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改革需破解三大制度障碍

合集下载

农村城镇化的障碍及政策建议

农村城镇化的障碍及政策建议

可 保 留其 承 包 土地 的经 营 权 , 允 许依 法 有 偿 转 让 ” 并 明 确 提 出要 切 实 保 障 在 小 城 镇 落 户 也 .
人 员 “ 入 学 、 军 、 业 等 方 面 与 当地 原 有 城 镇 居 民 享 有 同 等 权 利 , 行 同 等 义 务 , 得 对 在 参 就 履 不
式转化 . 全 面 准 确 理 解 农 村 城 镇 化 的 含 义 非 常 重 要 .农 村 城 镇 化 首 先 应 是 地 域 空 间 的 移 动 , 即 居 住 区 向城 市 汇 聚 , 次 是 生 产 方 式 、 活 方 式 和 职 业 的转 化 , 者 缺 一 不 可 . 目前 的现 其 生 两 而 状 却 是 , 村 到 处 分 布 着 “ 代 化 ” 居 民点 , 乏 地 域 转 化 ; 民 的 兼 业 性 , 缺 乏 职 业 转 农 现 的 缺 农 又 化 ; 民虽 然 住 进 了 高标 准 的 住 房 , 买 了现 代 化 的家 用 电 器 , 小 农 经 济 下 的 生 产 方 式 、 农 购 但 生 活 方 式 并 未 改变 . 就 是说 , 国 的 农 村 城 镇 化 离 真 正 的 农 村 城 镇 化 相 去 甚 远 , 离 了 农 村 也 我 背
人 员 及 其 共 同居 住 生 活 的 直 系 亲 属 , 可 根 据 本 人 意 愿 办 理 城 镇 常 住 户 口” 对 长 期 影 响 户 均 . 籍 的农 民 承 包 地 也 作 出 了 具 体 的 规 定 : 对 经 批 准 在 小 城镇 落 户 的 人 中 , … 根 据 本 人 意 愿 , “ …
城 镇 化 的一 般 规 律 , 何 解 决 这 一 问 题 , 成 为 摆 在 我 们 面 前 刻 不 容 缓 的课 题 . 如 已

城市化是资本和风险同步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是资本和风险同步集中的过程

素 ,不能用行政手段把 自己变成 改革的孤 岛 我 国等级化 的
城 市行 政 管 理 体 制 造 成 各 种 资 源 向 高等 级 城 市 集 中的 现 象 实 际上 已经 成 为 中 小城 市 进 一 步 发 展 的 掣 肘 和 阻碍 。 应 该 允许

仅 有住 房 ,城 市工人 却 生老病 死有 依 靠 ,工农 之 间的 差别
于现 在 农 村 建 立 社 会 保 障 的 成 本 低 于城 市 ,打 工者 一般 不 需 要 在 城 里 再 建 另 外 一 套 自 己额 外 交钱 的保 障 , 更何 况城 乡二 元 分割 ,农 村 的 保 障 带 不进 城 市 ,城 市 的 保 障 带 不 回农 村 ,
这 就 客 观 导 致 各 地 政 府 让 进 城 打 工 者 缴 纳 社 会 保 险 是 加 重 他 们 的 负担 、 本 地 财 政 占 便 宜 。二 是 农 民 进 城 前 后 的 身 份
的 。 更进 一 步 从 理 论 上讲 ,城 市化 其 实是 一 个 资 本 集 中和 风 险 同步 集 中的 过 程 。城 里 人 现 在 享 受 的 是 资本 的 溢 出效 应 。
但 同时能不能有 效地把 城市化 的风险弱化掉 ,就要 考验政 策 艺术或治理能力 了。 ( 来源 : 《中国经营报 》 )
全 国人 大 常委 、 民建 中央 副主 席 辜 胜 阻
城 镇 化 只 有 均 衡 才 能 健 康 可 持 续 。 城 镇 化 这 件 好 事 要 办 好 ,实现 “ 四 化 同 步 ” ,要 做 好 “ 五 防 ” 。 一 是 防城 镇 化
“ 拉 美 式 陷 阱” ,避 免 脱 离 产 业 基 础 的 “ 过 度 城 镇 化 ” 。 二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主要问题与破解之策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主要问题与破解之策

