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据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计算题的答题规范与解析技巧

计算题的答题规范与解析技巧

计算题的答题规范与解析技巧(1)计算题通常被称为“大题”,其原因是:此类试题一般文字叙述量较大,涉及多个物理过程,所给物理情境较复杂;涉及的物理模型较多且不明显,甚至很隐蔽;要运用较多的物理规律进行论证或计算才能求得结论;题目的赋分值也较重.从功能上讲,计算题能很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它不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和根据已知条件及物理事实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而且还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想解答好计算题,除了需要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答题规范每年高考成绩出来,总有一些考生的得分与自己的估分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有的甚至相差甚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答题不规范.表述不准确、不完整,书写不规范、不清晰,卷面不整洁、不悦目,必然会造成该得的分得不到,不该失的分失掉了,致使所答试卷不能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得分率,取得好成绩,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能力的训练外,还必须强调答题的规范,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形成规范的答题行为.对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在高考的《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的表述:在“理解能力”中有“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达”;在“推理能力”中有“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这些都是考纲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物理题的解答书写与答题格式,在高考试卷上还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评分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解答中单纯列出与解答无关的文字公式,或虽列出公式,但文字符号与题目所给定的不同,不给分.事实上,规范答题体现了一个考生的物理学科的基本素养.然而,令广大教育工作者担忧的是,这些基本素养正在逐渐缺失.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模块拟从考生答题的现状及成因,规范答题的细则要求,良好素养的培养途径等方面与大家进行探讨.一、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题依据,有的同学不明确应该说什么,往往将物理解答过程变成了数学解答过程.答题时应该说些什么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1.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要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求解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和转化问题).2.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3.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4.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面).5.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6.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7.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需要讨论分析).二、要有必要的方程式物理方程是表达的主体,如何写出,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1.写出的方程式(这是评分依据)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的考生所忽视的).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应有qvB =m v 2R,而不是其变形结果式R =mv qB . 2.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用掺有数字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3.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内容.4.方程式有多个的,应分式布列(分步得分),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而致全错,对各方程式最好能编号.三、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1.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最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这样既有利于减轻运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同时也能改变每列一个方程就代入数值计算的不良习惯.2.数据的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3.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目中开列的数据相近,取两位或三位即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4.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最好不要以无理数或分数作为计算结果(文字式的系数可以),是字母符号的不用带单位.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1.“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2.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写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3.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4.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该舍去的舍去.5.数字相乘时,数字之间不要用“·”,而应用“×”进行连接;相除时也不要用“÷”,而应用“/”.五、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1.字母符号要写清楚、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v 、r 、ν”不分,大小写“M 、m ”或“L 、l ”不分,“G ”的草体像“a ”,希腊字母“ρ、μ、β、η”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2.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的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如题目给出半径是r ,你若写成R 就算错.3.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母多用;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免混淆.4.尊重习惯用法.如拉力用F ,摩擦力用f 表示,阅卷人一看便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带来误解.5.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用亦应讲究,如通过A 点的速度用v A 就比用v 1好;通过某相同点的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用v 1、第二次用v 2就很清楚,如果倒置,必然带来误解.6.物理量单位的符号源于人名的单位,由单个字母表示的应大写,如库仑C 、亨利H ;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单位,一般前面的字母用大写,后面的字母用小写,如Hz 、Wb .六、学科语言要规范,有学科特色1.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阅卷时常可看到“牛顿运动定理”、“动能定律”、“四边形公式”、“油标卡尺”等错误说法.2.语言要富有学科特色.在有图示的坐标系中将电场的方向说成“西南方向”、“南偏西45°”、“向左下方”等均是不规范的,应说成“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135°”或“如图所示”等.七、绘制图形、图象要清晰、准确1.必须用铅笔(便于修改)、圆规、直尺、三角板绘制,反对随心所欲徒手画.2.画出的示意图(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应大致能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图文要对应.3.画函数图象时,要画好坐标原点和坐标轴上的箭头,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上的数据.4.图形、图线应清晰、准确,线段的虚实要分明,有区别.●例1(28分)太阳现正处于序星演化阶段.它主要是由电子和11H 、42He 等原子核组成.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反应方程是2e +411H →42He +释放的核能,这些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根据目前关于恒星演化的理论,若由于核变反应而使太阳中的 11H 核数目从现有的减少10%,太阳将离开主序星阶段而转入红巨星的演化阶段.为了简化,假定目前太阳全部由电子和11H 核组成. (1)为了研究太阳演化进程,需知道目前太阳的质量M .已知地球的半径R =6.4×106 m ,地球的质量m =6.0×1024 kg ,日地中心的距离r =1.5×1011 m ,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g =10 m/s 2,1年约为3.2×107 s .试估算目前太阳的质量M .(2)已知质子的质量m p =1.6726×10-27 kg ,42He 核的质量m α=6.6458×10-27 kg ,电子的质量m e =0.9×10-30 kg ,光速c =3×108 m/s .求每发生一次题中所述的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3)又已知地球上与太阳光垂直的每平方米的截面上,每秒通过的太阳辐射能w =1.35×103 W/m 2.试估算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还有多少年的寿命.