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规范--新旧规范总结

合集下载

新版防排烟规范-消防设计专篇

新版防排烟规范-消防设计专篇

消防设计专篇

1 防烟、排烟的区域、方式及风量

1)防烟系统的区域、方式及风量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与《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设置防烟系统。

除下表之外的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避难区、避难区前室、避难走道、避难走道前室分别设置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需满足如下要求:

楼梯间每隔2层~3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前室每层设一个常闭式加压送风口,并设手动开启装置;各送风口或送风支管设置调节风阀。

所有加压送风系统的风机出口均设置带调节风阀的旁通管路,以防止加压送风区域超压。

送风管道为镀锌钢板制作,机械加压送风口风速不大于7m/s;送风管风速不大于20m/s。

竖向设置的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应独立设置在管道井内,当确有困难时,未设置在管道井内或与其他管道合用管道井的送风管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水平设置的送风管道,当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未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m2的固定窗。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在其外墙上每五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 m2的固定窗。

防烟系统风量计算详计算书。

2)排烟系统的区域、方式及风量

地下车库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设排风兼排烟系统、平时送风兼消防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50%。地下车库按照面积小于2000m2、长边不大于60m设置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设计平时排风兼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照GB50067-2014表8.2.5查表数值,风机放置于专用排风机房内,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50%,补风机设置在专用机房内。

新防排烟规范调整汇总

新防排烟规范调整汇总

固定窗

4.1.4下列地上建筑或部位,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尚应按本标准第4. 4 .14条〜第4. 4. 16条的要求在外墙或屋顶设置固定窗:

1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500m2的丙类厂房(仓库);

2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

3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60m的走道;

5靠外墙或贯通至建筑屋顶的中庭。

注:当符合本标准第4. 4 .17条规定的场所时,可采用可熔性采光带(窗)替代作固定窗。

4. 4 . 14按本标准第4. 1. 4条规定需要设置固定窗时,固定窗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

疋:

1非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应布置在每层的外墙上;

2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应布置在屋顶或顶层的外墙上,但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以

及采用钢结构屋顶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建筑应布置在屋顶。

4. 4 . 15固定窗的设置和有效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在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其总面积不应小于楼地面面积的2%。

2设置在靠外墙且不位于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单个固定窗的面积不应小于1m2,且间

距不宜大于20m,其下沿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层高的 1 /2。供消防救援人员进

入的窗口面积不计入固定窗面积,但可组合布置。

3设置在中庭区域的固定窗,其总面积不应小于中庭楼地面面积的5%。

4固定玻璃窗应按可破拆的玻璃面积计算,带有温控功能的可开启设施应按开启时的

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4. 4 . 16固定窗宜按每个防烟分区在屋顶或建筑外墙上均匀布置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完整版新老防排烟规范的对比及图文解析

完整版新老防排烟规范的对比及图文解析

新防排烟规范标准条文总结

针对2018防排烟新规范的出台,现对排烟规范重点部分做如下梳理, 重重点。今年防排烟部分的考试分值肯定会有增加的趋势。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 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条款分布表

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 两个系统的总称。

防排烟系统并不是单一系统,而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

红色部分是

新防排烟规范主要变化内容

1、防烟分区

老规,防烟分区<500m2

新规,根净高有关,并增加了防烟分区恆边的要求净高<3m T防烟分区<500m2,长边<24m 亦净高<6m r防烟分区<1000m2,长边幻6m 净高>6m,防烟分区<2000m2,长边w60nn 走道宽度<2.5m?长边MOm

老规,净高大于6m不划分防烟分区

新规,净高大于9m不划分防烟分区

2. 挡烟垂壁

老规,梁底或吊顶下不小于500mm 新规,强调储烟仓厚度

自然排烟,20%净高,不小于500mm 机械排烟,10%净高,不小于500mm 另需满足清晰高度(净高-储烟仓厚度):

