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6、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 到眼前的情景,体会是怎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背诵这首古诗。
板书设计:
9古诗两首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指点。
3、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 的朗读特点。
4、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
不理解的词语。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4、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0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PPT、优质教学课件
一. 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读,教师相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 奶听了会说什
么? 2. 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 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
明亮
意思
月光 唐代
不由得 (1) 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家乡 3. 检查 (2) 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 通读课文。
1. 听录音欣赏。 2. 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 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 同桌交互背。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 抄写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古( ) 自( ) 代( )
故( ) 首( ) 袋( )
3.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
)(
)(
)( )( )( )
)(
)
艹( 讠( 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1. 自学生字词。
背
静夜思
(
听懂
像)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夜书所见课件
•舟夜书所见
• (清)查慎行
• 月黑见渔灯, • 孤光一点萤。 • 微微风簇浪, • 散作满河星。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
夜书所见
叶绍翁
• 萧萧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 萧萧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动客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夜知 深有 篱儿 落童 一挑 灯促 明织 。,
• 游园不值
• [宋]叶绍翁
• 应怜屐齿印苍苔,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课件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第六页,共50页。
深夜 深浅
第七页,共50页。
促进 捉弄
第八页,共50页。
第九页,共50页。
有一年秋天,叶绍翁离开家乡,一个人远在
外地。一天晚上,风吹着梧桐树哗啦啦地响,好
像,秋天到了,连树叶都怕冷起来。看着一江秋 水,满天的黑暗,听着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想
登 高 以锻炼体魄,给晚年生活 增添了无限乐趣。
第二十三页,共50页。
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老人们度过 一个温馨、祥和、健康快乐的晚年。...
第二十四页,共50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第三十四页,共50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这天,王维在遥远 的地方,想到自己家乡的兄弟 们此刻一定正在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十五页,共50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人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思 念_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他感 到非常_____。
当别人一起出去看热闹的时候 ,而他却____________;当别人约 了亲朋好友欢聚畅饮时,他想起了 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83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183教案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0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PPT、优质教学课件
4. 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5.讨论并交流:你平时还见过哪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四.
三画是( 四. 作业
)。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练习 6
教学目标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 习运用
。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
(
)
dao
) 久( )( )(
)
理( )( )(
) 伟( )( )(
)
二. 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三. 课堂练习
1. 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父亲
引导
伟大英雄
2.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父:有
)。
小学语文:9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课件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叶绍翁:
南宋中期诗人。 《游园不值》 字嗣宗,是江湖 应怜屐齿印苍苔, 派诗人,他的诗 小扣柴扉久不开。
以七言绝句最佳, 春色满园关不住, 如《游园不值》 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传 诵。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重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重点
第三单元重点
《古诗两首》
一、1、第九课的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2、《夜书所见》前两句写的是作者的(郁闷孤独)之情,后两句作者看到的是(夜深篱落一灯明),想到的是(知有儿童挑促织),这一情景使作者回忆起了自己家乡和童年生活,于是心情转为(亲切)。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的古诗。古诗描写了重阳节的两大风俗习惯:(登高和佩带茱萸)。古诗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诗意:
1、《夜书所见》: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一个人客居他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三、词语注释:(家长提问)
1、萧萧:指风声。
2、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3、篱落:篱笆。
4、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5、知:知道,在这里指的是料想。
6、独:单独。
7、遥:遥远。
8、异乡:他乡
9、逢:遇到,碰到。
10、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惯。 11、倍:加倍。
《风筝》
一、课文里的“风筝”代表着什么,为什么孩子们要寻找飞走了的风筝?
(因为风筝是孩子们的劳动成果,寄托着孩子们的快乐和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二、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小学语文:9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课件2(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叶绍翁(南宋)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 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 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 扣柴扉ຫໍສະໝຸດ Baidu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拼拼读读
xiāo wú cù 萧萧 梧叶 促织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 盏灯火,料定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
• 萧萧\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家庭作业
回家之后,把《夜书所见》这 首诗背给你的家人听,如果父母在 外打工,请打个电话,告诉他们, 你很想念他们,并把这首诗有感情 地背给他们听,好吗?
