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先学后教教案(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大全5篇_1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大
全5篇
新人教版八班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会推导两数差的平方公式,会用式子表示及用文字语言叙述;
2、会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二、学习过程: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27—28页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一)探究
1、计算: (a - b) =
方法一:方法二:
方法三:
2、两数差的平方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语言叙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两数差的平方公式结构特征是什么?
(二)现学现用
利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计算:
1、(3 - a)
2、 (2a -1)
3、(3y-x)
4、(2x – 4y)
5、( 3a - )
(三)合作攻关
敏捷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计算:
1、(999)
2、( a – b – c )
3、(a + 1) -(a-1)
(四)达标训练
1、、选择:下列各式中,与(a - 2b)肯定相等的是()
A、a -2ab + 4b
B、a -4b
C、a +4b
D、 a - 4ab +4b
2、填空:
(1)9x + + 16y = (4y - 3x )
(2) ( ) = m - 8m + 16
2、计算:
( a - b) ( x -2y )
3、有一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空地,现预备将这块空地四周均留出b米宽修筑围坝,中间修建喷泉水池,你能计算出喷泉水池的面积吗?
(四)提升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已知a – b = 1,a + b = 25,求ab 的值
新人教版八班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篇2】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总
10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八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步骤与教案全集(优秀7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步骤与教案全集(优秀7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另一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行四边行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具三角尺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
教学难点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问题1: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些?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二环节探索活动
活动:
工具:两对长度分别相等的木条。
动手:能否在平面内用这四根笔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思考1.1:你能说明你所摆出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AB=CD. 试说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思考1.2:以上活动事实,能用文字语言表达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观察,完成探究活动1,共同得到:
(1)只有将两两相等的木条分别作为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才能得到平行四边形.
八年级上册教学数学教案设计5篇
八年级上册教学数学教案设计5篇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重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
依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观赏本节导图,并回答下列问题,学校要进行金秋美术作品竞赛,小欧很快乐,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与竞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假如这块画布的面积是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二、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书P68页的问题)
你是怎样算出画框的边长等于5dm的呢?(学生思索并沟通解法)
这个问题相当于在等式扩=25中求出正数x的值。
一般地,假如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 =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 =a (x0)中,规定x =。
2、试一试:你能依据等式: =144说出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3、想一想:以下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建议:求值时,要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写出应当满意的关系式,然后根据算术平方根的记法写出对应的值。例如表示25的算术平方根。
4、例1 求以下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2)1;(3) ;(4)0.0001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在,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具体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在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
八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步骤与教案全集(优秀6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步骤与教案全集
(优秀6篇)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及它们初步应用。
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内在联系。
3.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联系;
难点是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的性质、判定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通过知识结构的教学,学习正方形的知识。
1.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活动教具演示平行四边形演变成矩形、菱形的过程,并画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图。(画出图4-50(a)中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及箭头)
2.类比联想,用运动方式得出正方形的定义。
问:既然矩形、菱形都能由平行四边形运动变化得到,那么正方形呢?
启发学生将小学熟悉的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作比较,用教具演示出平行四边形形成正方形的过程,同时归纳出正方形的定义。教师板书定义并画出图4-50中的正方形及箭头①.
3.完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构。
(1)师生共同分析正方形定义的三个要点:①是平行四边形;
②有一个角是直角;③有一组邻边相等。
(2)对比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定义,得出它们的联系:
①由正方形定义①,②条件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画出图中的箭头②及正方形集合A5和矩形集合A1)
②由正方形定义的①,③条件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菱形。(画出图4-50中的箭头③及菱形集合A2)
③由正方形的定义的所有条件可知,正方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画出图4-50中的集合A3)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教材全解-八年级数学上
⑴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
⑵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公式的结构特征,公式中字母含义和运用公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8.布置作业
P91 A组 1,4,5
猜你感兴趣:
1.八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2.8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
5.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6.初二上册数学教案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中相关元素的认知,并进一步熟悉几何语言在学习中的应用.
3.概念辨析,应用巩固
如图,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1)以AB为一边的三角形有哪些?
(2)以D为一个内角的三角形有哪些?
(3)以E为一个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
(4)说出BCD的三个角.
教科书第8页第1,2题.
