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
平行线的性质(第二课时)一、目标导学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知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能初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2、使学生体会观察、猜想、实验、归纳、验证的研究问题方法.重点:平行线的性质.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及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二、自学质疑活动1 知识准备(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活动2 教材导学1.打过台球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打台球时会涉及平行线的知识吗?如图5-3-43所示,打台球时,用白球沿图示箭头方向去打黑球,要使黑球经过一次反弹后直接撞入袋中,入射角∠4等于反射角∠5,且∠1=∠2.若∠3=30°,则打黑球时必须保持∠1等于多少度才能将黑球撞入袋中?图5-3-43 图5-3-44 图5-3-45 2.如图5-3-44,三个相同的三角板拼接成一个图形,请找出图中所有的平行线.知识点一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__ __.如图5-3-45,∵AB∥CD(已知),∴∠1=∠2(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_ __.如图5-3-45,∵AB∥CD(已知),∴∠2=∠3(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_ __.如图5-3-45,∵AB∥CD(已知),∴∠2+∠4=180°( ).知识点二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判定方法1:同位角__ __,两直线平行.如图5-3-45,∵∠1=∠2(已知),∴AB∥CD( ).判定方法2:内错角__ __,两直线平行.如图5-3-45,∵∠2=∠3(已知),∴AB∥CD( ).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___,两直线平行.如图5-3-45,∵∠2+∠4=180°(已知),∴AB∥CD( ).三、互助探究例1 如图5-3-46,已知∠1=73°,∠2=107°,∠3=79°,求∠4的度数.例2 如图5-3-47是一张四边形纸片ABCD被撕掉∠A,∠C后的剩余部分(∠A在左上角).量得∠1=∠2,∠B=45°,∠D=105°.在图中画出被撕掉的部分并求原来∠A,∠C的度数.例3 如图5-3-49,已知AB∥CD,EG,FR分别是∠BEF,∠EFC的平分线.试说明EG∥FR.图5-3-46 图5-3-47 如图5-3-49四.展示点评(学生展示成果,学生点评,教师引导)五、达标巩固(必做题)1.如图5-3-56,已知∠1=∠2,∠3=73°,则∠4的度数为________度.图5-3-56 图5-3-58 图5-3-59 2.如图5-3-58,若∠1=40°,∠2=40°,∠3=116°30′,则∠4=__________.3.已知:如图5-3-59,若∠1=∠2,∠A=60°,则∠AD C=________度.4.如图5-3-60,l∥m,若∠1=120°,∠A=55°,则∠ACB的大小是________.图5-3-60图5-3-615.已知:如图5-3-61,∠1=∠2,CE∥BF,试说明AB∥CD.六、归结反思通过学习这节课,我的收获和困惑分别是:2019-2020学年初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近五年中,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每年进出口总额如图所示,则其中进出口总额增长最快的是()A.2013- 2014年B.2014- 2015年C.2015 -2016年D.2016 -2017年2.下列各组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互相得到的是()A.B.C.D.3.关于“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个无理数B.它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C.它可以表示面积为19的正方形的边长n=D.若191<<+(n为整数),则5n n4.下列图中∠1和∠2不是同位角的是()A.B. C.D.5.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作三角形,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2,3,4 B.4,4,6 C.6,8,10 D.7,12,136.如图,直线,将()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上,若,则 的度数为( )A .B .C .D .7.如图所示,四幅汽车标志设计中,能通过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 8.如图,△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BA 于E ,且AB =10cm ,则△DEB 的周长为( )A .20cmB .16cmC .10cmD .8cm9.已知x ,y 满足方程组2123x y t x y t+=+⎧⎨-=-⎩,则x 与y 的关系是( ) A .34x y += B .32x y += C .34x y -= D .32x y -=10.小明去超市买东西花20元,他身上只带了面值为2元和5元的纸币,营业员没有零钱找给他,那么小明付款有几种方式(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二、填空题题11.某物体运动的路程S (厘米)与运动的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物休运动20秒所经过的路程是_____厘米.12.如图,如果AB BC ⊥垂足为B ,5AB =,4BC =,那么点C 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13.如图,用火柴棍拼成一排图形:第1个图形用了5根;第2个图形用了9根;第3个图形用了13根,……,那么第n 个图形用了_____根.1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是___.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 在x 轴的下方,y 轴的右方,到y 轴的距离都是3,到x 轴的距离都是5,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16.小明和小芳用编有数字1~10的10张纸片(除数字外大小颜色都相同)做游戏,小明从中任意抽取一张(不放回),小芳从剩余的纸片中任意抽取一张,谁抽到的数字大,谁就获胜(数字从小到大顺序为1,2,3,4,5,6,7,8,9,10)然后两人把抽到的纸片都放回,重新开始游戏,如果小明已经抽到的纸片上的数字为3,然后小芳抽纸片,则小芳获胜的概率是_____.17.如果不等式组321x x m <⎧⎨>-⎩有解,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18.如图,012180,D C ∠+∠=∠=∠,求证://AD BC ,请将证明过程填写完整.证明:∵012180∠+∠=(已知)又∵1AOE ∠=∠( )∴________02180+∠=,∴//DE 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 )又∵C D ∠=∠(已知)∴D ∠=________________,∴//AD BC ( )19.(6分)某家商店的账目记录显示,某天卖出6件甲商品和3件乙商品,收入108元;另一天,以同样价格卖出5件甲商品和1件乙商品,收入84元.问每件甲商品和乙商品的售价各是多少元?20.(6分)解不等式组:4261139x x x x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1.(6分)解不等式组513(1)1+213x x x x ->+⎧⎪⎨≥-⎪⎩并在数轴上表示出它的解集.22.(8分)如图所示的大正方形是由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组成.(1)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得到一个数学等式;(2)利用(1)中得到的结论,解决下面的问题:若a+b =2,ab =﹣3,求:①a 2+b 2;②a 1+b 1.23.(8分)《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重要的著作,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它的代数成就主要包括开方术、正负术和方程术.其中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人共买鸡,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鸡价各几何?”译文:“今天有几个人共同买鸡,每人出8钱,多余3钱,每人出7钱,还缺4钱.问人数和鸡的价钱各是多少?”请列方程组解决此问题.24.(10分)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将△ABC先向右平移4格得到△A1B1C1,再将△A1B1C1绕点A1逆时针旋转90°得到△A1B1C1,请依次画出△A1B1C1和△A1B1C1.25.(10分)已知点P(2m+4,m-1),请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点P的坐标.(1)点P在x轴上;(2)点P的纵坐标比横坐标大3;(3)点P在过点A(2,-4)且与y轴平行的直线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D【解析】【分析】2013- 2014年与2016 -2017年的增长额比较即可.【详解】. 2015 -2016年与2016 -2017年进出口总额减少,不合题意;2013- 2014年:15026-14103=923亿美元,2016 -2017年:14303-12005=1298亿美元,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2.C【解析】试题解析:观察图形可知图案C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故选C.点睛: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而误选A、B、D.3.D【解析】【分析】分别根据无理数的定义、数轴的意义、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无理数的估算方法判断即可.【详解】解:A. A不合题意;B. B不合题意;C.它可以表示面积为19的正方形的边长,说法正确,故选项C不合题意;D.45<<,故选项D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数轴的意义以及无理数的估算,无理数的估算关键是确定无理数的整数部分.“夹逼法”是估算的一般方法,也是常用方法.4.C【解析】【分析】根据同位角的定义(在截线的同侧,并且在被截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是同位角)进行判断.【详解】A选项:∠1与∠2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条边在被截线的同一方,是同位角,B选项:∠1与∠2有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条边在被截线的同一方,是同位角,C选项:∠1与∠2的两条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同位角,D选项:∠1与∠2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条边在被截线的同一方,是同位角.故选C.【点睛】考查了同位角的定义,判断是否是同位角,必须符合三线八角中,在截线的同侧,并且在被截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是同位角.5.B【解析】【分析】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判断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A、22+32=13≠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42+42=32≠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62+82=100=10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D、72+122=193≠13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6.C【解析】【分析】过点B作直线b∥l,再由直线m∥l可知m∥l∥b,得出∠3=∠1,∠2=∠1,由此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过点B作直线b∥l,如图所示:∵直线m∥l,∴m∥l∥b,∴∠3=∠1,∠2=∠1.