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配筋详解
梁的配筋计算公式

梁的配筋计算公式 在建筑工程中,梁是承受和传递荷载的重要结构元素。
为确保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需要进行合理的配筋设计。
本文将介绍梁的配筋计算公式,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了解如何计算梁的配筋。
一、梁的基本概念和承载原理 在开始讲述梁的配筋计算公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梁的基本概念和承载原理。
梁是一种常见的水平荷载承受结构,通常呈长方形或T形截面。
梁的主要承载原理是靠其下部混凝土和上部钢筋共同工作,从而将荷载沿梁的长度传递到支座上。
二、梁的受力分析和假设条件 在进行梁的配筋计算前,首先需要进行梁的受力分析,并做出一些假设条件。
梁在受力过程中主要受到弯矩和剪力的作用,并根据不同的梁受力形式,可以分为受弯梁、受剪梁和受弯加剪梁三种。
在进行梁的配筋计算时,我们通常做出以下假设条件: 1. 材料的线性弹性特性:假设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具有线性弹性特性,即满足胡克定律。
2. 平截面假设:假设梁截面平面在受力过程中保持平面且不变形。
3. 平面截面假设:假设梁截面在各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均为平面假设的结果。
4. 材料强度极限: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假设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有限。
在进行梁的配筋计算前,我们需要明确计算的目标,即确定所需的纵向和横向钢筋的数量和位置。
根据不同的受力状态和设计要求,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配筋计算公式。
受弯梁是最常见的一种梁受力形式,其主要受到弯矩的作用。
根据弯矩和梁的几何尺寸,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纵向钢筋的配筋率: As = (M * d) / (0.87 * fy * b * h) 其中,As为纵向钢筋面积,M为弯矩,d为梁截面的有效高度,fy 为钢筋的屈服强度,b为梁的宽度,h为梁的高度。
受剪梁主要受到剪力的作用,为了保证梁的安全性能,需合理计算横向钢筋的配筋率。
根据剪力和横向钢筋的直径和间距,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横向钢筋的配筋率:ρv = V / (0.87 * fy * b * s) 其中,ρv为横向钢筋的配筋率,V为剪力,f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b为梁的宽度,s为横向钢筋的间距。
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筋原理

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筋原理一、概述混凝土梁是建筑物结构中常见的承重构件,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
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筋是梁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梁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筋原理。
二、梁的受力分析梁在受到荷载作用后,会发生弯曲变形。
根据弯曲理论,梁的弯曲矩与曲率成正比,而曲率又与梁截面惯性矩成反比。
因此,为了增加梁的承载能力,需要增加梁的惯性矩。
在混凝土梁中,钢筋起到的作用就是增加梁的惯性矩。
钢筋的强度和刚度远高于混凝土,能够承受拉力、剪力和弯曲力,从而使梁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筋就是为了增加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三、钢筋配筋原则1. 梁的受力特点混凝土梁在受荷载时,会产生切线应力、压应力、弯曲应力和剪应力。
因此,在进行钢筋配筋时,需要考虑钢筋的受力特点,以使钢筋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2. 钢筋的布置钢筋的布置应该均匀,以保证整个梁的受力均匀。