净高s3m,净咼1/2以上

净咼>3m, 1.6m+0.1 / 争咼

ZL

3. 房间排烟

老规,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 新规,跟净高有关

净高<6m ,自然排烟2% ,机械排烟

60CMH/m2,且不小于15000CMH

净高>6m,根据火灾模型计算排烟量

自然排烟开窗面积根据排烟量和风速反推

4、走道排烟

老规,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 新规,根据走道和周围房间排烟情况①仅走道排烟

防排烟新规范排烟设计变化探讨

防排烟新规范排烟设计变化探讨

防排烟新规范排烟设计变化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对于

生产生活的消防安全要求也日益提高。对于建筑防排烟也有了更新更严格的要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在2018年实行后,填补了新建规相关规定的空白,也给设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文章就新规范实

行后工业厂房排烟系统设计的变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消防排烟;暖通设计;工业厂房

1.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对于生产

生活的消防安全要求也日益提高。吸取近年来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教训,总结国内

外建筑防火设计经验和消防科技成果,对于建筑防排烟也有了更新更严格的要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在2015年正式实行后,相比于2006年版,对于防排烟系统规范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对于在实际项目设计建设中如

何计算并无详细规定,故而在实际工程中具体计算仍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相关规定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在2018年实行后,填补了新建规相关规定的空白,也给设计工作带来了

新的挑战。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新规范)就防烟排烟系统均作了

详细的规定,本文仅就在工业厂房设计中排烟系统设计遇到的变化进行初步探讨。

2.排烟系统设计

2.1防烟分区划分

老建规规定层高6m以下防烟分区面积不大于500m2,层高6m以上不划分

防烟分区。新规范表4.2.4规定防烟分区面积与房间净高有关,并增加了防烟分

新防排烟规范调整汇总

新防排烟规范调整汇总

固定窗

4.1.4 下列地上建筑或部位,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尚应按本标准第4.4.14条~第4.4.16条的要求在外墙或屋顶设置固定窗:

1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500m2的丙类厂房(仓库);

2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

3 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 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60m的走道;

5 靠外墙或贯通至建筑屋顶的中庭。

注:当符合本标准第4.4.17条规定的场所时,可采用可熔性采光带(窗)替代作固定窗。

4.4.14 按本标准第4.1.4条规定需要设置固定窗时,固定窗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应布置在每层的外墙上;

2 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应布置在屋顶或顶层的外墙上,但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以及采用钢结构屋顶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建筑应布置在屋顶。

4.4.15 固定窗的设置和有效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置在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其总面积不应小于楼地面面积的2%。

2 设置在靠外墙且不位于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单个固定窗的面积不应小于1m2,且间距不宜大于20m,其下沿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层高的1/2。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面积不计入固定窗面积,但可组合布置。

3 设置在中庭区域的固定窗,其总面积不应小于中庭楼地面面积的5%。

4 固定玻璃窗应按可破拆的玻璃面积计算,带有温控功能的可开启设施应按开启时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4.4.16 固定窗宜按每个防烟分区在屋顶或建筑外墙上均匀布置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

浅谈建筑防排烟系统新老规范对比

浅谈建筑防排烟系统新老规范对比

浅谈建筑防排烟系统新老规范对比

摘要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现场人员逃生和消防队救援提供很大的时间保障。本文详细解读了新出台的《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1],通过对新老规范对比方法,研究新规范对现在新建建筑的防火要求,并总结防排烟系统在未来建筑消防的领域的位置和发展趋势,对从事消防通风设计人员的工作有一定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防排烟技术规范;消防通风;规范研究

无数火灾事实告诉我们建筑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地控制烟气的蔓延;且排烟迅速及时,对救人、救灾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关系到救灾救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消防设施,必须要设计安装好,维护调试好,保证使用期内长期的性能良好状态。

