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五章记忆练习
心理学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81e4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b.png)
心理学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测试题一:选择题1. 心理学将记忆分为以下哪几类?a) 语义记忆和工作记忆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 深度记忆和表层记忆d) 意识记忆和潜意识记忆答案: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认知失智症的表现?a) 忘记熟悉人物的名字b) 经常走丢,无法找回家c) 对话语言难以理解d) 身体协调能力下降答案:a) 忘记熟悉人物的名字3. 修正主义理论认为,记忆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a) 外界环境的刺激b) 个人情感和动机c) 遗传因素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b) 个人情感和动机4. 持久性记忆是指以下哪种类型的记忆?a) 短时记忆b) 长时记忆c) 语义记忆d) 工作记忆答案:b) 长时记忆测试题二:填空题1. 情绪记忆是指通过情绪来影响 __________ 的记忆。
答案:事件2. 金字塔理论是人类记忆研究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该理论包括__________ 个层次。
答案:三3. 艾斯纳克算法是一个用于计算 __________ 一致性的经典算法。
答案:记忆4. 遗忘曲线是由 __________ 提出的,揭示了记忆的遗忘规律。
答案:艾宾浩斯测试题三:简答题1. 请解释记忆的三个主要过程是什么?答案:记忆的三个主要过程分别为编码、存储和提取。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记忆中可存储的形式;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储存至大脑中,形成记忆痕迹;提取是将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重新激活、恢复到意识中。
2. 请简要概述持久性记忆的两种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持久性记忆主要分为声明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声明性记忆是指能够以言语或符号形式明确表达的记忆,包括语义记忆(存储与知识和事实有关的信息)和回忆记忆(存储个人经历的信息)。
程序性记忆则是指无法以言语或符号形式明确表达的记忆,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和条件反射等。
声明性记忆通常是有意识的,而程序性记忆则常常以无意识的方式表现出来。
3. 请解释修正主义理论对记忆研究的重要性。
心理学基础第五章 参考答案
![心理学基础第五章 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4e3f01866fb84ae45c8d57.png)
第五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 B BDDA 6-10.CBABD 11-15. D CBBB 16-20. CABBA 21-24. DCCB二、多选题1. ACD2. ABCD3.AB4. ABC5. ABD三、填空题1、 7±2个组快2、系列位置效应3、感觉阈限4、先快后慢5、组块6、编码、存储、提取7、视觉后像8、阈限四、判断题1、T2、 F,学习程度以150%为佳,超过了一定限度,就是很不经济的,因为过度学习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T4、F,“先慢后快”改为“先快后慢”5、F,“内容”改为“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6、T五、简答题答题要点1、时间;材料性质和数量;系列材料位置;学习程度;记忆方法;动机与情绪2、(1)相对性,我们的知觉体验不单是由刺激物体单独引起的,而是由物体周围存在的其他刺激共同引起的。
(2)理解性,我们在感知某些事物或现象时,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或现象加以解释或判断,从不同方面加以理解。
(3)选择性,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知觉有选择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产生知觉体验。
(4)整体性,我们把多种属性或部分构成的客体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的现象。
(5)组织性,知觉对感觉信息选择与整合信息的处理过程具有主动的、系统的和逻辑的特点。
3、(1)利用联想;(2)运用推理;(3)正确组织复习(首先,复习要及时;其次,复习要多样化;最后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的方法);(4)适当超额学习;(5)减少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6)运用记忆的技术和方法。
4、(1)表征:能否对问题进行适宜的表征,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问题能得到适宜的表征,问题的解决就比较容易,否则,问题就难于解决或无法解决。
(2)定势:一件事情如果经常用同一方法去做,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惯,以后遇到类似情境时就不假思索地以同样的方法去处理。
这种做事的习惯性倾向,称为定势。
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则妨碍问题的解决。
第五章 幼儿的记忆练习题
![第五章 幼儿的记忆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43dea9abd64783e08122b56.png)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再认表象无意记忆意义记忆二、填空题1、记忆是人脑对_________的反映。
记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环节,记忆恢复的两种形式是和。
2、根据记忆是否有目的、任务把记忆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根据材料内容把记忆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根据材料是否需理解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________。
4、在幼儿的记忆中________记忆占主要地位,________比重最大。
5、从儿童记忆发展的顺序看,最早出现的是记忆________,最晚出现的记忆是________记忆。
6、记忆的保持的相反过程是________。
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研究、绘制了遗忘曲线。
得出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________遗忘的发展是________因此学习后要________三、单项选择题1.幼儿生病时去过医院,以后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这种心理活动是()A.记忆B.想象C.思维D.感觉2. 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A再认B 再现C保持D识记3.最早提出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A.埃里克森B.皮亚杰C.艾宾浩斯D.班杜拉4.儿童最早出现的是( ),最晚出现的是()A 情绪记忆B 语词记忆C 形象记忆D 动作记忆5.在不理解意义的情况下,幼儿也能背诵唐诗,这是()A意义记忆B 逻辑记忆C机械记忆D 理解记忆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后()内进展最快。
