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代烃 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5)教案
卤代烃教学设计
![卤代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a883fff90f76c661371a8c.png)
人教版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教学设计广州市育才中学连思烁一、教材分析“卤代烃”知识是继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之后的又一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实现烃与烃的衍生物之间转化的重要桥梁,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卤代烃是理解有机物基团相互影响、巩固水解反应、学习消去反应概念的有效资源,是帮助学生建立化学与生活联系的重要载体。
必修模块的学习限于具体有机物个例的性质和应用,而在选修模块中更多的是从如何研究一类有机物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需要更多地从不同类别有机物的结构区别去认识其性质和应用的区别。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即卤代烃中的官能团——卤素原子(—X)决定了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必修2学习了乙醇、乙酸等烃的衍生物的知识,卤代烃也是一类重要的烃的衍生物。
通过前面第二章学习的“脂肪烃”、“芳香烃”,已经知道烷烃、芳香烃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烯烃、炔烃能与卤素单质和氢卤酸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烃,这是学生形成卤代烃性质的重要生长点,教学过程中必须激活。
另外,学生已经在选修4学习了化学平衡理论,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氢氧化钠促进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③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溴乙烷结构与乙烷结构的区别,推测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以“结构—性质”的学习有机物的方法。
②通过溴乙烷中C-X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规律,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
③通过对卤代烃反应规律的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证探究→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卤代烃性质的学习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
人教版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_卤代烃_教案
![人教版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_卤代烃_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145c2b58fb770bf78a556f.png)
第三节卤代烃(第1课时)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班级为高二(10)班,本班为高二年级平行班,学生总体基础较弱,但是本班的学生比较努力,平时上课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真听讲,但上课学生合作能力较差,课堂反应不够活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反应中共价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溴乙烷和乙烷的空间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的能力。
(3)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的物理性质和水解反应。
2、教学难点:用化学平衡知识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
四、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问题启发法、师生互动法、讨论法五、课时安排:2个课时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第一幅图片是生产中常用的塑料管,其化学成分是聚氯乙烯,单体是氯乙烯;第二幅图片是不粘锅,其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单体是四氟乙烯;【提问】从组成看,除了C、H还有哪一类元素?【生答】F、Cl。
F、Cl属于卤素元素【讲解】有C、H还有卤素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卤代烃”。
【设问】氯乙烯是个卤代烃,根据从氯乙烯结构上能不能给出卤代烃的定义呢?【投影板书】一卤代烃【投影板书】1、定义2、表达式、3、分类4、物理性质【讲解】从卤代烃分类来看,卤代烃种类很多,我们学习方法也很多,一般从代表物物质开始,那么我们第一部分先来学习它的典型代表物→溴乙烷【投影板书】二、溴乙烷【讲解】我们选取溴乙烷作为卤代烃的代表物,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溴乙烷结构和性质。
【投影板书】1、组成与结构【投影】请同学们写出溴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高中化学第三节卤代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第三节卤代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77c7e0d85fbfc77da269b14d.png)
第三节卤代烃3.通过对氟里昂等卤代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的讨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4.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乙烷与溴蒸汽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2.乙烯与水反应.3.苯与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4.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引入]:从结构上讲,反应得到的产物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烃的衍生物.一.烃的衍生物概述.1.定义: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2.分类:常见烃的衍生物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所含官能团包括卤素原子(—X)、硝基(—NO2)、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氨基(—NH2)、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等.二.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阅读P60-62相关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卤代烃的用途,以及DDT禁用原因和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1.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物.2.卤代烃的危害:(1).DDT禁用原因:相当稳定,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体内,造成累积性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2).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卤代烃释放出的氯原子对臭氧分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过渡]:卤代烃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能发生很多化学反应而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下面我们以溴乙烷作为代表物来介绍卤代烃的一些性质.三.溴乙烷.1.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的液体,沸点低,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2.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C2H5Br CH3CH2Br或C2H5Br —Br[提问]:①.