新的防排烟技术规范GB51251-2017(简称新规范)已于2018年8月实施,原GB50016-2014[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简称老规范)中防排烟部分正文只有四五页,现在正文不含施工部分就有近30页,变化很大。本文通过新旧规范对比,总结新规范对新建工程的要求变化,以及未来建筑领域,暖通专业在新建建筑的消防系统的重要趋势和要求。

1 新旧规范对比

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区分了规范变化。

1.1 防烟分区

老规范规定的防烟分区是500平,新规范中防烟分区的面积跟层高有关系,并增加了防烟分区长边的长度要求:净高H≤3m,防烟分区≤500平,长边≤24m;3<凈高H≤6m,防烟分区≤1000平,长边≤36m;净高H>6m,防烟分区≤2000平,长边≤60m;且老规范规定净高大于6米不用划分防烟分区,新规范要求净高大于9米不用划分防烟分区。

防排烟设计规范

防排烟设计规范

防排烟设计规范

(09年最新修订)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

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

5中庭;

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

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2023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2023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2023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目前为止,GJB 2262-1993《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是中国建筑行业中的主要技术标准。根据预测,未来几年内可能会出台2023版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以适应新的建筑设计和消防要求。

新版标准可能会涵盖以下内容:

1. 设备选型与安装:新版标准可能会对防烟排烟系统的各个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要求进行详细的规定,包括烟雾探测器、排烟风机、排烟阀等。

2. 系统设计:新版标准可能会对防烟排烟系统的整体设计原则进行规范,包括系统组成、系统容量计算、管道布局等。

3. 环境控制:新版标准可能会要求防烟排烟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控制建筑内部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

4. 规范和测试要求:新版标准可能会要求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过程中,需要符合一系列的规范和测试要求,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布2023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因此以上介绍仅为推测和猜测,具体的标准内容可能还需要等待正式发布。建议在相关政府部门或建筑行业协会发布新版标准后进行查询和参考。

浅谈防排烟系统相关规范的历史沿革

浅谈防排烟系统相关规范的历史沿革

256

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理论研究与实践

中国设备工程 2024.02 (上)

并正确使用和维护。加强信息公开,即及时向公众披露消防产品的安全性能和监管情况。有关部门和相关监管单位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包括建立统一的消防产品监管信息平台,发布消防产品安全测试报告、监管检查结果等相关信息。这样做可以提高公众对消防产品监管的了解和信任,帮助消费者明晰产品质量,避免购买低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的产品。通过信息公开,企业将面临更多的监管和舆论压力,必须加强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以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消防产品。同时,宣传教育也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辨识能力,让他们更加理性地选择产品,避免购买劣质产品或被虚假宣传误导。4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将迎来科学、精准和高效的时代。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为监管部门提供更强大的工具,加强对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同时,国际

1 前言

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相关规范的发展源于苏联重工业企业建设部制定的《工业企业及住宅区建筑设计防火标准》,自1949~1975年近30年间,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要求均以苏联该防火标准为参考,直至1975年3月1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TJ16-74的试行,成为我国建筑防火规范史上第一个里程碑。由于历史原因,彼时还未有防排烟的概念提出,直至1983年6月1日试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J4582,正式提出了防烟、排烟的概念,从此防排烟作为建筑消防的一个重要系统应运而生。此后,经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逐版修订及整合,逐步发展至现行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但为适应国际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行规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了逐步用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取代现行标准中分散的强制性条文的改革任务,逐步形成了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的技术性规定与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构成的“技术法规”体系,因此,《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 55036-2022和《建浅谈防排烟系统相关规范的历史沿革

防排烟新规范

防排烟新规范

防排烟新规范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之而来的增加的生活需求,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其中,烟尘污染是城市环境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护人民的健康,近年来,国家对排烟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

(主体)

首先,新规范要求加强对排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根据新规范,各类排烟设施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验收,确保排烟设施的功能正常、效果良好。同时,还要加强对排烟设施的定期检测,保证排烟设施的操作和维护按照规范进行,提高排烟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持久性。