同时,应该避免钢筋集中于梁底板,以免出现“底死顶活”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布置应按照设计图纸中的要求进行。
3. 钢筋的直径和间距钢筋的直径和间距是影响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钢筋的直径越大,承载能力越高,但是也会导致混凝土的渗透性降低。
钢筋的间距应根据受力情况和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进行确定。
4. 钢筋的保护层钢筋的保护层是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距离。
保护层的大小会影响梁的耐久性和变形性能。
一般来说,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钢筋不被腐蚀和损坏。
5. 钢筋的弯曲和连接在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筋中,钢筋需要进行弯曲和连接。
钢筋的弯曲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弯曲半径的大小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以保证钢筋的连接强度。
四、结论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筋是梁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梁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和耐久性。
在进行钢筋配筋时,需要考虑梁的受力特点、钢筋的布置、直径和间距、保护层的大小、钢筋的弯曲和连接等因素。
《16G101-1》图集梁配筋讲解培训讲义(附图)

•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30mm 和 1. 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当下部钢筋多于 2 层时, 2 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 2 层的中距增大一倍; 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框锚架上固柱部长边第钢度缘2下筋:排外部数伸钢伸钢量入筋悬筋:柱长挑筋≥内度长根21:根度数5,的/d2≥第一排钢
根数
0.75倍
悬挑梁与框架梁同一标高,上部配筋
上上部部第第一2排排非通 非通长 通长钢 长钢筋钢筋从筋从柱从柱外柱外边外 边 边缘缘 缘内内 内伸伸 伸LLLaaa
不同上部第2排钢筋 (不通长) 上部第一排通长钢筋 钢筋数量:≥2根,≥第一排钢 筋根数/2
2φ16 上部3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16mm的HRB335钢筋
2φ20+ 2φ18 下部两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的HRB335钢 筋和2根直径18mm的HRB335钢筋,其中2φ20放在角部, 2φ18放在中间
返回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侧向构造钢筋就是腰筋,当梁的有效高度大于450mm时设置, 腰筋布置在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两边对称布置;
• 钢筋混凝土梁采用平法表达有两种方式: • 平面注写方式 • 截面注写方式
1.平面注写方式
•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分层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 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来表达 梁平法施工图
•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
(1)集中标注
•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包括五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 • 1)梁编号 • 2)梁截面尺寸b×h(宽×高) • 3)梁箍筋 •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梁下部通长筋 •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 6)梁顶面标高高差
梁结构配筋标注解读

梁结构配筋标注解读
1. 主筋:主筋是梁结构中起主要承载作用的钢筋,通常位于梁的底部。
