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3)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答题纸
高二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答题纸一律用碳素笔书写,其他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语言知识(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玄妙/管弦筵席/赝品塑料/朔风凛冽
B.苑囿/宛如绯闻/菲薄偌大/若无其事
C.箴言/信笺糜烂/奢靡被褥/相濡以沫
D.验证/入殓秘鲁/分泌陨石/殒身不恤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苍桑伶俜屈指可数鞠躬尽粹
B.脉膊涣散欢渡良宵汗流夹背
C.喝彩毛燥金榜提名再接再励
D.商榷撕杀各行其事融汇贯通
3.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
B.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C.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
D.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现在人们认识到,不但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而且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B.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C.对于中法间因为圆明园文物拍卖而产生的争端,许多法国普通民众,无论对中国友善与否,都倾向于以法律为理性评判标准。D.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
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职高高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语文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蜿蜒(wān yán)
B. 碧波(bì bō)
C. 崇高(chóng gāo)
D. 落魄(luò pò)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由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许多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B.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C.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青年读者。
D. 她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表示对这次活动的肯定。
3.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音近字较多的一项是()
A. 欣喜若狂、欢欣鼓舞、欢腾雀跃
B. 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欢天喜地
C. 风和日丽、风平浪静、风尘仆仆
D. 风驰电掣、风马牛不相及、风声鹤唳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他工作认真,像一只勤劳的蜜蜂。
B. 这本书里的故事很吸引人,让人爱不释手。
C. 她的歌声美妙动听,如天籁之音。
D. 他是个大忙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5.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形近字较多的一项是()
A. 真心实意、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B. 人山人海、浩如烟海、无边无际
C. 水落石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D. 花团锦簇、柳暗花明、春风化雨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他的笑容、他的眼神、他的声音,都让人感到温暖。
B. 我看到了大海,看到了蓝天,看到了白云。
C. 他勤奋好学,努力拼搏,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是班级里的佼佼者。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雨后的彩虹,犹如一条美丽的纽带。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2022-2023学年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意,简单地说就是诗的意境。情与理融合为“意”,形与神凝结为“境”,情理与形神相互渗透、依存、制约,结出了诗意之果。诗意是文学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一种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存在。因此,诗意具有潜在性、模糊性和延伸性的特点。那么,小说的诗意又是什么小说的意境与诗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因体裁属性不同,不能等同于诗的意境,它是优秀叙事文学散发出的袅袅余音与淡淡幽香。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是诗歌之学,是指一切文艺作品,可见诗意
对于所有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诗意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涵盖了其他文艺作品。对于小说而言,诗意是好小说的标配。
解读小说的诗意,我认为有两把钥匙,可以打开曲径通幽之门。第一把钥匙,是汉朝董仲舒所说的“诗无达诂”。意思是说,对《诗经》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诗经》的注疏,自毛亨之后甚众,但没有一部著作能够完全说服后世,历朝历代都有学者质疑不断,新解迭出,每一家都只是一家之言,而不能达成“全面共识”。之所以不能“达诂”,因读者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了审美鉴赏的差异性,于是就有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XXX、XXX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XXX、XXX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XXX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XXX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XXX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XXX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次,XXX问XXX:“贫而无谄,富而无骄,XXX?”XXX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XXX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XXX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共71分)
甲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说“霾”
樊良树
霾为何物?
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从雨貍声。《诗》曰,‘终风
且霾’”。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貍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
压迫感。这里,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诗经邶风》中有“终风且霾”,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
且曀(yì,阴沉而有风;昏暗)”“曀曀其阴”,不由忧从中来。
暴,大风迅疾猛吹;霾,狂风席卷扬尘;曀,狂风遮天蔽地;阴,天色阴沉黯淡。四种天象,紧锣密鼓,层层加码。携带尘土的霾,带土黄或橘黄色,让能见度大为降低。
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不过,席卷尘土的霾,古已有之,当无疑义。
在长江流域,“终风且霾”的几率,微乎其微。彼时,江南水乡泽国,山林莽原,
到处都为生机盎然的树林、湿地、河流、湖泊。霾,在此时的南方文献中略有涉及。
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此处的霾,同埋,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裹足不前。霾的这个意义,与北方文化经典《诗经》中的“霾”有所不同,但并不让
人觉得突兀,恰为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语言表征。
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如唐代陆龟蒙“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杜甫“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洒落唯清秋,昏霾
一空阔”。
自造字伊始直至19世纪末,霾的意义变化不大,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发端于20
2023-2024学年大连市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大连市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法庭关心的是最近发生的事件与现场目击的证人,而且对证据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一个目击者不能假设任何事,不能猜测,不能保证,也不能评估。当然,他也不可以说谎。有了这些严格规范的证据,就能百分百掌握事情的真相了吗?
