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1-2数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选修1-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统计案例1.线性回归方程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最小二乘法)其中,1221ni i i ni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ni ni i ini i iy y x xy y x xr 11221)()())((注:⑴r >0时,变量y x ,正相关;r <0时,变量y x ,负相关; 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条件概率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率称为B 发生时A 发生的条件概率. 记为P (A |B ) , 其公式为P (A |B )=P (AB )P (A )4相互独立事件(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B ,如果_ P (AB )=P (A )P (B ) ,则称A 、B 相互独立.(2)如果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有P (A 1A 2…A n )=_ P (A 1)P (A 2)…P (A n ).(3)如果A ,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1)2×2列联表设,A B 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变量121:,;A A A A =变量121:,;B B B B =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2列联表.(2)独立性检验根据2×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 ,B 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3) 统计量χ2的计算公式χ2=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考点一 合情推理与类比推理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退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它属于合情推理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外一类事物类似的性质的推理,叫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1) 找出两类事物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 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3) 一般的,事物之间的各个性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的.如果两个事物在某些性质上相同或相似,那么他们在另一写性质上也可能相同或类似,类比的结论可能是真的.(4) 一般情况下,如果类比的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越相关,那么类比得出的命题越可靠.考点二 演绎推理(俗称三段论)由一般性的命题推出特殊命题的过程,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考点三 数学归纳法: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 步骤:A.命题在n=1(或0n )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 B.假设在n=k 时命题成立 C.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完成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对任何自然数(或n>=0n ,且n N ∈)结论都成立。

高中数学选修1-2

高中数学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1.1 合情推理 2.1.2 演绎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2.2.2 反证法 全章素养整合 章末检测(二)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1.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1.2 复数的几何意义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3.2.1 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
意义 3.2.2 复数代数形式乘除运算 全章素养整合 章末检测(三)
第四章 框图 §4.1 流程图 §4.2 结构图 全章素养整合 章末检测(四)
返回上层
山东金太阳书业有限公司 数学(选修1-2)

使用说明
1 本光盘为成盘,欢迎使用。 本光盘内容为可编辑模式,使用中如发现压字现象,
2
请关闭全部幻灯片,重新打开即可。 3 点击——直接进入本科目内容演示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
用 §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
应用 全章素养整合 章末检测(一)

2020届高中数学分册同步讲义(选修1-2) 第3章 章末复习

2020届高中数学分册同步讲义(选修1-2) 第3章  章末复习

章末复习一、复数的有关概念例1 当实数a 为何值时,z =a 2-2a +(a 2-3a +2)i :(1)为实数;(2)为纯虚数;(3)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内;(4)复数z 对应的点在直线x -y =0上. 解 (1)由z ∈R ,得a 2-3a +2=0,解得a =1或a =2.(2)若z 为纯虚数,则⎩⎪⎨⎪⎧ a 2-2a =0,a 2-3a +2≠0,即⎩⎪⎨⎪⎧a =0或a =2,a ≠1,且a ≠2.故a =0. (3)若z 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则⎩⎪⎨⎪⎧a 2-2a >0,a 2-3a +2>0,∴⎩⎪⎨⎪⎧a <0或a >2,a <1或a >2,∴a <0或a >2. ∴a 的取值范围是(-∞,0)∪(2,+∞). (4)依题得(a 2-2a )-(a 2-3a +2)=0,∴a =2.反思感悟 (1)复数的概念主要包括复数的代数形式、复数的分类、复数相等、共轭复数及复数的模等知识点,其中,复数的分类及复数的相等是热点,复数分类中“纯虚数”的条件是难点和易错点.(2)复数的分类及对应点的位置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应该满足的条件问题,只需把复数化为代数形式,列出实部、虚部满足的方程(不等式)即可.跟踪训练1 复数z =log 3(x 2-3x -3)+ilog 2(x -3),当x 为何实数时:(1)z ∈R ;(2)z 为虚数. 解 (1)因为一个复数是实数的充要条件是虚部为0, 所以⎩⎪⎨⎪⎧x 2-3x -3>0,log 2(x -3)=0,x -3>0,解得x =4,所以当x =4时,z ∈R .(2)因为一个复数是虚数的充要条件是虚部不为0, 所以⎩⎪⎨⎪⎧x 2-3x -3>0,log 2(x -3)≠0,x -3>0,解得x >3+212且x ≠4.所以当x >3+212且x ≠4时,z 为虚数.二、复数及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例2 已知z 是复数,z +2i ,z2-i 均为实数(i 为虚数单位),且复数(z +a i)2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设z =x +y i(x ,y ∈R ),∵z +2i =x +(y +2)i 为实数,∴y =-2. ∵z 2-i =x -2i 2-i =15(x -2i)(2+i)=15(2x +2)+15(x -4)i 为实数,∴x =4.∴z =4-2i.∵(z +a i)2=(12+4a -a 2)+8(a -2)i ,根据条件,可知⎩⎪⎨⎪⎧12+4a -a 2>0,8(a -2)>0,解得2<a <6,∴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6).反思感悟 (1)复数z =a +b i(a ,b ∈R )同复平面上的点Z (a ,b )是一一对应的,同向量OZ →是一一对应的.(2)复数z =a +b i(a ,b ∈R )的模|z |=|a +b i|=a 2+b 2表示点Z (a ,b )到原点的距离,亦即向量OZ →的模|OZ →|.由此可知|z |=r 表示以原点为圆心,以r 为半径的圆.(3)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实质上是向量加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由减法的几何意义可知|z 1-z 2|表示复平面上两点Z 1,Z 2之间的距离.跟踪训练2 已知复平面内平行四边形ABCD ,A 点对应的复数为2+i ,向量BA →对应的复数为1+2i ,向量BC →对应的复数为3-i. (1)求点C ,D 对应的复数; (2)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 (1)∵向量BA →对应的复数为1+2i ,向量BC →对应的复数为3-i ,AC →=BC →-BA →, ∴向量AC →对应的复数为(3-i)-(1+2i)=2-3i. 又OC →=OA →+AC →,∴点C 对应的复数为(2+i)+(2-3i)=4-2i. ∵AD →=BC →,∴向量AD →对应的复数为3-i , 即AD →=(3,-1).设D (x ,y ),则AD →=(x -2,y -1)=(3,-1),∴⎩⎪⎨⎪⎧ x -2=3,y -1=-1,解得⎩⎪⎨⎪⎧x =5,y =0.∴点D 对应的复数为5. (2)∵BA →·BC →=|BA →||BC →|cos B ,∴cos B =BA →·BC →|BA →||BC →|=3-25×10=152=210.∴sin B =7210.∵S =|BA →||BC →|sin B =5×10×7210=7,故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7. 三、复数的四则运算例3 (1)计算:-23+i 1+23i +⎝ ⎛⎭⎪⎫21+i 2 018+(4-8i )2-(-4+8i )211-7i ; (2)已知z =1+i ,求z 2-3z +6z +1的模.解 (1)原式=i (1+23i )1+23i +⎣⎢⎡⎦⎥⎤⎝ ⎛⎭⎪⎫21+i 2 1 009+(4-8i +8i -4)(4-8i +4-8i )11-7i =i +(-i)1 009+0=0. (2)z 2-3z +6z +1=(1+i )2-3(1+i )+62+i =3-i2+i =1-i ,∵|1-i|=2,∴z 2-3z +6z +1的模为 2.反思感悟 (1)复数的除法运算是复数运算中的难点,如果遇到(a +b i)÷(c +d i)的形式,首先应该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再分母实数化. (2)虚数单位i 的周期性①i 4n +1=i ,i 4n +2=-1,i 4n +3=-i ,i 4n =1(n ∈N *); ②i n +i n +1+i n +2+i n +3=0(n ∈N *). 跟踪训练3 (1)已知z1+i =2+i ,则复数z 等于( )A .-1+3iB .1-3iC .3+iD .3-i 答案 B解析 ∵z1+i=2+i ,∴z =(1+i)(2+i)=2+3i -1=1+3i ,∴z =1-3i.(2)已知i 是虚数单位,若复数z 满足z i =1+i 则z 2等于( ) A .-2i B .2i C .-2 D. 2 答案 A解析 ∵z i =1+i ,∴z =1+i i =(1+i )i i 2=i -1-1=1-i ,∴z 2=(1-i)2=1-2i -1=-2i.1.设(1+i)x =1+y i ,其中x ,y 是实数,则|x +y i|等于( ) A .1 B. 2 C. 3 D .2 答案 B解析 由已知得x +x i =1+y i ,根据两复数相等的条件可得x =y =1, 所以|x +y i|=|1+i|= 2.2.若z =1+2i ,则4iz z -1等于( )A .1B .-1C .iD .-i 答案 C 解析4iz z -1=4i12+22-1=i.3.复数z =2+a i1+i (a ∈R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虚轴上,则a 等于( )A .2B .-1C .1D .-2 答案 D解析 z =2+a i 1+i =(2+a i )(1-i )(1+i )(1-i )=(2+a )+(a -2)i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2+a 2,a -22且在虚轴上,所以2+a =0,即a =-2.4.若复数z 满足|z |-z =101-2i ,则z =________.答案 3+4i解析 设z =a +b i(a ,b ∈R ),则z =a -b i , ∵|z |-z =101-2i ,∴|z |-z =2+4i ,则a 2+b 2-a +b i =2+4i ,∴⎩⎨⎧a 2+b 2-a =2,b =4,解得⎩⎪⎨⎪⎧a =3,b =4,∴z =3+4i.5.设z =1-i(i 是虚数单位),则在复平面内z 2+2z 对应的点位于第________象限.答案 四解析 由z =1-i 得,z 2+2z =(1-i)2+21-i =-2i +2(1+i )2=-2i +1+i =1-i ,对应的点位于第四象限.。