从二者的组成上看,溴乙烷与乙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异同点?②.若从溴乙烷分子中C—Br键断裂,可发生哪种类型的反应?3.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2]: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溴乙烷.②.加入15mL20%NaOH 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3酸化.④.滴加2DAgNO3溶液.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3CH2Br +H-OH CH3CH2OH + HBr或:CH3CH2Br +NaOH CH3CH2OH + NaBr[讨论]:①.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②.该反应比较缓慢,若既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可采取加热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其原因是水解反应吸热,NaOH溶液与HBr反应,减小HBr 的浓度,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3CH2OH的浓度增大.③.为什么要加入HNO3酸化溶液?中和过量的NaOH溶液,防止生成Ag2O暗褐色沉淀,防止对Br-的检验产生干扰.[过渡]:实验证明CH3CH2Br可以制乙烯,请考虑可能的断键处,以及此反应的特点. (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实验1]: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溴乙烷.②.加入15mL饱和KOH 乙醇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3酸化.④.滴加2DAgNO3溶液.现象:产生气体,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3CH2Br + NaOH CH2=CH2 + NaBr + H2O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讨论]:①.为什么不用NaOH水溶液而用醇溶液?用NaOH水溶液反应将朝着水解的方向进行.②.乙醇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乙醇在反应中做溶剂,使溴乙烷充分溶解.③.检验乙烯气体时,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除去HBr,因为HBr也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④.C(CH3)3-CH2Br能否发生消去反应?不能.因为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⑤.2-溴丁烷消去反应的产物有几种?CH3CH == CHCH3 (81%) CH3CH2CH == CH2 (19%)札依采夫规则: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消除的氢原子主要来自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 阅读P63[拓展视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小结]:-Br原子是CH3CH2Br的官能团,决定了其化学特性.由于反应条件(溶剂或介质)不同,反应机理不同.(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发挥决定作用,外因可通过内因起作用.四.卤代烃.1.定义和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一卤代烃的通式:R—X.(2).分类: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2.物理通性:(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2).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3.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1).水解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消去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制法.(1).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2).不饱和烃加成.[讨论]:①.制取CH3CH2Br可用什么方法?其中哪种方法较好?为什么?②.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H2OH+NaBr+H2SO4—→CH3CH2Br+NaHSO4+H2O,为什么这里的硫酸不能使用98%的浓硫酸,而必须使用80%的硫酸?③.在制得的CH3CH2Br中常混有Br2,如何除去?5.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讨论]:①.欲将溴乙烷转化为二溴乙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②.如何用乙醇合成乙二醇?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拓展视野]: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介绍.[补充知识]:1.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1).一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①. 等效氢问题(对称轴).正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CH23CH24CH3,其中1与人为善,2与会号碳上的氢是等效的;异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2CH3CH3,其中1号位的氢是等效的.②. C4H9Cl分子中存在着“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两种异构类型.(2).二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C3H6Cl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一卤定位,一卤转位(3).多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等效思想)二氯代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代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苯环上的二氯与四氢等效,可进行思维转换.2.卤代烃的某些物理性质解释.(1).比相应烷烃沸点高.C2H6和C2H5Br,由于①分子量C2H5Br > C2H6,②C2H5Br的极性比C2H6大,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2).随C原子个数递增,饱和一元卤代烷密度减小,如ρ(CH3Cl) > ρ(C2H5Cl) > ρ(CH3CH2CH2Cl).原因是C原子数增多,Cl%减小.(3).随C原子数增多,饱和一氯代烷沸点升高,是因为分子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4).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烷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可理解为支链越多,分子的直径越大,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下降,沸点越低.。
【化学】2.3《卤代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化学】2.3《卤代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5be7c103767f5acfa0c7cd3a.png)
第三节卤代烃曾关宝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共价键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的能力;3、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两组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同学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急切用实践来检验结论的正误。
实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从溴乙烷水解实验的设计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乐趣。