与法庭相比,历史学家关心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件,而且绝大部分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件。事件的所有目击者都死了,他们所提的证据也不是在法庭上提的——没有受到严格的规范。这些证人的证据很可能存在猜测、推想、估算与假设等情况,我们没法看到他们的脸孔,以便推测他们是否在撒谎。所以,一件历史的“事实”——虽然我们感觉很相信这两个字代表的意义,但却是世上最难以捉摸的。
当然,某一种历史事实是可以确定的。1861年4月12日,美国在桑姆特要塞掀起了内战;1865年4月9日,李将军在法庭向格兰特将军投降,结束了内战。每个人都会同意这些日期,除非当时全美国的日历都不正确。
但是,就算我们确实知道内战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我们又从中学到了什么?事实上,这些日期确实被质疑着——不是因为所有的日历都错了,而是争论的焦点在这场内战是否应该起于1860年的秋天,林肯当选总统,而结束于李将军投降后五天,林肯被刺。
你可以说,至少我们知道,不论内战是不是从桑姆特之役开始,这场战役确实是发生在1861年4月12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前面提过,这是在特定限制之下的史实。在那场战役之后,内战是否仍然可以避免呢?如果可以,我们对一个多世纪之前所发生的这场战役还会如此关心吗?如果我们不关心——我们对许多确实发生过,但自己却一无所知的战役都不关心——那么桑姆特之役仍然会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史实吗?
安徽省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安徽省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进而超越孤立的状态。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肉体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择――手机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重庆市长寿区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含解析)
长寿区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三)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因为干渴,我们才认识了水,因为海洋,我们才了解了陆地。”离开“旅行”与“异乡”的概念,家园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城市的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轮船或电梯,空间狭小幽闭,给人压抑窒息之感;在公共场合或开阔地停留又有难以逃离的窘迫、尴尬与焦虑。这是一种失去家园感的城市病症,在某种程度上,广场恐惧症也是因幽闭恐惧症才具有意义的。“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是诗人对乡村之爱的描述。处在不同时代,人们却有相似情感:明白城市生活的喧嚷与诱惑,渴望在乡村里寻找一份安宁。
一旦人类社会变得复杂与精致起来,人们就开始关注和欣赏相对质朴的大自然了。尽管城里有着复杂精致,便利的基础设施也令人愉悦,但始终无法为人提供全部的满足,这是家园感丧失、恐惧症与幽闭症衍生的源头。故而对乡野的情感只有在大城市出现时才会充盈,政治的压力与官僚化的生活方式,会让乡村的宁静变得很有吸引力,不断向被城市病症压抑的人们召唤一种摆脱喧嚷与诱惑的“家园感”。这样的情感是富有浪漫色彩的,它并不等同于对大自然真正的理解,而且它还夹杂着伤感。当人们隐退到乡间,开始舒适的独处生活后,他们的心里还会反过来惦记繁华的城市世界,所以他们始终得不到满足。美国第三任总统希望将国家财富与权力置于乡村农业理念之下,该观点获得了美国公众的赞同。在19世纪,吃苦耐劳、品德高尚的农民形象成为了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样的理念并没有阻止或妨碍财富的积聚与技术的进步,美国依然发展成为了一个制造业大国。然而,该理念绝非一种空洞的修辞,它具有的情感渗透进了美国的文化当中,表现在看低城市、迁往乡村、乡间欢度周末的行动当中,以及自然保护运动等方面。这样的理念在政治层面上也表现得很明显,例如表现在因“地方主义”的兴起而反对国家体制化教育的行动当中,表现在国会农业部门握有的权力当中,表现在政府对农业的特殊补贴当中,表现在选举系统允许农业人口的投票权重超出其所占总人口比例的规定当中。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考试总分:100 分)
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12小题,总分60分)
1.(4分)“茶之初,姓本蜀”,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山间铃响茶香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川藏“茶马互市”的景象。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发展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需求较大,沿线资源丰富
2.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C.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D.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2.(6分)莱茵河是流经西欧的一条国际性河流,全长1320公里,是欧洲西部第一长河,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是世界最繁忙的河流航道之一。流域内乳畜业发达,下图为莱茵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莱茵河主要补给来源是()
