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专题13】古代诗歌鉴赏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三)古代诗歌鉴赏
精准对练一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专练
1.[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韩淲①
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
2.[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乡子
周邦彦
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答:
3.[观点态度]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于好友王维住处所作。②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后亦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天。
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附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 律诗
B. 小令
C. 古体诗
D. 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 “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 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3)“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答案】(1)A
(2)D
(3)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大海无边无际。诗人并不直接写潮,而是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相烘托,展现江潮远远而来、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充分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解析】【分析】(1)结合诗句内容“弹”“观”“宽”“寒”等分析,本诗属于律诗。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故选A。
(2)D项,“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错误。“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故选D。
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解析
【试题部分】
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
1.(2018•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I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 优质课件
解法探究
注意三个“分清”,明确解题切入点
1.要分清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和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两个人 物形象:一是词人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形象,二是词中刻画的周瑜风流倜傥、指挥若定、年轻有为的形象。
2.要分清形象和性格的区别。如果要求分析形象,则要思考主人公的身份、际遇、性情、品质等;如果 只要求概括性格,就可不必考虑其他内容。
1.(高考真题·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郞。是年,长期贬谪外 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 □马 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
答案: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 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 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 “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 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 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 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第1讲 │ 考点精讲
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 ( 作品塑 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 理解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 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的烘托渲 染,概括出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 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1.诗中主人公形象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 笔下塑造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 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诗经•氓》
2015届高考复习方案(第一轮) 专题课件
本课件为基于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
课件,使用时欲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
状态。
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第1 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第1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 象
第1讲 │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考纲在线] 新课标《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 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 象”,能力层级D级。 [考情透析] 诗歌中的形象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 之一,考查时常要求考生概括形象特征、分析 形象意义,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
第1讲 │ 真题体验
真题体验
1.[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 回答问题。(8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
(步骤二)
(步骤一)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古诗词
古诗词鉴赏之炼句
【考点阐释】
解读考纲,《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的《玉楼春 春景》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参考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古诗词
三、比较哪一句更好(或哪个版本更好)
例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课后作业】1.完成讲练通对应练习题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残春旅舍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高考语文:13种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答题示例: 《越女词(其三)》 李 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1) 诗人用“见 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 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 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步骤2) 诗人用“清水出 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步骤3)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 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luò]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 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 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 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第六种模式: 炼字型、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考点复习】2015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提升练二分诗体综合训练
考点提升练(二)
1
分诗体综合训练
5
2
3
4
6
7
8
9
答案
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 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 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 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对故园菊花,诗人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 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使我 们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 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词显 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 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③
考点提升练(二)
1
分诗体综合训练
5
2
3
4
6
7
8
9
(1)“惟留一简书”中的“惟”字有何表达效果?
一个“惟”字表明满腹经纶的司马相如,其全部才华却只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一篇《封禅书》上,反映了司马相如生前的落寞,批判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届高考语文(新课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共75张PPT)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级。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 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韦诗的第一句有“如”字,较容易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2.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 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
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只是就共性的作用说说
而已。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设题形式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精炼复习题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蜀府将
唐•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C.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D.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女子虽出身贫寒,却也想着托个媒人找个好归宿,但又知道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会自取其辱。
B.颔联写了人们只知道追逐时髦的梳妆打扮,没有人喜爱高尚的风格和情调。
C.颈联,描写贫女的才能,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双眉与画卷比美,让人对贫女印象深刻。
D.诗歌句句写贫女,也似句句在写作者自己,贫女形象与贫士形象融为一体,这是诗歌的高明之处。
13 古代诗歌多文本比较阅读鉴赏-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全国通用)
