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5+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备战2018年高考数学(理)之高频考点解密+Word版含解析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名师知识点总结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高考对本节知识的考查主要是以下两种形式:1.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主要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线线、线面和面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命题真假进行判断,属基础题.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主要是对线线、线面与面面平行和垂直关系交汇综合命题,且多以棱柱、棱锥、棱台或其简单组合体为载体进行考查,难度中等.1.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2.提醒使用有关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时,要注意其具备的条件,缺一不可.3.平行关系及垂直关系的转化示意图考点一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例1(1)l1,l2,l3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l1⊥l2,l2⊥l3⇒l1∥l3B.l1⊥l2,l2∥l3⇒l1⊥l3C.l1∥l2∥l3⇒l1,l2,l3共面D.l1,l2,l3共点⇒l1,l2,l3共面(2)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l⊥m,m⊂α,则l⊥αB.若l⊥α,l∥m,则m⊥αC.若l∥α,m⊂α,则l∥m D.若l∥α,m∥α,则l∥m答案(1)B(2)B解析(1)对于A,直线l1与l3可能异面、相交;对于C,直线l1、l2、l3可能构成三棱柱的三条棱而不共面;对于D,直线l1、l2、l3相交于同一个点时不一定共面,如正方体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所以选B.(2)A中直线l可能在平面α内;C与D中直线l,m可能异面;事实上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B正确.解决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主要是根据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以及空间线面垂直、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必要时可以利用正方体、长方体、棱锥等几何模型辅助判断,同时要注意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能完全移植到立体几何中.(1)(2013·广东)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α⊥β,m⊂α,n⊂β,则m⊥nB.若α∥β,m⊂α,n⊂β,则m∥nC.若m⊥n,m⊂α,n⊂β,则α⊥βD.若m⊥α,m∥n,n∥β,则α⊥β(2)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A.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B.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b,a⊂α,b⊂β,a∥β,b∥α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b,a⊂α,b⊂β,a∥β,b∥α答案(1)D(2)D解析(1)A中,m与n可垂直、可异面、可平行;B中m与n可平行、可异面;C中若α∥β,仍然满足m⊥n,m⊂α,n⊂β,故C错误;故D正确.(2)若α∩β=l,a∥l,a⊄α,a⊄β,则a∥α,a∥β,故排除A.若α∩β=l,a⊂α,a∥l,则a∥β,故排除B.若α∩β=l,a⊂α,a∥l,b⊂β,b∥l,则a∥β,b∥α,故排除C.故选D.考点二线线、线面的位置关系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ACD=90°,∠BAC=∠CAD=60°,P 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P A=2AB.(1)若F为PC的中点,求证:PC⊥平面AEF;(2)求证:EC∥平面P AB.证明(1)由题意得P A=CA,∵F为PC的中点,∴AF⊥PC.∵P A⊥平面ABCD,∴P A⊥CD.∵AC⊥CD,P A∩AC=A,∴CD⊥平面P AC,∴CD⊥PC.∵E为PD的中点,F为PC的中点,∴EF∥CD,∴EF⊥PC.∵AF∩EF=F,∴PC⊥平面AEF.(2)方法一如图,取AD的中点M,连接EM,CM.则EM∥P A.∵EM⊄平面P AB,P A⊂平面P AB,∴EM∥平面P AB.在Rt△A CD中,∠CAD=60°,MC=AM,∴∠ACM=60°.而∠BAC=60°,∴MC∥AB.∵MC⊄平面P AB,AB⊂平面P AB,∴MC∥平面P AB.∵EM∩MC=M,∴平面EMC∥平面P AB.∵EC⊂平面EMC,∴EC∥平面P AB.方法二如图,延长DC、AB,设它们交于点N,连接PN.∵∠NAC=∠DAC=60°,AC⊥CD,∴C为ND的中点.∵E为PD的中点,∴EC∥PN.∵EC⊄平面P AB,PN⊂平面P AB,∴EC∥平面P AB.(1)立体几何中,要证线垂直于线,常常先证线垂直于面,再用线垂直于面的性质易得线垂直于线.要证线平行于面,只需先证线平行于线,再用线平行于面的判定定理易得.(2)证明立体几何问题,要紧密结合图形,有时要利用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因此需要多画出一些图形辅助使用.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BB1,D 为AC的中点.(1)求证:B1C∥平面A1BD;(2)若AC1⊥平面A1BD,求证:B1C1⊥平面ABB1A1;(3)在(2)的条件下,设AB=1,求三棱锥B-A1C1D的体积.(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B1交A1B于E,连接ED.∵ABC-A1B1C1是直三棱柱,且AB=BB1,∴侧面ABB1A1是正方形,∴E是AB1的中点,又已知D为AC的中点,∴在△AB1C中,ED是中位线,∴B1C∥ED,∴B1C∥平面A1BD.(2)证明∵AC1⊥平面A1BD,∴AC1⊥A1B.∵侧面ABB1A1是正方形,∴A1B⊥AB1.又AC1∩AB1=A,∴A1B⊥平面AB1C1,∴A1B⊥B1C1.又∵ABC-A1B1C1是直三棱柱,∴BB1⊥B1C1,∴B1C1⊥平面ABB1A1.(3)解∵AB=BC,D为AC的中点,∴BD⊥AC,∴BD⊥平面DC1A1.∴BD是三棱锥B-A1C1D的高.由(2)知B1C1⊥平面ABB1A1,∴BC⊥平面ABB1A1.∴BC⊥AB,∴△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AB=BC=1,∴BD=2,2∴AC =A 1C 1= 2.∴三棱锥B -A 1C 1D 的体积V =13·BD ·S △A 1C 1D =13×22×12A 1C 1·AA 1=212×2×1=16.考点三 面面的位置关系例3 如图,在几何体ABCDE 中,AB =AD =2,AB ⊥AD ,AE ⊥平面ABD .M 为线段BD 的中点,MC ∥AE ,AE =MC = 2. (1)求证:平面BCD ⊥平面CDE ;(2)若N 为线段DE 的中点,求证:平面AMN ∥平面BEC . 证明 (1)∵AB =AD =2,AB ⊥AD ,M 为线段BD 的中点, ∴AM =12BD =2,AM ⊥BD .∵AE =MC =2,∴AE =MC =12BD =2,∴BC ⊥CD .∵AE ⊥平面ABD ,MC ∥AE , ∴MC ⊥平面ABD . ∴平面ABD ⊥平面CBD , ∴AM ⊥平面CBD . 又MC 綊AE ,∴四边形AMCE 为平行四边形, ∴EC ∥AM ,∴EC ⊥平面CBD ,∴BC ⊥EC , ∵EC ∩CD =C ,∴BC ⊥平面CDE , ∴平面BCD ⊥平面CDE .(2)∵M 为BD 中点,N 为ED 中点, ∴MN ∥BE 且BE ∩EC =E , 由(1)知EC ∥AM 且AM ∩MN =M , ∴平面AMN ∥平面BEC .(1)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明面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2)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借助中线、高线或添加辅助线解决.如图所示,已知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ACD 为等边三角形,AD =DE =2AB ,F 为CD 的中点. 求证:(1)AF ∥平面BCE ; (2)平面BCE ⊥平面CDE .证明 (1)如图,取CE 的中点G ,连接FG ,BG . ∵F 为CD 的中点,∴GF ∥DE 且GF =12DE .∵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 ∴AB ∥DE ,∴GF ∥AB . 又AB =12DE ,∴GF =AB .∴四边形GF AB 为平行四边形,则AF ∥BG . ∵AF ⊄平面BCE ,BG ⊂平面BCE , ∴AF ∥平面BCE .(2)∵△ACD 为等边三角形,F 为CD 的中点, ∴AF ⊥CD .∵DE ⊥平面ACD ,AF ⊂平面ACD ,∴DE ⊥AF . 又CD ∩DE =D ,故AF ⊥平面CDE . ∵BG ∥AF ,∴BG ⊥平面CDE .∵BG ⊂平面BCE ,∴平面BCE ⊥平面CDE . 考点四 图形的折叠问题例4 (2012·北京)如图(1),在Rt △ABC 中,∠C =90°,D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点F为线段CD 上的一点,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A 1F ⊥CD ,如图(2).(1)求证:DE∥平面A1CB;(2)求证:A1F⊥BE;(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折叠问题要注意在折叠过程中,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有变化.第(1)问证明线面平行,可以证明DE∥BC;第(2)问证明线线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即证明A1F⊥平面BCDE;第(3)问取A1B的中点Q,再证明A1C⊥平面DEQ.(1)证明因为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所以DE∥BC.又因为DE⊄平面A1CB,BC⊂平面A1CB,所以DE∥平面A1CB.(2)证明由已知得AC⊥BC且DE∥BC,所以DE⊥AC.所以DE⊥A1D,DE⊥CD.所以DE⊥平面A1DC.而A1F⊂平面A1DC,所以DE⊥A1F.又因为A1F⊥CD,所以A1F⊥平面BCDE,所以A1F⊥BE.(3)解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理由如下:如图,分别取A1C,A1B的中点P,Q,则PQ∥BC.又因为DE∥BC,所以DE ∥PQ .所以平面DEQ 即为平面DEP . 由(2)知,DE ⊥平面A 1DC , 所以DE ⊥A 1C .又因为P 是等腰三角形DA 1C 底边A 1C 的中点, 所以A 1C ⊥DP .所以A 1C ⊥平面DEP . 从而A 1C ⊥平面DEQ .故线段A 1B 上存在点Q ,使得A 1C ⊥平面DEQ .(1)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2013·广东)如图(1),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D =AE ,F 是BC 的中点,AF 与DE 交于点G .将△ABF 沿AF 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三棱锥A -BCF ,其中BC =22.(1)证明:DE ∥平面BCF ; (2)证明:CF ⊥平面ABF ;(3)当AD =23时,求三棱锥F -DEG 的体积V F -DEG .(1)证明 在等边△ABC 中,AD =AE ,∴AD DB =AEEC 在折叠后的三棱锥A -BCF 中也成立.∴DE ∥BC ,又DE ⊄平面BCF ,BC ⊂平面BCF ,∴DE ∥平面BCF . (2)证明 在等边△ABC 中,F 是BC 的中点,∴AF ⊥CF . ∵在三棱锥A -BCF 中,BC =22,∴BC 2=BF 2+CF 2=14+14=12,∴CF ⊥BF .又BF ∩AF =F ,∴CF ⊥平面ABF .(3)解 V F -DEG =V E -DFG =13×12×DG ×FG ×GE =13×12×13×⎝⎛⎭⎫13×32×13=3324.1. 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平行公理,即证明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2)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转换; (3)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4)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 2. 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线线平行; (2)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面面平行. 3. 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面面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线线平行. 4. 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特殊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利用直角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得到线线垂直;(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3)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线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平面即可. 5. 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线面垂直的判定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2)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垂直转化为证面面垂直;(3)利用常见结论,如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等.6. 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借助中点、高线或添加辅助线解决.1. 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线段B 1D 1上有两个动点E ,F ,且EF =12,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C ⊥BEB .EF ∥平面ABCDC .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定值D .△AEF 的距离与△BEF 的面积相等 答案 D解析 ∵AC ⊥平面BB 1D 1D ,又BE ⊂平面BB 1D 1D , ∴AC ⊥BE ,故A 正确.∵B 1D 1∥平面ABCD ,又E 、F 在线段B 1D 1上运动, 故EF ∥平面ABCD .故B 正确.C 中由于点B 到直线EF 的距离是定值,故△BEF 的面积为定值, 又点A 到平面BEF 的距离为定值,故V A -BEF 不变.故C 正确.由于点A 到B 1D 1的距离与点B 到B 1D 1的距离不相等,因此△AEF 与△BEF 的面积不相等,故D 错误.2.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棱DD 1的中点.(1)证明:平面ADC 1B 1⊥平面A 1BE ;(2)在棱C 1D 1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 1F ∥平面A 1BE ?证明你 的结论.(1)证明 如图,因为ABCD -A 1B 1C 1D 1为正方体, 所以B 1C 1⊥面ABB 1A 1.因为A1B⊂面ABB1A1,所以B1C1⊥A1B.又因为A1B⊥AB1,B1C1∩AB1=B1,所以A1B⊥面ADC1B1.因为A1B⊂面A1BE,所以平面ADC1B1⊥平面A1BE.(2)解当点F为C1D1中点时,可使B1F∥平面A1BE.证明如下:易知:EF∥C1D,且EF=12C1D.设AB1∩A1B=O,则B1O∥C1D且B1O=12C1D,所以EF∥B1O且EF=B1O,所以四边形B1OE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1F∥OE.又因为B1F⊄面A1BE,OE⊂面A1BE.所以B1F∥面A1BE.(推荐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已知α,β,γ是三个互不重合的平面,l是一条直线,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α⊥β,l⊥β,则l∥αB.若l上有两个点到α的距离相等,则l∥αC.若l⊥α,l∥β,则α⊥βD.若α⊥β,α⊥γ,则γ⊥β答案 C解析当α⊥β,l⊥β时,l可以在α内,∴选项A不正确;如果α过l上两点A,B的中点,则A,B到α的距离相等,∴选项B不正确;当α⊥β,α⊥γ时,可以有β∥γ,∴选项D不正确,∴正确选项为C.2.已知直线m,n和平面α,则m∥n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m∥α且n∥αB.m⊥α且n⊥αC.m∥α且n⊂αD.m,n与α成等角答案 D解析m∥n不能推出m∥α且n∥α,m∥α,n∥α时,m,n可能相交或异面,为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A不正确;m⊥α,n⊥α时,m∥n,为充分条件,但m∥n不能推出m⊥α,n⊥α,故B不正确;m∥n不能推出m∥α且n⊂α,m∥α,且n⊂α时,m和n可能异面,为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C不正确;m∥n时,m,n与α成等角,必要性成立,但充分性不成立,故选D.3.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将△ADB 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三棱锥A-BCD.则在三棱锥A-BCD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平面ABD⊥平面ABC B.平面A DC⊥平面BDCC.平面ABC⊥平面BDC D.平面ADC⊥平面ABC答案 D解析∵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BD⊥CD,又平面ABD⊥平面BCD,且平面ABD∩平面BCD=BD,所以CD⊥平面ABD,则CD⊥AB,又AD⊥AB,AD∩CD=D,所以AB⊥平面ADC,又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DC,故选D.4.下列命题中,m、n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表示三个不同的平面.①若m⊥α,n∥α,则m⊥n;②若α⊥γ,β⊥γ,则α∥β;③若m∥α,n∥α,则m∥n;④若α∥β,β∥γ,m⊥α,则m⊥γ.正确的命题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C解析 ②平面α与β可能相交,③中m 与n 可以是相交直线或异面直线.故②③错,选C.5. 一正四面体木块如图所示,点P 是棱VA 的中点,过点P 将木块锯开,使截面平行于棱VB 和AC ,若木块的棱长为a ,则截面面积为( ) A.a 22 B.a 23 C.a 24D.a 25答案 C解析 如图,在面VAC 内过点P 作AC 的平行线PD 交VC 于点D ,在 面VAB 内作VB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F ,过点D 作VB 的平行线交BC 于 点E .连接EF ,易知PF ∥DE ,故P ,D ,E ,F 共面,且面PDEF 与VB 和AC 都平行,易知四边形PDEF 是边长为a 2的正方形,故其面积为a 24,故选C.6. 在正三棱锥S -ABC 中,M ,N 分别是SC ,BC 的中点,且MN ⊥AM ,若侧棱SA =23,则正三棱锥S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 A .12π B .32π C .36πD .48π答案 C解析 由MN ⊥AM 且MN 是△BSC 的中位线得BS ⊥AM , 又由正三棱锥的性质得BS ⊥AC ,所以BS ⊥面ASC .即正三棱锥S -ABC 的三侧棱SA 、SB 、SC 两两垂直,外接球直径为3SA =6. ∴球的表面积S =4πR 2=4π×32=36π.选C. 二、填空题7. 设x ,y ,z 是空间中的不同直线或不同平面,下列条件中能保证“若x ⊥z ,且y ⊥z ,则x ∥y ”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出所有正确条件的代号).①x 为直线,y ,z 为平面;②x ,y ,z 为平面;③x ,y 为直线,z 为平面;④x ,y 为平面,z 为直线;⑤x ,y ,z 为直线. 答案 ③④解析 因为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所以③正确;因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所以④正确;若直线x ⊥平面z ,平面y ⊥平面z ,则可能有直线x 在平面y 内的情况,所以①不正确;若平面x ⊥平面z ,平面y ⊥平面z ,则平面x 与平面y 可能相交,所以②不正确;若直线x ⊥直线z ,直线y ⊥直线z ,则直线x 与直线y 可能相交、异面、平行,所以⑤不正确.8.