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主动电极晚期心脏穿孔的诊治分析
主动电极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患者心肌损伤电流和起搏参数变化
主电动流电和极起右搏心参室数间变隔化部起搏患者心肌损伤
艾民,颜昌福,贺剑,夏福纯,江军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攀钢集团总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23)
摘要:目的 观察主动电极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患者心肌损伤电流(COI)、起搏阈值、R 波感知和电极阻
pacing of passive electrode. Methods We divided 93 patients who received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to the right ventric
( , ) ular septum pacing of active electrode group ZDRVS group 56 cases and the right ventricular apex pacing of passive e ( , ) lectrode BDRVA group 37 cases .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one year. We evaluated the electrode implantation , , , ( ), ( time total operative time QRS wave time immediate current of injury COI0 min 5minute current of injury COI5 ), ( ), , , min 10minute current of injury COI10 min pacing threshold R wave perception threshold and electrode impedance
in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lectrode implantation time of ZDRVS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BDRVA
起搏器右室电极导线致三尖瓣膈叶穿孔与反流一例
20
1
3
年
丨
1
月
第
1
卷第
1
期 C h
i
n J H e a r t & H e ar t R hy
t
hm
(
E
l
ec tr on i c Ed
i
ti
on
)
,
N
ov em b e r 2 0
1
3
,
Vo
l .
1
,
No
。
膈 叶 固 定 且 不 能 闭 合 右 心 腔 可 见 两 条 强 实 体 回 声 考 起 搏 器 手 术 相 关并 发 症 的 发 生 率 2 %
,
1
0%
,
而本 例机
虑 为起 搏 导线 图
(
,
1
)
。
胸 片 两 肺 纹 理 增 多 心 影 呈 球 形 扩 械性 并 发 症 实 属 罕 见
、 :
(
)
不除外
起搏 器综 合
,
高 度 指 凹性 水肿
L V E D 4 7 mm
;
。
超声心动图
6 3 mm
;
(
U CG
)
检查 左房
5 2 mm
;
征
。
手 术 证 实 起搏 导 线 不 仅 穿 透 三 尖 瓣 隔 叶 根 部 使 之 固 定
, ,
右房
;
右室
I
5 0 nu n
;
; , ,
久 起 搏 器 术 后 电 池 耗 竭 卧 位 采 用 弯 指 引 钢 丝 技 术 导 线 应 以 弯 曲 形 状 坐 进
主动电极置入后心室起搏参数的变化分析
主动电极置入后心室起搏参数的变化分析目的比较不同部位起搏,患者术后主动电极参数的变化情况。
方法入选32例接受主动电极植入的患者,将电极固定于右心室间隔部16例作为间隔部组,右心室心尖部16例作为心尖部组,分别于术中、术后7天和3个月测定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感知,分析其变化情况。
结果2组患者术后7天电极阻抗较术中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7天明显下降(P<0.05)。
间隔组术后3个月起搏阈值较术中及术后7天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组术中、术后7天及3个月起搏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
2组患者术后7天、术后3月感知无明显变化(P>0.05)。
2组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感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結论心室不同部位主动固定电极参数无明显差异,起搏阈值、感知在术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电极阻抗逐渐降低。
标签:起搏器;电极;阈值;阻抗;间隔部在临床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中,因主动电极的螺旋装置能够将电极固定在心脏的任何部位,与传统的被动电极相较,具有较为良好的优势,故而近年来主动电极植入比例明显升高。
目前我科室已经全部使用主动电极。
术后详细记录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参数,以此将电极与心内膜的衔接情况全面体现出来。
与此同时,可应用X线透视的方式明确电极的位置,对其重要指标进行全面的判断。
但是,受患者因素的影响,起搏器各项参数如何变化,有何规律,偶尔会出现报道。
本文根据术后患者实际情况的研究,分析电极参数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部位参数有无差异。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对2013年到2016年之间我院起搏器植入手术的相关患者进行分析,选取32例患者开展相关研究活动。