A.地下水B.冰川融水C.雨水 D.季节性融雪
4.莱茵河下游航运繁忙的主要原因有()
①流量季节变化大②水流平稳③流经地区经济发达④流域内粮食运量大
A.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②③④
5.莱茵河结冰期较同纬其它地区均较短的原因是()
A.该区域经济发达,工业排放热水较多B.沿岸暖流流经,水温较高
C.受来自热带地区的暖湿西南季风的影响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高二语文下期期末测试3(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试题命制中心
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统编版2019)03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评卷人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三方评估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数据是评估的基础,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给政府提供精准扶贫的数据管理、可视化分析和可视化预测,而且也可拓展第三方评估扶贫数据来源渠道,丰富数据内容,为评估结果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撑。
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应改变以往单纯将贫困户和村干部作为访谈主体的方式,将访谈对象扩展至引导员、非抽样村民、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部分企业的相关人员,同时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挖掘算法功能,归纳不同访谈主体之间的联系,构建多样化的数据模型,拓展数据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可借助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扶贫业务部门的数据,结合多方数据作出精准评判。比如通过社保部门的医疗报销记录和教育部门的教育帮扶记录等数据资源的交互,第三方可获取贫困户医疗救助和教育帮扶内容,此种方式既可核实对贫困人口访谈信息的准确程度,又可实现基础数据对扶贫进程的动态监管,为第三方评估政府扶贫成效提供数据证明。
天门中学高二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
A. 瞒天过海破釜沉舟
B. 鸡鸣狗盗雪中送炭
C. 雕梁画栋腹背受敌
D. 水滴石穿指鹿为马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房条件也随之改善。
B.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C.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
D. 她在比赛中不仅表现出色,而且还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 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默默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
B. 那个美丽的女孩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令人陶醉。
C. 他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D. 这座城市的夜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陶醉。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A. 他一天能看一百本书,简直是个书呆子。
B. 那条小溪的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明镜。
C. 他一口气跑了一百米,累得气喘吁吁。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爱不释手。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 爱国之心,激情燃烧;敬业之心,全力以赴;奉献之心,无私奉献。
B.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临深履薄,如履薄冰。
C. 风吹雨打,花落知多少;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D.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6.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022-2023学年东营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东营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之有地域性,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
论及地域,首先不能回避的当然是自然。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基本因素,从来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北方寒冷干燥,北方人于是魁伟刚健、勇敢剽悍;南方湿润潮湿,南方人于是温柔细腻,机灵敏捷;秦岭隔开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黄河以北以狩猎游牧见长,黄河以南则以旱作粗放种植为主,到了长江两岸,水稻的精耕细作蔚然成风,不同区域孕育出大不相同的历史文化景观。地域的不同,就有山川形制的不同,就可能产生出不同的族群……复杂而广阔的地域,使中国的地域性既鲜明又丰富驳杂,从而大有别于世界的其它文明古国。
