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连除实际问题
江宁区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连除实际问题》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连除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连除实际问题》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意义,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的除法运算,对连除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连除的运用有所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意义,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连除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如何将连除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连除的意义。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2.实际问题: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公园里的花坛,每个花坛里有3朵花,共有12朵花,问一共分成了几个花坛?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连除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家三口一个月要用27吨水,平均每天要用多少吨水?引导学生运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解释连除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互相交流解题过程。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连除的掌握程度。
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连除实际问题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除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连除的实际意义,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实际意义:理解连除是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
2. 连除的计算方法:掌握连除的计算步骤,能正确进行计算。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连除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连除的实际意义,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实际意义。
例如:小明有18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然后再问:如果每个小朋友再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苹果?2. 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第一个问题,得出每个小朋友能分到6个苹果。
(2)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得出每个同学能分到3个苹果。
(3)通过比较两个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发现连除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连除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1)24÷4÷2=?(2)45÷3÷5=?(3)60÷2÷3÷5=?4. 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例如:(1)小明有36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再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糖果?(2)学校有120个学生,分成4个班级,每个班级再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多少个学生?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连除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并掌握连除的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连除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 学生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掌握连除的解题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和运用技巧。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案、例题及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连除的概念和运算顺序,理解连除的含义。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连除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4.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练习,教师指导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除的概念和运算顺序,并进行相关拓展。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连除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连除概念和运算顺序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连除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连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分配资源、平均分配等。
2. 引导学生探索连除与其他数学运算的联系和区别。
3. 鼓励学生进行连除相关的数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问题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数学六年级第6课时 连除的实际问题(一)
在我们家过年的时候,除了要把自己的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还要兼顾一下这些活物儿住的地儿。
怎么兼顾呢?最起码,我们得用新土替代一下这些活物们栏下的旧土,把它们的生存空间给整治得干净儿的。
毕竟,人要过年,跟人同呼吸共命运这些活物儿们也需要过年不是?所以,就有一说道,叫做——垫栏!“垫栏”需要土,需要的还是晒得干净儿的黄土!而且,这黄土里绝对不能掺杂,也不能掺沙子,更不能掺枯枝败叶、塑料袋!过年嘛,求得就是一干净!所以,“垫栏”有俩要求:一要黄土,二要干净!别看就这俩要求,能达到这俩要求的地方,跑遍全村找不出第二个地方,只有村后头一地方符合要求!但不要忘记了,这一地方可不是就我家一户用土,那是全村人都需要用土的地方,所以,得抢!老话也说了,先下手为强不是?离着过年还有一周,就得扛着铁锨、铁锹奔这儿来,铁锹是用来刨黄土的,黄土粘性大,不用铁锹是万万刨不下来的。
刨黄土这活儿实在是不轻快,你得挽起袖子,撅起屁股,刨上个仨俩钟头。
小时候,我也会傻呵呵去刨一阵,每次都累成一条吐舌头的狗,然后,会被老爸客气地请到一边去,因为,我挡他道儿了……等到刨得差不多了,休息一阵,还有第二道工序呢,那就是要把这刨出来的黄土摊开了晾晒,大点的土坷垃,还得给敲碎了,要不然,把这土坷垃给牲口们垫上,用老人的话说,“你这是要让它们摔跟头呢?明年还怎么下崽啊”?这晾晒的工作要是赶上老天爷给面子,露个脸,给点阳光,可能一两天就成了。
要是老天爷不给面子,我们就只能在心底里祈祷了!这黄土晾晒好了以后,也不是接着就进行“垫栏”的工作,“垫栏”的工作一般得过年那天。
这不是为图喜庆,要是提前把土给垫上了,动物小盆友可不管你那么多,不长的功夫,就能让你看不出一点“新”的痕迹。
所以,这晒干的黄土要及时拢堆存放。
待到过年了,把这土垫到栏里,但凡生活在这院里的活物,无论是人,还是鸡鸭牛羊狗,就都能“新年新气象”了,这“六畜兴旺”的对联也算是没有白贴了!对于在生活贫寒中长大的一代,过年的记忆多为吃。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连除的概念,并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计算平均分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理解连除的概念,并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计算平均分的问题。
难点:1. 学生对于连除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连除的形式。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实际问题素材。
3. 计算器。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笔。
2.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
环节三:小组合作(10分钟)1.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学生分组合作,运用连除计算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PPT和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并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难点: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连除的兴趣,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2. 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解释连除的含义,如“12÷3=4”,并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则。
3. 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24÷4=?”、“36÷6=?”等,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如“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他们要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多少名学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强调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他们回家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连除的概念:运算规则:实际问题解答: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接着进行练习和应用,进行总结和作业布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含义,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则。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练习题:巩固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如“48÷8=?”、“60÷10=?”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连除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连除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连除实际问题》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意义,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连除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是对于连除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在解决连除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对连除的意义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意义,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意义,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除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连除。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连除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教学卡片等教学用具。