高中数学选修1-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高中数学选修1-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高中数学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选修1—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练习(P30)1、由12341a a a a ====,猜想1na=.2、相邻两行数之间的关系是:每一行首尾的数都是1,其他的数都等于上一行中与之相邻的两个数的和.3、设111O PQ R V -和222O P Q R V -分别是四面体111O PQ R -和222O P Q R -的体积,的体积, 则111222111222O PQR O P Q R V OP OQ OR V OP OQ OR --=××. 4、略. 练习(P33)1、略.2、因为通项公式为n a 的数列{}n a ,若1n na p a +=,p 是非零常数,则{}n a 是等比数列;是等比数列; …………………………大前提…………………………大前提又因为0cq ¹,则q 是非零常数,则11n n nna cq q a cq ++==;……………………小前提……………………小前提 所以,通项公式为(0)n n a cq cq =¹的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结论……………………结论 3、由A D B D >,得到ACD BCD Ð>Ð的推理是错误的. 因为这个推理的大前提是因为这个推理的大前提是“在同一“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前提是“AD BD >”,而AD 与BD 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4、略.习题2.1A 组(P35) 1、2(1)n -(n 是质数,且5n ³)是24的倍数.2、21n a n =+()n N *Î. 3、2F V E +=+. 4、当6n £时,122(1)n n -<+;当7n =时,122(1)n n -=+;当8n =时,122(1)n n ->+()n N *Î.5、212111(2)n n A A A n p++³-(2n >,且n N *Î). 6、121217n n b b b b b b -=(17n <,且n N *Î).7、如图,作DE ∥AB 交BC 于E . 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AD ∥BE ,AB ∥DE . 所以四边形所以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 DEBAC(第7题)又因为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所以AB DE =.因为与同一条线段等长的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因为与同一条线段等长的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因为与同一条线段等长的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 又因为AB DE =,AB DC =, 所以DE DC =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是相等的. 又因为△DEC 是等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所以DEC C Ð=Ð 因为平行线的同位角相等因为平行线的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DEC Ð与B Ð是平行线AB 和DE 的同位角的同位角, , 所以DEC B Ð=Ð 因为等于同角的两个角是相等的,因为等于同角的两个角是相等的, 又因为DEC C Ð=Ð,DEC B Ð=Ð, 所以B C Ð=Ð习题2.1B 组(P35) 1、由123S =-,234S =-,345S =-,456S =-,567S =-,猜想12n n S n +=-+.2、略.3、略.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练习(P42)1、因为44222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2q q q q q q q -=+-=,所以,命题得证. 2、要证67225+>+,只需证22(67)(225)+>+, 即证1324213410+>+,即证42210>,只需要22(42)(210)>,即证4240>,这是显然成立的. 所以,原命题得证.3、因为、因为222222222()()()(2sin )(2tan )16sin tan a b a b a b a a a a -=-+==, 又因为又因为 sin (1cos )sin (1cos )1616(tan sin )(tan sin )16cos cos ab a a a a a a a a a a +-=+-=×22222222sin (1cos )sinsin161616sin tan cos cos aa aa a a aa-===,从而222()16a b ab -=,所以,命题成立.说明:进一步熟悉运用综合法、分析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思考过程与特点.练习(P43)1、假设B Ð不是锐角,则90B г°. 因此9090180C B Ð+г°+°=°. 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 从而,B Ð一定是锐角.2、假设2,3,5成等差数列,则2325=+.所以22(23)(25)=+,化简得5210=,从而225(210)=,即2540=, 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假设不成立. 从而,2,3,5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说明:进一步熟悉运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思考过程与特点.习题2.2A 组(P44) 1、因为、因为(1tan )(1tan )2A B ++=展开得展开得1tan tan tan tan 2A B A B +++=,即tan tan 1tan tan A B A B +=-. ① 假设1tan tan 0A B -=,则cos cos sin sin 0cos cos A B A B A B -=,即cos()0cos cos A B A B += 所以cos()0A B +=.因为A ,B 都是锐角,所以0A B p <+<,从而2A B p+=,与已知矛盾.因此1tan tan 0A B -¹.①式变形得①式变形得 tan tan 11tan tan A BA B +=-,即tan()1A B +=. 又因为0A B p <+<,所以4A B p+=.说明:本题也可以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使用完成证明. 2、因为PD ^平面ABC ,所以PD AB ^. 因为AC BC =,所以ABC D 是等腰三角形. 因此ABC D 底边上的中线CD 也是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高, 因而CD AB ^ 所以AB ^平面PDC . 因此AB PC ^.3、因为,,a b c 的倒数成等差数列,所以211b ac =+.假设2B p<不成立,即2B p³,则B 是ABC D 的最大内角,的最大内角,所以,b a b c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从而从而 11112a c b b b +>+=. 这与211b a c =+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因此,2B p<.习题2.2B 组(P44) 1、因为、因为 1tan 12tan aa-=+,所以12tan 0a +=,从而2sin cos 0a a +=.另一方面,要证另一方面,要证3sin 24cos2a a =-, 只要证226sin cos 4(cos sin )a a a a =-- 即证即证 222sin 3sin cos 2cos 0a a a a --=,即证即证 (2s i n c o s )(s i n 2c o s a a a a+-= 由2sin cos 0a a +=可得,(2sin cos )(sin 2cos )0a a a a +-=,于是命题得证.说明:本题可以单独使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进行证明,但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使用进行证明的思路更清晰.2、由已知条件得、由已知条件得2b ac = ① 2x a b =+,2y b c =+ ②要证2a cx y +=,只要证2ay cx xy +=,只要证224ay cx xy +=由①②,得由①②,得22()()2ay cx a b c c a b ab ac bc +=+++=++, 24()()2x y a b b c a b b a c b c a b a c b c=++=+++=++, 所以,224ay cx xy +=,于是命题得证.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A 组(P46)1、图略,共有(1)1n n -+(n N *Î)个圆圈.2、333n 个(n N *Î).3、因为2(2)(1)4f f ==,所以(1)2f =,(3)(2)(1)8f f f ==,(4)(3)(1)16f f f ==………… 猜想()2n f n =.4、如图,设O 是四面体A BCD -内任意一点,连结AO ,BO ,CO ,DO 并延长交对面于A ¢,B ¢,C ¢,D ¢,则,则1O A O B O C O D A A B B C C D D ¢¢¢¢+++=¢¢¢¢ 用“体积法”证明:用“体积法”证明: O A O B O C O DA AB BC CD D¢¢¢¢+++¢¢¢¢ O B C D O C D AO D A B OA B C A B C D BC D A CD AB D A B CV VV V V VVV --------=+++1A B C D A B C DVV --==5、要证、要证(1tan )(1tan )2A B ++= 只需证只需证 1tan tan tan tan 2A B A B +++=即证即证t a n t a n 1t a n t a A B A B +=- 由54A B p +=,得tan()1A B +=. ①又因为2A B k p p +¹+,所以tan tan 11tan tan A BA B+=-,变形即得①式.所以,命题得证. 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B 组(P47)1、(1)25条线段,16部分;部分; (2)2n 条线段;条线段;(3)222n n ++部分. 2、因为90BSC Ð=°,所以BSC D 是直角三角形.A BCDA'B'D'C'(第4题)在Rt BSC D 中,有222BC SB SC =+.类似地,得类似地,得 222AC SA SC =+,222AB SB SA =+ 在ABC D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中,根据余弦定理得2222cos 02AB AC BC SA A AB AC AB AC+-==>××2222cos 02AB BC AC SB B AB BCAB BC+-==>×× 2222cos 02BC AC AB SC C BC ACBC AC +-==>×× 因此,,,A B C 均为锐角,从而ABC D 是锐角三角形. 3、要证、要证cos 44cos 43b a -= 因为因为 cos 44cos 4cos(22)4cos(22)b a b a -=´-´ 2212sin 24(12sin 2)b a =--´-222218s i n c o s 4(18s i n c o s )b b a a =--´-222218s i n (1s i n )4[18s i n (1s i n )]bb a a=---´-- 只需证只需证 222218sin (1sin )4[18sin (1sin )]3b b a a ---´--= 由已知条件,得由已知条件,得 sincos sin2q q a +=,2sin sin cos b q q =,代入上式的左端,得代入上式的左端,得 222218sin (1sin )4[18sin (1sin )]b b a a ---´-- 2238sin cos (1sin cos )32sin (1sin )q q q q a a =---+-2238sin cos 8sin cos 2(12sin cos )(32sin cos )q q q q q q q q =--+++-222238s i n c o s 8s i nc o s 68s i n c o s 8s i nc o sq q q q q q q q =--++-+ 3= 因此,cos 44cos 43b a -=。