主筋标注以l 代表,并配合标号,如l1、l2等。
2. 纵筋:纵筋是沿梁长度方向布置的钢筋,用于抵抗梁受弯矩时产生的拉力。
纵筋
标注以a代表,并配合标号,如a1、a2等。
3. 配筋:配筋是指为了增强梁的抗弯承载能力而在纵向纵筋间布置的横向钢筋。
配
筋标注以b代表,并配合标号,如b1、b2等。
4. 钢筋直径:在梁结构配筋图中,钢筋直径一般用字母d代表,并配合标号,如d10、d16等。
5. 钢筋间距:在配筋图中,钢筋的间距常常标注在纵筋或配筋的末端,表示梁中的
纵向或横向钢筋之间的距离。
6. 钢筋弯曲:钢筋在梁结构中有时需要弯曲以适应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该弯曲处
一般用曲线符号标注。
7. 钢筋连接:在梁结构中,钢筋的连接是保证梁整体工作性能的重要环节。
连接方
式可以是焊接、连接板或钢筋连接套筒,具体连接方式会在配筋图中进行标注。
8. 钢筋的数量和布置:配筋图中会详细标注各种类型钢筋的数量和布置情况,包括
纵筋、配筋的位置、间距和钢筋直径等。
以上是一份梁结构配筋标注解读的简要说明,此处省略了具体数值和引用,如需详细
了解,请参考相关梁结构配筋图纸。
梁配筋图解 (很全)

图 2-2-14框架梁加密箍筋的构造示意
(五)非抗震梁且为两肢箍筋标注箍筋法
图 2-2-15非抗震梁两肢箍筋集中标注
图 2-2-16非抗震梁两肢箍筋构造示意
(六)梁的集中标注中第二行的规则示例注法
图 2-2-17梁的集中标注第二行规则示例 注法
图 2-2-18双跨通长筋轴测投影示意图
提示:在梁的集中标注中,第二行的规则 示例注法,是把通长筋的数量、钢筋强度 等级及直径,写在箍筋行的后面。
简支梁钢筋轴测投影示意图
小提示:只有图1-3-1这样的平 面图,还是不能施工。还要根据 设计说明,知道该梁是不是抗震 设防?如是抗震,是几级抗震? 根据这些信息去查《03G101-1》 构造详图
图 1-3-3 三、四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 KL
图 1-3-4 三级抗震等级框架梁KL箍筋配 置
第二讲 梁的集中标注
• 框架梁在接近柱时,梁的高度逐渐变高,见图4-6。梁多出的这部分叫作梁腋。其水平 部分叫作腋宽,垂直部分叫作腋高。梁腋处增设腋筋,而且,箍筋的高度像悬挑梁箍 筋那样也有变化。
注形式 一、 梁的构件代号
二 、梁的集中标注 小提示:如果贴近梁的地 方,没有不同于梁的集中 标注的内容时,全梁都要 执行集中标注的内容。
图 2-1-1 梁的集中标注 注释
小提示:也有的设计图,把对梁 的集中标注,用习惯方法标注。 把第二行中的通长筋,写在了第 三行。规则中的三、四行,依次 改成了四、五行。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结构平法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原位标注 原位标注
在上图中,水平方向的梁是1号框架梁 (KL1)。从这个框梁的上边缘,引出一条铅 垂线。在铅垂线的右侧,注有几行字:
图1- 3-1 梁的左右两端上方所标注的4Φ16,包 含了2Φ16通长筋。剩下的2Φ16是两段 直角形筋。直角形筋和2Φ16通长筋是 承受端部的负弯矩的。梁的上部中间的 4Φ16是承受梁中下部的正弯矩的(抗 拉作用),钢筋贯通全梁。
梁的配筋解释说明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四、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
(注B)英文(bottom原文是,底部)表示梁底部钢筋或下部通长钢筋。
(注T)英文(top原文是,最高的,顶上的)表示梁顶部钢筋或上部通长钢筋。
好了。你看了这些这就一目了然!!!
注意:(抗扭筋一般用在截面的四角,侧面,顶面等位置)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五、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同是原位标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1:(250*400mm)就是梁的宽,高度.
2:(梁两端上部2Φ18+2Φ16),就是梁的支座处上部配两根一级18的和两根16的光园钢.
3:(跨中下部3Φ18),就是梁中间下面配叁根一级18的光园钢,
基础梁配筋图详解

基础梁配筋图详解一、梁的基础概念和类型1.1 梁的定义梁是指在一定跨度范围内,两端固定支承或者仅在一端固定支承的受弯构件。
在结构中,梁常用于承受荷载并把荷载传递给支承点。
1.2 梁的基本构造形式一般来说,梁由上部构造(混凝土、钢筋等)和下部基础构造(基础梁)组成。
上部构造主要承受荷载,而基础梁则起到传递荷载至地基的作用。
1.3 梁的分类根据梁的截面形状、材料、受力形式等因素,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矩形梁、T形梁、工字形梁等。
