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素读范本孟子公孙丑上(课堂PPT)

合集下载

孟子ppt课件

孟子ppt课件

ppt课件.
16
富 贵 不 能 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翻译: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
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才叫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
子。”
精析:指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段解:作者通过讲“礼”,反驳景春的观点,提出
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ppt课件.
19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所 以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因而使他的动心忍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增加他没有拥有的才能。
ppt课件.
20
本文运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相类比,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逆
境中成才的事例等。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富贵不能淫》本文借“妾妇之道”表现了作者对公孙 衍、张仪之流的不认同和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道的追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文通过列举六个出身低微但 历经艰苦磨炼终担当重任的名人事例,阐述了逆境成才的 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结论,使本文的论点更具说服力。
5.(辽宁丹东中考,T27)“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短促有力,生动形象
地描写了担当大任的人所经历的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从
而表明作者的观点:只有经过一番艰苦磨炼,才能成就伟大的

《孟子》PPT课件

《孟子》PPT课件
❖⑥呼尔而与之( 助词 )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得到)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
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 )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前

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
❖ 一、一词多义
❖ 1、与
❖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词
❖ 例句:呼尔而与之

❖ 2.而
❖ 例句:蹴尔而与之
顺接连词
❖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 3.于
❖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于
❖ 4.是 ❖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
❖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
❖ 5.得
❖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得到,拥有
❖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
❖ 6.尔

❖ 例句:呼尔而与之
助词
❖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代词,你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 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 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 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 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 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 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 政”、“王道”。
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简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 舍),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 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 (的恩德)而接受了:
❖ 7.为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 孟子选读PPT课件1(14份)5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 孟子选读PPT课件1(14份)5

七、熟语积累 1.浩然之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áo něi qiè yà yuè ɡé quǎn ɡǎo yǎn wū chánɡ
五、1.男子。 2.这样以后,此后。 六、1.判断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4.状语后置句 七、1.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 正的精神。 2.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 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3.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迷惑。指意志坚定, 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勿 助 长也。无 若宋 人然。宋人有 闵 虑自己的禾
之不长而 揠 之者,芒芒然 归, 谓其 人曰:‘今日 苗不长而去拔苗的人,很疲倦地回到家中,对他家里的人说:‘今天我
病 矣!予助 苗 长矣!’其 子 趋 而往视之, 苗则槁 矣。 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赶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
二、1.“慊”通“惬”,快心,满意 2.“戒”通“诫”, 告诫 3.“衡”通“横”,横塞 4.“拂”通“弼”,辅 助 三、1.①名词,中间 ②名词,隔阂 ③副词,从小路 ④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

《国学经典孟子》课件

《国学经典孟子》课件

深入剖析孟子的思想内涵, 引导读者思考人生价值
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更好 地掌握孟子的理论
互动环节设计
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增强课堂互动性 小组讨论环节: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扮演孟子等角色,深入理解经典内容 知识竞赛环节:通过竞赛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建议
孟子思想
孟子著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作品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立身处世之道、伦理 道德思想及教育思想等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 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
课件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国 学经典孟子》的基 本内容和思想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孟子的思想内涵和 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思维能力,提 高文化素养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 统文化的兴趣和热 爱,增强文化自信
适用人群
大学生
小学高年级学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学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国学爱好者
课件特点
内容丰富:涵盖了《国学经典孟子》的主要内容,包括孟子的思想、政治主张、教育理 念等。
学习目标设定
掌握《国学经典孟子》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髓 理解孟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 了解孟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学习方法建议
精读原文,理解文意 结合注释,深入理解 反复阅读,加深印象 总结归纳,巩固所学
学习时间安排
每天至少学习30分钟 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时间 合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制定学习计划,确保学习进度

孟子三章ppt课件初中语文PPT课件2024新版

孟子三章ppt课件初中语文PPT课件2024新版

道义思想
孟子强调道义的重要性,认为人 们应该遵循道义来行事。在文章 中,他通过阐述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的道理来告诫人们要坚
守道义。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孟子其他重要观点介绍
1 2 3
性善论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具备仁、义、 礼、智等美德,但需要后天的教育和修养才能得 以发扬光大。
民本思想
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 气势磅礴、节奏感强。
文章结构
通过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进而引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的结论。
《富贵不能淫》
01
02
03
主题思想
阐述“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大丈夫气概,强调人的品 德和气节的重要性。
鼓励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和 困惑,共同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

总结归纳,加深对文章理解
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归 纳,概括出孟子三章的核心思 想和重要观点。
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谈谈 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比较和分析,探讨孟子思 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
05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内容
儒家学派
简要介绍儒家学派的起源、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帮助学生了解儒 家思想的整体框架和内涵。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
概述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包括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各学派的主 要观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
04
思考与讨论环节
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思考
问题1
孟子三章的主题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
问题2
孟子在文章中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对 现代社会有何启示?