其次,新规范要求加强对排烟污染源的监管。根据新规范,排烟污染源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否则将受到处罚。同时,对于排烟污染源的监测也将加强,通过传感器等科技手段,实时监测排烟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对于存在排烟超标情况的企业或个人,将会加强监管,进行整改并追究责任。

此外,新规范还要求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地宣传新规范的内容和目的,提高公众对排烟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使公众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在新规范中还要求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履行排烟设施的操作和维护职责。

(对策)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规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排烟工作。首先,加大对排烟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应当加大对排烟设施建设的经济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排烟设施的全面升级和改进。其次,建立健全排烟设施管理机制。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建立健全排烟设施的管理体系,确保规范实施。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大对排烟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排烟设施的长期运行。

“新版”防烟排烟规范的五大变化|附:强制性条文及规范全文

“新版”防烟排烟规范的五大变化|附:强制性条文及规范全文

“新版”防烟排烟规范的五大变化|附:强制性条文及规范全

(一)五大变化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实施,对公建、住宅均有较大影响。由于公建层高较高,空间较大,容易满足规范要求,而住宅设计中交通核空间紧张,按新规范实施,交通核遭“毁灭性”打击需全面梳理对住宅设计的影响。

五大变化

1、风井面积急剧增大

第3.4.2条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应由本规范第3.4.5——第3.4.8条的规定计算确定。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24m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应按计算值与表3.4.2-1——表3.4.2-4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1、表3.4.2-1至表3.4.2-4的风量按开启2.0m×1.6m的双扇门确定。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0.75系数计算;

2、表中风量按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两层,共开启三层的风量计算;

3、表中风量的选取应按建筑高度或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确定;

4、对于有多个门的独立前室,其送风量按合用前室确定。

结论

经设计人员初步计算,发现所需的风井尺寸比现有规范增加约50%,对住宅交通核影响巨大。

再加上将于2018年10月1日实行的“消防电梯前室短边需达到2.4m以上”,现有的住宅交通核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2、风井位置有讲究

第3.1.3-2条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人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新版排烟设计规范-新版.pdf

新版排烟设计规范-新版.pdf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规定与要求

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很多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主要是火灾现场中的浓烟与烈焰。两者之间更为危害的还是浓烟。浓烟给

火灾现场受困人员向外逃生增添了很多艰难险阻,乌黑的浓烟使人视线不

清,找不到逃生之路,呼吸困难,吸入浓烟还会中毒,甚至窒息死亡,逃

不出火场。另外,浓烟还给进入火场进行救援的人员增加障碍,使人看不

见前进道路,行动延缓,搜救目标看不见,错过了很多救人的时间和机会。

有时甚至救人未成,反而被烟火所困,危及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造成火

灾现场人员逃生难,救援人员救灾难的两难现象。例如: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火灾发生后,车站电力照明设备立即自动断电,没

有事故照明灯光,更有毒气浓烟弥漫,浓烟排不出去,地铁站内漆黑一片,

车上被困人员无法逃生,救援人员因有毒气浓烟威胁,一时难以接近现场

救人,造成140人死亡,99人失踪,130人受伤。又如,2004年8月1日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市的“Ycuo Bolanos”多层超市火灾,火灾发生后熊熊

大火和滚滚浓烟几分钟内席卷了整个超市,因为没有机械排烟系统排烟,

救援人员难以开展有效的救人和救火工作,被烟火围困人员无法逃生,造

成464人死亡,520人受伤。这两起特大伤亡的火灾事故足以说明火灾浓烟

的危害性,更说明了机械排烟系统的重要性。如果这两起火灾的建筑和车

上装设了机械排烟系统,且系统启动运作正常的话,及时启动自动排烟风

机,把有毒气体和浓烟排走,就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事故。很多高层

新老防排烟规范的对比和图文解析

新老防排烟规范的对比和图文解析

新防排烟规范标准条文总结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

系统。

图文解析防烟系统>>>>

设置部位

1、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安全性较高的安全出口)、消防电梯前室(灭火救援通道);