(估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00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解析】(1)(第一记分段:估算太阳的质量 14分)设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 ,则有: G mM r 2=m (2πT )2r (3分) g =G m R 2(等效式为:m ′g =G mm ′R 2) (3分) 联立解得:M =m (2πT )2·r 3gR 2 (4分)代入数值得:M =2×1030 kg . (4分)(卷面上暴露出来的易犯错误的一些问题:①不用题中给的物理量符号,自己另用一套符号,r 、R 、m 、M 错用,丢掉14分; ②对题中给出的地球的质量m 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视而不见,把G 的数值代入计算太阳的质量,丢掉11分;③太阳的质量M 的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对,丢掉4分.)(2)(第二记分段: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 7分)ΔE =(4m p +2m e -m α)c 2 (4分)代入数值得:ΔE =4×10-12 J . (3分) (卷面上暴露出来的易犯错误的一些问题:①数字运算能力低,能导出ΔE =(4m p +2m e -m α)c 2,却算不出ΔE =4×10-12J ,丢掉3分; ②ΔE 的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对,丢掉3分;③ΔE 的计算结果的单位不对,丢掉1分.)(3)(第三记分段:估算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的时间 7分)核聚变反应的次数N =M 4m p×10% (2分) 太阳共辐射的能量E =N ·ΔE太阳每秒辐射的总能量ε=4πr 2·w (2分)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的时间t =E ε (2分) 由以上各式得:t =0.1M (4m p +2m e -m α)c 24m p ×4πr 2w 代入数值得:t =1×1010年. (1分)(卷面上暴露出来的易犯错误的一些问题:因不熟悉天体辐射知识,大多数考生解答不出来.)[答案] (1)2×1030 kg (2)4×10-12 J (3)1×1010年 ●例2(18分)图10-1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 ,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O 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长为l .开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黏性物质的固定挡板粘住,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小球继续向左摆动,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求:图10-1(1)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2)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解析】(1)(第一问给分点:12分)解法一 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对于滑块和小球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 12+12mv 22=mgl (3分) 同理,滑块被粘住后,对于小球向左摆动的过程,有: 12mv 22=mgl (1-cos 60°) (3分) 解得:v 1=v 2=gl (2分)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I =0-mv 1可知挡板对滑块的冲量I =-m gl ,负号表示方向向左.(4分,其中方向占1分) 解法二 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1-mv 2=0 (3分)对于小球向左摆动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 22=mgl (1-cos 60°) (3分) 可解得:v 1=v 2=gl (2分)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有:I =0-mv 1可解得挡板对滑块的冲量为:I =-m gl ,负号表示方向向左.(4分,其中方向占1分)解法三 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 12+12mv 22=mgl (3分) 又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1+m (-v 2)=0 (3分)可解得:v 1=v 2=gl (2分)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I =0-mv 1可解得挡板对滑块的冲量为:I =-m gl ,负号表示方向向左.(4分,其中方向占1分)解法四 由全过程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可得(滑块在碰撞时损失的能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等于滑块碰前的动能): ΔE =mgl -mgl (1-cos 60°)=12mv 2 (6分) 可解得滑块碰前的速度为:v =gl (2分)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I =0-mv可解得挡板对滑块的冲量为:I =-m gl ,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4分,其中方向占1分)解法五 由全过程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可得(滑块在碰撞时损失的能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等于滑块碰前的动能): ΔE =mgl cos 60°=12mv 2 (6分) 可解得滑块碰前的速度为:v =gl (2分)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I =0-mv可解得挡板对滑块的冲量为:I =-m gl ,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4分,其中方向占1分)(2)(第二问给分点:6分)解法一 对小球下摆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l +W =12mv 22 (4分) 可解得细绳对其做的功为: W =-12mgl . (2分) 解法二 绳的张力对小球所做的功的绝对值等于滑块在碰前的动能(或等于绳子的张力对滑块做的功),则有: W ′=12mv 12或W ′=12mv 12-0 ( 4分)可解得:W =-W ′=-12mgl . (2分) 解法三 绳子的张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小球在全过程中的机械能的增量,有: W =(-mg ·l 2)-0=-12mgl (取滑块所在高度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 (6分) 或W =mgl (1-cos 60°)-mgl =-12mgl (取小球所到达的最低点为参考平面) 或W =0-mg ·l 2=-12mgl (取小球摆起的最高点为参考平面). 解法四 对小球运动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W +mgl cos 60°=0或W +mg ·l 2=0 (4分) 解得:W =-12mgl . (2分) 解法五 考虑小球从水平位置到最低点的过程:若滑块固定,绳子的张力对小球不做功,小球处于最低点时的速率v 球′=2gl (由mgl =12mv 球′2得到) (2分) 若滑块不固定,绳子的张力对小球做功,小球处于最低点时的速率v 球=gl (v 球应由前面正确求得) 则绳子对小球做的功为:W =12mv 球2-12mv 球′2 (2分) =-12mgl . (2分) [答案] (1)-m gl ,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2)-12mgl 【点评】①越是综合性强的试题,往往解题方法越多,同学们通过本例的多种解题方法要认真地总结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之间的关系.②要认真地推敲各种解题方法的评分标准,从而建立起自己解题的规范化程序. 解题技巧从前面各专题可以看出,在高中物理各类试题的解析中常用到的方法有:整体法、隔离法、正交分解法、等效类比法、图象法、极限法等,这些方法技巧在高考计算题的解析中当然也是重要的手段,但这些方法技巧涉及面广,前面已有较多的论述和例举,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模块就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论述、计算题迅速准确地找到解析的“突破口”作些讨论和例举.论述、计算题一般都包括对象、条件、过程和状态四要素.对象是物理现象的载体,这一载体可以是物体(质点)、系统,或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固体、液体、气体,或是电荷、电场、磁场、电路、通电导体,或是光线、光子和光学元件,还可以是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条件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对象)的一些限制,解题时应“明确”显性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吃透”模糊条件.显性条件是易被感知和理解的;隐含条件是不易被感知的,它往往隐含在概念、规律、现象、过程、状态、图形和图象之中;模糊条件常常存在于一些模糊语言之中,一般只指定一个大概的范围.过程是指研究的对象在一定条件下变化、发展的程序.在解题时应注意过程的多元性,可将全过程分解为多个子过程或将多个子过程合并为一个全过程.状态是指研究对象各个时刻所呈现出的特征.方法通常表现为解决问题的程序.物理问题的求解通常有分析问题、寻求方案、评估和执行方案几个步骤,而分析问题(即审题)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一、抓住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在读题时不仅要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性条件,更要抓住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它们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或是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例如题目中说“光滑的平面”,就表示“摩擦可忽略不计”;题目中说“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例3(10分)两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劈A 和B ,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和B 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如图10-2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块位于劈A 的倾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 .物块从静止滑下,然后又滑上劈B .求物块在B 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2009年高考·宁夏理综卷]图10-2【解析】设物块到达劈A 的底端时,物块和A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和v 1,由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得: mgh =12mv 2+12M 1v 12 (2分) M 1v 1=mv (2分)设物块在劈B 上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 ′,此时物块和B 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 ′,由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得: mgh ′+12(M 2+m )v ′2=12mv 2 (2分) mv =(M 2+m )v ′ (2分)联立解得:h ′=M 1M 2(M 1+m )(M 2+m )h . (2分) [答案] M 1M 2(M 1+m )(M 2+m )h 【点评】本题应分析清楚物块从A 滑下以及滑上B 的情境,即从A 滑下和滑上B 的过程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在B 上上升至最大高度时,隐含着与B 具有相同速度的条件.