孟子公孙丑上PPT课件

孟子公孙丑上PPT课件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 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
3
【译文】 公孙丑说:“宰我、子贡擅长言谈辞令,冉牛、闵子、颜渊擅
长阐述德行。孔子兼有这两方面的特长,(却还)说:‘我对于辞 令,是不擅长的。’(老师既然说擅长识别言论,)那么老师已经 是圣人了吧?” 孟子说:“唉呀!这是什么话!从前子贡问孔子 道:‘老师是圣人了吧?’孔子说:‘圣人,我不能做到,我只是 学习不觉满足,教人不知疲倦。’子贡说:‘学习不觉满足,这样 就有智慧;教人不知疲倦,这是实践仁德。既有仁德又有智慧,老 师已经是圣人了。’圣人,孔子尚且不敢自居———(你说我是圣 人了,)这是什么话呀?” 公孙丑说:“以前我听说过这样的话: 子夏、子游、子张都有圣人的一部分特点,冉牛、闵子、颜渊具备 了圣人所有的特点,只是还嫌微浅。请问您处于哪种情况?” 孟子 说:“暂且不谈这个问题。” 公孙丑问:“伯夷、伊尹怎么样?” 孟子说:“处世的方法不同。不是理想的君主不去侍奉,不是理想 的百姓不去使唤;天下安定就入朝做官,天下动乱就辞官隐居,这 是伯夷的处世方法。可以侍奉不好的君主,可以使唤不好的百姓, 天下安定去做官,天下动乱也去做官,这是伊尹的处世方法。该做 官就做官,该辞官就辞官,该任职- 长一些就任职长一些,该赶快4 辞
-
6
子的处世方法。(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我还做不到他 们这样;至于我所希望的,那就是学习孔子。” 公孙丑问: “伯夷、伊尹相对于孔子来说,是同等的吗?” 孟子说:“不。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得上孔子的。”

5
【评析】
文中公孙丑认为既然孟子说自己“知言”, 而孔子还说:“我于辞令,则不能也。”那么 孟子应该算是圣人了吧。对于这个问题,作为 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者孟子,认为孔子尚且 不敢以圣人自居,那么自己怎么可以是圣人呢? 这里孟子一方面表现出了谦虚,另一方面表现 出了对孔子的崇拜,孔子在他心中的地位是至 高无上的,所以当公孙丑进一步对这个问题发 问时孟子拒绝回答。之后孟子分析了伯夷、伊 尹和孔子三人的处世方法,并明确表明自己希 望学习孔子的处世之道,甚至认为自有人类以 来,没有比得上孔子的。可见在孟子看来,孔 子已经达到圣人的水准了。他们要是生活在同 一个时期,孟子一定是孔子忠实的脑残粉之一。

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粮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
也。
充足 放弃 离开 这
译文:城墙并非不高,护城河并非不深,武器装备并非不坚固 锋利,粮食并非不充足,(守城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 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道疏德通讲文堂意
所以 使……定居 凭借、依靠
巩固国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
道分德析讲文堂本
从景春的话里,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 张仪持什么态度?你从何处可以看出来?
·敬仰、崇拜、羡慕的态度。 ·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 力夸张性的描述可看出。
道分德析讲文堂本
孟子是否认同景春的观点?他认为公孙 衍、张仪是怎样的人?
·不仅不认同,甚至嘲讽景春没有常识。 ·他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个人原则,所 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 上大丈夫。
译文: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 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 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 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准则 的,是妇女遵守的规则。
居居道住疏德天通讲文下堂意之喻“仁广指” 居,立天下之喻“正礼指”位,行天下之喻大指“道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道分德析讲文堂本
孟子在阐述“妾妇之道”的过程中,运用 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反面论证
道分德析讲文堂本
孟子在正面论述怎样才是大丈夫的过程中, 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
·比喻论证:居天下之广居…… ·对比论证:“得志”与“不得志”

道疏德通讲文堂意被任用 田地
选拔、任用
捣土用的杵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 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 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要乱其心; 在危及正义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 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高中语文《孟子》一则(共32张PPT)

高中语文《孟子》一则(共32张PPT)

