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 优秀实用导学案(两课时)含答案
《氓》导学案答案
扎实推进课改,再铸教育辉煌《氓》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氓二、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词语(愆、徂、泮等)的读音与意义。
2、分析本文比兴与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把握俩主人公的性格变化。
3、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探导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4、背诵并默写诗歌。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疏通字词: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氓.(méng)之蚩蚩(chīchī)将子无怒(qiāng)匪我愆期(qiān)乘彼垝垣(guǐ yuán)载笑载言(zài)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ji ù)以我贿迁(h uì)自我徂尔(cú)淇(qí)水汤汤( shāng)渐(jiān)车帏裳(cháng)咥其笑矣(xì)隰则有泮(xí pàn)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三、解释文本加粗字词的意思:氓(氓古义:民,指老百姓。
诗中指“女主人公的丈夫”)之(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蚩蚩,抱布贸(买,交换)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走近,靠近)我谋(商量,商议。
诗中指“商量婚事”)。
送子涉淇,至于(到,到达)顿丘。
《氓》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氓》导学案必修教案0111 09:53::《氓》导学案德育之爱情观教育学习设想:高中阶段,课文涉及到的爱情诗不多,《氓》是一首爱情悲剧诗,很有时代意义。
当下,早恋现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
虽然然老师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慢慢熏陶感染,以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本导学案,试图从欣赏爱情的角度入手,通过诵读经典,分析《氓》的爱情悲剧根源,引导学生唱自己喜欢的爱情歌曲,歌曲情调,代表一个人的品位,希望他们能够唱出高尚的爱情歌曲,从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深入探索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学习重点: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拓展学习,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学习过程:一.预习(一)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二)上网收集诗经中经典爱情诗,并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内容: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氓》学案答案
一.1. méng chī qiān qiāng guǐyuán shì jiùxū tuō yǔn cú shāng jiān shang mǐsù xì xí wǎng
2 通假字略
3. 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宴:古义指欢聚,今义指宴会。
4. 宾语前置:秋以为期。
判断句:子无良媒。
译文略
5. 名词作状语,“夙兴夜寐”中的“夙”和“夜”,分别指在早晨、在晚上。
使动用法:“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中的“贰”“二三”。
形容词用作名词:“三岁食贫”中的“贫”,意思是贫苦的生活。
二.1.《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2. 相恋:昔日可追——“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
婚变:今日可悲——“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你爱的残忍,我爱的懦弱”
决裂:明日可待——“出卖我的爱,你背了良心债”
三 1.略2. D 3.D 4.A 5.D 6.A 7.C 8.C。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读准古今异读的字音。
2、学习四言诗的朗读,要求流畅。
3、了解本首诗的主要内容。
4、品析精彩语句,初步体验表达的情感。
《诗经》的有关知识:
《诗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或“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成为“风骚”。
《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一、音读
1、学生大声朗读诗歌,完成以下任务。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氓之蚩蚩:
匪来贸丝: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隰则有泮:
(2)准确写出下列句子中横线字的读音。
氓渐车帷裳将子无怒
2、四言诗节奏一般遵循的原则:
二、释读
1、参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把你遇到的困难写下来。
2、小组讨论完成
用一个关键词语来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并说明理由。
三、品读
1、这首诗的哪句话是你很喜欢的?请写下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四、熟读成诵。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吟咏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探究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把握人物形象,逐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学习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方法指导】通过朗读把握情节与情感;通过合作探究悲剧原因来把握人物形象与表现手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爱情观;通过展示点评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预习案】一、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也是我国_现实_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méng)之蚩蚩..(chīchī)将.子无怒(qiāng)匪我愆.期(qiān)乘彼垝垣..(guǐyuán)载.笑载言(zài)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jiù)以我贿.迁(h u ì)无与士耽.(dān)自我徂.尔(cú)淇水汤汤..(qí shāng)渐.(jiān)车帏裳.(cháng)咥.其笑矣(xì)隰.则有泮(xípàn)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匪__通非(不是)②将子无怒;无通_毋(不要)③于嗟鸠兮:_于___通_吁_(唉)④犹可说兮:说通脱(解脱,脱身)⑤隰则有泮:_泮 _ 通_畔_(边岸)2.重要字词解释。
最新《氓》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卫风氓》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学习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1、理解《诗经》“六艺”。
【知识链接】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篇,所以又称“”。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五经”指《》《》《》《》《》《》),才更名为“诗经”。
(“五经”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是。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三类。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
