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和日常维护;

2.了解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al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stp的基本配置步骤;

3.了解vlan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vlan的基本配置步骤。

二、实验要求:

1.根据实验的任务要求,参考实验指导材料,完成实验,输入操作命令,观察输出结果,

详细记录每个步骤的操作结果;

2.在两台交换机的相应端口上开启STP,避免环路的出现,记录每个步骤的操作结果;

3.两台交换机分别划分两个valn:vlan10、vlan20,要求同vlan能够跨越交换机互通,

详细记录每个步骤的操作结果。

三、实验原理:

1.ST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基本定义:

STP(Spanning-Tree Protocol),中文称生成树协议作用是能够发现并自动消除冗余网络拓扑中的环路。

它由规范IEEE 802.1D 规定,是指通过生成树的算法,暂时切断所有冗余的连接,使网络拓扑生成一个树的结构,消除网络循环,即保证从树的一点到其它任何一点只有一条路径。

STP 使用一种称为网桥协议数据单元BPDU (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 ),它携带一些必要的信息在整个网络中进行多目广播,通过BPDUs的信息,完成生成树。

基本原理:

①所有连接的网桥通过多播发送BPDUs,通告自己的网桥ID,找到具有最低网桥ID 网桥,并选举这个网桥为根网桥(Root),即“树干”;

②计算非根网桥到根网桥的路径开销(cost),选择与根网桥连接的具有最低开销的端口为根端口(root port );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引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技巧,提高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结合实际实验过程,总结并分析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实验一:网络拓扑搭建与配置

在实验一中,我们需要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通过交换机连接多台计算机,并进行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连接和配置交换机、路由器和计算机,了解了网络拓扑的概念和组网原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的IP地址冲突、网络延迟等,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加深了对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问题的理解。

实验二: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

实验二主要是通过Wireshark等工具来抓包分析网络数据传输过程。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Wireshark捕获网络数据包,并分析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如TCP/IP协议栈、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等。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如丢包、重传等,通过对数据包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实验三:网络安全与防护

实验三主要是学习和实践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我们了解了网络攻击的常见手段和防御方法,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

何配置和管理防火墙,设置访问控制列表,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同时,我们也体验了一些网络攻击的模拟实验,如DDoS攻击、ARP欺骗等,通过对攻击过程的模拟和分析,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挑战。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含完整的测试命令及对应截屏)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含完整的测试命令及对应截屏)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应电090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12 月23日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使用Ping实用程序来测试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及测试本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连接性能,能确

保可以在网络上通信;

●使用Hostname实用程序来标识计算机的名称;

●使用Ipconfig实用程序来验证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选项,包括MAC地址、IP地址、子网

掩码和缺省网关等多项配置信息;

●考察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的计算机的TCP/IP配置;

●学习机房组网设备及组网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TCP/IP实用程序的使用:掌握在命令行模式下测试计算机TCP/IP配置及连通性的方法;掌握在命

令行模式下获得验证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选项,包括MAC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等

多项配置信息的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室机房网络的组网结构,掌握相关的组网方法。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局域网及联网计算机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一) 使用Ping实用程序来测试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

1、登陆到Windows2000中。

2、调出命令提示窗口。操作方法:单击:开始→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或单击:开始→运行,键入“cmp”。

3、在命令提示窗口键入ping 127.0.0.1。

问题1:发送了多少数据包?接受了多少数据包?丢失了多少数据包?

答:发送了四个数据包,接受了四个数据包,丢失了0个数据包。

问题2:TCP/IP工作正常吗?

答:正常。

测试网络连通实验报告

测试网络连通实验报告

测试网络连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测试网络连通性,通过检测网络中的主机是否能够相互通信,以及诊断和解决网络通信中的问题。

实验材料

- 一台笔记本电脑

- 一条网线

- 一个交换机

实验过程

1. 连接设备:首先,将笔记本电脑通过网线与交换机相连。

2. 确认设备配置:打开笔记本电脑的网络设置,确保网络配置正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

3. 检测局域网内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测试局域网内其他设备的连通性。在命令提示符或终端中输入`ping 目标IP地址`,观察是否有响应。

4. 检测跨网段连通性:如果局域网内连通性正常,现在可以测试不同网段之间的连通性。在命令提示符或终端中输入`ping 目标IP地址`,观察是否能够收到回应。

5. 解决问题:如果在以上步骤中出现了连通性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解决:

- 检查物理连接:确认网线连接是否牢固,交换机电源是否正常。

- 检查配置:确认网络配置是否正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 检查防火墙设置:防火墙设置可能会阻止网络通信,可以尝试关闭防火墙或修改相关设置。

- 检查路由器设置:如果网络中有路由器,确保路由器的配置正确,包括路由表和NAT设置等。

6. 记录结果:将每一步的测试结果记录下来,包括成功与失败的测试案例。实验结果

通过以上步骤,本次实验得出了以下结果:

1. 局域网内连通性测试:所有主机都能够正常互相通信,ping命令的测试结果均为成功。

2. 跨网段连通性测试:不同网段之间的连通性也正常,ping命令的测试结果均为成功。

实验总结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实验环境搭建:配置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包括两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的连接,并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2. 实现基本网络通信:使用ping命令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

确保两台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

3. 网络文件传输: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文件传输,包括上传和下载操作。

4. 网络广播实验:使用网络广播功能,发送广播消息,并观察其他计算机是否收到广播消息。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环境搭建

首先,将两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连接起来,分别将计算机1

和计算机2连接到交换机的两个端口上。然后,为两台计算机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计算机1的IP地址为192.168.0.1,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计算机2的IP地址为192.168.0.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2. 实现基本网络通信

在计算机1上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ping 192.168.0.2命令,

检查是否可以ping通计算机2。如果显示回复信息,则表示两台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

3. 网络文件传输

在计算机1上创建一个文件,例如test.txt,并在文件中输入一些内容。然后,在计算机2上使用文件传输工具(如WinSCP)连接到计算机1,并将test.txt文件下载到计算机2的本地目录中。

4. 网络广播实验

在计算机1上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命令ping 192.168.0.255,然后在计算机2上查看是否收到了ping的回复信息。如果计

网络实验报告

网络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实践课程报告

实践课程

校外学习中心

专业

层次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年月日

实验1 双机互联通讯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认识网络实验室的环境和拓扑结果,并制作一根线缆将两台设备连接起来,达到通讯的目的,要求,成功地连接两台设备

步骤1 认识各种线缆

认识直通线、交叉线

直通双绞线的线序遵循EIA-568B标准,按(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进行排列,如果是交叉线就是按照EIA/TIA568A规格(左起: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进行排列并整理好,通常我们制作直通线或交叉线都会粘上标签。

直通线用于下列连接:交换机到路由器、交换机到PC或服务器、集线器到PC或服务器。交叉线用于下列连接:交换机到交换机、交换机到集线器、集线器到集线器、路由器到路由器、PC到PC、路由器到PC。

认识反转线

反转线

RJ-45到DB-9适配器图RJ-45到DB-9适配器

接计算机串口一侧接反转线一侧

连接了适配器的反转线

反转线缆也称控制线,线缆两端的线序相反。反转线一端通过RJ-45到DB-9适配器连接计算机(通常称作终端)的串行口。通常情况下,在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包装箱中都会随机赠送这么一条Console线和相应的DB-9或DB-25适配器。

DTE/DCE连接线缆

DCE/DTE cable

所谓的DTE是用户设备的终端点,DCE是用于将来自DTE的用户数据从DTE转换为提供广域网服务的设备所能接收的形式。在我们实验中,一般情况下是用来连接两台路由器。其中一台为DTE,另一台为提供时钟的DCE。通常,DCE设备提供到网络的物理连接、转发流量并提供用于同步DCE和DTE设备间数据传输的定时信号。

通信工程实验报告

通信工程实验报告

通信工程实验报告

通信工程实验报告

一、引言

通信工程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通信工程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一次通信工程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二、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小型的通信系统,了解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和通信设备的工作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缆等。同时,还需要对实验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 搭建通信系统

首先,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小型的通信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信号发生器、传输介质和接收器。我们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传输介质上,再将传输介质连接到接收器上。这样,信号就可以从发生器经过传输介质传输到接收器上。

3. 调试和测试

在搭建完通信系统后,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首先,我们需要设置信号发生器的参数,如频率、振幅等。然后,我们通过示波器观察信号在传输