高中数学选修1-2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高中数学选修1-2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新课程标准数学选修1—2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统计案例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练习(P8)1、画散点图的目的是通过变量的散点图判断两个变量更近似于什么样的函数关系,以确定是否直接用线性回归模型来拟合原始数据.说明:学生在对常用的函数图象比较了解的情况下,通过观察散点图可以判断两个变量的关系更近似于哪种函数.2、分析残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寻找异常点,就是残差特别大的点,考察相应的样本数据是否有错.(2)分析残差图可以发现模型选择是否合适.说明:分析残差是回归诊断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样本数据中的错误,分析模型选择是否合适,是否有其他变量需要加入到模型中,模型的假设是否正确等. 本题只要求学生能回答上面两点即可,主要让学生体会残差和残差图可以用于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3、(1)解释变量和预报变量的关系式线性函数关系.R=.(2)21说明:如果所有的样本点都在一条直线上,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一定是该直线,所以每个=+,没有随机误差项,是严样本点的残差均为0,残差平方和也为0,即此时的模型为y bx aR=.格的一次函数关系. 通过计算可得21习题1.1 (P9)1、(1)由表中数据制作的散点图如下:从散点图中可以看出GDP值与年份近似呈线性关系.y表示GDP值,t表示年份. 根据截距和斜率的最小二乘计算公式,得(2)用tˆ14292537.729a≈-,ˆ7191.969b≈从而得线性回归方程ˆ7191.96914292537.729=-.y t残差计算结果见下表.GDP 值与年份线性拟合残差表(年实际GDP 值为117251.9,所以预报与实际相差4275.540-.(4)上面建立的回归方程的20.974R =,说明年份能够解释约97%的GDP 值变化,因此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刻画GDP 和年份的关系.说明:关于2003年的GDP 值的来源,不同的渠道可能会有所不同.2、说明:本题的结果与具体的数据有关,所以答案不唯一.3、由表中数据得散点图如下:从散点图中可以看出,震级x 与大于或等于该震级的地震数N 之间不呈线性相关关系,随着x 的减少,所考察的地震数N 近似地以指数形式增长. 做变换lg y N =,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x 和y 的散点图如下:从这个散点图中可以看出x 和y 之间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因此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它们之间的关系. 根据截距和斜率的最小二乘计算公式,得ˆ 6.704a≈,ˆ0.741b ≈-, 故线性回归方程为 ˆ0.741 6.704y x =-+. 20.997R ≈,说明x 可以解释y 的99.7%的变化.因此,可以用回归方程 0.741 6.704ˆ10x N-+= 描述x 和N 之间的关系. 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练习(P15)列联表的条形图如图所示.由图及表直观判断,好像“成绩优秀与班级有关系”. 因为2K 的观测值0.653 6.635k ≈<,由教科书中表1-11克重,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不能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说明:(1)教师应要求学生画出等高条形图后,从图形上判断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 这里通过图形的直观感觉的结果可能会出错.(2)本题与例题不同,本题计算得到的2K 的观测值比较小,所以没有理由说明“成绩优秀与班级有关系”. 这与反证法也有类似的地方,在使用反证法证明结论时,假设结论不成立的条件下如果没有推出矛盾,并不能说明结论成立也不能说明结论不成立. 在独立性检验中,没有推出小概率事件发生类似于反证法中没有推出矛盾.习题1.2 (P16)1、假设“服药与患病之间没有关系”,则2K 的值应该比较小;如果2K 的值很大,则说明很可能“服药与患病之间没有关系”. 由列联表中数据可得2K 的观测值 6.110 5.024k ≈>,而由教科书表1-11,得2( 5.024)0.025P K ≥≈,所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25的前提下可以认为“服药与患病之间有关系”. 又因为服药群体中患病的频率0.182小于没有服药群体中患病的频率0.400,所以“服药与患病之间关系”可以解释为药物对于疾病有预防作用. 因此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25的前提下,可以认为药物有效.说明:仿照例1,学生很容易完成此题,但希望学生能理解独立性检验在这里的具体含义,即“服药与患病之间关系”可以解释为“药物对于疾病有预防作用”.2、如果“性别与读营养说明之间没有关系”,由题目中所给数据计算,得2K 的观测值为8.416k ≈,而由教科书中表1-11知2(7.879)0.005P K ≥≈,所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5的前提下认为“性别与读营养说明之间有关系”.3、说明:需要收集数据,所有没有统一答案. 第一步,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数据后得到列联表;第二步,类似上面的习题做出判断.4、说明:需要从媒体上收集数据,学生关心的问题不同,收集的数据会不同. 第一步,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数据后得到列联表;第二步,类似上面的习题做出判断.第一章 复习参考题A 组(P19)根据散点图,可以认为中国人口总数与年份呈现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选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方程.由最小二乘法的计算公式,得 2095141.503a ≈-,1110.903b ≈,则线性回归方程为 ˆ1110.9032095141.503yx =-. 由2R 的计算公式,得 20.994R ≈,明线性回归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效果很好.根据回归方程,,预计2003年末中国人口总数约为129997万人,而实际情况为129227万人,预测误差为770万人;预计2004年末中国人口总数约为131108万人,而实际情况为129988万人,预测误差为1120万人.说明: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2003). 由于人数为整数,所以预测的数据经过四舍五入的取整运算.2、(1)将销售总额作为横轴,利润作为纵轴,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散点图如下:由于散点图中的样本点基本上在一个带形区域内分布,猜想销售总额与利润之间呈现线性相关关系.(2)由最小二乘法的计算公式,得 ˆ1334.5a≈,ˆ0.026b ≈, 则线性回归方程为 ˆ0.0261334.5yx =+ 其残差值计算结果见下表:(3)对于(2)中所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20.457R ≈,说明在线性回归模型中销售总额只能解释利润变化的46%,所以线性回归模型不能很好地刻画销售总额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说明:此题也可以建立对数模型或二次回归模型等,只要计算和分析合理,就算正确.3、由所给数据计算得2K 的观测值为 3.689k ≈,而由教科书中表1-11知2( 2.706)0.10P K ≥=所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0的前提下认为“婴儿的性别与出生的时间有关系”.第一章 复习参考题B 组(P19)1、因为 21(,)()ni i i Q a b y a bx ==--∑21(()())n i i i y bx y bx a y bx ==--+--+∑ 2211()()n n i i i i y bx y bx a y bx ===--++-+∑∑12()()ni i i y bx y bx a y bx =---+-+∑ 并且221()()n i a y bx n a y bx =-+=-+∑,12()()n i i i y bx y bx a y bx =--+-+∑ 1()(())ni i i a y bx y bx ny nbx ==-+--+∑ ()()0a y b x n y n b xn y n b x=-+--+= 所以 221(,)()()ni i i Q a b y bx y bx n a y bx ==--++-+∑.考察上面的等式,等号右边的求和号中不包含a ,而另外一项非负,所以ˆa和ˆb 必然使得等号右边的最后一项达到最小值,即 ˆˆ0ay bx -+=, 即ˆˆy a bx =+. 2、总偏差平方和21()n i i y y =-∑表示总的效应,即因变量的变化效应;残差平方和21ˆ()ni i y y =-∑表示随机误差的效应,即随机误差的变化效应;回归平方和21ˆ()ni yy =-∑表示表示变量的效应,即自变量的变化效应. 等式 222111ˆˆ()()()n n n i ii i i y y y y y y ===-=-+-∑∑∑ 表示因变量的变化总效应等于随机误差的变化效应与自变量的变化效应之和.3、说明:该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应用回归分析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应该包括如何获取数据,如何根据散点图寻找合适的模型去拟合数据,以及所得结果的解释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复数的概念与运算(文)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复数的概念与运算(文)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复数的概念与运算【学习目标】1.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虚数单位i 、虚数、纯虚数、复数、实部、虚部等。