平均年龄(70.5±5.51)岁,将电极固定于右心室间隔部16例作为间隔部组,平均年龄(70.4±5.21)岁,将电极固定在右心室心尖部16例作为心尖部组,平均年龄为(70.6±5.62)。
心室导线穿孔查房
保持良好的沟通: 与患者保持良好的 沟通,了解他们的 心理状态和需求,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 慰。
提供心理支持:为 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他们应对疾病 和治疗带来的压力 和焦虑。
鼓励患者参与:鼓 励患者积极参与治 疗和康复过程,增 强他们的信心和自 主性。
提供放松和娱乐活 动:为患者提供放 松和娱乐活动,帮 助他们缓解紧张和 焦虑情绪。
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保持导管清洁,定期 更换敷料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 交叉感染
监测体温、脉搏、呼 吸等生命体征
加强手卫生,避免接 触感染源
定期检查导管位置, 防止移位或脱出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 免疫力
加强心理护理,减轻 患者焦虑和恐惧
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确保患者安全
营养和饮食的护理措施
01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02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 03 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防止脱水 04 定期监测体重,调整饮食计划,保持适宜体重
心室导线穿孔查房
汇报人:刀客特万
心室导线穿孔概述 护理诊断 健康宣教
病例汇报 护理措施心室导线穿孔ຫໍສະໝຸດ 述疾病定义和概述01
心室导线穿孔是一种心脏 疾病,主要发生在心脏的 右心室。
03
心室导线穿孔可能导致心 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 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心室导线穿孔的主要原因 是心脏导管插入过程中操 作不当或导管质量问题。
04
指导患者正确使 用抗生素,并监 测其副作用
营养和饮食的护理诊断
01
评估患者营养 状况,了解其 饮食习惯和营 养需求
02
制定合理的饮 食计划,保证 患者营养摄入 充足且均衡
03
电极穿孔课件
诊断
v 心律失常:间歇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v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 v 电极穿孔 v 心包填塞 v 高血压病
外院起搏器置入术中测试参数
A3DR起搏器 心室电极(型号:5086MRI主动电极)
起搏阈值0.7V,R波振幅17mv,阻抗840欧姆 心房电极(型号:5086MRI主动电极)
起搏阈值0.8V,P波振幅4.5mv,阻抗600欧姆。
转入我科情况
v 可以平卧,诉腹胀,深呼吸胸痛、憋闷。 v 血压: 146/70mmHg,平卧位无气促,颈静脉无怒张,双肺
DSA
新电极
手术过程
心耳顶部见一小孔,予缝合
心包积血量400ml
调整术后次日起搏器参数测试
术后1周心室参数
术后1周心房参数
术后1年复诊
v囊袋愈合好 v心房、心室电极参数良好 v胸片及彩超无异常
经验教训
v 对于电极尚未超出心影之外的穿孔判断需要慎重,如判断不清及时请 求外科探查以防后患;
胸片
透视电极位置
程控测试电极参数
心房电极性参数
心室电极性参数
CT
讨论
v穿孔的电极是心房?心室? v目前血流动力学稳定,心包积液量不多,电极未
穿出心包,是否需要积极处理?有无后患? v如何处理:直接外科开胸处理?
心包置管后重置电极,同时外科后备?
我们的考虑
v影像学及参数检查结果提示心室电极穿孔,如不 处理,可能有继续穿出的风险
v心包积血如未处理可能导致以后心包粘连 v家属要求积极处理,但不接受直接外科开胸。 v决定:心包置管后重置电极,同时外科后备
心室主动电极导线在临时心脏起搏中的应用
心室主动电极导线在临时心脏起搏中的应用作者:王志勇钱钢徐金英唐关敏来源:《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心室主动电极导线连接外置的心脏永久起搏器作为临时起搏的疗效和实用性。
方法选取合并心动过缓的拟外科手术患者或预计植入后需观察时间较长,需行临时起搏的患者共53例,分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5)。
观察组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心室主动电极导线,头端固定于右心室间隔或心尖部,连接外置的心脏永久起搏器,作为临时心脏起搏;对照组行传统的心脏临时起搏电极植入。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临时起搏过程。
观察组无电极脱位、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3例电极脱位,1例血栓形成,2例继发肺部感染。
结论心室主动电极导线可连接外置的心脏永久起搏器作为临时起搏应用,不增加患者的风险,增加患者的耐受性。
[关键词]心室主动电极导线;心动过缓;临时起搏应用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16X(2016)03-0232-03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6.03.23临时心脏起搏广泛应用于显著心动过缓的患者,有利于观察及纠正其心动过缓情况;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合并显著心动过缓的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等。
但传统的心脏临时起搏电极导线因不易固定、易脱位,故在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期间需严格卧床、体位相对固定及活动受限,以减少电极脱位致起搏失败的风险,但上述原因增加了血栓栓塞、继发感染等风险;且制动后患者往往感痛苦难忍。