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与欣赏;重点1.溴乙烷的水解实验的设计和操作;2.试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难点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节卤代烃一、溴乙烷1.溴乙烷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C2H5Br CH3CH2Br或C2H5Br —Br2.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沸点比乙烷的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3.化学性质(1) 水解反应:CH3CH2Br+H2O CH3CH2OH+HBr(2).消去反应:CH3CH2Br CH2=CH2+HBr消去反应(elimination reaction):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HH—C—C—BrH HH用.下面我们以溴乙烷作为代表物来介绍卤代烃的一些性质.[板书]第三节卤代烃一、溴乙烷1.溴乙烷的结构[讲]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由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后所得到的产物。
卤代烃教学设计
![卤代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f97d234a7302768e993939.png)
我说课的内容是《卤代烃》,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
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 卤代烃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在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中起了重要桥梁,在有机合成中地位显著。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乙醇,乙酸等重要烃的衍生物的知识,烷烃取代可以生成卤代烃,烯烃加成可以生成卤代烃。
学生认知特点:从已有经验出发,学生容易接受;将理论应用于实验探究学生能够加深理解。
我班学生特点:基础较好,乐于自主学习微课,初步具备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在我引导下,可以自主分析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掌握其化学性质2、掌握溴乙烷水解和消去的条件及机理过程与方法:课前微课,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2、通过卤代烃性质的学习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3、通过“涂改液对人体的伤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辩证地看待物质用途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探究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五、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课前微课法,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实验指导;启发式教学2、学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观察研究、分析推理、实验探究、动态生成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设计思想【微课展示】创设情境(吹起来的“膜”登建筑,提出课题)——正向思维(如何制取溴乙烷),逆向思维(怎么由溴乙烷生成乙醇和乙烯)【课堂探究】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如何证明反应的发生)——本质建构(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机理)——实例运用,应用拓展(如何用所学知识检验 生活中的卤代烃,看待化学物质的辩证观点)——归纳总结(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思想,辩证地看待化学物质)八、课后探究(作业)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卤代烃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把你收集的资料设计成一份保护环境的宣传报道。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2.3卤代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最新修正版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2.3卤代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最新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c2637852ea551811a68757.png)
第三节卤代烃[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2.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并通过对卤代烃有关性质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氟里昂等卤代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的讨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4.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乙烷与溴蒸汽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2.乙烯与水反应.3.苯与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4.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引入]:从结构上讲,反应得到的产物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烃的衍生物.一.烃的衍生物概述.1.定义: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2.分类:常见烃的衍生物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所含官能团包括卤素原子(—X)、硝基(—NO2)、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氨基(—NH2)、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等.二.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阅读P60-62相关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卤代烃的用途,以及DDT禁用原因和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1.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物.2.卤代烃的危害:(1).DDT禁用原因:相当稳定,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体内,造成累积性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2).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卤代烃释放出的氯原子对臭氧分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过渡]:卤代烃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能发生很多化学反应而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下面我们以溴乙烷作为代表物来介绍卤代烃的一些性质.三.溴乙烷.1.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的液体,沸点低,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2.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C 2H 5Br CH 3CH 2Br 或C 2H 5Br —Br[提问]: ①.从二者的组成上看,溴乙烷与乙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异同点?②.若从溴乙烷分子中C —Br 键断裂,可发生哪种类型的反应?3.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2]: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20%NaOH 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H-OH CH 3CH 2OH + HBr或:CH 3CH 2Br +NaOH CH 3CH 2OH + NaBr[讨论]:①.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②.