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 为进一步有效扩 大 内需、 加快 经济发展 方 式转 变, 建设
创 新 型 国 家和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 供 重 要 支撑 和 强 劲动 力 。 提 关 键 词 中 国城 镇 化 城 镇化 发 展 新 农 村 建 议
我 国城镇化发展 的突 出矛盾和 问题
2 农 民市 民化存 在制 度 障碍 . 农 民市 民化 是城镇 化 的必 然趋 势 。但是 , 随着农 村 劳 动 力转 移 和城 市 扩 张 , 工 业化 、 城市 化与农 民市 民化 的矛盾 E益突 出 。城 乡 二元 分割 体制 仍未 从 根本 上 t
打 破 。一方 面 , 城乡之 间的要素 资源流 动仍 以从 乡 到城 的单 向流 动为 主 。农 业基
础 薄弱 、 农村发展 滞后 、 民增收 困难 的局 面 尚未 根本 改 变 , 乡发 展差 距 扩大 的 农 城
势 头还未得 到遏制 , 乡二元 结 构造 成 的深 层 次矛 盾依 然 存 在 。 农 村 资源 要 素 城 ①
展 。改革 开放 以来 , 别是新 世 纪 以来 , 国城镇 化 发 展 进入 快 车 道 , 度 和规 特 我 速 模史 无前 例 。从 2 0 0 0年 到 2 0 0 9年 , 国城 镇 化率 由 3 . %提 高 到 4 . % , 全 62 6 6 年
均 提高 约 12个百 分点 。城 镇人 口由 46亿 增 加 到 62亿 , 增 16亿 人 。 截 . . . 净 . 至 20 城市 12座 , 全 5 其 2
当前 我 国城镇 化发展 存 在 的矛盾 和 问题 , 既是 政 府 规 划 引 导不 够 科 学 的结 果, 也是 市场 竞争不 够 充分 的结果 。突 出表现在 以下五个 方 面 。 1 .城镇 发展 体 系有待 优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走向经济大国的必经之路,不仅加大了城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地域发展,平衡了城乡发展的节奏,拉动了国内消费,也带动了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但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城市人口拥挤、交通问题、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健康化、有序化、科学化。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对策一、城市化概述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社会才能有更大的创新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可谓“追梦改革万里春,农民潮涌作工人。

荒滩野岭高楼起,立体网联城市群。

”但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

因此,单纯、刻意、过激地进行城市化,并不适宜中国的国情及稳健发展的需要。

当务之急是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总结出来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正确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善同指出:在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时,应当优先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力。

2.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优先区域布局。

3.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利用。

4.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李研究员提出的标准将对我们找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坐标,指明方向。

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1.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问题普遍意义上的城市化主要就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虽然一方面缓解了农村区域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拥挤的问题。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理 。改革与户籍挂钩的福利政策 , 户 籍 者按 常住 地纳入城 镇就业 和失业 登记

深化农 村产 权制 度改革 。 实行 与社会福利政策脱钩 , 住 到什 么地方 就 管理 。 把进城农民工职业培训纳入城镇
城 乡 用 地 制 度 统 一Fra bibliotek化 一
享受什么地方的福利待遇 , 凡进城长期 职业 教育计划 , 使他们 享有与原住居 民
管理体制 。打破行政 区域界限 , 积极 稳
当前 , 不仅存在城乡之间基本公共 妥 地推进县 改市 、 县改 区工作 , 进一 步
服务供给不均等 , 在城市 内部也存在社 拓 宽城市发展空 间;调整社区 区划 , 推
破 除城 乡分 割的二元户籍 制度 , 建 会成员之 间享有 的基本公 共服 务不均 进 “ 镇改办” “ 村改居 ” 工作 , 市 民较 多的 立城 乡统一 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 , 实行 等的问题 , 比较突 出的是进城农 民工和 镇拟改设街道办事处 、成立居委会 , 行
按照全 国城 乡统一政 策 、统 一项 生 、 文化服务 、 法律援 助等方 面平等享
进城 乡要 素 自由流动 , 加快推进农业现 目、 统一标准 、 统一 办法 、 统一运行 的原 有基本权益 。 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行业 和
代化 、 新型城镇化和小康社会进程 。 允许 则 ,先行建 立城乡一 体 的基 本养老 保 机构 , 健全城市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主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 、 转让 , 赋予产 险 、 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 生活保 障三项 体 , 促进公共资源 由二元化 向一体化跨 权持有人 自由流转权。 允许农村各类产 基本制度 , 使城乡居民同等享有各类社 越 , 做到 市政资源 同享受 、 公共 服务 同