∵∠2=21°,∴∠1=21°,∴∠3=15°-21°=21°,∴∠1=∠3=21°;故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与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A【解析】根据平移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的图形变换叫做图形的平移”分析可知,A选项中的图形可通过平移得到,其余三个选项中的图形不能通过平移得到.故选A.8.C【解析】【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BE=DE,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E=DC、AE=AC,根据周长的定义即可得出C△DEB=BE+DE+BD=AB=10,此题得解【详解】解:∵△ABC中,∠C=90°,AC=BC,∴△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45°,∴△B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DE.∵AD平分∠CAB交BC于D,∴DE=DC,AE=AC,.C△DEB=BE+DE+BD=BE+DC+BD=BE+BC=BE+AE=AB=10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找出BE=DE、DE=DC、AE=AC是解题的关键.9.A【分析】把t 看做已知数,根据x 、y 系数的特殊性相加可得结论.【详解】2123x y t x y t +=+⎧⎨-=-⎩①②, ①+②得:3x+y=4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并运用了整体思想.10.B【解析】试题分析:设小明带了面值为2元的纸币x 张,面值为5元的纸币y 张,由题意得,2x+5y=20,因为x 和y 都是非负的整数,所以x=0,y=4,或x=5,y=2,x=10,y=0,共3种付款方式.故选B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二、填空题题11.1【解析】【分析】分析题意,设函数解析式为:s=kt ,把(4,10)代入即可求得函数解析式.【详解】设函数解析式为:s=kt ,把(4,10)代入得:4k=10,k=2.5,∴s=2.5t ,当t=20时,s=1.∴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为1厘米.【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在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这条直线的解析式,正确求出k 是解题关键. 12.4【解析】根据AB⊥BC,BC=1,可知点C到AB的距离为1.【详解】∵AB⊥BC,BC=1,∴可知点C到AB的距离为1,故答案是:1.【点睛】本题运用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关键是理解好定义.13.4n+1.【解析】【分析】由已知图形得出每增加一个四边形就多4根火柴棍,据此可得.【详解】∵图①中火柴棍的个数5=4×1+1,图②中火柴棍的个数9=4×2+1,图③中火柴棍的个数13=4×3+1,……∴第n个图形中火柴棍的个数为(4n+1)根,故答案为:4n+1.【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图象探索规律问题,从简单的情形考虑,发现规律解决问题.14.40【解析】【分析】将80°角分为底角的外角和顶角的外角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详解】①若80°是顶角的外角时,该三角形的顶角为18080100︒-︒=︒底角=180100402︒-︒=︒②若80°是底角的外角时,该三角形的底角为18080100︒-︒=︒100100200180︒+︒=︒>︒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此情况不存在.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当三角形的外角不确定是底角的外角还是顶角的外角时,要分类讨论,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解.15. (3,-5)【解析】【分析】由题可知点P在x轴的下方且在y轴的右侧,于是可以确定M点在第四象限;由于第四象限内点的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负数,结合P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可得点P的坐标.【详解】∵点P在x轴的下方且在y轴的右侧,∴点P在第四象限.∵点P到到y轴的距离都是3,到x轴的距离都是5,∴点P的坐标是(3,-5).【点睛】本题考查了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确定,需明确各象限内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特点.16.7 9【解析】【分析】根据概率公式即可计算求解.【详解】由题意可知小芳获胜只需抽到比3大的数,故概率为7 9【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概率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关系. 17.m<2【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由于该不等式组有解,∴2m﹣1<3,∴m<2,故答案为:m<2【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不等式组的解集,本题属于基础题型.三、解答题18.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判定一一判断即可.【详解】证明:∵∠1+∠2=180°(已知)又∵∠1=∠AOE(对顶角相等)∴∠AOE+∠2=180°∴DE∥A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DE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C=∠D(已知)∴∠D=∠DEB∴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AOE,A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E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E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9.每件甲商品的售价为16元,每件乙商品的售价为4元.【解析】分析:设甲种商品每件进价是x元,乙种商品每件进价是y元,根据“卖出6件甲商品和3件乙商品,收入108元;同样价格卖出5件甲商品和1件乙商品,收入84元”列出方程组解答即可;详解:设每件甲商品的售价为x元,每件乙商品的售价为y元.根据题意,得63108 584.x yx y+=⎧⎨+=⎩,解得16,4.x y =⎧⎨=⎩答:每件甲商品的售价为16元,每件乙商品的售价为4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再求解.20.-3<x≤2.【解析】试题分析: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找不等式组解集的规律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 试题解析:426{1139x x x x --+≤>①② ∵解不等式①得:x >-3,解不等式②得:x≤2,∴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为:.考点: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21.2<x ≤4,数轴表示见解析.【解析】【分析】首先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再根据: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大大小小取不着,确定出两个不等式的公共解集后,再在数轴上表示即可.【详解】513(1)1+213x x x x ->+⎧⎪⎨≥-⎪⎩①② 解不等式①,得:x>2,解不等式②,得:x≤4,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4.在数轴上表示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组的解法,解题过程中要注意:①移项,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②去分母时要注意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③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22.(1)(a+b )3=a 3+3ab+b 3;(3)①10;②3.【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和长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3)将①、②两个式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然后代入相应的数值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由图可得,正方形的面积=(a+b )3,正方形的面积=a 3+3ab+b 3,∴(a+b )3=a 3+3ab+b 3.故答案为:(a+b )3=a 3+3ab+b 3.(3)①a 3+b 3=(a+b )3﹣3ab =33﹣3×(﹣3)=10;②a 1+b 1=(a 3+b 3)3﹣3a 3b 3=103﹣3×(﹣3)3=100﹣18=3.【点睛】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式、正方形面积公式和长方形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完全平方式、正方形面积公式和长方形面积公式.23.人数为7人,鸡的价钱为53钱【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组,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设人数为x 人,鸡的价钱为y 钱,根据题意,列方程组得:8374x y y x -=⎧⎨-=⎩. 解方程组得753x y =⎧⎨=⎩. 答:人数为7人,鸡的价钱为53钱.【点睛】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组.24.见解析【解析】【分析】首先确定A、B、C三点向右平移4个单位的对应点位置,然后再连接即可;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各对应点位置,再顺次连结即可求解.【详解】如图所示:△A1B1C1和△A1B1C1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关键是正确确定组成图形的关键点平移和旋转后的对应点的位置.25.(1)(6,0);(2)(-12,-9);(3)(2,-2)【解析】试题分析:(1)让纵坐标为0求得m的值,代入点P的坐标即可求解;(2)让纵坐标-横坐标=3得m的值,代入点P的坐标即可求解;(3)让横坐标为2求得m的值,代入点P的坐标即可求解.试题解析:(1))点P在x轴上,故纵坐标为0,所以m-1=0,m=1,点P的坐标(6,0);(2)因为点P的纵坐标比横坐标大3,故(m -1)-(2m+4)=3,m=-8,点P的坐标(-12,-9);(3) 点P在过A(2,-4)点,且与y轴平行的直线上,所以点P横坐标与A(2,-4)相同,即2m+4=2,m=-1,点P的坐标(2,-2)2019-2020学年初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如图,过△ABC 的顶点A ,作BC 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 )A .B .C .D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x+y )2=x 2+y 2B .(﹣x+y )2=x 2+2xy+y 2C .(x ﹣2y )(x+2y )=x 2﹣2y 2D .(x ﹣1)(﹣x ﹣1)=1﹣x 23.如图,点P 在直线AB 上,点C ,D 在直线AB 的上方,且PC⊥PD,∠APC=28°,则∠BPD 的度数为( )A .28°B .60°C .62°D .152°4.下列各组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3cm ,8cm ,5cm B .6cm ,6cm ,6cm C .3cm ,5cm ,7cmD .3cm ,4cm ,5cm5.已如一组数据10861091311,111010,,,,,,,,,下列各组中频率为0.2的是( ) A .5.57.5-B .7.59.5-C .9.511.5-D .11.513.5-6.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案是我国几家国有银行的图标,其中图标属于中心对称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如果a <b ,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3a >-3bB .a -3>b -3C .1133a b >D .a -b >08.某市举办画展,如图,在长14m ,宽10m 的长方形展厅中,划出三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区域摆放水仙花,则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为( )A .8mB .13mC .16mD .20m9.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540°,那么这个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为( ) A .5B .6C .7D .810.用加减法解方程组32104150x y x y -=⎧⎨-=⎩①②时,最简捷的方法是( )A .①×4﹣②消去xB .①×4+②×3消去xC .②×2+①消去yD .②×2﹣①消去y二、填空题题 11.已知12x y =⎧⎨=⎩是方程ax -y =3的解,则a 的值为________.12.写出命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逆命题_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下册《5.3平行线的性质5.3.1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七年级数学下册《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七年级数学下册《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七年级数学下册《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学习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重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一、自主学习1、预习疑难:2、平行线判定:二、合作探究(师徒合作完成,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四人小组中完成。