该反应比较缓慢,若既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 可采取加热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其原因是水解反应吸热,NaOH 溶液与HBr 反应,减小HBr 的浓度,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 3CH 2OH 的浓度增大.③.为什么要加入HNO 3酸化溶液?中和过量的NaOH 溶液,防止生成Ag 2O 暗褐色沉淀,防止对Br -的检验产生干扰.[过渡]:实验证明CH 3CH 2Br 可以制乙烯,请考虑可能的断键处,以及此反应的特点. H H —C —C —H H H HH H —C —C —Br H HH H H —C —C —H H H H NaOH(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实验1]: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 饱和KOH 乙醇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现象:产生气体,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 NaOH CH 2=CH 2 + NaBr + H 2O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 2O 、HX 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讨论]:①.为什么不用NaOH 水溶液而用醇溶液?用NaOH 水溶液反应将朝着水解的方向进行.②.乙醇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乙醇在反应中做溶剂,使溴乙烷充分溶解.③.检验乙烯气体时,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KMnO 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除去HBr ,因为HBr 也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④.C(CH 3)3-CH 2Br 能否发生消去反应?不能.因为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⑤.2-溴丁烷 消去反应的产物有几种?CH 3CH == CHCH 3 (81%) CH 3CH 2CH == CH 2 (19%)札依采夫规则: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消除的氢原子主要来自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 阅读P63[拓展视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小结]:-Br 原子是CH3CH2Br 的官能团,决定了其化学特性.由于反应条件(溶剂或介质)不同,反应机理不同.(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发挥决定作用,外因可通过内因起作用.)四.卤代烃.1.定义和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乙醇 CH 3CH CH 2BrCH 3一卤代烃的通式:R—X.(2).分类: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2.物理通性:(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2).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3.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1).水解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消去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制法.(1).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2).不饱和烃加成.[讨论]:①.制取CH3CH2Br可用什么方法?其中哪种方法较好?为什么?②.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H2OH+NaBr+H2SO4—→CH3CH2Br+NaHSO4+H2O,为什么这里的硫酸不能使用98%的浓硫酸,而必须使用80%的硫酸?③.在制得的CH3CH2Br中常混有Br2,如何除去?5.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讨论]:①.欲将溴乙烷转化为二溴乙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②.如何用乙醇合成乙二醇?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拓展视野]: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介绍.[补充知识]:1.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1).一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①. 等效氢问题(对称轴).正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CH23CH24CH3,其中1与人为善,2与会号碳上的氢是等效的;异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2CH3CH3,其中1号位的氢是等效的.②. C4H9Cl分子中存在着“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两种异构类型.(2).二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C3H6Cl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一卤定位,一卤转位(3).多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等效思想)二氯代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代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苯环上的二氯与四氢等效,可进行思维转换.2.卤代烃的某些物理性质解释.(1).比相应烷烃沸点高.C2H6和C2H5Br,由于①分子量C2H5Br > C2H6,②C2H5Br的极性比C2H6大,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2).随C原子个数递增,饱和一元卤代烷密度减小,如ρ(CH3Cl) > ρ(C2H5Cl) > ρ(CH3CH2CH2Cl).原因是C原子数增多,Cl%减小.(3).随C原子数增多,饱和一氯代烷沸点升高,是因为分子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4).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烷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可理解为支链越多,分子的直径越大,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下降,沸点越低.。
卤代烃-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卤代烃-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773d9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11.png)
卤代烃-人教版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教案一、基础概念1.1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指以碳为中心的化合物,其中碳原子基本上都与氢原子结合,也可与氧、氮、硫、卤素等元素结合,不包括碳酸、碳酐等与碳有关的无机化合物。
1.2 卤素1.2.1 基本概念卤素是周期表中第17族的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石蜡(At)。
它们的原子结构相同,但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半径逐渐增大。
卤素的电子云特别容易接受电子,而且半径较大,因此它们的活化性非常大。
1.2.2 卤代烃卤代烃指的是分子中含有卤素原子并且还有碳-碳键的碳氢化合物。
它们可根据卤素原子数不同分为单卤代烃、双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单卤代烃: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烷基(或烯基)与一个卤素原子结合。
•双卤代烃:分子中含有两个卤素原子。
它们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
•多卤代烃: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的卤素原子。
二、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卤代烃可采用直接卤化法、金属卤化法、傅-克反应和卤代烷基化合成等方法制备。