不同类型的梁适用于不同的工程需求。
二、基础梁配筋图的作用和要求2.1 基础梁配筋图的定义基础梁配筋图是指针对基础梁的结构布置、尺寸和配筋要求进行绘制的详细施工图纸。
它是施工人员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实际施工的依据。
2.2 基础梁配筋图的作用基础梁配筋图具有以下作用: - 指导施工人员进行基础梁的具体施工和配筋工作。
- 确保基础梁的合理布置和尺寸以满足设计要求。
- 提供给承包商和监理单位审核和监督施工质量。
2.3 基础梁配筋图的要求基础梁配筋图应满足以下要求: - 图纸清晰、准确,标注清楚尺寸和配筋要求。
- 配筋图纸应与设计图纸一致,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 图纸上应注明材料规格、数量和质量要求。
- 配筋图纸应标明基础梁的钢筋截面尺寸和配筋的位置。
- 图纸应包含有序列表,以清晰划分不同部分和要求。
三、基础梁配筋图的绘制流程3.1 获取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在绘制基础梁配筋图之前,需要获取设计图纸和相关的规范要求。
这些文件将成为绘制图纸的依据。
3.2 确定基础梁的尺寸和截面形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基础梁的尺寸和截面形状。
这包括基础梁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参数。
3.3 计算基础梁的配筋量和截面尺寸根据设计荷载和规范要求,计算基础梁所需的配筋量和截面尺寸。
这包括确定梁的主筋和箍筋的数量、直径和布置方式。
3.4 绘制基础梁配筋图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基础梁配筋图。
图纸上要标注清楚基础梁的尺寸、配筋的位置和要求,并按照规范要求标明相关参数和信息。
《16G101-1》图集梁配筋讲解培训讲义(附图)

加腋
加腋
加腋
腋高 腋宽
梁底部轮廓线
腋高
腋宽
3)梁箍筋
• 箍筋级别: • 直径:6,8,10,12… • 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 • 肢数
① 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一样,用斜线“/” 分开, “/” 前为加密区间距, “/”后为非加密区间距
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一样,不需要用斜线“/” 分开
例: N4 12
• ③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 注
柱左侧
柱右侧
• ③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 数量写在括号内。
• 例:6 20 2(-2)/4 表示下部一共两排钢筋,最下排4 20 直接伸进支座,其上一排 2 20不伸入支座,见图(c)。
返回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当在梁上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同时存在时, 原位标注优先,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 取用
返回
1)梁编号
① 梁类型代号 ② 序号:阿拉伯数字1,2,3,4…… ③ 跨数:柱或墙为梁的支座,相邻的两个支座之间为一跨 ④ 有无悬挑代号:一端悬挑注写A,
两端悬挑为B
返回
序号
• 阿拉伯数字1,2,3,4…… 例如:KL1,KL2,KL100
φ8@100/200(2)
②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肢数一样,肢数注写一次,写在括号 内;
如果不一致分别注写在括号内
φ8 @100(4)/200(2)表示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100mm的4 肢箍筋,非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200mm的2肢箍筋,箍筋为II 级钢。
③ 非框架梁、悬挑梁、非抗震梁采用不同箍筋间距和肢数,用斜线 “/” 分开;先写支座端部箍筋,后写跨中钢箍筋
梁配筋图解(很全)

受弯构件的配筋计算
总结词
受弯构件在承受弯矩时,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纵向钢筋来承受拉压应力,确保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 性。