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AA 1⊥底面ABC ,底面是以∠ABC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 =2a ,BB 1=3a ,D 是A 1C 1的中点,点F 在线段AA 1上,当AF =________时,CF ⊥平面B 1DF . 答案 a 或2a解析 由题意易知,B 1D ⊥平面ACC 1A 1,所以B 1D ⊥CF . 要使CF ⊥平面B 1DF ,只需CF ⊥DF 即可. 令CF ⊥DF ,设AF =x ,则A 1F =3a -x . 易知Rt △CAF ∽Rt △F A 1D , 得AC A 1F =AF A 1D ,即2a x =3a -xa , 整理得x 2-3ax +2a 2=0, 解得x =a 或x =2a .9. 如图,AB 为圆O 的直径,点C 在圆周上(异于点A ,B ),直线P 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P A ∥平面MOB ; ②MO ∥平面P AC ; ③OC ⊥平面P AC ; ④平面P AC ⊥平面PBC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答案 ②④解析 ①错误,P A ⊂平面MOB ;②正确;③错误,否则,有OC ⊥AC ,这与BC ⊥AC 矛盾;④正确,因为BC ⊥平面P AC . 三、解答题10.(2013·重庆)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P A =23,BC =CD =2,∠ACB =∠ACD =π3.(1)求证:BD ⊥平面P AC ;(2)若侧棱PC 上的点F 满足PF =7FC ,求三棱锥P -BDF 的体积.(1)证明 因为BC =CD ,所以△BCD 为等腰三角形, 又∠ACB =∠ACD ,故BD ⊥AC . 因为P A ⊥底面ABCD ,所以P A ⊥BD .从而BD 与平面P AC 内两条相交直线P A ,AC 都垂直, 所以BD ⊥平面P AC .(2)解 三棱锥P -BCD 的底面BCD 的面积 S △BCD =12BC ·CD ·sin ∠BCD =12×2×2×sin 2π3= 3.由P A ⊥底面ABCD ,得V P -BCD =13·S △BCD ·P A =13×3×23=2.由PF =7FC ,得三棱锥F -BCD 的高为18P A ,故V F -BCD =13·S △BCD ·18P A =13×3×18×23=14,所以V P -BDF =V P -BCD -V F -BCD =2-14=74.11.(2012·广东)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平面P AD ,AB ∥CD ,PD =AD ,E 是PB 的中点,F 是DC 上的点且DF =12AB ,PH 为△P AD 中AD 边上的高. (1)证明:PH ⊥平面ABCD ;(2)若PH =1,AD =2,FC =1,求三棱锥E -BCF 的体积; (3)证明:EF ⊥平面P AB .(1)证明 因为AB ⊥平面P AD ,PH ⊂平面P AD , 所以PH ⊥AB .因为PH 为△P AD 中AD 边上的高,所以PH ⊥AD .因为PH ⊄平面ABCD ,AB ∩AD =A ,AB ,AD ⊂平面ABCD , 所以PH ⊥平面ABCD .(2)解 如图,连接BH ,取BH 的中点G ,连接EG . 因为E 是PB 的中点,所以EG ∥PH , 且EG =12PH =12.因为PH ⊥平面ABCD , 所以EG ⊥平面ABCD .因为AB ⊥平面P AD ,AD ⊂平面P AD , 所以AB ⊥AD ,所以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 所以V E -BCF =13S △BCF ·EG=13·12·FC ·AD ·EG =212. (3)证明 取P A 中点M ,连接MD ,ME . 因为E 是PB 的中点,所以ME 綊12AB .又因为DF 綊12AB ,所以ME 綊DF ,所以四边形MEF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 ∥MD . 因为PD =AD ,所以MD ⊥P A . 因为AB ⊥平面P AD ,所以MD ⊥AB . 因为P A ∩AB =A ,所以MD ⊥平面P AB , 所以EF ⊥平面P AB .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2BC =4,∠ABC =120°,E ,M 分别为AB ,DE 的中点,将△ADE 沿直线DE 翻折成△A ′DE , F 为A ′C 的中点,A ′C =4. (1)求证:平面A ′DE ⊥平面BCD ; (2)求证:FB ∥平面A ′DE .证明 (1)由题意,得△A ′DE 是△ADE 沿DE 翻折而成的, ∴△A ′DE ≌△ADE .∵∠ABC =120°,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 =60°. 又∵AD =AE =2,∴△A′DE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如图,连接A′M,MC,∵M是DE的中点,∴A′M⊥DE,A′M= 3.在△DMC中,MC2=DC2+DM2-2DC·DM cos 60°=42+12-2×4×1cos 60°,∴MC=13.在△A′MC中,A′M2+MC2=(3)2+(13)2=42=A′C2. ∴△A′MC是直角三角形,∴A′M⊥MC.又∵A′M⊥DE,MC∩DE=M,∴A′M⊥平面BCD.又∵A′M⊂平面A′DE,∴平面A′DE⊥平面BCD.(2)取DC的中点N,连接FN,NB.∵A′C=DC=4,F,N分别是A′C,DC的中点,∴FN∥A′D.又∵N,E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DC,AB的中点,∴BN∥DE.又∵A′D∩DE=D,FN∩NB=N,∴平面A′DE∥平面FNB.∵FB⊂平面FNB,∴FB∥平面A′DE.。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对于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探讨,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平行关系(一)线线平行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例 1:在正方体 ABCD A₁B₁C₁D₁中,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求证:EF∥A₁C₁。
证明:连接 AC,因为 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所以 EF∥AC。
又因为正方体中,AC∥A₁C₁,所以 EF∥A₁C₁。
(二)线面平行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例 2:已知四棱锥 P ABCD 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M 是 PC 的中点,求证:PA∥平面 MBD。
证明:连接 AC 交 BD 于 O,连接 MO。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O 是 AC 的中点。
又因为 M 是 PC 的中点,所以MO∥PA。
因为 MO⊂平面 MBD,PA⊄平面 MBD,所以 PA∥平面MBD。
(三)面面平行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这两个平面平行。
2、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例 3:在正方体 ABCD A₁B₁C₁D₁中,求证:平面 A₁BD∥平面 B₁D₁C。
证明:因为 A₁B∥D₁C,A₁D∥B₁C,且 A₁B 和 A₁D 是平面A₁B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D₁C 和 B₁C 是平面 B₁D₁C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 A₁BD∥平面 B₁D₁C。
二、垂直关系(一)线线垂直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 90°,则这两条直线垂直。
专题13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命题猜想)-2018年高考数学(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解析版)
【考向解读】1.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主要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线线、线面和面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属基础题.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主要是对线线、线面与面面平行和垂直关系交汇综合命题,且多以棱柱、棱锥、棱台或其简单组合体为载体进行考查,难度中等. 【命题热点突破一】 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1)根据空间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项判断来解决问题;(2)必要时可以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四面体等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并结合有关定理来进行判断.例1、(2017·全国卷Ⅰ)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Q 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 与平面MNQ 不平行的是( )B C 【答案】A【变式探究】【2016高考江苏卷】(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F 在侧棱B 1B 上,且11B D A F ⊥ ,1111AC A B ⊥.求证:(1)直线DE ∥平面A 1C 1F ;(2)平面B 1DE ⊥平面A 1C 1F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证明:(1)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AC A C 在三角形ABC 中,因为D,E 分别为AB,BC 的中点. 所以//DE AC ,于是11//DE A C又因为DE ⊄平面1111,A C F A C ⊂平面11A C F 所以直线DE//平面11A C F【变式探究】(1)若直线l 1和l 2是异面直线,l 1在平面α内,l 2在平面β内,l 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l 与l 1,l 2都不相交 B .l 与l 1,l 2都相交C .l 至多与l 1,l 2中的一条相交D .l 至少与l 1,l 2中的一条相交(2)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存在一条直线a ,a ∥α,a ∥β B .存在一条直线a ,a ⊂α,a ∥βC .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 ,b ,a ⊂α,b ⊂β,a ∥β,b ∥αD .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a ⊂α,b ⊂β,a ∥β,b ∥α【答案】(1)D(2)D【特别提醒】解决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主要是根据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以及空间线面垂直、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必要时可以利用正方体、长方体、棱锥等几何模型辅助判断,同时要注意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能完全引用到立体几何中.【变式探究】已知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m⊥α,n⊥α,则m∥n;②若m⊥α,m⊥n,则n∥α;③若α⊥β,m∥α,则m⊥β;④若m⊥α,m∥β,则α⊥β.A.0 B.1C.2 D.3【答案】C【解析】对于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①正确;对于②,直线n可能在平面α内,所以推不出n∥α,②错误;对于③,举一反例,m⊂β且m与α,β的交线平行时,也有m∥α,③错误;对于④,可以证明其正确性,④正确.故选C.【命题热点突破二】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空间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主要思想是转化,即通过判定、性质定理将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相互转化.例2、【2017江苏,15】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求证:(1)EF∥平面ABC;(2)AD ⊥AC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证明:(1)在平面ABD 内,因为AB ⊥AD , EF AD ⊥,所以EF AB .又因为EF ⊄平面ABC , AB ⊂平面ABC ,所以EF ∥平面ABC .【变式探究】【2016高考江苏卷】(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F 在侧棱B 1B 上,且11B D A F ⊥ ,1111AC A B ⊥.求证:(1)直线DE ∥平面A 1C 1F ; (2)平面B 1DE ⊥平面A 1C 1F .(第15题)ADBC E F【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2)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AA ⊥平面A B C 因为11A C ⊂平面111A B C ,所以111AA ⊥A C又因为111111*********,,A C A B AA ABB A A B ABB A A B AA A ⊥⊂⊂=,平面平面所以11A C ⊥平面11ABB A因为1B D ⊂平面11ABB A ,所以111A C B D ⊥又因为1111111111111C F,C F,B D A A C A A F A A C A F A ⊥⊂⊂=F ,平面平面所以111C F B D A ⊥平面因为直线11B D B DE ⊂平面,所以1B DE 平面11.A C F ⊥平面【变式探究】如图,三角形PDC 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PD =PC =4,AB =6,BC = 3.(1)证明:BC ∥平面PDA ;(2)证明:BC ⊥PD ;(3)求点C 到平面PDA 的距离. 【解析】(2)证明 因为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所以BC ⊥CD ,因为平面PDC ⊥平面ABCD ,平面PDC ∩平面ABCD =CD ,BC ⊂平面ABCD , 所以BC ⊥平面PDC ,因为PD ⊂平面PDC ,所以BC ⊥PD .(3)解 如图,取CD 的中点E ,连接AE 和PE.因为PD =PC ,所以PE ⊥CD ,在Rt △PED 中,PE =PD 2-DE 2=42-32=7.因为平面PDC ⊥平面ABCD ,平面PDC ∩平面ABCD =CD ,PE ⊂平面PDC , 所以PE ⊥平面ABCD , 由(2)知:BC ⊥平面PDC , 由(1)知:BC ∥AD , 所以AD ⊥平面PDC , 因为PD ⊂平面PDC ,所以AD ⊥PD .设点C 到平面PDA 的距离为h , 因为V 三棱锥CPDA =V 三棱锥P ACD , 所以13S △PDA ·h =13S △ACD ·PE ,即h =S △ACD ·PE S △PDA =12×3×6×712×3×4=372,所以点C 到平面PDA 的距离是372.【特别提醒】 垂直、平行关系的基础是线线垂直和线线平行,常用方法如下:(1)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平行公理,即证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二是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平行转换;三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线线平行;四是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平行转换.(2)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①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即高线的性质;②勾股定理;③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两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的平面即可,l ⊥α,a ⊂α⇒l ⊥a . 【变式探究】如图所示,已知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ACD 为等边三角形,AD =DE =2AB ,F 为CD 的中点.求证:(1)AF ∥平面BCE ; (2)平面BCE ⊥平面CDE . 【解析】证明 (1)如图,取CE 的中点G ,连接FG ,BG .∵F 为CD 的中点,∴GF ∥DE 且GF =12DE .∵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 ∴AB ∥DE ,∴GF ∥AB . 又AB =12DE ,∴GF =AB .∴四边形GF AB 为平行四边形, 则AF ∥BG .∵AF ⊄平面BCE ,BG ⊂平面BCE , ∴AF ∥平面BCE .【命题热点突破三】 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平面图形经过翻折成为空间图形后,原有的性质有的发生变化、有的没有发生变化,这些发生变化和没有发生变化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地,在翻折后还在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要根据这些变与不变,去研究翻折以后的空间图形中的线面关系和各类几何量的度量值,这是化解翻折问题的主要方法.例3、【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5,6AB AC ==,点,E F分别在,AD CD 上,54AE CF ==,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位置,OD '= (Ⅰ)证明:D H '⊥平面ABCD ; (Ⅱ)求二面角B D A C '--的正弦值.【答案】(Ⅰ)详见解析;【解析】(Ⅰ)由已知得AC BD ⊥,AD CD =,又由AE CF =得AE CFAD CD=,故AC EF ∥.因此EF HD ⊥,从而EF D H '⊥.由5AB =,6AC =得04DO B ===.由EF AC ∥得14OH AE DO AD ==.所以1OH =,==3D H DH '. 于是222223110D H OH D O ''+=+==,故D H OH '⊥. 又D H EF '⊥,而OHEF H =,所以D H ABCD '⊥平面.【变式探究】如图(1),在Rt △ABC 中,∠C =90°,D ,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点F 为线段CD 上的一点,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A 1F ⊥CD ,如图(2).(1)求证:DE ∥平面A 1CB ; (2)求证:A 1F ⊥BE ;(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请说明理由.【解析】(2)证明由题图(1)得AC⊥BC且DE∥BC,所以DE⊥AC.所以DE⊥A1D,DE⊥CD.所以DE⊥平面A1DC.而A1F⊂平面A1DC,所以DE⊥A1F.又因为A1F⊥CD,所以A1F⊥平面BCDE,又BE⊂平面BCDE,所以A1F⊥BE.(3)解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理由如下:如图,分别取A1C,A1B的中点P,Q,则PQ∥BC.又因为DE∥BC,所以DE∥PQ.所以平面DEQ即为平面DEP.由(2)知,DE⊥平面A1DC,所以DE⊥A1C.又因为P是等腰三角形DA1C底边A1C的中点,所以A1C⊥DP.所以A1C⊥平面DEP.从而A1C⊥平面DEQ.故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得A1C⊥平面DEQ.【特别提醒】(1)折叠问题中不变的数量和位置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存在探索性问题可先假设存在,然后在此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矛盾或肯定结论.【变式探究】如图(1),四边形ABCD 为矩形,PD ⊥平面ABCD ,AB =1,BC =PC =2,作如图(2)折叠,折痕EF ∥DC .其中点E ,F 分别在线段PD ,PC 上,沿EF 折叠后点P 叠在线段AD 上的点记为M ,并且MF ⊥CF .(1)证明:CF ⊥平面MDF ; (2)求三棱锥M -CDE 的体积. 【解析】(2)解 因为PD ⊥DC ,BC =2,CD =1,∠PCD =60°, 所以PD =3,由(1)知FD ⊥CF , 在直角三角形DCF 中,CF =12CD =12.过点F 作FG ⊥CD 交CD 于点G ,得FG =FC sin60°=12×32=34,【高考真题解读】1.(2017·全国卷Ⅰ)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B C【解析】B选项中,AB∥MQ,且AB⊄平面MNQ,MQ⊂平面MNQ,则AB∥平面MNQ;C选项中,AB∥MQ,且AB⊄平面MNQ,MQ⊂平面MNQ,则AB∥平面MNQ;D选项中,AB∥NQ,且AB⊄平面MNQ,NQ⊂平面MNQ,则AB∥平面MNQ.