另外,对地域的关注和理解,恐不能过于集中于山川、气候、物产之类自然因素上,更要看到自然的背后是沿袭悠久的人文环境,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必然通过地域文化而起作用。越是后来,人文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就越是复杂与深刻,这便是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陕秦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关东文化等说法的由来。如果说,地域文化影响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那么,它也顺理成章成为文学重要而深厚的源泉。
2023-2024学年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语文答案1225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2024.1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1.(3分)D 2.(3分)B 3.(3分)D 4.(3分)C 5.(3分)B 6.(6分)答案要点:
①鲁迅的散文所抒发的是人民大众的感情、革命的激情。
②鲁迅的散文抒情性浓郁,具有能穿透岁月的美感力量。
③鲁迅的散文充满深邃的思想,饱含真理的力量。
④鲁迅的散文具有永留读者记忆的生动形象。
⑤鲁迅的散文有着深刻的哲理、生动的趣味。
(评分参考:第①点2分;②-⑤点,一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7.(3分)C(累:积累)
8.(3分)B(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B.连词,来。C.介词,对;介词,比。
D.代词,可译为“那”;副词,一定。)
9.(3分)A(有的人数年之后而渐渐疏远,有的人在半道上就互相抛弃了。)
10.(3分)B(写侯嬴、专诸等人,意在说明志义之士的交往以恩情为重。)
11.(6分)答案示例:
①世俗人的交往。世俗人的交往,相互有利就会亲近,相互妨害就会疏远;其情之亲
疏是由利之有无来决定的。
②古直刚烈、高义远志的贤人的交往。他们的交往看重的是感情,这种感情不会随外
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外界条件越艰苦,情感越坚定。
(评分参考:指出两种交际现象,2分;结合相关语句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没用自己的话,全部引用原文酌情扣分。)
12.(共10分)
(1)(4分)参考答案: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吃粗饭,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中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试题期末试卷高二必修三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中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试题期末试卷高二必修三人教版语
文试题下载
试题预览
中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脂肪指甲旨意趾骨 B。剽窃缥缈飘摇漂泊
C.咽喉胭脂哽咽姻缘 D。喑哑谙熟窨井黯然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沧桑谛造永葆生机声名狼藉 B。遏制隐蔽不记其数铜墙铁壁
C.租赁狭隘屈指可数轰堂大笑 D。琐碎亵渎自惭形秽面面相觑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擦皮鞋营生如今又见兴起,见得多了,也慢慢不以为然起来,况且这也确乎是一种正当的职业。
B.她已离休多年了,仍无时无刻惦念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C.现在这么乱糟糟地没一个标准,南北口音不同,一个译者翻成一个样,随心所欲,让读者莫衷一是。
D.他看问题总是拐弯抹角,以至于陷进生活的漩涡,不能自拔。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如果到了无锡的太空城,你才能看到这变幻莫测的宇宙奇观。
B.不仅停车难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而且降低了城市效率和效益。
C.小说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来表现人物。
D.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甚至这次又犯了类似的错误。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近日来,在京的各大新闻媒体宣扬奥运精神,号召市民争做文明北京人。
(2)他们对周边地形进行了,决定把钻井机竖在西边的草滩上。
(3)勘探队来到这里,使这偏僻的大山沟增添了生气。
(4)这部法律已由新华社播发。
A.大力考察荒芜授权 B。大力勘察荒凉受权
广州市岭南中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三试卷
2021第二学期高二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红楼》景语
李书磊
①《红楼梦》是一种新的现象,它提供的是一个新的天地和新的方式,所以就会有许多人不习惯,因不习惯而不喜欢、而拒绝。清代人周永保致友人的一封信就代表了这种心态。信中说:“最可厌者,莫如近世之《红楼梦》,蝇呜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味同嚼蜡。世顾盛称之,或又从而续之,亦大可怪也。”“蝇鸣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十二字准确地表述了不喜《红楼》的原因,事实上这十二个字也传神地总结了《红楼梦》所拥有的新的艺术因素:重平常细节和内在心理,与传统小说的传奇风格相去远矣。看来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的出现是一种冒险,它对习见的传统是一种挑战,对读者的趣味也是一种新的训练和培养;灵活而开放的读者能够接受这种培养,迟钝且顽固的读者却常常拒绝,因而也就失去了获得新的审美满足的机会。这种人可以称之谓“趣味的落伍者”。