2.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3. 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会用复平面内的点和向量来表示复数。

4. 会进行复数的加、减运算,理解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5. 会进行复数乘法和除法运算。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复数的基本概念1.虚数单位i数i 叫做虚数单位,它的平方等于1-,即21i =-。

要点诠释:①i 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21x =-的一个根,方程21x =-的另一个根是i -;②i 可与实数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2. 复数的概念形如a bi +(,a b R ∈)的数叫复数,记作:z a bi =+(,a b R ∈);其中:a 叫复数的实部,b 叫复数的虚部,i 是虚数单位。

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 表示。

要点诠释:复数定义中,,a b R ∈容易忽视,但却是列方程求复数的重要依据.3.复数的分类对于复数z a bi =+(,a b R ∈)若b=0,则a+bi 为实数,若b≠0,则a+bi 为虚数,若a=0且b≠0,则a+bi 为纯虚数。

分类如下:用集合表示如下图:4.复数集与其它数集之间的关系 N Z Q R C (其中N 为自然数集,Z 为整数集,Q 为有理数集,R 为实数集,C 为复数集。

) 知识点二: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即:特别地:00a bi a b +=⇔==.要点诠释:① 一个复数一旦实部、虚部确定,那么这个复数就唯一确定;反之一样.② 根据复数a+bi 与c+di 相等的定义,可知在a=c ,b=d 两式中,只要有一个不成立,那么就有a+bi≠c+di (a ,b ,c ,d ∈R ).③ 一般地,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 如果两个复数都是实数,就可以比较大 小;也只有当两个复数全是实数时才能比较大小.④ 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提供了将复数问题化归为实数问题来解决的途径,这也是本章常用的方法, 简称为“复数问题实数化”.知识点三、复数的加减运算1.复数的加法、减法运算法则:设1z a bi =+,2z c di =+(,,,a b c d R ∈),我们规定: 12()()()()z z a bi c di a c b d i +=+++=+++21()()z z c a d b i -=-+-要点诠释:(1)复数加法中的规定是实部与实部相加,虚部与虚部相加,减法同样。

《反证法》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PPT课件(第2.2.2课时)

《反证法》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PPT课件(第2.2.2课时)

知识要点
反证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 (1)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 (2)如果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 少的几种情形.
知识要点
用反证法证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 (1)周密考察原命题结论的否定事项, 防止否定不当或有所遗漏; (2)推理过程必须完整,否则不能说明命题的真伪性; (3)在推理过程中,要充分使用已知条 件,否则推不出矛盾,或者不能断定推出的结果是错误的.
矛盾
所以 _假__设__不__成__立 ,即求证的命题正确. 命题成立
l3
P
l1
l2
知识要点
反证法的步骤 一、提出假设 假设待证命题不成立,或是命题的反面成立. 二、推理论证 以假设为条件,结合已知条件推理,得出与已知条件或是正确命题相矛盾的结论. 三、得出矛盾 这与“......”相矛盾. 四、结论成立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的命题成立.
∴ ∠ 1 =∠ 2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l 3∥ 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归纳
l1
l1
l2
P 2
l1
3
请同学们自己比较两种证明方法的各自特点,从中体验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新知探究
结合我们讲过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思考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 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矛盾等.
知识要点
宜用反证法证明的题型
(1)以否定性判断作为结论的命题; (2)某些定理的逆命题; (3)以“至多”、“至少”或“不多于”等形式陈述的命题; (4)关于“唯一性”结论的命题; (5)解决整除性问题; (6)一些不等量命题的证明; (7)有些基本定理或某一知识体系的初始阶段; (8)涉及各种“无限”结论的命题等等.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选修1-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统计案例1 .线性回归方程① 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② 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 线性回归方程:y bx a (最小二乘法)a y bx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x,y ).2. 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n n2 2(X i x)2(y i y)2i 1i 1注:⑴r >0时,变量x,y 正相关;r <0时,变量x, y 负相关;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接近 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 条件概率对于任何两个事件 A 和B,在已知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 率称为B 发生时A 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RA B ),其公式为RA B P (ABP (A )其中,nX i y i i 1n2 Xii 1nx y-2nxn__(X i x)(y i y)i 1独立炖检整 绽计炭M一可红件化的回扫分析 「|松件膛 「闹互独立爭件L 曲小二乘法求线性回SJ 方租2 X 2 的独立性故验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4相互独立事件(1) 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 A , B,如果_RAE) = P (A )P (B ),则 称A B 相互独立.(2) 如果A,A ,…,An 相互独立,则有RAA …A) = _RA)RA)… RA). ⑶ 如果A , B 相互独立,则A 与B,入与B,入与B 也相互独立.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1) 2 X 2列联表设代B 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 都可以取两个值,变量A :A,A 2瓦;变 量 B : B I ,B 2 B I ;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X 2列联表.(2) 独立性检验根据2X 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 A , 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X 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3) 统计量x 2的计算公式_________ n (ad — be ) 2 ________x 2= (a + b )( e + d )( a + e )(b + d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考点一合情推理与类比推理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退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 理,叫做归纳推理,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它属于合情推理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 (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外一类事物类似的性质的推理,叫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1) 找出两类事物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 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3) —般的,事物之间的各个性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的.如果两个事物在某些性质上相同或相似,那么他们在另一写性质上也可能相同或类似 ,类比的结论可能是真的.(4) 一般情况下,如果类比的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越相关,那么类比得出的命题越可靠.考点二演绎推理(俗称三段论)0;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由一般性的命题推出特殊命题的过程,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考点三数学归纳法: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 • 步骤:A.命题在n=1 (或n 0)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B. 假设在n=k 时命题成立C. 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完成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对任何自然数 (或n>=圧,且n N )结论都成立。