故选A.【答案】A2.(2017·山东卷)由四棱柱ABCD-A1B1C1D1截去三棱锥C1-B1CD1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O为AC与BD的交点,E为AD的中点,A1E⊥平面ABCD.(1)证明:A1O∥平面B1CD1;(2)设M是OD的中点,证明:平面A1EM⊥平面B1CD1.【解析】证明:(1)取B1D1的中点O1,连接CO1,A1O1,由于ABCD-A1B1C1D1是四棱柱,所以A1O1∥OC,A1O1=OC,因此四边形A1OCO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1O∥O1C.又O1C⊂平面B1CD1,A1O⊄平面B1CD1,所以A 1O ∥平面B 1CD 1.3.【2017江苏,15】 如图,在三棱锥A-BCD 中,AB ⊥AD , BC ⊥BD , 平面ABD ⊥平面BCD , 点E ,F (E 与A ,D 不重合)分别在棱AD ,BD 上,且EF ⊥AD . 求证:(1)EF ∥平面ABC ; (2)AD ⊥AC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证明:(1)在平面ABD 内,因为AB ⊥AD , EF AD ⊥,所以EF AB .又因为EF ⊄平面ABC , AB ⊂平面ABC ,所以EF ∥平面ABC .(第15题)ADBC E F1.【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αβ是两个平面,,m n 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1)如果,,//m n m n αβ⊥⊥,那么αβ⊥. (2)如果,//m n αα⊥,那么m n ⊥. (3)如果//,m αβα⊂,那么//m β.(4)如果//,//m n αβ,那么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答案】②③④2.【2016高考浙江理数】如图,在△ABC 中,AB =BC =2,∠ABC =120°.若平面ABC 外的点P 和线段AC 上的点D ,满足PD =DA ,PB =BA ,则四面体P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答案】12【解析】ABC △中,因为2,120AB BC ABC ==∠=,所以30BAD BCA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AC AB BC AB BC B =+-⋅2222222cos12012=+-⨯⨯=,所以AC =设AD x =,则0x <<,DC x =-.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BD AD AB AD AB A =+-⋅22222cos30x x =+-⋅24x =-+.故BD =.在PBD ∆中,PD AD x ==,2PB BA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cos 2PD PB BD BPD PD PB +-∠===⋅30BPD ∠=. 由此可得,将△ABD 沿BD 翻折后可与△PBD 重合,无论点D 在任何位置,只要点D 的位置确定,当平面PBD ⊥平面BDC 时,四面体PBCD 的体积最大(欲求最大值可不考虑不垂直的情况).EDCBAP过P 作直线BD 的垂线,垂足为O .设PO d =,则11sin 22PBD S BD d PD PB BPD =⨯=⋅∠△,12sin 302d x =⋅,解得d =3.【2016高考新课标1卷】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α//平面CB 1D 1,αI 平面ABCD =m ,αI 平面AB B 1A 1=n ,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B(D)13【答案】A【解析】如图,设平面11CB D 平面ABCD ='m ,平面11CB D 平面11ABB A ='n ,因为α∥平面11CB D ,所以','m m n n ∥∥,则,m n 所成的角等于','m n 所成的角.过1D 作11D E B C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E ,则CE 为'm .连接1A B ,过B 1作111B F A B ∥,交1AA 的延长线于点1F ,则11B F 为'n .连接BD ,则111,BD CE B F A B ∥∥,则','m n 所成的角即为1,A B BD 所成的角,为60︒,故,m n ,选A.12.【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在封闭的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6AB =,8BC =,13AA =,则V 的最大值是( )(A )4π (B )92π(C )6π (D )323π【答案】B【解析】要使球的体积V 最大,必须球的半径R 最大.由题意知球的与直三棱柱的上下底面都相切时,球的半径取得最大值32,此时球的体积为334439()3322R πππ==,故选B .1.(2015·安徽,5)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 B .若m ,n 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 与n 平行 C .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 D .若m ,n 不平行,则m 与n 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 【答案】D2.(2015·浙江,8)如图,已知△ABC ,D 是AB 的中点,沿直线CD 将△ACD 翻折成△A ′CD ,所成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为α,则( )A .∠A ′DB ≤α B .∠A ′DB ≥αC .∠A ′CB ≤αD .∠A ′CB ≥α 【答案】B【解析】极限思想:若α=π,则∠A ′CB <π,排除D ;若α=0,如图,则∠A ′DB ,∠A ′CB 都可以大于0,排除A ,C.故选B.3.(2015·浙江,13)如图,三棱锥A -BCD 中,AB =AC =BD =CD =3,AD =BC =2,点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N ,CM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答案】784.(2015·江苏,16)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解析】(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因为AC⊂平面ABC,所以AC⊥CC1.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又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AC.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因此BC1⊥B1C.因为AC,B1C⊂平面B1AC,AC∩B1C=C,所以BC1⊥平面B1AC.又因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5.(2015·新课标全国Ⅱ,19)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2)求直线AF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交线围成的正方形EHGF如图:6.(2015·新课标全国Ⅰ,18)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1)证明:平面AEC⊥平面AFC,(2)求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连接BD,设BD∩AC=G,连接EG,FG,EF.在菱形ABCD 中,不妨设GB =1.由∠ABC =120°,可得AG =GC = 3.由BE ⊥平面ABCD ,AB =BC ,可知AE =EC .又AE ⊥EC ,所以EG =3,且EG ⊥AC . 在Rt △EBG 中,可得BE =2,故DF =22. 在Rt △FDG 中,可得FG =62. 在直角梯形BDFE 中,由BD =2,BE =2,DF =22,可得EF =322, 从而EG 2+FG 2=EF 2,所以EG ⊥FG . 又AC ∩FG =G ,可得EG ⊥平面AFC .因为EG ⊂平面AEC ,所以平面AEC ⊥平面AFC .7.(2014·江苏,1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D ,E ,F 分别为棱PC ,AC ,AB 的中点.已知P A ⊥AC ,P A =6,BC =8,DF =5.求证:(1)直线P A ∥平面DEF ; (2)平面BDE ⊥平面ABC . 【解析】(1)因为D ,E 分别为棱PC ,AC 的中点,所以DE ∥P A .又因为P A ⊄平面DEF ,DE ⊂平面DEF ,所以直线P A ∥平面DEF .(2)因为D ,E ,F 分别为棱PC ,AC ,AB 的中点,P A =6,BC =8,所以DE ∥P A ,DE =12P A =3, EF =12BC =4. 又因为DF =5,故DF 2=DE 2+EF 2,所以∠DEF =90°,即DE ⊥EF .又P A ⊥AC ,DE ∥P A ,所以DE ⊥AC .因为AC ∩EF =E ,AC ⊂平面ABC ,EF ⊂平面ABC ,所以DE ⊥平面ABC .又DE ⊂平面BDE ,所以平面BDE ⊥平面ABC .8.(2014·新课标全国Ⅱ,18)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 A ⊥平面ABCD ,E 为PD 的中点.(1)证明:PB ∥平面AEC ;(2)设二面角D -AE -C 为60°,AP =1,AD =3,求三棱锥E -ACD 的体积.(2)解 因为P A ⊥平面ABCD ,ABCD 为矩形,所以AB ,AD ,AP 两两垂直.如图,以A 为坐标原点,AB →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AP →|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D (0,3,0),E ⎝⎛⎭⎫0,32,12,AE →=⎝⎛⎭⎫0,32,12. 设B (m ,0,0)(m >0),则C (m ,3,0),AC →=(m ,3,0).设n 1=(x ,y ,z )为平面ACE 的法向量,则⎩⎪⎨⎪⎧n 1·AC →=0,n 1·AE →=0,即⎩⎪⎨⎪⎧mx +3y =0,32y +12z =0, 可取n 1=⎝⎛⎭⎫3m ,-1,3. 又n 2=(1,0,0)为平面DAE 的法向量,由题设知|cos 〈n 1,n 2〉|=12,即33+4m 2=12,解得m =32.因为E 为PD 的中点,所以三棱锥E -ACD 的高为12,三棱锥E -ACD 的体积V =13×12×3×32×12=38.。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在空间几何中,平行和垂直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用来描述线、面和空间中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本文将介绍平行和垂直的定义、判定方法,以及它们在空间几何中的应用。
一、平行的定义和判定在平面几何中,我们知道两条直线要想平行,它们的斜率必须相等。
但是在空间几何中,直线不再只有斜率这一个属性,因此平行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在空间中,我们把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当且仅当它们处于不同平面上,且不相交。
也就是说,两条平行线可以看作是两个相互平行且不相交的平面上的交线。
判定平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通过判断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否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相等或成比例,那么它们是平行的。
2. 通过判断两条直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垂足距离是否为0。
如果两条直线上的所有垂足距离都为0,那么它们是平行的。
3. 通过判断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是否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相等或成比例,那么它们是平行的。
二、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在空间几何中,垂直用来描述直线、平面和空间中的相互关系。
两条直线、两个平面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之间的垂直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空间中,我们把两条直线称为垂直线,当且仅当它们在某个平面上相交,并且互相垂直。
也就是说,两条垂直线可以看作是相互垂直的平面上的交线。
判定垂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通过判断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是否为0。
如果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为0,那么它们是垂直的。
2. 通过判断直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垂足是否在另一条直线上。
如果两条直线上的所有垂足都在另一条直线上,那么它们是垂直的。
3. 通过判断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否与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如果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那么它们是垂直的。
三、平行和垂直的应用平行和垂直在空间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平行线的应用:平行线可用于构建平行四边形、矩形等各种图形。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空间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关系的学科,其中平行和垂直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平行和垂直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接触到的概念,它们在建筑设计、物体摆放和路线规划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空间几何中的平行和垂直展开讨论。
一、平行概念与性质在空间几何中,平行是指两个直线或两个平面始终保持相互平行的关系。
如图所示,直线l和m平行,用符号表示为l∥m。
平行关系具有以下性质:1. 平行关系是一个等价关系,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自反性指一条直线自己与自己平行,对称性是指如果直线l与直线m平行,则直线m与直线l也平行,传递性是指如果直线l与直线m平行,直线m与直线n平行,则直线l与直线n平行。
2.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该直线上的任意一点与该平面上的任意一点的连线垂直于该平面。
3. 平行关系与直线的切比雪夫性质密切相关。
切比雪夫性质是指在点P到直线l上的一点A的距离与点P到直线l上另一点B的距离之比,在A与B的所有可能位置之间都保持不变。
二、垂直概念与性质在空间几何中,垂直是指两个直线或两个平面相交成直角的关系。
垂直关系也称为垂直关系或直角关系。
如图所示,直线l和m垂直,用符号表示为l⊥m。
垂直关系具有以下性质:1. 垂直关系也是一个等价关系,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自反性指一条直线与自己垂直,对称性是指如果直线l与直线m垂直,则直线m与直线l也垂直,传递性是指如果直线l与直线m垂直,直线m与直线n垂直,则直线l与直线n垂直。
2. 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 垂直关系与直线的切比雪夫性质也存在关联。
在垂直关系中,点P到直线l上的一点A的距离与点P到直线l上另一点B的距离之比,与A与B的位置无关。
三、平行和垂直的判断方法在实际问题中,判断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是否平行或垂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常见的判断方法:1. 对于直线而言,可以通过观察其斜率来判断平行关系。
2018届高考数学(全国通用)二轮复习中档大题精品讲义 第5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第5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明考情]高考中对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垂直关系交汇综合命题,多以棱柱、棱锥、棱台或简单组合体为载体进行考查,难度中档偏下. [知考向]1.空间中的平行关系.2.空间中的垂直关系.3.平行和垂直的综合应用.考点一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方法技巧 (1)平行关系的基础是线线平行,比较常见的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构造平行关系,利用平行四边形构造平行关系.(2)证明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定理中的条件,注意推证的严谨性.1.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N 在BD 上,点M 在B 1C 上,且CM =DN ,求证:MN ∥平面AA 1B 1B .证明 如图所示,作ME ∥BC 交BB 1于点E ,作NF ∥AD 交AB 于点F ,连接EF ,则EF ⊂平面AA 1B 1B .∵ME ∥BC ,NF ∥AD , ∴ME BC =B 1M B 1C ,NF AD =BN BD.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 ∵CM =DN , ∴B 1M =NB .又B 1C =BD , ∴ME BC =BN BD =NFAD,又BC =AD ,∴ME =NF . 又ME ∥BC ∥AD ∥NF , ∴四边形MEFN 为平行四边形, ∴MN ∥EF .又EF ⊂平面AA 1B 1B ,MN ⊄平面AA 1B 1B , ∴MN ∥平面AA 1B 1B .2.(2017·全国Ⅰ)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且∠BAP =∠CDP =90°.(1)证明:平面P AB ⊥平面P AD ;(2)若P A =PD =AB =DC ,∠APD =90°,且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83,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1)证明 由已知∠BAP =∠CDP =90°, 得AB ⊥P A ,CD ⊥PD .由于AB ∥CD ,故AB ⊥PD ,从而AB ⊥平面P AD . 又AB ⊂平面P AB , 所以平面P AB ⊥平面P AD .(2)解 如图,在平面P AD 内作PE ⊥AD ,垂足为E .由(1)知,AB ⊥平面P AD , 故AB ⊥PE ,AB ⊥AD , 所以PE ⊥平面ABCD .设AB =x ,则由已知可得AD =2x ,PE =22x , 故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P -ABCD =13AB ·AD ·PE =13x 3.由题设得13x 3=83,故x =2.从而结合已知可得P A =PD =AB =DC =2, AD =BC =22,PB =PC =22,可得四棱锥P -ABCD 的侧面积为12P A ·PD +12P A ·AB +12PD ·DC +12BC 2sin60°=6+2 3.3.(2017·龙岩市新罗区校级模拟)如图,O是圆锥底面圆的圆心,圆锥的轴截面P 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为底面圆周上一点.(1)若弧BC的中点为D,求证:AC∥平面POD;(2)如果△P AB的面积是9,求此圆锥的表面积.(1)证明方法一设BC∩OD=E,∵D是弧B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又∵O是AB的中点,∴AC∥OE.又∵AC⊄平面POD,OE⊂平面POD,∴AC∥平面POD.方法二∵AB是底面圆的直径,∴AC⊥BC.∵弧BC的中点为D,∴OD⊥BC.又AC,OD共面,∴AC∥OD.又AC⊄平面POD,OD⊂平面POD,∴AC∥平面POD.(2)解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高为h,母线长为l,∵圆锥的轴截面P 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h=r,l=2r.由S△P AB=12×2r×h=r2=9,得r=3,∴S表=πrl+πr2=πr×2r+πr2=9(1+2)π.4.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为等腰梯形,AB∥CD,且AB=2CD,在棱AB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平面C1CF∥平面ADD1A1?若存在,求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存在这样的点F,使平面C1CF∥平面ADD1A1,此时点F为AB的中点,证明如下:∵AB∥CD,AB=2CD,∴AF綊CD,∴四边形AFCD是平行四边形,∴AD∥CF.又AD⊂平面ADD1A1,CF⊄平面ADD1A1,∴CF∥平面ADD1A1.又CC1∥DD1,CC1⊄平面ADD1A1,DD1⊂平面ADD1A1,∴CC1∥平面ADD1A1.又CC1,CF⊂平面C1CF,CC1∩CF=C,∴平面C1CF∥平面ADD1A1.