)(一)平行线性质1、观察思考:教材19页思考2、探索活动:完成教材19页探究3、归纳性质:同位角。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a∥b(已知)同位角 . ∴∠1=∠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b a4321F EDCBA∵a ∥b (已知)两直线平行 . ∴∠3=∠5( )∵a ∥b (已知). ∴∠3+∠6=180°( )(二)证明性质的正确性:1、性质1→性质2:如右图,∵a ∥b (已知)∴∠1=∠2( ) 又∵∠3=∠1(对顶角相等). ∴∠2=∠3(等量代换)。
克山县一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平行线的性质5.3.1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
5.3 平行线的性质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利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你还记得这些判定方法分别是如何叙述的吗?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2.学习目标:(1)能叙述平行线的三条性质.(2)能运用平行线的三条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3.学习重、难点: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及它们与平行线的判定之间的关系.难点:性质2和性质3的推理过程的逻辑表述.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课本P18的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要求:正确画图、测量、验证、归纳.(4)探究提纲:①画图:画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如图1所示).②测量: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③分析:∠1~∠8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同位角有:∠1与∠5,∠2与∠6,∠3与∠7,∠4与∠8,相等.④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⑤验证:如果改变截线的位置,你的猜想还成立吗?⑥归纳:a.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你发现的结论吗?b.你还能用符号语言表述该结论吗?2.自学:学生按探究提纲进行研讨式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围绕探究提纲进行学习的情况及存在的困惑.②差异指导:对个别学生在学法和认知有偏差时进行点拨引导.(2)生助生: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展示成果,查找并纠正不正确的认识或结论.4.强化:(1)平行线的性质1及其几何表述.(2)经历平行线的性质1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课本P19的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要求:阅读教材,重要的部分做好圈点,疑点处做好记号.(4)自学参考提纲:①与平行线的判定类似,你能由性质1推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内错角之间的关系吗?a.结合图2,你能写出推理过程吗?b.类比性质1,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上面的结论吗?答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你还能用几何语言表述该结论吗?②a.类似地,可以推出平行线关于同旁内角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2,用几何语言表述为:∵a∥b,∴∠2+∠4=180°.b.试写出用性质1推出性质3的推理过程.c.试写出用性质2推出性质3的推理过程.③如图3,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a.从∠1=110°,可以知道∠2是多少度吗?为什么?答案:∠2=11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从∠1=110°,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答案:∠3=1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从∠1=110°,可以知道∠4是多少度吗?为什么?答案:∠4=7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如图4,AB∥CD,AE∥CF,∠A=39°,∠C是多少度?为什么?答案:∠C=39°.∵AB∥CD,∴∠C=∠FGB,又∵AE∥CF,∴∠A=∠FGB,∴∠A=∠C=39°.2.自学:同学们可参照自学参考提纲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尤其是性质2和性质3的推理过程,看学生能否写出来.②差异指导:对部分感到困难的学生进行点拨引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订正.4.强化:(1)平行线的性质1、2、3及其几何表述.(2)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就是判定;从已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就是性质.(3)练习:课本P20“练习”第1题和第2题.三、评价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各小组组长对本组的学习成果和困惑进行总结交流.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成效及不足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①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②尽量锻炼学生使用规范性的几何语言.不足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配合和默契程度有待加强.(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60分)1.(10分)如图,由AB∥CD可以得到(C)A.∠1=∠2B.∠2=∠3C.∠1=∠4D.∠3=∠4第1题图第2题图2.(10分)如图,如果AB∥CD∥EF,那么∠BAC+∠ACE+∠CEF=(C)A.180°B.270°C.360°D.540°3.(10分)如图,一条公路两次转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那么如果第一次拐的角是76°,那么第二次拐的角是76度,根据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10分)如图,要在公路的两侧铺设平行管道,如果公路一侧铺设的管道与纵向联通管道的角度为120°,那么,为了使管道对接,另一侧应以60°角度铺设纵向联通管道,根据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5.(20分)如图,已知a∥b,c、d是截线,若∠1=80°,∠5=70°,求∠2、∠3、∠4各是多少度?为什么?解:∵a∥b,∴∠2=∠1=8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180°-∠5=11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110°.二、综合运用(20分)6.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要发生折射,由于折射率相同,所以在水中平行的光线,在空气中也是平行的.如图,∠1=45°,∠2=122°,求图中其他角的度数.解:由题意得:∠3=∠1=45°,∠1+∠7=180°,∴∠7=180°-∠1=135°.∴∠8=∠7=135°.又∠4=∠2=122°,∠2+∠5=180°,∴∠5=180°-∠2=58°.∴∠6=∠5=58°.三、拓展延伸(20分)7.如图,直线DE经过点A,DE∥BC,∠B=44°,∠C=57°.(1)∠DAB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EA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3)∠BAC等于多少度?(4)由(1)、(2)、(3)的结果,你能说明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吗?解:(1)∵DE∥BC,∴∠DAB=∠B=4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DE∥BC,∴∠EAC=∠C=57°(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DAB+∠BAC+∠EAC=180°,∴∠BAC=180°-∠DAB-∠EAC=180°-44°-57°=79°.第3课时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过程与方法】通过去分母解方程的过程,体会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转化思想方法.【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前面我们已学习到了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想到移项,去括号等方法,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1 解方程:1/7(x+14)=1/4(x+20).【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确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尝试不同的解法.解法一:去括号,得1/7x+2=1/4x+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3/28x.系数化为1,得-28=x.即x=-28.解法二:去分母,得4(x+14)=7(x+20).去括号,得4x+56=7x+14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84.系数化为1,得x=-28.问题 2 问题1中的两种解法哪一种简便些?从中你能得出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得出第二种解法简便些,再通过观察、交流,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归纳结论】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2.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3 解方程1/5(x+15)=1/2x-1/3(x-7).