方,都有山西人”。山西商人活动过的地方遗址,至今到处可以看到:甘肃的老西庙、新疆的古城塔,昆明金殿的铜鼎、江苏扬州的亢园、安徽毫州的花戏楼,安徽雉河集(涡阳)的山西会馆,都是山西商人创建的;著名的贵州茅台酒是1704年山西盐商雇杏花村汾酒厂工人和当地酿造工人共同首创的。以山西商人字号命名的城市街巷,至今犹存:张家口的日升昌巷、包头的复盛西巷、外蒙古科布多的大盛魁街、呼和浩特的定襄巷、宁武巷等等,无怪在东北流传着“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在内蒙流传着“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在西北流传着“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的谚语。山西商人经商的地域之广,人数之多,确实是相当可观的。
二、山西商品经营资本的发展
先秦时代晋南一带就有了商业交易活动。晋文公称霸时,榆次、安邑就已成为有名的商业集镇。秦汉时代,太原、平陆、平遥、汾阳等地已成为重要商品集散市场。唐朝定太原为北京,使太原城成为商业繁华的有名城市。到了宋代,山西商人与徽州商人并称,成为当时中国商业的中坚力量。从明代到清代初年,山西商人势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明代全国较大的商业城市有33个,山西就有太原、
山西-晋文化
晋商精神
明清山西商人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发扬了 一种特殊精神,它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我们可以把它归之为 “晋商精神”。这种精神也贯穿到晋商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 可谓晋商之魂。
进取精神 敬业精神 群体精神
文化特点
重视家规与家风 学而优则商 提高地位 婚姻多不幸 独具特色
技术的进步
宋代以后,由于炼丹技术的进步,在我国首 次发明了蒸馏设备。一九七五年从河北省青 龙县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钢制烧锅,可证明至 少在宋代我国已有蒸馏酒。我国的白酒,包 括汾酒等名优白酒在内,都是由黄酒演变和 发展起来的。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 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 即已是蒸馏酒,并蜚声于世。
文化代表
• 乔家、渠家以及曹家都曾走过西口,塞外的风沙磨炼 了他们不甘贫穷的意志与毅力,他们用自己饱含着汗水 的业绩,衣锦荣归之后,给后人留下了这些雕梁画栋的 宅院,和古色古香、风韵犹存、遍布城乡、数以千计的 庭院建筑,而且给建筑学、晋商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提供 了难得的直观资料。 • 占地8724平方米,6幢大院,20幢小院,共313间房屋 组成,整体为“双喜”字布局,全院以一条平直的通道 将6幢院分隔两旁,院中有院,院中有园,既重整体美 感,又具局部特色,无不造型考究,匠心独用。全院装 饰木雕300余件,几乎每件都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 院内砖雕,俯仰可见。100个“寿”字组成的照壁,百 字百样,方劲古拙,灵动纤秀。
晋商的商业道德及其对现代企业诚信建设的启示
晋商的商业道德及其对现代企业诚信建设的启示
摘要:晋商是明清时期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曾称雄商界五百年。晋商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他们在经营活动中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制利的商业道德密切相关。当今,企业诚信缺失问题严重困扰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晋商的诚信义利观显得尤为可贵,对现代企业诚信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晋商;商业道德;现代企业诚信建设
晋商是明清时期中国十大商帮之首,也是国际贸易中的一大商人集团。晋商经营茶叶、丝绸、食盐、铁器、棉布等商品,足迹遍及中国全境并远涉东南亚、日本、欧洲等地,时称:“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晋商称雄中国商界五百年,成为商界翘楚,誉满天下,这与他们在经营活动中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制利的商业道德密切相关。