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中 国是 一 个 农 业 大 国 , 目前 仍 有 占全 国 总人 口 城市大 门之外也是 毫无 道理 的。人 口迁 徙既是市 场优 5 % 的人 口生活在农 村 , 均耕地 只有 1 9亩。 由于 化资源配置 的必然结 果 , 5 人 . 3 同时也 是人 口在 利益驱 动下 农村 人与资源 的矛盾非常突 出 , 之农业的风险大 , 加 比 对劳动和生活 空间进 行选择 的结果 , 市场 经济 的发展 较效 益低 , 近些年来 国家采取 了一 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 要求建立与之相适 应的人 口自由迁徙制度。 也只是在一定程度 上 改善 了农 民的生产 生 活状 况 , 而 户籍制度改革 的重点是要取 消附着于户 口上 的各 不能从 根本 上 富裕农 民。欲从 根 本上 解决 “ 三农 ” 问 种利益 , 剔除粘 附在户籍关 系上 的种种社 会经济差别 , 题, 就必须遵 循 现 代化 发 展规 律 , 积极 推 进城 镇 化 进 达到户籍 与各种 福利 待遇完 全剥 离 , 正做 到城 乡居 真 程, 大量减少农村人 口。建 国以后 , 国长期实行抑 制 民在 发展机会面前 地位平等 , 我 获得统一 的社会 身份 , 达 城镇发展的政策 , 只是在 改革 开放后 才逐 渐启 动 了城 到凭 身份证 “ 一证走天下” 目的。农业人 口和非农 业 的 镇化进程 。虽 然我 国的城镇 化水 平 已经从 17 98年 的 人 口仅仅作 为职业 划分 的依据 , 不再 具有 利益 分配 的 1 .2 7 9 %上 升 到 2 0 07的 4 . % , 均 增 长 速 度 为 0 49 年 . 功能 。改革 的最终 目标是 按照 国际惯 例 , 建立统 一的、 9 % , 3 但大量关 于城镇 化与工业化关 系 的研 究表 明 , 流动 的户籍 制度 。任 何人 只要 在一 地有 稳定 的住所 、 并 我国 目前仍属于城镇化严 重滞后 的国家。城镇 化水平 职业和收入来 源就应 允许其 在 当地 落户 , 依 法拥有 许多 滞后 于工业化发展 水 平 , 除受 到农 村转 移 出来 的劳 动 该市市民应享 有 的权利 和应 尽 的义务 。实践 中, 如 湖南都 力总体素质不 高的制约外 , 制度障碍是 主要 因素 , 推进 省市 已经加快 了户 籍制度改革 的步伐 , 湖北 、 我 国城镇 化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 建 立 了城乡统一 的户 口登记管理制度 , 消农业 户 口、 取 户籍 制度创新 : 建立 以人 口迁徙 自由为最 终 目 非农业户 口性 质 和 由此 衍生 的其他 户 口类 型 , 统一 登 记 为“ 民户 口” 居 。湖北 省 允许 在 城市 有合 法 固定住 标的户籍 管理制度 自 15 年 开始实行 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为地把 国民 所 、 98 进城务工 3年以上 、 与用人 单位签订 2年 以上劳动 划分为农业人 口和非农 业人 口两大极不平等 的社会群 合 同并办理就业 登记 手续 的农村 劳 动力 , 申请 办理 可 体, 这一户籍制度 就成 为农 民进城 的一 个难 以逾 越 的 户 口迁移手续 , 在城市 落户 。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 。 二、 农地流转制度创新 : 建立规范的多级市场体 系 坎 。近些年来 这种 分割体 制 虽然有 所松 动 , 并未 得 但 到根本改变 。农 民进城 仍受 到许 多 限制 , 一些 大 中 如 在城乡存 在 巨大差 距 的情况 下 , 大量农 村剩余 劳 城市要求外来人 口( 包括农民 ) 必须在本市购买 一定标 动力进入 城镇二 、 三产 业就 业 。短距 离 流动 的农 民通 准 的房产 、 投资较 高数额 的资金 或具 有大 学 以上学 历 常采取兼业形 式 ; 当他 们作 跨地 区、 省 流动 时 , 而 跨 其 由于缺乏 中介组 才能允许 其将户 口迁 入 , 民进城 成本 仍然 偏 高。导 承包 的农地通 常交 给父母 兄弟 照料 , 农 致这种状况 的原 因主要是部分 学者和政 府决策者担 心 织 和农 地流转市场 , 亲朋 、 乡邻之 间的农地 流转 多为 口 旦户籍制度彻底放开 , 大量农 民涌进城市 会加重 “ 城 头协议 , 转包费 常 常难 以兑现 , 转包 期 限也随 时变 动 , 市病” 带来城 市住 房紧张 、 , 交通拥 挤、 公共 资 源紧缺 、 导致许多 纠纷。这 既不利 于对 原承 包者 利益 的保 护 , 失业率上升等问题。事实上 , 这种担 心是没有必要 的。 也不利于农 地 向优势经 营 主体 的集 中, 迫切 需要建 立 人 口从乡村流向城镇 或从 城镇流 向乡村主要取决 于人 规范的农地流转市场 。 们对流动后 收入和生活状况 能否得到 改善的预期 以及 要培 育中介组织 。其 职能是做好 土地流转 的各 由此所需承担风 险的理性判断 , 如果一个农 民进了城 , 项服务 工作 , 括 土地 流转 规划 、 包 农用 地定 级与估 价 、 在城市找不 到 固定 居所 和稳定 的生 活来 源 , 最终 还 是 收集发布土地供求信 息、 咨询 、 预测 、 目推介 、 项 流转 程 指导 和协助办理土地 流转手续 、 档案保存 以及调解 要 回去的 , 近些 年部 分进城 农 民要求将 城镇 户 口迁 回 序、 农村的“ 反城镇化” 现象 就有力 地说明 了这一点 。且不 处理各方关系 。要 积极营造 中介机构健康 发展 的良好 说多少年来农 民为 国家 的工业 化、 镇化 、 城 现代化做 出 氛围, 引导 中介机构合法诚信服务 。 了巨大 的贡献 和牺牲 , 理应 与城镇 居 民共 享 社会发 展 二是形成科学合 理 的价格 评估体 系。从 目前农地 成果 , 进城农 民不仅是 消费者 同 时也是 劳动 者和奉 献 承包经 营权 流转的实践来看 , 缺乏合 理 的价格依据 、 评 者 , 仅 从 维 护 城 镇 居 民 集 团利 益 出 发 将 农 民 拒 斥 于 估标准和利益分 配机制 已成 为一大 障碍 。实践 中可 由 仅