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高一语文下册《氓》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氓》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氓》这篇文章,了解古代社会阶级的分化和社会矛盾的产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品味和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主题和寓意。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1. 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鉴赏文章的艺术效果。
2. 分析文章中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图片,谈谈对“氓”的理解,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
2. 阅读文本(20分钟)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一遍《氓》这篇文章,并思考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3. 分析文章(2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理解,并提出问题。
然后全班共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重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鉴赏文章的艺术效果。
4. 教师总结(10分钟)总结全班的讨论结果,对学生的理解进行梳理,并强调作者传递的思想和意义。
第二课时:1. 小组合作(15分钟)根据第一课时的讨论结果,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问题集,对文章的主题和寓意进行深入的分析。
2. 呈现答案与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在教室前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提问,互相交流和学习。
3. 教师点评与总结(15分钟)教师点评各组的分析结果,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建议。
总结全班的讨论结果,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行肯定和鼓励。
4.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在家中再次阅读和思考《氓》,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资源:1. 《氓》这篇文章的文本材料。
2. 图片和图片描述。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过程。
2. 学生的问题解答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的读后感作文。
扩展拓展:1. 阅读《氓》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分析其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2. 继续研究《氓》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类似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的艺术性。
《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课时安排:2课时使用班级:A班班别:高一( ) 姓名:学号:学习小组:【预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1、抓住对比,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2、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1、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2、背诵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二、学法指导走近作者:《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诗》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还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浪漫主义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大雅——天子宫廷乐歌;小雅——诸侯乐歌颂:宗庙祭祀的乐歌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正如现在的表现方式——叙事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相当于现在的表现手法——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多媒体课件教学。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1、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1 《氓》名师学案(含答案)
1 《氓》名师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性下册《氓》名师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背诵、默写《氓》。
2.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课前预习】(一)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________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________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内容分为________ 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歌谣,富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是宫廷乐歌,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________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诗经》六义:(二)写作背景春秋以前,原始的平等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相对后来社会较少。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作品通过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三)《诗经》名句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阅读赏析】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题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写下读不准和不理解的字词。
2、请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梳理行文脉络。
3、诵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谈谈女主人公和氓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弃妇形象)氓4、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想对女主人公和氓说…….我想对说5、探究《氓》中造成女子婚姻悲剧和痛苦的原因有哪些?6. 三四章运用哪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7、淇水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氓》导学案(2)
第4课《诗经》两首
氓(1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和把握本诗的故事内容。
2、分析本诗人物形象。
3、学习本诗比兴的表现手法与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
表达方式。
3、体会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分析本诗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公的情感。
【学习新知】
自主学习:阅读全文3遍,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1:阅读课文第一遍,给生字词注音,将你找到的难以理解和需要注意的字词翻译写在下面。
活动2:阅读课文第二遍,培养语感,写出诗歌的故事情节。
活动3:阅读课文第三遍,给课文作注释,能够独立理解和翻译各段大意。
请把你不理解的词句写在下面供课堂讨论。
学习任务二分析本诗人物形象与艺术手法
活动4 阅读教材,指出本诗中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各有什么形象特点?
活动5 分析本诗艺术手法
1、《诗经》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本首哪几章采用了比兴手法,
是怎样运用的?