二、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画好情境示意图)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热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绝热变化等(这些过程的定量计算在某些省的高考中已不作要求).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做先变加速后匀速的运动等,而画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是解析计算题的常规手段.画好分析草图是审题的重要步骤,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和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可以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也可以是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等.在审题过程中,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解物理题,能画图的尽量画图,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分析过程以及探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几乎无一物理问题不是用图来加强认识的,而画图又迫使我们审查问题的各个细节以及细节之间的关系.●例4(18分)如图10-3甲所示,建立Oxy 坐标系.两平行极板P 、Q 垂直于y 轴且关于x 轴对称,极板长度和板间距均为l ,在第一、四象限有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Oxy 平面向里.位于极板左侧的粒子源沿x 轴向右连续发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速度相同、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在0~3t 0时间内两板间加上如图10-3乙所示的电压(不考虑极板边缘的影响).已知t =0时刻进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恰好在t 0时刻经极板边缘射入磁场.上述m 、q 、l 、t 0、B 为已知量,不考虑粒子间相互影响及返回极板间的情况.(1)求电压U 0的大小. (2)求12t 0时刻进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3)何时进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最短?求此最短时间. [2009年高考·山东理综卷]图10-3【解析】(1)t =0时刻进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t 0时刻刚好从极板边缘射出,在y 轴负方向偏移的距离为12l ,则有: E =U 0l (1分)qE =ma (1分) 12l =12at 02 (2分) 联立解得:两板间的偏转电压U 0=ml 2qt 02. (1分) (2)12t 0时刻进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前12t 0时间在电场中偏转,后12t 0时间两板间没有电场,带电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带电粒子沿x 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v 0=l t 0 (1分) 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沿y 轴负方向的分速度大小v y =a ·12t 0 (1分) 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大小v =v 02+v y 2 (1分) 设带电粒子离开电场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则有:qvB =m v 2R (1分) 联立解得:R =5ml 2qBt 0. (1分) (3)2t 0时刻进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短. (2分)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沿y 轴正方向的分速度为:v y ′=at 0 (1分)图10-3丙设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y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则tan α=v 0v y ′ (1分) 联立解得:α=π4 (1分)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10-3丙所示,圆弧所对的圆心角2α=π2,所求最短时间为:t min =14T (1分)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T =2πm qB (1分) 联立解得:t min =πm 2qB . (1分) [答案] (1)ml 2qt 02 (2)5ml 2qBt 0 (3)2t 0时刻 πm 2qB【点评】在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偏转问题时,要充分分析题意,结合必要的计算,画出物体运动的轨迹图.为了确保解题的正确,所画的轨迹图必须准确,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做数学中的几何题时是如何作图的.在解决这类物理题时,也要作出一个标准的图形.三、要谨慎细致,谨防定势思维经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表述物理情境时精心设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以此形成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愈大,同学们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在审题过程中,只有有效地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才能迅速而正确地得出答案.有些题目的物理过程含而不露,需结合已知条件,应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前不要急于动笔列方程,以免用假的过程模型代替了实际的物理过程,防止定势思维的负迁移.●例5(18分)如图10-4甲所示,用长为L 的丝线悬挂着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将它们放入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E =3mg 3q.今将小球拉至水平方向的A 点后由静止释放.图10-4甲(1)求小球落至最低点B 处时的速度大小.(2)若小球落至最低点B 处时,绳突然断开,同时使电场反向,大小不变,则小球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的最小动能为多少?【解析】(1)由题意知:小球受到水平向右的电场力qE 和重力mg 的作用,使小球沿合力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C 点,如图10-4乙所示.由几何知识得:L AC =L (1分)图10-4乙由动能定理可得: F 合·L =12mv C 2 (3分) 即mgL cos 30°=12mv C 2 (1分) 解得:v C =43gL 3(1分) 绳子绷紧的瞬间,绳子给小球的冲量使小球沿绳方向的速度减为零沿切线方向的速度v C ′=v C cos 30°=3gL (2分) 此后小球从C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绳子对小球不做功,电场力和重力均对小球做正功,则有:mg (L -L cos 30°)+EqL sin 30°=12mv B 2-12mv C ′2 (3分) 解得:v B 2=(2+33)gL 即v B =1.6gL . (2分) (2)绳断后,电场反向,则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对小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把小球的速度沿合力和垂直于合力的方向进行分解,如图10-4丙所示,当沿合力方向的分速度为零时,小球的速度最小,动能最小,则有:图10-4丙v L =v B cos 30°=32v B (2分) 其最小动能为: E k =12mv L 2=0.97mgL . (3分) [答案] (1)1.6gL (2)0.97mgL【点评】本题易错之处有三个:①小球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初始阶段并非做圆周运动;②小球运动到C 点时绳子拉直的瞬间机械能有损失;③不能利用合力做功分析出小球后来最小速度的位置及大小.四、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现在的物理试题中介绍性、描述性的语句相当多,题目的信息量很大,解题时应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例6(18分)风能将成为21世纪大规模开发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气流的功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主要部件包括风轮机、齿轮箱、发电机等.如图10-5所示.图10-5(1)利用总电阻R =10 Ω 的线路向外输送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输送功率P 0=300 kW ,输电电压U =10 kV ,求导线上损失的功率与输送功率的比值.(2)风轮机叶片旋转所扫过的面积为风力发电机可接受风能的面积.设空气密度为ρ,气流速度为v ,风轮机叶片的长度为r .求单位时间内流向风轮机的最大风能P m .在风速和叶片数确定的情况下,要提高风轮机单位时间接受的风能,简述可采取的措施.(3)已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功率P 与P m 成正比.某风力发电机的风速v 1=9 m/s 时能够输出电功率P 1=540 kW .我国某地区风速不低于v 2=6 m/s 的时间每年约为5000 h ,试估算这台风力发电机在该地区的最小年发电量.[2008年高考·北京理综卷]【解析】(1)导线上损失的功率P =I 2R =(P 0U )2R (2分) 可解得:P =(300×10310×103)2×10 W=9 kW (2分) 损失的功率与输送功率的比值为: P P 0=9×103300×103=0.03. (2分) (2)风垂直流向风轮机时,提供的风能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垂直流向叶片旋转面积的气体的质量为: m 0=ρvS =πρvr 2 (2分)风能的最大功率可表示为: P m =12m 0v 2=12πρr 2v 3 (2分) 采取的合理措施有:增加风轮机叶片的长度,安装调向装置保持风轮机正面迎风等. (3分)(3)按题意,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 P 2=(v 2v 1)3·P 1=(69)3×540 kW=160 kW (3分) 最小年发电量约为:W =P 2t =160×5000 kW·h=8×105 kW·h. (2分) [答案] (1)0.03 (2)12πρr 2v 3 措施略 (3)8×105 kW·h【点评】由本例可看出,这类题型叙述较长,但将所给的信息进行提炼后,解析过程并不复杂.所以审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题意,建立物理模型.。