拓展练习
你们还读过哪些写诗 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
诗呢?
关于思乡的诗句:
秋思 (张 籍 )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0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PPT、优质教学课件
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 着我的马草 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 匹香甜地吃着 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 子再读读,看哪 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 青年仍把马草收下
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
11.唯一的听众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 信心学会 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 奏的事,赞扬 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 对德高望重的老 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 与人之间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
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 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 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 场,请继续 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 晨?”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解释:每当遇到节日就更 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我在遥远的地 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 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 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 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 单缺少我一个人。
作品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 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 带。
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应怜屐 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 墙来。”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
夜书九所见 九月九日月 九 日 忆 山忆山夜 书 所 见东兄弟
东 兄 弟
夜书所见
叶绍翁
你知道叶绍翁吗?
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 叫叶绍翁,南宋诗人。我是江 湖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 最佳,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 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 段,耐人寻味。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夜书所见
9、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设计理念
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
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文体。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
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
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以
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期望帮助到您。【《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孤寂的
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趣高昂,奇妙地反衬悲情,更
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消息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
出秋夜的安静,还运用了对照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
居他乡的悲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
的思乡之情。草木凋谢,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好像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安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好像含有砭骨
的寒气;以听觉引发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幽静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
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
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用心情的凄凉。再以“动”字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诗歌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从模仿、过渡到自成一体的过程。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两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咏柳】
歌颂和赞美瘤树。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碧玉】
绿色的玉石。本课用绿色的玉石来比喻柳叶。【绿丝绦】
绿色的丝带。本课用来形容柳条。
【胜日】
好日子。
【光景】
风光景物。
【等闲】
随意。
【潋滟】
〖理解〗
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
〖理解〗
云雾迷茫的样子。
【西子】
〖理解〗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一、补充音节。
xùīfí
萧萧促织每逢篱落
ūújdb
茱萸佳节登高倍思亲
(家佳)(节乡)(促捉)(进虫)
家乡
(山相)(逢峰)(摇遥)(动远)
三、写出句中带点词的意思。
萧萧梧叶送寒声,
知有儿童挑促织。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1、默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中,“”一句已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常用来表达之情。
2、默写古诗《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的作者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读读他的名句:满园春色关不住,。
五、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背诵《夜书所见》
业,课外延
2•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
伸
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
夜书所见叶绍翁
见:梧叶促织
一灯明
板书设计
听:寒声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教学反思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 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课时 《夜书所见》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 通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出示秋天的景色
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 赏,让学生谈谈看了图 片后的感受。
二、了解诗
人,理解题
意
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
目,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 “书”在这里是 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 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 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 下?
学生将自己课前
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
流
三、初读古
诗,学习生
字
1.过渡:谁来说说作 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 么?
2.学习生字(促、深)
1.学生汇报。
2.学生自由讲自
己的识字方法。
四、品读赏 析,感悟诗 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梧桐树的叶子在 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 么声音呢?(萧萧)结合 注释解词。
(2)第二行诗句这里 的“客”是指谁呢?为什
1.请大豕想想,假 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 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 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 怎样的心情?
课题
9古诗两首
主源自文库人
李雪
授课班级
三年级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 等10个字。
2.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 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 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豕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 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
入,揭示课
题。
师导入:秋天是美丽 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 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 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 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学习一首关于 秋天的 古 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
(2)女同学读,指名
意思吗?
汇报看到了什么。
4.指名读诗,齐
(3)读到这里,你们
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
有不懂的地方吗?
情。
五、拓展延
同学们还读过哪些关
伸,质疑问
于思乡的古诗呢?背一
学生读或背。
难
勻匕 冃。
六、小结
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 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2.小组赛读这两 行诗,看看哪组取能体
么说诗人是“客”?
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
2.赏析第三、四行诗
指名读,齐读。
(1)师:正当诗人孤
3.诗人看到孩子
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
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
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
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
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
的心,顿时变得亲切
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
了。下面,谁能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