详细描述
在受弯构件的配筋计算中,需要考虑弯矩大小、构件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等因 素,通过计算确定纵向钢筋的数量、直径和间距,以满足构件的承载力要求。
受压构件的配筋计算
的影响。
03
梁的钢筋种类
受力钢筋
受力钢筋
是梁中承受拉应力和压应 力的主要钢筋,通常采用 直径较大的钢筋。
受力钢筋的放置
根据梁的跨度和受力情况, 受力钢筋放置在梁的上部 或下部,具体位置根据计 算确定。
受力钢筋的连接
受力钢筋通常需要焊接或 绑扎连接,以确保其整体 受力性能。
箍筋
箍筋
是用来固定受力钢筋位置,传递 剪力及限制混凝土裂缝开展的钢
架立钢筋可以确保梁中其他钢筋 的位置正确,使整个梁的钢筋网
保持稳定。
分布钢筋
分布钢筋
是用来传递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防止混凝土开裂 的钢筋。
分布钢筋的形式
分布钢筋通常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以垂直或水 平方向布置在梁中。
分布钢筋的作用
分布钢筋可以均匀传递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防止 混凝土在梁中产生裂缝。
04
配筋方式
基础梁的配筋方式通常为 上下两排钢筋,上排钢筋 主要承受拉力,下排钢筋 主要承受压力。
主梁
定义
主梁是指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梁,通常位于楼板或屋顶之上。
特点
主梁需要承受较大的荷载,因此其截面尺寸和配筋都比较 大。
配筋方式
主梁的配筋方式通常为上下两排钢筋,上排钢筋主要承受 拉力,下排钢筋主要承受压力。此外,主梁的两侧通常还 会设置箍筋以提高梁的抗剪承载能力。
梁配筋图解 (很全)-主梁配筋图详解

二 、梁的集中标注 小提示:如果贴近梁的地 方,没有不同于梁的集中 标注的内容时,全梁都要 执行集中标注的内容。
图 2-1-1 梁的集中标注 注释
小提示:也有的设计图,把对梁 的集中标注,用习惯方法标注。 把第二行中的通长筋,写在了第 三行。规则中的三、四行,依次 改成了四、五行。
第二节 原位标注梁的箍筋
图 3-2-1框架梁的原位标注 小跨梁的箍筋直径小, 需要原位补充。
图3-1-2的框架梁是四跨。其中三跨比较大,而右边 跨的跨度比较小。因此,箍筋的集中标注规格数据 代表不了右边小跨梁的箍筋。
第三节 原位标注梁的箍筋
“4Φ16”它包含了集中标注 里的“2Φ16”。除去集中标 注的二根“2Φ16”,还剩下 一个“2Φ16”,注意剩下的 不再是长的纵向筋了,这是 两根直角形钢筋 。
简支梁钢筋轴测投影示意图
小提示:只有图1-3-1这样的平 面图,还是不能施工。还要根据 设计说明,知道该梁是不是抗震 设防?如是抗震,是几级抗震? 根据这些信息去查《03G101-1》 构造详图
图 1-3-3 三、四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 KL
图 1-3-4 三级抗震等级框架梁KL箍筋配 置
第二讲 梁的集中标注
设置构造筋的梁是根据梁的高度 来确定的,在框架梁设计中,梁 没有承受外部扭力,但是,当梁 腹板的高度≥450时,必须在梁的 纵向两侧面配置构造钢筋。
第四讲 悬挑梁与加腋梁的标注及图示方法
悬挑梁与加腋梁的共同几何特点,沿梁的长度方向,其截面是变化的。但是,它们截面宽 度是不变的。
第一节悬挑梁
第二节 加腋梁
图 3-3-1单跨框架梁的原位标注
下部“2Φ16”是梁下部布在角 部的通长筋,形状如下:
梁配筋要点(讲解大纲)

梁配筋讲解大纲目标:掌握梁平法的基本表达方式,能看懂梁平法施工图;掌握梁配筋的规范上的基本构造要点和梁配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能根据pkpm的satwe计算结果基本无障碍的画梁配筋平法施工图。
一、梁的内力图梁的三种正截面破坏形式(1)适筋梁:随荷载增加,超过极限弯矩时,下部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应力丧失承载能力前瞬间,几乎同时,梁的中和轴上移,混凝土受压区面积减小,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极限,构件丧失失承载能力。
其垮塌过程有一定时间,属于延性破坏,这正是我们希望的破坏形态;(2)少筋梁随荷载增加,超过极限弯矩时,下部受拉钢筋太少,过早屈服,变成类似素混凝土构件,瞬间断裂而垮塌,属脆性破坏;(最小配筋率)p min=0.002或者p min=0.45f t/f y。
(3)超筋梁,My=Mu时,钢筋的屈服强与混凝土受压同时发生,如再增大配筋率,则钢筋应力未达到屈服,混凝土即发生受压破坏,丧失承载能力而破坏,其垮塌于瞬间,属脆性破坏。
最大配筋率,即My=Mu时的Pmax。
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