【教学说明】学生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来做,进一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归纳结论】当方程中含有分母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即可去掉分母.注意:去分母时,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以这个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分母为1的项;当分子是多项式,去分母时,分子要添加括号.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 4 为了参加2013年威海国际铁人三项(游泳,自行车,长跑)系列赛业余组的比赛,李明针对自行车和长跑项目进行专项训练.某次训练中,李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600米,跑步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200米,自行车路段和长跑路段共5千米,用时15分钟.求自行车路段和长跑路段的长度.【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设未知数,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解方程2113424x x-+-=,去分母后得到的方程是( ).A.2(2x-1)-(1+3x)=-4B.2(2x-1)-(1+3x)=16C.2(2x-1)-1+3x=-16D.2(2x-1)-[1-(-3x)]=-42.方程311126x x+--=的解是().A.x=-1/8B.x=1/2C.x=1/4D.x=-3/83.当x=_______时,代数式1/3(1-2x)与代数式2/7(3x+1)的值相等.4.解下列方程.5.小华同学在解方程21236x x a-+=-去分母时,方程的右边-2没有乘6,因而求得方程的解为x=2,试求a 的值,并正确地解方程.6.某工厂购进了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煤5吨,实际每天少烧2吨,这批煤多烧了20天.求这批煤有多少吨?【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加以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 1.B2.C3.1/324.(1)x=1/5 (2)x=-16 (3)x=8 (4)x=7(5)x=-2/5(6)x=35.由题意可知:x=2是2(2x-1)=x+a-2的解,解得a=6. 则原方程为21236x x a -+=-, 解得x=-4/3.6.设这批煤有x 吨,由题意得:20.552x x+=- 解得:x=150. 所以这批煤有150吨.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问题“5.5”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到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理数的除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求有理数的倒数;渗透化归思想,合学生初步会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归纳、推断等方法获得数学猜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认识到学习必须循序渐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求有理数有倒数.二、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计算: (-6)÷2=根据除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2=(-6)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2×(-3)=-6,所以,(-6)÷2=-3.另外,我们还知道:(-6)×12=-3.所以,(-6)÷2=(-6)×1 2.这表明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来进行. 做一做填空:8÷(-2)=8×( );6÷(-3)=6×( );-6÷( )=-6×1 3;-6÷( )=-6×23.【答案】12-13- 3 32做完上述填空后,你有什么发现?怎样计算8÷(-4)呢?根据除法的意义,这就是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得8,因为 (-2)×(-4)=8,那么8÷(-4)等于多少呢? 8×⎪⎭⎫ ⎝⎛-41等于多少呢?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从上面的解题过程中,我们发现8÷(-4)=8×(-14)=-2引导学生思考:换其他数的除法是否发现类似上面有的等式?是否仍有除以a (a≠0)可能化为乘a 1?引导学生讨论,得:有理数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________a÷b=a×_____(b≠0)(2)两数相除,同号得 _____,异号得_____,并把绝对值相________,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答案】(1)乘以这个数的倒数1b(2)正负除零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例1. 计算:(1)()186-÷;(2) 1255⎛⎫⎛⎫-÷- ⎪ ⎪⎝⎭⎝⎭; (3) 64255⎛⎫÷- ⎪⎝⎭.解:()()1861863-÷=-÷=-; 1215155522⎛⎫⎛⎫⎛⎫⎛⎫-÷-=-⨯-= ⎪ ⎪ ⎪ ⎪⎝⎭⎝⎭⎝⎭⎝⎭ ; 6465325525410⎛⎫⎛⎫÷-=⨯-=- ⎪ ⎪⎝⎭⎝⎭.例2.把下列有理数写成整数之商:(1)-3;(2)-2.4.解:(1)-3===(-22)÷7;(2)-2.4===12÷(-5). 注意:本例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例3. 化简下列分数:(1) 123-(2) 2416--解:(1) ()()1212312343-=-÷=-÷=-(2) ()()241241624161162-=-÷-=÷=- 例4.计算:(1);(2) ÷×解:(1)===;(2) ÷×=××=.四、布置作业教材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导学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并能熟练运用.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运用猜测、推理的方法,提升自己利用图形分析问题的能力.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难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展推理.一、知识链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二、新知预习如图,直线a 与直线b 平行,直线c 与它们相交. 〔1〕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图中8个角的度数.〔2〕说一说:由测量的结果,你发现∠1与∠5、∠2与∠6、∠3与∠7、∠4与∠8、∠3与∠6、∠4与∠、∠3与∠5、∠4与∠6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3〕想一想:〔2〕中的各对角分别是什么角?〔4〕议一议: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三、自学自测1.如图,直线a ∥b ,∠1=70°,那么∠2的度数是〔 〕 °°°°2.以下说法中,〔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其中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是〔 〕自主学习教学备注【自学指导提示】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局部A.〔1〕和〔3〕B.〔2〕C.〔4〕D.〔2〕和〔4〕 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要点探究探究点:平行线的性质问题1:画两条平行线a//b ,然后画一条截线c 与a 、b 相交,标出如下图的角. 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 角 ∠1 ∠2 ∠3 ∠4 度数 角 ∠5 ∠6 ∠7 ∠8 度数观察: ∠1~ ∠8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你的猜测.猜测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 .思考: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 ,同样度量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测还成立吗?问题2:如图,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问题3:如图,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典例精析例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剩余局部,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课堂探究教学备注 配套PPT 讲授〔见幻灯片3〕〔见幻灯片5-18〕例2:小明在纸上画了一个∠A ,准备用量角器测量它的度数时,因不小心将纸片撕破,只剩下如图的一局部,如果不能延长DC 、FE 的话,你能帮他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测出∠A 的度数?二、课堂小结平行线的性质 几何语言图示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1.如图,平行线AB 、CD 被直线AE 所截(1)从∠1=110°可以知道∠2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2)从∠1=110°可以知道 ∠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3)从∠1=110°可以知道∠4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当堂检测教学备注 配套PPT 讲授〔见幻灯片5-18〕〔见幻灯片19-24〕∠B是142°,第二次拐弯时∠C是多少度?为什么?3.如图,直线 a ∥ b,直线b垂直于直线c,那么直线a垂直于直线c吗?4.如果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必定有〔〕5.(1)如图1,假设AB∥DE , AC∥DF,试说明∠A=∠D.请补全下面的解答过程,括号内填写依据.解: ∵ AB∥DE( )∴∠A=_______ ( )∵AC∥DF( )∴∠D=______ ( )∴∠A=∠D ( )(2)如图2,假设AB∥DE , AC∥DF,试说明∠A+∠D=180o.请补全下面的解答过程,括号内填写依据.解: ∵ AB∥DE( )∴∠A= ______ ( )∵AC∥DF( )∴∠D+ _______=180° ( )∴∠A+∠D=180°〔〕6.【拓展题】如图,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1=∠2,∠3=∠4,∠2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教学备注配套PPT讲授〔见幻灯片19-24〕温馨提示:配套课件及全册导学案WORD版见光盘或网站下载:(无须注册,直接下载)。
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1(导学案)
4、已知 ∠ADE=60 ° ∠B=60 °∠AED=40° 求证: (1)D零件模型,下底两角残缺了.现只知上底两角 度数为 115 ゜和 100゜.工人师傅不用测量就知道下底两角度数,你 知道吗?为什么?
四 学 生 探 究
1、比一比:平行的判定与性质有什么不同?
课 后 反 思
2
陡沟镇中心学校 七年级数学 导学案
课 时 题: 间 年级 5.3.1 平行线的性质 七 主备人 熊胜丽 编 号 数学组
(一)1 探究 1
审核人
合 作 探 究 教 师 引 领
已知:如图直线 l1∥ 2,直线 l3、l4 与它们相交,请 l 度量∠ 和∠ 的大小,你能发现 1 2 再度量一下∠ 和∠ 的大小,你还能发现 3 4
四、自我测试 1、如图: ∵AB ∥CD (已知) ∴ ∠1= ∠3 ( 又∵∠3= ∠2 ( ∴∠1= ∠2 ( 又∵∠4+ ∠2 =180 ゜ ( ) ∴ ∠1+ ∠4 =180 ゜ (
) ) )
)
三 学 生 展 示 教 师 激 励
2、如图,在汶川大地震当中,一辆抗震救灾汽车经过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 和原来的方向相同,也就是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B 等 于 1420,第二次拐的角∠C 是多少度?为什么?
1= )
∠
) )
完成下面的探究:
1
三、课堂巩固 1、如图,已知平行线 AB、CD 被直线 AE 所 截 (1) ∠1=110 ゜ 可以知道 ∠2 是多少 从 度?为什么? (2)从 ∠1=110 ゜ 可以知道 ∠3 是多少度?为什么? (3)从 ∠1=110 ゜ 可以知道 ∠4 是多少度?为什么?