教学设计思想
因为乘法公式实际上是整式乘法的特殊情况,因此,呈现方式是直接推演.所以本节教学过程以学生做自主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补充讲解.乘法公式有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两部分,本节课讲解完全平方公式.
首先让学生自编几道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目的是辨认题目的结构特征.然后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培养抽象的数字思维能力.接着从几何背景更为形象地认识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最后举例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完全平方公式,适时练习并总结,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以指导今后的解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
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
4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问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吗?
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
思考:
3
归纳: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ABC和⊿DEF全等时,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EF。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思考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思考:如课本P
3
归纳:
全等三角形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思考:
(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
应边、对应角
D
D
D
(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数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整数的性质和关系,包括素数、因子分解和数的性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彩色卡纸平行四边形纸
一、情境导入
1. 谈话: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非常开心。
课件出示不对称“脸图”问:“这张脸可爱吗?”
生:不可爱!
课件演示脸图由不对称变为对称,问:现在呢?
生:可爱!
师:看来,人人都喜欢美丽的东西。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欣赏。
2.图片欣赏(课件出示对称图形图片)
看完图片后师问:这些图片中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会说,它们两边完全一样。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后说明:它们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
看,这是笑笑自己剪的一棵对称的小松树,你们想不想也动手剪一剪呢?(课件出示小松树的剪纸图形)
生:想!
师:老师和你们来一场比赛,看谁剪的又快又好,开始!
师生同时动手剪,完成后教师把自己剪的贴在黑板上。
八年级数学上册课堂教案5篇
八班级数学上册课堂教案5篇
八班级数学上册课堂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把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培育同学的分析力量和类推力量。
3.体验所学学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简洁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PPT课件)
2.(PPT课件出示)
(1)引导同学列式:224÷4
(2)为什么这样列式?(路程÷时间=速度)
(3)说一说:224÷4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的?(老师板演)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除法,唤醒同学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
和计算步骤的回忆,为新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引导理解题意。(PPT课件演示。)
(1)题目中告知了我们什么?(坚持晨练可以熬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他方案4周跑步22.4 km。)
(2)题目中要我们求什么?(按方案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2.尝试列式,分析数量关系。
(1)要求“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当怎样列式?(同学口头列式,老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22.4÷4。)
(2)引导思考:为什么用“22.4÷4”?(路程÷时间=速度)
3.揭示新课,感受学习价值。
(1)请同学们观看这道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复习的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除数还是整数,但被除数是小数。)
(2)揭示课题:看来,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需要用小数除法计算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争辩新的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11.1全等三角形(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表述全等图形的概念和特征,并能找出全等图形;
能叙述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并能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总结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
难点:对应边和对应角的确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生活导入
我们身边经常看到“一模一样”的图形,比如同一版面的记念邮票,同一版面的人民币、用两张纸叠在一起剪出的两张窗花等,请大家举出这类图形的例子。
(二)新课
问题1:几何中,我们把上述所例举的“一模一样”的图形叫做“全等形”,以下是描述全等形的三种不同的说法,你认为哪种说法是恰当的?