2.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3.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一根绳子,第一次剪掉一半,第二次再剪掉剩下的一半,第三次再剪掉剩下的一半,最后剩下的绳子长度是多少?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连除的规律。
例如:一个花园,每次种花占用一半的土地,种了三次后,剩下的土地是多少?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加深对连除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拿出一张纸,每次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最后问学生,这张纸剩下的部分是多少?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连除的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除法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巩固,也是对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但对连除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连除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连除运算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连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除的含义,掌握连除运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除的含义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灵活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方式,掌握连除运算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连除运算的讲解、实例展示等。
2.练习题:包括基础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练习。
3.小组合作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连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讲解连除的含义,并通过实例展示连除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连除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连除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分水果、分食物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连除运算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连除运算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连除运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连除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连除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 引言在教学中,连除这个概念其实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许多孩子一听到“连除”,脑袋里就像被弹弓弹了一下,瞬间懵了。
于是,我们教师就要想办法,把这个概念变得轻松有趣,让孩子们觉得它不再是个“拦路虎”,而是个“萌宠”。
我记得有一次课堂上,我一开始就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糖吗?”大家瞬间眼睛一亮,纷纷点头,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舔了舔嘴巴。
好嘛,这下子,我就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准备给他们讲一个关于糖的连除故事。
2. 理论与实践2.1 理论基础连除,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数分成几个部分再进行除法运算。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就像一锅煮得恰到好处的汤,火候掌握得当,味道才会鲜美。
在教学中,我们要强调这个步骤的顺序和方法,避免让孩子们“煮糊了”。
比如,教孩子们先学会如何把一个大数拆分成几个小数,像把一个大西瓜切成几块,大家才能分享得更开心。
2.2 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我会让孩子们参与进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比如,我准备了几个颜色鲜艳的小棒,每个小棒代表不同的数字。
然后,我会问:“如果你有五根小棒,要分给两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呢?”这时候,孩子们开始讨论,纷纷举手回答。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不仅理解了连除的意义,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3. 课堂反思3.1 反思过程在反思这个课堂时,我意识到,虽然我们讲解了连除的原理,但孩子们在实际运用时,还是会有些小迷糊。
就像一个新手厨师,刚学会了切菜,但炒菜时却可能忘了火候。
于是,我决定在下一节课上,给他们准备一些更实际的案例,比如让他们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做连除。
比如:“你有12颗糖,想和3个朋友分享,每个人能分到多少颗?”这样,他们就能在现实中找到连除的乐趣。
3.2 互动反馈此外,我也意识到,互动和反馈是极其重要的。
每次课后,我都会问孩子们:“今天你们最喜欢哪个环节?”这个问题不仅可以让我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连除的含义,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连除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概念。
2. 讲解连除:讲解连除的含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分析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连除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 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连除的理解和应用。
3. 实际问题素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例题讲解。
2. 第3-4课时:练习巩固,拓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思路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总共 有多少颗糖果和多少个孩 子,然后使用连除的方法 计算每个孩子能分到的糖 果数量。
答案
每个孩子能分到的糖果数 量为总糖果数除以孩子数 。
THANKS
感谢观看
运算顺序的技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例如,在连除运算中,可以使用括号将除法运算放在乘法运 算之前,以确保正确的运算顺序。
考虑实际情况
考虑实际情况
在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对计算的影响。例如,在计算商品价格时 ,需要考虑税收、折扣等因素;在计算工作效率时,需要考虑工作时长、休息时间等因
性质
01
02
03
04
顺序性
连除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进行,即a ÷ b ÷ c = a / b /
c。
无括号规则
在连除运算中,括号不需要特 别处理,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计算即可。
结合律
连除运算满足结合律,即(a ÷ b) ÷ c = a ÷ (b ÷ c)。
倒数性质
在连除运算中,如果有一个数 是1,则结果为1;如果有一 个数是0,则结果为无穷大。
解题思路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总共有多少本书和多少个班级,然后使用连除的 方法计算每个班级能分到的书本数量。
答案
每个班级能分到的书本数量为总书本数除以班级数。
练习题三:分糖果
总结词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详细描述
这道题目要求我们将一定 数量的糖果平均分给一定 数量的孩子,需要我们使 用连除的方法来计算每个 孩子能分到的糖果数量。
避免除数为0的技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增加条 件或假设来避免除数为0的情况。例 如,假设某个变量一定不为0,或者 在问题设定中明确排除除数为0的情 况。
6、连除实际问题-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连除实际问题-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什么是连除;2.学会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3.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连除的概念和运用;2.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除法吗?为什么要进行除法运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2.老师展示苹果的图片,问学生:“小明有6个苹果,他要把苹果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个苹果呢?”学生可以搭配图形、表格或其它符号来表示思考过程;3.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将同样多的苹果分给几个人,就是进行除法运算,即连除。
2. 操作演练(20分钟)1.老师通过一个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连除计算。
每个小组8个学生,拿到24个球,要求把球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球;2.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得出答案,然后交换测试,检查对错并讨论错误解法及问题出现的原因。
3. 拓展延伸(10分钟)老师设计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根据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连除运算练习。
题目如下:某个家庭有30本故事书,现在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本?4. 归纳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和抽象归纳今天所学的知识,并掌握连除的遵循原则和计算技巧。
五、教学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和互评的方法,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估;老师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对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实践性强,通过操作和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连除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同时,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运算,增强了数学的实际应用性和趣味性。