②但是,《红楼梦》难道真的是天外来客吗?其实,如果我们在《红楼》中细心查考,我们就会发现《红楼梦》与《水浒》、《三国演义》所代表的叙事传统相联系、相承袭的蛛丝马迹。一个重要的迹象就是《红楼》的景语。
③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呈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在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大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2024.1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近日,央视将聚光灯对准了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书法,推出传统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该节目甫一开播就溅起不小的水花。过去几年,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综艺节目持续受到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关注。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毫不吝惜肯定与赞美,为这些节目打出超高评分,并多次将相关话题送上社交媒体热门话题榜。
宣介传统文化的节目受到追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在当下年轻人中持续升温的传统文化热的一个侧面和缩影。近年来,去博物馆打卡成为年轻人旅游的优先安排,“逛馆”甚至成为新年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传统服装自信地行走街头,俨然是一种新时尚;在短视频平台上,戏曲、民乐、武术、杂技、古玩、篆刻等也从来不缺少年轻人的关注,更有同好组成各种兴趣小组,安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那份热爱……
为什么传统文化能在年轻人中如此“燃”?新一代年轻群体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时代,中国体量与声量的显著提升,增强了他们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成长于全球化语境中的“平视一代”,于开放的信息环境和开阔的视野中,能以更平和从容的心态面对各种文化之美,也更能“参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对国潮、国风的追逐,是自我审美品位和生活态度的展现,更是自我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彰显。因此可以说,“国潮热”是经济现象,更是文化现象。
年轻人身体中的传统文化基因被唤醒,还因为他们走近并接触的传统文化是“活”的,换句话说,是经过各种现代化演绎和创新转化的。沉浸式体验和时尚化表达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品类愈加多样的各种文创产品、基于VR技术的博物馆“云游”、文博机构的各种“奇妙夜”活化探索……每一次这样的创新尝试,都是传统与现代的一次碰撞与融通。审美元素是传统的,而演绎视角和趣味是现代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是传统的,其呼应的情绪与主题是当下的。历史融入当下,传统与现代共振,年轻人张开双臂拥抱传统文化,后者亦在这种创新传承中获得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一、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立意标新立意黯淡暗淡无光
B.生色声色俱厉洪大规模宏大
C.坚苦艰苦卓绝娇气骄气十足
D.企求乞求施舍启示征稿启事
(答案:A." 标新立意"中应该改“意”为“异”,“暗淡无光”中应该改“暗淡”为“黯淡”。)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姜丽就是不太关心集体,每次班委有事找她帮忙,她总是找借口_____。
②强权者的贪欲是没有_____的,你这次满足了他,他下次会再来。
③在一些没有护堤常识的人看来,那细小的裂缝是_____的,报上去未免太大惊小怪了。
A.推托界限微不足道
B.推托界线不足挂齿
C.推脱界线微不足道
D.推脱界限不足挂齿
(答案:A。“托”表示找借口,即用托词推掉责任,而“推脱”一词所表示的并不强调找借口。“界限”一词强调了欲望没有限度,会不断地扩张,从而占领不该占领的领地,“界线”一词表示的是到了边界线就会止步。“微不足道”强调了内心认为不重要,而“不足挂齿”则表示不愿放在嘴上,而心里不一定认为不重要。)
3.选出对词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斡旋:调解瘐毙:枪毙,处死
静谧:安静届时:到时候
B.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返贻笑大方:被四方的人耻笑
不逞之徒:指心怀不满而捣乱闹事的人
破矩为圆:把方的改成圆的
C.唯利是图:唯,助词咸与维新:维,助词
语焉不详:焉,语气词下车伊始:伊,助词
D.夙兴夜寐:夙兴,早起祸起萧墙:萧墙,照壁,喻内部
戮力同心:戮,杀匪夷所思:夷,平常
(答案:C。A 庚毙:在狱中病死 B 贻笑大方:被行家里手耻笑 D 戮力:合力)
4.选出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王教授书房里的书真是汗牛充栋,应有尽有。
B.这些封建糟粕不名一钱,应统统仍进历史的垃圾堆。
C.你的工作出现了这么大的偏差,现在顾犬补牢,已为时晚矣!