考点二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方法技巧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线面垂直定义.(2)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平面垂直.(3)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平面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5.如图所示,已知AB⊥平面ACD,DE⊥平面ACD,△ACD为等边三角形,AD=DE=2AB,F为CD的中点.求证:(1)AF∥平面BCE;(2)平面BCE ⊥平面CDE .证明 (1)如图,取CE 的中点G ,连接FG ,BG .∵F 为CD 的中点,∴GF ∥DE 且GF =12DE .∵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 ∴AB ∥DE ,∴GF ∥AB . 又AB =12DE ,∴GF =AB .∴四边形GF AB 为平行四边形, ∴AF ∥BG .∵AF ⊄平面BCE ,BG ⊂平面BCE , ∴AF ∥平面BCE .(2)∵△ACD 为等边三角形,F 为CD 的中点, ∴AF ⊥CD .∵DE ⊥平面ACD ,AF ⊂平面ACD ,∴DE ⊥AF . 又CD ∩DE =D ,故AF ⊥平面CDE . ∵BG ∥AF ,∴BG ⊥平面CDE .∵BG ⊂平面BCE ,∴平面BCE ⊥平面CDE .6.(2017·全国Ⅲ)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ABC 是正三角形,AD =CD .(1)证明:AC ⊥BD ;(2)已知△ACD 是直角三角形,AB =BD ,若E 为棱BD 上与D 不重合的点,且AE ⊥EC ,求四面体ABCE 与四面体ACDE 的体积比. (1)证明 如图,取AC 的中点O ,连接DO ,BO .因为AD =CD ,所以AC ⊥DO . 又由于△ABC 是正三角形,所以AC ⊥BO . 又DO ∩OB =O ,所以AC ⊥平面DOB ,故AC ⊥BD . (2)解 连接EO .由(1)及题设知∠ADC =90°,所以DO =AO . 在Rt △AOB 中,BO 2+AO 2=AB 2.又AB =BD ,所以BO 2+DO 2=BO 2+AO 2=AB 2=BD 2,故∠DOB =90°. 由题设知△AEC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EO =12AC .又△ABC 是正三角形,且AB =BD ,所以EO =12BD .故E 为BD 的中点,从而E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D 到平面ABC 的距离的12,四面体ABCE的体积为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12,即四面体ABCE 与四面体ACDE 的体积之比为1∶1.7.(2017·南京一模)如图,在六面体ABCDE 中,平面DBC ⊥平面ABC ,AE ⊥平面ABC .(1)求证:AE ∥平面DBC ;(2)若AB ⊥BC ,BD ⊥CD ,求证:AD ⊥DC . 证明 (1)过点D 作DO ⊥BC ,O 为垂足.∵平面DBC ⊥平面ABC ,平面DBC ∩平面ABC =BC ,DO ⊂平面DBC , ∴DO ⊥平面ABC .又AE ⊥平面ABC ,则AE ∥DO .又AE ⊄平面DBC ,DO ⊂平面DBC ,故AE ∥平面DBC .(2)由(1)知,DO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DO ⊥AB .又AB ⊥BC ,且DO ∩BC =O ,DO ,BC ⊂平面DBC , ∴AB ⊥平面DBC . ∵DC ⊂平面DBC ,∴AB⊥DC.又BD⊥CD,AB∩DB=B,AB,DB⊂平面ABD,则DC⊥平面ABD.又AD⊂平面ABD,故可得AD⊥DC.8.已知四棱锥S-ABCD的底面ABCD为正方形,顶点S在底面ABCD上的射影为其中心O,高为3,设E,F分别为AB,SC的中点,且SE=2,M为CD边上的点.(1)求证:EF∥平面SAD;(2)试确定点M的位置,使得平面EFM⊥底面ABCD.(1)证明取SB的中点P,连接PF,PE.∵F为SC的中点,∴PF∥BC,又底面ABCD为正方形,∴BC∥AD,即PF∥AD,又PE∥SA,∴平面PFE∥平面SAD.∵EF⊂平面PFE,∴EF∥平面SAD.(2)解连接AC,AC的中点即为点O,连接SO,由题意知SO⊥平面ABCD,取OC的中点H,连接FH,则FH∥SO,∴FH⊥平面ABCD,∴平面EFH⊥平面ABCD,连接EH并延长,则EH与DC的交点即为M点.连接OE,由题意知SO=3,SE=2.∴OE =1,AB =2,AE =1, ∴MC AE =HC HA =13, ∴MC =13AE =16CD ,即点M 在CD 边上靠近C 点距离为16的位置.考点三 平行和垂直的综合应用方法技巧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主要思想是转化,即通过判定、性质定理将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相互转化.9.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 ⊥平面ABCD ,AB =AD ,∠BAD =60°,E ,F 分别是AP ,AD 的中点.求证:(1)直线EF ∥平面PCD ; (2)平面BEF ⊥平面P AD .证明 (1)在△P AD 中,∵E ,F 分别为AP ,AD 的中点, ∴EF ∥PD .又∵EF ⊄平面PCD ,PD ⊂平面PCD , ∴直线EF ∥平面PCD . (2)如图,连接BD .∵AB =AD ,∠BAD =60°, ∴△ADB 为正三角形. ∵F 是AD 的中点, ∴BF ⊥AD .∵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BF ⊂平面ABCD , ∴BF ⊥平面P AD . 又∵BF ⊂平面BEF , ∴平面BEF ⊥平面P AD .10.(2017·山东)由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截去三棱锥C 1-B 1CD 1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为AC与BD的交点,E为AD的中点,A1E⊥平面ABCD.(1)证明:A1O∥平面B1CD1;(2)设M是OD的中点,证明:平面A1EM⊥平面B1CD1.证明(1)取B1D1的中点O1,连接CO1,A1O1,由于ABCD-A1B1C1D1是四棱柱,所以A1O1∥OC,A1O1=OC,因此四边形A1OCO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1O∥O1C.又O1C⊂平面B1CD1,A1O⊄平面B1CD1,所以A1O∥平面B1CD1.(2)因为AC⊥BD,E,M分别为AD和OD的中点,所以EM⊥BD,又A1E⊥平面ABCD,BD⊂平面ABCD,所以A1E⊥BD.因为B1D1∥BD,所以EM⊥B1D1,A1E⊥B1D1.又A1E,EM⊂平面A1EM,A1E∩EM=E,所以B1D1⊥平面A1EM.又B1D1⊂平面B1CD1,所以平面A1EM⊥平面B1CD1.11.(2017·汉中二模)如图,在棱长均为4的三棱柱ABC-A1B1C1中,D,D1分别是BC和B1C1的中点.(1)求证:A1D1∥平面AB1D;(2)若平面ABC⊥平面BCC1B1,∠B1BC=60°,求三棱锥B1-ABC的体积.(1)证明连接DD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D ,D 1分别是BC 和B 1C 1的中点, ∴B 1D 1∥BD ,且B 1D 1=BD , ∴四边形B 1BDD 1为平行四边形, ∴BB 1∥DD 1,且BB 1=DD 1. 又∵AA 1∥BB 1,AA 1=BB 1, ∴AA 1∥DD 1,AA 1=DD 1, ∴四边形AA 1D 1D 为平行四边形, ∴A 1D 1∥AD .又∵A 1D 1⊄平面AB 1D ,AD ⊂平面AB 1D , ∴A 1D 1∥平面AB 1D .(2)解 在△ABC 中,边长均为4,则AB =AC ,D 为BC 的中点, ∴AD ⊥BC .∵平面ABC ⊥平面B 1C 1CB ,交线为BC ,AD ⊂平面ABC , ∴AD ⊥平面B 1C 1CB ,即AD 是三棱锥A -B 1BC 的高. 在△ABC 中,由AB =AC =BC =4,得AD =23, 在△B 1BC 中,B 1B =BC =4,∠B 1BC =60°, ∴△B 1BC 的面积为4 3.∴三棱锥B 1-ABC 的体积即为三棱锥A -B 1BC 的体积V =13×43×23=8.12.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平面SAD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且P 为AD 的中点,Q 为SB 的中点.(1)求证:CD ⊥平面SAD ; (2)求证:PQ ∥平面SCD ;(3)若SA =SD ,M 为BC 的中点,在棱SC 上是否存在点N ,使得平面DMN ⊥平面ABCD ?并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CD ⊥AD .又∵平面SAD ⊥平面ABCD ,且平面SAD ∩平面ABCD =AD ,CD ⊂平面ABCD , ∴CD ⊥平面SAD .(2)证明 取SC 的中点R ,连接QR ,DR .由题意知,PD ∥BC 且PD =12BC .在△SBC 中,Q 为SB 的中点,R 为SC 的中点, ∴QR ∥BC 且QR =12BC .∴QR ∥PD 且QR =PD , 则四边形PDRQ 为平行四边形, ∴PQ ∥DR .又PQ ⊄平面SCD ,DR ⊂平面SCD , ∴PQ ∥平面SCD .(3)解 存在点N 为SC 的中点,使得平面DMN ⊥平面ABCD .连接PC ,DM 交于点O ,连接PM ,SP ,NM ,ND ,NO , ∵PD ∥CM ,且PD =CM , ∴四边形PMCD 为平行四边形, ∴PO =CO .又∵N 为SC 的中点, ∴NO ∥SP . 易知SP ⊥AD .∵平面SAD ⊥平面ABCD ,平面SAD ∩平面ABCD =AD ,且SP ⊥AD , ∴SP ⊥平面ABCD , ∴NO ⊥平面ABCD . 又∵NO ⊂平面DMN , ∴平面DMN ⊥平面ABCD .例 (12分)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侧面P AD ⊥底面ABCD ,P A ⊥AD ,点E ,F ,H 分别为AB ,PC ,BC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P AD ; (2)求证:平面P AH ⊥平面DEF . 审题路线图(1)E ,F 是中点―――→取PD 的中点M 构造▱AEFM ―→线线平行EF ∥AM ―→线面平行EF ∥平面P AD (2)面面垂直P AD ⊥ABCD ―――→P A ⊥AD线面垂直P A ⊥底面ABCD ―→线线垂直P A ⊥DE ―――――――――→Rt △ABH ≌Rt △DAE线线垂直DE ⊥AH ―→线面垂直DE ⊥平面P AH ―→ 面面垂直平面P AH ⊥平面DEF 规范解答·评分标准证明 (1)取PD 的中点M ,连接FM ,AM .∵在△PCD 中,F ,M 分别为PC ,PD 的中点, ∴FM ∥CD 且FM =12CD .∵在正方形ABCD 中,AE ∥CD 且AE =12CD ,∴AE ∥FM 且AE =FM , 则四边形AEFM 为平行四边形,∴AM ∥EF .…………………………………………………………………………………4分 又∵EF ⊄平面P AD ,AM ⊂平面P AD ,∴EF ∥平面P AD .…………………………………………………………………………6分(2)∵侧面P AD ⊥底面ABCD ,P A ⊥AD , 侧面P AD ∩底面ABCD =AD ,∴P A ⊥底面ABCD .∵DE ⊂底面ABCD ,∴DE ⊥P A . ∵E ,H 分别为正方形ABCD 边AB ,BC 的中点, ∴Rt △ABH ≌Rt △DAE ,则∠BAH =∠ADE ,∴∠BAH +∠AED =90°,则DE ⊥AH .…………………………………………………………………………………8分 ∵P A ⊂平面P AH ,AH ⊂平面P AH ,P A ∩AH =A ,∴DE ⊥平面P AH .…………………………………………………………………………10分 ∵DE ⊂平面DEF ,∴平面P AH ⊥平面DEF .…………………………………………………………………12分 构建答题模板[第一步] 找线线:通过三角形或四边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的中线或线面、面面关系的性质寻找线线平行或线线垂直.[第二步] 找线面:通过线线垂直或平行,利用判定定理,找线面垂直或平行;也可由面面关系的性质找线面垂直或平行.[第三步] 找面面:通过面面关系的判定定理,寻找面面垂直或平行. [第四步] 写步骤:严格按照定理中的条件规范书写解题步骤.1.如图,在空间四面体ABCD 中,若E ,F ,G ,H 分别是AB ,BD ,CD ,AC 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2)求证:BC ∥平面EFGH .证明 (1)∵在空间四面体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D ,CD ,AC 的中点, ∴EF 綊12AD ,GH 綊12AD ,∴EF 綊GH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2)∵E ,H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EH ∥BC .∵EH ⊂平面EFGH ,BC ⊄平面EFGH , ∴BC ∥平面EFGH .2.(2017·北京)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AB ,P A ⊥BC ,AB ⊥BC ,P A =AB =BC =2,D 为线段AC 的中点,E 为线段PC 上一点.(1)求证:P A ⊥BD ;(2)求证:平面BDE ⊥平面P AC ;(3)当P A ∥平面BDE 时,求三棱锥E -BCD 的体积. (1)证明 因为P A ⊥AB ,P A ⊥BC , 所以P A ⊥平面ABC .又因为BD ⊂平面ABC ,所以P A ⊥BD . (2)证明 因为AB =BC ,D 是AC 的中点, 所以BD ⊥AC . 由(1)知,P A ⊥BD , 所以BD ⊥平面P AC . 所以平面BDE ⊥平面P AC .(3)解 因为P A ∥平面BDE ,平面P AC ∩平面BDE =DE ,所以P A ∥DE . 因为D 为AC 的中点,所以DE =12P A =1,BD =DC = 2.由(1)知,P A ⊥平面ABC ,所以DE ⊥平面ABC , 所以三棱锥E -BCD 的体积V =16BD ·DC ·DE =13.3.(2017·北京海淀区模拟)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棱P A ⊥底面ABCD ,且P A =2,E 是侧棱P A 上的动点.(1)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2)如果E 是P A 的中点,求证:PC ∥平面BDE ;(3)是否不论点E 在侧棱P A 的任何位置,都有BD ⊥CE ?证明你的结论.(1)解 ∵P A ⊥底面ABCD , ∴P A 为此四棱锥底面上的高.∴V 四棱锥P -ABCD =13S 正方形ABCD ×P A =13×12×2=23.(2)证明 连接AC 交BD 于点O ,连接O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O =OC . 又∵AE =EP , ∴OE ∥PC .又∵PC ⊄平面BDE ,OE ⊂平面BDE , ∴PC ∥平面BDE .(3)解 不论点E 在侧棱P A 的任何位置,都有BD ⊥CE . 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D ⊥AC .∵P A ⊥底面ABCD ,BD ⊂平面ABCD , ∴P A ⊥BD . 又∵P A ∩AC =A , ∴BD ⊥平面P AC . ∵CE ⊂平面P AC , ∴BD ⊥CE .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AC 与BD 交于点O ,将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起,得到三棱锥A -BCD .(1)求证:平面AOC ⊥平面BCD ; (2)若三棱锥A -BCD 的体积为63,且∠AOC 是钝角,求AC 的长. (1)证明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D ⊥AO ,BD ⊥CO .折起后仍有BD ⊥AO ,BD ⊥CO ,AO ∩CO =O , ∴BD ⊥平面AOC . ∵BD ⊂平面BCD , ∴平面AOC ⊥平面BCD . (2)解 由(1)知BD ⊥平面AOC , ∴V A -BCD =13S △AOC ·BD ,∴13×12OA ·OC ·sin ∠AOC ·BD =63, 即13×12×2×2×sin ∠AOC ×22=63, ∴sin ∠AOC =32. 又∵∠AOC 是钝角, ∴∠AOC =120°.在△AOC 中,由余弦定理,得 AC 2=OA 2+OC 2-2·OA ·OC ·cos ∠AOC =(2)2+(2)2-2×2×2×cos120°=6, ∴AC = 6.5.(2016·四川)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CD ,AD ∥BC ,∠ADC =∠P AB =90°,BC =CD =12AD .(1)在平面P AD 内找一点M ,使得直线CM ∥平面P AB ,并说明理由; (2)求证:平面P AB ⊥平面PBD .(1)解 取棱AD 的中点M (M ∈平面P AD ),点M 即为所求的一个点,理由如下:因为AD ∥BC ,BC =12AD ,所以BC ∥AM ,且BC =AM .所以四边形AMCB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 ∥AB . 又AB ⊂平面P AB ,CM ⊄平面P AB , 所以CM ∥平面P AB .(说明:取棱PD 的中点N ,则所找的点可以是直线MN 上任意一点) (2)证明 由已知,P A ⊥AB ,P A ⊥CD .因为AD ∥BC ,BC =12AD ,所以直线AB 与CD 相交,所以P A ⊥平面ABCD .所以P A ⊥BD .因为AD ∥BC ,BC =12AD ,M 为AD 的中点,连接BM ,所以BC ∥MD ,且BC =MD . 所以四边形BCDM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M =CD =12AD ,所以BD ⊥AB .又AB ∩AP =A ,所以BD ⊥平面P AB . 又BD ⊂平面PBD , 所以平面P AB ⊥平面PBD .。
空间几何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空间几何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空间几何是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数学分支。
在空间几何中,平行和垂直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关系。
平行指的是两条直线或两个面在空间中永远不会相交,而垂直则表示两条直线或两个面之间存在90度的夹角。
本文将详细讨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在几何推理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平行的特点和推理方法在空间几何中,平行是指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在空间中永远不会相交。
平行具有以下特点:1. 平行的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
2. 平行的平面之间的角度相等: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它们之间的夹角将始终保持相等。
在几何推理中,我们可以使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证明其他几何关系。
例如,如果两条直线与同一条直线的交线分别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的。
二、垂直的定义和性质垂直是指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之间存在90度的夹角。
垂直具有以下性质:1. 垂直的直线之间相互正交:如果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它们将彼此正交,形成90度的夹角。
2. 垂直的平面交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当两个平面的交线与其他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时,我们可以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三、平行与垂直的实际应用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应用实例:1.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平行的概念非常重要。
例如,墙壁之间的平行关系可以决定空间的布局和设计效果。
2. 电气工程:电气工程中常用到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例如,电路中的导线可以平行排列,以减小电阻;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相互垂直,通过正交性来进行计算和分析。
3. 地理导航:在地理导航中,平行和经纬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经线是平行于地球赤道的线,而纬线是平行于地球的纬度圈。
4. 视觉艺术: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在绘画、摄影和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艺术家常常利用平行和垂直的线条来创造平衡和对比效果。
总结:空间几何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的重要基础。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15---空间平行垂直综合问题
(1) 求证:平面 PAC ⊥ 平面 ; PCD (2) 在棱 PD 上是否存在一点 E,使 CE//平面 PAB?若存在,请确定 E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解:设 PA=1.