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需突破五大问题

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需突破五大问题

总结 布局 与 专项 落 实相结 合 , 市级指 导 与 区县 贯彻 基层 的执行 与落实现 状 ,具 有很 好 的 借 鉴作 用。
相 结 合 的 立 体 化 、 系 统 性 、 全景 式 研 究 。
第六编 监测 报告: 成都 市 2 0 0 9年度统筹城 乡发
第五编 实践案例 : 鲜活案例 ,提升 “ 成都模 式 ” 展 评价 监 测报告 权威 发布 的 示范 性效 用 这份 监测报告 表 明: 0 9年度 成都统筹城 乡发展 20 1 7 成都市 高新 区 “ 强化 企业培育服 务 推 动产业跨 总体 实现程度达 到 7 .%。按 照关于统筹城 乡发展进 越 式发展 ”的实践 、温江 区寿安镇 东岳社 区深化农村 程 5个 阶段 的划 分标 准 , 目前成 都市统筹城 乡发展 已 产权 制 度 改革 的 实践 、邛 崃 市 油榨 乡马岩村 构建 徒 经 跨 入 整 体 协 调 阶段 。
得财 产性 收益 ,从 节约集 约用地 中获得 合理 回报 。
近年 来 ,有 关部 门和地 方因地 制宜进行 了一 些探
乡综合 配 套改革 试验 区,走在 了前 面。 ( 来源: 华网) 新
宅 基 地 退 出和 补 偿 机 制 , 确 保 农 民 通 过 自愿 转 让 获 索 ,特 别 是 成都 市和 重 庆 市作 为 国 家批 准的 统筹城
立 归 属 清 晰 、 责 权 明确 、保 护 严 格 、 流 转 顺 畅 的现 代
( )城 乡基 本公 共服 务制 度的衔 接和统 一 问题 五
尽 管各 地 因地 制 宜 进 行 了许 多积 极 探 索 ,但 由于
农村 产权 制度 ,依 法保 障农 民权 益 ,通过 明晰产权和 这项 改革 涉及 区域 、城 乡和不 同社会 群体 之间利益格 健 全市 场机制 切 实提 高农 民的财 产性 收入 。 局大的调整,涉及 面较 宽,推进难度很 大。 当务之 急是 ( 二)城 乡建设用务制度 的衔接和统一 ,

申论范文——新型城镇化

申论范文——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导语: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

但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

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背景链接】一、政策背景抓紧制定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年3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今年政府重点工作的部门分工。

会议指出,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抓紧制定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分行业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具体办法,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

要积极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力争有实质。

城镇化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

而且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

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

尤为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2013年1月15日,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

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打破三大制度障碍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打破三大制度障碍
的 。用水 量只 需大 田农业 的1 %以 内 。
粮食在农业城市里是最容易保管的,因为这些城市 很干旱 ,粮库可以使得粮食长期良好保存,粮食供应成
C -  ̄ - = : 我们要相信可 以用高科技手段超越世界上各种各样 为全社 会的行 为 ,而不是什 么事 都找农 民去办 。这Y
应该很多部委联合起来,很多 关于农业生产的办法 ,现在问题是很多农业科研专家的 也不仅仅是农业部去管 ,
可以消灭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厘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打破 三大制度障碍
中国人 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教授 郑风田
习近平总书记说 , “ 中国要美 ,农村必须美”。这 平 总 书 记 待 了五 年 的 地方 —— 浙 江 。浙 江 的农 村 通过 句话有很多含义 ,我认为现在我国的农村可能还不美。 “ 美丽乡村”建设 , 很多地方和发达国家农村的距离迅 在发达国家 ,农村和城市基本上没有差距 ,甚至乡村 速地缩小,所以浙江会出现原来从农村出去的人 ,最后 要 比城市美丽很多。习近平总书记讲 中国的农村必须 要再把户 口迁回农村去的现象。 美 ,可是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农村美起来 ,是需要关 注的重点。 目前美丽乡村的建设 ,有几个障碍 。第一,城乡资 源流动存在障碍。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作出了调整,农
当前 “ 三农 ’ ’ 发 展出现 巨大变化
国务院参事 、农业部农村 经济研 究中心研 究员 刘志仁
习近平 “ 三 农 ”思 想主 要有 四大 特 点 :第 一 ,思想 完 整 ;第 二 ,体 系完 整 ;第 三 ,内容丰 富 ;第四 ,一针 见 血 。结 合我近 两年 至 I 地方 调研 的成果 ,地 方党委 和政 府 在贯 彻 习近 平 “ 三 农 ”思想方 面做 了很多 工作 。当前 “ 三农 ”发展 出现 的变 化主 要有三 点 :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走向经济大国的必经之路,不仅加大了城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地域发展,平衡了城乡发展的节奏,拉动了国内消费,也带动了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但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城市人口拥挤、交通问题、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健康化、有序化、科学化。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对策一、城市化概述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社会才能有更大的创新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可谓“追梦改革万里春,农民潮涌作工人。