值得改进的是,可以增加个性化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提供个性化的辅助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利用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连除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1. 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际问题案例。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出连除的概念,如:“某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人,一共多少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
2. 新课讲解:讲解连除的概念,如:“连除就是多个数连续除以另一个数。
”并通过实例演示连除的运算方法。
3.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如:“一块地分给4个农民耕种,每个农民分得的地面积相等,每个农民分得多少地?”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总结连除的运算规律。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连除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强调连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 学生对连除概念的理解。
(2) 学生掌握连除运算方法的程度。
(3) 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是否准确。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需要使用一些高级的数学工具和技巧。
其中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法是使用连除计算。
连除计算是一种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得到答案。
本文将介绍连除计算的原理和应用,并且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来说明其使用的价值。
连除计算的原理连除计算是一种通过连续地进行除法运算来得出结果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复杂的计算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除法运算。
通过不断地进行除法运算,我们可以逐步地求解出最终的答案。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的简洁性和高效性,使得我们能够更加轻松地处理复杂的计算问题。
连除计算的应用连除计算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实际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百分比计算在商业和金融领域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百分比计算。
例如,计算股票价格上涨或下跌的百分比,计算销售额的增长率等等。
使用连除计算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并将其除以100,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的比例。
然后,我们可以将比例应用于原始数值,以得到所需的结果。
2. 比例计算在一些实际问题中,我们需要计算两个数之间的比例。
例如,计算身高与体重之间的比例,计算收入与生活费之间的比例等等。
使用连除计算可以得到准确的比例结果。
我们可以先计算两个数的比值,然后将其化简为最简形式。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所需的比例。
3. 增长率计算在经济和统计学领域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增长率。
例如,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计算人口增长的年率等等。
使用连除计算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将两个不同时间点的数值进行除法运算,并将结果转化为百分比形式。
实际问题的例子为了更好地理解连除计算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1. 体重指数计算假设你想计算自己的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是一种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指标,它是体重与身高的比值。
假设你的体重是70千克,身高是1.75米。
2.6连除实际问题(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标题:2.6 连除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意义,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和意义2. 连除的计算方法3.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复习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问:如果我们要连续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除法运算,应该怎么计算呢?二、探究新知1. 讲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连除就是连续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除法运算。
2.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连除的计算规律。
3. 总结连除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技巧。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连除的计算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实际应用1.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除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提问:连除在实际问题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连除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连除的计算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际应用”部分。
在实际应用环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对学生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
同时,这个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算式:224÷(4×2)=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3.继续讨论交流。
(1)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2)想一想,这题可以怎样检验?
(3)回顾解决问题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4.完成练一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练习三第1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第8题
学生口算在书上。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学生思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解答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检验方法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
板书设计: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种解法:224÷2=112(本)112÷4=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第二种解法:4×2=8(层)224÷8=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讨论并完成练习
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一定要引导学生完整听力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与反思的过程,并在这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二要突出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帮助学生体验和感悟重,条件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
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先启发学生想一想,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哪两个条件,求出问题,并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走,算什么,在交流,思考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组织交流时,一要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二要鼓励学生主动想到不同的解题思路。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列式解答
(3)交流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4)检验方法
三、应用提高
1.练习三第9题。
依次出示两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最后提出问题并解答。
2.练习三第10题。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2.自主探索。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第一种解法:224÷2=112(本)112÷4=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思考,相互交流,培养交流、倾听的意识;体会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连除实际问题的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光盘、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1.看图提问并解答。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练习三第12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教学课题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课型
新授
序号
6
主备人
周凤花
本课题教时数:15本教时为第6教时备课日期9月8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两步连除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检验方法,能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解答结果;
2、使学生经历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连除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说明解决连除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应用解决问题策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