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合集下载

稀土材料的粉体制备与精细加工技术研究

稀土材料的粉体制备与精细加工技术研究

稀土材料的粉体制备与精细加工技术研究1. 引言稀土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能源、光电子、医疗等领域。

然而,由于稀土元素的特殊性以及材料的复杂性,稀土材料的制备和加工一直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介绍稀土材料的粉体制备和精细加工技术,并探讨其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性。

2. 稀土材料的粉体制备技术稀土材料的粉体制备是制备稀土材料的重要步骤。

常见的稀土材料的粉体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机械法。

2.1 化学法化学法是制备稀土材料粉体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稀土材料粉体的化学方法。

该方法通过水热处理、溶胶制备和凝胶热处理等步骤,使得溶胶中的稀土元素形成凝胶,并通过热处理将凝胶转化为稀土材料粉体。

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材料纯度高的优点。

2.2 物理法物理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稀土材料粉体制备技术。

其中,高温固相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方法。

该方法通过高温烧结将稀土元素和其他添加剂烧结成块状材料,然后通过机械粉碎将其研磨成粉体。

该方法适用于制备大量的稀土材料粉体,但制备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

2.3 机械法机械法是一种制备稀土材料粉体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常使用球磨机、飞地磨等设备将稀土元素和其他添加剂进行混合和研磨,得到稀土材料粉体。

机械法制备的稀土材料粉体具有颗粒尺寸均匀、分散性好等优势。

3. 稀土材料的精细加工技术稀土材料的精细加工技术是将稀土材料粉体进一步进行加工,以满足具体应用的需求。

常见的稀土材料的精细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成型、烧结和加工等。

3.1 成型成型是稀土材料精细加工的第一步。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压制成型和注射成型。

压制成型是将稀土材料粉体放入成型模具中,施加压力进行成型。

注射成型则是将稀土材料粉体通过喷嘴注射到模具中,形成所需的形状。

成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稀土材料的性质和形状的要求。

3.2 烧结烧结是稀土材料精细加工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高温烧结可以将稀土材料成型坯体中的粉体颗粒结合成整体。

辽宁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粉末冶金材料制备技术

辽宁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粉末冶金材料制备技术

辽宁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粉末冶金材料制备技术成果简介
1、铁基粉末冶金材料领域
以超纯铁精矿为原料制备高纯磁性材料方面拥有独特的技术方法;化合还原法生产超细粉体技术获得突破,使用常规设备生产出亚微米粉体。

2、复合粉体及纳米材料领域
化学沉积法制备超细金属(及复合)粉体技术;化学沉积法制备金属(及非金属)包覆粉体技术;水溶液电解法制备纳米金属粉体技术(铁、镍、钴、铜)及复合粉体技术。

3、自蔓延合成材料领域
氮化铬、氮化铬铁、氮化硼、硫化锰、二硫化钼、硼化铬等粉体制备技术。

4、硬质合金与金属陶瓷领域
金属陶瓷复合轴承材料;金属陶瓷超声波无损探伤技术;低钴硬质合金再生技术。

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

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

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纳米粉体是一种颗粒尺寸在纳米级别的粉末,其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活性,可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材料科学、能源储存、生物医学等。

以下是一些制备纳米粉体的常用方法。

1.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是一种将溶液喷雾成细小液滴,然后利用热空气使液滴快速蒸发,形成纳米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制备速度快、操作简单的特点,适用于大批量均匀制备纳米粉体。

2. 气溶胶法:气溶胶法是指通过气态前驱物生成纳米粉体。

通常将气体和溶解物混合形成气溶胶,然后通过热、化学反应或电解作用生成纳米颗粒。

该方法能制备高纯度、均匀分散的纳米粉体。

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利用溶胶和凝胶两个阶段的转变来制备纳米粉体。

通常将溶解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胶,然后通过调节pH值或控制溶剂的挥发,使溶胶逐渐凝胶化,形成纳米粉体。

4. 水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是将溶液放入密闭反应器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纳米粉体。

由于水的高溶解度和高扩散性,水热合成法能制备高纯度、高晶度的纳米粉体。

5. 物理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是通过溅射、热蒸发或激光烧结等方法将金属或化合物转化为蒸发物,并在惰性气氛中沉积到固体基底上生成纳米粉体。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粒径可控的优点。

6. 激光燃烧法:激光燃烧法是将金属、合金或化合物的颗粒通过高能激光束作用下产生的瞬间高温、高压浓缩区,使其发生快速燃烧反应来制备纳米粉体。

该方法制备纳米粉体速度快且可规模化。

7. 球磨法:球磨法是将粉末原料在球磨机中与高能球体一起运动和碰撞,使原料不断研磨、破碎,最终形成纳米粉体。

该方法适用于制备高能机械合金和非晶态材料的纳米粉体。

总的来说,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

这些方法具有制备速度快、操作简单、控制粒径可调等特点,为纳米科技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复合粉体制备

复合粉体制备

复合粉体制备
复合粉体是指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粉体材料组成的混合体系。

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机械混合法
将不同种类的粉体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球磨、混料机等设备进行物理搅拌混合。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粉体分散性和均匀性较差。