数英化Microsoft Word 文档 (7) - 副本

数英化Microsoft Word 文档 (7) - 副本

推断题的常见突破口1.物质特征⑴ 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S﹙黄色﹚。

⑵ 溶液颜色:含有Cu2+(蓝色);含有Fe2+(浅绿色);含有Fe3+(黄色)。

⑶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

2.现象特征⑴ 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⑵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

⑶ 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⑷ 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3.反应特征⑴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⑵ 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⑶ 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⑷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⑸ 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三、推断题解题的常用方法1.一点击破顺藤摸瓜有些推断题,涉及曲折迂回的转化历程,同学们总觉得无从下手,只要抓住题目的明显条件﹙即“突破口”﹚得出直接结论。

常用顺推的方法,沿正向思路分析推理,顺藤摸瓜逐步得出结论。

2. 逆向思维反向推断例2 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

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

⑴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⑵F→G的反应类型⑶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⑷指出B的一种用途7. 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 4、ZnSO 4、FeSO 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

例谈中考中无数据化学反应的计算题

例谈中考中无数据化学反应的计算题
2 1O 3 A ( H) ——A2 3 H 0 l +3 2 0
78× 2 1 8× 3
n ( 。 J 合 件. ∈ 一。 /符 条 ,
( 南 省 商 丘 市 第二 高 级 中学 杨 建 良 河
46 0 ) 7 0 0
例谈 中考 中无数 据
=1 6 g 5 ()
=5 ( ) 4 g
则有 3 s 2 , s 2 . —4i a= n 即 i a= n 又
由 a为 第 四象 限的 角 , s a: 一:0 , 得 i n 故 1
CS' OO

量 为 Y ,
Fe+ CuS O4一 Fe SO4+ Cu
3 ̄ o T ,n a: 一 , l tn a: a t 以 a2 所 以 一 一
从化 学 反 应 方程 式 知 16 A ( H) 5 g 1 O 完 全分解放 出 5 g水 , 5 g水正 是 A 跟 0 4 而 4 l 2 反应所 消耗 的 0 的质量 . ,
化 学反 应 的计 算题
在 巾考 化 学 中有 一类 没 有数 据 的计 算
题 , 类题给很 多考生带来 极大 的困惑 , 这 失分 率较 高 . 其实无 数据题并 不可怕 , 它一样 可以 求解 . 只不过 与常见 的给数 据题不 同 , 它需要 我们 自己构 造 数据 . 这类 题 关键 是 从 题 中 解
4 I + A 3 02— — 2A1O3 2
2 ×4 7 3 2× 3
5 4
一 4 : 5
・ . .
^一 0 7 ( ) :6 .5 g ’
× 1 0% - 28 0 %
发掘 出各物 质之 间 的等 量关 系 ( 如前 后 质量 相等 ) 利用 已知方 程和等量关 系构造 出等式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十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十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答案:D
考点解析 5
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 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 式,包括有机物化学式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 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 系式等,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 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减少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考点解析
这种方法最适合推测混合物的可能成分。根据题目给出的 相关信息,如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或产生气体或生成沉淀的 质量等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各成分中 的相关物理量肯定有比平均值大的,有比平均值小的,这 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出正确答案。
例5:测得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 含量为50%,则另一种氧化物可能是( C )
例3:【2020•乐山】将20 g镁、铁的金属混合物加入到一
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经测定溶液
质量增加了19 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
的质量为( C )
A.39 g
B.60 g
C.68 g
D.73 g
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 g-19 g=1 g,设参加反应的稀
硫酸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为 x,则
C.Zn、Cu
D.Mg、Zn
解:可计算出产生0.4 g氢气需要的Al、Mg、Zn、Fe的 质量分别为3.6 g、4.8 g、13 g、11.2 g,已知合金 的质量为6.8 g(视为平均质量),则产生0.4 g H2, 所需一种金属的质量大于6.8 g,一种金属的质量 小于6.8 g,D符合要求。
N2的质量分数为44%。那么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氮 气的质量分数应大于12%,小于44%,B正确。