小结
浩然之气:是由长期积累、 践行道义而产生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孟子的 “人格修养”
纵观孟子一生,在生灵涂炭的时代里, 四处奔走呼唤,其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盈 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宣扬自己的 政治主张,去唤醒民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 浩然正气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
不是一般所谓“精气”、“血气”,而是充满正义,充满仁 义道德的正气、骨气。不是属于医学的生理的范畴,而是属于人 文的精神范畴。这种气,阳刚而气壮山河,气贯长虹,气冲霄汉。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下》)靠的是 这种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 子·膝文公下》依然是靠的这种气。甚至如文天祥所写千古名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 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歌》)也仍然是源于这种气。然 而,这种气可养而不可得。“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就是养也要日积月累,水到渠成;而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不过,正如孟子所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古往令来, 合天之下,能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又有几许呢?
害:
1.伤害,损害。 2.妨碍,妨害。 3.妒忌。(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4.险要的处所。(守位以仁,不恃隘害。) 5.通“曷”。何不。(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袭:
1.突然、一时:~击。~扰。夜~。偷~。侵~。 2.触及:寒气~人。“芳菲菲兮~予”。 3.照样做,照样继续下去:因~。沿~。世~。 4.量词,指成套的衣服:衣一~。 5.重迭:“~朝服”。“山三~,陟”。 6.合,和:“齐秦~”。
——魏明伦《中国性格赋》
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浩然 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PPT (2)

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PPT (2)

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PPT引言本文是对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PPT的详细介绍与解读。

孟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章主要讲述了孟子与公孙丑的对话,围绕“仁”的问题展开探讨。

在这个PPT中,我们将对这段对话进行分析,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

孟子与公孙丑的对话孟子与公孙丑的对话是关于仁的问题。

公孙丑首先提出,人天性善,而善心即是仁心。

他认为人们不需要学习,只要直接追随自己的本性,就能做到仁。

孟子则提出疑问,认为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本能反应,而是需要后天的修养和学习。

他认为人们本性中存在善的倾向,但仁是需要通过努力去培养的,需要通过学习和修养去实现。

孟子对仁的解释孟子在对话中进一步解释了他对仁的理解。

他认为仁是一种在行为中体现的品质,是人们内心的善良和正直的表现。

而这种善良和正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的修养和学习才能实现。

孟子提出了“四端”和“三纲五常”的观点,强调了修养和学习对于实现仁的重要性。

四端孟子提出的“四端”是指:君子的品德和行为应该符合仁的标准,包括: 1. 知道什么是对的和错的,对于善恶有正确的判断力。

2. 有决心和毅力去践行仁,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

3. 有真诚的意愿去实现仁,不抱有私心和功利心。

4. 行为端正,与他人和睦相处,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通过修养和学习,君子能够达到“四端”的境界,实现仁的理想。

三纲五常孟子提出的“三纲五常”是指:在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人们的行为应该符合仁的原则,包括: 1. 君臣之道:君主应该体现仁的品质,以仁为准则来治理国家,与臣民和谐相处。

2. 父子之道:家庭中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父母应该体现仁的榜样,教育子女成为仁人。

3. 夫妻之道:夫妻关系需要建立在仁的原则上,相互尊重和关爱。

4. 兄弟之道: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保持和睦相处,关系亲密。

5. 朋友之道:朋友关系应该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相互帮助和理解。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2课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2课人教部编版

链接: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君子之争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2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2 张PPT)
多形式熟读文本 熟读成诵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镂空记忆背诵。 本课总结
本课的《素隐章》《素位章》和《诚明章》告诉我们, 为人处事首先要遵道而行,不能半途而废;其次要脚踏实地, 不怨天尤人;最后要真诚待人,不弄虚作假。希望大家牢记 这三点,并在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分步练读
第十一章 素隐章 ·文白对读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 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 废,吾弗能已矣。
翻译:孔子说:“探求隐僻的理,做怪异的事, 来求得名声,后世或许会称道他,但我不做这样的 事。君子履行正道,应当有始有终,我是不能半途 而废的。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 圣者能之。”
·素解文意
“自诚明”是说因为有至诚之天性,所以能养成高 尚的品德;“自明诚”是说通过教育习得高尚的品德, 从而能 Nhomakorabea地至诚。
无论是天性还是后天教育,一个人都应是自发自愿 地为仁行善,这样才能达到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君子 境界。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2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2 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2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2 张PPT)
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天命章》和《问强章》。
尝试初读
子曰:“素(suǒ)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 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塗(tú)而废,吾弗能 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 能之。”(素隐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 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yí)狄(dí),行乎夷 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孟子二章》课件