高中选修数学知识点

高中选修数学知识点

高中选修数学知识点由于您没有给出具体的高中选修数学的板块内容(例如选修1 - 1、选修2 - 2等),以下为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 - 1知识点整理:一、常用逻辑用语。

1. 命题及其关系。

- 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 四种命题: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充分条件: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 必要条件:如果q⇒p,则p是q的必要条件。

- 充要条件:如果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记作p⇔q。

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 “且”:命题p∧q,当p、q都为真时,p∧q为真,否则为假。

- “或”:命题p∨q,当p、q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q为真,当p、q都为假时,p∨q为假。

- “非”:命题¬p,p为真时,¬p为假;p为假时,¬p为真。

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 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例如∀x∈M,p(x)。

- 存在量词: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用“∃”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例如∃x∈M,p(x)。

-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二、圆锥曲线与方程。

1. 椭圆。

- 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 标准方程:- 当焦点在x轴上时,frac{x^2}{a^2}+frac{y^2}{b^2} = 1(a>b>0),其中c^2=a^2-b^2,焦点坐标为(± c,0)。

- 当焦点在y轴上时,frac{y^2}{a^2}+frac{x^2}{b^2}=1(a > b>0),焦点坐标为(0,± c)。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框图(1)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框图(1)

⼈教版⾼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框图(1)⼈教版⾼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框图【学习⽬标】1.通过具体实例,进⼀步认识程序框图,了解⼯序的流程图。

2.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体会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

3. 能画出简单问题的结构图,能解读结构图。

【要点梳理】要点⼀、框图的分类本节概念分类如右图:要点⼆、流程图的概念、分类及其关系1. 流程图:由⼀些图形符号和⽂字说明构成的图⽰称为流程图,它常⽤来表⽰⼀些动态过程,通常会有⼀个“起点”,⼀个或多个“终点”.2. 流程图的分类:流程图可分为程序框图与⼯序流程图.3. 程序框图:程序框图就是算法步骤的直观图⽰,算法的输⼈、输出、条件、循环等基本单元构成了程序框图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由流程线来建⽴。

要点诠释:程序框图主要⽤于描述算法,⼀个程序的流程图要基于它的算法。

在设计流程图的时候要分步进⾏,把⼀个⼤的流程图分割成⼩的部分,按照三个基本结构,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来局部安排,最后把流程图进⾏部分之间的组装,从⽽完成完整的程序流程图.4.⼯序流程图:流程图可⽤于描述⼯业⽣产的流程,这样的流程图称为⼯序流程图.要点诠释:⼯序流程图(统筹图)⽤于描述⼯业⽣产流程。

每⼀个矩形框代表⼀道⼯序,流程线则表⽰两相邻⼯序之间的关系,这是⼀个有向线,⽤于指⽰⼯序进展的⽅向,因此画图时要分清先后顺序,判断是⾮区别,分清流向.特别注意:在程序框图中可以有⾸尾相接的圈图或循环回路,⽽在⼯序流程图上,不允许出现⼏道⼯序⾸尾相接的圈图或循环回路.要点三、程序框图、⼯序流程图的画图与识图1.程序框图的画法:最基本的程序框有四种:起⽌框,输⼊输出框,处理框(执⾏框),判断框.画法要求:(1)使⽤标准的框图符号;(2)框图⼀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画;(3)除判断框外,⼤多数程序框只有⼀个进⼊点和⼀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个退出点的唯⼀符号;(4)⼀种判断框是“是”与“否”两分⽀的判断,⽽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种是多分⽀判断,有⼏种不同的结果;(5)在框图符号内描述的语⾔要⾮常简练、清楚.2.⼯序流程图的画法:将⼀个⼯作或⼯程从头⾄尾依先后顺序分为若⼲道⼯序(即⾃顶向下),每⼀道⼯序⽤矩形框表⽰,并在该矩形框内注明此⼯序的名称或代号.两相邻⼯序之间⽤流程线相连.有时为合理安排⼯程进度,还要在每道⼯序框上注明完成该⼯序所需的时间.开始时⼯序流程图可以画得粗疏,然后再对每⼀框逐步细化。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61389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61389

知识点总结选修1-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统计案例1.线性回归方程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最小二乘法)其中,1221ni i i ni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ni ni i ini i iy y x xy y x xr 11221)()())((注:⑴r >0时,变量y x ,正相关;r <0时,变量y x ,负相关; 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条件概率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率称为B 发生时A 发生的条件概率. 记为P (A |B ) , 其公式为P (A |B )=P (AB )P (A )4相互独立事件(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B ,如果_ P (AB )=P (A )P (B ) ,则称A 、B 相互独立.(2)如果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有P (A 1A 2…A n )=_ P (A 1)P (A 2)…P (A n ).(3)如果A ,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1)2×2列联表设,A B 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变量121:,;A A A A =变量121:,;B B B B =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2列联表.(2)独立性检验根据2×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 ,B 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3) 统计量χ2的计算公式χ2=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考点一 合情推理与类比推理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退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它属于合情推理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外一类事物类似的性质的推理,叫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1) 找出两类事物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 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3) 一般的,事物之间的各个性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的.如果两个事物在某些性质上相同或相似,那么他们在另一写性质上也可能相同或类似,类比的结论可能是真的.(4) 一般情况下,如果类比的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越相关,那么类比得出的命题越可靠.考点二 演绎推理(俗称三段论)由一般性的命题推出特殊命题的过程,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考点三 数学归纳法: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 步骤:A.命题在n=1(或0n )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 B.假设在n=k 时命题成立 C.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完成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对任何自然数(或n>=0n ,且n N ∈)结论都成立。

人教版高中数学新课程选修1-2学习指导

人教版高中数学新课程选修1-2学习指导

人教版高中数学新课程选修1-2学习指导第一局部 统计案例一、常识要求及变化1.《课程尺度》中对本模块的内容及要求:通过典型案例,学习以下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在必修课程学习统计的根底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进一步领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思想,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2.课程尺度要求与大纲比拟3.阶段性要求与终结要求的说明〔1〕会求回归直线方程回归直线方程是在学习《数学》必修3后,继续对线性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内容包罗 作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x b a y ˆˆˆ+=以及回归系数b a ˆ,ˆ等.了解求回归直线方程的一般步调:①作出散点图〔由样本点是否呈条状分布来判断两个量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假设存在线性相关关系→②求回归系数b a ˆ,ˆ→③写出回归直线方程x b a y ˆˆˆ+=,并操纵回归直线方程进行预测说明.如,提问:按照所求方程能否求出给定身高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也就是身高为172厘米的女大学生的体重必然是60.316吗?对你的预测可以做一下解释吗?〔1〕求〔2〕预测水深为1.95m 时水的流速y 是多少?回归直线方程求解需要复杂的运算,随着新课程尺度的继续实施和新课程高考鼎新的不竭深入,考查学生数据处置能力,出格是运用计算器等现代技术东西对进行数据处置的能力,将是鼎新的标的目的之一.求解:回归直线方程时要遇到很复杂的运算,为准确运算,可借助计算器与计算机,先列表求出相关数据,然后求回归系数b a ˆ,ˆ. 从而写出回归直线方程.〔2〕了解随机误差的概念及其它对预报变量的影响从散点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样本点分布在某一直线的附近,而不是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不克不及用一次函数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时我们把身高与体重的关系用下面的线性回归模型来暗示:y=bx+a+e,此中a,b为待定的未知参数,e称为随机误差.〔3〕能进行简单回归阐发能从散点图直不雅的判断相关关系,但散点图不明显时,我们就要进行相关性查验,按照相关系数∑∑∑---=))((2222y nyx nxy x nyxriiii判断:||r越接近1时,线性相关程度越强;||r越接近0时,线性相关程度越弱.在确定具有线性关系后,就需成立回归模型,而成立回归模型的根本步调是:①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哪个变量是解释变量,哪个变量是预报变量;②画好确定好的解释变量和预报变量的散点图,不雅察它们之间的关系〔线性关系〕.③由经验确定回归方程的类型.④按必然规那么估计回归方程中的参数baˆ,ˆ〔最小二乘法〕;⑤得出结论后在阐发残差图是否异常,假设存在异常,那么查验数据是否有误,后模型是否适宜等.例:为研究重量y):x对弹簧长度克单位(〔单元:厘米〕的影响,对不同重量的6根弹簧进行测量,数据如下表:①画出散点图;②如果散点图中的各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的附近,求y与x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③对y、x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查验;④画出残差图,并说明它是否异常.线性回归阐发是统计中额定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新课程高考鼎新的不竭深入,这局部的内容也将回越来越受到重视.非线性回归问题有时并不给出经验公式,这时候我们可以画出已时数据的散点图,把它与必修模块数学1中学过的各种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等〕图象比拟,挑选一种跟这些点拟合最好成的函数,然后采纳适当的置换,把问题化为线性回归问题,使其得到解决〔如课本的例2〕.〔4〕有关理论要求学生理解,公式也不需要死记硬背.二、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通过对实际问题的阐发,了解回归阐发的必要性与回归阐发的一般步调;②测验考试做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③能用所学的常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回归阐发,体会回归阐发的实际价值与根本思想.④了解独立性查验的常用方法:三维柱形图和二维条形图,及其K²〔或R²〕的大小关系.⑤并能运用本身所学的常识对具体案例进行查验.确定以上内容为教学重点是基于以下考虑:⑴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成分,是我们以后要经常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学习它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而且他渗透比拟抽象的数学建模思想入门时学生会感到有必然的难度,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高中数学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全章归纳总结 新人教A版选修1-2