介质中的传输情况,检查是否存在信号衰减、失真等问题。最后,我们通过接收器来接收信号,并检查接收到的信号是否与发送的信号一致。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1. 信号传输的距离和质量与传输介质的质量有关。当传输介质的质量较好时,信号的传输距离较远,且传输质量较好;反之,当传输介质的质量较差时,信号的传输距离较短,且传输质量较差。

2. 信号传输的质量与信号发生器的参数有关。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振幅设置合理时,信号的传输质量较好;反之,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振幅设置不合理时,信号的传输质量较差。

以太网通讯实验报告

以太网通讯实验报告

以太网通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以太网通讯原理和驱动程序开发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IP网络协议和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方法。二.实验设备

1.硬件:Embest Edukit-III实验平台,ULINK USB-JTAG防真器套件,PC机,以太网集线器(Hub,可选)。

2.软件:uVision IDE for ARM集成开发环境,Windows 98/2000/NT/XP。

三、实验内容

熟悉以太网控制器CS8900A,在内部以太局域网上基于TFTP/IP 协议,下载代码到目标板上。

四、实验原理

1.以太网通讯原理

以太网是由Xeros公司开发的一种基带局域网碰撞检测(CSMA/CD)机制。现在普遍遵从IEEE802.3规范。

2.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传输方法也就是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MAC)技术称为载波监听多路存取和冲突检测(CSMA/CD),原理如下:

2.1载波监听

2.2信道忙碌

2.3信道空闲

2.4冲突检测

2.5遇忙停发

2.6多路存取

3、IP网络协议原理

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协议、ICMP 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协议采用分层结构共分为四层,每一层独立完成指定功能,入图:

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物理帧。

互联层:负责相邻接点之间的通信。

传输层:负责起点到终点的通信。

应用层:定义了应用程序使用互联网的规程。

3.1.IP协议

[1].接收由更低层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相反也把从更高层接收来的数据包发送到更低层。

[2].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它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没有被破坏。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一无线多点组网

一、实验步骤

1、组建树型网络

组建5个节点的树形网络,阐述组建的过程。

2、进行数据传输

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并记录路由信息,最后,进行组播和广播,观察其特点。

二、实验过程

1、组建树型网络

(1).网络1

A、首先在配置中寻找到其他4个节点的地址信息。

自身地址:00:37:16:00:A5:46

B、查找设备

C、建立连接

组网

假设参加组网的共有5个BT设备,称为a、b、c、d、e。

首先由一个设备(例如b)发起查询,如果找到多个设备,则任选其二(例如d、e)主动与其建链。

在这个阶段,b、d、e构成一个微微网,b为主设备(M),d、e为从设备(S)。注意在微微网中对处于激活状态的从设备的个数限制为2;而某个设备一旦成为从设备(即d、e),它就不能再被其它设备发现,也不能查询其它设备或与其它设备建链。

再由另外一个设备(a)发起查询,查询到设备b和设备c,再主动链接。(1).网络1

组建的网络图(1)

(2)网络2

同理,首先,在配置中寻找到其他4个节点的地址信息。然后查找设备,再建立连接。

由地址为00:37:16:00:A5:42的节点连接00:37:16:00:A5:46和00:37:16:00:A5:43,再由00:37:16:00:A5:47连接00:37:16:00:A5:42和00:37:16:00:A5:45,最后组成网络。

组建的网络图(2)

2.进行数据传输

(1)点对点发送信息

例如,对于组建的网络2.

图中显示的是:00:37:16:00:A5:4A对00:37:16:00:A5:43的路由,途中经过了00:37:16:00:A5:47,00:37:16:00:A5:42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通过实验了解

数据通信网络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实验设备与材料:

1. 计算机

2. 数据通信网络实验箱

3. 网线

4. 数据通信网络教学软件

实验一:环路拓扑的搭建与测试

实验步骤:

第一步:搭建环路拓扑

1. 连接计算机与数据通信网络实验箱。

2. 打开实验箱,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连接。

3. 使用网线连接实验箱上的两个设备,构建一个环路拓扑结构。

第二步:配置拓扑结构

1. 打开计算机,进入网络设置界面。

2. 添加一个新的本地连接,并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及默认网关。

3. 在实验箱中设置各个设备的IP地址及子网掩码。

第三步:测试网络连通性

1. 在计算机上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

2. 使用ping命令测试各个设备之间的连通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测试环路拓扑的连通性,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1. 虽然配置了环路拓扑,但是当我们测试连通性时,会出现传输失