2. 化学共沉淀法
利用化学反应将不同组分同时沉淀下来,形成复合粉体。

通常在溶液中加入沉淀剂,控制pH值、温度等条件,使目标组分共沉淀。

该方法可获得较均匀的复合粉体。

3. 溶胶-凝胶法
将不同组分的盐类或金属有机物分别制备成溶胶,混合后进行水解/缩聚反应形成湿凝胶,经干燥和高温焙烧即可得到复合粉体。

该方法可实现组分的均匀掺杂。

4. 喷雾干燥法
将不同组分制成溶液或悬浮液混合,通过喷雾干燥设备将液滴快速干燥形成复合粉体。

该方法可控制粒度和形貌。

5. 自传播高温合成(SHS)
利用高放热反应的自蔓延作用,在燃料和氧化剂粉体混合物中引燃,生成所需的复合陶瓷粉体。

反应温度高,能量利用率高。

复合粉体在功能材料、催化剂、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制备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所需粉体的性能要求、组分及其相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碳化硅粉体的制备及改性技术

碳化硅粉体的制备及改性技术

碳化硅粉体的制备及改性技术
碳化硅(SiC)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热导率、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

碳化硅粉体的制备及改性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化学法制备、物理法制备以及碳化硅的表面改性技术。

1.传统的化学法制备碳化硅粉体:
传统化学法包括共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

其中,共沉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制备方法之一、该方法包括混合硅源和碳源,通过调节pH值和温度来控制反应过程,得到碳化硅粉体。

共沉淀法制备碳化硅粉体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但粒径分布较宽,控制难度较大。

2.物理法制备碳化硅粉体:
物理法包括等离子熔融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其中,等离子熔融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法制备碳化硅粉体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高温等离子体中熔融和冷凝制备碳化硅粉体。

等离子熔融法制备的碳化硅粉体晶粒度均匀,纯度高,但设备复杂,成本较高。

3.碳化硅的表面改性技术:
为了提高碳化硅粉体的分散性、抗聚集性,常采用表面改性技术。

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包括表面改性剂包覆、离子注入、化学气相沉积等。

其中,表面改性剂包覆法是较常用的改性技术,通过将表面改性剂包裹在碳化硅粉体颗粒表面,减少颗粒间的吸附力和静电作用力,改善颗粒的分散性。

化学气相沉积是一种在碳化硅颗粒表面沉积一层功能性薄膜来改性的方法,可以改善粉体的分散性和抗聚集性。

以上是碳化硅粉体的制备及改性技术的一些常见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制备技术和改性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有望实现更高效、可控性更强的制备和改性碳化硅粉体方法。

纳米粉体材料

纳米粉体材料

纳米粉体材料
纳米粉体材料是一种具有纳米级粒径的材料,通常指的是粒径在1-100纳米之
间的颗粒。

这些纳米粉体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表面特性,因此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纳米粉体材料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主要应用领域。

首先,纳米粉体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表面能,这使得其在催化、
吸附、润湿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

同时,由于其粒径较小,纳米粉体材料还表现出与宏观材料不同的光学、电学、磁学等特性,因此在纳米电子器件、纳米传感器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溶胶-凝胶法、气相沉
积法、机械合金化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制备出不同成分、形貌和结构的纳米粉体材料,满足了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同时,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制备方法也不断涌现,为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最后,纳米粉体材料在催化、能源存储、生物医药、环境治理等领域都有重要
的应用。

例如,在催化领域,纳米粉体材料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在能源存储领域,纳米粉体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在生物医药领域,纳米粉体材料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生物成像等应用;在环境治理领域,纳米粉体材料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废气净化等方面。

综上所述,纳米粉体材料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制备方法多样,应用领域广泛。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纳米粉体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重要的作用。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成型与压制工艺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成型与压制工艺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成型与压制工艺引言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成型与压制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这种工艺能够通过控制颗粒的形状和尺寸,使得材料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成型与压制工艺的原理、方法和优势。

一、工艺原理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成型与压制工艺的原理基于粉末冶金技术。

首先,粉末材料被制备成为球形颗粒。

然后,通过力的作用将这些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所需的形状,最后通过适当的温度和压力进行烧结,使得颗粒之间结合成为固体材料。

二、工艺步骤1. 球形颗粒制备:首先,选取合适的原料,经过混合、球磨、筛分等步骤,使得原料粉末成为均匀的、具有一定粒径分布的粉末。

然后,将粉末投入球形颗粒制备设备中,通过旋转、喷雾、滚动等方式使得粉末逐渐形成球形颗粒。

2. 成型:将球形颗粒制备好的材料倒入成型模具中,施加足够的压力进行成型。

一般情况下,成型压力会根据原料的特性和所需的形状进行调整,以确保成型后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致密性和机械性能。

3. 烧结:成型后的材料还需要进行烧结,以进一步增加其结晶度和力学性能。

烧结过程中,材料通常会经历高温处理,使得颗粒之间发生结合,形成固体材料。

烧结温度和时间的选择与原料的成分和特性相关,需要经过试验和实际操作来确定。

三、工艺优势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成型与压制工艺具有许多优势,使得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 较好的致密性:通过粉末的成型与压制工艺,材料的颗粒之间实现了更好的贴合和结合,使得成型后的材料具有较高的致密性。

这样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使其在应力和环境变化下更加稳定。

2. 良好的机械性能: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成型与压制工艺能够使材料的颗粒在成型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排列和排布状态,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在压缩、弯曲和拉伸等加载条件下表现出更好的弹性和韧性。

3. 粒径控制能力强:通过粉末制备和成型过程中的工艺调控,可以精确地控制颗粒的大小和分布。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在陶瓷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在陶瓷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在陶瓷制备中的应用研究概述陶瓷制备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陶瓷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在陶瓷制备中的应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探讨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在陶瓷制备中的应用研究,重点介绍其制备、性能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一、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物理方法包括磁控溅射、喷雾干燥、高能球磨等;化学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共沉淀法等。