2、本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试加以分析说明。
活动6 探究本诗主旨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本诗,你认为正确的的婚恋观应该是怎样的?。
北京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诗歌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背诵课文,熟练掌握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学习重点】背诵课文,熟练掌握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学习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
问题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诗经》分为“”、“”、“”三大类。
《诗经》开创了我国的文学创作道路。
问题二:《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的艺术手法。
“赋”:“比”:“兴”:问题三:朗读并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问题四:翻译全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问题五:梳理文意思路。
问题六:导致婚姻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是怎样表述的?问题七: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了什么经验呢?文章是怎么体现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问题八答案:本诗的主题拓展延伸: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一个怎样的人?《氓》导学案答案问题一答案:诗歌总集风雅颂现实主义问题二答案:赋、比、兴;陈述铺叙;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问题三答案:恋爱→婚变→决绝问题四答案:第一章:译文:那汉子满脸笑嘻嘻。
抱着布匹来换丝。
换丝哪儿是真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
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
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
我求你别生我的气,重订了秋天好日期。
第二章:译文: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你回到关门来。
左盼右盼不见你的影,不由得泪珠滚过腮。
一等再等到底见你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
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起带。
第三章:译文: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
译文:斑鸠儿啊,见着桑椹千万别嘴馋!姑娘们啊,不要和男子们沉迷于爱情!男子们沉溺于爱情,还可以脱身;女子们沉溺于爱情,不可以脱身。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吟咏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探究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把握人物形象,逐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学习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方法指导】通过朗读把握情节与情感;通过合作探究悲剧原因来把握人物形象与表现手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爱情观;通过展示点评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学1、文学常识积累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在先秦典籍中被称为“诗”,汉代学者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有人认为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
《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②《诗经》的六义阐释:风: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共15国风, 160篇。
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雅: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又分大雅和小雅。
大雅 31,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用于贵族宴飨。
颂:统治阶级宗庙祭祀舞曲歌辞,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即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即借助他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méng)之蚩蚩..(chīchī)将.子无怒(qiāng)匪我愆.期(qiān)乘彼垝垣..(guǐ yuán)载.笑载言(zài)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jiù)以我贿.迁(h uì)无与士耽.(dān)自我徂.尔(cú)淇水汤汤..(qí shāng)渐.(jiān)车帏裳.(cháng)咥.其笑矣(xì)隰.则有泮(xí pàn)匪.( fēi )来贸丝犹可说.( tūo )也于.( xū)嗟鸠兮夙.( sù)兴夜寐3、熟语及名句: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兴:本义起床)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总角之交:幼年时的交情二三其德:感情一变再变二、再读课文,疏通理解全诗。
《氓》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2
《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赏析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2.分析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3.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知识链接: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如《硕鼠》用令人憎恶的老鼠比喻统治者不讲礼仪、贪婪可恶。
《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的容貌由盛转衰。
“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兴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如《桃夭》是一首嫁女诗,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
比兴手法的应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一、学生齐读诗歌。
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诗歌内容。
(一)、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1、你想用哪些词语概括女主人公的婚后生活?2、面对婚变事实,女主人公心情如何?你从哪看出来的?3、第三诗节的开头都写到“桑”“斑鸠”,这与男女主人公的婚恋有关系吗?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有何特点?文中还有哪儿也用到了这样的表现手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从婚变部分(3--5)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相应依据。
(二)、学习“决绝”部分(六章):1、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
2、面对氓对爱情的背弃,女主人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自由讨论,师总结。
)3、女主人公自认为她和氓婚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认为的?(结合时代背景探究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
)三、总结全文。
1、女主人公在恋爱、婚变、决绝不同时期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2、齐读全文,感受情感变化。
四、拓展延伸。
1、根据从《氓》中受到的启发,结合新时期的社会现状,谈谈你认为男女在爱情上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生各抒己见,师总结。
《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1XXX《诗经》两首XXX《氓》导学案班级:姓名:研究目标:1.掌握《诗经》的相关常识。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4.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自主研究:第一课时一、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原本只称《》,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
《诗经》也是我国________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将子无怒()匪我愆期().....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无与士耽()...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咥其笑矣()隰则有泮()..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意义。
①匪来贸丝:____通___()②将子无怒;___通___()③于嗟鸠兮:____通___()④犹可说兮:___通___()⑤隰则有泮:___通___()2.重要字词解释。