荒滩野岭高楼起,立体网联城市群。

”但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

因此,单纯、刻意、过激地进行城市化,并不适宜中国的国情及稳健发展的需要。

当务之急是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总结出来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正确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善同指出:在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时,应当优先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力。

2.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优先区域布局。

3.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利用。

4.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李研究员提出的标准将对我们找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坐标,指明方向。

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1.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问题普遍意义上的城市化主要就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虽然一方面缓解了农村区域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拥挤的问题。

针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制度障碍提出优化方案

针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制度障碍提出优化方案

针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制度障碍提出优化方案摘要:当前我国的城乡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城乡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差异,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就会制约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为了进一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我们应该重视相关制度的优化及落实,并创建科学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城乡融合的长远发展。

下面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制度障碍提出优化方案。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制度;优化方案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制度障碍详情(一)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户籍制度障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效,人口流动速度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虽然不少农村居民逐渐涌向城市,但并没有完成真正的迁移。

从农村流动到城市地区的空间转移仅仅是劳动力转移的第一个过程,能够在迁入地长期居留才算完成真正的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始终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两者之间的差距逐年增加,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便是那些被统计为户籍人口、却没有享受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流动人口。

这些流动人口居住“边缘化”,生活“孤岛化”,长期处于“半城市化”的状态。

显然,户籍制度是阻碍其自由流动、平等享受社会福利的主要障碍。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许多城市放宽户口迁移条件,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类别,将城乡居民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种统一登记居民身份的做法是打破城乡居民户籍分割的重要进步,却没有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率。

(二)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制度障碍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受到土地制度的影响较大,土地二元所有制给我国城乡土地的配置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明显比城市国有土地低,城乡土地很难做到“同地同权同价”。

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必须首先经过征收,转变为国家所有才能入市交易和流转。

国家通过土地征收垄断土地供给,对农地转为非农用途和使用权的流转实施管控。

城市建设占用农地,不管是否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都被征收为国有,违反了《宪法》第十条“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能征收或征用农民土地”的规定。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城镇化的多头管理问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的政府部门从各自的 职责范围和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对城镇化的过程进行 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城镇 化的进程涉及许多领域,但在统一市场的框架内, 具有区域整体性的特征,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管 理模式不符合城镇化这一特征的要求,不利于统一 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在实施中难 以形成合力,影响城镇化进程健康高效地发展。
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一方面要求人口 Nhomakorabea中居住,从而带来 城市化效应,另一方面会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一部 分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排挤出来。这部分从农业中游离出 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必然要在农业以外的行业去寻求新的 就业机会。
(四)科学规划
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园地制宜地寻求自己的发展途径。规划应包 含道路、通讯、水利、供电、供气、防灾、减灾、产业凰区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 文化等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这些方面的规划标准一定要有前瞻性,既要满足近期建设 的要求,又要预计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避免后期重复建设和浪费,并使各专项规划相 衔接,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使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能与周围地区构建良性的社会经 济互动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组织精干的规划编制项目组,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本区域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做到合理布局。发展规划应突出重点,使规划成为小城镇发展的“纲领”,引导、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 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 面积。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大肆追求土地 增值的收益,进一步助长了多占耕地和不合理拆迁的行为。 失地农民增多和一些地方后续社会保障跟不上,已成为影 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 制度仍未建立,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 化”速度。若按此模式继续推进城镇化,失地农民的数量 还会大量增加,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数量将进一 步减少。农村人口的减少慢于农村耕地的减少,不仅危及 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势必进一步加剧解决“三农”问题 的难度。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制度障碍在哪里?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制度障碍在哪里?
丸。
的合 法权 利 和应 得利 益 ,消除 户籍
歧 视是改革 的方 向和 目标 。
二是 集体 土 地 制 度 。 事 实 上 , 要 让 进 城 的 农 民 真 正 能 在 城 市 里
为现 实 ,必须 在操 作 层 面解 决实 际 问题 ,用 制度来 保 障 实施 ,笔者 以 为 , 目前影 响 或制 约 我 国城镇 化 进
生不 和谐 氛 围甚 至 对立 情绪 ,不 仅 影 响 城镇 化 的顺 利持 续 推进 ,而且
最 终 影 响社会 的稳定 和 发展 。近些 年 来 ,全 国不 少 地方 积极 探 索 和推
发展期 ,根据 世界各 国的发 展经验 ,
工 业化 必 然伴 随着 城 镇化 ,才 能达 到现代化 。2 0 0 9年 我 国城镇 化率 为
籍 制度成 为 阻 碍农 民工 进 城 落户 的
关 键 。一方 面 大量 农 民工 源源 不 断
谭” ,即使 把 房 价 降 一 半 下 来 ,绝
大 多数 农 民也 无力 买房 。这就 涉 及
地 涌入 城市 ,用 他 们 的辛 勤劳 动 为
期效果也将十分有限。国