2、避难层(建筑内的安全区域,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才有)。

作用:通过设置防烟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防烟部位,确保防烟部位的人员不受烟气侵袭,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

方式

1、自然通风方式

楼梯间示例

前室示例2、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示例

机械加压送风的立面图和平面图示例

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和竖井示例

加压送风机及风管示例

送风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

前室送风口和竖井示例

排烟系统

>>>> 设置部位

1、较长的疏散走道;

2、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面积较大的地上房间和地下室(这两项的具体标准因建筑定性而异,具体可参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3、中庭。

由此可见,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进入疏散走道的烟气排出室外,为人员疏散创造必要的安全条件。

>>>> 方式

1、自然通风方式

注:此处(房间和走道)的自然通风不同于楼梯间和前室的自然通风。虽然它们的原理相同,但此处是作为排烟措施,而楼梯间和前室是作为防烟措施。

中庭示例

走道示例

2、机械排烟方式

设置部位:按规范应设置排烟措施,但又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中庭。

原理示例

水平机械排烟系统原理示例

分区示例

排烟口和手动开启装置示例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 51251-2017重要变化汇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 51251-2017重要变化汇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 51251-2017重要变化汇总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也就是新烟规于2018年8月1日正式实施。

各位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弄明白这一块内容的变更,特别是市面上几乎90%以上的教辅沿用的都是老的防排烟规范的数据,所以对于消防小白学员来说,一不小心就会购买到“过时”的教辅,花钱是小时,耽误考试是大事!大家一定要注意,把这些变化点找出来,对比一下!

本文尽可能的把防排烟新标准所有的重大变化的知识点都列出来,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1、进风口与出风口

2、防烟分区

3、避难层(间)

4、挡烟垂壁

5、可开启外窗

6、排烟量

7、走道排烟8、避难走道

9、中庭排烟10、楼梯间

11、前室面积12、固定窗

13、排烟窗14、检修门

15、排烟机房

1、进风口与出风口

老规范规定二者水平距离10m,垂直距离3m

新标准对这一要求进行从严加倍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3.3.5

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宜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送风机的进风口应直通室外,且应采取防止烟气被吸入的措施。

2 送风机的进风口宜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

3 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2、防烟分区

老规范规定:防烟分区≤500㎡,净高大于6m不划分防烟分区

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差异与影响20180710

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差异与影响20180710
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差异与影响
主要内容
1.新规强制性条文 2.防烟系统 3.排烟系统 4.补风系统 5.系统的可靠性保证 6.系统控制 7. 施工验收
新规范——强制性条文
● 强制性条文21条,分布: • 第3章 防烟:10条; • 第4章 排烟:7条; • 第5章 系统控制:3条; (加压送风机的启动要求;排烟、补风系统的控制要求) • 第8章 系统验收:1条。 (系统投入使用的条件)
l 新规范:3.3.3 增加楼梯间的直灌式加压送风方式: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 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 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两 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 高度的1/2;
2 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本规 范第5.1.1条表中的送风量增加20%;
第4章 1 排烟系统水平设置要求;(4.4.1) 2 排烟系统分段设置;(4.4.2) 3 排烟道的风速、排烟防火阀的设置要求;(4.4.7、4.4.10) 4 设置补风系统的条件与要求。(4.5.1、4.5.2) 5 设计风量不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4.6.1)
第5章 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补风机的联动控制。(5.1.2、5.1.3、5.2.2) 第8章 系统投入使用的条件。(8.1.1)

防排烟规范知识点总结

防排烟规范知识点总结

防排烟规范知识点总结

一、引言

防火排烟是建筑物消防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在火灾发生时,通过排烟系

统将烟雾排除,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建筑物的损失。防火排烟系统是建筑物消防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维护,保证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防排烟设计标准