败的情况。

2. 这是因为数据在环路中会出现死循环,无法正确传输到目标设备。

这就引出了我们在数据通信网络中常见的问题:环路产生的冲突与

环路的消除。

实验二:冲突检测与消除

实验步骤:

第一步:拓扑结构调整

1. 在实验箱中移动设备,重新调整拓扑结构。

2. 确保环路被消除。

第二步:冲突检测实验

1. 打开计算机,进入网络设置界面。

2. 添加一个新的本地连接,并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及默认网关。

3. 在实验箱中设置各个设备的IP地址及子网掩码。

第三步:冲突消除实验

1. 在计算机上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

2. 使用ping命令测试各个设备之间的连通性。

网络通信安全基础实验报告

网络通信安全基础实验报告

网络通信安全基础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技术

实验名称:网络通信安全基础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1、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

(2)学会编写批处理程序;

(3)掌握网络抓包技术及网络报文协议分析;

2、实验内容:

(1)练习netstat、arp、tasklist、at等网络命令;

(2)编写批处理程序,实现基本的系统操作功能;

(3)捕获网络密码报文并进行协议分析。

3、实验记录:

(1) 常用网络命令:

①at命令不可用:

②使用shutdown /s /t 秒数,表示多少秒后关机。

③使用netstat命令:

④Arp指令使用:功能;

⑤tasklist指令的使用:

⑥硬盘分区切换:(从C盘切换到F盘)

⑦Copy命令使用:(将F盘中00文件夹下0.txt文档复制到web文件夹中)

(二)批处理程序编写:

①在F盘中新建文件夹00,新建文本文档0.txt,新建批处理命令

000.bat;

② 000.bat命令内容;

③在cmd中运行(注意切换的F盘并指明路径);

④在0.txt中显示批处理结果

(三)捕获网络密码报文并进行协议分析:

① tcp报文:(客户端发送SYN报文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收到SYN seq=x

报文,回应一个SYN seq=y ACK ack=x+1的报文;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端的SYN报文,回应一个ACK ack=1+y的报文,三次握手完成。)

② ftp(使用ftp服务器访问10.11.13.229;第一次输入账户名s001,输入

错误密码000000;第二次输入正确密码s001,捕获报文;)

(四)实验结论

通信实验报告

通信实验报告

通信实验报告

通信实验报告

一、引言

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得人们可以迅速、高效地交流信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与技术,我们进行了一项通信实验。本报

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的启示。二、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调制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

方法,以及信号在通信系统中的传输过程。

三、实验原理

通信系统中,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载波信号的过程,而解调则是将调制后

的信号恢复为原始信息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频率调制(FM)和幅度

调制(AM)。

频率调制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传输信息。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FM

调制。FM调制的原理是将信息信号的幅度不变,而改变载波信号频率的大小,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

幅度调制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幅度来传输信息。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AM

调制。AM调制的原理是将信息信号的幅度变化反映在载波信号的幅度上,从

而实现信息的传输。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信号发生器、调制器、解调器、示波器等。

2.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调制器,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调制器输出

的调制信号。

3. 连接调制器和解调器,调节解调器的参数,观察解调器输出的解调信号。

4. 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的波形,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5.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调制解调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五、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FM调制和AM调制,并观察到了调制信号和解

调信号的波形。在FM调制中,我们发现调制信号的频率变化较大,而在AM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是每个计算机相关课程中都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以下将列举三个案例,来阐述关于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的重要性。

案例一:网络通信实验报告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经常会遇到网络通信实验的任务。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了解各种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通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并结合实验数据和截图来展示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不仅可以加深对网络通信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对报告撰写和演示技能的培养。

案例二: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是计算机领域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学习数据库课程时,会进行很多数据库实验来加深对数据库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新建、查询、修改和删除数据库记录,同时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分析。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清晰地描述实验步骤,同时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巩固对数据库知识的学习,提高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

案例三: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领域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操作系统课程时,会进行很多操作系统实验来了解操作系统的各种基本原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编写和调试操作系统的各项功能和算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清晰地描述实验流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提高对操作系统的掌握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