四川省情/ 00年 / 期 21 5
同等 的医疗 、教 育 、养老 、社会 保 障 和公 共 服务 ,与原 居 民在城 市 形
成两 大 群体 ,在生 活水 平 、消费 方
式 、人 际交 往 范 围 、文化 习惯 等 方
段时期宏观经济 的关 键点之一 。
我 国当前 正处 于 工业 化 的加 速
面存 在 明显 差别 ,长此 以往 ,会 产
展 、破 除城乡二元 隔阂 的重要通 道 。
效 果来 看 ,多 数城 市 的户 籍制 度 改 革 还 是人 才 入户 型 、奖 励 人 户 型 、

我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摘要: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镇化发展带动城市建设。

目前我国城镇化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根据我国城镇化建设历程,浅析我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字:城镇化机遇挑战Th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our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Abstract: The urbanization of our country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promot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urbanization of our country exists many problems, therefore, according to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fac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Key word: urbanization opportunities challenge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项主要任务。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城镇化建设的内容城镇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市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四大因素,制约新型城镇化的障碍.doc

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四大因素,制约新型城镇化的障碍.doc

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四大因素,制约新型城镇化的障碍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两篇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四大因素,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更多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内容实用资料栏目!【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四大因素一】【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的主体内容,是未来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中长期动力的重要引擎。

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普遍存在传统观念、体制机制、资源要素和路径依赖四大制约因素。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制约因素一、传统观念制约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观念因素,首先是来自普通老百姓思想意识方面的传统观念。

这种观念是从两千多年以来以碎小地块为载体的农耕文化中衍生而来的,包括安于现状的保守特征、不愿意接受改变的处世态度、依照自然经济运行的田园生产方式与生活节奏习惯等。

持有这些观念的人们对城镇化和现代产业的生产与生活秩序持有怀疑、恐惧和观望情绪。

其次,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往往陷入“以物为本”的片面化盲目性城镇化观念。

在发展理念上,将城镇化误读为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大投入、造新城、大拆大建等,于是一些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刻意将以前老路径的“投资大跃进”、“房地产化”、“人为造新城”等老的模式都装到“新型城镇化”这个筐里。

在价值取向上,往往将城镇化发展片面地理解为城镇化率的提高,即城镇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张,对新增城镇人口如何在城镇安居乐业、如何同步或适度超前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问题,则缺乏同等程度的重视和关注。

二、体制机制制约一是行政等级化的城镇管理体制。

在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模式下,以行政级别为基础形成的等级化城镇管理模式,造成各级城市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分配失衡,政府的行政级别成了推进各地城镇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就可以利用自身的行政地位来吸取各种要素,包括土地、资金、人才等等,导致城镇体系发展的严重失衡,即大城市尤其是行政级别较高的顶级大城市畸形扩张,而中小城市则发展不足,甚至出现“灯下黑”现象。

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作业

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作业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全球性的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突出表现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与聚集。

对城市化的内涵,不同学科有各自不同的理解:经济学认为城市化是指不同等级地区的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即由农业经济活动向非农业经济活动的转换;地理学则强调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过程,包括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社会学认为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即由乡村生活方式转为城市生活方式等。

由此可见,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

城市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应对城市化挑战的能力,积极稳妥推进中国城市化。

就目前来看,我认为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一)城市化水平的区域间差异较大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存在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的区域差异。

一方面受到自然和区位条件的显著影响。

中国的自然和区位条件存在明显的东、中、西差异,直接影响到人口分布、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城市化水平,地形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东部更适合人口居住和产业发展,而海陆位置又决定了东部地区拥有更加良好的外向型经济条件,促进了其工业化的发展,进而加快了这些地区城市化的步伐。

另一方面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快速工业化的影响,中国城市化水平经历了从“北高南低”( 北部地区城市化率高,而南部地区城市化率低) 向“东高西低”( 东部地区城市化率高,而西部地区城市化率低) 的转变。

根据2006年的东、中、西部城镇人口比例计算,中国东、中、西部的城市化率分别为: 55.0%、40.4%、35.7%。

2007 年中国城市化率大于50% 的省市区( 除内蒙古自治区外) 都分布在东部或东北,而除福建和海南两省外的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化率都超过50%,福建和海南两省的城市化率分别为48. 7%和47. 2%,也接近50%。

毛概大题 辨析题、简答题

毛概大题 辨析题、简答题

第五章三、辨析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模式.答: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 它反映了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答:错.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经济建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四、讨论题:1. 为什么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1) 它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2) 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所决定的.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3)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6)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7)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8) 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9)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10)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总之,这十三年的基本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它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是指导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第六章四、问答题:1. 如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答:(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

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趋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化改革需破解三大制度障碍城镇化人物介绍李铁:现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在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工作。