2.1 直接卤化法在这种方法中,卤素原子直接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生成卤代烃。
具体方法是将有机化合物与相应卤素在惰性溶剂中反应,利用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
例如,环己烷和氯气反应,可以得到氯代环己烷。
2.2 金属卤化法金属卤化法是指金属与卤素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然后金属卤化物在有机溶剂中与有机化合物反应,生成相应的卤代烷。
金属卤化物通常是溴化亚铜(CuBr)、溴化铝(AlBr3)、碘化铁(FeI3)等。
2.3 傅-克反应傅-克反应是指利用卤代烃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生成有机氟化合物的方法。
这个反应可以用于有机分子中氢氧基的氟化反应,应用广泛。
傅-克反应需要用到氟化氢(HF)和石墨氟(F2)等剂。
2.4 卤代烷基化合成卤代烷基化合成是指通过卤化烷或溴化烃反应合成卤代烷的方法。
卤代烷在惰性溶剂中和碱金属(如钠、锂)反应,生成碱金属卤化物和相应的自由基,然后自由基与有机化合物反应,生成卤代烷。
(完整版)卤代烃教学设计
![(完整版)卤代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db3ce35f0e7cd1852536bb.png)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卤代烃》的教学设计孟村中学徐卫涛 710521本节教材是学生在学习了脂肪烃、芳香烃的基础上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该教学设计充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感性认识,,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行为的“多样性"和不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的“多面性”。
同时该实验还增加了对比试验,来探究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3)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极其反应条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溴乙烷中C—X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教学思路从本章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间的发生的加成反应引入卤代烃,根据其代表物溴乙烷的结构,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结合氟氯代烷对臭氧层产生的破坏作用,形成臭氧空洞,危机地球上的生物,来探索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教学过程【投影】塑料管(材质为聚氯乙烯)、不粘锅(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奥运场馆水立方(材质为含氟聚合物)【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
2.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反应.【引入】从结构上讲,上面5种物质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卤代烃。
【提问】根据卤代烃中所含的卤素原子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学生归纳】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讲解】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卤代烃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
所以卤代烃只有极少数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投影】一、卤代烃的物理通性: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
卤代烃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卤代烃教学设计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f99b65cfc789eb162dc84d.png)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卤代烃》的教学设计孟村中学徐卫涛710521本节教材是学生在学习了脂肪烃、芳香烃的基础上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
该教学设计充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感性认识,,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行为的“多样性”和不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的“多面性”。
同时该实验还增加了对比试验,来探究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3)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极其反应条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溴乙烷中C—X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教学思路从本章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间的发生的加成反应引入卤代烃,根据其代表物溴乙烷的结构,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结合氟氯代烷对臭氧层产生的破坏作用,形成臭氧空洞,危机地球上的生物,来探索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
教学过程【投影】塑料管(材质为聚氯乙烯)、不粘锅(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奥运场馆水立方(材质为含氟聚合物)【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2.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反应.【引入】从结构上讲,上面5种物质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卤代烃。
【提问】根据卤代烃中所含的卤素原子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学生归纳】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讲解】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卤代烃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
所以卤代烃只有极少数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投影】一、卤代烃的物理通性: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讲解】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后所得到的产物。
选修5第二章卤代烃教学设计
![选修5第二章卤代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85f6303169a4517723a3f3.png)
课时
第 1 课时
学生归纳卤代烃的概念 提问
尝试归纳, 促 进 学 生 记 加深印象 忆概念
第三节 板书 一、卤代烃
卤代烃
概念: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所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卤代烃的概念、表示方法、官能团及饱和一元卤代烃的通式; 认真听讲, 让 学 生 有 条 讲解 以溴乙烷为例认识卤代烃。讲解溴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 简式、比例模型、球棍模型以及在核磁共振氢谱中的吸收峰个数 请学生各取 1~2mL 溴乙烷,观察并探究溴乙烷的物理性 质,并尝试归纳。 自主探究 生自主探究 能力 提问学生,肯定或完善学生的答案,归纳溴乙烷的物理性 提问 质 二、溴乙烷 分子式: 结构式: 板书 结构简式: 三、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沸 点较低, 通过对溴乙烷结构的分析,学习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水解反应) 认真听讲, 深 层 次 分 适时记录 知识点 讲解 讲解取代反应的实质是 析,加深学 生对知识点 的理解 概括能力 回答问题 锻炼学生的 分组探究, 加 深 学 生 印 尝试归纳 象,锻炼学 适时笔记 理学习知识