A 31天B 6天C 1天D 20分钟7、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A.动作B.言语C.表象D.情绪8、冬冬跟妈妈逛商店,看到商店招牌上的字,高兴地说:“妈、这字我认识、老师教过我们。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A 识记B 保持C 回忆D 再认9、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A形象记忆占优势B 词语记忆占优势C意义记忆用得多D 机械记忆效果好四、多项选择题1、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包括( )A 识记B 保持C 回忆D 再认2、表象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因此可以根据表象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种类,将表象分为()A 视觉表象B 听觉表象C 味觉表象D 嗅觉表象3、形象记忆可以分为()A 词语逻辑记忆B 情绪记忆C 运动记忆D 狭义的形象记忆4、根据记忆有无目的和是否运用一定的方法,可以把记忆分为()A 无意记忆B 机械记忆C有意记忆D 形象记忆5、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而将记忆分为()A 无意记忆B 机械记忆C意义记忆D 形象记忆6、表象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表象具有以下特点()A 直观性B 概括性C抽象性 D 片面性五、判断题1、幼儿的记忆是有意记忆为主。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08172c5360cba1aa911da05.png)
《心理学》课程练习题系别:专业:班级:姓名: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和()几部分。
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和()等动态过程。
3.一般而言,人的自觉的、清晰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是以人的()状态为基础并由此相伴随。
4.个性心理表征着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主要包括了()和()两方面。
5.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了人的()、()和( )三方面。
6.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环境的反应,这种反应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和()。
7.心理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和()两种。
9. 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10.()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选择题1.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
A.俄国B.中国C.美国D.德国2.心理现象又被称为()。
A.心理过程 B.心理活动 C.心理规律 D.个性心理3.心理现象与其他物质现象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研究中必须遵循()。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4.()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5.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是()。
A.控制变量B.因变量C.反应变量D.自变量6.强调研究个体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7.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他用的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三、判断题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和窥测别人心理究竟在想什么。
最新《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到第八章练习题资料
![最新《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到第八章练习题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be44ff358f5f61fb7366646.png)
第五章幼儿期记忆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老师要求幼儿说出刚呈现的卡片上有几只小鸡,而幼儿则回答小鸡是黄颜色的,这是一种()。
A.感觉的对比现象 B.幼儿的说谎想象 C.偶发记忆现象 D.记忆更精确的现象2.表象具有()的特征。
A.形象性和概括性B.有意性和无意性C.形象性和抽象性D.抽象性和概括性3.根据研究,人们发现遗忘的规律是()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前后均衡D.没有规律4.“提笔忘字”属于( )A. 暂时性遗忘B. 永久性遗忘C. 记忆不精确D. 记忆的偶发现象5.下列陈述中,哪个不是幼儿记忆的特点()A容易记容易忘B.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C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D.记忆的非常精确6对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时兴奋激动心情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运动7下列不属于表象特点的是()A.形象性B.直观性C.概括性D.间接性8首先提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规律的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马斯洛9游览过南京中山陵以后,对中山陵墓形象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运动记忆10对幼儿记忆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意记忆占优势B有意记忆占优势C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D记忆的精确性较差11反复认识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12“习惯化”指标可用于测量前语言时期儿童的( )。
A.感觉 B.知觉 C.语言 D.记忆13习惯化是测量前语言时期_______的一种指标。
( ) A.儿童感觉 B.儿童动作 C.儿童社会性发展 D.儿童记忆14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
这是( )。
15.原始的记忆因素是( ) A.自然条件反射 B.习惯化 C.人工条件反射 D.重学记忆16.记忆产生于__________时期。
( ) A.幼儿 B.婴儿 C.新生儿 D.胎儿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18.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心理学概论第五章记忆与教学
![心理学概论第五章记忆与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0cfd8db50e2524de5187ed7.png)
大脑的容量
据科学家研究, 据科学家研究,人脑的信息储存密度高达 每立方厘米1012比特, 1012比特 每立方厘米1012比特,而电脑超导材 料的储存装置不过104比特。 104比特 料的储存装置不过104比特。人一生中 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 1000万亿信息单位 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是现代 化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 化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若一个人始 终好学不倦, 终好学不倦,其大脑一生中储存的各种知 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 50倍 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 亿本书籍的知识。 即5亿本书籍的知识。
三、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 ):目的明确、专心致志、 敏捷性(快):目的明确、专心致志、深刻理解 目的明确 材料。 材料。 持久性( ):不断强化 理解纳入系统、 不断强化、 持久性(牢):不断强化、理解纳入系统、及时 经常练习和复习。 经常练习和复习。 林肯的记忆力极为惊人, 林肯的记忆力极为惊人,凡事一旦记住就极难遗 忘。1832年,在布拉克•霍克战役中,林肯参加 1832年 在布拉克•霍克战役中, 了义勇军。30年后,当他与当时的上司再次见面 了义勇军。30年后, 年后 他竟准确地叫出了这位上司的姓名, 时,他竟准确地叫出了这位上司的姓名,着实让 上司惊叹不已。 上司惊叹不已。