磁控溅射是一种将材料靶材溅射成粉末的方法。

通过调节溅射参数,可以控制溅射粉末的尺寸和形状。

此外,喷雾干燥技术是将溶液喷出成雾状,然后在干燥器中迅速干燥成粉末颗粒的一种方法。

高能球磨则是通过球磨机将粉体颗粒进行碰撞、混合和研磨,使其尺寸逐渐减小,最终形成球形粉体。

溶胶-凝胶法是将溶液制备成凝胶,然后通过干燥和热处理等工艺制备粉体的方法。

沉淀法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然后再经过离心、洗涤等步骤获得沉淀颗粒。

共沉淀法是在溶液中添加多种溶质后,通过改变温度、pH值等条件使溶质共同析出。

二、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性能特点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特点,使其在陶瓷制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由于颗粒呈球形,其比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反应速率的加快和扩散的增加。

这对于一些需要高反应速率和扩散速率的陶瓷材料制备来说尤为重要。

其次,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具有突出的流动性。

球形颗粒的堆积密度较小,颗粒之间的空隙较大,降低了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颗粒材料的流动性能。

这对于陶瓷材料的成型工艺至关重要,可以降低成型压力和能耗。

此外,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还具有优异的流变性能和压实性能。

在加工过程中,颗粒粉末会发生流变现象,并通过压实工艺形成陶瓷坯体。

球形颗粒的流变性能和压实性能比一般粉末颗粒更好,可以提高坯体的致密性和力学性能。

陶瓷粉体的制备及其在陶瓷制品中的应用

陶瓷粉体的制备及其在陶瓷制品中的应用

陶瓷粉体的制备及其在陶瓷制品中的应用第一章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陶瓷粉体是制造陶瓷制品的重要原材料。

为了获得精细、均匀、高纯度的陶瓷粉体,需要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制备。

1. 干法制备干法制备是在物理或化学作用下,将陶瓷原料研磨成小颗粒,并通过筛网分级,使其达到所需的颗粒大小和分布。

干法制备可以采用磨细、粉碎和机械法等不同方法。

其中磨细法是将陶瓷原料加入磨料中进行磨细。

磨料可以是陶瓷球、圆锥桶、圆柱罐等,在不断的冲击、磨擦和摩擦作用下,使原料颗粒缩小,磨细并分散。

而粉碎法则是将陶瓷原料加入粉碎设备中进行高速旋转和撞击,达到破碎,并通过筛分制备所需粒度的陶瓷粉末。

2. 湿法制备湿法制备是将陶瓷原料和溶液混合搅拌,制成胶体状物质。

此时,可以通过超声波处理、热干燥、高速离心等方法,去除胶体中的水分和有害物质,还原成精细均匀的陶瓷粉末。

3. 气相制备气相制备是将气态陶瓷原料在保护气氛下加热至高温,使其分解,从而在炉内形成陶瓷粉末。

气相制备可以控制粉末质量、形态和制备过程中的污染,使其成为制备超细、高纯、均匀粒径的陶瓷粉末理想方法,但设备复杂,成本较高。

第二章陶瓷粉体的应用陶瓷粉体是制造各种陶瓷制品的必不可少的原料。

以下分别介绍其在建筑材料、电子元器件、汽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1. 建筑材料陶瓷粉体可以用于建筑材料,如墙砖、地砖、水泥等。

高纯度的陶瓷粉末可以增加建筑材料的硬度、密度和韧性。

此外,陶瓷粉末对于加强建筑材料的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和耐磨性,也有显著的作用。

2. 电子元器件陶瓷粉体可以用于制造电子元器件,如电容器、晶体管、压敏电阻器、传感器等。

这些元器件需要高纯度的陶瓷粉体来保证其性能和稳定性。

陶瓷粉体可以增加元器件的耐压、耐高温、抗干扰能力,同时还可以缩小元器件的尺寸和重量。

3. 汽车陶瓷粉体可以用于汽车零部件。

陶瓷粉体可以制成高强度、低密度的车轮、刹车盘和发动机部件,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发动机内部,使用陶瓷粉体制成的活塞、活塞环和汽缸套等部件,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可靠性。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粉体材料制备、表征、加工及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金属、陶瓷、高分子等各类粉体材料。

粉体材料是一种颗粒度在纳米至毫米级之间的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粉体材料的制备、表征、加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粉体材料的制备是该专业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物理方法和机械方法。

化学合成是指通过溶胶凝胶法、溶剂热法等化学反应来合成粉体材料,物理方法包括气相法、溶剂法等,而机械方法则是指通过机械力对原料进行研磨、压制等方式来得到粉体材料。

不同的制备方法将直接影响到粉体材料的形貌、结构和性能,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原料、工艺参数等进行精确控制。

其次,粉体材料的表征是为了了解其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而进行的重要工作。

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分析等。

通过这些表征方法可以得到粉体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等信息,为后续的加工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再次,粉体材料的加工是将其制备成各种成型件或制品的过程。

常用的加工方法包括压制、注射成型、烧结等。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原料的成型性能、烧结工艺参数等因素,以确保最终制品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最后,粉体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制备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催化剂、纳米材料等。

这些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的内容广泛,研究领域涵盖了材料的制备、表征、加工及应用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粉体材料在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因此该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对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粉体材料是当今实用新材料中的一个重要类别。

因其具有独特的技术性能,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材料、化工、冶金、建筑、环保、生物医药、空间技术、军工技术等领域。

手段材料中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化学方法的优点是容易得到纯度较高、粒度均匀、形状规则的粉体,但其缺点是制得的粉体价格偏高,耗能大;而物理方法则相反。

物理方法包括破碎、机械磨、高能球磨、喷雾干燥、原位固化、电解沉积、电弧等离子溅射等。

其中,机械磨和高能球磨等破碎方式是常用的物理制备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机械力将大块物质破碎成粉状。