本科自2013年开始通过锁骨下静脉途径,根据患者植入日期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植入传统的心脏临时起搏电极或心室主动电极导线。
以评估心室主动电极连接外置的心脏永久起搏器作为临时起搏应用的疗效及实用性。
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5月11月需心脏临时起搏的53例患者,其中拟外科手术者25例(其中对体位有特殊要求者7例),因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或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的可能会恢复的严重心动过缓患者28例。
晚期电极心肌穿孔一例
晚期电极心肌穿孔一例胡作英;戴振林;张航;肖平喜;王蓉;许田【期刊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年(卷),期】2011(25)2【摘要】患者女,78岁,因症状性间隙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人工双腔心脏起搏器,术中、术后一周随访,心房、心室电极导线感知、起搏功能均正常.术后40天随访时发现心室电极起搏阔值升高,经胸片、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导致心肌穿孔.给予留置原起搏器电极,放置新的电极导线的处理,之后患者无不适主诉,随访起搏功能正常,原心室电极导线再无移位.【总页数】2页(P186-187)【作者】胡作英;戴振林;张航;肖平喜;王蓉;许田【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2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11;R542.1+2【相关文献】1.临时起搏电极穿孔致心脏损伤后综合征一例 [J], 赵玉英;卫亚丽;丁超;汝磊生;王冬梅2.心脏起搏器电极早期穿孔一例 [J], 杨立波;贾绍斌;杨震3.CT诊断右心房起搏器导线电极脱位合并右心房穿孔一例 [J], 李琳;王照谦;孙喜霞;杨志强;陈爱军;安攀;贾崇富4.起搏器右室电极导线致三尖瓣膈叶穿孔与反流一例 [J], 王清;张文娟;万征;朱可佳;李永乐;于向东;张亮;程晔5.罕见起搏器被动电极致晚期右室穿孔1例 [J], Dimitrios Tziakas;王君;孙健;张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室螺旋电极在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病例序号 起搏阈值( ) 抗( )R V 阻 n 波感知( n )手术时间( i 起搏部位 mn )
1 2 3 1 . 0 0 8 0 . 6 80 8 90 0 50 5 5 . 0 1 2 0 9 5 6 0 8 0 8 5 右室心尖部 右室心尖部 右室间隔中部
维普资讯
பைடு நூலகம்
实用医学 杂志 2 0 0 8年第 2 卷 第 5 4 期
79 9
心 室螺 旋 电极 在 重 度 三 尖瓣 关 闭不 全 患者 中 的应 用
张许 文 罗北捷 张春 红 张丽伟 郭金 花
摘 要 目的 : 观察心 室螺; 旋电极在 重度 三尖瓣关 闭不 全患者 中的应用。方 法: 3例各种原 因引起的右 心 对
扩大伴重度 三尖瓣 关闭不全患者 ,应用螺旋 电极完成永 久心脏起搏 器的安装 。结果 : 在应 用普 通翼状 电极 无 3例
法 固定 于右 室 心 尖 部 的 患者 , 用 心 室 螺 旋 电极 均 较 顺 利地 完 成 手 术 . 中 2例 心 室 螺 旋 电极 固 定 于 心 室 间 隔 近 应 其
11 一 般 资料 .
20 0 6年 3月 至 2 0 0 7年 3月 3例 ( 女
2 , 例 年龄分别 为 8 、9岁 , l ,5岁 , 37 男 例 8 均患有 长 期慢支及肺气肿等病)因晕厥或其他原因住院治疗 , 检 查 中发 现 存 在 安装 永 久性 心 脏起 搏 器 的 I类 适 应 证_. 2 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 : 例患者均有不 同程度 的 ] 3 右 心扩 大 , 三尖瓣 重 度 关 闭不 全 。 12 植 入 方 法 患者 均 为 慢 性 心房 纤 颤 伴 Ⅱ度 或 Ⅲ . 度房室传 导阻滞 , 应用 M d oi V I et n V 起搏器 , r c 螺旋 电 极 采 用 Met ncC puei ̄ 57 dr i asrFx 06电极 ,导线 人 路 : o 右锁 骨 下静 脉 。 心室 电极 固定 置 于室 间 隔近 心尖 部 及 室 间 隔 中部 。 1 观察指标 观察植 入术 中及术后起搏 器阈值 、 . 3 阻抗及感知 . 根据术后动态心电图情况了解起搏器起 搏 及感 知 信 息 。
起搏电极导线引起早期心脏穿孔临床特点及处理
本组患者均为中老年人, 所有患者均出现心室 起搏和感知功能障碍或失夺获, 这也是发现心脏穿 孔的最重要线索之一。其中例 4 和例 5 患者仅为 术后出现起搏阈值升高, 并无其他不适主诉, 而后 经超声心动图和 X 线检查明确诊断。5 例患者出 现轻微胸前区疼痛, 4 例出现膈肌或胸部肌肉刺激 症状, 少数患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2. 2 穿孔发生时间及处理时间
序性 号别 1女 2女 3女 4女 5男 6男 7女 8女
表 1 8 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本情况
年龄/ 岁
电极导 线类型
膈肌或 心包摩 起搏 胸痛
肌肉跳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擦音 障碍
感知 障碍
53 M edtro nic( 被动双极)
+
+
+
+
+
69 St. Jude( 被动双极)
+
+
-
+
+
82 V itat ron( 被动双极)
im plantat ion procedur e. A ll of patients occur red pacing and sensing malfunction aft er the implantatio n pro cedure. T her e w ere 5 patients had precor dium pain, 2 cases had dia phrag m st imulatio n, and 5 had per icardial effusion.