技巧大全掌握计算题的解题思路

技巧大全掌握计算题的解题思路

技巧大全掌握计算题的解题思路技巧大全:掌握计算题的解题思路计算题在学习数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解决计算题的关键是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你在解决计算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一、化繁为简,逆运算法解决复杂计算题的一个常见方法是将其化繁为简,利用逆运算法求解。

逆运算法即根据计算题的特定要求,反向运用相应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例如,求解一个较为复杂的方程式时,我们可以通过逆运算法将方程化简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进而得出答案。

二、套用公式,运算策略很多计算题都可以通过套用相应的公式或运算策略来解答。

特别是在几何题中,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套用相应的几何公式往往能够迅速求解。

同样,在代数题中,运用特定的运算策略如因式分解、配方法等,能够有效地简化计算过程。

三、列式计算,归纳总结列式计算是解决一类计算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将问题中的数据和要求用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建立相应的方程或不等式,然后将其求解,得到最终答案。

这种方法常用于解决与比例、百分比、速度等相关的题目。

掌握列式计算的思路,能够帮助我们将复杂的计算题拆解为简单的计算步骤,提高解题的效率。

四、图表分析,直观求解在某些情况下,绘制图表或图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直观地求解计算题。

例如,在统计题中,将数据制成图表,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在几何题中,通过绘制图形,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问题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进行推理和求解。

五、排除法,演算求解排除法是解决选择题或多项计算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排除错误选项或不符合条件的计算结果,逐步减少可能性,最终找到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帮助我们快速锁定正确选项,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六、变量替换,恒等式运用在代数计算中,利用变量替换和恒等式的运用,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得到更加简洁的结果。

通过恰当地选取变量替换,我们能够将原本复杂的计算题转化为简单的计算式,从而降低解题难度。

计算问题解题要点汇总

计算问题解题要点汇总

计算问题解题要点汇总计算问题解题要点汇总2023年已来临,在这个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正处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之中。

因此,计算问题解题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然而,在解题中,无论是运算符的使用还是问题的理解,都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技巧,同样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提高。

接下来,我们将会对计算问题解题的一些注意点进行详细的汇总。

一、问题的理解和分析首先,解决任何问题的第一步都是理解和分析问题。

在计算问题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清晰地理解和分析题目的条件、限制和要求,才能开始进行计算和解题。

1. 仔细阅读题目:在进行计算题时,请务必认真阅读题目,用心理解题目所给的信息,包括数据、条件、计算方法等。

2. 整理题目:在理解题目后,将题目中的信息、条件和要求整理完全,可以在试题中画图、画表、列出公式等方法,从而达到更清晰的理解和分析。

3. 理清计算思路:在充分理解题目后,我们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和信息,逐步构建我们的计算思路,包括由简入繁,由局部到整体等思维方法,以避免出现概念模糊、计算错误等情况。

二、运算符的使用对于懂得计算的人来说,四则运算似乎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运算符的使用也有着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1. 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符:四则运算符包括加、减、乘、除四种操作。

在实际运算中,计算的优先级和顺序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注意优先级和顺序的正确使用。

2. 正确使用括号:在进行数学运算中,括号的作用是控制优先级次序,使运算结果更加准确。

同时,在运算中,括号的使用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

3. 合理使用比例关系:比例关系在绝大多数数学题目中都有涉及到。

在运用比例关系时,我们需要注意比例的左端与右端的关系,还要对比例因子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运用。

三、数据的处理和转换在计算问题中,数据的处理和转换经常是我们需要进行的关键步骤之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数据的处理和转换的关键方法。

七种方法解答无数据计算题

七种方法解答无数据计算题
解: 先列 出 化学方 程 式
B C2 A N 3 a I+2 g O —— B ( O ) +2 g l aN 32 A C
CC 3 aO
10 0 Y
c 0+C 2 a 0千
4 4 4 4 。。 。0 1— 。 —Y 。 0 。 。
已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与氯化银沉淀 的 质量 相 等 .
解 得 =2 . 6g
所以, 原混合物 中氢 氧化钠 的质量分数
为 2%. 6
7 根据差量法计算 例 7 在天平的两端各放置一个等质量 的烧杯 , 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 等溶质质量分 数的稀盐酸 . 再在烧杯 中各放人一定 质量 的 铁粉和锌粉 , 完全溶解后 , 天平仍然平衡 . 则
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和反应前混合物 中炭 粉 的质量 发生 了等 量 代 换 . 化 铜 中 铜 氧 与氧的质量比等于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炭粉的 质量 比 , 为 应
6 】 4: 6:4: 】.
4 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 设混合物中铜粉 的质量为 , 碳酸钙
的质 量 为 Y. 则有
维普资讯
2 0
中学教与学
七 种 方 法 解 答 无 数 据 计 算 题
董 成 军
( 天津市第 四十二 中学 ,0 20 3O0 )
在无数据计算题 中, 由于没有给 出任何 数据 , 学生普遍感到无从下 手 . 其实 , 只要认
真分 析题 意 , 挖掘 题 中的 隐含关 系 , 抓住 文字 中的潜 在条件 , 行深 入 的剖析 , 能使模 糊 进 就
所 加入 的铁 粉 和锌粉 的质 量 比为 多少 ?
解: 设反应前混合物 的质量为 1碳酸钙 ,
的质 量 为 , 酸 钙 生成 的氧 化 钙 的质 量 为 碳 y. 由 则