《孟子二章》课件
对立于道家和法家
Mencius' philosophy stood in opposition to Daoist and Legalist schools of thought, as he emphasized the moral cultiv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the role of benevolent government.
百家争鸣中的孟子学派
与儒家经典相呼应
Mencius' school of thought was closely aligned with Confucian classics and became one of the major schools of Confucianism.
与墨家的争议
Mencius' ideas were in contrast with those of Mozi, the founder of Mohism. They debated on topics such as human nature, morality, and government.
重点解读
1
仁爱与忠恕:Benevolence and Filial Piety
Menciu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benevolence towards all individuals and filial piety towards one's parents, which were fundamental virtues in Confucianism.
compassion towards
Mandate, which states

2020最新孟子选读PPT5 人教课标版[优质实用版课件]

2020最新孟子选读PPT5 人教课标版[优质实用版课件]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祸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 人灭亡。
(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 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 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 己的身体。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 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 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 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 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 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1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 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 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 当作腹心; 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 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 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 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1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p5 )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 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 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两者不 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p74 )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 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 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 晚辈。

【语文课件】孟子选读精品PPT 人教课标版 (3)PPT文档33页

【语文课件】孟子选读精品PPT 人教课标版 (3)PPT文档33页
【语文课件】孟子选读精品PPT 人教 课标版 (3)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谢谢!
33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恻隐之心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 互亲爱关系的开端,羞耻规范的 开端,是非辨别之心是开启智慧 的开端。一个人之所以有这四个 开端,就好比身体有四肢一样。
7
•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 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 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具有这四个开端而自己说自己 做不到的,是自暴自弃;认为君 王不能做到的,是伤害君王的人。 所有自身具备这四种开端的人, 如果懂得就会将它们发扬光大。
4
•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 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 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 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所以说到人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之心 这个问题,比如突然见到一个小孩将要 掉下井去,人们都有恐惧害怕警惕的心 理,既不是要跟孩子的父母攀亲结交, 也不是要求取乡党朋友的称誉,更不是 厌恶担心别人指责自己见死不救的坏名 声才产生怵惕恻隐之心的。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 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 另一方面,性善论也警示后人,善性虽是天之所 赋,却易于失去。如果没有后天环境对善端的培 育和引导,人的善良本性也会由于缺乏关照而丧 失殆尽。
12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 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 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 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 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 而然︱也。
《论语》、《大学》、《中庸》合在 一起称“四书”。孟子的文章说理畅 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2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 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 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 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 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 而然︱也。
8
•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 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就象刚刚点燃的火会蔓延憎恶之 心是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开端,谦 让之心是遵守社会行为,就象刚刚 喷出的泉水会流到远处。如果能充 分发扬它,便足以使四海安定;如 果不能充分发扬它,也就不足以侍 奉父母了。
9
内容简析
• 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四心四端”, 请从文中找出原句。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 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10
主旨归纳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它大体包括以下这样的内容:
• (一)人性是善的。 • (二)性善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差别。 • (三)人的善性体现为恻隐、羞恶、辞让
和是非四心。
11
总结
• 首先,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让人们相信自 己的本性是善良的,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善人, 这其中包含着一种鼓舞人们追求理想人格,教人 充满自信的精神,提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性善论也强调了人们要注重道德修养、提高精神 境界的重要性。
• 所谓“四心四端”,就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 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从性善论出发,认为: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 的萌芽。仁义礼智这四种德行,即来自四种情感, 故称四端。
• 请归纳出人与非人的主要区别?
• 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区别于“非人”,就 是因为人有“四心”及在此基础上扩充的“四 德”——仁义礼智,而“非人”则没有。这便是 孟子“性善论”的具体内容。
5
•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 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 是非之心,非人也。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之心的人不能 算是人,没有羞耻憎恶之心的人不能 算是人,没有谦让之同情心的人不能 算是人,没有是非辨别之心的人不能 算是人。
6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 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 四体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 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3 之,
•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 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 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 的爱心、同情心、怜悯心,古代君王 正因为有不忍伤害别人的爱心、同情 心、怜悯心,才有不忍伤害别人的政 策。以不忍伤害别人之心,行为于不 忍伤害别人的政策,治理天下就象在 手掌上玩东西一样了。 Nhomakorabea《孟子》
公孙丑章句上(节选)
1
•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 字子舆。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 国庆父后裔,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 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 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 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 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 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 孔子合称为“孔孟”。其学说出发点 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 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 孟子》与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 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13 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