主动电极并发症及预防讲课文档
第六页,共38页。
丹麦起搏器并发症注册研究
丹麦28860例起搏病人电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包括所有1997到2008年的起搏器和CRT
术后随访3个月
电极并发症发生率3.6%, 其中
右房2.3%,右室 2.2%,左室4.3%
和0.7) 结论:直导丝心房螺旋电极和预塑J形的心房螺旋电极比被动J
型心房电极更稳定,同样安全
第十页,共38页。
Zoppo F, PACE 2011;34(3):325-30
循证医学研究的电极脱位率
11个ICD和7个 CRT循证医学研究 平均院内死亡率,在开胸和非开胸ICD研究中为
2.7%,在非开胸ICD组为0.2%,在CRT组为0.3%
主动电极螺旋尖端穿透薄的心房壁可能导致心包刺激(心包炎) 或致命性心包填塞,首选心包穿刺并放置引流管,一旦病人稳 定,在外科直视下放置电极并缝合创口
第二十二页,共38页。
Marwan M. Refaat MD Clinical Cardiology 2010;33(8);466–475
Hirschl DA,PACE 2007;30(1):28-32
改变,心房电极穿孔比心室更常见。心室ICD电极穿 孔比普通心室电极更常见
第二十一页,共38页。
Hirschl DA,PACE 2007;30(1):28-32
心肌穿孔的处理
随着植入时间延长电极纤维粘连增加再放置电极难度增大, 多数(25例)需要应用拔出电极技术,其中14例开胸拔出,11
例经静脉拔出,1例拔出电极后10天死亡,1例心包填塞 如果电极尖端在纵隔内并且没有出血并发症,可以不拔出旧电极,
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分析
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分析张艺民;昃峰;段江波;周旭;李学斌【期刊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24(43)3【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心律置入装置置入术后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成功拔除穿孔电极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共25例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患者成功拔除穿孔电极,其中合并心包积液4例(16.0%);伴有周围器官损伤1例(4.0%),表现为穿孔电极导线由右心室流出道部穿出,并穿入左肺,同时造成左侧液气胸。
25例患者术前血流动力学均稳定,收缩压(129.7±11.2)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70.8±9.8)mmHg。
经静脉拔除24例(96.0%),经开胸手术成功拔除穿孔电极1例(4.0%)。
经静脉拔除患者中,直接拔除22例(88.0%),经锁定钢丝拔除2例(8.0%)。
1例经静脉拔除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经抗凝治疗后好转。
结论: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伴周围器官损伤的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患者,经静脉拔除穿孔电极是安全有效的处理策略。
【总页数】5页(P244-248)【作者】张艺民;昃峰;段江波;周旭;李学斌【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心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电极穿孔的诊断价值2.起搏电极导线引起心脏穿孔的处理策略研究3.胸片、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电门控增强心脏CT评估心脏电极穿孔的对比研究4.心脏起搏器术后电极穿孔致亚急性心包炎、心包填塞的报道及文献回顾5.慢性心脏电极穿孔的识别及处理策略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永久起搏器电极穿孔至皮下一例
永久起搏器电极穿孔至皮下一例患者,女,54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3年前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植入Medtronic公司SDR303 DDD心脏起搏器,随访心脏起搏器程控各项参数正常。
3 d前骑自行车时突发胸痛,深呼吸及咳嗽时加重,心电图显示双腔起搏心律。
入院查体:T 36.5℃,P 64次/min,BP 130/86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界正常,心音正常,可闻及心包摩擦音,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约2.0 cm处皮下可看到2 mm×2 mm随心脏搏动小隆起,左侧胸壁超声探查发现胸壁内有线状强回声(图1),胸部CT显示金属电极穿过心脏到达前胸壁皮下(图2),心脏超声未见积液等异常。
次日在全麻下行剖胸起搏器电极拔除。
术中未见心包内积血,心室起搏电极自右心室心尖部穿出,穿透心包脏层、壁层进入左胸壁,直达左胸壁皮下,拔除心室电极,缝合穿孔处,置入临时起搏电极。
术后未见心包积液征象。
于手术后7 d拔除临时起搏电极,永久起搏改为AAI起搏模式。
讨论心包穿孔是起搏器植入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大多数心脏穿孔的原因与电极导线的操作和特性有关,因此,穿孔多出现在术中或术后早期。
起搏电极穿孔后多位于心包腔内,多数表现为起搏器的感知和起搏器功能异常,患者可有胸痛或膈肌搏动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心包填塞甚至猝死。
永久起搏器电极质地柔软,多数前端有伞状或锚状结构,极少导致心肌穿孔,而且电极植入后3~6个月局部与心肌组织发生粘连、机化,更不容易发生移位或穿孔。
该患者的电极心脏穿孔发生在起搏器术后3年。
分析原因可能与电极张力过大、双极电极质地较硬及右心室接触电极部位心肌较薄有关。
本例患者因植入起搏器时间过长,而且电极穿透心包的脏层和壁层,不开胸拔除电极导致心包填塞的风险较大,故选择开胸拔除术。
该患者电极心脏穿孔后仍维持双腔起搏心律,心脏超声未见心包积液,而临床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心包积液一度误诊为心包炎。
穿透性心脏损伤救治的临床分析
临床经验穿透性心脏损伤救治的临床分析范加社李月生邵明晓赵存华韩安勇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自2004年至2009年收治心脏穿透伤患者5例,4例采用抗休克同时急症进行剖胸心脏修补术,1例因针灸穿刺只行心包置管引流术。
均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组共有穿透性心脏损伤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1~43岁,平均35岁。
受伤至来院时间40m i n 至2h 。
外伤原因有针灸穿刺伤、弹片穿透伤、刀刺伤。
其中弹片穿透伤患者系伤道自左胸经右心室、右心房穿至右胸;刀刺伤系自剑下或胸前刺入左或右心室。
入院时2例出现心包填塞症状,如呼吸急促、颈静脉充盈、奇脉等;2例出现失血型休克,如意识模糊、血压下降、脉细速、呼吸困难、四肢湿冷,胸腔内或伤口处有大量出血表现,其中1例血压已测不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