由题意 , , 由 易得 由勾股定理 (1)
例 3、在正四棱锥 -P ABCD 中, PA = 3 AB ,M 是 BC 的中点,G 是三角形 PAD 的重心,则在平 2
面 PAD 中经过 G 点且与直线 PM 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条。 分析:可以通过研究直线 PM 与平面 PAD 的位置关系来研究直线 PM 与平面 PA化能够给某些有关空间中垂直关系的问题巧妙地创造条件。近几年以探索性 问题考查线面、面面关系是考查热点,如探索点的存在性、探索点的位置等是命题热点。
2、空间的角度与距离知识的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与填空题,有时又会出现解答题。特别是异面直线所 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以及两点间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等,都是命题的重要内容。高考 中常把空间角与距离综合在一起,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通常情况下,这类问题都可以用两种解法,即传
统法与向量法,其中向量法更简单。 二、考点例析
1、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
例 1、若l,m,n是互不相同的空间直线,α,β 是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 A.若α ∥β,l ⊂ α,n ⊂ β ,则l n
B.若α ⊥ β,l ⊂ α ,则l ⊥ β
∥ C.若l ⊥ n,m ⊥ n ,则l m
例 2、给出下列命题:(1)若平面α 上的直线 a 与平面 β 上的直线 b 为异面直线,直线
c 是α 与 β 的交线,那么 c 至多与 、a b 中一条相交;(2)若直线 a 与 b 异面,直线 b 与 c 异面,则直线 a
理解空间几何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及相关定理
理解空间几何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及相关定理在空间几何中,平行和垂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理解这些关系及其相关定理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和应用数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空间几何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及其相关定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平行关系在空间几何中,平行关系是指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永远不会相交。
平行线和平行面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以下两个定理来判断。
1. 平行线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之间也是平行的。
证明:设有两条平行线l和m,且直线n与l相交于点A,与m相交于点B。
若线段AB垂直于l,由垂直定理可知线段AB也垂直于m。
假设线段AB不平行于m,那么它必定与m相交于某一点C,这样线段AB将会与直线n有两个交点A和C,这与两条平行线的性质相悖。
因此,线段AB必定是与直线m平行的。
2. 平行面定理:如果两个平面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也是平行的。
证明:设有两个平面α和β,且平面γ与α平行且与β相交。
假设平面γ不平行于β,则它们必定会相交于一条直线。
然而,根据平行面的定义,平面γ与平面α平行,故直线与平面α相交于一点A。
由于直线与平面β相交于一点B,这意味着直线将与两个平面α和β都有交点,与平行面的定义相矛盾。
因此,平面γ与β平行。
二、垂直关系在空间几何中,垂直关系是指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之间的相互垂直关系。
垂直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定理来判断。
1. 垂直定理: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并且相交的角为直角,则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的。
证明:设有两条直线l和m,相交于点O,并且∠AOB为直角。
若直线l和m不是垂直的,即它们不相交于直角,那么它们必然会以某个角度相交,假设∠AOB为θ。
那么根据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OB的余角为180°-θ。
如果直线l和m不垂直,它们的余角将不相等,与∠AOB为直角的前提相矛盾。
因此,直线l和m是垂直的。
2. 垂直平面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并且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一个点,那么这个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所有点都垂直于这个平面。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空间几何是研究空间中点、线、面及其相关性质和关系的数学学科。
在空间几何中,平行和垂直是两个基本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性质以及它们在空间几何中的应用。
一、平行关系平行是指两条直线或两个面永远不会相交的关系。
在空间几何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1. 直线的斜率相等: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是平行的。
这是因为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意味着它们的倾斜角度相同,在空间中永远不会相交。
2. 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那么它们是平行的。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并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3. 直线的截距比相等:如果两条直线的截距比相等,那么它们是平行的。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两条直线的截距比,并判断它们是否相等。
平行的性质:1. 平行具有传递性:如果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直线l2与直线l3平行,那么直线l1与直线l3平行。
2. 平行具有对称性:如果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那么直线l2与直线l1平行。
平行的应用:1. 平行线在平面图形中的应用:平行线在平面图形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矩形、平行四边形等。
在这些图形中,平行线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推导出图形的性质和定理。
2. 平行线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设计中常常需要使用平行线来确定建筑物的边界、墙壁等。
二、垂直关系垂直是指两条直线或两个面之间存在直角的关系。
在空间几何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1. 直线斜率之积为-1: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那么它们是垂直的。
这是因为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意味着它们相互垂直。
2. 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那么它们是垂直的。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并判断它们是否垂直。
3. 直线的斜率之和为0: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之和为0,那么它们是垂直的。
这是因为两条直线的斜率之和为0,意味着它们相互垂直。
高考数学平行垂直知识点
高考数学平行垂直知识点高考数学中的平行垂直知识点高考是每个学生都无法绕过的一道坎。
而在这道坎上,数学一直被视为是考试重点科目之一。
其中,平行和垂直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在高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平行垂直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考数学中的平行垂直知识点。
一、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通常通过两个条件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对内角相等;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对对应角相等。
这两个条件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除了判定平行关系外,我们还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平行线相关的问题。
例如,两条平行线所夹的角等于180°减去这两条平行线与另一直线的两个内角,这个公式被广泛应用于解决许多与平行线夹角有关的题目。
二、垂直线及其判定垂直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交沿特定角度交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通常通过两个条件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两条直线的斜率乘积为-1;同一平面上,一条直线与另一直线的两个内角相加等于二直角的度数(90°)。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经常会用到垂直线的性质。
例如,在求解垂直线段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两条垂直线段之间的关系。
此外,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根据垂直线的性质来推论的问题,需要我们根据给定条件进行推断。
三、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平行线和垂直线在几何中有许多重要的性质。
其中,平行线的性质主要包括: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两个平行线被一条横穿线切割,所形成的对应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是相等的。
这些性质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被用到,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特性。
垂直线的性质则包括:垂直直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90°);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上的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上的互相垂直。
这些性质在解决垂直问题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直角关系并简化问题。
专题11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热点难点突破-2018年高考数学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含解析 精品
1.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则此三视图所描述物体的直观图是( )解析:先观察俯视图,由俯视图可知选项B 和D 中的一个正确,由正视图和侧视图可知选项D 正确. 答案:D2.已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扇形圆心角为120°,底面圆半径为1,则圆锥的体积为( )A.22π3B.2πC.42π3 D.52π3答案:A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43πB .12πC .24πD .48π答案:B4.设α为平面,a,b为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α,b∥α,则a∥bB.若a⊥α,a∥b,则b⊥αC.若a⊥α,a⊥b,则b∥αD.若a∥α,a⊥b,则b⊥α解析:若a∥α, b∥α,则a与b相交、平行或异面,故A错误;易知B正确;若a⊥α,a⊥b,则b∥α或b⊂α,故C错误;若a∥α,a⊥b,则b∥α或b⊂α或b与α相交,故D错误.答案:B5.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平面ABC⊥平面ABDB.平面ABD⊥平面BCDC.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CD⊥平面BDED.平面ABC⊥平面ACD,且平面ACD⊥平面BDE解析:∵AB=CB,且E是AC的中点,∴BE⊥AC,同理有DE⊥AC,于是AC⊥平面BDE.∵AC⊂平面ABC,∴平面ABC⊥平面BDE.又AC⊂平面ACD,∴平面ACD⊥平面BDE.答案:C6.如图,斜线段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60°,B 为斜足,平面α上的动点P 满足∠PAB =30°,则点P 的轨迹是( )A .直线B .抛物线C .椭圆D .双曲线的一支解析:∵∠PAB =30°,∴点P 的轨迹为以AB 为轴线,PA 为母线的圆锥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且平面α与圆锥的轴线斜交,故点P 的轨迹为椭圆.答案:C7.棱长为2的正方体被一平面截成两个几何体,其中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143 B.4 C.103D.3答案 B8.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是棱BC 上的一点,则三棱锥D 1B 1C 1E 的体积等于( )A.13B.512C.36D.16 解析 VD 1B 1C 1E =13S △B 1C 1E ·D 1C 1=13×12×1×1×1=16.答案 D9.已知一个棱长为2的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后所得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截面的面积为( )A.92B.3C.4D.3102答案 A10.点A 、B 、C 、D 在同一个球的球面上,AB =BC =2,AC =2,若四面体ABCD 体积的最大值为23,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A.125π6 B.8π C.25π4 D.25π16答案 C11.已知集合A , B ,C ,A ={直线},B ={平面},C =A ∪B .若a ∈A ,b ∈B ,c ∈C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a ∥b , c ∥b⇒a ∥c ;②⎩⎪⎨⎪⎧a ⊥b c ⊥b⇒a ∥c ;③⎩⎪⎨⎪⎧a ∥b ,c ⊥b⇒a ⊥c ;④⎩⎪⎨⎪⎧a ⊥b ,c ∥b ⇒a ⊥c . 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c 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平面.当c 表示平面时,①②③都不对,故选④. 答案:④12.如图, AB 为圆O 的直径,点C 在圆周上(异于点A ,B ),直线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有以下四个命题:①PA ∥平面MOB ; ②MO ∥平面PAC ;③OC ⊥平面PAC ; ④平面PAC ⊥平面PBC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答案:②④13.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AC ∩EF =G ,现在沿AE 、EF 、FA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B 、C 、D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 ,则在四面体P -AEF 中必有________.①AP ⊥△PEF 所在平面; ②AG ⊥△PEF 所在平面; ③EP ⊥△AEF 所在平面; ④PG ⊥△AEF 所在平面. 解析:在折叠过程中,AB ⊥BE ,AD ⊥DF 保持不变.∴⎭⎪⎬⎪⎫AP ⊥PEAP ⊥PF PE ∩PF =P ⇒ AP ⊥平面PEF .答案:①14.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ABCDE 中,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AB =CD =1,AC =3,AD =DE =2,G 为AD 的中点.(1)在线段CE上找一点F,使得BF∥平面ACD,并加以证明;(2)求三棱锥GBCE的体积.(2)∵DE⊥平面ACD,∴平面ABED⊥平面ACD,在平面ACD内,作CF⊥AD于P,∵平面ABED∩平面ACD=AD,∴CP ⊥平面ABED , ∴CP 为三棱锥CBGE 的高, ∵V GBCE =V CBGE =13S △BGE ·CP ,且S △BGE =S 梯形ABED -S △ABG -S △EDG =32,由三角形的等面积法得CP =32, ∴V GBCE =V CBGE =13S △BGE ·CP =34.15.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已知AD =1,BC =3,且AD ⊥BC ,对角线B D =132,AC =32,求AC 和BD 所成的角.。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及证明方法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及证明方法在空间几何中,平行与垂直是两个重要的关系概念。
平行指的是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永远不相交,而垂直则表示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相互垂直相交。
这两个概念在几何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可以通过一些证明方法来确定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是否平行或垂直。
首先,我们来讨论平行关系。
在空间几何中,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它们的方向向量平行。
方向向量是指直线上的两个不同点连线所得到的矢量。
如果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那么它们就是平行的。
例如,考虑两条直线L1和L2,它们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和b。
如果a与b平行,即a与b的夹角为0度或180度,那么L1和L2就是平行的。
除了方向向量平行外,两条直线还可以通过斜率来确定是否平行。
斜率是指直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纵坐标差与横坐标差的比值。
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也是平行的。
例如,考虑两条直线L1和L2,它们的斜率分别为m1和m2。
如果m1等于m2,那么L1和L2就是平行的。
在空间几何中,垂直关系的确定方法与平行关系类似。
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它们的方向向量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那么它们就是垂直的。
例如,考虑两条直线L1和L2,它们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和b。
如果a与b垂直,即a与b的内积为0,那么L1和L2就是垂直的。
除了方向向量垂直外,两条直线还可以通过斜率的乘积来确定是否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那么它们也是垂直的。
例如,考虑两条直线L1和L2,它们的斜率分别为m1和m2。
如果m1乘以m2等于-1,那么L1和L2就是垂直的。
对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我们可以将其扩展到三维空间中。
两个平面平行的条件是它们的法向量平行。
法向量是指垂直于平面的矢量。
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那么它们就是平行的。
同样地,两个平面垂直的条件是它们的法向量垂直。
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那么它们就是垂直的。
在证明平行与垂直关系时,我们可以利用向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在空间几何中,平行和垂直关系是两个基本的概念,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数学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空间几何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并介绍其定义、特性以及相关的应用。
一、平行关系在空间几何中,平行关系是指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永远不相交。
如果我们将其数学表达,可以用以下方式表示:定义1:设直线l和m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l和m上的任意两点A和B的连线AB与l上的另一点C所在的直线相交,那么l与m平行,记作l ∥ m。
定义2:设平面α和β,如果平面α上任意一条直线与平面β上的任意一条直线所确定的两个轴线互相平行,那么平面α和平面β平行,记作α∥β。
平行关系具有以下特性:性质1: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的任意一对相交线段的比值都相等。
性质2:如果一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相交,则它们的任意一对相交线段的比值都相等。
性质3: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一组平行直线相交,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段平行、平面平行以及平面与线段平行的基本依据。
在工程学和建筑学中,平行关系用于设计和绘图中的垂直标尺、平行线、平行导板等。
此外,在计算机图形学、地理学和导航系统等领域,平行关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垂直关系垂直关系是指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之间的关系,其中一条直线或一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或另一个平面的法线垂直。
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表示垂直关系:定义3:设直线l和m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l和m上的任意一对相交直线的法线互相垂直,那么l与m垂直,记作l ⊥ m。
定义4:设平面α和β,如果平面α上的任意一条直线与平面β上的任意一条直线的法线互相垂直,那么平面α和平面β垂直,记作α⊥β。
垂直关系具有以下特性:性质4:如果两条直线垂直,则它们的任意一对相交角互为直角。
性质5:如果一个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则该直线上的任意一条边与该平面上任意一条边所确定的两个角互为直角。
性质6:如果两个平面垂直,则它们的任意一对相交线互为直角。
2018年高考数学(理)二轮重点强化复习课件第9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栏目 导航
题型 1 题型 2 三年真题
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与证明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 验收复习效果
专题限时集训
题型 1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与
证明
■核心知识储备………………………………………………………………………· 1.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 (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b⇒a∥b. (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β,b⊂β,a∩b=P,a∥α,b∥α⇒α∥β. (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β∩γ=b⇒a∥b.
