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四年级上语文 18 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心: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感受,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当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往常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守作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
四年级上册语文 18《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引入:今天我们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起到北京去逛逛,欣赏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此处可以出示颐和园的部分图片)2.板书课题。
(板书的过程知道颐字的写法)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教师作相关的指导。
(河堤的堤和眺望的眺一定要重点强调读法)在读的方面要注意读的形式多样化,例如组织学生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
写字方面关注:殿和雕的笔画多,廊是半包围结构,栽字整合指导,金碧辉煌虽然不要求会写,但是明显容易出错,老师应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讨论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总结课文内容。
课文2~5自然段向我们描述了颐和园内三大标志性景点的美,作者按照浏览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表达方法,把三大景点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课文1、6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学生继续讨论交流:(总起、总结。
前后照应)那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就是:总——分――总。
2.学生能明确课文内容,并讨论交流完成下面题目: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三、研读课文,赏析美景。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画出印象深刻或者比较优美的句子,交流读完后的感受。
(长、美)教师引导:从哪些词中看出了长?七百多米,273间,一眼望不到头。
(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想方设法研究它、解决它。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放松他们,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来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运用信息技术的资源进行设计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开路先锋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课堂,为课堂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进行整合,特别适合于新课改的要求。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把网上的一些资源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就会把学生引进多姿多彩的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也为传统课堂教学增添了勃勃生机。
3、依据课改的新理念进行设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颐和园全景图)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砸煤驮岸加辛四男┝私猓恐该怠?BR>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
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由组长组织活动。
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学生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加以声情并茂的介绍。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六.课外延伸,补充资料(师生共同交流)。
1.通过查资料,你还知道颐和园的哪些景物?2.老师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颐和园的一些景物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四年级上语文18颐和园精品教案
(2)写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衬突出它的静和绿。
(3)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
4.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从近到远)
5.指导朗读。
1.快速浏览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
2.思考作者的观察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学习第5
自然段
(1)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2)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了解作者
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安排结构的方法。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学生分组学习,汇报交流。
课后作业
1.把带生字的词语读熟,并抄写下来。
2.练习朗读课文。
1.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抄写词语。
昆明湖——绿、静
1.齐读课题。
2.提问: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1.学生自由读,学生交流。
2.指名有感情读,齐读。
复述作者
的游览顺序
教师板书,并相机评价。
长廊一万寿山一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交流、复述。
学习第2
自然段
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作者的描写
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当小导游,都很称职(根据本班情况继续加以评点)。回去之后,可以向你的爷爷、奶奶等作介绍。可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介绍颐和园的景观。
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廊——长
颐和园万寿山——美美丽的大公园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18 颐和园精品教案
18 颐和园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古代文化遗产的兴趣。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以测供检,预习引路1.精彩一分钟:小组同学相互展示浏览搜集的相关资料及图片。
2.教师谈话导入并检测预习情况:课下同学们都通过资料了解了“颐和园”这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要想饱览名胜,就要先认识她的名字(板书)《颐和园》(边写边说“颐”字的写法)。
不知大家在预习中是不是也像老师这样仔细观察,老师想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分发测试卷)。
《颐和园学前检测》1.会读写本课字词。
2.小组自我对照、检查,请正确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生字和理解词语的。
一3.教师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二、画图通络,初识名园1.提出自主阅读的要求,弄清作者游园的景点与路线。
(1)课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个景点?(读后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2)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
(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2.边读边想,尝试画出《“颐和园”旅游示意图》。
3.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画出的旅游图。
4.师生共同阅读课文中有关旅游地点变换的语句,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旅游图(见板书设计中图示),学生对照,选出最相似的表扬。
5.多媒体播放颐和园画面,学生按图看景。
三、作业选出你最喜欢的景点,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长廊→万寿山→昆明湖颐和园路线图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品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按旅游顺序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处美景?,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幻灯出示句子: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语文四年级上册18、颐和园教案
18、颐和园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1、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
课文移步换景,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词意句意的理解上还有欠缺。
他们在三年级时已学过参观游记的文章,对这一类文体并不陌生。
2、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的能力不够完善。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语,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好课件,了解颐和园的相关内容,最好对课文熟悉到能背诵的程度。
3、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目标:1 认识4个生字:颐、耸、舫、眺;会写8个生字:殿、廊、柱、栽、筑、朱、雕、狮;认识并会写3个生字:态、阁、堤。
2 能够正确读写、理解以下词语: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并能够在交际和写作中正确使用它们。
3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一段自己喜欢的课文;能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颐和园的美。
四年级语文上册 18.颐和园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10《颐和园》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词“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玩赏〞等。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表达顺序以与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理清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界狗
第二课时。
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示范文本)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示范文本)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大殿、长廊、佛香阁、画舫、神清气爽、耸立、绿漆、栏杆、掩映、远眺、金壁辉煌、痕迹、雕刻、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了解颐和园的相关图片、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板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大殿、长廊、佛香阁、画舫、神清气爽”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学习第二小节,感受颐和园长廊的美丽景色,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段落。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感受颐和园长廊的美丽景色,会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长廊的美丽景色,会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一、教师出示自己照片,激发阅读兴趣1、看图激趣:同学们上课真有精神,送给大家一份礼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