这种方法制备的粉体的粒度可以在很大范围内选择。

缺点是生成的粉体形状不规则,且粒度分布较广。

化学方法则包括沉淀法、水解法、游离元素直接化合法、气相法、溶液法、溶胶-凝胶法等。

化学方法制备粉体的原理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使反应产物为微米或纳米尺度的颗粒。

例如,通过沉淀法,可以严格控制粉体的粒度和形状。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会根据真实情况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

在粉体制备过程中,控制粉体颗粒的形状、尺寸和组成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于一些特定的应用,例如催化剂,微米或纳米尺寸的颗粒尺寸可以大大增加反应速率。

目前,粉体材料制备技术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例如,在粉体材料的纳米化工艺中,如何提高纳米颗粒密度的均匀性、防止粉体颗粒的聚合、保证粉体的纯度以及降低粉体制备的能耗等都是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完善,粉体材料制备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无论是从粉体的粒度、密度、形状,还是从粉体的组成、结构、性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同时,粉体材料的应用领域也会进一步扩大。

总而言之,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材料制备技术,节能、环保、高效且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因此了解并理解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对推动粉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促进各领域的科技进步有着重要价值。

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制备与处理技术

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制备与处理技术

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制备与处理技术非金属矿加工利用的目的是通过肯定的技术、工艺、设备生产出充足市场要求的具有肯定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纯度或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性质、表面或界面性质的粉体材料以及肯定尺寸、形状、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功能等的功能性产品或制品。

非金属矿物加工利用技术重要包含以下二个方面:(1)颗粒制备与处理技术。

重要包括矿石的粉碎与分级技术、选矿提纯技术、矿物(粉体)的表面或界面改性技术、脱水干燥技术、造粒技术等;(2)非金属矿物材料加工技术。

重要包括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原材料配方技术、加工工艺与设备等。

1.1颗粒制备与处理技术颗粒制备与处理技术是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所必需的加工技术,目的是通过肯定的技术、工艺、设备生产出充足市场要求的具有肯定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纯度或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性质、表面或界面性质的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或产品。

(1)“粉碎与分级”是以充足应用领域对粉体原(材)料粒度大小及粒度分布要求的粉体加工技术。

重要讨论内容包括:粉体的粒度、物理化学特性及其表征方法;不同性质颗粒的粉碎机理;粉碎过程的描述和数学模型;物料在不同方法、设备及不同粉碎条件和粉碎环境下的能耗规律、粉碎及分级效率或能量利用率及产物粒度分布;粉碎过程力学;粉碎过程化学;粉体的分散;助磨剂的筛选及应用;粉碎与分级工艺及设备;粉碎及分级过程的粒度监控和粉体的粒度检测技术等。

它涉及颗粒学、力学、固体物理、化工原理、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机械学、岩石与矿物学、晶体学、矿物加工、现代仪器分析与测试等诸多学科。

(2)“表面改性”是以充足应用领域对粉体原(材)料表面性质及分散性和与其它组分相容性要求的粉体材料深加工技术。

对于超细粉体材料和纳米粉体材料表面改性是提高其分散性能和应用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决议其市场的占有。

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的重要讨论内容包括:表面改性的原理和方法;表面改性过程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表面或界面性质与改性方法及改性剂的关系;表面改性剂的种类、结构、性能、使用方法及其与粉体表面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模型;不同种类及不同用途无机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工艺条件及改性剂配方;表面改性剂的合成和表面改性设备;表面改性效果的表征方法;表面改性工艺的自动掌控;表面改性后无机粉体的应用性能讨论等。

粉体制备原理与技术

粉体制备原理与技术

粉体制备原理与技术粉体制备是指将原始材料通过机械、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制成粉末状物质的技术。

粉体制备广泛应用于电子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化工原料、医药、食品等领域。

粉体制备的原理和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机械方法、化学方法三种。

一、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利用气态、液态、固态外力(如磨削、撞击等)对物料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制备粉末的目的。

物理方法包括:1、凝结法凝结法是将高温金属蒸气通过冷凝器冷却,然后在表面沉积下来,形成一定的粉末形态。

凝结法适用于制备高纯度和特殊结构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2、气溶胶法气溶胶法是将气态的化学物质喷入高温气氛中,形成微米或亚微米细小颗粒,再利用自由下落或超离心等手段进行收集。

气溶胶法适用于制备特殊形态的粉末,如其形态为球状时,制备涂层材料的效果更佳。

3、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在液体介质中形成溶胶,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形成凝胶,再煅烧得到所需的粉末。

溶胶-凝胶法的特点是制备出的产品纯度高、颗粒尺寸均匀,但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二、机械方法机械方法主要是利用机械非均相作用力对原材料进行研磨、切割等处理,破碎成为粉末的方法。

机械方法包括:1、球磨法球磨法是一种通过机械碾磨将原料粉碎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粉末的方法。

通过球磨法制备出的粉末颗粒尺寸分布范围比较小,形态规则,可形成均匀的合金体系。

2、细化法细化法是通过高频振动、喷射流等力学作用和化学反应过程,使材料粉末实现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颗粒级细化加工。

三、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即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晶体或沉淀,再将其煅烧后得到所需的粉末。

化学方法包括:1、软化化学反应法软化化学反应法是通过添加某些试剂,将反应组分分子分解成无机气相分子,而后这些分子再反应成所需的无机晶体,最后制成粉末。

软化化学反应法适用于制备难度较大的无机晶体粉末。

2、锔合成法锔合成法是先将所需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溶解在一定的有机溶剂或水溶剂中,制成溶液,然后将其快速蒸发和烘烤,得到所需的粉末。