(4)梁的经济配筋率:0.6%~1.5%.(板的经济配筋率0.4%~0.8%)二、梁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实际工程中截面尺寸确定原则;满足建筑功能,规则统一,满足经济配筋率。
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30.转换层或者车库顶板可适当提高到C40左右。
箍筋为一级钢:HPB300(直径:6,6.5810)纵筋:HRB335(用的较少)、HRB400(8~32直径均可)三、梁平法表达方式传统的梁配筋表达方式之一:平法表达:与平法相关联的一个配筋要点,是钢筋的排布问题:四、根据SA TWE计算结果画梁配筋五、梁上部通长钢筋与架立筋通长钢筋——贯通钢筋,考虑到在地震力的作用下框架梁反弯点可能发生变化,而”通长”布置的受力钢筋,一般上部支座的两根角部钢筋拉通作为通长筋。
(沿梁的顶面和底面至少应该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构造需满足的要求:一级、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小于14mm,且不小于梁上部支座负筋和梁底筋的两者较大截面面积的1/4。
梁配筋图识读

梁配筋图识读一、梁的配筋图画法梁平面整体配筋图是在各结构层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1、平面注写方式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将不同编号的梁各选一根,在其上直接注明梁代号、断面尺寸B×H(宽×高)和配筋数值。
当某跨断面尺寸或箍筋与基本值不同时,则将其特殊值从所在跨中引出另注平面注写采用集中注写与原位注写相结合的方式标注:原位注写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将梁上、下部受力筋逐跨注写在梁上、下位置,如受力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下图表达了在轴线上梁的情况,引出线部分为集中标注。
KL2(2A)300×650为2号框架梁,有两跨,一端有悬挑、梁断面300×650;φ8-100/200 (2)2φ25表明此梁箍筋是φ8间距200,加密区间距100,2φ25表示在梁上部贯通直径为25mm的钢筋2根;(-0.100)表示梁顶相对于楼层标高24.950低0.100m,在轴与①~②轴之间梁下部中间段6φ252/4为该跨梁下部配筋,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
在①轴处梁上部注写的2φ25+2φ22 ,表示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部。
当梁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略不注,如②轴梁上端所示。
当集中注写的数值中某一项(或几项)数值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则按其不同数值原位注写在该跨或该悬挑部分处,施工时,按原位标注的数值优先选用。
如③轴右侧悬挑梁部分,下部标注φ8-100,表示悬挑部分的箍筋通长都为φ8间距100的两肢箍。
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根据梁的不同编号类型,按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2. 截面注写方式是将断面号直接画在平面梁配筋图上,断面详图画在本图或其它图上。
截面注写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如在梁密集区,采用截面注写方式可使图面清晰。
梁配筋图解-(超全)-真心好

腰筋通常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以垂 直或倾斜的方式布置在梁的两侧。
03
梁的配筋计算
承载力计算
计算梁的承载力
根据梁的跨度、荷载类型和分布情况,通过力学分析计算梁 的承载能力。
确定梁的弯矩和剪力
根据梁的承载力要求,确定梁所承受的弯矩和剪力,为配筋 提供依据。
稳定性计算
计算梁的稳定性
考虑梁的长度、截面尺寸、材料 特性等因素,通过稳定性分析计 算梁在受力状态下的稳定性。
详细描述:梁的承载力不足会导致结构 变形、损坏或倒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重新评估梁的计算模型和设计参数, 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梁的稳定性问题
详细描述:梁的稳定性问题可能 导致结构变形、摇晃或倒塌。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 措施