(完整版)初三化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完整版)初三化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九年级化学选择型计算题解题方法与技巧一.(转化)归一法[例1]下列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FeO B. Fe2O3C.Fe3O4D.FeS分析:四种物质都含铁元素,从化学式变形可以看出,只有A中一个Fe结合的其它元素质量最小,故A中铁的质量分数最大二.XY法[例2]某种氮氧化合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NO B.NO2 C.N2O D.N2O5三.拆分法[例3]由Na2CO3、MgCO3和K2CO3组成的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四.分析比较法[例4]向盛有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稀硫酸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固体物质,使其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Mg B.MgO C.Mg(OH)2D.MgCO3分析:由化学方程式:Mg+H2SO4 === MgSO4+H2↑MgO+H2SO4 === MgSO4+H2OMg(OH)2+H2SO4 === MgSO4+2H2OMgCO3+H2SO4 === MgSO4+H2O+CO2↑不难看出,只有Mg(OH)2与此同时H2SO4反应生成的水最多。

故C项符合题意。

五.比值法[例5]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最多的是()A.Fe B.Mg C.Al D.Zn分析:我们知道,相同条件下,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相同氢气所用金属也越小,当金属质量相同时,与足量的酸产生的氢气也就越多,可金属化合价不同时就要转化进行比较,我们可以都转化为一价来比较质量大小,即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的比值来进行比较。

六、估算法[例6]20 g 20%的NaOH溶液与20 g 20%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是()A.蓝色B.紫色C.红D.无色分析:此题可用估算法。

等质量的碱酸中和时,谁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小,溶液就显该性。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突破四技巧性计算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突破四技巧性计算

锌的质量为 6.5 g,铜与酸不反应,不能产生氢气,因此可判断铁样品中的两种金属杂
质为金属铝、镁中的一种与金属锌、铜中的一种。
类型 4 假设法
题目中未给出物质质量的具体数据,可将其质量假设为某一特定数据,从 而简化计算。如“等质量的多种物质”通常将其质量都假设为1 g;“等 质量的同一种物质”或“等质量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多种物质”通常 假设其质量数值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的质量是
( C)
例4 [2021河南B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C_H__4_+_2_O_2_点__燃___C_O__2_+_2_H_2_O____;现 有46 g乙醇,燃烧时生成CO2和CO的质量比为33∶7,要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至少需 要补充O2的质量为___8___g。
类型 2 守恒法
粉和CaCO3的质量,进而求出二者的质量比。
类型 7 无数据计算
例11 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充分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用各碳酸盐表示)的大小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其中
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D)
A.CaCO3>Na2CO3>K2CO3
B.CaCO3=Na2CO3=K2CO3
算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另外,通过计算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 、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部分内容是河南中考的必考内容, 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巧性计算快速解题的前提是审题时将方法审出来,常用的是关键词法: 质量变化→差量法 始终态→守恒法 混合物中的计算→极值法 等质量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假设法 多步反应→关系式法 注:有些题可能会用到两种或多种方法。

初中物理中没有“数据”类习题的案例解析第一期

初中物理中没有“数据”类习题的案例解析第一期

= 2 s = 2v1v2 t1 +t2 v1 +v2
同学们 可以将 两个速 度值 , 如v1 =20m/s,
即: ρ 水 gv 排 = ρ 木 gv 木 又 ∵v
2008 - 09 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 达到了语用的目的 。 Task5. Discussion Talk about the advanced means of
transporta- tion in China.( maglev train.)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 了解学生对磁悬浮 列车已有的知识 , 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 Homework Think of a tourist spot where you made a trip. Make notes on: ■how to get there. ■what you did there. ■things that happened to you when you were there. 作业的目 的是将一部 分任务延 伸到课外 , 让学生在合作 , 探究中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热爱之情以及对其他文化的了解。 3. 任务型教学流程设计 本课时生词与短语 ( 热身) →分组讨论, 描 述自己第一次长途旅游的情况 ( 语言习得) →创 设情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 巩固) → 讨论先进的交通方式 ,( 升华) 教师点评、 结束→ 作业设置 , 小组活动 , 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询有 关景点的信息, 查找图片并形成文字。 ( 拓展) 任务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 语言 , 运用语言的机会 , 而且能够减轻学习者在 大班学习时的心理压力 , 使他们能更大胆地运 用语言 , 提高语言运用的面与量 , 学生间相互帮 助与促进 , 培养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交际 能力和合作能力。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语言教学 的有效途径 , 设计语言学习任务是教学的重点 , 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 因此 , 需要教师在教 学中积极探索 , 大胆实践 。 笔者认为, 任务的设计 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 语课程标准 ( 实验 本) 》 2003 年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 《交际语言教学论》 William Littlewood 作者单位 : 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一、极端假设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 1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10%B.30%C.50%D.70%解析: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

设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x,则12/28=24%/xx=56%,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56%=44%2.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

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则12/44=24%/yy=88%,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88%=12%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44%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二、中值假设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2 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A.30%B.40%C.50%D.60%解析: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