(l)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2)大小相等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3)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总结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做一做:
请你用两张半透明的薄纸分别描出下中的两个三角形.然后把它们叠放在一起,观察这两个图形是否完全重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思考:课本图11.1、11.2、11.3中,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总结出结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小组讨论,得出全等三角形有这样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三)练习
课本课后的练习1、2。
(五)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六)布置作业:创新作业
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共4课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1.1.1变量
教学目标: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变量与常量
教学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
t的式子表示s.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5篇
数学的课件很有意义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篇1)
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
①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③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位等边对等角
④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以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⑤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想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⑥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⑦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⑧定理;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⑩反证法: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2、直角三角形
①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④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⑤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⑥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教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教案
“教案与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优势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数学上册教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教师类推能力。
3.体验体会所学医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资产价值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PPT课件)
2.(PPT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列式:224÷4
(2)为什么这样列式?(路程÷时间=速度)
(3)说一说:224÷4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的?(教师板演)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除法,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排序的回忆,为新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引导理解题意。(PPT课件演示。)
(1)题目中会告诉了我们什么?(坚持晨练可以增强体质,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 km。)
(2)题目中要我们求什么?(按计划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2.尝试列式,分析数量关系。
(1)要求“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英哩”,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22.4÷4。)
(2)引导思考:为什么用“22.4÷4”?(路程÷时间=速度)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运算多项式乘法,来推导平方差公式,学生的认识由一般法则到特殊法则的能力。
2、通过亲自动手、观察并发现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从广义上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含义。
3、初步学会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学习重难点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是对公式中a,b的广泛含义的理解及正确运用。
自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看一看
认真阅读教材,记住以下知识:
文字叙述平方差公式: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
1、完成下列练习:
①(m+n)(p+q)
②(a+b)(x-y)
③(2x+3y)(a-b)
④(a+2)(a-2)
⑤(3-x)(3+x)
⑥(2m+n)(2m-n)
想一想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懂?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计算对不对?若不对,请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结果、
(1)(x-3)(x+3)=x2-3( ),__________;
(2)(2x-3)(2x+3)=2x2-9( ),_________;
(3)(-x-3)(x-3)=x2-9( ),_________;
(4)(2xy-1)(2xy+1)=2xy2-1( ),________、
2、(1)(3a-4b)( )=9a2-16b2; (2)(4+2x)( )=16-4x2;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精选6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精选6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篇1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线段的数量关系,为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平行和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节的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建议
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比应用讲授法应好些,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参考采用
2.对于定理的证明,有条件的教师可考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效果可能会更直接更易于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线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掌握定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另一边的直线平分第三边”
3.能够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画图测量,猜想讨论,启发引导.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论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2.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叙述,教师画出草图,结合图形,加以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学习目标】
1.熟记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会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题.
3.会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并会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课时安排:
共11课时
11.1全等三角形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
2.理解并识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1.1全等三角形(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十一章章前图至P3结束.
①注意“黄色书签”的提示和“思考云图”中的问题.
②结合图形认真看P2和P3“思考”中问题,思考怎样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全
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检测自学效果:
a. 出示检测题:P4练习 1、2.
b. 学生检测:让三位学生上堂板演,(第1题2人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
上做.
c.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第1题:
第一步:看对应边找得对不对?为什么?(教师出示“对应边:”).引导
学生回答:重合的边是对应边(教师出示“重合的边”).
第二步:看对应角找得对不对?为什么?(教师出示“对应角:”).引导
学生回答:重合的角是对应角(教师出示“重合的角”).
评:第2题:
第一步:看相等的边找得对不对?为什么?(教师出示“相等的边:”).
引导学生回答:对应边是相等的边(教师出示“找对应边”).
第二步:看相等的角找得对不对?为什么?(教师出示“相等的角:”).
引导学生回答:对应角是相等的角(教师出示“找对应角”).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大家会找全等形、也会找全等
三角形,找全等三角形时要看清图形的变换和找准对应顶点,以后可运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得到一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4:1、2
选做题:P4:3
思考题:P4:4
六、教学记: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学习目标】
1.会灵活运用SSS、SAS、ASA和A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会用HL证明两个直角
三角形全等.
2.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共5课时
第一课时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并能正确运用“SSS”定理证明三角形全
等.
2.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1.2全等三角形判定(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
目标是:请看屏幕.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6至P8练习之前.
注意“黄色书签”的提示(并会正确运用)和“思考云图”中的问题.
注意“探究1”和“探究2”中的问题,通过画图来回答.
③注意P7例1的格式和步骤,思考运用SSS定理需要哪些条件,如何正确书写
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步骤..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检测自学效果:
a. 出示检测题:P8练习 .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c.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内容,找一找有没有错误,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练习题:
证OC是不是∠AOB的平分线,须证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证∠MOC=∠NOC.
要证∠MOC=∠NOC,第一步要证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证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
的证明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引导学
生注意条件:公共边OC=OC,教师出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第二步:看相等的角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对应角相等.
第三步:结论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
小结:本节课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大家要找对条件,书写规范,同
时注意“对应”.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15:1、2
选做题:P16:9
六、教学记:
第二课时
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学习目标】
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AS,并能正确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1.2.2全等三角形判定(2)——SAS(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至P8练习下面——P10练习上面.
注意“思考云图”中的问题.
②思考“探究3”和“探究4”中的问题,通过画图来回答.
③注意P9例2的格式和步骤,思考如何(运用SAS)正确书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步
骤.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地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 出示检测题:P10练习1、2 .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c.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