高中数学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全章归纳总结 新人教A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归纳推理【要点梳理】1、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称为 任何推理包括 和 两个部分。

是推理所依据的命题,它告诉我们 是什么, 是根据前提推得的命题,它告诉我们 是什么。

2、从个别事实中推演车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通常称为 ,它的思维过程是3、归纳推理有如下特点(1)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 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 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含的范围。

(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 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它 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

(填“能”或“不能”)(3)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 的推理,通过归纳法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指点迷津】1、运用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什么?首先,通过观察特例发现某些相似性(特例的共性或一般规律);然后,把这种相似性推广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然后,对所得的一般性命题进行检验。

2、在数学上,检验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是否能进行严格的证明。

3、归纳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什么?S 1具有P ;S 2具有P ;……;S n 具有P (S 1、S 2、…、S n 是A 类事件的对象) 所以A 类事件具有P【典型例题】例1、设N n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x f n n ∈'='='==-),()(,),()(),()(,sin )(112010 ,则)()(2005=x fA 、x sinB 、x sin -C 、x cosD 、x cos - 【解析】:,cos )(sin )(1x x x f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42615432x f x f x f x x x f x f x x x f xx x f xx x f x x x f n n ====-='==='=='-=-='-=-='=+故可猜测)(x f n 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有x x f x f x f n n sin )(,cos )1()(2414-===++xf x f x x f n n sin )4()(cos )(4434==-=++故选C【点评】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是人们在日常活动和科学学习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推理方法,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应注意所探求的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因果关系。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及典型题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及典型题

选 修 1-2 知 识 点 总 结第一章:统计案例一.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正相关:如果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则称这两个变量的关系为正相关。

2.负相关:如果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则称这两个变量的关系为负相关。

3.回归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公式:⎪⎪⎩⎪⎪⎨⎧-=--=---=∑∑∑∑====xb y a xn x yx n yx x x y yx x b n i i ni ii n i i ini i1221121)()()((此公式不要求记忆)。

4.最小二乘法:求回归直线,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它的距离的平方最小的方法。

e :我们把线性回归模型e a bx y ++=,其中b a ,为模型的未知参数,e 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a bx y e i i i --=eˆ:我们用回归方程a x b y ˆˆˆ+=中的y ˆ估计a bx +,随机误差)(a bx y e +-=, 所以y y e ˆˆ-=是e 的估计量,故a x b y y y e ii i i i ˆˆˆˆ--=-=,e ˆ称为相应于点),(i i y x 的残差。

2R :∑∑==---=ni ini iy yyy R 12122)()ˆ(1,2R 的表达式中21)(∑=-ni i y y 确定,(1)2R 越大,残差平方和21)ˆ(∑=-ni i yy 越小,即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2)2R 越小,残差平方和21)ˆ(∑=-ni i yy 越大,即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差。

2R 越接近1,表示回归效果越好。

二.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分类变量:这种变量的不同“值”表示个体所属的不同类别的变量。

2.列联表:列出两个分类变量的频数表,称为列联表。

22⨯列联表:2K 的观测值:))()()(()(2d b c a d c b a bc ad n k ++++-=。

0k 表:如果0k k ≥,就推断“Y X ,有关系”,这种推断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α; 否则,在样本数据中没有发现足够证据支持结论“Y X ,有关系”。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选修2-1)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选修2-1)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数学选修2-1第一章:命题与逻辑结构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

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则p ⌝”。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真真真真假假真假真真假假假假假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7.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当p 、q 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记作“x ∃∈M ,()p x ”.10.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

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考前复习必备)

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考前复习必备)