5例患者床旁心脏彩色超声均提示有不同程度心包积液,积液量在80~200m l 。
美国创伤学会脏器损伤分级(OIS)级1例,级3例,级1例。
住院天数14~42d 。
2方法:(1)诊断:穿透性心脏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失血性休克和心包填塞。
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有口渴、呼吸浅快、脉搏细、血压下降、烦躁不安和出冷汗等;后期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紫绀、血压下降、脉搏细速、颈静脉怒张、奇脉等。
在容量复苏同时行剑下心包穿刺,并行床旁心脏彩色超声检查。
若有心包积液,穿刺抽出不凝血液,应果断行剖胸探查或心包置管引流。
(2)救治方法: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容量复苏以提高中心静脉压,增加回心血量。
心包积液量比较少、病情相对稳定、估计穿孔细小者,可在局麻下应用Seldi nger 穿刺法,置入多孔P i gta il 导管引流;或行剑下心包切开引流术,一般在局麻下进行,沿剑突纵行切开3~4cm ,切除剑突后,沿胸横筋膜向上分离直达心包,局部切开心包,置入硅胶引流管。
否则行开胸心脏修补术。
切开心包后迅速吸尽心包内积血,清除血凝块时,要注意防止心脏裂口大出血。
心室晚期负极波治疗方案
标题:心室晚期负极波治疗方案研究摘要:心室晚期负极波是一种心电图上的异常波形,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心室晚期负极波的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引言心室晚期负极波(VLP)是指在心电图上,心室除极后出现的短暂负向波。
VLP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后、心脏瓣膜疾病等心脏疾病患者中。
因此,对于心室晚期负极波的治疗方案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心室晚期负极波的治疗原则1. 针对病因治疗:首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如心肌梗死后患者,应积极进行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2. 预防心律失常:对于心室晚期负极波患者,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预防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1)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利多卡因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心室晚期负极波的产生,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2)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对于心室晚期负极波伴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考虑植入ICD,以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3)射频消融术:对于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射频消融术,可以消除心室晚期负极波,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3. 改善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心室晚期负极波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改善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血管等药物。
(2)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3)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
三、心室晚期负极波的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利多卡因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改善心肌缺血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
2. 介入治疗(1)射频消融术:对于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射频消融术,可以消除心室晚期负极波,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心脏病介入操作并发心包填塞8例的临床分析
【 摘要】 目的 总结心脏病介入操作术 中并发心包填塞的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 疗、 快速心律失常射频 消融术和 心脏 永久性起 搏 器植 入术 的操 作过 程 中心 包填 塞 的临床表 现 、 影像 学特 征 , 总结 救 治经验 。结果 心脏介入 并发 心 包填塞 8 : 例 介入操 作的过程 中即刻 出现填塞 症状 5例 , 迟发症状 3例 ; 治成 救 功 7例 , 死亡 1 。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的操作过程 中即刻左前 降支近段 穿孔 1 , 例 例 术后 2d左前 降 支 中段 血肿破 裂1 , 例 均经心外科手 术救 治成功 ; 术后 3d心 包填塞 l , 例 未能及 时诊 断死 亡。射频 消融术 并发 心 包填 塞 3例 : l 例心 包穿刺 引流成功 , 例 冠状窦底 部主动脉壁 穿孔 , l 1例右 室流 出道 游 离壁 穿孔 , 经心 外科手 术治疗痊愈 。心 脏 永久性起搏 器植入 术 中即刻右心 室前侧壁 心尖部 穿孔 l , 例 术后 5d螺旋 电极 尖部 渗 出 l 。结论 心脏 病介 例 入操作过程 中合 并心 包填塞 , 多与操 作不 3有 关, - " 应提 高对该并发症 的认识程度 , 范操 作技术 。 规 【 关键词 】 心心脏介入术 ; 包填 塞 ; 起搏 器 ; 射频 消融; 并发症 【 中图分类号】 R52 1 【 . 4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5- 0 (00 0 — 7- 23 34 2 1)91 4 3 4 0 0
i o a []A tCt , 0 , ()91 1 0. n p g m J. e y l 034 6 : — 0 g rr a o2 7 9 0
心脏 病介 入操作 并发心包 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的临床 分析 例
左心室电极重置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左心室电极重置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林海燕;徐光泽;高达;周颖【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22(41)5【摘要】目的分析左心室电极重置术(下称重置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无反应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首次植入CRT后脉冲发生器电池耗竭且为CRT 无反应心衰患者15例,均行重置术。