长期从事城镇化、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政策咨询工作。

多次主持和参与了中央、国务院有关城镇化政策文件的起草和制定,参加了2004年以来七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工作。

在中国下一个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城镇化因其蕴含的强大内需潜能而被认为是助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强劲引擎。

然而,中国城镇化一直受到户籍制度的困扰,随着利益格局的固化,这项改革的难度正在不断加大。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城镇化任务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并强调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可以预见的是,2013年围绕城镇化展开的改革探索将关系到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日前接受南都记者专访,详解推进城镇化面临的制度障碍,他认为,阻碍城镇化的体制藩篱已经严重制约未来经济增长,甚至还在酝酿社会危机。

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徙的限制已经明显松动,如今剩下难以逾越的障碍正是下一步改革的攻坚目标。

在李铁看来,破解中国城镇化的改革难题,有三个制度障碍是绕不开的,分别是土地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等级化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

他为下一步改革开出的药方包括:放开户籍管理体制,从解决长期举家迁徙的外来人口入手是重点;提高农村征地补偿,逐步实现农村集体土地同权同价参与城镇开发;改革城市间行政管理体制,降低设市标准。

李铁还提醒,城镇化要尊重市场规律,不要通过行政手段确保各种要素进入而又唯一排斥人口要素,不能用行政手段把自己变成改革的孤岛。

我国等级化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造成各种资源向高等级城市集中的现象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小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掣肘和阻碍。

李铁呼吁,允许一定规模的建制镇设市,目前5万人口以上的镇有754个,这至少可以让中国的城市数量增加一倍以上,从而创造条件接纳更多的城镇化人口。

就在2012年的最后几天里,浙江省传来27个小城镇有望升级设市的消息,初步考虑建立小城市试点镇用地指标单列制度,争取国家在浙江率先开展撤镇设市试点。

此举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城镇化改革释放出的积极信号。

户改可先从长期定居外来人口放开南都:去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但其中包含的农民工人口和城市间流动人口让城镇化率的数字还存在很多水分。

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李铁:我们国家城镇化问题主要还是涉及到城乡二元体制的问题,主要是农民进城受到了一系列制度性障碍。

我们形成这种体制从1958年开始已经50多年了,这种体制当时的重要出发点是我国大跃进后经济经历了极端困难时期,当时在国际上还处于被封锁环境,为了确保整个国民经济的积累,缓解农产品供给危机,当时把城市大量人口遣返到农村,实行户籍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行政强制手段把人口束缚在土地上,来确保农产品生产的稳定,同时可以通过行政手段低价收购农产品,维持城市的低消费和低工资,为国家的工业化进行积累。

这些政策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殊产物,主要目标还是为了保证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让国家摆脱国际封锁迅速实现工业化。

这个制度随着“文革”开展又进一步强化。

上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也没有及时松绑这些制度,当时讨论这些制度时主要担心还是农产品供给不足,没有及时放开户籍管理制度。

本来80年代如果放开户籍制度的话,现在情况没这么严重,当时没有放开就让这项改革越来越难。

南都: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李铁:现在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不是在于简单的城乡关系,而是更要注重我们国家特殊的以行政区域为格局的公共服务相对封闭的利益关系和格局的调整。

我们最近的报告把这种城乡二元的矛盾解释为多元化的,以行政辖区和封闭的公共服务体系为界限的多元化的利益结构关系。

要把攻坚的改革和阻力较小的改革分头推进。

比如,已经在城镇长期定居就业、举家迁徙的外来人口,应该一次性放开解决。

这样,既可以减少城市户改压力,也会由于彻底解决了长期积累的矛盾,获得这批人对改革政策的拥护。

据统计,举家迁徙到城镇的外来农村人口就有4000万人。

现行土地制度固化城市居民利益南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呼之欲出,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土地管理法》的修法进程也已经启动,将强调征地补偿的公平问题,此举对推进城镇化有什么意义?李铁:我们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市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之间,必须通过征地的方式来实现城镇建设用地的开发。

原来这种征地模式有一定积极意义,就是通过低价获取土地来保证国家的工业化积累,在降低工业投资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问题在于城镇化过程中,对农民的补偿是不够的,毕竟有一部分资金应该是农民的钱进入了企业家的腰包。

现在无论是工业用地的出让还是房地产用地的出让,变相是为企业家降低了土地投资成本,这是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农民心理失衡和征地过程中社会矛盾普遍增加的重要原因。

这是我们特别值得注意和反思的。

南都: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这种“低价征地,高价卖地”的土地运营模式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李铁:直接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很多城市规划和交通专家对我们国家城市“摊大饼”的扩张提出质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之所以低下,原因就是拿地成本低。

为什么很多城市在轨道交通方面发展慢?国外是因为土地价格贵所以被逼迫去修地铁,在国外和土地私有者谈判是非常困难的,而我们的地铁发展滞后就是因为土地征收太容易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低地价形成的土地出让收益,作为城市发展资金的积累,更多的是维护和支撑了城市居民的利益,让城市居民在二次分配中利益最大化。