功能粉体材料制备及应用

功能粉体材料制备及应用

功能粉体材料制备及应用粉体材料制备及其应用是现代材料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粉体材料是指粒径在纳米至毫米级范围内的固体物质。

它们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离散性,并且在化学、材料、电子、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粉体材料制备的几种常见方法以及它们的主要应用。

首先,常见的粉体材料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机械法。

物理法主要通过磨碎、研磨、雾化等方式将块状物质制备成粉末。

化学法是通过溶胶-凝胶、共沉淀、水热反应等化学过程制备粉末材料。

机械法则是通过高能球磨、喷雾干燥等机械力作用来制备粉末材料。

其次,粉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材料科学领域,粉体材料可用于制备陶瓷、玻璃、金属、复合材料等。

由于粉体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可以形成高密度和致密度的材料结构,在陶瓷和复合材料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通过控制陶瓷粉体的组成和制备工艺,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氧化锆陶瓷,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应用。

此外,粉体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高强度、高硬度的金属材料,如金属粉末冶金技术可制备出高强度钢材。

在电子领域,粉体材料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铁电材料和压电材料可用于制备传感器和储能器件。

通过控制粉体材料中的晶格结构和组分,可以调控材料的电性能,实现材料的多种功能。

此外,粉体材料还可以用于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如高纯度的硅粉末可用于制备半导体器件。

在能源领域,粉体材料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粉体材料可以用于制备电池材料、催化剂和光催化材料等。

例如,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使用锂铁磷酸盐陶瓷粉末,具有高比容量和优良的循环性能。

此外,通过控制催化剂粉体的组成和结构,可以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石油炼制等领域。

总的来说,粉体材料制备方法多样,并且在化学、材料、电子、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粉体材料制备及其应用将会进一步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

未来,粉体材料可能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粉体的合成制备方法

粉体的合成制备方法

粉体的合成制备方法发展状况如今,粉体的合成制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制备合成方法已经变得各种各样按理论也可分为物理和化学方法等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物理方法(1)真空冷凝法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然后骤冷。

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

2)物理粉碎法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

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3)机械球磨法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纳米粒子、合金纳米粒子或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

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2. 化学方法(1)气相沉积法利用金属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

其特点产品纯度高,粒度分布窄。

(2)沉淀法把沉淀剂加入到盐溶液中反应后,将沉淀热处理得到纳米材料。

其特点简单易行,但纯度低,颗粒半径大,适合制备氧化物。

(3)水热合成法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合成,再经分离和热处理得纳米粒子。

其特点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

(4)溶胶凝胶法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温热处理而生成纳米粒子。

其特点反应物种多,产物颗粒均一,过程易控制,适于氧化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的制备。

(5)微乳液法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微泡中经成核、聚结、团聚、热处理后得纳米粒子。

其特点粒子的单分散和界面性好,Ⅱ~Ⅵ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多用此法制备。

按照反应物的相可分为三类气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

一、气相合成法(1)电阻加热法是通过电阻加热来实现气相粉体制备的方法,典型工艺如蒸发冷凝工艺及化学气相沉积工艺。

前者可制备多种金属纳米粉体;后者可制备氧化物粉体,也可制备氮化物和碳化物等非氧化物粉体。

(2)电子束加热法同样有蒸发冷凝和CVD两种工艺,只是以电子束加热。

该法是从制模工艺发展而来,为避免形成薄膜材料,采用流动油面积。

材料化学9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材料化学9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较多的是所谓的颗粒当量径。
颗粒当量径:将颗粒以某种等量关 系转化为球形,相应得到的球的直 径称为颗粒的当量径。
颗粒当量径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1. 等体积球当量径:与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
球的直径
dV
3
6V
2. 等表面积球当量径:与颗粒具有相同表面
积的球的直径
dS
S
3. 比表面积球当量径:与颗粒具有相同的比
纳米磁性金属的磁化率是普通金属的20倍,饱和磁矩则是 普通的二分之一。
一些纳米颗粒的导电性能明显改善,甚至成为 高 TC 的超导体。
颗粒大小的表征
颗粒大小和形状是粉体材料最重要的物性表征量 。
颗粒的大小一般用粒径来表示。在分析粉体的粒 径时,应明确单颗粒粒径与颗粒聚集体 (粉末) 粒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激光粉体粒度分析仪原理
激光粒度仪已经商品化,市场上主要 机型的量测范围大致是 0.05 ~ 10 m
粉体粒径也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量测
将粉体样品均匀平铺在光学显微镜的视场 内进行观察,可以近似确定粉体的粒径及 其分布,测试范围大致在 0.5 ~ 100 微米。
目前显微镜分析法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现 代电子技术与显微镜方法相结合,用摄像 机拍摄经显微镜放大的颗粒图像,图像信 号进入计算机内存后,计算机自动地对颗 粒的形貌特征和粒度进行分析和计算
注意这一公式中含有两个自 由变量。为实现筛网的标准 化,人们制定了一些规则。
主模系列 副模系列
根据以上规则,就可以得到一个标准筛系列: 32,42,48, 60,65,80,100,115,150,170,
200,270,325,400 目。 其中最细的是 400 目筛,孔径为 0.038 mm。

粉体技术及设备现状与发展

粉体技术及设备现状与发展

粉体技术及设备现状与发展粉体技术是一门涉及粉体物料的制备、特性、处理和应用的学科。

粉体物料是指颗粒尺寸在1微米到1毫米之间的物质,包括粉末、颗粒和颗粒状物料。

粉体技术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化工、冶金、材料科学、食品工程等。

一、粉体技术的现状1. 粉体物料的制备技术:粉体物料的制备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研磨、粉碎、喷雾干燥等,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目前,粉体物料的制备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2. 粉体物料的特性研究:粉体物料的特性研究包括颗粒形状、颗粒大小分布、颗粒表面性质等。

