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质教案(4页)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外交部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主张》||,通过这一事件||,表明了当今中国政府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问题上的严正立场||。那么||,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呢?由此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毛泽东的声明》和《共同纲领》内容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明确表示||。
在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毛泽东的声明和《共同纲领》的规定||,为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讲授新课】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新中国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
展示《二战后世界形势图》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学生看书后回答||。1)国际背景:“二战”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主要是:(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2)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4)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鼓舞了世界人民
新中国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知识与能力: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认识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3.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4.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本节重点。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也与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是这一时期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突出体现。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教学难点】:本节难点是新中国初期基本外交方针确立的原因与和平共处五原则在国际社会上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师】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生】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国家性质、国家力量、国内外形势……
【师】周恩来说:“外交无小事”;英国伯默斯顿:“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新中国初期,我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导入——B、新课讲授:
最新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新课程标准
了解新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二、知识结构
确定新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新初期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政策——中苏等17国建交
的外交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
三、自学导引
1.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2.新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方针,新的外交对象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毛泽东把具体内容概括为哪几点?
3.简述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的含义和作用
4.新成立后初期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采取什么政策?结果怎样?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者、时间、内容、意义?
6.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两点)时间、参加国、地点?以什么地位参加会议,提出了什么样的合理建议?达成了什么协议?参加这次会议有什么意义?
7.亚非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会上讨论什么问题?周恩来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什么方针,有什么意义?
四、重难点解析
1.“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关系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不矛盾。新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采取了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及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把新扼杀在摇篮里。为了保卫胜利成果,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可以说“一边倒”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相悖,相反它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重要体现。
2.“求同存异”方针
所谓“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所谓“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属于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本课讲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包括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制定的国际形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及其内容、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教学目标定位
依据:
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新中国的外交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经常接触到一些国际时事、外交方面的影音文件和图片,对这段历史较为熟悉,兴趣浓厚。且高一学生认知结构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刚开始走向成熟(辨证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所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这就为高一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活动。
2、通过感知各种材料,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探究求同存异的方针,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辩论“弱国无外交”,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思辩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图片、文字、影视情景等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出发,思考、探究,力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和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艺术,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无答案)
班级姓名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其内容。
(3)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主要成就的原因、内容和特点。
【重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难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涉及到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与历史的分析;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自主学习】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①二战结束后,以______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______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激烈。②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经济上、
军事上的政策。
(2)国内形势: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2、内容
内容含义作用
“另起炉灶”不承认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
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得中国改变了的地
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一
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的问题。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
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
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阵
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
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
不致处于________地位。
【预测检测】
1、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华采取的外交孤立政策主要表现在( )
①政治上不承认②经济上封锁禁运③军事上包围威胁④制造“两个中国”
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中国在国际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3)新时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世界情怀。四、教学重点、难点: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本课概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中国奉行“一边倒”为中心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公认为出来国与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逐渐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发挥了积极作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思路设计
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情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和外交成就,并帮助学生理解实行这种外交方针的特殊背景和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创设开放性问题,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独立的思维空间,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
(3)掌握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阅读相关材料,提高历史阅读能力,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借助形象思维分析思考,以感知历史。(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基本内容的学习,学会分析外交政策出台的原因,学会概括归纳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第23课_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公安三中熊家国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二战”后国际关系
的突出特点;外交方
针的主要内容
结合近代历史
和国际环境,理
解我国外交政
策的制定以及
所取得的外交
成就
探究新中国独
立自主外交与
旧中国屈辱外
交的根本区别
情境再现
历史比较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
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
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美国的外交孤立和中
苏建交;周恩来于
1953年底提出了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在处理国
际关系方面的
意义
问题探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
处理国与国之间,参与国际
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
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问题的基本准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5年亚非会议
周恩来总理在
万隆会议上提
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起到了
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
问题探究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
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
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亚非
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
民者参加的国际会议。
二、重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影响。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PPT材料,通过教材引言思考新中国建立后怎么开展外交活动,与传统的外交有什么区别?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展示PPT地图直接使用两大阵营对立的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1、背景: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面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
2、内容、含义及意义
内容含义意义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1)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且逐步走向对峙;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潮流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敌视和经济封锁政策。
(3)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了外交政策。
2.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即不承认“旧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的屈辱不平等外交,在新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新型外交关系。
(2)“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废除一切过去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消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从新建立平等的外交。
3. 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
(1)同苏联等国家最先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3)日内瓦会议
