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哪些
实验室检测风险
1、实验室风险来源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上讲,风险就是人们所不希望的活动或事件产生消极后果的概率(可能性)。实验室检验责任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即样品实物质量风险和检验活动质量风险。
1.1、样品实物质量风险
在检验产品无法进行全数检验而采取抽样检验时,检验样品只能近似体现所有产品的质量状况,这就给检验活动带来风险。
检验机构的样品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
一是由检验机构抽取的检验样品;
二是各企业、个人或政府部门委托检验的样品。对于抽取的检验样品其检验质量风险是以此推测和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风险。对于委托检验样品,存在着对委托方所提供样品的真实性以及产品成熟度进行甄别和判断的风险。
对于一些机构抽样委托检验的样品,也存在无法对样品采集时的代表性和运输环节的安全性进行确认的风险,所以委托检验比抽样检验风险更大。
1.2、检验活动质量风险
检验质量风险则是由于产品抽检模式、检验方法以及分析手段的局限和实施检验活动技能的差异等因素,而导致影响检测数据及甚至检验结论准确性的风险。检验过程涉及到质检机构(或检测实验室)的人员、设备、材料和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导致风险的产生,如检验人员对所用标准的理解;仪器设备的精度(包括设备的检
定或校准、设备维护等)及人员操作的水平、环境条件等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差异或不准确,而引入质量风险。产品质量标准种类众多,容易出现设计人员引用标准不当而造成质量判别标准的不确定;新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和生产工艺的成熟度,都会给质检机构出具检验结论带来风险。
2、风险的防范
2.1、抽样检验风险的防范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一、风险的识别
风险可能存在于检测和校准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实验室应根据开展的检测或校准项目的特点,识别出最可能出现风险的环节。在实际运行中,以下几个方面都有可能存在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保密、公正性、诚信、合同评审、样品处置、方法选择、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能力、计量溯源性、人员能力、记录控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符合性声明、安全、客户、内审和管理评审。
二、风险的评估
检测或校准活动中风险和机遇并存,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是改进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检测和校准活动工作质量的机遇。因此有效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评估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实施相应的措施可以预防不符合的发生,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因此,实验室所有人员均应注意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风险的应对措施
对于影响数据结果准确性及实验室公正性所涉及的风险点,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合同评审、设备、人员、设施和
环境条件、方法选择、样品处置、安全等方面。实验室应重点监控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超出认可范围开展工作的风险
超出认可范围开展工作是实验室面临的严重风险,会带来暂停认可能力、撤销认可资质等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把“核对认可能力”这项工作,贯穿整个检测或校准进程。
1)源头防范:合同评审
在条约评审进程中,要做好资质和技术能力切实其实认工作。对不具备技术能力的项目,不能接收客户的拜托;对于具备技术能力但尚未获得相关资质的项目,应明白告知客户实验室获得资质情况,得到客户许可后,方能接收拜托。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实验室应对检测和校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应对风险的措施以减小或降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ISO/IEC: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一个显
著变化,就是增加了“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这个要素,以满足客户的工作需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一、风险的识别
风险可能存在于检测和校准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实验室应根据开展的检测或校准项目的特点,识别出最可能出现风险的环节。在实际运行中,以下几个方面都有可能存在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保密、公正性、诚信、合同评审、样品处置、方法选择、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能力、计量溯源性、人员能力、记录控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符合性声明、安全、客户、内审和管理评审。
二、风险的评估
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是改进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检测和校准活动工作质量的机遇。因此,实验室所有人员均
应注意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评估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实施相应的措施可以预防不符合的发生,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三、风险的应对措施
对于影响数据结果准确性及实验室公正性所涉及的风险点,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合同评审、设备、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方法选择、样品处置、安全等方面。实验室应重点监控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超出认可范围开展工作的风险
超出认可范围开展工作是实验室面临的重大风险,会带来暂停认可能力、撤销认可资质等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合同评审过程中,要做好资质和技术能力的确认工作,对于不具备技术能力的项目,不能接收客户的委托。对于客户的特殊要求,应做好相关技术能力的确认工作,并在合同中注明相应的特殊要求。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到底有哪些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到底有哪些?