争分夺秒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在一站上了28人 下了32人 在一站上了28人,下了32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 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 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 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 上了3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上了38人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1beeb8c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8.png)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二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 识记 • 保持 • 再认和回忆
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第 28 页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组成的。
识记
保持
再认和回忆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 基本环节,指个体识别与 记住事物的过程,它具有 选择性的特点,是记忆的 前提和关键;
第 10 页
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
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大 的影响作用。
例如,教师对某个学生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该生 的态度、行为,就是因为这一印象是与情绪相连的。
情绪记忆的映象有时比其他形式的记忆映象更持久,即使人们 对引起某种情绪体验的事实早已忘记,但情绪体验仍然保持着。
第4 页
一、记忆的概念与作用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 记忆是人的心理活动得以连续的根本保 证,是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前提。 没
有记忆,人的认识能力就无法获得发展,人 的心理将始终处于新生儿的水平,人们将无 法体验多姿多彩的人生。
• 记忆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所有的学习都 包含着记忆。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记
保持是指已识记的知识经 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 本环节;
回忆或再认是在不同条件 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第 29 页
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识记是保持的前提,没有保持也就没有 再认和回忆,而再认和回忆又是检验识记和 保持效果好坏的指标。由此看来,记忆的这 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第 32 页
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历年试题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历年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8872c41767f5acfa1c7cda5.png)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历年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B.语词记忆占优势C.意义记忆用得多D.机械记忆效果好2.幼儿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A.机械记忆效果好 B.意义记忆效果好 C.两者都在发展D.两者不可比较3.整个幼儿期,占主要地位的记忆是()A.语词记忆B.形象记忆C.有意记忆D.意义记忆4.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这种现象称作()A.动机性遗忘 B.临时性遗忘 C.幼年健忘D.不完全遗忘5.在幼儿记忆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B.幼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C.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D.幼儿机械记忆的效果优于意义记忆7.从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看,儿童最晚出现的记忆是()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D.语词记忆8.儿童最晚出现记忆的是 ( )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 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9.最能体现幼儿记忆发展中质的飞跃的方面是( )A.无意识记的发展B.有意识记的发展C.机械记忆的发展D.意义记忆的发展10.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形式是()A. 运动记忆B. 情绪记忆C. 形象记忆D. 语词记忆11.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转变期,约出现在( )A.2—3岁B.4—5岁C.5—7岁D.7—8岁12.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13.幼儿记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语词记忆占优势B.形象记忆占优势C.机械记忆效果好D.意义记忆用得多14.令人感兴趣的是,幼儿有一种特殊的( )A.适应现象B.对比现象C.前摄抑制现象D.记忆恢复现象15.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A.动作B.言语C.表象D.情绪16.一天,玲玲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曲时,高兴地说:“妈妈,我也会唱,幼儿园老师教过我们。
大学心理学作业习题——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
![大学心理学作业习题——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57998d0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3.png)
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一、名词解释题1.感觉2.知觉3.感受性5.感觉阈限6.感觉适应7.感觉对比8.联觉9.后像11.知觉的整体性12.知觉的选择性13.知觉的理解性14.知觉的恒常性15.空间知觉16.时间知觉17.错觉18.幻觉19.记忆20.内隐记忆21.外显记忆22.超额学习23.思维:24.思维的概括性25.思维的间接性26.常规思维27.想象28问题29.定势30.功能固着31.智力32.表象33.原型34. 关键期35.感觉适应二、填空题1.认知心理学是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的刺激的。
感觉是认知活动的起点,通过感觉,个体可以获得客观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信息。
3.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4.知觉是个体将信息组织成的过程。
5.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进行加工,产生的过程。
6.表象既有,又有,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梁。
7.根据想象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和。
8.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与个人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9..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和的认知加工过程。