1. 参考标准

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建筑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消防设施设备设计规范》(GB50016-2014)等。此外,还需要参考消防产品的相关标准,如疏散照明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

2. 设计原则

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结构特点,确定烟气的排放位置、管道布置、排烟设备选型等。同时,还需要考虑烟气的运行路径、气流速度、温度分布等因素,

确保排烟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3. 设计内容

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

(1)烟气产生位置和数量的确定;

(2)烟气排放位置的确定;

(3)烟气管道布置和长度的确定;

(4)排烟机、风机等排烟设备的选型和布置;

(5)烟气排放口的设置和尺寸确定。

三、防排烟系统的施工和安装

1. 施工要求

防火排烟系统的施工应当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管道及设备的连接牢固、安

装位置符合要求、设备运行正常等。此外,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保护,确保施工人员的

安全。

2. 安装要求

排烟系统的设备安装要求如下:

(1)排烟机、风机等设备应当安装在通风口附近,便于烟气的排放;

(2)排烟管道应当畅通无阻,管道的弯头和分支应当符合规范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室的加压送风井 (案例)
加压送风口未正对前室入口时,风井内做风管将封口设在前室顶部,风井开间交宽。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二、楼梯间顶部开窗
u 2.采用自然通风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 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和防 烟楼梯间在顶部必须设置1.0平米的固定外窗。
十一、非机动车库的排烟设计
u 11.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净空大于6m的场所,其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 按表4.6.3选取。
新规:
旧规:
需要2%的自然排烟窗,如采用机 械排烟,排烟量按不小于60m³/h.㎡计 算。
影响:在自然通风排烟时,加大了开窗面积(约比旧规大10倍);机械排烟时 ,加大了排烟量要求(导致风井和排烟口百叶尺寸加大)。
系统负担层数 <20层 20~32层
加压送风量 (m3/h)
22000~27000
28000~32000
风量对比 约1.6~1.9倍 约1.6倍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六、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参数调整
表3 前室不送风,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
新规
旧规
系统负担高度h (m)
加压送风量 (m3/h)
新规:
旧规:自然通风楼梯间仅要求能 采光通风,无具体面积要求。机 械加压送风楼梯间无开窗要求。
影响:简而言之楼梯间顶部最高处都
要做外窗,最高处理解为“顶层的合理 高位”自然排烟时,楼梯间最高部位
需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 启外窗或开口。
顶层的侧墙 面开窗
顶层最高处设外窗(图中红圈处)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新规:
旧规:
需要2%的自然排烟窗,如采用机 械排烟,排烟量按不小于60m³/h.㎡计 算。
影响:在自然通风排烟时,加大了开窗面积(窗地比从2%加大到5%);机械 排烟时,加大了排烟量要求(导致风井和排烟口百叶尺寸加大)。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十、非机动车库的排烟设计 (案例)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九、排烟窗设计
u 9.当自然排烟窗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窗应在储烟仓以内,但走道、室内 净高不大于3米的区域的自然排烟窗可设在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
新规:
旧规:
影响:新规明确开窗的高度限制源自文库且开窗面积要求较大。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十、非机动车库的排烟设计
u 10.非机动车库自然排烟需要5%的开窗面积;如采用机械排烟,排烟量按 不小于90m³/h.㎡计算。
u 11.100m以内的住宅,50m以内的公建及厂房,靠外墙设置、且开窗面积 满足规范要求的防烟楼梯间,当前室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 或 前室有 两个不同朝向且各朝向开窗面积均满足规范要求的前室,楼梯间可不做防 烟系统(可以不开窗)
新规:
旧规(消规):
影响:新规明确了不同朝向要分别满足开窗面积要求,老规执行时可按两个朝 向面积合计,新规的开窗面积比老规增加一倍(对内楼梯且想要规避做加压送 风系统时,影响较大)。
50<h≤100
37100~40200
20~32层
22000~27000
表2 楼梯间自然通风,前室、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
风量对比 约1.8~2.3倍 约1.2~1.6倍
新规
旧规
备注
系统负担高度h (m)
24<h≤50
50<h≤100
加压送风量 (m3/h)
42400~44700
45000~48600
新规:
旧规:
影响:进排风井的地面开口位置排布难度加大,地下室出地面风井(机房)布 置需进行相应调整,地下室机房位置选择的难度加大,可能影响车位数量。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三、进排风井开口的间距要求 (案例)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四、进排风井开口的间距要求
u 4.加压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包括设在屋顶、首层的加压风机。