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答案] 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 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 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 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 的表达。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 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
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 方法 作用异同类:主要从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等方面展开分析
整体比较:这两首诗都写了××形象(意象)。 答题
分开作答:前者运用了××手法,侧重写了××,抒发了××情感;而后者则 模板
运用了××手法,着重写了××,抒发了××情感
【对点训练】
1.[2022·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目。
综合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落梅 刘克庄①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②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刘克庄: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②莓苔: 苔藓植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眼前的自然景象入笔,既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由此生发,唤起 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丰富联想。 B.颔联不仅生动描绘出落梅在风霜刀剑摧残下四散飘坠的凄惨情景,而且 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 C.尾联展开议论,巧妙而又曲折地将矛头指向对百花胡乱使用生杀权力的 东风,指责它不怜香惜玉,表达了诗人怜花惜花的情绪。 D.这首咏梅诗通篇不着一梅字,却不仅刻画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遇,而且处处 透露出诗人的自我感情,运笔委婉,启人深思。
高考语文:13种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 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诗歌常用的艺术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对比、反衬、夸 张、借代、双关、用典。 2、描写方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远近高低结合、 多感官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 写哀情、以景结情、移情于物,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 典。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 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 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luò]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 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最新语文高考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解题指导: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解题指导: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 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 生动等.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解答: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生动等.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解答: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 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 赤壁隐龙宫.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沙明拳宿鹭③ 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 潘大临( 1057~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 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Baidu Nhomakorabea邃. 诗文 .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 ② 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 , 山幽僻深邃 . ③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 , 请找出来 , 并说说这样写 的好处. 的好处. 答: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型突破 课件113张
题型分析
总之,命题者往往在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客观题选项中 巧妙地设置若干陷阱,以此来迷惑、干扰考生,这就要求 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练就一双慧眼,答题时辨清设错类型,
小 有效回避。上面提到的五大类设错类型在具体选项中有 结 时可能只是其中的一种,也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
综合。在具体的做题过程中,既要读懂题干中涉及的诗句 的意思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意,明确手法,还应在 把握语境内涵的前提下,辨清设错类型,分析错误原因,最 终达到“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效果,尽可能获取高分。
题型分析
【例题剖析】5.(2017年全国Ⅱ卷第14题B项):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 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解析:
该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曲解了尾联“单于若问君家世, 莫道中朝第一人”的用典意图。注释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 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 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由注释③可知,典故中李揆入吐蕃会盟因担心被 扣留,不承认自己是“唐第一人李揆”,再结合诗歌的标题“送子由使契丹”可知,子由 出使契丹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作者在送弟弟子由出使契丹时对弟弟苏辙的告诫,不是 “不敢自居第一”,而是“不能自居第一”。“不敢”是典义,“不能”是用典义。
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12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
一、(2015·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景物的角度,就是考查描写方法,它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感官角度等,答题要素是手法和运用分析以及效果。分别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本诗中描写塞外景物的句子,比较鉴赏,分析本诗的手法及效果。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评分标准】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第一问,根据题目“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可知是一首留别诗,往往以表达离愁别绪为主题。“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先是肯定了报国,“私向梦中归”则道出思乡之情。第二问,尾联既是对全诗的总结,爱国之情又节制了感情的抒发。
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试题
A组2013年高考题
1.(2013新课标全国Ⅰ,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鹊桥仙
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内容及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上阕最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对比,表现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借用贺知章的故事,从表达技巧看,一是用典,一是对比。唐代诗人贺知章去老还乡,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陆游于此翻出一层新意——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容不下他,谁又稀罕“君恩”的赐予?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慨不平之情。
参考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2013湖南,10,8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炼字以及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1)根据上句“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提示可写出下句,“鳜”字易错。(2)“春深”点明暮春时节,令人联想到百花落尽绿叶茂盛的景象,词人写绿之“净”,正是要表现自己内心之“净”,外在景物与词人内在心灵完全契合。(3)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柴扉”“鳜鱼”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抒发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白鸥”“钓船”等意象与隐士生活有关,结合“忘机”一词,可感受到词人甘于淡泊,以隐居为乐的情怀。
参考答案:(1)桃花流水鳜鱼肥
(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3.(2013山东,14,8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第(1)~(2)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三、四句中的烟,其色如云白,把烟比喻成白云,写出了烟之白,之浓;“流来野寺前”,把烟比喻成水,写出了烟的动态美。比喻、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之烟的特点,使诗句具有颜色美与动感美。
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一幅山中夜景图,营造了静谧凄凉的氛围,为烘托诗人的心情作了铺垫。“谁见无家客”一句是关键,无家,是因为诗人遭逢离乱,半生漂泊,所以痛彻心扉的思乡与回归之愁应是其不眠的真正原因。
参考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4.(2013福建,6,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绿”兼具形容词和动词的功能,把无形的“春风”形象化,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春风吹到树上树就绿了的奇妙动态变化。鉴赏“绿”字需结合具体语境,可联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此处的“绿”可理解为使动,“使树绿”,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美,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春天的生机。
参考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颈联中,诗人想象友人到家遇春燕、浣征衣的情景,表现对友人的关心眷念。尾联中,诗人想象友人在家摆脱了琐事杂务,终日临水闲居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闲适生活的艳羡。
参考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友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眷念。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5.(2013安徽,8~9,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该类题目,应首先把握诗歌意象,在此基础上,整合、概括诗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