10.信息的提取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
信息的提取有和两种形式。
11.记忆有很多种,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四, 、、和。
12.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活动是由、和三个相互联系的记忆系统完成。
13.遗忘的进程是的,有的特点。
14.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5.根据思维活动的,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16.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动机水平是曲线的关系。
17. 根据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可将思维分为、具体运算思维和。
三、单项选择题1. 表象的基本特征是()。
A.直观性和具体性B直观性和抽象性C抽象性和概括性D直观性和概括性2.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第五章记忆((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记忆((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b70687e53a580216fcfeb4.png)
第五章记忆A.做一做:一、填空题1、记忆以________为基础,而且是从________过渡到________的桥梁。
2、记忆是个体对________的反映。
3、记忆有其特定的过程,记忆过程有三个基本环节: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个体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一旦成为记忆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的,这种形象就是________ 。
5、记忆表象有两个特征:即________和________。
6、记忆表象是从________过渡到________的中间环节。
7、根据个体在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可将识记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8、根据识记材料的特点和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把识记分为_____和________。
9、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系统的首创性研究。
10、机械识记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
11、遗忘发展的基本趋势是________。
二、判断题: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分散识记成绩优于集中识记,部分识记不如整体识记,整体识记又不如综合识记(先整体后部分)。
()2、有意识记是有意义的记忆,无意识记是无意义的记忆。
( )3、视觉识记优于听觉识记,而视听结合,或尽可能多的感觉器官参与的识记效果则更好。
()4、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的规律,显示出人类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慢后快的特点。
()5、记忆表象是介于感觉和知觉之间的中间环节。
()6、记忆表象的直观性使其与客观世界的各种具体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概括性则使其脱离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向理性的经验界延伸。
( ) 7、树立了“一定能够记住”的信心,就有利于提高脑细胞的兴奋性,使脑细胞变得活跃起来。
()8、过度学习就是指学习和记忆的内容大大超过了学习者的承受能力,而导致负向学习和影响记忆效果的学习。
()9、识记一份较长的材料,往往首尾部分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
心理学五
![心理学五](https://img.taocdn.com/s3/m/a4529ddb28ea81c758f578e1.png)
第五章记忆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是()。
A、词语记忆B、长时记忆C、记忆D、记忆表象2、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形象记忆3、容易保持和恢复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词语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4、容量约为7±2个组块的记忆是()记忆。
A、瞬时B、短时C、形象D、动作5、人脑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
A、感觉记忆B、形象记忆C、记忆表象D、想象记忆6、工作记忆具有()双重功能。
A、提取与存储B、加工与存储C、提取与加工D、编码与加工7、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成分是()。
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B、感觉登记、适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感觉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8、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是()。
A、记忆表象B、想象C、印象D、形象记忆9、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线为()。
A、1分钟B、5分钟C、10分钟D、1小时10、20世纪80年代以后,心理学家将短时记忆扩展为()。
A、工作记忆B、情景记忆C、语义记忆D、程序记忆11、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是()。
A、意义识记B、机械识记C、有意识记D、不随意识记12、记忆过程的第一步是()。
A、再现B、识记C、回忆D、保持13、贾维和埃思曼所做的白鼠跳台实验证明了记忆的()A、定位说B、条件反射理论C、反响回路说D、化学分子说14、瑞典神经生理学家海登提出了记忆的()。
A、反响回路说B、定位说C、条件反射理论D、化学分子说15、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潘菲尔德提出了记忆的()A、条件反射理论B、定位说C、反响回路说D、化学分子说16、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A、前摄抑制B、遗忘规律C、倒摄抑制D、接近律17、由李白想到杜甫,由春天想到繁荣的联想规律是()。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第五和六章)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第五和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aca6d0b9f121dd36a32d828d.png)
第五章记忆一、填空题1、记忆是人脑对的和。
2、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依次是、、;认知心理学根据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和的过程。
3、根据记忆内容不同,把记忆分为记忆、记忆、记忆、记忆、记忆。
4、根据记忆时,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5、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再认与回忆,或者是再认与回忆。
遗忘分为遗忘和遗忘以及遗忘和遗忘。
6、德国心理学家最早对遗忘规律进行了研究,他发现遗忘的进程不是进行的,有____的特点。
7、心理学一般把记忆分成为三个系统,即系统、系统和系统。
感觉记忆系统中的信息由于受到而进入短时记忆系统,而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经过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二、选择题1、人脑对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