双向五环 学 习 学 过 案 程 备 注 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5章 5.3.1 平行线的性质 导学案
5.3平行线的性质5.3.1平行线的性质(1) 【学习目标】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学习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行为提示:通过旧知回顾,引导学生进入新知的探索.行为提示:借助数形结合,初步体验新知行为提示: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方法指导:要会寻找“三线八角”中各种位置关系的角.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思考: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解:(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问题:若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如何表达?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探究】仔细阅读教材P18-19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合作探究】活动1:操作观察: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思考:(1)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2)∠1~∠8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由此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4)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比较各组同位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解:(1)略;(2)∠1与∠5,∠2与∠6,∠3与∠7,∠4与∠8;相等;(3)相等;(4)成立.形成结论:一般地,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活动2:思考:(1)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4与∠6,∠3与∠5;相等;(2)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3与∠6,∠4与∠5;互补.(3)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他性质.①已知:如图(1),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求证:∠1=∠2.②已知:如图(2),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求证:∠1+∠2=180°.学习笔记: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角的度数时,一定要弄清楚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学法指导:平行线的性质是由直线的位置关系确定角的数量关系;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确定直线的位置关系.行为提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形成结论: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行等.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自主探究】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直线a∥b,∠2=54°,那么∠1=54°,理论依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54°,理论依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126°,理论依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填空:如图:(1)∵a∥b(已知),∴∠1=∠5,∠3=∠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5(已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5=180°,∴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合作探究】活动3:小组讨论交流.思考: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区别:(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证角相等或互补.(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证两条直线平行.联系: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交流展示生成新知【交流预展】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展示提升】知识模块一平行线的性质知识模块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1.如图,已知AB∥CD,∠DFE=135°,则∠ABE的度数为(B)A.30°B.45°C.60°D.90°(第1题图) (第2题图)(第3题图)2.如图,DE∥AB,若∠ACD=55°,则∠A等于(B)A.35°B.55°C.65°D.125°3.如图,已知AB∥CD,CE平分∠ACD,当∠A=120°时,∠ECD的度数是(D)A.45°B.40°C.35°D.30°4.如图,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如果a∥b,∠1=70°,那么∠3的度数是70°.(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所示,已知AB∥CD,则∠A=100°.【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1平行线的性质(2)【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性质与判定去解决一些问题.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学习难点】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去解决问题.行为提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注意规范学生的回答.这一过程也可以结合图形让学生去说明性质与判定的内容.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发现新知,理解新知.知识链接:梯形上,下两底互相平行.方法指导:学生讨论思考后作出回答,在此基础上再去解决问题.可以先尝试让学生说一说,之后师生再共同解决,教师规范地写出解答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平行线有哪些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答: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答:判定方法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二者有什么区别?判定:由角相等或互补→平行.答: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性质:由平行→角相等或互补.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探究】解答下面的问题:1.如图,已知∠1=∠2,AB∥CD吗?为什么?解:AB∥CD.理由:∵∠1=∠2(已知),∠2=∠3(对顶角相等,∴∠1=∠3(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如图,若∠1=∠4,∠1+∠2=180°,则AB、CD、EF的位置关系如何?解:∵∠1+∠2=180°,∠2+∠3=180°,∴∠1=∠3,∴AB∥CD.又∵∠1=∠4,∴AB∥EF,∴AB∥CD∥EF.【合作探究】典例讲解: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解:因为梯形上、下两底AB与DC互相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与∠D互补,∠B与∠C互补.所以∠D=180°-∠A=180°-100°=80°,∠C=180°-∠B=180°-115°=65°.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65°.学习笔记:行为提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展示,师生合作,共同点评.学习笔记:【自主探究】解答下列问题:如图,BCD是一条直线,∠A=75°,∠1=53°,∠2=75°,求∠B的度数.解:∵∠A=75°,∠2=75°(已知),∴∠A=∠2,∴AB∥C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1=5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合作探究】典例讲解:如图,BCE、AFE是直线,AB∥CD,∠1=∠2,∠3=∠4,求证:AD∥BE.证明:∵∠1=∠2,∴∠1+∠CAE=∠2+∠CAE,即∠BAE=∠DAC.∵AB∥CD,∴∠4=∠BAE,∴∠4=∠DAC,而∠3=∠4,∴∠3=∠DAC,∴AD∥BE.交流展示生成新知【交流预展】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展示提升】知识模块一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知识模块二平行线性质、判定的综合运用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1.(丽水中考)如图,直线a ∥b ,AC ⊥AB ,AC 交直线b 于点C ,∠1=60°,则∠2的度数是( D )A .50°B .45°C .35°D .30°(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2.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①∠1=∠2;②∠3=∠4;③∠2+∠4=90°;④∠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D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云南中考)如图,直线l 1∥l 2,并且被直线l 3、l 4所截,则∠α=64°.4.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形填空: ∵AB ∥CD(已知),∴∠AEF =∠CFN(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EG 平分∠AEF ,FH 平分∠CFN(已知), ∴∠1=21∠CFN ,∠2=21∠AEF(角平分线定义). ∴∠1=∠2(等量代换).∴EG ∥FH(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精品教育.doc
1 5.3.1平行线的性质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
2. 会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与推理.
3. 能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1.完成课本18页的探究。
方法归纳:在研究图形问题时,我们往往通过 、 、 、 、 的方法来研究,然后归纳出结论。
2.如图,直线a ∥b,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1,我们可以得到∠2= 。
(2)∠2和∠4相等吗?为什么?
(3)∠2和∠3有什么数量关系?为什么?
从中你发现当两直线平行时,内错角 ,同旁内角 。
阅读课本19页上半部分,然后说出平行线有哪些性质?
3.自学检测:课本22页习题5.3中的1.2.3题。
(写在练习本上)
二. 巩固提升
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0 ,∠B=1150,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2. 如图, ∠3=70°,∠4=110°,∠1=50°,求∠2和∠5
的度数
3
4
1 2
5
3.课本25页第15题.
三、归纳小结: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有什么关系?什么时候用性质?什么时候用判定?
方法归纳:在应用平行线的性质或判定时,一、要看准是哪两条线被哪一条所截,二、两个角属于什么关系。
四、达标检测:
基础过关:课本20页练习第1题、第2题。
能力过关:课本23页第7题
五、作业
课本23页第4题、24页第8题、25页14题
2。
5.3.1 平行线的性质 导学案
5.3.1 平行线的性质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那几个?如果把它们反过来说,这些结论还成立吗?那么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2.学习目标:(1)能叙述平行线的三条性质;(2)能运用平行线的三条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3.学习重、难点: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难点:平行线性质的应用.二、分层学习第一层次学习1. 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P19页探究至P20页思考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要求:阅读教材,重点部分做好圈点.(4)自学参考提纲:1)画一画: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 与直线a 、b 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角2)测一测: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3)想一想: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4)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 . 性质2: . 性质3: .5)讨论这些性质与前面所学的判定有什么不同?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明了学情:(2)差异指导:4.强化:(1)平行线的性质.(2)练习:P21页练习第1题.第二层次学习1. 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P20页思考和例题.(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要求:阅读教材,重要的部分做好圈点.(4)自学参考提纲:我们能否使用平行线的性质1说出性质2、3成立的道理呢?因为a∥b,所以∠1=∠4( );又∠2= (对顶角相等)所以∠2=∠4.2.自学:同学们可参照自学参考提纲进行自学.3.助学:(1)明了学情:(2)差异指导:4. 强化:(1)平行线的性质:(2)练习:P21页练习第2题.三.评价: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3.1平行线的性质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3.1平行线的性质学案一、课前自主学习: (一)填空题 1. 如图(1),若l 1∥l 2,∠1=45°,则∠2=_____.2.如图(2),已知直线a ∥b ,c ∥d ,∠1=115°,则∠2=_____,∠3=_____.3.如图(3)已知AB ∥CD ,∠1=100°,∠2=120°,则∠ =_____.4.如图(4)所示,直线a ,b 被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2=∠6;②∠2=∠8;③∠1+∠4=180°;④∠3=∠8.其中能判定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5.