D.在法庭上,执法人员深文巧诋,终于让狡猾的罪犯低头认了罪。
(答案:A。B不名一钱:不占有一文钱C顾犬补牢:顾犬,看见野兔,回头呼唤猎狗;补牢,丢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比喻事虽紧急或出了差错,尚可及时设法补救。D深文巧诋:苛刻地援引法律条文,用巧妙手段攻击诋毁别人。贬义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B.从牡蛎和某些棘皮动物中,可以提取抗癌物质,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现,前途不可估量。
C.只有把计划付诸于行动,目标才能实现;否则计划就只是一纸空文。
D.在诺贝尔这共计只有6句话的自传中,“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这句话,最值得人们深思和回味。(答案:D。A项“月光、树影”“发出”“响声”搭配不当。B项“被推广和发现”次序不当,应该改为“被发现和推广”。C项删除“于”字。)
6.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B.“有偿新闻”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C.徐经理一走进瑞芳的办公室,马上给她拉到了靠窗户的小圆桌前。
D.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答案:A。B项“这”指代不明,C项谁拉谁指代不明,D项“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到底是听了导师意见还是没有听,表述不明。)
7.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上的一句是
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民族内部的不平等和民族之间的不平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随着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的界限终将消除,因此______________。
A.民族也是社会的范畴B.民族也是历史的范畴
C.民族也是阶级的范畴D.民族也是时代的范畴
(答案:B。联系前一句的“长期”……“终将”等)
8.下面哪一副春联与横批“政通人和”最匹配?
A.举大事办好事群众满意举贤人荐能人百姓欢心
B.政策归心图大志科技致富奔小康
C.改革开放创伟业奋斗拼搏展宏图
D.倡廉除腐四海康定肃贿清贪五湖平祥
(答案:D。A、B违反“避复”原则C不含“政通人和”意)
9.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不能完全正确解说罗丹这句话含义的一项是
A.记得儿时吃蟹,父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抽出蟹螫的一对羽骨,把它们粘接在壁板上,竟成了一只翩然欲飞的玉色蝴蝶。那时食蟹的滋味早已淡然,而这种别致的创造却至今令我神往,弃之即为朽骨,用之则成艺术。B.看到南方人用稻草编的蒲团,麻绳编的提包,竹笋叶编的茶垫,毛竹做的笔筒,老树疙瘩削就的手杖;北方人用玉米皮编的壁挂,煤精雕的黑猴,碎皮头缝的老虎……无不感到由衷的喜悦:原来树根草皮等还能做出这样美的东西来!
C.你是否留意我国旧式家具中常常镶嵌着大理石,那黑白相间的天然纹理,宛如最大胆的泼墨画家的即兴之作,或烟或云,或山或水,全由着你的神思遐想而童趣无穷。
D.莲的地下茎逐渐肥大就长成藕。南宋杨万里的《藕》诗中赞美它“外面看来真璞玉,胸中雕出许玲珑。”后句是指藕中的管状孔道。藕折断时有丝,常为人们称奇,人们也以藕断丝连来比喻情意绵绵,虽断未绝的样子。唐代孟郊诗有“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后来,“藕断丝连”便成了一句成语。
(答案:D。所举杨万里的例子没有突出从藕本身发现的理趣,不能解说对美的发现。)
10.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二月》——柔石——现代——小说
B.《牡丹亭》——王实甫——元代——戏剧
C.《麦琪的礼品》——杰克·伦敦——美国——小说
D.《伪君子》——莫里哀——英国——戏剧
(答案:A。B项作者是明代汤显祖,C项作者是欧亨利,D项莫里哀是法国戏剧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6题
东吴四英将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因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容斋随笔》)
11.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孙权委心听之/委身为贾人妇(委)
B.若以代瑜/若入前为寿(若)
C.吴之所以为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
D.临事不苟/苟以天下之大(苟)
(答案:A 。意思是舍弃。B的意思分别为如果和你,C的前一句中表原因,后一句中表对象,D的前一句中意思是马虎,后一句为假使。)
12.与“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B.不拘于时,学于余
C.泪牧以谗诛 D.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答案:D 。非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