A 感觉记忆B 形象记忆C 记忆表象D 想象记忆2、考试中因为没有复习到而产生的遗忘是()遗忘;因为心理紧张而产生的遗忘是()遗忘。
A 暂时性B 一般性C 永久性D 特殊性3、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由于()。
A 前摄抑制B 记忆痕迹衰退C 倒摄抑制D 动机压抑三、判断题1、短时记忆中信息一般只能保持5—20秒,最长也不超过一分钟。
()2、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保持性复述的效果要优于精致性复述。
()3、感觉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不可能直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4、由于尝试回忆是指在尚未牢记识记材料之前就试图回忆,所以这种复习手段会造成时间的浪费。
()5、过度学习达150%时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6、遗忘经常会使人出现错误甚至失误,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它。
()7、陈述性记忆一般刚开始学习比较困难,但一旦掌握后很难遗忘。
()四、简答题1、简述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
2、请从“持续时间”、“记忆容量”和“编码方式”上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加以比较。
3、如何正确复习以提高学习效果?第六章思维一、填空题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______与______反映,它反映客观事物的和。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五)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五)](https://img.taocdn.com/s3/m/7fd0df27cfc789eb172dc8db.png)
第五章记忆一、名词解释1.记忆:是指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储存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2.感受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受记忆:也叫感觉登记、瞬时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后记忆保持的瞬间印象。
短时记忆:是指储存信息的时间在2秒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为一分钟以上直至终生的记忆。
3.前摄干扰、倒摄干扰前摄干扰:当前面所学的东西干扰了后继的记忆任务的干扰作用。
倒摄干扰: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4.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信息暂时存贮及其与其它更为复杂任务的联合运作。
二、填空1.记忆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环节:编码、储存或再现。
2.记忆从所记内容可以为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四种类型。
3.在瞬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物理特性编码,短时记主要以听觉方式编码,长时记忆主要以材料的意义编码。
4.记忆具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四个品质。
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 个组块。
6.遗忘中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
7.著名的遗忘曲线是艾宾浩斯研究的,表明遗忘的规律是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一般先快后慢。
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接着保持量急剧下降,然互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稳定。
8.实验表明,过度学习以150%效果最好。
9.联想的方式主要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10.复述有两种方式:一是保持性复述;二是精细复述。
三、选择题1.有预定目的的,自觉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为(A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2.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D )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3.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C )的影响。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单一抑制4.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这属于(A )。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5.(D)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A、想象B、思维C、形象思维D、表象6.以下对遗忘理解正确的是(B)A.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
华中《心理学》教学资料 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华中《心理学》教学资料 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97bd3ee9c281e53a5902ffe4.png)
第五章记忆一、名词解释:1、记忆: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的经验以识记、保持和再认和回忆的方式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就信息加工的观点而言,遗忘就是不能提取信息或者提取错误信息。
3、记忆恢复现象:记忆恢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识记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要高于识记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时最为明显。
4、內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的经验对当期作业产生无意识的影响,又因为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因此又叫做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二、根据记忆的分别分类标准把记忆分成哪几种?(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三)根据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划分按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的不同,记忆可以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三、简单描述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由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组成的心理过程。
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基础,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
(一)识记识记是人脑通过反复感知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是记忆的起始阶段,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识记效果直接影响记忆的其他过程。
影响识记的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识记者的特点,如态度、动机、情绪及识记的目的等;客观因素包括识记材料的特点、识记的方法等。
(二)保持保持指识记材料在头脑中保留和巩固的过程,是信息的储存。