[类题通法]
平行关系及垂直关系的转化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主要思想是转化,即通过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将 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相互转化.
■对点即时训练………………………………………………………………………· 如图92所示,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面PAD⊥底面 2 ABCD,且PA=PD= 2 AD= 2.
2.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α,n⊂α,m∩n=P,l⊥m,l⊥n⇒l⊥α. (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α,b⊥α⇒a∥b. (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a⊂α,a⊥l⇒a⊥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典题试解寻法………………………………………………………………………· 【典题1】 (考查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 平面β.直线l满足l⊥m,l⊥n,l⊄α,l⊄β,则( A.α∥β且l∥α B.α⊥β且l⊥β 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 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 )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空间几何是研究空间中点、直线、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数学学科。
在空间几何中,平行和垂直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平行表示两条直线或者两个平面没有交点,而垂直则表示两个直线或者一个直线和一个平面之间的相互垂直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空间几何中平行和垂直的定义、性质以及对应的应用。
一、平行的定义与性质在空间几何中,平行是指在同一平面内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或者两个平面。
具体定义如下:定义1:设直线l和m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直线l上的任意点与直线m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那么直线l与直线m是平行的。
平行线具有以下性质:性质1:平行关系是一种等价关系,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自反性:任意一条直线与自己平行。
对称性:如果直线l与直线m平行,则直线m与直线l平行。
传递性:如果直线l与直线m平行,直线m与直线n平行,则直线l与直线n平行。
性质2:平行线与交线的夹角为零。
性质3:平行线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线也是平行线。
性质4:平行线与同一平行线交割的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线。
平行线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地图制作、道路规划等。
二、垂直的定义与性质在空间几何中,垂直是指两个直线或者一个直线和一个平面之间的相互垂直关系。
具体定义如下:定义2:设直线l和m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到直线m上的任意一点的连线垂直于直线l和直线m所在平面,那么直线l与直线m垂直。
垂直关系具有以下性质:性质1:垂直关系是一种等价关系,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自反性:任意一条直线与自己垂直。
对称性:如果直线l与直线m垂直,则直线m与直线l垂直。
传递性:如果直线l与直线m垂直,直线m与直线n垂直,则直线l与直线n垂直。
性质2:直线与同一平面内的两条垂直线重合时,它与两条垂直线都垂直。
性质3: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线段且将线段平分的直线。
性质4:垂直于平面的直线,必与平面中任意一条直线垂直。
垂直关系在三维空间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建筑构造、植物生长、天文测量等。
空间几何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知识点总结
空间几何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知识点总结在空间几何中,平行与垂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贯穿于整个几何学习的始终。
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对于解决空间几何问题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总结一下空间几何中平行与垂直关系的相关知识点。
一、线线平行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线线平行的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空间中直线平行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二、线面平行1、线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3、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交线平行。
三、面面平行1、面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如果两个平面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3、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四、线线垂直1、线线垂直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线线垂直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2)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条直线。
五、线面垂直1、线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专题22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证明技巧-决胜2018年高考数
一.学习目标及知识点方法规律总结(一).【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会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2).学会应用“化归思想”进行“线线问题、线面问题、面面问题”的互相转化.(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4).熟练掌握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运用公理、定理证明或判定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不论何种“垂直”都能化归到“线线垂直”(二).知识点及方法归纳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即a∥b,a ⊄α,b⊂α⇒a∥α.(2)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a∥β.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平面平行,即a∥α,a⊂β,α∩β=b,.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2)(判定定理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用符号语言表示为:若m⊂α,n⊂α,m∩n=B,l⊥m,l⊥n,则l⊥α.(3)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用符号语言表示为:若a∥b,a⊥α,则b⊥α.(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5)(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与其中一个平面垂直的直线也与另一个平面垂直.(6)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4..两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1)依定义采用反证法.(2)依判定定理通过说明一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来判断两平面平行.(3)依据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来判定.(4)依据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来判定.5.平行关系的转化程序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从上易知三者之间可以进行任意转化,因此要判定某一平行的过程就是从一平行出发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解题时要把握这一点,灵活确定转化思路和方向.1.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和直线与平面垂直常运用判定定理,即转化为线线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来证明.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1)a ∩α=∅⇒a ∥α(定义法),(2) ⎭⎪⎬⎪⎫a ∥b a ⊄αb ⊂α⇒a ∥α,这里α表示平面,a ,b 表示直线.3.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A 为点,m ,n ,l ,a ,b 表示直线,α,β表示平面)(1)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a 与α内任何直线垂直⇒a ⊥α;(2)利用判定定理:⎭⎪⎬⎪⎫m ,n ⊂α,m ∩n =A l ⊥m ,l ⊥n ⇒l ⊥α; (3)利用第二判定定理:a ∥b ,a ⊥α,则b ⊥α;(4)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 ⊥α,则a ⊥β.(5)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 ,a ⊂α,a ⊥l ,则a ⊥β.4.面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利用定义:α和β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α⊥β;(2)利用判定定理:若a⊥β,a ⊂α,则α⊥β.5.性质定理的恰当应用:(1)若α⊥β,α∩β=l ,a ⊂α,a ⊥l ,则a⊥β,用来证明线面垂直,也用来确定点到平面的垂线段.(2)若α⊥β,点P∈α,P ∈a ,a ⊥β,则a ⊂α.5.垂直关系的转化程序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二.命题陷阱类型1.平行垂直判断2.平行垂直证明3.翻折中的平行垂直4.平行垂直中的探索性问题三.题型1.平行垂直判断例1.已知,αβ是相异两平面, ,m n 是相异两直线,则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若//,m n m α⊥,则n α⊥ B. 若,m m αβ⊥⊥,则//αβC. 若,//m m αβ⊥,则αβ⊥D. 若//,m n ααβ⋂=,则//m n【答案】D【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选项A ,B ,C 正确,如图所示,对于选项D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取直线m 为AD ,平面α为上顶面1111A B C D ,平面β为平面11CDD C ,则直线n 为11C D ,此时有//,m n ααβ⋂=,直线m 与n 为异面直线,即选项D 的说法是错误的;本题选择D 选项.1.设,,l m n 表示不同的直线, α表示平面,已知m l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若m n ,则l nB. 若m n ⊥,则l n ⊥C. 若m α,则l αD. 若m α⊥,则l α⊥【答案】C【解析】由于l 可能含于α,故C 选项错误.2.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 若m ⊥α、m ∥n ,n β⊂,则α⊥βB. 若α∥β,m ⊥α,n ⊥β,则m ∥nC. 若α∥β, m α⊂, n β⊂,则m ∥nD. 若α⊥β,m α⊂, α n β⋂=,,m ⊥n ,则m ⊥β【答案】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要求熟练掌握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3.已知,αβ是两个平面, ,m n 是两条直线,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若//,//,//m n m m αβ,则//αβB. 若,//,//m n m n αβ⊥,则αβ⊥C. 若,,//m n m n αβ⊥⊥,则//αβD. 若//,,m n m n αβ⊂⊥,则αβ⊥【答案】D【解析】若//,//,//m n m m αβ, αβ与可能相交,A 错;若,//,//m n m n αβ⊥,则αβ与不一定垂直,甚至可能重合,B 错;若,,//m n m n αβ⊥⊥,则αβ与可能相交,C 错;若//,,m n m n αβ⊂⊥,则m β⊥,所以αβ⊥,D 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空间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判断,实际上可以借助于特殊的几何体来说明,如正方体,这样容易想象,直观性强,便于判断,本题中,如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m AB =, 11n A B =, α是平面11CDD C , β是平面ABCD ,这说明A 错误.同样可说明B 、C 错误.4.下图是一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其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PDC ∆, PBC ∆, PAB ∆, PDA ∆为全等的等边三角形, E F 、分别为PA PD 、的中点.在此几何体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为( )A. 直线BE 与直线CF 共面B. 直线BE 与直线AF 是异面直线C. 平面BCE ⊥平面PADD. 面PAD 与面PBC 的交线与BC 平行【答案】C 【解析】画出几何体的图形,如图,故答案选C .5.已知,m n 是两条直线, ,αβ是两个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m m n n ααββ⊥⊥⇒B. //,//m n n m ααβ⋂=⇒C. //,//,m m n n αβαβ⊥⇒⊥D. ,,////m n m n αβαβ⊥⊥⇒【答案】D【解析】A 不正确,因为n 可能在平面β内;B 两条直线可以不平行;C 当m 在平面β内时,n 此时也可以在平面β内。
解密14+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备战2018年高考数学(文)之高频考点解密+Word版含解析
考点1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本问题题组一位置关系的判断调研1 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n,m⊥β,则n⊥β; ②若m∥α,m∥β,则α∥β;③若m∥n,m∥β,则n∥β; ④若m⊥α,m⊥β则α⊥β.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1 B.2C.3 D.4【答案】A【解析】根据空间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逐个对命题进行判断. ①显然正确;对于②,由m∥α,m∥β,不一定得到α∥β,α和β的关系不确定;对于③,n可能在平面β内,所以③不正确;对于④,由m⊥α,m⊥β,可知α∥β,所以④不正确.故选A.☆技巧点拨☆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1)可以从线、面的概念、定理出发,学会找特例、反例.(2)可以借助长方体,在理解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题组二位置关系的判断与其他知识相结合调研2 已知l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α⊥β”是“l⊥β”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若l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且l⊥β,则α⊥β,反过来则不一定成立,所以“α⊥β”是“l ⊥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考点2 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题组一平行的判定及性质调研1 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BC⊥AB,点M,N分别是线段A1C1,A1B的中点.设平面MNB1与平面BCC1B1的交线为l,求证:MN∥l.【解析】可先证明MN ∥平面BCC 1B 1,然后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即可得证.方法一:如图,连接C 1B ,在11A BC △中,点M ,N 分别为A 1C 1,A 1B 的中点, 所以MN ∥C 1B . 又MN ⊄平面BCC 1B 1,C 1B ⊂平面BCC 1B 1, 所以MN ∥平面BCC 1B 1.又MN ⊂平面MNB 1,平面MNB 1∩平面BCC 1B 1=l ,所以MN ∥l .方法二:取A 1B 1的中点P ,连接MP ,NP ,如图所示.在111A B C △中,点M ,P 分别为A 1C 1,A 1B 1的中点,所以MP ∥C 1B 1. 又MP ⊄平面BCC 1B 1,C 1B 1⊂平面BCC 1B 1,所以MP ∥平面BCC 1B 1. 同理可证NP ∥平面BCC 1B 1.因为MP ∩NP =P ,MP ⊂平面MNP ,NP ⊂平面MNP ,所以平面MNP ∥平面BCC 1B 1. 因为MN ⊂平面MNP ,所以MN ∥平面BCC 1B 1.又MN ⊂平面MNB 1,平面MNB 1∩平面BCC 1B 1=l ,所以MN ∥l . 调研2 如图,四棱锥中,平面为线段上一点,为的中点.(1)证明: (2)求四面体的体积.【解析】(1)由已知得,取的中点,连接,由为中点知,即又,即故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于是因为所以.(2)因为平面为的中点,所以到平面的距离为取的中点,连接,由得由得到的距离为,故142BCM S =⨯=△所以四面体的体积为132N BCM BCM PA V S -=⨯⨯=△ 题组二 垂直的判定及性质调研3 如图,在四棱锥A BCDE -中,底面BCDE 为正方形,平面ABE ⊥底面BCDE ,AB AE BE ==,点M ,N 分别是AE ,AD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ABC ; (2)求证:BM ⊥平面ADE ;(3)在棱DE 上求作一点P ,使得CP AD ⊥,并说明理由.【解析】(1)因为点M ,N 分别是AE ,AD 的中点,所以.MN DE ∥ 因为四边形BCDE 为正方形,所以.BC DE ∥ 所以.MN BC ∥因为MN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所以MN ∥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E ⊥底面BCDE ,DE BE ⊥,所以DE ⊥平面.ABE 因为BM ⊂平面ABE ,所以.DE BM ⊥因为AB AE BE ==,点M 是AE 的中点,所以.BM AE ⊥ 因为DEAE E =,DE ⊂平面ADE ,AE ⊂平面ADE ,所以BM ⊥平面.ADE(3)取BE 中点F ,连接AF ,DF ,过C 点作CP DF ⊥,交DE 于点P . 则点P 即为所求作的点. 理由:因为AB AE BE ==,点F 是BE 的中点,所以.AF BE ⊥ 因为平面ABE ⊥底面BCDE ,所以AF ⊥平面BCDE , 所以AF ⊥.CP 因为CP DF ⊥,AFDF F =,所以CP ⊥平面.ADF因为AD ⊂平面ADF ,所以CP ⊥.AD☆技巧点拨☆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主要是转化思想的应用,如下图:在解决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而应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则正好相反.在实际应用中,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一般要相互结合,灵活运用.题组三 线面角与二面角 调研4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1)求证:;(2)若二面角为,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解析】(1)在ACB △中,应用余弦定理得222cos 2AB BC AC ABC AB BC +-∠==⋅,解得.所以,所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因为平面,所以. (2)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是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即.因为,所以平面.所以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因为在Rt BCE △中,, 所以在Rt BAE △中,sin 4BE BAE AB ∠==.即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4.调研5 已知三棱柱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恰为的中点,.(1)求证: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解析】(1)由题意知平面,且,又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又平面,又,且为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平面.(2)设与的交点为,则由(1)有平面.过点作于,连,则.故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平面,.由为中点,得,则.又在1ABC △中,得.在AOE △中,,得,即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技巧点拨☆记住以下几个常用结论:(1)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长度相等. (2)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3)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如果两个平面分别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6)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7)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考点3 平面图形的翻折与存在性问题题组一翻折问题△折起,使移动到点,且调研1 如图,已知矩形中,,将矩形沿对角线把ABD在平面上的射影恰好在上.(1)求证:;(2)求证:平面平面;(3)求三棱锥的体积.