一、晋商商业道德的内涵
晋商的商业道德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诚实守信、以义制利、谦和礼让、勤劳节俭、团结互助等,而诚实守信、以义制利是其商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一)诚实守信
“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伦理道德范畴。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做人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晋商以诚信为最基本的商业伦理道德,他们把商业信誉看得高于一切,诚信观念被融入到商业经营活动中,贯彻到商业行为的每一个细节中。晋商认为做生意不能有短期行为,而应该讲究长期效益,诚实守信是经商长久取胜的基本因素。晋商的人生信条首先是讲信用,其次是讲义气,再次才是谋利益。晋商在商号号规中均有“重信义,除虚伪”“贵忠诚,鄙利己”“诚信仁义,利从义出”等规定。晋商讲究先做人,后经商,信用至上,靠诚信取信于人。晋商把商品质量放在第一位,重视商业信誉,从不弄虚作假,宁可赔钱也不做砸招牌的事。晋商讲诚信的例子,不胜枚举。祁县乔家在包头创办了复字商号,经营粮油、杂货,做生意诚实守信,从不缺斤短两。有一次,复盛公油坊运销一批胡麻油到山西销售,掌柜无意间发现伙计投机取巧竟然在油中掺了假,他立即吩咐把胡麻油全部倒掉,亲自监督调换成纯净好油。虽然商号利益受损,但诚信不欺,视商品质量为生命,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复字号销售的砖茶质量可靠,蒙古
晋商诚信文化之柔性机制探析
晋商诚信文化之柔性机制探析
“晋商”或山西商人是一个特定的名词,兴起于明初、形成于明中叶、衰败于清末民初,和徽商、陕商、齐鲁商、宁波商、闽商、粤商一样,是一个商帮的称号。特所指的具有风俗已经形成、现象非常普遍、已经在商界拥有相当的实力,并在明清时期以地域、血缘关系为纽带所结成的山西籍商人群体。在中国商界五个多世纪的辉煌历史中,晋商紧紧围绕商业活动这个中心,依靠其在行业内部立业处世、数代接踵恪守不渝地奉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依靠在法律体系不健全下形成的“活法”,依靠其内在遵守的柔性机制,相对稳定的诚信伦理道德观,赢得了良好的商业信誉,取得生意兴隆、“自安而家肥富”的卓越成效,对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形成了商贾道德的良好风范,对诚信严重缺失的市场经济尚未建立完善时期,期望给予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晋商诚信文化中柔性机制形成的原因
明朝初期,伴随着对外政策的日益宽松和政治环境的相对稳定,晋商获得了绝好的经营机会,成为主要从事盐、粮业的边商;到明代中后期,随着资本的积累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晋商已发展成为拥有巨额资本、经营项目多、活动范围广的地方商帮,在全国商界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到了清朝前期,伴随着国家统一和一系列顺应了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趋势的政策措施,以及水陆干道的迅速扩展的节奏,晋商顺势而发,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到了清朝后期,由于统治者越来越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社会环境日益混乱这些因素阻碍着经济的发展,晋商也开始走向衰败。我们批判的认为:晋商的衰败在于它的封建性,在于主要业务没有独立自主权,大多受到封建政府的政治保护;在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生存空间最终被外商蚕食殆尽;在于晋商后期生活腐化,思想保守落后。但是,晋商兴盛和他们艰苦奋斗、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更应成为留给我们的不朽财富,是我们学习的标本。从内部挖掘晋商文化,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旅游文化:晋商文化--晋商的诚信之道