保持是识记和重现的中间环节,保持的效果可在再现和回忆中得到体现。
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储信息在数量和内容性质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三)再认再认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呈现时,感到熟悉并能被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教育硕士考试资料《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教育硕士考试资料《心理学》——第五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07bb27e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a.png)
教育硕士考试资料《心理学》——第五章记忆教育硕士考试资料《心理学》——第五章记忆第五章记忆【考试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熟悉记忆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与动作记忆的定义;掌握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工作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与程序记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内容;记忆的基本环节,记忆表象的概念及特点,记忆的生理机制;正确理解识记的概念及其种类,保持和遗忘的概念,回忆、再认和联想的概念;掌握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遗忘规律及遗忘原因,联想的规律,良好记忆的品质;能联系实际综合分析与掌握合理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以及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通过记忆,个体可以反映过去经历过的事物。
按信息加工理论的说法,记忆是指对输入信息通过编码、复习而予以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检索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分类及特点(一)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与动作记忆这四种记忆是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的。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
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的特点。
词语记忆是用词的形式,在人们头脑中以思想、概念或命题为内容的记忆,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
它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性等特点。
动作记忆是以个体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
它以形成运动性熟练技巧为基础。
其特点是容易保持和恢复。
(二)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这三种记忆是根据记忆过程的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划分的。
瞬时记忆又叫做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做瞬时记忆。
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二是保持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1秒钟,如果不予注意,瞬时记忆的信息便很快消失;三是容量很大。
心理学试题第五章 记忆
![心理学试题第五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22a988fc941ea76e58fa0451.png)
第五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1、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特点的是(D)记忆A.语词B.形象C.情绪D.动作2、容量为7+2个组块的记忆是(A)记忆A.瞬时B.短时C.形象D.动作3、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限为(A)A.1分钟B.10分钟C.1小时D.1天4、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成分是(A)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B.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感觉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5、工作记忆具有(B)双重功能A.提取与存储B.加工与存储C.提取与加工D.编码与加工6、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成为(记忆)能力7、根据记忆内容,可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与(动作记忆)8、根据记忆过程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9、联系实际,论述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
1、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的或主动的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2、内隐记忆是指不需要意识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3、结合实际第二节记忆的过程1、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B)A.再现B.识记C.回忆D.保持2、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可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识记3、根据识记材料和方法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记忆)4、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识记)5、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三个基本环节6、联想:是指由一事物的映像、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像、观念的心理过程7、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8、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9、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10、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就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
11、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12、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意义及把握材料内容进行的识记。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五章-知觉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五章-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0496c6dba58da0116c1749bf.png)
第五章-知觉一、单选题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颜色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
