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四年级上语文 18 颐和园(教案)
语文《颐和园》教案
语文《颐和园》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
18 颐和园
❷昆明湖:北京颐和园的半天然、
半人工湖,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
❷昆明湖:北京颐和园的半天然、半人工湖,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读通课文。
2.图文对照,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北京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还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风景。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著名的景点。它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让我们读读课文,一起感受它的美丽。
二当堂预习、交流,初步了解课文
1.自主预习提示。
(1)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音,找准词。
(2)运用各种巧妙方法记住生字。
(3)借助字典、词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4)用“”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5)任选一个自然段,读熟,读出感情。
2.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四人一组交流预习情况。
(2)教师考核、点拨。
①颐:读yí,不要错读成yì。“颐”的左边是“”,不要写成“臣”。
②幅:读fú,不要错读成fù。③栽:左下角是“木”,不是“车”。
④堤:读dī,不要错读成tí。⑤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⑥琉璃瓦: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块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⑦画舫: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3.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读课文。要求:准、通。
(2)选读一个自然段,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意。
第1自然段: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2自然段:长廊不但长,而且内有五彩的画,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第3自然段: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看到佛香阁、排云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精心整理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
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 2 至 5 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
精心整理 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 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 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
精心整理 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
结组。 要求“快、静”。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 由组长组织活动。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教案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⑴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游览顺序。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2)运用地图、时间线等工具,帮助学生理清颐和园的历史发展。(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游览顺序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
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3. 颐和园历史发展时间的理清。
1. 课文原文及相关图片。
2. 生字词卡片。
3. 颐和园地图、时间线等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颐和园的了解。
(3)简介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组词。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课堂练习:
(1)用生字词造句。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
4. 课堂讨论:
(1)分组讨论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和游览顺序。
(2)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年级上册语文 18《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今天我们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起到北京去逛逛,欣赏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颐和园的美丽风光。(此处可以出示颐和园的部分图片)
2.板书课题。(板书的过程知道颐字的写法)
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教师作相关的指导。(河堤的堤和眺望的眺一定要重点强调读法)在读的方面要注意读的形式多样化,例如组织学生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
写字方面关注:殿和雕的笔画多,廊是半包围结构,栽字整合指导,金碧辉煌虽然不要求会写,但是明显容易出错,老师应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讨论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总结课文内容。课文2~5自然段向我们描述了颐和园内三大标志性景点的美,作者按照浏览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表达方法,把三大景点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课文1、6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学生继续讨论交流:(总起、总结。前后照应)
那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就是:总——分――总。
2.学生能明确课文内容,并讨论交流完成下面题目: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颐和园》名师教案(人教版)
《颐和园》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几”,能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葱郁、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产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产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1、师出示颐和园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画上的美丽景色是哪里吗?(颐和园)
2、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就是颐和园,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18、颐和园)学生齐读课题。
简单介绍颐和园: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郊,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3、质疑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问题要问呢?(生自由提问)
师总结典型问题:颐和园有哪些景点呢?作者是怎样去写颐和园的景色的?颐和园的景色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说课
稿
一、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玩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显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关心学生积存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乐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明白得。
二、理论指导:
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的指导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以及何克抗教授的《制造性思维理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创设"情形"加强"协作""会话"最终形成"意义建构"。
让学生主动积极猎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特点:
(一)充分利用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存,拓宽学生视野。
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学校资源库、颐和园网站中有目的的扫瞄查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习到了课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学生面对资源库和颐和园网站中丰富的视频、图片以及文本资料看起来身临其境,学生专门容易明白得"高耸""葱绿"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湖面微风轻拂""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的意境,如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明白得了课文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18颐和园|人教新课标
《颐和园》教学设计
肥东县实验小学王文凤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
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
陶;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抓重点词
句而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写游记类的文章,能够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但
是在具体观察某一具体景物的方法上层次性还不够,对于这一方法的指导还应加强。
教学方法:
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
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
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册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一课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们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
四、教学过程
【教案】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
(二)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该怎么读(课题)?
(三)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你又想怎么读?