【解析】(1)因为在平面上的射影恰好在上,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又,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2)因为是矩形,所以,由(1)知,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3)因为平面,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技巧点拨☆折叠与展开,这两种方式的转变是空间几何与平面几何问题转化的集中体现,求解翻折问题的关键是把握翻折前后的变量和不变量.题组二探索性问题△沿折起,得到三棱锥,且调研 2 如图,平行四边形中,==,现将ADC,点为侧棱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三棱锥的体积;(3)在的角平分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DF∥平面?若存在,求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在平行四边形中,有,又因为为侧棱的中点,所以,又因为,且,所以平面,又因为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平面.(2)因为平面,所以是三棱锥的高,故==.(3)取中点,连接并延长至点,使,连接,OE,因为,所以射线是角的角平分线,又因为点是中点,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互相平分,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又因为,所以===.☆技巧点拨☆(1)推理型探索性问题推理型探索性问题,以探究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为主,解决此类问题主要采用直接法,即利用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定理进行逻辑推理,将其转化为平面图形中的线线关系进行探究,逻辑推理的思维量较大.(2)计算型探索性问题计算型探索性问题,主要是对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或距离等问题进行有关探究.解决此类问题主要采用直接法,即利用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巧设未知量,将所探究的问题转化为建立关于所设未知量的函数或方程,依据目标函数的性质或方程解的存在性求解.1.(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设表示三条直线,表示三个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不成立的是A.若∥,则∥B.若∥,则C.若是在内的射影,,则D.若,则【答案】D2.(2017-2018学年南宁市高三毕业班摸底联考)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分别是棱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 .C .D .【答案】D【解析】取DD1的中点G,连接BG,FG,易知四边形BED1G是平行四边形,则BG//ED1,则∠FBG(或其补角)等于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令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BF =FG =BG=3,从而cos∠FBG=.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l表示一条直线,且αβ⊥,则lβ⊥是lα∥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由题意,αβ⊥,lβ⊥,则lα∥或lα⊂,所以充分条件不成立;又当αβ⊥,lα∥时,不能得到lβ⊥,所以必要条件不成立,故选D.4.(2018届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1,AC =2,BC =,D ,E分别是AC 1和BB 1的中点,则直线DE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90°【答案】A5.(陕西省渭南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I ))二面角的棱上有A ,B 两点,直线AC ,BD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 ,已知2AB =, 3AC =, 4BD =, CD =二面角的大小为 A .45︒B .60︒C .120︒D .150︒【答案】B【解析】如图,由已知可得0,0AB AC AB BD ⋅=⋅=,CD CA AB BD =++,222222||||||2223CD CA AB BD CA AB BD CA AB CA BD AB BD ∴=++=+++⋅+⋅+⋅=+234cos 17,CA BD ⨯⨯=uu v uu u v ,∴cos ,CA BD uu v uu u v 2=-,即,CA BD uu v uu u v =120°,∴二面角的大小为60°,故选B.6.(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如图是一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其中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PA ,PD 的中点,在此几何体中,给出下面四个结论: ①直线BE 与直线CF 异面; ②直线BE 与直线AF 异面; ③直线EF ∥平面PBC ;④平面BCE ⊥平面PAD .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②项,B ∉平面PAD ,E ∈平面PAD ,E AF ∉,BE ∴与AF 是异面直线,故正确; ③项,EF AD BC ∥∥,EF ⊄平面PBC ,BC ⊂平面PBC ,EF ∴∥平面PBC ,故正确;④项,平面PAD 与平面BCE 不一定垂直,故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2个.故选B.7.(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大学科技园校区2017- 2018学年高三质量检测)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M ,N 分别是棱1AA 和AB 上的点,若1B MN ∠是直角,则1C MN ∠等于_______.【答案】90︒8.(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棱长为点M 是棱BC 的中点,点P 在底面ABCD 内,点Q 在线段11AC 上,若1PM =,则P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解析】过点Q 作QN ⊥平面ABCD ,垂足为N , 则点N 在线段AC 上,连接,PQ PN , 在Rt PNQ △中,在平面ABCD 内过点M 作ME AC ⊥,垂足为E ,则2ME =,即M 到直线AC 的最短距离为2, 又1PM =,当P ME ∈时,此时min 11PN ME =-=,9.(2017-2018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的中点,G 是EF 的中点.现在沿及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空间图形,使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到横线上).①AG EFH ⊥△所在平面; ②AH EFH ⊥△所在平面;③HF AEF ⊥△所在平面;④HG AEF ⊥△所在平面.【答案】①③④10.(河北衡水金卷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BC ⊥,AD BC ∥,112AB BC AD ===,点E 是线段CD 上异于点C ,D 的动点, EF AD ⊥于点F ,将DEF △沿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并使PF AF ⊥,则五棱锥P ABCEF -的体积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答案】10,3⎛⎫ ⎪⎝⎭【解析】,,PF EF PF AF EFAF F ⊥⊥=,PF ∴⊥平面ABCEF ,设()01DF x x =<<,则,EF x =则五棱当01x <<时,()()'0,V x V x >单调递增,故()()()01V V x V <<,即()V x 的取值范围是10,3⎛⎫⎪⎝⎭,故答案为10,3⎛⎫ ⎪⎝⎭.11.(江苏省淮安市等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ABC ∠=,1=AB AA ,M ,N 分别是AC ,11B C 的中点.求证:(1)MN ∥平面11ABB A ; (2)1AN A B ⊥.12.(2017-2018学年西藏拉萨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四棱锥的底面为等腰梯形,且,点为中点.(1)证明:平面;(2)若平面,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32,求四棱锥的体积.(2)作于点,则. 在ABG △中,,则.由平面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故,即在PAB △中,有32PA AB =,则.所以,四棱锥的体积()24113332ABCD V S PA +=⋅=⨯=梯形.1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九模)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1,2,,AB AD E F ==分别为1,AD AA 的中点,Q 是BC 上一个动点,且(0)BQ QC λλ=>.(1)当1λ=时,求证:平面BEF ∥平面1A DQ ;(2)是否存在λ,使得BD FQ ⊥?若存在,请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连接,AQ BD 与FQ ,因为1A 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1A A BD ⊥. 若,BD FQ ⊥又1,A A FQ ⊂平面1A AQ ,且1A A FQ F =,所以BD ⊥平面1A AQ .因为AQ ⊂平面1A AQ ,所以AQ BD ⊥.在矩形ABCD 中,由AQ BD ⊥,得AQB DBA △∽△, 所以2AB AD BQ =⋅. 又1,2AB AD ==,所以13,22BQ QC ==, 则13BQ QC =,即13λ=.14.(2018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如图,在直三棱柱中,是的中点,是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2)求证:;(3)求二面角的正切值.15.(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如图,在矩形中,分别为的中点,现将沿折起,得四棱锥.(1)求证:EF//平面;(2)若平面平面,求四面体的体积.【解析】(1)取线段的中点,连接,因为为的中点,所以,且,在折叠前,四边形为矩形,为的中点,所以,且.,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16.(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如图,11,AA BB 为圆柱1OO 的母线,BC 是底面圆O的直径,D 是1AA 的中点.(1)问:1C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DE ∥平面ABC ?请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若DE ⊥平面1CBB ,假设这个圆柱是一个大容器,有条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鱼能在容器的任意地方游弋,如果小鱼游到四棱锥11C ABB A -外会有被捕的危险,求小鱼被捕的概率.【解析】(1)存在,E 是的中点. 证明:如图,连接1.(2016新课标全国Ⅰ文科)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11//CB D α平面,ABCD m α=平面,11ABB A n α=平面,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B .2C.3D.13【答案】A2.(2017新课标全国Ⅰ文科)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A. B.C .D .【答案】A3.(2015新课标全国Ⅰ文科)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G 为AC 与BD 的交点,BE ABCD ⊥平面. (Ⅰ)证明:平面AEC ⊥平面BED ;(Ⅱ)若=120ABC ∠,,AE EC ⊥ 三棱锥E ACD -的体积为3.【解析】(Ⅰ)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AC ^BD , 因为BE ^平面ABCD ,所以AC ^BE ,故AC ^平面BED . 又AC Ì平面AEC ,所以平面AEC ^平面BED.(Ⅱ)设AB =x ,在菱形ABCD 中,由=120ABC ∠,可得AG =GC =2x ,GB =GD =2x .因为AE ^EC ,所以在Rt △AEC 中,可得EG x .由BE ^平面ABCD ,知EBG △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 =2x .由已知得,三棱锥E ACD -的体积 31132243E ACD V AC GD BE x -=⨯⋅⋅==,故2x =.从而可得AE EC ED ===所以EAC △的面积为3,EAD △的面积与ECD △故三棱锥E ACD -的侧面积为3+【名师点睛】对空间面面垂直问题的证明有两种思路,思路1:几何法,先由线线垂直证明线面垂直,再由线面垂直证明面面垂直;思路2:向量法,通过计算两个平面的法向量,证明法向量垂直,从而证明面面垂直.4. (2017新课标全国Ⅲ文科) 如图,四面体ABCD 中,△ABC 是正三角形,AD =CD .(1)证明:AC ⊥BD ;(2)已知△ACD 是直角三角形,AB =BD .若E 为棱BD 上与D 不重合的点,且AE ⊥EC ,求四面体ABCE 与四面体ACDE 的体积比.。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热点难点突破)-2018年高考数学(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Word版含解析
专题11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热点难点突破)2018年高考数学(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1.四棱锥P ABCD 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的五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E ,F 分别是棱AB ,CD 的中点,直线EF 被球面所截得的线段长为2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 .12πB .24πC .36πD .48π解析 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如图,可得四棱锥P ABCD 的五个顶点位于同一个正方体的顶点处,且与该正方体内接于同一个球,且该正方体的棱长为a .设外接球的球心为O ,则O 也是正方体的中心,设EF 的中点为G ,连接OG ,OA ,AG .根据题意,直线EF 被球面所截得的线段长为22,即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也是22,可得AG =2=22a ,所以正方体的棱长a =2,在Rt△OGA 中,OG =12a =1,AO =3, 即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半径R =3,从而得外接球表面积为4πR 2=12π,故选A.答案 A2.已知a ,b ,m ,n 是四条不同的直线,其中a ,b 是异面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 ①若m ⊥a ,m ⊥b ,n ⊥a ,n ⊥b ,则m ∥n②若m ∥a ,n ∥b ,则m ,n 是异面直线③若m 与a ,b 都相交,n 与a ,b 都相交,则m ,n 是异面直线A .0B .1C .2D .3 解析 显然①正确.②中m ,n 可能异面,可能相交,∴②不正确.③中m ,n 可能异面,可能相交,∴③不正确.答案 B3.已知l ,m ,n 是空间中的三条直线,命题p :若m ⊥l ,n ⊥l ,则m ∥n ;命题q :若直线l ,m ,n 两两相交,则直线l ,m ,n 共面,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 .p ∧qB .p ∨qC.p∨(非q) D.(非p)∧q4.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①若l⊥α,α⊥β,则l∥β;②若l∥α,α∥β,则l∥β;③若l⊥α,α∥β,则l⊥β;④若l∥α,α⊥β,则l⊥β.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1 B.2C.3 D.4解析对于①,可能l⊂β,对于②,可能l⊂β;对于④,l∥β,l⊂β,l与β相交都有可能.综上可知①②④为假命题.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易知命题③正确,故选A.答案 A5.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B1C1的中点,动点P在底面ABCD内,且PA1=A1E,则点P运动形成的图形是( )A.线段B.圆弧C.椭圆的一部分D.抛物线的一部分解析由PA1=A1E知点P应落在以A1为球心,A1E长为半径的球面上.又知动点P在底面ABCD内,所以点P 的轨迹是底面ABCD与球面形成的交线,故为圆弧,所以选B.答案 B6.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P,Q分别是AA1,A1D1,CC1,BC的中点,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1C⊥MN;②A1C∥平面MNPQ;③A1C与PM相交;④NC与PM异面.其中不正确的结论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解析作出过M ,N ,P ,Q 四点的截面交C 1D 1于点S ,交AB 于点R ,如图中的六边形MNSPQR ,显然点A 1,C 分别位于这个平面的两侧,故A 1C 与平面MNPQ 一定相交,不可能平行,故结论②不正确.答案 B7.如图所示,在正四棱柱(侧面为矩形,底面为正方形的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B 1,BC 1的中点,则以下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A .EF 与BB 1垂直B .EF 与BD 垂直C .EF 与CD 异面 D .EF 与A 1C 1异面解析 连接B 1C ,AC ,则易知EF 是△ACB 1的中位线,因此EF ∥AC ∥A 1C 1,故选D.答案 D8.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在线段AD 1上运动,则异面直线CP 与BA 1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是( )A .0<θ<π2B .0<θ≤π2C .0≤θ≤π2D .0<θ≤π3解析 当P 在D 1处时,CP 与BA 1所成角为0;当P 在A 处时,CP 与BA 1所成角为π3,∴0<θ≤π3.答案 D9.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m ⊥α,n ∥α,则m ⊥n ;②若α⊥γ,β⊥γ,则α∥β;③若α∥β,β∥γ,m ⊥α,则m ⊥γ;④若α∩γ=m ,β∩γ=n ,m ∥n ,则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①和③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①和④解析 ②中平面α,β可能相交;④平面α,β可能相交,故选A.答案 A10. a 、b 、c 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为三个不重合的平面,现给出六个命题:①⎩⎪⎨⎪⎧a ∥c ,b ∥c ⇒a ∥b ;②⎩⎪⎨⎪⎧a ∥γ,b ∥γ⇒a ∥b ; ③⎩⎪⎨⎪⎧α∥c ,β∥c ⇒α∥β;④⎩⎪⎨⎪⎧α∥γ,β∥γ⇒α∥β; ⑤⎩⎪⎨⎪⎧α∥c ,a ∥c ⇒α∥a ;⑥⎩⎪⎨⎪⎧α∥γ,a ∥γ⇒a ∥α.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①④D .①③④解析 ①④正确.②错,a 、b 可能相交或异面.③错,α与β可能相交.⑤⑥错,a 可能在α内. 答案 C11.正三棱锥的高为1,底面边长为26,内有一个球与它的四个面都相切(如图).求:(1)这个正三棱锥的表面积;(2)这个正三棱锥内切球的表面积与体积.解 (1)底面正三角形中心到一边的距离为13×32×26=2, 则正棱锥侧面的斜高为12+(2)2= 3.∴S 侧=3×12×26×3=9 2. ∴S 表=S 侧+S 底=92+12×32×(26)2 =92+6 3.(2)设正三棱锥P ABC 的内切球球心为O ,连接OP ,OA ,OB ,OC ,而O 点到三棱锥的四个面的距离都为球的半径r .∴V P ABC =V O PAB +V O PBC +V O PAC +V O ABC=13S 侧·r +13S △ABC ·r =13S 表·r =(32+23)r .又V P ABC =13×12×32×(26)2×1=23, ∴(32+23)r =23,得r =2332+23=23(32-23)18-12=6-2. ∴S 内切球=4π(6-2)2=(40-166)π. V 内切球=43π(6-2)3=83(96-22)π.12.如图所示,在边长为5+2的正方形ABCD 中,以A 为圆心画一个扇形,以O 为圆心画一个圆,M ,N ,K 为切点,以扇形为圆锥的侧面,以圆O 为圆锥底面,围成一个圆锥,求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解 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 ,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由已知条件得⎩⎪⎨⎪⎧l +r +2r =(5+2)×2,2πr l=π2, 解得r =2,l =4 2.所以S =πrl +πr 2=10π,h =l 2-r 2=30, V =13πr 2h =230π3. 13.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已知AD =1,BC =3,且AD ⊥BC ,对角线BD =132,AC =32,求AC 和BD 所成的角.14.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H 分别是边AB ,AD 的中点,F ,G 分别是边BC ,CD 的中点.(1)求证:BC 与AD 是异面直线;(2)求证:EG 与FH 相交.证明 (1)假设BC 与AD 共面.不妨设它们所共平面为α,则B ,C ,A ,D ∈α.∴四边形ABCD 为平面图形,这与四边形ABCD 为空间四边形相矛盾,∴BC 与AD 是异面直线.(2)如图,连接AC ,BD ,则EF ∥AC ,HG ∥AC ,∴EF ∥HG .同理,EH ∥FG ,则EFGH 为平行四边形.又EG ,FH 是▱EFGH 的对角线,∴EG 与HF 相交.15.如图,圆O 为三棱锥P -ABC 的底面ABC 的外接圆,AC 是圆O 的直径,PA ⊥BC ,点M 是线段PA 的中点.(1)求证:BC ⊥PB ;(2)设PA ⊥AC ,PA =AC =2,AB =1,求三棱锥P -MBC 的体积;(3)在△ABC 内是否存在点N ,使得MN ∥平面PBC ?请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 如图,因为AC 是圆O 的直径,所以BC ⊥AB ,因为BC ⊥PA ,又PA 、AB ⊂平面PAB ,且PA ∩AB =A ,所以BC ⊥平面PAB ,又PB ⊂平面PAB ,所以BC ⊥PB ,(2)解 如图,在Rt △ABC 中,AC =2,AB =1,所以BC =3,因此S △ABC =32, 因为PA ⊥BC ,PA ⊥AC ,BC ∩AC =C ,所以PA ⊥平面ABC ,所以,V P -MBC =V P -ABC -V M -ABC =13·32·2-13·32·1=36. (3)解 如图,取AB 的中点D ,连接OD 、MD 、OM ,则N 为线段OD (除端点O 、D 外)上任意一点即可,理由如下:因为M 、O 、D 分别是PA 、AC 、AB 的中点,所以MD ∥PB ,MO ∥PC .因为,MD ⊄平面PBC ,PB ⊂平面PBC , 所以MD ∥平面PBC ,同理可得,MO ∥平面PBC .因为MD 、MO ⊂平面MDO ,MD ∩MO =M ,所以平面MDO ∥平面PBC ,因为MN ⊂平面MDO ,故MN ∥平面PBC .16.