这些特性对于粉体物料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比如颗粒形状对流体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有显著影响。

目前,通过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可以对粉体物料的特性进行精确测量。

3. 粉体物料的处理技术:粉体物料的处理技术包括压制成型、干燥、烧结等。

压制成型是将粉体物料通过压力使其形成所需形状的过程,干燥是将湿粉体物料中的水分去除的过程,烧结是将压制成型后的粉体物料在高温下进行结合的过程。

目前,这些处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且不断有新的技术和设备被引入,提高了处理效率和产品质量。

4. 粉体物料的应用领域:粉体物料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化工领域,粉体物料被用于催化剂、吸附剂、填料等;在冶金领域,粉体物料被用于金属粉末冶金、陶瓷创造等;在材料科学领域,粉体物料被用于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在食品工程领域,粉体物料被用于食品添加剂、调味品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粉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二、粉体技术的发展趋势1. 粉体物料的纳米化: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粉体物料的纳米化成为一种趋势。

纳米粉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应用于催化剂、传感器、电子器件等领域。

目前,纳米粉体的制备技术和表征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以实现对粉体物料的精确控制。

2. 粉体物料的功能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粉体物料的功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粉体制备的流程

粉体制备的流程

粉体制备的流程粉体制备是一种重要的工艺过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材料科学、制药、食品工业、电子制造等。

它涉及将原料粉末转化为所需的颗粒形态和大小,以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粉体制备的流程,从原料选择到最终产品的制备,以及其中涉及的关键步骤和技术。

第一部分:原料选择在粉体制备的起始阶段,原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原料通常是固体,可以是金属、陶瓷、聚合物或复合材料。

关键因素包括原料的纯度、粒度分布和化学性质。

原料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第二部分:粉体特性分析在制备粉体之前,必须对原料进行详尽的特性分析。

这包括粒度分布、形状、表面积、密度、化学成分等参数的测定。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确定适当的加工方法和条件。

第三部分:研磨和粉碎粉体制备的下一步是通过研磨和粉碎过程将原料转化为所需的粉末。

这可以通过多种设备和方法来实现,包括球磨机、研磨机、粉碎机等。

研磨的目标是实现所需的粒度分布和粉末特性。

第四部分:混合和分散混合是将不同粉末原料混合以获得所需成分和均匀性的过程。

混合可以采用干法或湿法,具体取决于原料和产品的性质。

分散则是将粉末分散在液体介质中,以制备浆料或胶体。

这一步骤有助于确保均匀分布,并为后续工艺步骤做好准备。

第五部分:成型成型是将粉末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这可以通过压制、注塑、挤压等方法来实现。

成型的目标是获得所需的产品形态,如坯体、颗粒或块状。

第六部分:烧结和热处理对于许多粉体制备工艺,烧结和热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烧结是通过高温处理来结合粉末颗粒,使它们相互粘合。

这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密度和机械性能。

热处理则可以改变产品的晶体结构,进一步调整其性能。

第七部分: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为了改善产品的表面性质,通常包括涂层、抛光或其他化学处理方法。

这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耐磨性、抗腐蚀性和美观度。

第八部分:质量控制和测试在粉体制备的每个阶段,质量控制和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粉末特性的监测、产品形状的测量、物理性能的测试等。

粉体制备技术及其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

粉体制备技术及其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

粉体制备技术及其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第一章粉体制备技术的概述粉体制备技术是指将原料经过破碎、粉碎、混合、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制成粉末状的物料。

粉体制备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化工、医药、冶金、能源等领域。

其中,催化剂制备是粉体制备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粉体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三类。

机械法包括球磨法、研磨法、高压冲击法等;物理法包括气相凝聚法、喷雾干燥法、电化学沉积法等;化学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共沉淀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制备要求。

第二章粉体制备技术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2.1 共沉淀法共沉淀法是一种将两种或多种化学物质共同沉淀,得到新的化学物质的方法。

在催化剂制备中,共沉淀法常用于制备复合型金属催化剂和负载型催化剂。

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分散性好、晶粒细小、结构均匀等优点。

以制备纳米级Ni-Mg-Al催化剂为例,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该催化剂,首先将Ni、Mg、Al盐溶液混合均匀,在搅拌的同时,缓慢滴入氨水,在pH值约为9时停止搅拌,然后将沉淀洗涤干净,烘干,焙烧得到Ni-Mg-Al催化剂。

2.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将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在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凝胶,再通过干燥和焙烧等工艺制得粉末状物料的方法。

在催化剂制备中,溶胶-凝胶法常用于制备氧化物型催化剂和杂化型催化剂。

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分散性好、纯度高、孔结构可控。

以制备CuO-CeO2-TiO2催化剂为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该催化剂,首先将Cu(NO3)2、Ce(NO3)3、Ti(OPr)4等物质在丙酮中形成胶体,然后将胶体放置在温度为60-80℃的烤箱中干燥,最后用高温热处理得到CuO-CeO2-TiO2催化剂。

2.3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是将液体物料通过喷嘴喷出,与热空气混合,使水分快速蒸发,得到粉末状物料的方法。

在催化剂制备中,喷雾干燥法常用于制备负载型催化剂和复合型金属催化剂。

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粒径均一、比表面积大、活性高。

粉体技术及工艺

粉体技术及工艺

粉体技术及工艺
粉体技术及工艺
粉体技术是一种将固体物料制成粉末的工艺,它可以将原来的大块物
料分解成微小颗粒,使其更易于储存、运输和加工。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粉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化工、制药、食品、陶瓷、建筑材料等。