第一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教师:杜少毅)

实验名称 LAN内的资源共享与简单访问控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在网络邻居中进行资源共享,进行开放、禁止、有权限的访问等实验/

2、取消共享的方法等,以实现可控下的访问。

2、可以采用C/S、B/S、peer to peer三种结构进行实验。

二、实验内容

1、增加或删除协议,然后通过网络邻居观察协议对网络连接的影响;

2、进行网络资源的共享实验,分权限设置共享,并进行共享文件的不同操作

三、实验环境 Windows 8操作系统

四、实验记录

1、网络硬件的安装设置(实验中本步骤省略)1)安装网卡

a)把网卡插入计算机的总线插槽,并用螺丝固定好;

b)若非即插即用网卡,则手工设置网卡的IRQ、I/O基址等跳线;

c)在Windows中安装网卡驱动程序。2)连接网线

把双绞线的接头的一端插入计算机中的网卡上,另一端插入集线器或交换机的任意一个接口。

2、软件的安装设置

在网上邻居图标上单击右键打开属性窗口。

1)添加网络通讯协议——在配置标签中增加“TCP/IP”协议;

2)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DNS地址等(由于试验中使用的本机采用的是学校的自动获取IP导致的方式,故而此处并没有进行手动设定);

3)设置文件和打印机共享服务——在配置标签中增加“Microsoft

网络上的文件与打印机共享”;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教师:杜少毅)

4)确认并退出,重新启动系统。

3、资源共享右击“允许别人访问的目录或驱动器”,选择“共享”,在共享标签中选中“在网络上共享本文件夹”复选框,并在“共享为”后面输入共享名;选中“允许网络用户更改我的文件夹”复选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教师:杜少毅)

vlan间通信实验报告

vlan间通信实验报告

vlan间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虚拟局域网(VLAN)网络,掌握VLAN的基

本原理和配置方法,以及学习如何在不同VLAN之间进行通信。

实验环境:

1.三台计算机:PC1、PC2、PC3

2.三个交换机:SW1、SW2、SW3

3.网线若干

4.路由器一台

实验过程:

1.配置交换机

首先需要将三个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我们使用命令行方式进行配置。

(1)设置管理口IP地址和子网掩码

SW1(config)#interface vlan 1

SW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 SW2(config)#interface vlan 1

SW2(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2 255.255.255.0 SW3(config)#interface vlan 1

SW3(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3 255.255.255.

(2)开启交换机端口连接状态检测功能

SW1(config)#spanning-tree portfast bpduguard default SW2(config)#spanning-tree portfast bpduguard default SW3(config)#spanning-tree portfast bpduguard default

(3)将端口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

在这里我们将PC1和PC2放置在VLAN10中,将PC3放置在VLAN20中。

网络与通信基础实验报告范文

网络与通信基础实验报告范文

课程:计算机网络实验时间:2011年12月14日

实验二:计算机联网配置与网络连通测试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了解组建局域网所需要的软件系统,包括各种服务和协议

∙掌握配置局域网的过程以及各种配置参数的使用目的

∙了解IP与ICMP的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网络连通测试命令“ping”

∙通过网络连通性测试掌握分析网络故障点的技能

二、实验环境

软件:WindowsXP操作系统

硬件: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1:计算机联网配置

Ⅰ:手工配置TCP/IP协议参数

在设计和组建一个网络时,必须要对网络进行规划,其中也包括对网络地址的规划和使用,比如使用哪一类IP地址,需要为多少台计算机分配IP地址,每台计算机是自动获取IP地址(动态IP地址),还是通过手工方式进行设置(静态IP地址)等等。在本实验中,采用手工方式设置IP地址。

1)使用鼠标右键单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选择“属性”命令,打开“网络”属性对话框,在“配置”选项卡下,从已安装网络组件中选择“TCP/IP”,然后单击“属性”,打开“TCP/IP属性”对话框,如图。

2)选中“指定IP地址”单选按钮,在“IP地址”输入框中输入相应的IP地址10.17.134.33。在“子网掩码”输入框中输入该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默认网关下输入10.17.134.1。单击“确定”按钮。