讲授型、 授课题目 卤代烃 课型 实验探究型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知识与技能 2.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规律 1.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其官能团卤素原子,从 C—Br 键的结构特点上认识溴乙烷 教 过程与方法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2.通过溴乙烷中溴原子检验的实验设计与讨论,分析与归纳的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的 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从卤素原子的检验实验中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与挑战,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 时加深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 2.调查了解卤代烃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了解臭氧层的保护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 识。 1.掌握溴乙烷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重点 2.溴乙烷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 教学设计 环节 展示学习 目标与重 难点 请同学们看到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与重难点,主要是关于溴乙烷 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请同学们带着目标进入接下来的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了解本节 课学习目 标与重难 点 在一些体育赛事当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运动员受 伤后医务人员用这些喷雾为他处理,还有家里常用的不粘锅,以 导入新课 及一些建筑上使用的新型材料,比如水立方,这些事例或物质都 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卤代烃有关,那么卤代烃是指哪一类物质 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41 页的内容,尝试归纳卤代烃的概念。 看图片,联 系生活实 际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 本节内容的 学习目标和 重难点 通过阅读, 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 力 理解溴乙烷取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原理及判断。 多媒体设备辅助、板书、讲授、实验演示视频 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2.3 卤代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2.3 卤代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d0be16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7.png)
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
卤代烃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中间体,其本身也有重要的用途。
本节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考有机化学的考查重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脂肪烃、芳香烃的基础上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已经接触到一些卤代烃。
也能从断键、成键的角度理解并掌握前面所学的化学反应。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够对典型离子进行检验。
二、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物质,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及常见分类方法,能对常见卤代烃进行归类。
2.通过对比溴乙烷和乙烷的结构,理解溴乙烷和乙烷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能运用相似的方法分析并理解其它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反应机理,能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4.对氟利昂对环境的不良作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四、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五、思维导图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以生活情境,引出主题。
【情境引入】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伤员的受伤部位喷射某种气雾剂,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稍后运动员又可上场了。
你知道这种气雾剂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吗?它的化学名称是氯乙烷( C2H5Cl )沸点12.4℃,常温下是气体,加压后液化,装入容器中,气化后对伤口起冷却、止血、局部麻醉的作用,在运动场上常用于小型伤口的紧急处理。
一、卤代烃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2.分类:卤代烃有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根据卤素的种类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根据含卤原子多少,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的种类,分为脂肪卤代烃、芳香卤代烃。
从生活走进化学,亲切而自然。
《卤代烃》 教学设计
![《卤代烃》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83697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e.png)
《卤代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的卤代烃。
(2)掌握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3)学会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卤代烃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2)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2、教学难点(1)消去反应的原理和反应条件。
(2)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含有卤代烃的生活用品,如塑料、灭火剂、制冷剂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这些物品中含有的卤代烃有什么性质呢?”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卤代烃的定义和分类向学生讲解卤代烃的定义,即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根据卤素原子的种类,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根据烃基的结构,可分为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
(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介绍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如状态、溶解性、密度等。
一般来说,常温下,多数卤代烃为液体或固体,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密度通常比水大。
(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①取代反应通过实验演示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讲解取代反应的原理,即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醇。
②消去反应同样通过实验演示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讲解消去反应的原理,即卤代烃分子脱去卤化氢,生成不饱和烃。
强调消去反应的条件是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共热。
2.3卤代烃教案新部编本人教选修5.doc