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 = 73.9%。

题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73.9%,而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大于50%,显然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三、等效假设等效假设就是在不改变纯净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化学式,把复杂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若干个简单、理想的组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迅速解题。

初中化学计算题

初中化学计算题

一、守恒法(质量守恒、电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二、差值法(或差量法)三、极值法(极端思想)四、均值法(均值思想)五、讨论法(分类思想)六、关系法(建立等量关系)七、十字交叉法(计算技巧)“无数据计算题”初中化学中有一类计算题,整道题不出现一个数据,全是文字叙述,这类计算题即为“无数据计算题”。

其实,这类题不是真的没有数据,而是数据被隐含在题目中了。

解题时只要从基础知识入手,精心分析潜在条件,就不难使隐藏的数据“显露”出来,从而找到量的关系,进而求解。

下面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挖掘。

一、利用质量相等求解例1 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和铜粉置于一敞口容器中,加热煅烧使其完全反应。

若反应前后容器内固体质量不变,则容器中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是()A.11 :14 B.20 :14C.44 :25 D.16 :25解析本题涉及铜跟氧气的化合反应和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不变。

其原因是跟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与碳酸钙分解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抓住这一关键即可列式求解。

设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x、碳酸钙的质量为y。

二、利用等量代换求解例2.若千克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加热后产物的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A.20% B.40% C.50.4% D.80%解析很显然,经过一系列反应之后,所得产物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和原混合物中的铁在质量上发生了等量代换,求铁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即是求氧在化学式CuO中的质量分数。

氧的质量分数=(16/80)×100%=20%,故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也为20%,答案为A。

三、利用假设数据求解例3 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比是()A.1 :1 B.2 :3 C.5 :6 D.6 :5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化学式计算的选择题,可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求出各自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再求其比值。

无数据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无数据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无数据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发布时间:2022-01-14T08:02:50.56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6期作者:宋晓莹[导读] 语言是互通心灵的主要工具。

教师的课堂语言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因为教师的内在意向和拥有的知识是通过课堂语言呈现给学生的。

宋晓莹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摘要:语言是互通心灵的主要工具。

教师的课堂语言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因为教师的内在意向和拥有的知识是通过课堂语言呈现给学生的。

关键词: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有一类化学计算题,整道题目中不出现数据,全是文字叙述,这类计算题我们称为“无数据计算题”。

这类计算题不是真的没有数据,而是数据被隐含在题目中了。

解题时只要从基础入手,精心分析潜在条件,就不难使隐藏的数据“显露”出来,从而找到解题关键,找到数量关系,进而求解。

下面利用不同的方法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归一法归一法就是将被研究的物质定为lmo1或--个其它的质量单位等,去进行一般性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如何巧设被研究物质的单位。

1.研究物质的体积为1L。

二、差量法用差量法解无数据计算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化学反应的“增减量”。

例3.向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完毕后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恰好跟加入的铁粉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为()A.2:7B.7:2C.1:7?D.7:1三、守恒法1.质量守恒法。

例4.炭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受强热后,碳酸钙完全分解,炭完全氧化,如果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总质量,则原混合物中炭的总质量分数为多少?四、等量代换法例6.一定质量的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加热后产物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

则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注:解这类题目要抓住一点:物质改变,质量未变。

高考生物各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各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各题型解题技巧一、解题关键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

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怎样才能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迅速切中题目要害呢?1、抓住关键词句,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学会避陷阱、破定势,要善于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将抽象的信息具体化,将隐藏的条件浮出来,从而明确问题的指向。

二、解题注意事项1、灵活解题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

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

2、科学作答不可忽视①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

②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

③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

④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

3、实行学科思维间的组合学科内综合有时也要借助数、理、化知识,跨学科综合更是如此。

要重视理、化、生三科在方法体系上的共同点,在知识体系上的契合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结合点。

4、关注社会热点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沙尘暴、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等)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

5、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

三、解题技巧选择题的做题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随时标记,以便复查。

1、读题,标出关键词:如“正确或错误”“可或可能”“一定”“主要”等。

2、读完所有的选项:一是防止遗漏,一是进一步验证所选答案。

3、不确定的先随意选一个,做需要做标记:一防涂卡出现错误,二是有时间后可以快速找到不确定的试题重新检查。

4、做完所有选择题,先涂好答题卡。

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理综选择占分高,若最后涂卡,可能会因为心急造成的紧张导致涂卡出现严重的错误。

事业单位中的计算题技巧分享

事业单位中的计算题技巧分享

事业单位中的计算题技巧分享事业单位考试是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竞争性的考试,其中计算题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无论是数量关系题、逻辑推理题还是数据分析题,掌握一些计算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解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在事业单位计算题中常用的技巧,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工作有所帮助。

一、数量关系题的技巧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数量关系题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数字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出正确的答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1. 特殊取数法:对于给定的问题,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些特殊的取值进行计算,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分析数字之间的关系。

通过特殊取数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的效率。

2. 逆向计算法:有些时候,我们可以从答案出发逆向计算,以确定所需的条件或数字。

这种方法常用于求解未知数或确定某一条件的取值范围。

3. 数字拆分与合并:当面对一些复杂的数字运算时,我们可以将数字进行拆分或合并,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将大数拆分为相对较小的数求和,或将多个数字合并为一个百分数进行计算。

二、逻辑推理题的技巧逻辑推理题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是常见的一类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推理,推断出正确的结论。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1. 构造逻辑关系图:在解答逻辑推理题时,可以通过构造逻辑关系图的方式,将各个条件和结论进行可视化展示。

这样可以更清晰地把握各个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容易找到正确的答案。

2. 排除法:当给出多个选项时,我们可以通过逐个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来确定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需要我们在推理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维,灵活运用各种已知的条件进行对比和分析。