课程:计算机网络实验时间:2011年12月14日

Ⅱ、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对于完成实验内容之后,就可以将各台计算机连接到同一个网络中,并实现资源的共享。其原因是,当安装完TCP/IP协议后,Windows XP 中的Microsoft TCP/IP提供了一种新的功能,即自动IP地址分配机制,其工作过程为:对于一个小型的网络,如果没有DHCP服务器(可以动态配置网络中的计算机,无须手工配置),它就会自动为每台计算机分配一个在本网络中具有惟一性的IP地址,从而实现了网络中各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访问。其本地网络为一个A类的地址:10.17.134.3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循环接受客户的连接请求
sockaddr_in remoteAddr;
int nAddrLen = sizeof(remoteAddr);
SOCKET sClient;
HANDLE hWorkerThread;
while(TRUE)
{
// 接受一个新连接
sClient = ::accept(sListen, (SOCKADDR*)&remoteAddr, &nAddrLen);
int main()
{
//1 创建套节字
SOCKET sListen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sListen == INVALID_SOCKET)
{
cout<<"Failed socket() "<<endl;
return 0;
}
// 填充sockaddr_in结构 inet_addr("211.67.32.168");
#include"Client.h"
#include"Server.h"
#ifdef_DEBUG
#definenewDEBUG_NEW
#undefTHIS_FILE
staticchar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HWND g_hWnd;
CServer g_Server;
cout<<sClient<<endl;
hWorkerThread=CreateThread(NULL,0,ThreadProc,(LPVOID)sClient,0,NULL); //创建线程
CloseHandle(hWorkerThread);
}
// 关闭监听套节字
::closesocket(sListen);
DDX_Control(pDX, IDC_RICHEDIT_RECV, m_editRecv);
DDX_Control(pDX, IDC_LIST_CLIENT, m_listClient);
DDX_Control(pDX, IDC_BUTTON_STOP, m_buttonStop);
DDX_Control(pDX, IDC_BUTTON_STTART, m_buttonStart);
};
CAboutDlg::CAboutDlg() : CDialog(CAboutDlg::IDD)
{
//{{AFX_DATA_INIT(CAboutDlg)
//}}AFX_DATA_INIT
}
voidCAboutDlg::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CDialog::DoDataExchange(pDX);
// Cwork2Dlg 对话框
CWork1Dlg::CWork1Dlg(CWnd* pParent/*=NULL*/)
: CDialog(CWork1Dlg::IDD, pParent)
{
//{{AFX_DATA_INIT(CWork1Dlg)
//}}AFX_DATA_INIT
// Note that LoadIcon does not require a subsequent DestroyIcon in Win32
sockaddr_in sin;
sin.sin_family = AF_INET;
sin.sin_port = htons(6666);
sin.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127.0.0.1");//INADDR_ANY;
// 绑定这个套节字到一个本地地址
if(::bind(sListen, (LPSOCKADDR)&sin, sizeof(sin)) == SOCKET_ERROR)
ON_BN_CLICKED(IDC_BUTTON_STOP, OnButtonStop)
//ON_MESSAGE(WM_NEW_CLIENT,AddClient)
//ON_MESSAGE(WM_DATA_RECV,RecvData)
//ON_MESSAGE(WM_CLIENT_CLOSE,ClientClose)
while(1)
{
iLenth=recv(client,recBuff,1024,0);
if(iLenth>0)
{
//这里仅仅回显,实际上这里通常都要进行业务逻辑处理。
recBuff[iLenth]=0;
cout<<"Recv: "<<recBuff<<endl;
send(client,"谢谢,成功收到!",16,0);
protected:
virtualvoid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DDX/DDV support
//}}AFX_VIRTUAL
// Implementation
protected:
//{{AFX_MSG(CAboutDlg)
//}}AFX_MSG
DECLARE_MESSAGE_MAP()
SetIcon(m_hIcon, FALSE);// Set small icon
// TODO: Add extra initialization here
m_buttonStop.EnableWindow(false);
g_hWnd=this->GetSafeHwnd();
SetDlgItemInt(IDC_EDIT_PORT,60000);
#include "initsock.h"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InitSock initSock;// 初始化Winsock库
DWORD WINAPI ThreadProc(LPVOIDwk.baidu.comlpParam);
vector<SOCKET> sClientVector;