检测机构作为质检战线的排头兵,其检验结果是人们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检验结果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些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已被国际经济组织认可,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检测机构自身的风险防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检测过程的风险是检验全过程风险中的主要风险之一,检测过程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超能力范围检验
按照《计量法》规定,对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实验室必须经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和/或CNAS认可,而资质认定和/或CNAS认可是限定实验室能力范围的,实验室只能在能力范围限定的产品(参数)范围内出具带相应标识的检验报告,检验使用的标准不在能力范围者,我们称之为超范围检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执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办法》以及其他规定中也都明确规定实验室不得超能力范围开展检测工作,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个别检验机构超能力范围检测情况时有发生。超范围检验主要有三种形式:
1.故意超能力范围检验
实验室或实验室中个别人员为满足客户要求,为实验室争取经济利益,对不在能力范围内的产品开展检验工作,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或实验室人员以为采用标准中的个别标准在能力范围内,误将产品进行检验并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
近年来,质检总局、认监委、省市质监局对超能力范围检测的处罚都非常严厉,甚至停止个别实验室的检测活动。因此,实验室应将超能力范围检测的后果向每一位员工宣传,不能为经济利益或所谓的为企业着想而故意超能力范围检测;同时实验室还应认真梳理实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在进行检测过程中,检测机构可能存在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对
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
1.操作错误:检测过程中的操作错误可能导致测试结果的失真。例如,操作人员可能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或者误操作导致样本的
污染或丢失等问题。
2.仪器问题:检测所使用的仪器可能存在问题,例如精度不高、故障
或校准不准确等情况。这种情况下,检测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3.样本问题:样本的选择和处理可能引入偏差。例如,样本可能不代
表整体群体,或者在采集、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损坏,从而影响
测试结果。
4.人为主观因素:检测结果可能受到操作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例如,对测试结果的解读可能因操作人员的经验、知识水平或个人偏见等因
素而产生差异。
5.数据处理问题: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错误或偏倚,例如数据录
入错误、计算错误或统计方法不当等因素。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对测试结果
的误解或错误的结论。
6.质量控制问题:质量控制措施可能不完善或不严格,导致测试结果
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例如,没有进行适当的校准、质量控制样本的使
用不恰当或质量控制措施的执行不到位等。
7.误报和漏报问题: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误报或漏报的问题。误报是指
将阴性样本错误地报告为阳性,或将阳性样本错误地报告为阴性,而漏报
是指将阳性样本错误地报告为阴性或完全遗漏检出。
8.伦理问题:检测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知情同意和伦理要求
等方面的问题。例如,未经测试对象同意,将其个人信息用于测试;或者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
存在的风险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到底有哪些
检测机构作为质检战线的排头兵,其检验结果是人们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检验结果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些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已被国际经济组织认可,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检测机构自身的风险防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检测过程的风险是检验全过程风险中的主要风险之一,检测过程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超能力范围检验
按照《计量法》规定,对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实验室必须经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和/或CNAS认可,而资质认定和/或CNAS认可是限定实验室能力范围的,实验室只能在能力范围限定的产品(参数)范围内出具带相应标识的检验报告,检验使用的标准不在能力范围者,我们称之为超范围检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执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办法》以及其他规定中也都明确规定实验室不得超能力范围开展检测工作,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个别检验机构超能力范围检测情况时有发生。超范围检验主要有三种形式:
1.故意超能力范围检验
实验室或实验室中个别人员为满足客户要求,为实验室争取经济利益,对不在能力范围内的产品开展检验工作,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或实验室人员以为采用标准中的个别标准在能力范围内,误将产品进行检验并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
近年来,质检总局、认监委、省市质监局对超能力范围检测的处罚都非常严厉,甚至停止个别实验室的检测活动。因此,实验室应将超能力范围检测的后果向每一位员工宣传,不能为经济利益或所谓的为企业着想而故意超能力范围检测;同时实验室还应认真梳理实验室的能力范围,对确实有设备、具备检验能力而不在能力范围内的标准,应尽快进行扩项,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引言概述:
检验检测机构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负责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然而,这些机构自身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因此,进行风险评估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对于确保机构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正文内容:
一、风险评估
1.1 评估机构内部风险
- 评估人员素质:评估检验检测机构内部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确保其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
- 设备可靠性评估:评估检验检测机构所使用的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确保其能够提供准确的测试结果。
- 数据管理评估:评估机构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1.2 评估外部风险
- 法规合规性评估:评估检验检测机构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其操作合法合规。
- 供应链风险评估:评估机构所依赖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风险,以确保其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市场竞争风险评估:评估机构所处市场的竞争情况和竞争对手的风险,以制定相应的策略应对市场竞争。
1.3 评估社会责任风险
- 环境影响评估:评估机构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其在检验检测过程中不会对
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 社会声誉评估:评估机构的社会声誉和公众认可度,以确保机构的形象和
声誉不受损害。
- 道德风险评估:评估机构的道德风险,确保机构的行为符合道德和伦理标准。
二、风险控制程序
2.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 设立质量目标和指标: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指标,以衡量机构的质量绩效。
- 管理流程优化:优化机构的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建立内部审核和监控机制:建立内部审核和监控机制,确保机构的运作符
检测机构检测过程风险分析
检测机构检测过程风险分析
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出重拳、多举措加强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活动的通知》和《关于成立总局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工作。
检验机构作为质检战线的排头兵,其检验结果是人们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检验结果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些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已被国际经济组织认可,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检验机构自身的风险防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检测过程的风险是检验全过程风险中的主要风险之一,检测过程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超能力范围检验
按照《计量法》规定,对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实验室必须经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和/或CNAS认可,而资质认定和/或CNAS认可是限定实验室能力范围的,实验室只能在能力范围限定的产品(参数)范围内出具带相应标识的检验报告,检验使用的标准不在能力范围者,我们称之为超范围检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执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办法》以及其他规定中也都明确规定实验室不得超能力范围开展检测工作,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个别检验机构超能力范围检测情况时有发生。超范围检验主要有三种形式:
1.故意超能力范围检验
实验室或实验室中个别人员为满足客户要求,为实验室争取经济利益,对不在能力范围内的产品开展检验工作,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或实验室人员以为采用标准中的个别标准在能力范围内,误将产品进行检验并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哪些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哪些?