规范发布及执行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规范自2018年08月01日 开始执行。从建筑防排烟系统设置的角度,对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公共 部分、厂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一、前室的加压送风井
u 1.当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系统,而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 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前室内风井的加压送风口需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
新规:
旧规: 加压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但
对于设置在室外的风机没具体要求。
新规条文解释:
影响:设置在室外的风机(包括屋顶)也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会对建筑外立 面造成影响,尤其是会对建筑的户型面积造成损失。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四、进排风井开口的间距要求 (案例)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五、禁用土建风井井道
风量对比
约1.4~1.6 倍
约1.6~2.0 倍
约1.3~1.4 倍
约1.3~1.4 倍
结论:根据上述对比,不同部位新规加压风量约为旧规的1.5倍 以上,加压风井尺寸需相应加大到2倍以上(包括内衬风管)。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七、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
u 7.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50 m 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 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十一、非机动车库的排烟设计 (案例)
分析对象:售楼处挑高8.5m, 挑空区域及周边约200㎡
售楼处一层平面图 售楼处二层平面图
旧规要求:二层挑空区域开窗 4㎡;
新规要求:二层挑空区域开窗 52㎡,距地1.5m处设置一 处启闭器;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十二、楼梯间不做防烟系统时,前室做法
三、进排风井开口的间距要求
u 3.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必须设在同 一面上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竖向布置时, 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 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新规:
旧规:
影响:条件如满足,可减少风井设置。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八、独立前室里开多个门时的机械加压系统
u 8.当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式加压送风系统时,其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楼梯 间、独立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新规:
旧规: 楼梯间加压送风,独立前室可不
设。
影响: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楼梯间及独立前室均需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合用前室无论开门数量,必须都做)
新规:
旧规: 无特别要求,一般按计算风量选取
即可。
影响:风机选型风量需加大,加压风井尺寸需加大。
新旧规不同部位加压风量对比
表1 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
新规
旧规
备注
系统负担高度h (m)
加压送风量 (m3/h)
系统负担层数
加压送风量 (m3/h)
24<h≤50
35400~36900
<20层
15000~20000
前室入口的墙面上。
新规:
旧规: 无要求。
影响:风井位置正对开在前室的户门,否则需从风井内接管出来在顶部设风 口,影响净高及装修。同时,风井需要宽边开敞。
从风井口接 风管,在顶 部开加压送 风口,风管 约300高, 对净高影响 较大。
加压送风口正对前室入口
加压送风口未正对前室入口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系统负担层数
加压送风量 (m3/h)
24<h≤50
36100~39200
<20层
25000~30000
50<h≤100
39600~45800
20~32层
35000~40000
表4 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
备注
风量对比 约1.3~1.4倍
约1.1倍
新规
旧规
备注
送风部位 楼梯间 合用前室 楼梯间 合用前室
u 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不应采用土建风道。
新规:
旧规: 无要求。
影响:土建风道内需内衬铁皮风管,影响土建风道尺寸及施工工序。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五、禁用土建风井井道 (案例)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六、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参数调整
u 6.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
系统负担高 度h(m) 24<h≤50
50<h≤100
加压送风量 系统负担层 加压送风量
(m3/h)

(m3/h)
25300~27500 24800~25800
<20层
16000~20000 12000~16000
27800~32200 26000~28100
20~32层
20000~25000 18000~2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