1. 加强梁的支撑和锚固,提高其 稳定性。
悬臂梁
预应力梁
悬臂梁的一端固定在支承上,另一端自施加预应力,以提 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
梁的结构
01
02
03
梁的截面形式
梁的截面可以根据实际需 求选择不同的形式,如矩 形、T形、工字形等。
梁的材料
常用的梁材料包括钢材、 混凝土等,不同材料具有 不同的力学性能和适用范 围。
质量和浇筑的顺畅。
浇筑过程中应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和振捣方式,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质 量缺陷。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05
梁的加固方法
粘钢加固法
总结词
通过粘贴钢板来增加梁的承载能力
详细描述
粘钢加固法是一种常见的梁加固方法,通过在梁的受拉或受压侧粘贴钢板,提 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弯刚度。该方法施工简便,对原结构影响小,适用于承受 静载和次动载的梁的加固。
梁配筋原则说明

配筋原则:1:使用钢筋:除拉结筋采用HPB300钢筋外,钢筋直径6≤≤25采用HRB400钢筋,钢筋直径28≤≤40采用HRB500钢筋。
2:梁配筋:2.1:编号顺序:先沿Y向,后沿X向;先左侧,后右侧;先下侧,后上侧。
位于同一线上的梁,按同一编号+a、b、c...,(如KL11a、KL11b)以便编辑。
2.2:拉通筋:所有框架梁均设置拉通钢筋,拉通钢筋根数同箍筋肢数,按支座筋直径拉通,若支座筋相差较大,可拉通小直径支座筋,1/3处焊接,如800宽的梁设置5肢箍,则拉通5根面筋。
所有次梁设置拉通钢筋,拉通筋根数为两根,直径同支座面筋,超过两肢箍时,设置架立筋,架立筋同下表。
2.3:铰接支座按除按拉通筋配置外,且应满足不小于底筋面积1/4;单跨简支梁支座面筋跨度L<4 4<L≤6m 6<L≤10m L>10m除两根拉通支座筋外的架立筋支座面筋拉通两根面筋拉通+(n12)两根面筋拉通+(n14)两根面筋拉通+(n16)铰接支座面筋另一侧支座面筋拉通箍筋肢数根数两根面筋拉通+ n12两根面筋拉通+ n14两根面筋拉通+ n16注:n为箍筋肢数-22.4:腰筋配置:①非抗扭梁不必标注腰筋,腰筋配置详《腰筋表》;②抗扭梁应标注腰筋N***;③梁宽≥800时外侧腰筋均按抗扭腰筋构造。
即两跨b<800时若计算结果需设抗扭腰筋则需原位标注Nxx,若梁宽b≥800时,当计算结果需设抗扭腰筋时则核对腰筋表中腰筋是否满足抗扭要求,若不满足则需原位注明Nxx,满足则无需注明。
腰筋表仅放在结施G003,图中不需再放置。
2.5:箍筋配置:①箍筋原则上不标注,详《箍筋表》,但应按计算结果复核《箍筋表》配置是否满足计算要求,箍筋表仅按规范要求最小值配置;②连梁应全长加密(强条)(表中已经注明);③跨高比(净跨/梁高)不大于5的框架梁应注明箍筋全长加密;④当梁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为10(强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配筋详解
一、框架梁
框架梁和次梁,按照是否和竖向构件构成抗侧力体系为标准区分
1、跨数的确定
可由SATWE计算结构确定;
2、提供延性的配筋(上下纵筋和箍筋)需要遵循的规范:《抗规》和《混规》
A、《抗震规范》要求:
6.2章节是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要求,内力的调整由PKPM程序完成,无须人工干预;重点是6.3章节的抗震构造措施:
6.2.9条同《混规》11.3.3条是剪压比限值的要求,是极容易超筋的一项指标;
剪压比(梁柱截面上的名义剪应力V/bh0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梁塑性铰区的截面剪压比对梁的延性、耗能能力及保持梁的强度、刚度有明显的影响,当剪压比大于0.15的时候,梁的强度和刚度有明显的退化现象,此时再增加箍筋用量,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对梁柱的截面尺寸有所要求。
6.3.1和6.3.2确定梁的外观,耗能构件和扁梁的优缺点;
6.3.3-1和6.3.3-2是确定受压区高度;控制受压区高度的目的是控制梁端塑性铰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在确定受压区高度时,可计入受压钢筋。
水平力往复作用下,梁端弯矩方向改变。
6.3.3-3是受力构件体量的协调;注意此条极容易忽略;
6.3.4-1简述为四分之一贯通;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至少是搭接,且两端需受拉锚固的直线钢筋。