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_________. A .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40° B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二)选择题:6.如图(5),已知DE ∥AB ,那么表示∠3的式子是( )A .∠1+∠2-180°B .∠1-∠2C .180°+∠1-∠2D .180°-2∠1+∠27.已知下列命题 ①内错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互补的两个角是一定是一个为锐角,另一个为钝角;④同旁内角互补.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B .1C .2D .3 8如图(6),可以得到DE ∥BC 的条件是_________.A .∠ACB =∠BAC B .∠ABC +∠BAE =180° C .∠ACB +∠BAD =180° D .∠ACB =∠BAD9.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则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 ) A .互相垂直 B .互相平行 C .相交但不垂直 D .不能确定 10. 如图(7),如果∠1=∠2,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AD ∥BCB .AB ∥CDC .∠3=∠4D .∠A =∠C (三)解答题:d c b a 321α21E D C B A 321F E D C B A 87654321c b a 4321D CBA (2) (3) (4) (5) (6) (7)11. 如图(8),已知∠1=∠2,求∠3+∠4的度数.12. 如图(9),已知∠AEC=∠A+∠C,试说明:AB∥CD.课前自主学习答案:1.135°;2.115°,115°;3.20°;4A;.5.A;6.A;7.A;8.B;9.A;10.B;11.解:∵∠1=∠2,∴AB∥CD,∴∠3+∠MND=180°,又∠4+∠MND==180°,∴∠3=∠4;12.解:如图(10)过点E作EF∥AB,∴∠A=∠AEF,∵∠AEC=∠A+∠C∴∠AEC=∠AEF+∠C∴∠AEC-∠AEF=∠C∴∠FEC=∠C∴EF∥CD,∴AB∥CD.二、课堂互动探究(1)知识要点梳理8的度数:可以发现,∠1=∠5,∠2=∠6,∠3=∠7,∠4=∠8知识点一: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知识点二: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DCBAF EDCBAa (8)(9)(10)如图(12),a ∥b ,求证:∠1=∠2.∵a ∥b , ∴∠3=∠2, ∵∠1=∠3, ∴∠1=∠2.知识点三:平行线的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13),a ∥b ,求证:∠1+∠2=180°.∵a ∥b , ∴∠3=∠2∵∠3+∠1=180°∴∠1+∠2=180°.(2)典型例题分析例一:如图(14)所示,已知180ABC C ∠+∠=︒,BD 平分,与D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由已知可得AB ∥CD ,∠ABD =∠D ,∠ABD =∠DBC ,问题得证.解:∠D =∠DBC .理由如下: ∵180ABC C ∠+∠=︒,∴AB ∥CD , ∴∠D =∠ABD , 又∠ABD =∠DBC , ∴∠D =∠DBC .变式一:已知:如图(15),∠+∠=∠=∠BAP APD 18012,. 求证:∠E=∠F.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证明:,180=∠+∠APD BAP∴AB ∥CD ,∴∠BAP =∠CP A , ∵∠1=∠2,∴∠BAP -∠1=∠CP A -∠2, ∴∠EAP =∠FP A . ∴PF ∥AE , ∴∠E=∠F.DCBAP21F E DCB Ac ac a(14)(15)变式二:已知:如图(16):∠AHF +∠FMD =180°,GH 平分∠AHM ,MN 平分∠DMH 。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重点)2.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证明.(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窗户内窗的两条竖直的边是平行的,在推动过程中,两条竖直的边与窗户外框形成的两个角∠1、∠2有什么数量关系?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平行线的性质如图,AB∥CD,BE∥DF,∠B=65°,求∠D的度数.解析: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可求出结论.解:∵AB∥CD,∴∠BED=∠B=65°.∵BE∥FD,∴∠BED+∠D=180°,∴∠D=180°-∠BED=180°-65°=115°.方法总结:已知平行线求角度,应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再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转化.探究点二:平行线与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如图,DB∥FG∥EC,∠ACE=36°,AP平分∠BAC,∠PAG=12°,求∠ABD 的度数.解析:先利用GF ∥CE ,易求∠CAG ,而∠PAG =12°,可求得∠PAC =48°.由AP 是∠BAC 的角平分线,可求得∠BAP =48°,从而可求得∠BAG =∠BAP +∠PAG =48°+12°=60°,即可求得∠ABD 的度数.解:∵FG ∥EC ,∴∠CAG =∠ACE =36°.∴∠PAC =∠CAG +∠PAG =36°+12°=48°.∵AP 平分∠BAC ,∴∠BAP =∠PAC =48°.∵DB ∥FG ,∴∠ABD =∠BAG =∠BAP +∠PAG =48°+12°=60°.方法总结:(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出角之间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得出角之间的倍分关系;(2)求角的度数,可把一个角转化为一个与它相等的角或转化为已知角的和差.探究点三:平行线性质的探究应用如图,已知∠ABC .请你再画一个∠DEF ,使DE ∥AB ,EF ∥BC ,且DE 交BC 边与点P .探究:∠ABC 与∠DE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ABC 与∠DEF 的数量关系是相等或互补.理由如下:如图①,因为DE ∥AB ,所以∠ABC =∠DPC .又因为EF ∥BC ,所以∠DEF =∠DPC ,所以∠ABC =∠DEF .如图②,因为DE ∥AB ,所以∠ABC +∠DPB =180°.又因为EF ∥BC ,所以∠DEF =∠DPB ,所以∠ABC +∠DEF =180°.故∠ABC 与∠DEF 的数量关系是相等或互补.方法总结: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时,必须注意分情况讨论,即把所有满足条件的图形都要作出来.三、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角的大小或说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平行线的性质是几何证明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基本的推理格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课堂上,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学数学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重点、难点)2.体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区别是什么?判定是已知角的关系得平行关系,性质是已知平行关系得角的关系.两者的条件和结论刚好相反,也就是说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互逆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先用判定再用性质如图,C,D是直线AB上两点,∠1+∠2=180°,DE平分∠CDF,EF ∥AB.(1)CE与DF平行吗?为什么?(2)若∠DCE=130°,求∠DEF的度数.解析:(1)由∠1+∠DCE=180°,∠1+∠2=180°,可得∠2=∠DCE,即可证明CE∥DF;(2)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DF=50°.由DE平分∠CDF,可得∠CDE=1 2∠CDF=25°.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到∠DEF的度数.解:(1)CE∥DF.理由如下:∵∠1+∠2=180°,∠1+∠DCE=180°,∴∠2=∠DCE,∴CE∥DF;(2)∵CE∥DF,∠DCE=130°,∴∠CDF=180°-∠DCE=180°-130°=50°.∵DE平分∠CDF,∴∠CDE=12∠CDF=25°.∵EF∥AB,∴∠DEF=∠CDE=25°.方法总结:根据题目中的数量找出各量之间的关系是解这类问题的关键.从角的关系得到直线平行用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关系用平行线的性质,二者不要混淆.探究点二:先用性质再用判定如图,已知DF∥AC,∠C=∠D,CE与B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解析:由图可知∠ABD和∠ACE是同位角,只要证得同位角相等,则CE∥BD.由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稍作转化即可得到∠ABD=∠C.解:CE∥BD.理由如下:∵DF∥AC,∴∠D=∠ABD.∵∠C=∠D,∴∠ABD=∠C,∴CE∥BD.方法总结: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探究点三:平行线性质与判定中的探究型问题如图,AB∥CD,E,F分别是AB,CD之间的两点,且∠BAF=2∠EAF,∠CDF=2∠EDF.(1)判定∠BAE,∠CDE与∠AE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AFD与∠AE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析: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通常需过拐点作平行线.解:(1)∠AED=∠BAE+∠CDE.理由如下:如图,过点E作EG∥AB.∵AB∥CD,∴AB∥EG∥CD,∴∠AEG=∠BAE,∠DEG=∠CDE.∵∠AED=∠AEG+∠DEG,∴∠AED=∠BAE+∠CDE;(2)同(1)可得∠AFD =∠BAF +∠CDF .∵∠BAF =2∠EAF ,∠CDF =2∠EDF ,∴∠BAE +∠CDE =32∠BAF +32∠CDF =32(∠BAF +∠CDF )=32∠AFD ,∴∠AED =32∠AFD .方法总结:无论平行线中的何种问题,都可转化到基本模型中去解决,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到简单模型中,问题便迎刃而解.三、板书设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判定性质两直线平行【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直接运用了“∵”“∴”的推理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推理的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重要.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在推理中正确地应用.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质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应用和讨论,体会到如果已知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如果两直线平行,得出角的关系,就是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并能熟练运用.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运用猜想、推理的方法,提升自己利用图形分析问题的能力.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重点】:平行线的性质.【难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二、新知预习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c与它们相交.(1)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图中8个角的度数.(2)说一说:由测量的结果,你发现∠1与∠5、∠2与∠6、∠3与∠7、∠4与∠8、∠3与∠6、∠4与∠5、∠3与∠5、∠4与∠6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2)中的各对角分别是什么角?(4)议一议: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三、自学自测1.如图,直线a∥b,∠1=70°,那么∠2的度数是()A.50°B.60°C.70°D.80°2.下列说法中,(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其中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是()A.(1)和(3)B.(2)C.(4)D.(2)和(4)【课堂探究】要点探究探究点:平行线的性质问题1: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如图所示的角. 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角∠1 ∠2 ∠3 ∠4度数角∠5 ∠6 ∠7 ∠8度数观察:∠1~ ∠8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你的猜想.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 .思考: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问题2:如图,已知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问题3:如图,已知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例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例2:小明在纸上画了一个∠A,准备用量角器测量它的度数时,因不小心将纸片撕破,只剩下如图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延长DC、FE的话,你能帮他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测出∠A的度数?【当堂检测】1.如图,已知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从∠1=110°可以知道∠2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2)从∠1=110°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从∠1=110°可以知道∠4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2.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的前后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弯时∠B是142°,第二次拐弯时∠C是多少度?为什么?3.如图,直线 a ∥ b,直线b垂直于直线c,那么直线a垂直于直线c吗?4.如果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必定有()A.内错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以上都不对5.(1)如图1,若AB∥DE , AC∥DF,试说明∠A=∠D.请补全下面的解答过程,括号内填写依据.