我们看账面上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那么大,统计数字是3.13倍,但二次收入分配的差距非常大,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二次分配上。

这种模式最为严重的后果是城镇居民的利益会被固化。

我们形成了大量的视觉城市、景观城市、生态城市,当这种城市一旦形成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允许低水平、低素质、低收入的外来人口来分享这个蛋糕。

城市居民利益的固化将使户籍制度改革越来越难进行,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最关键问题。

南都:也就是说现行土地制度实际上是在提高外来人口进入城市的门槛?李铁:是的,这种利益格局不是在缓解,而是一点点在继续放大。

我们看到城市发展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来源完全依赖于土地,城投债等各种债务的还款压力全都在于土地出让金。

政府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公共支出压力,另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偿债压力。

政府不得不去缩小公共支出范围,当人口不断增加,对公共支出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只有减少人口的公共支出,所以绝大部分城市把外来人口的公共支出排除在外,以缓解公共服务的资金压力。

这就是我们这种富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利益结构框架。

国际上所有国家对城市融资还款的来源只有两个:一个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价格,比如水价、污水处理价、电价、地铁票价等等,而我们国家这些全靠补贴来实现,收费价格无法市场化,达不到还款的效果;二是靠不动产税收来还款。

现在我们没有不动产税,只有短期的土地出让金,这种架构导致地方政府对城镇低价获得土地的预期越来越顽固,越来越不愿意改革,一旦改革就会导致城镇居民公共服务的下降。

南都:很显然,地方政府出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对征地制度改革有很大的抵触情绪,那么今后城乡土地市场实现统一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李铁:最终还是要实现土地同权,只有通过同权,才能遏制地方政府对土地的乱占,让农村集体土地参与开发,但这将损失开发商的利益,加大开发商的谈判成本,所以提高补偿是一个过渡性措施。

但不能仅仅从土地本身看问题,还需要税收体制、城市融资体制、基础设施运营体制改革同步进行,才有可能彻底解决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问题。

如果我们把城市运营机制从补贴转化为收费,从国有低效率的管理转化为市场化的管理,从自有资金的维持转化为大量民间资金可以购买、参股、转让等方式来运营,一定可以节省很大一笔资金,还可以提高效率。

再有就是改变税制结构,增加不动产税,把政府的行为从短期变为长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当政府对土地的依赖逐渐降低的时候,我们土地制度的改革压力就会减少,改革也就会水到渠成。

如果这些都不动,一下子把城市的土地财政“断奶断粮”,那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城镇居民对舆论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农村的影响力,一旦城市居民的蛋糕被触动了,带来的反弹将更大。

等级化管理体制制约城镇公平发展南都:目前的中国城镇管理体制与推进城镇化进程不协调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哪里?李铁:我们国家的城镇和国外很不一样。

中国的城镇是行政区,不是西方发达国家地理空间意义上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比如北京有1.68万平方公里,2000多万人口,这个空间中其实有无数个西方国家意义上的城镇。

比如怀柔区虽然行政级别上是区,但从地理空间上就是独立的城市。

国外的城市就是独立而自治的,而我们的城市还要管农村。

我们的城市是有等级的,包括省级(直辖市)、副省级、地级、县级、乡级(建制镇)等五个层级。

这个结果就是用大量的廉价土地、不劳而获的财政资源,修建出了一个个高等级城市,然后又排斥外来人口的进入。

各个省会城市不都是如此吗?高等级的城市集中和垄断公共资源,低行政级别的中小城市与小城镇无法获得充足的公共资源,这是不公平的城镇化发展。

南都:你曾说过中国的城市数量远远不足以容纳未来大规模的城镇化人口,未来发展小城镇需要在城镇管理体制方面做哪些改革?李铁:中国目前有6.9亿城镇人口,但只有658个市,这个规模和我们人口的比例太不相称了。

我国一共有19683个镇,平均每个镇人口1万多人,已经具备成为城市的条件了,在国外4000多人就能设立城市了。

我们建议要放开设市标准,允许一定规模的镇设市,目前5万人口以上的镇有754个,这至少可以让中国的城市数量增加一倍以上,然后通过行政权力的削减,通过省管县等一系列改革的进行,让更多有条件的镇吸纳更多人口。

如果不改革城镇管理体制,我们发展的低效、资源的浪费、行政带来的公共福利向某一个城市的集中,都会使我们国家的城市处于畸形发展之路。

这项改革的难点就是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怎么界定中央和地方、不同级别城市之间的关系。

苏州70多个镇创造的财富相当于整个苏州市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温州市50多个镇创造的财富相当于温州市的一半以上,但都交上去了,留了很少一部分给镇里。

这些镇经济发展水平和创造财富的能力与其得到的实际财政收入完全不相称,本来可以在本镇地区接纳更多外来人口,但没有能力,所有财政资源放到高等级城市,但高等级城市也不愿意接纳外来人口,那外来人口去哪里啊!南都:推进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在哪里?李铁:现在面临的是编制问题,如果成立了一个市,没有相应机构就很难从上级获得相应资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