粉体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原料准备、研磨、筛分、干燥和包装等。

其中,研磨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它可以将原始物料通过机械作用分解
成微小颗粒。

常用的研磨设备有球磨机、立式砂轮机和超声波振荡器等。

除了机械法外,还有化学法和物理法等方法可用于制备微细颗粒。

例如,溶胶-凝胶法可以通过溶解金属离子和某些化合物来制备纳米材料;电化学沉积法则是通过电极反应来制备纳米晶体薄膜。

在干燥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避免粉末吸收水分或结块。

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粉末过度干燥,以免影响其物理性能。

在包装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采用密封包装以避免粉末受潮或污染。


于易燃、易爆或有毒的粉末,则需要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储存和运输。

总之,粉体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制备工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新材料和新产品通过粉体技术得到制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粉体粒度分析仪原理
激光粒度仪已经商品化,市场上主要 机型的量测范围大致是 0.05 ~ 10 m
粉体粒径也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量测
将粉体样品均匀平铺在光学显微镜的视场 内进行观察,可以近似确定粉体的粒径及 其分布,测试范围大致在 0.5 ~ 100 微米。 目前显微镜分析法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现 代电子技术与显微镜方法相结合,用摄像
一次颗粒和二次颗粒
一次颗粒:是指内部没有孔隙的致密材料,它 可以是单晶、非晶,也可以是内部晶界密度不 很高的多晶体 (即颗粒畴)
二次颗粒:即颗粒的聚集体,是由单个颗粒以 弱结合力构成的。二次颗粒中包含了一次颗粒 和孔隙
二次颗粒的密度低于材料的理论密度 二次颗粒中的单颗粒之间是以弱连接方式结合
如何表示这样的不规则 形状颗粒的大小?
关于不规则形状单颗粒粒径的表示 方法已经提出来很多种。其中应用 较多的是所谓的颗粒当量径。
颗粒当量径:将颗粒以某种等量关 系转化为球形,相应得到的球的直 径称为颗粒的当量径。
颗粒当量径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1. 等体积球当量径:与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 球的直径 6V
化学方法
依靠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过程,生成新的粉末
态物质。
Hale Waihona Puke 机械方法 机械方法制粉的实质就是利用动能来破坏 材料的内结合力,使材料分裂产生新的界 面。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制备尺寸较粗 的粉体。

纳米粉体基本上都是黑色的

纳米磁性粉体已经成为单磁畴结构,具有很高 的矫顽力

纳米磁性金属的磁化率是普通金属的20倍,饱和磁矩则是 普通的二分之一。

一些纳米颗粒的导电性能明显改善,甚至成为 高 TC 的超导体。
颗粒大小的表征
颗粒大小和形状是粉体材料最重要的物性表征量。
颗粒的大小一般用粒径来表示。在分析粉体的粒
颗粒细化的结果是粉体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都增大了
104
103 102
这是铜颗粒的粒径与比表面积、表面能的数据
当细化到纳米尺度时,颗粒就会表现出一些 异常的特性

纳米金属的熔点比块体金属低得多。

金的熔点为 1337 K,2 nm 的金颗粒的熔点 600 K

纳米粉体在很宽的频谱范围内都呈现出黑体现 象,不仅吸收可见光,对电磁波也完全吸收。
当粉末颗粒很细时,靠重力沉降需要花费很 长时间。为缩短测量时间,可以采用离心沉降的 方法来加速沉降过程。
目前,沉降法粉末粒度量测的范围大致是: 重力沉降:10 ~ 300 m

离心沉降:0.01 ~ 10 m
激光衍射法测定粉体粒径
原理:当光照射到颗粒时会产生衍射现象。小 颗粒的衍射角大,而大颗粒的衍射角小。通过 光学衍射理论可以推导出衍射角与粒度的关系, 进而由光传感器探测衍射光强度,就可以对粉 末粒度及其分布进行分析。
响到原料粉的品质和烧成材料的性质。
在大量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个共识:材料晶粒越 细,材料的力学性能就越优越。因此,人们在 陶瓷及粉末冶金领域正不断地努力,力求制备 出更细微的粉末原料。 粉末材料除了作为烧结材料的原料外,还以填 充物的形式大量使用。 粉末材料还可以直接应用。
粉体材料的应用领域举例
机拍摄经显微镜放大的颗粒图像,图像信 号进入计算机内存后,计算机自动地对颗 粒的形貌特征和粒度进行分析和计算
5.4 机械法制备粉体材料
粉体制备技术分类
机械方法
通过机械粉碎、研磨或气流研磨方法将大块材料
或粗大颗粒细化
物理方法
采用蒸发凝聚成粉或液体雾化的方法使材料的聚
集状态发生变化而获得粉末
颗粒按尺寸大小分为以下几类:
粗颗粒:150 ~ 500 m
中颗粒:44 ~ 150 m
细颗粒:10 ~ 44 m 极细颗粒:0.5 ~ 10 m 纳米颗粒: < 0.1 m (100 nm)
随着颗粒的逐渐细化,大量的内部原子 移至表面,也就是说表面原子数在总原子数 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因此颗粒表层结构对 材料性能的影响程度加剧,直至产生所谓的 纳米效应。
V
2 xw (s
f )g 18
测量方法
随着时间的延续,悬浮液 中的颗粒逐渐沉积,悬浮 液的透光性随之增强。
于是就得到了光吸收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
由于沉降时间与颗粒 尺寸存在一定的关系, 因此可以根据这一曲 线确定颗粒尺寸的分 布。 不难理解,沉降法实质上是一种间接的粉体 粒度分析方法。
5.3 颗粒尺寸分布的实验测量方法
筛分法
沉降法 激光衍射法
筛分法
筛分法可能是最古老的技术,并且从实 验过程看应该也是最简单的。 用具有不同孔径的筛子将粉体分成许多 尺寸级别,然后称重,即可得到典型筛 分直径的质量分布
筛分法有标准筛制和非标准筛制,我国实行的是国 际标准筛制,相应的单位为“目”。目数定义为筛 网上 1 英寸 (25.4 mm) 长度上的网孔数,计算公式 为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考虑一个边长为 1 cm 的立方体细化为边长为 5 m 的小立方体。细化前后的有关数据如下
显然,细化过程就是总面积增加的过程,同 时立方体的棱边数和顶角数也增加了。
从材料结构角度考虑,无论何种大小的颗粒, 都可以认为是由内部结构和表层结构组成。表 层结构与内部结构不同。表层结构集中在表层 的几个原子范围内。 按照结构决定材料性质这一基本准则,可以得 出结论:颗粒内部的性质与表层的性质是不同 的;当颗粒较大时,表层原子所占的比例较小, 因而可以不考虑由此产生的影响。随着考虑的 不断细化,大量的内部原子移至表面,表层结 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就将成为主要因素。
颗粒尺寸的分布:Rosin-Rammler 函数
x n Q ( x) 1 exp x
这一分布函数中,x 和 n 是待定参数,需要通过 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在 lnln 对 ln 坐标系中,该函数是一条直线 n 值越小,则颗粒尺寸的分布就越宽; 这一函数常常用于描述粉碎过程的产品。
dl
l