解: ∵ AB∥DE( )∴∠A=_______ ( )∵AC∥DF( )∴∠D=______ ( )∴∠A=∠D ( )(2)如图2,若AB∥DE , AC∥DF,试说明∠A+∠D=180o.请补全下面的解答过程,括号内填写依据.解: ∵ AB∥DE( )∴∠A= ______ ( )∵AC∥DF( )∴∠D+ _______=180° ( )∴∠A+∠D=180°()6.【拓展题】如图,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1=∠2,∠3=∠4,∠2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二、新知预习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相等,或者说同旁内角互补,这句话对吗?2.自主归纳:(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不难发现,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就是,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时,不要忽略前提条件“”,不要一提同位角或内错角,就认为是相等的.【课堂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应用例1.如图,三角形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E=60°,∠B = 60°,∠AED=40°.(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2)∠C是多少度?为什么?做一做:已知AB∥CD,∠1 = ∠2.试说明:BE∥CF.例2.如图,AB∥CD,猜想∠A、∠P 、∠P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例3.如图,若AB//CD ,你能确定∠B 、∠D 与∠BED 的大小关系吗?说说你的看法.【变式题1】如图,AB//CD ,探索∠B 、∠D 与∠DEB 的大小关系 .【变式题2】如图,AB ∥CD,则∠A ,∠C 与∠E 1,∠E 2,…,∠E n 有什么关系?【变式题3】如图,若AB ∥CD, 则∠A ,∠C 与各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EDC BA【当堂检测】1.填空:如图,(1)∠1= 时,AB∥CD.(2)∠3= 时,AD∥BC.2.直线a,b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 ∠2;②∠3= ∠6;③∠4+∠7=180°;④∠3+ ∠5=180°,其中能判断a//b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④3. 有这样一道题:如图,AB//CD,∠A=100°, ∠C=110°,求∠AEC的度数. 请补全下列解答过程.解:过点E作EF//AB.∵AB//CD(已知),∴ //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A+∠ =180°,∠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100°,∠C=110°(已知),∴∠ = °, ∠ = °.∴∠AEC=∠1+∠2= °+ ° = °.4.已知AB⊥BF,CD⊥BF,∠1= ∠2,试说明∠3=∠E.5.如图,EF∥AD,∠1=∠2,∠BAC=70 °,求∠AGD的度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1《平行线的性质》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o,那么∠2的度数是( )A、30°B、25°C、20°D、15°2、如图所示BC//DE,∠1=108°,∠AED=75°,则∠A的大小是()A、60°B、33°C、30°D、23°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B、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C、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D、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4、一架飞机向北飞行,两次改变方向后,前进的方向与原来的航行方向平行,已知第一次向左拐50°,那么第二次向右拐()A、40°B、50°C、130°D、150°5、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CD,则∠1=∠2B、若AD//BC,则∠B+∠BCD=180ºC、若∠1=∠2,则AD//BCD、若∠3=∠4,则AD//BC6、下列图形中,由AB//CD能得到∠1=∠2的是()A、 B、C、 D、7、下列语句: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若AB=BC,则点B是AC的中点;④若两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一定相等;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8、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或垂直B、平行或相交C、平行、相交或垂直D、相交9、下列生活实例中;①交通道口的斑马线;②天上的彩虹;③体操的纵队;④百米跑道线;⑤火车的平直铁轨线.其中属于平行线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AB∥CD,∠A=46°,∠C=27°,则∠AEC的大小应为()A、19°B、29°C、63°D、73°11、如图,直线l1∥l2,且分别与△ABC的两边AB、AC相交,若∠A=50°,∠1=35°,∠2的度数为()A、95°B、65°C、85°D、35°12、如图,已知:AB∥CD,CE分别交AB、CD于点F、C,若∠E=20°,∠C=45°,则∠A的度数为()A、5°B、15°C、25°D、35°13、如图,l∥m,矩形ABCD的顶点B在直线m上,则∠α=()A、20°B、25°C、30°D、35°14、如图,若a∥b,则下列选项中,能直接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判定∠1=∠2的是()A、 B、C、 D、15、如图,如果AB∥CD,那么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A、∠1与∠5,∠2与∠6B、∠3与∠7,∠4与∠8C、∠5与∠1,∠4与∠8D、∠2与∠6,∠7与∠3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如图,已知:∠A=∠F,∠C=∠D,求证:BD∥EC,下面是不完整的说明过程,请将过程及其依据补充完整.证明:∵∠A=∠F(已知)∴AC∥________,________∴∠D=∠1________又∵∠C=∠D(已知)∴∠1=________________∴BD∥CE ________17、如图,点A,C,F,B在同一直线上,CD平分∠ECB,FG∥CD.若∠ECA为α度,则∠GFB为________ 度(用关于α的代数式表示).18、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若第一次拐角是150°,则第二次拐角为________ .19、如图,把含有60 º角的三角尺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线DE上,当AB∥DE。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导学案
平行线的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并能熟练运用.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运用猜想、推理的方法,提升自己利用图形分析问题的能力.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重点:平行线的性质.难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二、新知预习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c与它们相交.(1)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图中8个角的度数.(2)说一说:由测量的结果,你发现∠1与∠5、∠2与∠6、∠3与∠7、∠4与∠8、∠3与∠6、∠4与∠5、∠3与∠5、∠4与∠6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2)中的各对角分别是什么角?(4)议一议: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三、自学自测1.如图,直线a∥b,∠1=70°,那么∠2的度数是()A.50°B.60°C.70°D.80°2.下列说法中,(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其中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是()A.(1)和(3)B.(2)C.(4)D.(2)和(4)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第1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试验1:教师以窗格为例,已知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用三角尺进行检验,发现同位角相等.这个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呢?试验2:学生试验(发印制好的平行线纸单).(1)要求学生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直线a、b相交;(2)选一对同位角来度量,看看这对同位角是否相等.学生归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二、主体探究,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其他性质以及对命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活动1问题讨论: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回答).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并要求学生学习推理的书写格式.活动2总结平行线的性质.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活动3如何理解并记忆性质2、3,谈谈你的看法!(1)性质2、3分别已知什么?得出什么? (2)它与前面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有什么区别? (3)性质2、3的应用格式. ∵a //b (已知)∴∠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a //b (已知)∴∠2+∠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活动4 解决问题.问题1: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 =115°,∠D =100°.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梯形的两底是互相平行的)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注意启发学生回答为什么,进一步细化为较为详细的推理,并书写出.〔解答〕因为ABCD 是梯形. 所以AD //BC .所以∠A +∠B =180°,∠D +∠C =180°. 又∠A =115°,∠D =100°. 所以∠B =65°,∠C =80°.问题2: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也就是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B 等于142°,第二次拐的角C 是多少度?∠∠ADBCab3 c 124为什么?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容易得到∠B和∠C相等,于是得到∠C =142°问题3: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学生活动设计:从图中可以看出:∠1与∠3是同位角,因为AB与DE是平行的,所以∠1=∠3.又因为∠1=∠2,∠3=∠4,所以可得出∠2=∠4.又因为∠2与∠4是同位角,所以BC∥EF.教师活动设计:这个问题是平行线的特征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由两直线平行,得到角的关系用到的是平行线的特征;反过来,由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用到的是直线平行的条件.同学们要弄清这两者的区别.〔解答〕略.问题4:如图,若AB//CD,你能确定∠B、∠D与∠BED的大小关系吗?说说你的看法.BCFBDCEA学生活动设计:由于有平行线,所以要用平行的知识,而∠B、∠D与∠DEB这三个角不是三类角中的任何一类,因此要考虑构造图形,若过点E作EF//AB,则由AB//CD得到EF//CD,于是图中出现三条平行线,同时出现了三类角,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B=∠BEF、∠D =∠DEF,因此∠B+∠D=∠BEF+∠DEF=∠DEB.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特别是构造图形这个环节,适当引导,让学生养成“缺什么补什么”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解答〕过点E作EF//AB.所以∠B=∠BEF.因为AB//CD.所以EF//CD.所以∠D=∠DEF.所以∠B+∠D=∠BEF+∠DEF=∠DEB.即∠B+∠D=∠DEB.变式思考:如图,AB//CD,探索∠B、∠D与∠BED的大小关系(∠B+∠D+∠DEB=360°).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有什么区别?EDCBA判定:已知角的关系得平行的关系.证平行,用判定.性质:已知平行的关系得角的关系.知平行,用性质.作业:习题5.3.《5.3.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及其综合运用》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3.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4.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一)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三)解决办法1.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重点.2.通过学生自己推理及教师指导,解决难点.3.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小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三角板、自制投影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练习巩固,完成新授.3.通过学生讨论,完成课堂小结.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掌握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二)整体感知以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知.(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回忆所学内容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片1).1.如图1,(1)∵(已知),∴().(2)∵(已知),∴().(3)∵(已知),∴().2.如图2,(1)已知,则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已知,则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图2 图33.如图3,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是,第二次拐的角是多少度?