比较左心室电极重置术前后植入部位、QRS 时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6 min步行距离,随访并记录不良事件。
结果左心室导线重置成功14例(93.3%),重置于前侧静脉、侧静脉各5例,后侧静脉3例,心中静脉侧支1例,起搏位点均位于基底/中间起搏段(100.0%)。
14例重置成功患者中,CRT有反应8例(57.1%),无反应6例(42.9%)。
重置术后QRS 时间、LVEDd、LVESd、LVEF、6 min步行试验、NYHA心功能分级均优于重置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随访过程中死亡6例,均为心源性死亡,其中4例为重置后无反应者,1例为重置失败者。
结论对于首次CRT无反应者,重置术可改善半数患者CRT疗效。
【总页数】5页(P436-440)【作者】林海燕;徐光泽;高达;周颖【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左心室整体及电极位置心肌纵向应变预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长期疗效2.不同QRS波形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反应性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终末期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及无反应性分析4.1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应答反应的临床观察分析5.左心室电极位置对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LEAR柯丽尔每日一例】心脏起搏器电极穿孔
【CLEAR柯丽尔每日一例】心脏起搏器电极穿孔
翻译:菲菲
来源:放射沙龙 learningradiology
64岁男性,新发心动过缓
相隔六个月的胸部X线片(反片)
下胸部CT扫描(显示病变的最佳窗宽)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1.心包填塞
2.电极断裂
3.电极移动
4.电池故障
5.Twiddler综合征
【答案】
3.电极移动(穿孔)
【讨论】
心脏起搏器电极穿孔
【概述】
1.穿孔可发生在放置时或植入后5年延迟发生
2.心肌组织有“自紧密封”的能力
3.心脏起搏器的发生率约1%,除颤器的发生率为1-5%
4.可能比原本以为的更常见
5.心脏穿孔的危险因素
(1)心壁厚度
(2)植入一周内口服类固醇
(3)年龄
(4)女性
(5)血凝状态
(6)身体质量指数(BMI)小于20
【临床表现】
1.胸壁或膈肌抽搐
2.胸痛、低血压
3.心包填塞
4.心包炎、心包摩擦音
5.固定电极活动
【影像学表现】
1.胸部X线片,电极需呈光滑曲线状且常不随时间迁移改变位置
2.CT为可供选择的检查方法
3.可有或无心包积血
【治疗】
1.若穿孔伴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常需急诊处理
2.取出电极,监测心包出血
3.心房穿孔不像心室穿孔那样可自紧密封
心脏起搏器电极穿孔:
(为了更好显示异常,显示的胸部X线片为黑白反转图)显示右心室电极的位置(白箭),嵌于心脏起搏器上。
几个月后,电极的位
置发生变化(红箭)且呈弯杆样。
膈肌水平胸部CT扫描示心底处,电极位于心肌外(蓝箭)。
TA-TAVI术中临时起搏器电极穿孔后的护理分析
TA-TAVI术中临时起搏器电极穿孔后的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TA-TAVI术中临时起搏器电极穿孔后的护理成效。
方法:选择2017年6月1例来我院接受TA-TAVI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术中发生临时起搏器电极穿孔,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分析结果。
结果:护理人员针对于电极穿孔后心电图识别。
更改为心外膜起搏之后对于其起搏器实现熟练操作,术中实现良好配合。
取得了满意成效。
结论:在对受试者开展TA-TAVI手术过程中,院内护理人员应当全面关注植入临时起搏器后患者心电图情况,针对于可能出现的起搏器电极穿孔或脱位心电图必须予以识别。
同时也要提醒医生良好的操作以及完美的护理配合,有助于提升该项手术成功率。
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围术期风险发生概率。
[关键词]TA-TAVI术;临时起搏器;电极穿孔;针对性护理所谓临时起搏器电极穿孔,主要指的是起搏器在植入机体过程中,电极误穿心肌进入到心包腔之内的情况。
如果情况严重,进入到胸腔,继而带来的系列性危害的并发症。
相关文献证实,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约为0.4%-5.2%。
最近几年,由于我国医学技术水平提升,其发生率稳定在较低水平,约为1%左右。
经心尖介入主动脉瓣植入手术为最近几年新研发的一类微创式瓣膜置换手术。
其能够为机体素质条件差、年龄大或者同时合并其他种类疾病的高危病患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在进行此类手术之前,通常会实施临时起搏器植入。
在此过程中可能造成起搏器电极穿孔的现象,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探究TA-TAVI术中临时起搏器电极穿孔后护理配合情况。
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实验选择2017年6月1例来我院接受TA-TAVI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为女性,77岁。
通过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受试者主动脉瓣钙化合并重度关闭不完全,主动脉窦部宽度增加。
LVEF为54%。
当前期已经入住本院心胸外科。
通过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瓣叶关闭存在裂隙、大量反流、三叶式主动脉瓣。
急性心肌梗死后继发室间隔穿孔21例诊治分析
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少见 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研究表明手术治疗病死率在 24豫~87豫,药物治疗病死率高达 90豫[1-3]。本文回顾 性分析 2010 年 1 月至 2017 年 6 月收治的 AMI 后 继发 VSR 患者 21 例,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 后等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265·
指标 性别(男/女,n) 年龄(岁) 心功能(Killip 分级) 起病至发现杂音时间(d) 血运重建[n(%)] 血肌钙蛋白 (I 滋g/L) 碳酸氢钠(mmol/L) 肌酐(滋mol/L) 谷丙转氨酶(U/L) 谷草转氨酶(U/L) B 型钠尿肽(pg/ml) 血乳酸(mmol/L) 肺动脉收缩压(mmHg) 室壁瘤[n(%)] 穿孔直径(cm) IABP[n(%)] CRRT[n(%)]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心电与循环 2018 年第 37 卷第 4 期