6.3.4-2一般不会有问题;
6.3.4-3应该与《混规》11.3.8条和11.3.9条和9.2.10条共同考虑;面积配箍率公式:
ρsv=Asv/(bs)=(n×Asv1)/(b×s)
《混规》除11.3.9条外与《抗规》相同。
箍筋的配筋方法:
配筋要点:1、计算要求;2、面积配箍率;3、肢距要求
检验纵向钢筋配筋率有没有大于2%的,如有查看箍筋是否需要增大直径
不提供延性的钢筋(腰筋、架立钢筋、腰筋拉结钢筋)仅满足《混规》要求即可
二、次梁
A、次梁的下部纵向钢筋详《混规》9.2.2条,记住12d的锚固长度要求;
B、次梁的上部纵向钢筋详《混规》9.2.6条,必须牢记:
1、虚拟铰接处的配筋面积为跨中的主受力钢筋的1/4;
2、一般情况下上部贯通钢筋用架立钢筋(一般为直径12),仅在支座处另加受力钢筋;
3、支座受力钢筋的0.35La的锚固要求;
4、注意主梁的宽度和次梁的钢筋直径是有相互影响的;
5、架立钢筋搭接150;
C、腰筋:详《混规》9.2.13条,注意:
1、hw的取值与h0的关系;
2、分为G和N;
G:单侧纵向构造钢筋的面积:0.1%x400x500=200mm^2;每侧配筋2$12=226mm^2;
N:计算结果VT3-0.2为抗扭纵筋配置方法如下:
VT Ast--Ast1
VT ――剪扭配筋标志;
Ast ――梁受扭纵筋面积
Ast1――梁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的面积
抗扭钢筋的配置是将Ast按比例分配到梁上下左右,可按此比例:上下各15%,左右各35%;抗扭箍筋的验算:Ast1表示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面积最小值,不必与Asv或者Asv0再相加,只要梁截面最外侧的箍筋单肢面积不小于此值即可。
D、附加箍筋和吊筋
详《混规》9.2.11条:
1、集中荷载的部位;
2、宜采用附加箍筋;
3、基本箍和附加箍;
4、次梁底低于主梁底的吊筋做法;
F=206+59=265KN
Asv=265X1000/(210xsin90)=1261mm^2
选取8$10两肢箍筋;8x2x79=1264mm^2,则主梁每侧布置4个$10双肢箍;如在S范围内排布不下,则减为每侧3个;加大箍筋直径。
如仅采用吊筋承受集中荷载:
Asv=265x1000/(360xsin45)=1041mm^2
采用2$20三级钢;共4个截面=4x314=1256mm^2
实际工程中附近箍筋承载力不足时才采用吊筋,两者的承载力应该叠加。
吊筋:
1、吊筋需成对配置。
单肢吊筋受力不均匀,多肢则无必要;
2、吊筋的底部一般应放置在主梁底筋的二排筋位置,绝不应置于紧贴次梁的底部;
3、梁高h≤800mm时,吊筋45º弯曲,h>800mm时,呈60º弯曲;
4、吊筋的弯起段应伸至梁上边缘,且未端的水平段在受拉区长度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
5、主次梁载面高度相同时,集中荷载全部由吊筋承担,此时梁侧仍需加密箍;
6、当一根梁有多处集中荷载而各个集中荷载处所需的吊筋规格不同时,为了避免施工时放错位置,设计中宜以其中最大吊筋规格统一放置;
7、任何情况下,即使集中荷载单独由吊筋承担,而只要设置了吊筋,同时就必须设加密箍筋。
三、配筋时需注意
1、钢筋间距的要求详《混规》9.2.1条;
2、纵筋配筋考虑:(1)、配筋面积(配筋率不大于2%);(2)、纵筋间距(不能排三排钢筋(3)、箍筋肢距超规;
3、纵梁超筋:(1)、框架梁的端部配筋率超2.75%;(2)、梁底或梁端超筋,超相对受压区高度限值;(3)、受压区高度的要求;(4)、受剪截面的要求;
4、边支座与连续梁;
5、长短跨面钢筋贯通;
6、相对刚度决定主次梁
7、互为支座的十字梁、井字梁等均为一跨
8、类似于连梁的梁应该上下配筋相同
9、放置于土垫层上的地梁上下配筋相同
10、悬挑梁的面钢筋至少放大1.3倍配置;
11、井字梁主梁面筋的保护层厚度
按照常规的施工做法,次梁面钢筋需放置在主梁面钢筋之上,长跨梁的面钢筋需放置在短跨梁的面钢筋之上,虽然北京院编制的技术措施5.3.20条里已说明次梁面钢筋必须放置在主梁上是一种误解,但部分施工单位还是喜欢因循守旧。
按常规做法的井字梁钢筋布置见下图:
由图可见,井字梁两个方向的主梁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分别达到121mm和93mm;在用程序计算时候,梁保护层厚度若没有相应加大,则框架梁的支座处的配筋就偏小了。
而且,若框架梁还有悬臂部分,这么大的保护层是很容易开裂的。
12、梁柱混凝土等级差异的处理
砼强度等级相差级别边、角柱节点中柱节点
10MPa 加插短筋为柱主筋面积的一
半
不需作特别的处理
15MPa 加插短筋为柱主筋面积的一
倍加插短筋为柱主筋面积的一半
大于或等于20MPa 节点区的砼强度等级应按柱砼强度等级施工,做法详梁柱节
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