![2.3卤代烃教案新部编本人教选修5.doc](https://img.taocdn.com/s3/m/3fb6a7e448d7c1c709a14551.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3 卤代烃教案人教选修5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的取代反应和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的消去反应。
2、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并通过对有关卤代烃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对氟利昂对环境的不良作用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注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即卤代烃中的官能团——卤素原子(—X)决定了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有关卤代烃所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和反应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师:在高一我们就已经接触了1,2—二溴乙烷、氯乙烯、溴苯,它们属于烃的衍生物中的一类。
像这些在结构上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卤代烃的代表物——溴乙烷。
【板书】第三节卤代烃一、溴乙烷1、溴乙烷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2H5Br 结构简式:C2H5Br或者CH3CH2Br (官能团:—Br)师:从结构上看,溴乙烷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后的产物,但由于官能团是(—Br),所以它的性质与乙烷有很大的差别。
【板书】2、物理性质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38.4ºC,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师:从溴乙烷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可以看到有两个吸收峰,可见只有其分子中只含两种不同的氢原子。
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CH3CH2—Br + NaOH→CH3CH2—OH + NaBr【讲解】强调溴乙烷的水解反应的条件:碱性条件下水解。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 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同步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 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同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c0d4f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e.png)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同步教案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同步教案一对一辅导教案学名任课教师教学主题性别年级高二学科化学课:2学时学时()总课时()人民教育版高二化学选修课5第二章第一节卤代烃同步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
介绍了卤代烃的概念、分类和物理共性;2.掌握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本质和实验;3.能正确写出水解和消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通过反应过程中溴乙烷的结构与消除相结合,实现了其结构与消除溴乙烷的特点;通过溴乙烷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学习卤代烃的分类和重要物理性质,培养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事物的特征;2.通过对溴乙烷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从局部到整体”的哲学思想。
3.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重点:1。
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本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2。
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实验操作及溴离子测试难点: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本质。
卤代烃知识梳理-了解卤代烃的性质1。
了解卤代烃1(1)。
定义:当碳氢化合物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时形成的化合物单卤代烃的通式:r-x.2卤代烃的分类:①. 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量:单卤代烃和多卤代烃② . 根据所含卤素原子的类型:氟化烃、氯化烃和溴化烃。
1.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3.卤代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①选取与卤素原子直接相连的最长碳链为主链;②编号时,将卤素原子当做取代基来编号,遵守“近”“简”“小”的原则;③在烷基后标明卤素原子的位置(与醇和醛等含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不同)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2)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2.3 卤代烃学案(人教版选修5)
一、预习目标
预习卤代烃的分类、主要物理性质;通过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并通过对二者的比较认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二、预习内容
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________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2.分类
⑴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
⑵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
⑶按烃基种类分:。
3.物理性质
常温下,卤代烃中除少数为外,大多为或 .卤代烃溶于水,大多数有机溶剂,某些卤代烃本身就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纯净的溴乙烷是(状态),沸点38.4℃,密度比水,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多种有机溶剂.
写出溴乙烷的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
分子式: 结构简式:
4.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由于C-Br键极性较强,易断裂,溴原子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溴乙烷与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消去反应:定义:
溴乙烷与溶液共热.
写出化学方程式:
思考: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2.通过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具备条件的分析及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实验能力
学习重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二、学习过程
(一)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素的方法
(1)实验原理NaOH
R—X + H2O ————→ R—OH + HX
Δ
HX + NaOH = NaX + H2O
HNO3 + NaOH = NaNO3 + H2O
AgNO3 + NaX = AgX↓ + NaNO3
根据沉淀(AgX)的颜色(白色、浅黄色、黄色)可确定卤素(氯、溴、碘)(2)实验步骤
A:取少量卤代烃;
B:加入氢氧化钠水(醇)溶液;
C:加热煮沸;
Cl
Cl
Cl CH
2
£-CH
2
D:冷却;
E:加入稀硝酸酸化;
F:加入硝酸银溶液
思考:①加热煮沸的目的:
②加入稀硝酸酸化的目的:
思考:1)是否每种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请讲出你的理由。
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其消去产物仅为一种吗?