(4)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
二、思想教育目标
1.使学生们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初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积极开展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外交政策,并且取得的了很大的外交成就,改变了中国过去屈辱的外交历史,显示了新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和评价,产生了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际相互关系的新准则,表明了新中国对于建立世界和平、国际秩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新中国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国际万隆会议,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有所提高,增加了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
(2)掌握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
(2)运用时间线索,分析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事业的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着想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
(2)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3)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原因;
(2)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发展至新中国建立;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2)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3. 课堂讲解:
(1)讲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
(2)讲解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3)讲解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4. 案例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三目,叙述了四个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新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特点;新中国与各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和外交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失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实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水平。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水平。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使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伪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展示近代旧中国政府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图片,引用周恩来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引用毛泽东在1949年6月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上的讲话“本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都愿意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明确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提出
新中国初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
材料展示:“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以前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它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些都是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第23课新中国的外交说课稿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采用专题式编写,必修一属于政治卷内容,讲述了中外古今的政治文明,体现了政治文明的传承性和创新性。本单元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50多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上承中国政治活动史,下启世界政治活动史,是中国政治活动史的收尾部分。是学好政治活动史和国际关系史的关键。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地位重要。对于学生理解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困难环境下,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绩,去体会新生政权确立的艰难以及中共领导人的外交智慧与才能。同时又承上启下,既可以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作对比,又是学习“外交关系的突破”和“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的基石。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步入世界外交舞台。讲述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
学情分析
初中已有的知识基础看,由于初中《历史与社会》已经对“建国初的外交政策”作了初步介绍,学生理解本课的难度相对降低。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正处在高一年级开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从历史学习角度看,具有明显的从初中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高中抽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对于外交活动虽有了解,但对于外交政策还是较为陌生,应注意培养学生探究较深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知道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有关内容;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完善;知道我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有关史实
2、理解:简述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国际环境;概述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政策的意义;认识我国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外交政策变化原因
三、教授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伪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四、课时:1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现代中国的第一位外交家是谁?他又为近现代的中国做出了那些贡献呢?由此导入
【讲授新课】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课件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内容含义意义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
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
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
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
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
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
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
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
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
致孤立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课件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课件4--8)
新中国步入50年代取得的最主要的外交成就时是什么?(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4)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
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公安三中熊家国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二战”后国际关系
的突出特点;外交方
针的主要内容
结合近代历史
和国际环境,理
解我国外交政
策的制定以及
所取得的外交
成就
探究新中国独
立自主外交与
旧中国屈辱外
交的根本区别
情境再现
历史比较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
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
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美国的外交孤立和中
苏建交;周恩来于
1953年底提出了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在处理国
际关系方面的
意义
问题探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
处理国与国之间,参与国际
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
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问题的基本准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5年亚非会议
周恩来总理在
万隆会议上提
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起到了
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
问题探究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
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
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亚非
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
民者参加的国际会议。
二、重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影响。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PPT材料,通过教材引言思考新中国建立后怎么开展外交活动,与传统的外交有什么区别?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展示PPT地图直接使用两大阵营对立的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1、背景: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面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
2、内容、含义及意义
内容含义意义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
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
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
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通过简单的说明让学生认识到它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的重大意义。在这里结合国际形势着重分析“新中国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方针?”,PPT展示。
联苏:苏联对中国民主革命长期支持;中苏政权性质和意识形态相似;站在苏联一边对中国更为有利;
不是屈从而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
附美:对共产主义和新中国的敌视;政权的性质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3、成就:在建国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用幻灯打出“毛泽东和斯大林”“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等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在建国第一年里新中国所取得的突出外交成就。
随着与我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增多,我们的外交在理论上取了突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美国敌视新中国;为同邻国和新兴国家发展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
用幻灯打出1953年和1954年接见印度、缅甸等国的代表团的情形
思考:中与印、缅达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原则共识?为什么?(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共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原因:历史上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都是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都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政权的任务,都面临美苏等大国的强权政治威胁,都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学生通过教材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及意义,教师作补充说明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核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保证)平等互惠(利)(基础)和平共处(目标)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迅速被付诸实践、发扬光大,并发挥重大作用。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这一目录主要由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学生阅读教材自填好学案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背景:1953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威胁。
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成果:《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日内瓦会议,即关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讨论,教师强调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在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和平解决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中国的作用: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成功;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结合课本[历史纵横]关于万隆会议的介绍,突出周恩来以卓越的智慧才能、高超的外交艺术和以理服人的真诚态度,力挽狂澜,使会议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成功召开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小结:通过构建本节知识体系,总结建国初新中国的外交建树,指出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