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是等腰梯形,且AB ∥CD ,O 是AB 中点,PO ⊥平面ABCD ,PO =CD=DA =12AB =4,M 是PA 中点.(1)证明:平面PBC ∥平面ODM ;(2)求点A 到平面PCD 的距离.(2)取CD 的中点N ,连接ON ,PN ,则ON ,PN 分别为△ACD ,△PCD 的高.由PO =CD =DA =12AB =4. 可得PN =27,ON =2 3.设点A 到平面PCD 的距离为d .∵V 三棱锥A -PCD =V 三棱锥P -ACD ,即13×12×4×27×d =13×12×4×23×4, ∴d =4217. 17.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 ⊥BC ,AA 1=AC =2,BC =1,E ,F 分别是A 1C 1,BC 的中点.(1)求证:平面ABE ⊥平面B 1BCC 1;(2)求证:C 1F ∥平面ABE ;(3)求三棱锥E -ABC 的体积.解(1)证明: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B 1⊥底面ABC .所以BB 1⊥AB .又因为AB ⊥BC ,BB 1∩BC =B ,所以AB ⊥平面B 1BCC 1.又AB ⊂平面ABE .所以平面ABE ⊥平面B 1BCC 1.(2)证明:取AB 中点G ,连接EG ,FG .因为E ,F 分别为是A 1C 1,BC 的中点,所以FG ∥AC ,且FG =12AC .因为AC ∥A 1C 1,且AC =A 1C 1,所以FG ∥EC 1,且FG =EC 1.所以四边形FGEC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 1F ∥EG .又因为EG ⊂平面ABE ,C 1F ⊄平面ABE , 所以C 1F ∥平面ABE .(3)因为AA 1=AC =2,BC =1,AB ⊥BC , 所以AB =AC 2-BC 2= 3.所以三棱锥E -ABC 的体积V =13S △ABC ·AA 1=13×12×3×1×2=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本问题题组一位置关系的判断调研1 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n,m⊥β,则n⊥β; ②若m∥α,m∥β,则α∥β;③若m∥n,m∥β,则n∥β; ④若m⊥α,m⊥β则α⊥β.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1 B.2C.3 D.4【答案】A【解析】根据空间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逐个对命题进行判断. ①显然正确;对于②,由m∥α,m∥β,不一定得到α∥β,α和β的关系不确定;对于③,n可能在平面β内,所以③不正确;对于④,由m⊥α,m⊥β,可知α∥β,所以④不正确.故选A.☆技巧点拨☆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1)可以从线、面的概念、定理出发,学会找特例、反例.(2)可以借助长方体,在理解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题组二位置关系的判断与其他知识相结合调研2 已知l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α⊥β”是“l⊥β”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若l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且l⊥β,则α⊥β,反过来则不一定成立,所以“α⊥β”是“l ⊥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考点2 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题组一平行的判定及性质调研1 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BC⊥AB,点M,N分别是线段A1C1,A1B的中点.设平面MNB1与平面BCC1B1的交线为l,求证:MN∥l.【解析】可先证明MN ∥平面BCC 1B 1,然后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即可得证.方法一:如图,连接C 1B ,在11A BC △中,点M ,N 分别为A 1C 1,A 1B 的中点, 所以MN ∥C 1B . 又MN ⊄平面BCC 1B 1,C 1B ⊂平面BCC 1B 1, 所以MN ∥平面BCC 1B 1.又MN ⊂平面MNB 1,平面MNB 1∩平面BCC 1B 1=l ,所以MN ∥l .方法二:取A 1B 1的中点P ,连接MP ,NP ,如图所示.在111A B C △中,点M ,P 分别为A 1C 1,A 1B 1的中点,所以MP ∥C 1B 1. 又MP ⊄平面BCC 1B 1,C 1B 1⊂平面BCC 1B 1,所以MP ∥平面BCC 1B 1. 同理可证NP ∥平面BCC 1B 1.因为MP ∩NP =P ,MP ⊂平面MNP ,NP ⊂平面MNP ,所以平面MNP ∥平面BCC 1B 1. 因为MN ⊂平面MNP ,所以MN ∥平面BCC 1B 1.又MN ⊂平面MNB 1,平面MNB 1∩平面BCC 1B 1=l ,所以MN ∥l . 调研2 如图,四棱锥中,平面为线段上一点,为的中点.(1)证明: (2)求四面体的体积.【解析】(1)由已知得,取的中点,连接,由为中点知,即又,即故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于是因为所以.(2)因为平面为的中点,所以到平面的距离为取的中点,连接,由得由得到的距离为,故142BCM S =⨯=△所以四面体的体积为132N BCM BCM PA V S -=⨯⨯=△ 题组二 垂直的判定及性质调研3 如图,在四棱锥A BCDE -中,底面BCDE 为正方形,平面ABE ⊥底面BCDE ,AB AE BE ==,点M ,N 分别是AE ,AD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ABC ; (2)求证:BM ⊥平面ADE ;(3)在棱DE 上求作一点P ,使得CP AD ⊥,并说明理由.【解析】(1)因为点M ,N 分别是AE ,AD 的中点,所以.MN DE ∥ 因为四边形BCDE 为正方形,所以.BC DE ∥ 所以.MN BC ∥因为MN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所以MN ∥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E ⊥底面BCDE ,DE BE ⊥,所以DE ⊥平面.ABE 因为BM ⊂平面ABE ,所以.DE BM ⊥因为AB AE BE ==,点M 是AE 的中点,所以.BM AE ⊥ 因为DE AE E = ,DE ⊂平面ADE ,AE ⊂平面ADE , 所以BM ⊥平面.ADE(3)取BE 中点F ,连接AF ,DF ,过C 点作CP DF ⊥,交DE 于点P . 则点P 即为所求作的点. 理由:因为AB AE BE ==,点F 是BE 的中点,所以.AF BE ⊥ 因为平面ABE ⊥底面BCDE ,所以AF ⊥平面BCDE , 所以AF ⊥.CP因为CP DF ⊥,AF DF F = ,所以CP ⊥平面.ADF 因为AD ⊂平面ADF ,所以CP ⊥.AD☆技巧点拨☆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主要是转化思想的应用,如下图:在解决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而应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则正好相反.在实际应用中,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一般要相互结合,灵活运用.题组三 线面角与二面角 调研4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1)求证:;(2)若二面角为,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解析】(1)在ACB △中,应用余弦定理得222cos 2AB BC AC ABC AB BC +-∠==⋅,解得.所以,所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因为平面,所以. (2)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是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即.因为,所以平面.所以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因为在Rt BCE △中,, 所以在Rt BAE △中,sin 4BE BAE AB ∠==.即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4.调研5 已知三棱柱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恰为的中点,.(1)求证: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解析】(1)由题意知平面,且,又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又平面,又,且为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平面.(2)设与的交点为,则由(1)有平面.过点作于,连,则.故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平面,.由为中点,得,则.又在1ABC △中,得.在AOE △中,,得,即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技巧点拨☆记住以下几个常用结论:(1)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长度相等. (2)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3)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如果两个平面分别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6)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7)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考点3 平面图形的翻折与存在性问题题组一翻折问题△折起,使移动到点,且调研1 如图,已知矩形中,,将矩形沿对角线把ABD在平面上的射影恰好在上.(1)求证:;(2)求证:平面平面;(3)求三棱锥的体积.【解析】(1)因为在平面上的射影恰好在上,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又,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2)因为是矩形,所以,由(1)知,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3)因为平面,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技巧点拨☆折叠与展开,这两种方式的转变是空间几何与平面几何问题转化的集中体现,求解翻折问题的关键是把握翻折前后的变量和不变量.题组二探索性问题△沿折起,得到三棱锥,且调研 2 如图,平行四边形中,==,现将ADC,点为侧棱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三棱锥的体积;(3)在的角平分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DF∥平面?若存在,求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在平行四边形中,有,又因为为侧棱的中点,所以,又因为,且,所以平面,又因为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平面.(2)因为平面,所以是三棱锥的高,故==.(3)取中点,连接并延长至点,使,连接,OE,因为,所以射线是角的角平分线,又因为点是中点,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互相平分,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又因为,所以===.☆技巧点拨☆(1)推理型探索性问题推理型探索性问题,以探究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为主,解决此类问题主要采用直接法,即利用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定理进行逻辑推理,将其转化为平面图形中的线线关系进行探究,逻辑推理的思维量较大.(2)计算型探索性问题计算型探索性问题,主要是对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或距离等问题进行有关探究.解决此类问题主要采用直接法,即利用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巧设未知量,将所探究的问题转化为建立关于所设未知量的函数或方程,依据目标函数的性质或方程解的存在性求解.1.(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设表示三条直线, 表示三个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不成立的是A.若∥,则∥B.若∥,则C.若是在内的射影,,则D.若,则【答案】D2.(2017-2018学年南宁市高三毕业班摸底联考)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分别是棱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 .C .D .【答案】D【解析】取DD 1的中点G ,连接BG,FG ,易知四边形BED 1G 是平行四边形,则BG //ED 1,则∠FBG (或其补角)等于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令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BF =FG =BG =3,从而cos∠FBG5=.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l 表示一条直线,且αβ⊥,则l β⊥是l α∥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由题意,αβ⊥,l β⊥,则l α∥或l α⊂,所以充分条件不成立;又当αβ⊥,l α∥时,不能得到l β⊥,所以必要条件不成立,故选D .4.(2018届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1,AC =2,BC =,D ,E分别是AC 1和BB 1的中点,则直线DE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90°【答案】A5.(陕西省渭南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I ))二面角的棱上有A ,B 两点,直线AC ,BD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 ,已知2AB =, 3AC =, 4BD =, CD =二面角的大小为 A .45︒ B .60︒ C .120︒D .150︒【答案】B6.(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如图是一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其中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PA ,PD 的中点,在此几何体中,给出下面四个结论: ①直线BE 与直线CF 异面;②直线BE 与直线AF 异面;③直线EF ∥平面PBC ;④平面BCE ⊥平面PAD .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将几何体展开图还原为几何体,如图所示:①项,E F ,分别为PA PD ,的中点,EF AD BC ∴∥∥,即直线BE 与CF 共面,故错误; ②项,B ∉ 平面PAD ,E ∈平面PAD ,E AF ∉,BE ∴与AF 是异面直线,故正确; ③项,EF AD BC ∥∥ ,EF ⊄平面PBC ,BC ⊂平面PBC ,EF ∴∥平面PBC ,故正确; ④项,平面PAD 与平面BCE 不一定垂直,故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2个.故选B.7.(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大学科技园校区2017- 2018学年高三质量检测)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M ,N 分别是棱1AA 和AB 上的点,若1B MN ∠是直角,则1C MN ∠等于_______.【答案】90︒8.(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棱长为点M 是棱BC 的中点,点P 在底面ABCD 内,点Q 在线段11AC 上,若1PM =,则P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9.(2017-2018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的中点,G 是EF 的中点.现在沿及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空间图形,使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到横线上).①AG EFH ⊥△所在平面; ②AH EFH ⊥△所在平面;③HF AEF ⊥△所在平面;④HG AEF ⊥△所在平面.【答案】①③④ 【解析】①根据条件,所以,故AG 不可能垂直于平面,所以错误;②正确;③若,则,显然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错误;④若,则AHG △中有两个直角,错误,故填①③④.10.(河北衡水金卷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BC ⊥,AD BC ∥,112AB BC AD ===,点E 是线段CD 上异于点C ,D 的动点, EF AD ⊥于点F ,将DEF △沿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并使PF AF ⊥,则五棱锥P ABCEF -的体积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答案】10,3⎛⎫ ⎪⎝⎭11.(江苏省淮安市等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ABC ∠= ,1=AB AA ,M ,N 分别是AC ,11B C 的中点.求证:(1)MN ∥平面11ABB A ; (2)1AN A B ⊥.【解析】(1)如图,取AB 的中点P ,连接1,.PM PB 因为,M P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所以,PM BC ∥且1.2PM BC =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BC B C ∥,11BC B C =,又因为N 是11B C 的中点,所以1,PM B N ∥且1PM B N =,所以四边形1PMNB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1MN PB ∥,而MN ⊄平面11ABB A ,1PB ⊂平面11ABB A ,所以MN ∥平面11ABB A .12.(2017-2018学年西藏拉萨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四棱锥的底面为等腰梯形,且,点为中点.(1)证明:平面;(2)若平面,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32,求四棱锥的体积.(2)作于点,则. 在ABG △中,,则.由平面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故,即在PAB △中,有32PA AB =,则.所以,四棱锥的体积()24113332ABCD V S PA +=⋅=⨯=梯形.1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九模)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1,2,,AB AD E F ==分别为1,AD AA 的中点,Q 是BC 上一个动点,且(0)BQ QC λλ=>.(1)当1λ=时,求证:平面BEF ∥平面1A DQ ;(2)是否存在λ,使得BD FQ ⊥?若存在,请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则13BQ QC =,即13λ=.14.(2018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如图,在直三棱柱中,是的中点,是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2)求证:;(3)求二面角的正切值.15.(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如图,在矩形中,分别为的中点,现将沿折起,得四棱锥.(1)求证:EF//平面;(2)若平面平面,求四面体的体积.【解析】(1)取线段的中点,连接,因为为的中点,所以,且,16.(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如图,11,AA BB 为圆柱1OO 的母线,BC 是底面圆O的直径,D 是1AA 的中点.(1)问:1C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DE ∥平面ABC ?请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若DE ⊥平面1CBB ,假设这个圆柱是一个大容器,有条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鱼能在容器的任意地方游弋,如果小鱼游到四棱锥11C ABB A -外会有被捕的危险,求小鱼被捕的概率.1.(2016新课标全国Ⅱ理科)α,β是两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②如果m⊥α,n∥α,那么m⊥n.③如果α∥β,m ⊂α,那么m ∥β.④如果m ∥n ,α∥β,那么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答案】②③④【名师点睛】求解本题时应注意在空间中考虑线面位置关系.2.(2017新课标全国Ⅰ理科节选)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CD ,且90BAP CDP ∠=∠= .证明:平面PAB ⊥平面PAD .【解析】由已知90BAP CDP ∠=∠=︒,得AB ⊥AP ,CD ⊥PD . 由于AB//CD ,故AB ⊥PD ,从而AB ⊥平面PAD . 又AB ⊂平面PAB ,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D .3.(2016新课标全国Ⅲ理科节选)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BC ,AB=AD=AC =3,PA=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2MD ,N 为PC 的中点.证明MN ∥平面PAB .【解析】由已知得232==AD AM . 取BP 的中点T ,连接TN AT ,,由N 为PC 中点知BC TN //,221==BC TN . 又BC AD //,故=TN AM ∥,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 AT . 因为⊂AT 平面PAB , ⊄MN 平面PAB , 所以//MN 平面PAB .4. (2015新课标全国I 理科节选)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 =120°,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BE =2DF ,AE ⊥EC . 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在直角梯形BDFE 中,由BD =2,BE DF =2可得EF =2,∴222EG FG EF +=,∴EG ⊥FG , ∵AC ∩FG=G ,∴EG ⊥平面AFC ,∵EG ⊂面AEC ,∴平面AFC ⊥平面AEC .5.(2016新课标全国Ⅱ理科节选)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 =5,AC =6,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54,EF 交BD 于点H .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的位置,OD '=证明:D H '⊥平面A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