三、反思总结
能消去反应的条件: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卤代烃中:①CH3CH2Br、②CH3Cl、③CH2=CHCl、④CCl4、⑤
⑥⑦
其中属于卤代芳香烃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卤代脂肪烃的有;属于多卤代烃的有;属于溴代烃的有。
CH 3-CH -CH 2-CH
乙醇溶液,△
Br
2.下列分子式只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 3H 6 B 、C 3H 8 C 、CF 2Cl 2
D 、C 2F 2Cl 2
3.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 A .加入氯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棕红色出现;
B .滴入AgNO 3溶液,再加入稀HNO 3,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 .加入NaOH 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HNO 3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 3溶液,观察
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 .加入NaOH 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 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4.写出2-溴丁烷分别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物的结构简式。
思考:C(CH 3)3-CH 2Br 能否发生消去反应?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存在的实验步骤、操作和顺序正确的是( )
①加入AgNO 3溶液 ②加入NaOH 溶液 ③加入适量HNO 3 ④加热煮沸一段时间 ⑤冷却
A 、②④⑤③①
B 、①②④
C 、②④①
D 、②④⑤① 2.分子式为C 4H 9Cl 的同分异构体有 (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3,3,5,5-四乙基庚烷发生取代反应时,可得到一氯代物的种数是( )
A.1
B. 2
C. 3
D. 4
4.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酯的结构简式如下图:
下列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烃
B.属于卤代烃
C.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5.氯乙烷与NaOH 水溶液共热时,氯乙烷中断裂的化学键是:( )
A 、C-C
B 、C-Cl
C 、C-H
D 、C-Cl 及C-H
6.某气态烃1mol 跟2mol 氯化氢加成,其产物又可被8mol 氯气完全取代,该烃可能是
A .丙烯
B .1,3-丁二烯
C .丙炔
D .2-丁炔
7.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 .CH 3Cl B .CH 3CHBr (CH 2CH 3) C .(CH 3)3CCH 2Br D .CH 3CH 2CH 2Br 8.有机物Cl CH CH CH -=-3能发生的反应有 (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 消去反应 ④ 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⑤ 聚合反应 ⑥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w.w.w.k.s.5.u.c.o.m A .全部 B .除⑤外 C .除①外 D .除①、⑤外 9.按下列的路线制聚氯乙烯,不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C 2H 5CH 2=CH CH 2Cl
CH 2CH 2=CHCl
①
②
n
CH 2-CH
A .加成反应
B .消去反应
C .取代反应
D .加聚反应 10. 在实验室鉴定氯酸钾晶体和1-氯丙烷中的氯元素,现设计了下列实验操作程序:①滴加AgNO 3溶液;②加NaOH 溶液;③加热;④加催化剂MnO 2;⑤加蒸馏水过滤后取滤液;⑥过滤后取滤渣;⑦用HNO 3酸化。
w.w.w.k.s.5.u.c.o.m
(1)鉴定氯酸钾中氯元素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填序号)。
(2)鉴定1-氯丙烷中氯元素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课前预习学案
1.卤素
2.(1)一卤代、二卤代、多卤代等(2)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
(3)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
3.气体、液体、固体、难、无色气体、大、难、C2H5Br、CH3CH2Br 或C2H5Br
4. NaOH的水溶液、有机化合物(醇/卤代烃)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水/卤代氢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NaOH的醇溶液、能消去反应的条件: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邻位碳上必须有氢原子
课内探究学案:
思考:1、否,要看是否有临位氢
2、否,要看有几种临位氢
反思总结
能消去反应的条件: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邻位碳上必须有氢原子
当堂检测:
1.⑥①②④⑤⑦④⑦①⑦ 2。
BC 3。
C
课后练习与提高
1---9:A\D\C\D\B\BD\BD\A\C
10:(1)④③(2)②③⑦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