(四)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
三篇
导读:本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材分析:
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1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
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
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该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以往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因此,学习本篇课文,改变逐段讲解的方法,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兴趣进
行合作交流,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所写景物的特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感悟、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式的构建】
这节课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辅,来完成学习任务。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是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1、合作感悟、加深理解:
通过复习的提问导入,回忆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各个景点,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欢哪一个景点就重点研究哪一个景点,进行分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部分。这是学生独立分析理解教材的过程,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然后,分小组汇报,这是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环节。学生不是按照老师设计的顺序来理解课文,而是按自己的理解来讲解和品读课文,完全是自主的、能动的、不受约束的,无论谁都可以尽情地表白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和体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把课文中提到的各处景点的图片做成课件,配合学生的汇报。每汇报一个景点,都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句子,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
教材教法解读;
1.这是一篇游记。整体感知颐和园的“美丽”和“大”。
2.按照游览顺序记叙。采用找句子方法理清顺序。
3.朗读课文,从具体描写的语言文字中感受长廊之美。
学习“长廊”这部分。抓住相关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一眼望不到头”、“700米”、“273间”““都有五彩的画---没有相同的”,感受长廊的长,画多画美,环境优美的特点。补充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视频画面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
4.写字“廊”。感受半包围结构的特点,写好这个字。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理解生字,能读准生字词,写好“廊”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体会到长廊的特点,喜欢长廊。
3. 通过学习,产生对颐和园的向往。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产生对颐和园的向往。
教学难点:在朗读体会中,想象彩画的多姿多彩,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北京有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叫颐和园。有人去过没有?真幸运!在过去,那不过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去玩的地方。
2.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颐和园的一篇游记。看老师写课题。
这个“颐”一不小心就会写错,谁来提醒大家?
二、初读,整体感知,理序。
1. 请同学们拿起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读准读通顺。读完后还要想一想,
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有些新词语,我们能读准吗?注意正音,强调“堤”和“葱郁”。
宫殿、堤岸、耸立、横槛、葱郁、掩映、金碧辉煌、神清气爽
3. 读过一遍课文,颐和园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一:颐和园教学设计一等奖
《颐和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1
《颐和园》是第七册第五组教材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揣摩作者的叙述顺序,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结合单元训练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训练点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的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播放颐和园的风光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生欣赏完颐和园的风光片,谈谈感受。
2、师:写颐和园的文章更美呢!我们赶紧打开课本第18课读一读吧!注意,在读之前,老师先提两点要求:(1)、要读准字音。(2)、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介绍颐和园,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课件播放颐和园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颐和园》(请学生上台写课题,讲解颐的写法)。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3、请学生上台听写,划出错的多的字,让生注意。
4、让学生提出不懂之处,并讲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耸立:高高地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用词语造句)
语文四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8《颐和园》同步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师:看来作者的游览顺序即写作顺序大家都清楚了。请同学们首先按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自己确定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交流自己选择的学习目标。
师:下面老师归纳一下同学们提出的学习目标。看看是不是这几个: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必选的);二是体会园中景物的特点(各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学习,不必都选);三是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四是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去了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游玩了一番,感受了古代劳动人民为了修筑长城而付出了血汗和智慧,也了解了长城的
雄பைடு நூலகம்气魄。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参观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播放课件)
2、学生欣赏画面,交流感受。
3、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这处美景就是位于北京的颐和园,真不愧是
小结:写长廊的长,除了用文字来描写,还用了数字,这种描写方法使我们更形象具体的体会了长廊的长。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以后的习作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颐和园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长廊、宫殿、金碧辉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把握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习按照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加强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与了解。
2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颐和园吗?它在首都北京,那是一座闻名于世、美丽的园林。凡是去过北京的人,很少有不去游览颐和园的。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是我国园林的典范,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于1764年建成,到现在已有240多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游览这美丽的颐和园。
[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划出课文的生字和生词。
(2)利用各种工具书,读准字音。强调“颐”字的写法和读音。
(3)学生汇报。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4)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廊、葱、煌”,比较法记忆“栽、赏”,栽——裁——载,赏——党——堂。
(5)多音字:几jī(几乎)jǐ(几个)
2.解释下列词语。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3.听写词语,随堂检查识字效果。
4.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如何分段,其依据是什么?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指出颐和园给人总体印象是大、美。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作者按浏览顺序,具体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
出示句子: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了。
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5.随作者浏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颐和园首先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明确: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大、景色优美。
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长廊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明确:第1句;长;列数据,分层次。
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3.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它的长?
明确:又长又美。
重点句指导: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4.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说一说,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思考: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长廊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思考:这句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4)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5.根据第2自然段,分层说说长廊的外部、内部和两旁各是怎样的。
明确:外部:绿柱子,红栏杆,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内部:画着五彩的各不相同的人物、花草、风景图案;
两旁:栽满花木,争相开放,令人神清气爽。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欣赏了有名的长廊。这节课,我们接着游颐和园。
二、认知贯通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其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万寿山、佛香阁、排云阁;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宏。
(3)“一座八角宝塔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阁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在佛香阁下面。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
(1)“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很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