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考前复习必备)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考前复习必备)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的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条件的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叫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公理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断言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两个命题称作互否命题.中会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将原命题的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则q”.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公理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被称作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则p”.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真真真真假假真假真真真假假假假四种几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全称命题“对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记作“x,px”.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当中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存在中的一个x,使px成立”,记作“x,px”.10、全称命题p:x,px,它的否定p:x,px.全称命题的尼奇基否定是特称命题.11、正方形内与两个定点F)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这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量(大于F1F2两个定点称为椭球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12、椭圆的几何性质:焦点的边线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图形标准方程范围顶点轴长焦点焦距对称性离心率准线方程x2y21ab0a2b2axa且byby2x21ab0a2b2bxb且aya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无名氏性;2六个反函数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7、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当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之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若p是真命题,则p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必是真命题.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概念全称量词,用“”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喻为全称命题.1a,0、2a,010,b、20,b10,a、20,a1b,0、2b,0短轴的长2b长轴的长2aF1c,0、F2c,0F10,c、F20,cF1F22cc2a2b2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cb2e120e1aaa2xca2yc13、设是椭圆卸任一点,点到F点到F2相异准线的距离为d2,1相异准线的距离为d1,第1页共5页则F1d1F2d2e.渐近线方程ybxayaxb16、径向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17、设是双曲线接掌一点,点到F点到F2对应杜博韦的距离为d2,1对应杜博韦的距离为d1,则14、平面但仅与两个定点F)的点的轨迹称为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双曲线.这两个定点称为焦点话题双曲线的焦点问题,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15、双曲线的几何学性质:焦点在y轴上焦点的位置焦点在x轴上F1d1F2d2e.18、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称为磁力线称为抛物线.定点F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称作抛物线的准线.19、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缴对称轴且交抛物线于、两点的线段,称为抛物线的“通径”,即2p.20、焦半径公式:图形标准方程范围顶点轴长焦点焦距对称性离心率准线方程x2y221a0,b02abxa或xa,yRy2x221a0,b02abya或ya,xRp;2p若点x0,y0在抛物线y22pxp0上,焦点为F,则Fx0;2p2若点x0,y0在抛物线x2pyp0上,焦点为F,则Fy0;2p2若点x0,y0在抛物线x2pyp0上,焦点为F,则Fy0.2若点x0,y0在抛物线y22pxp0上,焦点为F,则Fx021、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标准方程1a,0、2a,0F1c,0、F2c,010,a、20,aF10,c、F20,cy22pxy22pxx22py虚轴的长2b实轴的长2ax22pyp0F1F22cc2a2b2关于x轴、y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图形cb2e12e1aaa2xca2yc顶点0,0x轴y轴对称轴第2页共5页焦点pF,02xp2pF,02xp2pF0,2yp2pF0,2yp22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称为向量的减法,它遵循三角形法则.即:在空间任取一点,作a,b,则ab.24、实数与空间向量a的乘积a是一个向量,称做向量的数乘运算.当0时,a与a方准线方程离心率向相同;当0时,a与a方向相反;当0时,a为零向量,记为0.a的长度是ay0的长度的范围x0x0倍.22、空间向量的概念:25、设,为实数,a,b是空间任意两个矩阵,则数乘运算满足分配律及结合律.1在空间,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空间向量.2向量可用三条则表示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分配律:abab;结合律:aa.26、如果表示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称为共线属台向量或平行向量,并规定总和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共线.,记作.3向量的大小称为向量的切丛(或长度)27、向量共线的反函数: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虚4模(或长度)为0的向量称为零向量;模为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5与向量a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a的相反向量,记作a.6思路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23、空间一维的加法和减法:它遵循平行1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称为向量的加法,四边形法则.即:在空间以同一点为起点的两个已数,使ab.28、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称为共面向量.29、向量共面定理:空间一点位于投影C内的充要条件是存有有序内共实数对x,y,使或对空间任一定点,有或若四点,,,xyC;xyC;C共面,则xyzCxyz1.30、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在空间任取一点,作a,b,则称为向量a,b的夹角,记作a,b.九个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a,b0,.知向量a、b为邻边作有平行四边形C,则以起点的对角线C就是a与b的和,这种只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aa31、对于两个非零向量和b,若a,b,则向量,b互相垂直,记作ab.2第3页共5页a,b称为a,b的数量积,记作ab.即32、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则abcosababcosa,b.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33、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a,b的乘积.34、若a,b为非零向量,e为单位向量,则有1eaaeacosa,e;39、设e1,e2,e3为有公共起点的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称它们为单位正交基底),以e1,e2,e3的公共起点为原点,分别以e1,e2,e3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创建空间直角坐标系xyz.则对于空间给定一个向量p,一定可以把它翻转,并使它的起点与原点重合,得到向量p.存在有序实数组x,y,z,使得pxe1ye2ze3.把x,y,z称作向量p在单位正交基底e1,e2,e3下的坐标,记作px,y,z.此时,向量p的坐标是点2aba与b同向,aaa,aaa;2abab0;3ababa与b反向ab4cosa,b;5abab.ab在空间直角坐标系xyz中的坐标x,y,z.40、设ax1,y1,z1,bx2,y2,z2,则1abx1x2,y1y2,z1z2.2abx1x2,y1y2,z1z2.35、向量数乘积的运算律:1abba;2ababab;3abcacbc.3ax1,y1,z1.4abx1x2y1y2z1z2.5若a、b为非零向量,则abab0x1x2y1y2z1z20.36、若i,j,k是空间三个两两垂直的向量,则对空间一般而言向量p,存在有序实数组x,y,z,使得pxiyjzk,称xi,yj,zk为向量p在i,j,k上的分量.37、空间向量基本方程:若三个向量a,b,c不共面,则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实数组6若b0,则a//babx1x2,y1y2,z1z2.aaax12y12z12.7x1x2y1y2z1z2abcosa,b.8222222abx1y1z1x2y2z2x,y ,z,使得pxaybzc.38、若三个向量a,b,c不共面,则所有空间向量组成的开集是ppxaybzc,x,y,zR.这个集合可看作是由向量a,b,c生成的,9x1,y1,z1,x2,y2,z2,则d量称为点的位置向量.x2x1y2y1z2z1222.aa,b,c称为空间的一个末端,,b,c称为基向量.空间弹性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都可以构41、在空间中,所取一定点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的位置可以用向量来表示.向成为空间的一个基底.第4页共5页42、空间中任意这条直线l的位置可以由l前进方向上一个定点以及一个定方向确定.点是直线l上一点,向量a表示直线l的方向向量,则对于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有ta,这样点和向量a不仅可以确定直线l的位置,还可以具体表示出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43、空间中平面的位置可以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来确定.设这两条相交直线相交于点,它们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为平面上任意一点,存在有序实数对x,y,使得xayb,这样点与向量a,b就确定了直角的位置.44、直线l垂直,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a,则向量a称为球面的法向量.45、若空间不重合两条直线a,b的路径向量分别为a,b,则a//ba//b51、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转化为两点对应向量的模计算.52、在直线l上找一点,过挂网且垂直于直线l的向量为n,则定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ndcos,n.n53、点是平面外一点,是平面但仅的一定点,n为球面的一个法向量,则点到平面n的距离为dcos,n.abR,ababab0.46、若直线a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的法向量为n,且a,则a//a//anan0,aaa//nan.47、若空间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a,b,则//a//bab,abab0.48、设异面直线a,b的夹角为,方向向量为a,b,其夹角为,则有abcoscos.ab49、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l,平面的法向量为n,l与所成的角为,l与n的夹角为,ln则有sincos.ln50、设n1,n2是二面角l的两个面,的法向量,则向量n1,n2的夹角(或其补角)n1n2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若二面角l的平面角为,则cos.n1n2第5页共5页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的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结论和条件,则这八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现命题,另一个称作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恰巧的条件和结论命题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假定命题的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则q”.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和条件的否定,则两个这两个命题称为相互合作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被称作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则p”.6、七种命题的真假性:原命题逆命题真值否命题逆否命题真真真真真假假真假真真真假假假假三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全称命题“对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记作“x,px”.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隐含中所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含有存在短语命题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存在中的一个x,使px成立”,记作“x,px”.10、全称命题p:x,px,它的否定p:x,px.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11、平面内与两个挂网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自旋(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称为圆形.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12、椭圆的几何性质:焦点的位置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图形标准方程范围顶点轴长焦点焦距对称性离心率准线x2y21ab0a2b2axa且byb1a,0、2a,010,b、20,by2x21ab0a2b2bxb且aya10,a、20,a1b,0、2b,0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开放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定理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7、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当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此时,pq是假命题.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若p是真命题,则p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必是真命题.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短轴的长2b长轴的长2aF1c,0、F2c,0F10,c、F20,cF1F22cc2a2b2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cb2e120e1aaa2xca2yc13、设是椭圆上任一点,点到F1对应准线的相距为d1,点到F2对应准线的相距为d2,第1页共5页F1d1F2d2e.渐近线方程ybxayaxb16、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17、设是双曲线上任一点,点到F1对应准线的宽度为d1,点到F2对应准线的宽度为d2,则14、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常数非得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被称作双曲线.定点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风向标双曲线的焦距.15、双曲线的庞加莱性质:焦点在y轴上焦点的位置焦点在x轴上F1d1F2d2e.18、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极大值的轨迹称为抛物线.定点F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称为抛物线的准线.19、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且交抛物线于、两点的线段,称为抛物线的“通径”,即2p.20、焦半径公式:图形标准方程范围顶点轴长焦点焦距对称性离心率准线方程x2y221a0,b02abxa或xa,yR1a,0、2a,0F1c,0、F2c,0y2x221a0,b02abya或ya,xR10,a、20,aF10,c、F20,cp;2p2若点x0,y0在抛物线y2pxp0上,焦点为F,则Fx0;2p2若点x0,y0在抛物线x2pyp0上,焦点为F,则Fy0;2p2若点x0,y0在抛物线x2pyp0上,焦点为F,则Fy0.2若点x0,y0在抛物线y2pxp0上,焦点为F,则Fx0221、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虚轴的长2b实轴的长2ap0p0F1F22cc2a2b2关于x轴、y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图形cb2e12e1aa顶点0,0x轴y轴a2xca2yc对称轴第2页共5页焦点pF,02pF,02pF0,2pF0,22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称为向量算法的减法,它遵循三角形法则.即:在空间任取一点,作a,b,则ab.24、实数与空间向量a的乘积a是一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演算.当0时,a与a方准线方程xp2xp2yp2yp2离心率e1向相同;当0时,a与a方向相反;当0时,a为零向量,记为0.a的长度是ay0的长度的倍.范围x0x022、空间向量的概念:25、设,为实数,a,b是空间任一两个向量,则数乘运算满足分配律及结合律.分配律:abab;结合律:aa.1在空间,不具大小和方向的西向量称为空间向量.2向量可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坦承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26、如果表示空间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称为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并规定向量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共线.,记作.3向量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或长度)27、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及4模(或长度)为0的向量称为零向量;模为1的向量称做单位向量.5与向量a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等同称为a的相反向量,记作a.6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23、空间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它遵循平行1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称为向量的加法,四边形法则.即:在空间以同一点为起点的两个已数,使ab.28、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称为共面向量.29、向量共面定理:空间一点位于平面C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y,使xyC;xyC;或对空间任很大点,有或若四点,,,C共面,则xyzCxyz1.30、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在空间任取一点,作a,b,则称为向量a,b的夹角,记作a,b.两个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a,b0,.知向量a、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C,则以起点的对角线C就是a与b的和,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叫作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31、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和b,若a,b,则向量a,b互相垂直,记作ab.2第3页共5页称为a,b的数量积,记作ab.即32、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则abcosa,bababcosa,b.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33、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a,b的乘积.39、设e1,e2,e3终点为有公共起点的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矩阵(表示它们为单位正交基底),以e1,e2,e3的公共起点为原点,分别以e1,e2,e3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则对于空间任意一个向量p,一定可以把它平移,并使它的起点与原点重34、若a,b为非零向量,e为单位向量,则有1eaaeacosa,e;合,得到向量p.存在有序实数组x,y,z,使得pxe1ye2ze3.把x,y,z称作向量p在单位正交基底e1,e2,e3下的坐标,记作px,y,z.此时,向量p的坐标是点2aba与b同向,aaa,aaa;2abab0;3ababa与b反向ab4cosa,b;5abab.ab在空间直角坐标系xyz中的坐标x,y,z.bx,y,za40、设ax1,y1,z1,222,则1bx1x2,y1y2,z1z2.2abx1x2,y1y2,z1z2.35、向量数乘积的运算律:1abba;2ababab;3abcacbc.3ax1,y1,z1.4abx1x2y1y2z1z2.5若a、b为非零向量,则abab0x1x2y1y2z1z20.6若b0,则a//babx1x2,y1y2,z1z2.aaax12y12z12.x1x2y1y2z1z2ab8.cosa,b222222abx1y1z1x2y2z236、若i,j,k是空间三个两两垂直的向量,则对弹性任一向量p,存在有序实数组x,y,z,使得pxiyjzk,称xi,yj,zk为向量p在i,j,k上的分量.37、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若三个向量a,b,c不共面,则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实数组x,y,z,使得pxaybzc.738、若三个向量a,b,c不共面,则所有空间向量组成矩阵的集合是ppxaybzc,x,y,zR.这个集合可看作是由向量a,b,c生成的,9x1,y1,z1,x2,y2,z2,则d量叫做点的位置向量.x2x1y2y1z2z1222.a,b,c称为空间的一个基底,a,b,c称为基向量.室内空间任意三个单个不共面的向量都可以构41、在空间中,取一定点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的位置可以用向量来表示.向成空间的一个基底.第4页共5页42、空间中任意一条直线l的位置可以由l上为一个定点以及一个定方向确定.点是直线l上一点,向量a表示直线l的方向向量,则对于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有ta,这样点和向量a不仅可以确定圆周l的位置,还可以具体表示出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43、空间中平面的位置可以由内的两条相交平行线平面来确定.设这几条相交双曲线直线相交于点,它们的轴线向量分别为a,b.为平面上以任意一点,存在有序实数对x,y,使得xayb,这样点与向量a,b就确定了对角线的位置.44、直线l垂直,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a,则向量a认作平面的法向量.45、若空间不重合两条对角线a,b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则a//ba//babR,ababab0.46、若直线a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的法向量为n,且a,则a//a//anan0,aaa//nan.47、若空间不重叠的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a,b,则//a//b51、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转化为两点对应向量的模计算.52、在直线l上找一点,过定点且垂直于直线l的向量为n,则定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ndcos,n.n53、点是平面外一点,是平面内的很高点,n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点到平面n的距离为dcos,n.ab,abab0.48、设异面直线a,b的夹角为,方向向量为a,b,其夹角为,则有abcoscos.ab49、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l,平面的法向量为n,l与所成的角为,l与n的夹角为,ln则有sincos.ln50、设n1,n2是二面角l的两个面,的法向量,则向量n1,n2的夹角(或其补角)n1n2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若二面角l的平面角为,则cos.n1n2第5页共5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1-2数学知识点
第一部分 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
(最小二乘法)
1
221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
-⎪
⎪=⎪⎨-⎪⎪=-⎪⎩∑∑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
1
2
21
)()()
)((
注:⑴r >0时,变量y x ,正相关;r <0时,变量y x ,负相关;
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回归分析中回归效果的判定: ⑴总偏差平方和:
∑=-n
i i
y y
1
2
)(⑵残差:∧
∧-=i i i y y e ;⑶残差平方和:21
)(∑=∧
-n
i yi yi ;
⑷回归平方和:
∑=-n
i i
y y
1
2
)(-2
1
)(∑=∧
-n
i yi yi ;⑸相关指数∑∑==∧
---
=n
i i i
n
i i i
y y
y y R 12
12
2
)()(1 。