A.创造想象B.幻觉C.知觉的理解性D.错觉轮廓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B.双眼辐合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B.看到单一的物体C.双像D.无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11.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B.后效 C.启动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高级加工D、记忆加工13、感知觉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力是A、与生理功能无关的B、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一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心灵致动15、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记忆
一、填空题
1、按记忆的内容来分,有(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2、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储存)和(提取)。
3、斯伯林开始研究感觉记忆时,采用了(整体报告法),后来他设计了(部分报告法)。
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加减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5、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
6、心理学家佩维奥(Paivio,1975)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语义编码系统)和(表象编码系统)。
,。
7、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抑制,叫(前摄干扰);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干扰)。
二、单项选择题
1.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A)
A.整体报告法B.重学法C.部分报告法D.节省法
2.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3.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C )
A.信息得不到注意 B.抑制作用 C.信息提取机制失灵 D.信息受干扰
4.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D )
A.感觉记忆B.图像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5.遗忘的进程是(B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
6.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C)
A. 功能固定
B. 原型启发
C.自然衰退或干扰
D.思维的定势
7.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B )
A.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B.精细复述C.机械复述D.意识到短时记忆的信息
三、名词解释
1.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2. 语义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3.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4. 陈述性记忆:是对事实的记忆。
5.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
6.编码特定原则:当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相似时最为有效。
7.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接着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稳定。
这条曲线叫做遗忘曲线。
8.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9.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四、问答题
1.记忆包括哪些基本过程?
编程过程提取
2.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一,时间短,一般是30秒左右,如果得不到复述,转眼就会遗忘。
二,容量有限,一般是7+2组块(CHUANK)。
三,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有清晰的意识。
四,操作性强,短时记忆就其功能来说,一方面,短时记忆加工着感觉记忆保持的信息,把其中的必要信息经过复述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另一方面,它又根据当前工作的需要,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完成某种操作
3.什么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结构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长时记忆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略
4.什么是遗忘规律?主要的遗忘的理论有哪些?简述其内容。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接着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稳定。
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增进记忆?
心理学认为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
有人说学习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
因为许多之后四是要靠我们去记忆的。
提高记忆力,实际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
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
1.注意集中。
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
否则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增强兴趣。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如果对要记忆的材料不感兴趣,可以培养间接兴趣,即对记忆成功后的结果培养兴趣。
这样可以激励自己。
3.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的牢、记得久。
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
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作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4.过度学习。
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过度学习的最佳程度是150%。
5.及时复习。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参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6.经常回忆。
可使记忆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的更牢。
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7.读、想、视、听相结合。
动用多种感官同时刺激大脑,可以起到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的作用。
比单一默读效果好的多。
8.运用多种记忆手段。
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9.掌握最佳记忆时间。
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
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
但要注意,不同的人的最佳记忆时间不同。
10.科学用脑。
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