粉体的粒径:颗粒尺寸的分布
前面提到:粉体的粒径是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而 得到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一组值,包括统计平均 值和统计分布。因此对粉体粒径的描述也就相当 于对颗粒尺寸的分布进行描述。
通常,颗粒尺寸分布可以用个数分布或者重量
(体积) 分布来描述。
对粉体材料进行粒度测试所得到的信息一般可以采 用分布直方图的形式进行描述。
25.4 m ad
a:筛网网丝的直径 (mm) b:网孔的尺寸 (mm)
注意这一公式中含有两个自 由变量。为实现筛网的标准 化,人们制定了一些规则。
主模系列
副模系列
根据以上规则,就可以得到一个标准筛系列: 32,42,48, 60,65,80,100,115,150,170, 200,270,325,400 目。 其中最细的是 400 目筛,孔径为 0.038 mm。
颗粒尺寸的分布:Gaudin-Schuman 函数
m
x Q( x) x max

这一分布函数中,xmax 和 m 是待定参数,需要通 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在对数坐标系中,该函数是一条直线,因此很容 易借助于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m 值越小,则颗粒尺寸的分布就越宽
与颗粒尺寸有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颗粒的 团聚:
一般说来,粉体中的颗粒通常可以分为三 个尺寸级别
最大尺寸级别是团聚体,它是由较小单
元的颗粒畴组成的;颗粒畴则又是由更 小的单元 初始颗粒构成。 通常都将颗粒畴与初始颗粒之间的差别 忽略,只采用团聚体和初始颗粒这两个 尺寸级别。 有时也将颗粒畴和产生颗粒称为一次颗 粒,而将颗粒团聚体称为二次颗粒
筛分法由于可以使用大量的样品,且粒度级 别和称量都比较准确,因此相应得到的分布 函数应该非常精确 筛分法可以分析的尺寸范围很宽
筛分法对筛网的质量要求较高 筛分法对长径比较大的颗粒似乎不太适用
沉降法测定粉末粒度
基本原理:在具有一定粘度的粉末悬浮液中,大 小不等的颗粒自由沉降的速度是不同的,颗粒越 大沉降速度越快。如果大小不同的颗粒从同一起 点高度同时沉降,经过一定距离 (时间) 后,就能 将粉末按粒度差别分开。 颗粒的沉降速度 V 一般由下式决定:
颗粒尺寸分布测试报告举例
颗粒尺寸是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为了有助于理解, 需要做几点进一步的简要说明:
颗粒尺寸的定义可能不同,取决于所采用 的分析技术,比如不同的当量径。
测量颗粒尺寸的方法不同,如颗粒粒径可 以表示为众数值、中位值或者平均值,这 些表达的含义是必须弄清楚的
不同技术测量不同的尺寸分别。数量和体 积分布是最重要的两种,如果知道了密度, 则可以从体积分布计算出质量分布。
如果测试的粉体中颗粒总数 足够多,也可以采用连续曲 线来表示颗粒尺寸的分布, 这相当于概率密度函数。
另一种表示颗粒尺寸分布的曲线是累积分布曲线。
确定了颗粒尺寸的分布曲线后,就可以采用一个具 体的数值来描述颗粒尺寸的大小程度。通常采用的 有三种不同的取值方法
平均尺寸:即所测得的分布的平均值
中位尺寸 (中位径):在累积分布曲线上对 应于 Q = 0.5 处的颗粒尺寸,通常表示为 x50。
dV 3

2. 等表面积球当量径:与颗粒具有相同表面 积的球的直径
dS S

3. 比表面积球当量径:与颗粒具有相同的比 表面积的球的直径 3
d SV 6V d V 2 S dS
颗粒当量径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4. 投影圆当量径:与颗粒投影面积相等的圆 的直径
da
4a

5. 等周长圆当量径:与颗粒投影周长相等的 圆的直径
众数直径:出现几率最高的颗粒尺寸值, 即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上的极大值点处所对 应的颗粒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