注:①2
R 得知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则模型拟合效果越好;
②2
R 越接近于1,,则回归效果越好。

4.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
随机变量2
K 越大,说明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强,反之,越弱。

第二部分 推理与证明
一.推理:
⑴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称为合情推理。

①归纳推理:由某类食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有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注: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类似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注: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⑵演绎推理: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叫演绎推理。

注: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结论;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⑶结 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得出的判断。

二.证明 ⒈直接证明
⑴综合法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综合法又叫顺推法或由因导果法。

⑵分析法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分析法。

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2.间接证明------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第三部分 复数及数域的扩充
1.概念:
(1) z =a +bi ∈R ⇔b =0 (a,b ∈R )⇔z=z ⇔ z 2≥0; (2) z =a +bi 是虚数⇔b ≠0(a ,b ∈R );
(3) z =a+b i 是纯虚数⇔a =0且b ≠0(a,b ∈R )⇔z +z =0(z≠0)⇔z 2<0; (4) a +b i=c +di ⇔a =c 且c =d (a,b,c,d ∈R );
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设z 1= a + bi , z 2 = c + di (a,b,c,d ∈R ),则: (1) z 1±z 2 = (a + b )± (c + d )i ;
(2) z 1.z 2 = (a +bi )·(c +di )=(ac -bd )+ (ad +bc )i ; (3) z 1÷z 2 =
=-+-+))(())((di c di c di c bi a i d
c a
d bc d c bd ac 2
222+-+++ (z 2
≠0) ; 3.几个重要的结论: (1) i i 2)1(2±=±;
(2) i 性质:T=4;i i i i i i n n n n -=-===+++34241
44,1,,1;;03424144=++++++n n n i i i i
(3) z z z z z 1
11=⇔=⇔= ⑷;11;11i i
i i i i -=+-=-+ 4.运算律:(1));,())(3(;))(2(;2121N n m z z z z z z z z z m
m
m mn n m n m n m
∈=⋅==⋅+
★1.复数z=22i
i
-+(i 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所在象限为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设i 是虚数单位,复数
i
ai
-+21为纯虚数,则实数a 为 (A)2
(B) -2 (C) 2
1
-
(D)
2
1 ★3、若复数1z i =+,i 为虚数单位,则(1)i z +⋅=
A .13i +
B .33i +
C .3i -
D .3
★4.复数512i
i
=- A .2i -
B .12i -
C . 2i -+
D .12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