非手术组(n=14) 6/8
72.1±9.3 3.7±0.6 1.4±1.0 5(35.7) 46.9±31.9 18.8±6.3 127(100.25,258.25) 100.5(50,2215) 245(132,1472) 2 410.5(1 899.7,3 827.5) 6.4±3.1 60.2±16.5 10(71.4) 1.2±0.4 1(14.3) 2(14.3)
作者单位:3250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 通信作者:冯霞飞,E-mail:wzfengxf@
补手术(手术组)7 例,未行手术患者(非手术组)14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见表 1。
由表 1 可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均 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AMI 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 AMI 的诊断标准:(1)胸部疼痛持续>30min 以上;(2)心 电图上相邻 2 个导联 ST 段抬高>1mm;(3)心肌酶 学增高。 1.2.2 VSR 诊断标准 (1)胸骨左缘第 4~5 肋间可 闻及粗糙、响亮全收缩期杂音;(2)超声心动图示室 间隔连续性中断及心室水平分流;(3)手术证实。 1.3 治疗方法 手术组 7 例患者中,1 例行 VSR 修 补术,3 例行 VSR 及室壁瘤成形术,3 例行冠状动脉 搭桥加 VSR 修补术;心肌梗死后至手术间隔时间为 6~30 (17.9依7.6)d,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 56~181 (125依43.5)min,体外循环时间 147~250(199依38.6) min。非手术组 14 例患者中,因严重心源性休克而 错失最佳手术机会 7 例,因家属拒绝进一步行手术 治疗 7 例。 1.4 结果 手术组患者术前肺动脉收缩压 45~108 (54.2 依11.4)mmHg, 手 术 后 肺 动 脉 收 缩 压 24 ~45 (31.4依8.7)mmHg,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手术 组 30d 内无一例死亡,非手术组患者 30d 无一例幸 存,平均存活时间为 3.5~11(6.4依1.7)d,术后 30d 两 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用本文格式:邢杨波.郭航远.彭放 心室主动电极晚期心脏穿孔的诊治分析[期刊论文]-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心内膜电极导线致心肌慢性穿孔I例 [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1.26(3):346.
【3】Polin GM,Zado Z。Hayak H。el a1.Proper management of periear- dial tamponade∞a late complication of implantable cardiac device placement[J】.Am J Cardioi。2006,98(2):223-225. (收稿日期:2010.12J03) (本文编辑:沈惠云)
1681.1687.
[10]Ouinlan GJ,Mumby S,Martin GS,et ai.Ambulin influences plasma antioxidants favorably in Au[J].Crit Care Med,2004,32 (3):755-759. (收稿日期:2010.12.21) (本文编辑:何小军)
2讨论
起搏器置人术后心脏穿孔最早由Crow于1966 年报道,是指发生在起搏器术中或术后与心脏起搏 电极导线相关的心脏穿孔,一般把发生在术后第l
右室主动电极穿破心肌原心室电极同旋螺旋头,重新置入
图1 患者胸片图
另一心窒主动电极至问隔部
图2患者心超图片
个月内的穿孔称为早期穿孔,而将时间超过1个月 的穿孔称为晚期穿孔。早期心脏穿孔的发生率为 5%一7%,晚期心脏穿孔的总发生率为0.17%…。 心脏穿孔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大多数心脏穿孔可以
2.刘剑;马康华;杨自荣 心内膜电极导线致心肌慢性穿孔1例[期刊论文]-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1(03)
3.Polin GM;Zado Z;Hayak H Proper management of pericardial tamponade as a late complication of implantable cardiac device placement 2006(02)
双源CT对泌尿系结石成分的研究
冯强 马智军程传明
泌尿系结石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随 着医学的发展,已使90%以上患者不需传统的开放 手术取石,但患者术后复发率高。因此对结石成分 进行测定,能为查找结石成因、预防和治疗提供依 据…。虽然现代仪器及化学分析对结石成分能够
DOI:10.3760/,·ma.j.issn.1671 JD282.201 I.03.032 作嚣单位:262500山东省岢州.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巾心 医院CT·MR,宣 通f矗作者:冯强,Entail:fengqian91975@163.com
心脏起搏电极导线引起心脏慢性穿孔并不罕 见,如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合并心包填塞,保留原电 极而置入新电极可能也是一种安全有效补救方法。
参考文献
[1】Gc蛳V,Storm RA,LicosC.et a1.Cardiac mmpomde∞COlD-
plieation of active·fixation atrial lead perforations:propo∞d mecha- nism and management algorithm[J].Pacing Clinical Eiectrophysi- 01.2007.30(4):498-501.
[6]黄虑.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性用药[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1,22(5):202-203.
[7】陈良安.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 志,2008,28(8):708-710.
[8]Ware LB,Matthay M.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N Ensl J Med,2000,342(12):1334—1349.
·322·
生垡急趁匿堂盘查兰Q!!生三旦箜2Q鲞笙!塑堡垒地』量堡!垡丛旦:丛堂!呈Q!!:y!!:2Q:塑壁:!
[3]De Pauw B,Walsh RJ,Donnely JP,et a1.Revised definitions of invasive funsal disease from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eer/Invasivef[J].Clin Infect Dis,2008,46 (12):1813—1821.