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
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
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 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 [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说感受 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板书:()的颐和园 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
[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颐和园教案 新人教版
18 颐和园编写教师:单位:•耸立眺望雕刻金碧辉煌•堤岸横槛几乎神清气爽(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或理解部分生字词,并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
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作者分别游览了哪些景点?明确游览的顺序。
出示填空: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三、品读体验景点这么多,你最喜欢哪一处呢?把你喜欢的找出来读一读,细细品味,画出你印象最深的词语和句子,待会介绍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1.长廊。
(1)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画是相同的。
”美丽的大公园万寿山(山上—山下)雄伟颐和园昆明湖(堤岸→小岛→十七孔桥)物多第2课时一、复习检查,听写生字、新词。
二、积累好词佳句。
1.有感情朗读课文2.课文中有许多描写颐和园美景的句子,如,“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写下来。
三、领悟写法,练笔运用。
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
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
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
“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
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
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
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颐和园》教案篇1【教材内容】《颐和园》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8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教学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颐和园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颐和园人教新课标课题18《颐和园》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具学具Ppt教学流程设计理念集体智慧(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二)讲授新课1.讲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明确:又长又美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
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四)自学第四段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1.同学自由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颐和园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正确读写“长廊、宫殿、金碧辉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把握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习按照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加强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与了解。
2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颐和园吗?它在首都北京,那是一座闻名于世、美丽的园林。
凡是去过北京的人,很少有不去游览颐和园的。
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是我国园林的典范,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于1764年建成,到现在已有240多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游览这美丽的颐和园。
[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划出课文的生字和生词。
(2)利用各种工具书,读准字音。
强调“颐”字的写法和读音。
(3)学生汇报。
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4)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廊、葱、煌”,比较法记忆“栽、赏”,栽——裁——载,赏——党——堂。
(5)多音字:几jī(几乎)jǐ(几个)
2.解释下列词语。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3.听写词语,随堂检查识字效果。
4.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如何分段,其依据是什么?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指出颐和园给人总体印象是大、美。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作者按浏览顺序,具体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
出示句子: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了。
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5.随作者浏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颐和园首先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明确: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大、景色优美。
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长廊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明确:第1句;长;列数据,分层次。
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3.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它的长?
明确:又长又美。
重点句指导: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4.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
说一说,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思考: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长廊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思考:这句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4)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5.根据第2自然段,分层说说长廊的外部、内部和两旁各是怎样的。
明确:外部:绿柱子,红栏杆,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内部:画着五彩的各不相同的人物、花草、风景图案;
两旁:栽满花木,争相开放,令人神清气爽。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欣赏了有名的长廊。
这节课,我们接着游颐和园。
二、认知贯通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其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万寿山、佛香阁、排云阁;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宏。
(3)“一座八角宝塔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阁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在佛香阁下面。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
(1)“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
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很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
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从这句话可看出昆明湖的静、绿。
(3)“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明确:往远处看;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
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准确。
3.默读第5自然段。
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石桥、倒垂的柳树、湖心岛、十七孔桥。
4.画出描写十七孔桥的样子的句子。
明确:“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
三、质疑探究
1.文章的开头有何特点?
明确:简洁、明了,是全文总起句,点明颐和园的位置及大、美的特点。
2.作者写长廊时用哪几个词来点明游览顺序?又是如何介绍的?
明确:“进了”、“绕过”、“来到”几个词点明顺序,运用总分的结构,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介绍长廊的。
3.“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就是排云殿”这句中“耸立”给人什么感受?“一排排”呢?
明确:给人高的感受;“一排排”点明占地面积大、气势宏伟。
4.“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明确:比喻,用“镜子”和“碧玉”来写湖水的静和绿,意味无穷,颇具匠心。
5.“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中“滑”换成“划”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滑”与前面一句相衬托;突出湖水的静。
“划”指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6.“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明确:可以体会到远处景物看得模糊。
结尾处有何特点?
明确:与开头照应,总结全文,抒发赞美,喜爱之情;语言表达简洁、直白。
学了课文,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对你有何启发?
明确:作者的观察点是固定的,在万寿山上,地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作者的观察视角(方向)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景色也就不同了。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善于发现这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部分。
学习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通过对比,在这比较中更好地来学习。
四、课堂小结
跟着作者的脚步,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希望同学们也能带我去游览一处美景,试着写一篇游览性的文章。
写作时运用好过渡句,交代清楚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课文《颐和园》最大的特色是作者按照游览顺序展开。
整篇课文的游览顺序又特别清楚:有的是边走边看的,有的写的是站在一点通过视线的改变而看到的风景……这些顺序作者都用了明确的词句来交代,使课文景物多却一点也不混
乱。
因此教学中要通过这些表示顺序的词句让学生自主探讨,进而学习作者这种清楚的写作方式:按顺序记事。
部分学生对颐和园认识只局限于课本,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今后多了解“世界遗产”,丰富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