strAboutMenu.LoadString(IDS_ABOUTBOX);
if(!strAboutMenu.IsEmpty())
{
pSysMenu->AppendMenu(MF_SEPARATOR);
pSysMenu->AppendMenu(MF_STRING, IDM_ABOUTBOX, strAboutMenu);
/////////////////////////////////////////////////////////////////////////////
// CAboutDlg dialog used for App About
classCAboutDlg :publicCDialog
{
public:
ON_BN_CLICKED(IDC_BUTTON_SEND, OnButtonSend)
//}}AFX_MSG_MAP
END_MESSAGE_MAP()
/////////////////////////////////////////////////////////////////////////////
//{{AFX_DATA_MAP(CAboutDlg)
//}}AFX_DATA_MAP
}
BEGIN_MESSAGE_MAP(CAboutDlg, CDialog)
//{{AFX_MSG_MAP(CAboutDlg)
// No message handlers
//}}AFX_MSG_MAP
END_MESSAGE_MAP()
}
}
// Set the icon for this dialog. The framework does this automatically
// when the application's main window is not a dialog
SetIcon(m_hIcon, TRUE);// Set big icon
{
cout<<"Failed bind() "<<endl;
return 0;
}
// 进入监听模式
if(::listen(sListen, 5) == SOCKET_ERROR)
{
cout<<"Failed listen() "<<endl;
return 0;
}
cout<<"server is runing... "<<endl;
//初始化客户列 表括框
m_listClient.InsertColumn(0,"地址·",LVCFMT_LEFT,80);
m_listClient.SetExtendedStyle(LVS_EX_FULLROWSELECT|LVS_EX_GRIDLINES|LVS_EX_ONECLICKACTIVATE);
returnTRUE;// return TRUE unless you set the focus to a control
}
voidCWork1Dlg::OnSysCommand(UINT nID, LPARAM lParam)
//}}AFX_DATA_MAP
}
BEGIN_MESSAGE_MAP(CWork1Dlg, CDialog)
//{{AFX_MSG_MAP(CWork1Dlg)
ON_WM_SYSCOMMAND()
ON_WM_PAINT()
ON_WM_QUERYDRAGICON()
ON_BN_CLICKED(IDC_BUTTON_STTART, OnButtonSttart)
// CWork1Dlg message handlers
BOOL CWork1Dlg::OnInitDialog()
{
CDialog::OnInitDialog();
// Add "About..." menu item to system menu.
// IDM_ABOUTBOX must be in the system command range.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教师:贺刚
完成日期:2020.5.27
实验一:TCP套接字编程
内容:
1、利用阻塞模型的开发TCP通信客户端程序。
2、在程序中必须处理粘连包和残缺包问题。
3、自定义应用层协议。
4、采用多线程开发技术。
实验代码:
服务器端:
#include "iostream.h"
return 0;
}
DWORD WINAPI ThreadProc(LPVOID lpParam)
{
SOCKET client=(SOCKET)(lpParam);
int iLenth=0;
int VectorLen=0;
char recBuff[1024]="";
cout<<"thread:"<<client<<endl;
ASSERT((IDM_ABOUTBOX & 0xFFF0) == IDM_ABOUTBOX);
ASSERT(IDM_ABOUTBOX < 0xF000);
CMenu* pSysMenu = GetSystemMenu(FALSE);
if(pSysMenu != NULL)
{
CString strAboutMenu;
if(sClient == INVALID_SOCKET)
{
cout<<"Failed accept()"<<endl;
continue;
}
//sClientVector.push_back(sClient);
cout<<"接受到一个连接: "<<inet_ntoa(remoteAddr.sin_addr)<<endl;
m_hIcon = AfxGetApp()->LoadIcon(IDR_MAINFRAME);
}
voidCWork1Dlg::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CDialog::DoDataExchange(pDX);
//{{AFX_DATA_MAP(CWork1Dlg)
}
else
{
closesocket(client);
return 0; //退出线程
}
}
closesocket(client);
return 0;
}
客户端:
基于阻塞模式的客户端:
Dlg主类:
#include"stdafx.h"
#include"work1.h"
#include"work1Dlg.h"
CAboutDlg();
// Dialog Data
//{{AFX_DATA(CAboutDlg)
enum{ IDD = IDD_ABOUTBOX };
//}}AFX_DATA
// ClassWizard generated virtual function overrides
//{{AFX_VIRTUAL(CAboutDl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