山西商人诚信为本,诚信是经营的核心理念。从商业伦理文化来讲,经商就要致富,要有效益,但是经营中间要生财有道,不能欺诈,要诚信。这是晋商所以兴盛的原因。核心的价值观就是诚信。
常氏家族:灾荒年搭戏台
公元1887年,在中国历是光绪三年。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省遭受了三百年来的一次旱灾。其中山西是灾情最严重的地方,颗粒无收的情形到处可见,灾荒持续了三年。据清政府的官方文献记载,当时山西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于这次灾荒。
发生这样严重的灾情,商人当然也不可幸免,众多的晋商家族中,常氏家族的损失尤为严重。当时支撑常家家业的主要生意是与俄罗斯商人进行的茶叶贸易,大量的茶叶从江南产茶区运往中俄边境。大灾之年粮食绝收,连人都要以树皮、草根果腹,平日里依靠大批牲畜充当运输工具的队伍,这时是无论如何也组织不起来了。
由于商路的断绝,过去晋商每年向俄罗斯输出的20万担茶叶,锐减到8000担。从这组数字就不难推测出常氏家族当时所蒙受的损失。
为了不坐以待毙,常家曾想出各种办法来渡过难关,包括省吃俭用,缩减开销。但与此同时,令很多人不解的是,常氏家族在这个紧要关头对外宣称,拿出三万两银子在家族祠堂中修建戏台。
这不是在这么个困苦中摆阔气,而是要用戏台作为借口,给本村的和邻村的乡亲们变相地赈灾。也就是说,我常氏家族要盖房,要乡亲帮忙,只要乡民能搬动一块砖头,就给饭吃。赈灾也不落一个施舍的名。
常氏家族认为沽名钓誉的名声是断然要不得的,他们把自己的善良举动,用修造戏台这样的借口掩盖起来。而掩盖乐善好施的真正目的,是要让那些得以救助的人能留有自尊地咽下通过辛苦劳动换来的一餐一饭。大灾持续了三年,常家的土木工程也持续了三年。当年被救助的穷苦人也好,今天为此感叹的人也好,有谁能说清常家这个本以经商获利为业的家族为此付出的代价呢?
日升昌:乱世中的诚信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北京城中许多王公贵戚、豪门望族都随着慈禧、光绪逃往西安。由于仓皇,这些人甚至来不及收拾家中的金银细软,他们随身携带的只有山西票号的存折,一到山西,他们纷纷跑到票号兑换银两。
山西票号在这次战乱中损失惨重,它们设在北京的分号不但银子被劫掠一空,甚至连账簿也被付之一炬。
没有账薄,山西商人就无从知道什么人在票号里存过银子,更无从知道储户到底存了多少银子。在这种情况下,山西票号原本可以向京城来的储户言明自己的难处,等总号重新清理账目之后再做安排,这样的要求可以说合情合理。因为来取银子的难民刚刚经历过京城的兵灾,很多人甚至是亲眼目睹了票号被劫掠的情况。但是,开中国银
行业之先河的日升昌票号没有这么做,以日升昌为首的所有山西票号都没有这么做。他们所做的是只要储户拿出存银的折子,不管银两数目多大,票号一律立刻兑现。
山西票号这样做,无疑是承担了巨大的风险,面临众人的挤兑,再加上真假难辨,在这种局面下,票号经营者稍有不慎,就可能使自己的生意陷入灭顶之灾。
日升昌和其他山西票号面临危难之时所表现出的胆识让人赞叹。他们不惜以不计后果的举措向世人昭示了信义在票号业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义制利的古训被晋商透彻地理解之后贯彻在实践当中。日升昌清楚地看到,来山西票号挤兑银两的多是王公贵族,他们的行为属迫不得已,是国难所致。不论时间长短,灾难是会过去的。这些人在京城的政治和经济实力都不容忽视,为此从长远看,票号冒一定的风险,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更大的机会。
以后的事实证明,日升昌的判断是准确的。战乱过后,当他们在北京的分号重新开业时,不但普通百姓纷纷将积蓄放心大胆地存入票号,甚至朝廷也将大笔的官银交给票号汇兑、收存。
日升昌为首的山西票号在挤兑风波中,以甘冒风险的代价换来了名利双收。义利思想是明清山西商人的精神价值观,"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而公之业益饶","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至难也"。
诚信对一个票号来说非常重要。当时的票号没有国家力量做背景可以依赖。同时,那时的法律也不健全,不可能通过法律来保护储户权益。可以想见,如果缺少了诚信,人们根本无法放心的把钱交给山
西票号。没有朝廷和官场保护,又受不到法律保护,这样的大背景下,山西商人要做起异地兑换这样的金融事业,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信用。这是把儒家和农耕文明中的诚信和商业文明组合在一起的诚信。
尽管商人天经地义的目的还是要获取利润,但利以义制的核心是告诉人们行义的目的是可以考虑利益回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