氓:来即我谋:..至于XXX:将子无怒:...秋觉得期:以我贿迁:...XXX:女也不爽:..12XXX矣:言既遂矣:..静言思之:总角之宴:..四、理顺思路:1、按表达方式分,这是首什么诗?按第几人称叙事?采用了什么手法?2、讨论本诗思绪情节是怎样的?这首诗叙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五、进修诗歌内容:(一)进修“恋爱”部分(第一、二章):1、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2、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3、用一两个词概括这段恋爱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开一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学教稿编号 16课题:《氓》第一课时课型:新授制作人:薛振华审核人:高一语文组时间:2012年11月学习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故事情节。
重点难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并默写本诗,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理清思路。
一.了解《诗经》1、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
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情爱诗,歌颂美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
《诗经》作品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许多诗篇采用重章迭唱的形式,句中多重言、双声、叠韵词,音节和谐,语言朴素,很有艺术魅力。
2、《诗经》“六义”: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是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划分的。
风,即国风,大都是各地的民歌,“风”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共160篇。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共105篇。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共40篇。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二、给下列加点词注音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犹可说.()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士也罔.()极靡.()室劳矣夙.()兴.()夜寐.()咥.()其笑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三、指名朗读或全体齐读诵读指导:这是一首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诵读目的:一是强化字音识记,二是明确朗读节奏,三是进一步熟悉课文。
四、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理清思路1、解释加点字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全诗共六章,全部以女主人公自叙的口吻写成,请概括每章内容(1)(2)(3)(4)(5)(6)全诗可分三部分:(试用最少的字概括)一(1-2):二(3-5):三(6):临开一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学教稿编号 17课题:《氓》第二课时课型:新授制作人:薛振华审核人:高一语文组时间:2012年11月学习目标:1、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2、分析并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目标1、2朗读课文后具体赏析课文内容。
一、阅读第一部分(第1--2章)1、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3、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4、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5、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6、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阅读第二部分(第3--5章)1、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2、这场婚姻的失败是什么原因,女子有没有责任呢?她是怎样表现的?3、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了什么经验,文章是那句话体现的?用了什么手法?4、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三、阅读第三部分(第6章)最后一章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四、拓展探究:1、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两相比较,你觉得哪个更能体现女主人公的悲哀和痛苦呢?(更能反映社会问题)2、探讨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由学生讨论)五、总结诗歌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不仅有个人的原因,更主要的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造成的。
我们在憎恨氓始乱终弃的同时也应该想到,这个悲剧也是那个社会的产物。
六、攻知识点赋、比、兴手法【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又叫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赋一般有三种类型:1、写景。
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情调。
如汉代乐府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用鱼戏莲叶来渲染愉悦美好的氛围。
2、写事。
在叙事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
如北朝民歌《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这是写木兰回到家时梳妆打扮的情景,表现了她重作女儿时的愉快心情。
3、写人。
如汉代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秦罗敷的装束:“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从佩戴的装饰到衣着打扮的铺陈,意在表现秦罗敷的端庄和美丽。
【比】即比喻,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方法。
一般说来,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为人们所熟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
1、直接起兴。
如《采薇》前三章以“采薇采薇”起兴。
写薇由作而柔而刚,引起戍役军士的思乡之情。
2、兴中含比。
即起兴句中也兼含有比喻在内。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就是兴中兼含比喻。
六、课后反思氓第一课时答案1、男子求婚,女子许婚2、相思相恋,占卜结婚3、以桑为比,劝诫痴女4、以桑为比,控诉移情5、倾诉苦楚,表达悔恨6、回顾甜蜜,表达决绝一、恋爱二、婚变三、决绝氓第二课时答案阅读第一部分1、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2、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3、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男主人公:(想象)生气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4、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明确:“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
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
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
5、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表现出男主人公结婚前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6、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赋”,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阅读第二部分1、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
比兴2、这场婚姻的失败,原因是什么,女子有没有责任呢?她是怎样表现的?男子变心。
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了什么经验呢?文章是那句话体现的?用了什么手法?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比兴4、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阅读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决绝分离的态度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男:易变女:决绝,刚强拓展探究:1、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两相比较,你觉得哪个更能体现女主人公的悲哀和痛苦呢?(更能反映社会问题)明确:娘家人的不支持和不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时代悲剧。
2、探论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由学生讨论)被弃原因:一,男子负心说。
二,年老色衰说。
三,财富说。
经济落后的社会,男子骗情其实为骗财,看,拿的是布,换的是丝,而且空车子来,连人和嫁妆一起搜刮了。
婚后估计挥霍得差不多了,就不客气了。
恩格斯说:“家庭、婚姻反映出经济关系”,此言不虚。
四,社会风俗说。
子无良媒“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她在无良媒的情况下自择终身,在当时已经埋下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