进行定性定量测定,但均需要等到结石排出体外后 才能进行研究,并且测最费时、费力且花费较高,双 源CT的出现为结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 法…,它在确定结石诊断的同时,能够对结石成分 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8年10月至2010年31月以腹痛就诊
万方数据
心室主动电极晚期心脏穿孔的诊治分析
通信作者:郭航远,Email:g㈣hotmail.COal. DO!: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 1.03.031
作者单位:312000浙江省绍兴.绍兴人民医院心内科
拔除心室电极风险大,故原心室电极回旋螺旋头, 重新置入另一心室主动电极至间隔部,保留原心室 电极(图2),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复查胸片示原电极 未见明显异位,心超示心包未见明显积液,随访半 年未见明显异常。
[4]Pfaller MA,Wingard JR.1nvasive fungal pathogen:CuITeHt epidemi— ological trends[J].Clin Infect Dis,2006,43(8):s3·S14.
[5]尚福秦.ICU深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及防治【J].中国医院感染 学杂志,2007,17(12):1508一1509.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邢杨波, 郭航远, 彭放 绍兴人民医院心内科,浙江省绍兴,312000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1,20(3)
参考文献(3条) 1.Geyfman V;Storm RA;Lico SC Cardiac tamponade as complication of active-fixation atrial lead perforations:proposed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algorithm[外文期刊] 2007(04)
万方数据
生堡急趁匡堂盘圭至Q!!至≥旦笙至Q鲞笙三塑gii!』垦里!强丛鲴,丛!丝!至Q!!:!垡:呈Q:№:三
-323·
无症状或仅表现为起搏和(或)感知功能异常。一般 不易为临床所发现,重者则可以引起肺栓塞、血气 胸、心脏压塞甚至猝死。处理起搏电极导线相关的 心脏穿孔的核心问题是对穿孔的电极导线是否需 要处理以及如何处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证实 哪种方法最佳。一般来说对于早期发生的心脏穿 孔,可在超声检测和心外科支持下,经静脉途径拔 除起搏电极导线后重新放置导线保守处理均可获 得成功,但经验有限。但对晚期心肌穿孔的处理, 选择内科或外科治疗、保留或拔除原电极,同样无 足够证据证明哪种方法最佳。刘剑等心。曾报道1 例心室被动电极术后2年心肌慢性穿孔,无心包填 塞症状,重新置入新心室电极,保留原心室电极,随 访结果良好。Geyfman等…报道3例心房主动电极 穿孑L致心包填寒患者,2例开胸重新放置电极,1例 心包置管后在导管室拔除原电极重新放置,随访良 好”J。Polin等∞1报道5例起搏器术后晚期心肌穿 孔病例,只有2例患者各起搏参数有改变,2例患者 仅行心包穿刺引流,1例患者心包置管引流后拔除 原电极萤新放置,2例患者开胸手术治疗,随访均无 重大并发症。
本例患者术后1个月半突感胸痛,起搏器程控 示心室起搏感知均不良,胸片示右心窜电极穿孔, 左侧气胸(10nk)。心超示:右心室电极穿破心肌, 心包未见积液。分析其可能原因:心室主动、双极 电极使用;消瘦;术中可能电极螺旋头已少部分穿 出心肌。气胸为螺旋头刺破肺所致。胸痛可能也与
之有关.确切心肌穿孔时间也很难确定。当时可供 选择策略:保留原电极,但同旋螺旋头,重新置入新 电极;开胸外科处理;心包穿刺置管下、胸外科保驾 下拔除原电极后重新放置。考虑患者血流动力学 稳定,心包未积液,心肌破口可能已被血块、脂肪组 织等所包裹同定,拔除心室电极或外科手术风险 大,故采取第一种方案,即原心室电极回旋螺旋头。 重新置入另一心室主动电极至间隔部,保留原心室 电极,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复查胸片示原电极未见 明湿异位,心超示心包未见明显积液,随访半年未 见明显异常。
[9]Martin GS,Mess M,Wheeler AP,et a1.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furosemide with or without albumin in hypoproteinemie pa- 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J].Crit Care Med,2005,33(9):
心室主动电极晚期心脏穿孑L的诊治分析
邢杨波郭航远彭放
随着人工心脏起搏器置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心 脏穿孔这一严重并发症也并非罕见,大部分为急性 穿孔,慢性穿孑L报道少见。本研究报道l例晚期心 室主动电极穿孑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处理策略。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头晕1个月伴晕厥 1次”人月,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体检:血压 120/60 mmHg(1 mmHg=0.133 kPa),消瘦,心率 60次/min,律齐,未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 湿哕音,腹平软,两下肢不肿。血常规、生化、凝血 谱、胸片、心超均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 过缓,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窦性停搏,窦 房阻滞,最长间隙达4.3 s,诊断病窦综合征,阿斯综 合征。植入心脏永久双腔起搏器(美敦力SDR303), 心房阈值(被动电极):1.0 V,感知:6.0 mV,阻抗: 600 n,心室阈值(主动电极):1.0 V,感知:6.0 mV, 阻抗:780 Q。术后l周拆线后出院,术后2周起搏器 程控显示各项参数均正常。术后1个月半患者突感 胸痛,尤其深呼吸后,急来本院,起搏器程控示心室 起搏感知均不良.阈值:>5.0 V,阻抗:1200 Q。胸 片示右心室电极穿孔,左侧气胸(10%)(图1),心 超示:右心室电极穿破心肌,心包未见积液,因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