三、数据分析题的技巧数据分析题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属于较为复杂的题型,需要我们对给定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和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1. 数据分类与整理:在解答复杂的数据分析题时,我们可以将给定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通过将数据进行分组和排序,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B 0 0 t ol I一 : . 45 o ・ D 1 t o ・ o lI
( )标 准状 况下 , 混 有 空 气 的氯 化 氢 气体 做 喷 2 用 泉 实验 . 当水 充 满 烧 瓶 时 , 内溶 液 的 物 质 的量 浓 度 瓶
为( ) .
: : B 0 4 o ・ .0 5 t l I o D 1 o ol I t ・ : A 0 2 ol I .0 6 t o ・ C 0 45 ol I . m ・
■一
母 。 要得 m具体 数值 , 数 同学 觉 得 无从 下 手. 类 却 多 这 题 型在 一定 程度 上有 一定 的 迷惑 性 , 只要掌 握 了它 但 的解法 并不 难. 题 的关键 是 抓住 某 一 化学 反 应 过程 解
的 特 殊 点 , 用 化 学 基 本 定 律 , 出 隐 含 的 条 件 , 用 运 找 运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 荷 守 恒 , 值 等 技 巧 , 合 化 学 反 应 电 差 结
一 例 1 喷 泉实验 及 派生题 :
部 转 化 成 I, 消耗 c 。的物质 的量 为 0 1to . l . 1 由反 应 o ② 使 0 1to e . l 。 部转 化成 F 。 消耗 C 2的物 质 o F 全 e , l 的量 为 0 0 o . . 5t ! 由反应 ③使 0 1to o . l。全部转 化 成 o I I) 消耗 C 的物质 的量 为 0 5mo . ( , l . 1 由此 可 以补 充 完整 I 和 I) 的变 化 曲线 . (。 当 ( I) . 2mo 时 , C 一0 1 l 显然 反 应 ① ②, 液 中 的 离 子 主要 为 C 、 e 溶 I F。 、
rC2=5 6 / I)= : ;溶液 中 ” C ) ((i) ( = ( 1 : 1) 一8 1 得 失 :时
电 子 守 恒 : ( e + 6 ( (3) 2 (2 一 ” C ) nF 。 ) n I) 十 n I) (1 ,
0 1to . l+ ” I) × 6+ [ . o 一 7( (。) o ((3) 0 2 t l 2 I) ]一 o
为( ) .


: B 0 04 . 5 mol I ・
D l o ・ m L I
答 案 ( )I 、 e 、2 2 1 、 e’ F , 1 F I ;C )C F 。 、 e
2 2 +1I Fe 0 一+ 6 , 2 + 1 C + 5 , C1 一 Fe 2 l I;
F 。 写 总 反 应 时 注 意 物 质 的 量 之 比 ( e。 e , F I):

( )标 准状 况下 , 1 用氯 化氢气 体 做喷 泉实验 , 当水
充 满烧 瓶时 , 内溶液 的物 质的 量浓度 为 ( 瓶
A 0 0 t o ・ . 26 o l I ( 0. 5 m ol I d ・ : ;
方 程 式 为

( )当 溶 液 中 r C ) , I i : 8 1 , 人 的 3 / 1 :2 O: ( ( ) :时 通
C。 l 在标 准 状况 下 的体积 为

“ 数 据 讣 算 ” 特 殊 , 里 行 间 既 无 数 据 又 无 字 曲线. 0;
( C1 ) ( , C1 ) 0 8 t o , = . l 即 ( 一 8 9 o CI) . 6 I。
( )标 准 状 况 下 , 瓶 中充 满 NO 3 烧 倒 置 在 水槽
中, N ) 待 ( 全部 反 应 后 烧 瓶 内溶 液 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为( ) .
A 0 0 . 26 mol I ・

( )8 9 4 3 . 6 I;( )如 下 图
C 0. 5 m o ・ : 4 lL
( )标 准状 况 下 , 瓶 中通 入 N( 与 O 4 烧 ) 混 合 气 体倒 置 在水槽 中 , 反应 后烧 瓶 内溶 液 的物 质 的量 浓度
① Cl+ 2 — I 4 2 , I - Cl , ⑦ Cl4 2 。 一 2 , - Fe Cl + 2 。 , Fe
中物 质 的量 的变化 关系作 为解 题 的 突破 口. 下就 典 以
型 的几类 题进 行一 下分 析.
③ 5 1+ I+ 6 C 2 H2 0—2 0:+ 1 C + 1 H 1  ̄ O1 2 .
/解析
从 图中看 出. I 消耗 完 时 F 开始 减 少 , 当 e F z 氧 化完 时 I 开 始 增加 说 明 还 原 性 由 e+ O。

强 到 弱 顺 序 为 I 、 e 、。 因 此 向 F I 液 I 不 断 F I. e 溶 { i 通 人 C: 生化 学反 应 : 1发
1 烧 瓶 气 体 ( 试 管 气 体 ) 于 水 的 计 算 或 溶
I 最 大 的 物 质 的 量 为 0 1 to, 上 可 以 确 定 : . l 马 o
F I 物 质 的 量 为 0 1to . 反 应 ① 使 0 2 to I 全 e . 1 由 o . l o

解题 方法 引入 未知 体积 , 利用 公式 计算 .
( )由 图 可 知 , e 、 、 3种 粒 子 的 还 原 性 由 1 F I I
强 到弱 的顺 序 为


元 数 据 计 算 题 的
◇ 河北 郝 文 刚
( )当 ( 1) . 2to 时 , 液 巾 的离 子 主要 2 C : 一0 1 l 溶 o
, 开 始 通 人 (I 从 : 到 此 时 的 总 反 应 的 离 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