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师:第3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给出的度数,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相反的问题,即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教法说明】通过第1题,对上节所学判定定理进行复习,第2题为性质定理的推导做好铺垫,通过第3题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探究新知,讲授新课师: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的平行线,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思考.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4),当同学们思考时,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规律的习惯.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图后,迅速地答出:这对同位角相等.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呢?请同学们任画一条直线,使它截平行线与,得同位角、,利用量角器量一下;与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画出图形,并进行度量,回答出不论怎样画截线,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肯定结论.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们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作为公理.[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教法说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图5的图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会很容易地答出内错角相等,同分内角互补.师:教师继续提问,你能论述为什么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同学举手回答.【教法说明】在前面复习引入的第2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时板书.[板书]∵(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项角相等),∴(等量代换).师: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平行线有怎样的性质呢?学生活动: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板书]两条平行经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西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师:下面清同学们自己推导同分内角是互补的,并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条性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师生共同订正推导过程和第三条性质,形成正确板书.[板书]∵(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邻补角定义),∴(等量代换).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在今后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们去解决、论述一些问题,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符号语言分别为:∵(已知见图6),∴(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板书在三条性质对应位置上.)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看复习引入的第3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活动:学生给出答案,并很快地说出理由.练习(出示投影片2):如图7,已知平行线、被直线所截:图7(1)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2)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3)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教法说明】练习目的是巩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完成练习(出示投影片3).如图8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知量得,,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图8学生活动: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教法说明】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梯形的两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来找和的大小.这里学生能够自己解题,教师避免包办代替,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生板演教师指正,在几何里我们每一步结论的得出都要有理有据,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修改学生的板演过程,可形成下面的板书.[板书]解:∵(梯形定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变式练习(出示投影片4)1.如图9,已知直线经过点,,,.(1)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等于多少度?为什么?(3)、各等于多少度?2.如图10,、、、在一条直线上,.(1)时,、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时,、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把理由写成推理格式.【教学说明】题目中的为什么,可以用语言叙述,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好用推理格式说明.另外第2题在求得一个角后,另一个角的解法不惟一.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若学生未想到用邻补角求解,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四)总结、扩展(出示投影片1第1题和投影片5)完成并比较.如图11,(1)∵(已知),∴().(2)∵(已知),∴().(3)∵(已知),∴().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上述题目的同时,进行观察比较.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出示投影6)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并能够说出前面是平行线的判定,后面是平行线的性质,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已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教法说明】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巩固练习(出示投影片7)1.如图12,已知是上的一点,是上的一点,,,.(1)和平行吗?为什么?图12(2)是多少度?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口答.【教法说明】这个题目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的掌握.知道什么条件时用判定,什么条件时用性质、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解决问题.八、布置作业(一)必做题课本第99~100页A组第11、12题.(二)选做题课本第101页B组第2、3题.作业答案A组11.(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12.(1)∵(已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组2.∵(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上).又∵(已证),∴.∴.又∵(平角定义),∴.3.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它们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我们知道,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
§5.3.1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_3761
§ 5.3.1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许昌县实验中学七年级数学组主备人:刘冬冬审核人:杨春娥班级:姓名:一、板书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二、展示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会区别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自学比赛: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18-19 的内容 .1、按 P18“探究”中的要求度量后填空,理解平行线的三个性质;2、注意例题的步骤和格式.如果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 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又快又好的做出检测题.四、课堂探究:环节一:实验观察1.如右图所示:直线a、b 被直线 c 所截,且a∥b,用量角器量出图中八个角的度数,填在下表中:角∠1∠2∠3∠4度数角∠5∠6∠7∠8度数2.观察图形及上面表格中量得的数据,完成下面的填空:( 1)上图中的同位角有:∠ 1 和,是同位角,它们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
∠ 2 和,是同位角,∠ 3和,是同位角,∠ 4和是同位角。
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图中内错角有:∠ 3 和,∠4 和,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3)图中同旁内角有:∠ 3 和,∠4 和,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3.根据填空 2 得出结论:( 1)、两直线平行 ,角。
( 2)、两直线平行 ,角。
( 3)、两直线平行 ,角。
4、如果改变 a 和 b 的位置关系,即直线 a 与 b 不平行,那么你刚才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动手量一量各角的大小,验证一下.角∠1∠2∠ 3∠ 4度数角∠5∠6∠ 7∠ 8度数环节二:整理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把上面第 3 题的结论( 1)、( 2)、(3)写成几何语言的形式 :环节三:课堂检测(仿照课本第 19 页例题 1,完成下题)1、已知 : 在四边形 ABCD中, AB ∥CD , ∠B = 60 °,求 : ∠C的度数2、已知: AB∥CD ,∠ 1=110 °求:∠ 2、∠3、∠ 4 的度数。
新人教版七年数学下导学案(课题:5.3.1平行线的性质)
班 姓名 成绩: 优 良 差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学习重点及难点:重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知识链接:平行线的判定是什么?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预习疑难:2、平行线判定:二、合作探究【探究一】(一)平行线性质 1、观察思考:教材19页思考2、探索活动:完成教材19页探究3、归纳性质:同位角 。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同位角相等)∵a ∥b (已知)cb a 4321F E D C B A O D C B A O F E D C B A D C B A 1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 。
∴∠3=∠5( )∵a ∥b (已知)。
∴∠3+∠6=180°( )(二)证明性质的正确性:1、性质1→性质2:如右图,∵a ∥b (已知)∴∠1=∠2( )又∵∠3=∠1(对顶角相等)。
∴∠2=∠3(等量代换)。
2、性质1→性质3:如右图,∵a ∥b (已知)∴∠1=∠2( )又∵ ( )。
∴ 。
(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1、如图,已知直线AB ∥CD,E 是直线CD 上任意一点,过E 向直线AB作垂线,垂足为F ,这样做出的垂线段...EF ..的长度...是平行线的距离。
2、结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而改变3、对应练习:如右图,已知:直线m ∥n ,A 、B 为 C D m直线n 上的两点,C 、D 为直线m 上的两点。
(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2)如果A 、B 、C 为三个定点,点D 在m 上移动。
那么,无论D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三角形 与 AB n三角形ABC 的面积相等,理由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5.3.1平行线的性质 班级: 姓名: 年 月 日 同伴评价: / 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习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知识链接
回顾平行线判定方法(1)
(2) (3)
四、合作探究
(一)平行线性质。
∴∠ 同位角 。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 。
(二)证明性质的正确性:
1、性质1→性质2:如右图,∵a ∥b ∴∠1( ) 又∵∠3=∠1(对顶角相等)。
∴∠2
2、性质1→性质3:如右图,∵a ∥b ∴∠1=∠2
D C B A 87654321D C B A G F
E D C B A 12又∵ ( )。
∴ 。
【知识应用】 (一)如右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1、分析①梯形这条件说明 ∥ 。
②∠A 与∠D 、∠B 与∠C 的位置关系是 ,数量关系是 。
则∠D= = ,∠C= = 。
(二)练一练:教材20页练习1、2
【达标测评】
(一)填空题:
1.如图1所示,AB ∥CD,∠D=80°,∠CAD:∠BAC=3:2,则∠CAD=_______,∠ACD=_______.
2.如图2,若AD ∥BC,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180°;
若DC ∥AB,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_=180°.
(1) (2) (3)
3.如图3所示,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CD 于E 、F ,EG 平分∠BEF,若∠1=72°,则∠2=_______.
(二)解答题
1.如图,AB ∥CD ,∠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 过△ABC 的一个顶点A ,且EF ∥BC ,如果∠B =40°,∠2=75°,那么∠1、∠3、∠C 、∠BAC +∠B +∠C 各是多少度,并说明依据?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