一、超能力范围检验
按照《计量法》规定,对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实验室必须经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和/或CNAS认可,而资质认定和/或CNAS认可是限定实验室能力范围的,实验室只能在能力范围限定的产品(参数)范围内出具带相应标识的检验报告,检验使用的标准不在能力范围者,我们称之为超范围检验。超范围检验主要有三种形式:
1、故意超能力范围检验
实验室或实验室中个别人员为满足客户要求,为实验室争取经济利益,对不在能力范围内的产品开展检验工作,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或实验室人员以为采用标准中的个别标准在能力范围内,误将产品进行检验并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
2、标准变更后未及时进行能力确认
近年来,不管是产品标准还是方法标准,标准的变更非常频繁。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实验室使用的文件必须是现行有效的,因此,实验室不能使用作废标准开展检测工作。实验室采用新标准开展工作,则必须及时到实验室资质认定和/或CNAS认可的发证机构进行标准变更。目前,有的实验室怕麻烦,往往等到复评审或监督评审时才进行标准变更。在新标准开始实施到通过实验室复评审或监督评审之间如果按新标准开展检验工作,则是超范围检验。
还有一种隐性超能力范围的情形。实验室通过的检验能力范围时,实际隐含的意思是包括产品标准中引用标准也通过实验室评审。当其引用标准出现标准变更尤其是检验方法、环境设施有实际变化的情况下,其产品检验的实际检验能力有可能出现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实验室不能按现行有效标准正常开展检验工作。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隐性的”超范围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到底有哪些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到底有哪些?
检测机构作为质检战线的排头兵,其检验结果是人们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检验结果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有些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已被国际经济组织认可,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因此,加强对检测机构自身的风险防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检测过程的
风险是检验全过程风险中的主要风险之一,检测过程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超能力范围检验
按照《计量法》规定,对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实验室必须经过实验室
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和/或CNAS认可,而资质认定和/或CNAS认可是限定实验室能力范围的,实验室只能在能力范围限定的产品(参数)范围内出具带相应标识的检验报告,检验使用的标准不在能力范围者,我们称之为超范围检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执行
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办法》
以及其他规定中也都明确规定实验室不得超能力范围开展检测工作,但在实际工作
过程中,个别检验机构超能力范围检测情况时有发生。超范围检验主要有三种形式:
1.故意超能力范围检验
实验室或实验室中个别人员为满足客户要求,为实验室争取经济利益,对不在
能力范围内的产品开展检验工作,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或实验室人员以为采用标准中的个别标准在能力范围内,误将产品进行检验并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
近年来,质检总局、认监委、省市质监局对超能力范围检测的处罚都非常严厉,甚至停止个别实验室的检测活动。因此,实验室应将超能力范围检测的后果向每一
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食品检验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食品安全,还会对消费者
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对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 检测设备落后
一些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设备陈旧、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新型食品安全标准的检
测要求。这样就会导致一些新型污染物或者添加剂无法及时检测出来,对食品安全构成潜
在威胁。
2. 检测标准不统一
不同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可能使用不同的检测标准,导致同一批食品在不同地方检测
结果不一致,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3. 人为因素干扰
一些检验检测人员可能存在不诚信行为,可能出于个人利益或其他原因对检测结果进
行人为干扰,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4. 检测数据可信度低
一些检测数据可能存在造假的情况,这样就无法真实反映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情况,给
消费者带来风险。
5. 检测周期过长
一些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发布检测结果,这样就无法及时采
取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
1. 更新和提升检测设备
建立食品检验检测设备更新和升级的机制,保持设备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提
高食品检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加强人员管理
加强对食品检验检测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激励和惩罚机制,严禁人为干扰检测结
果的行为,保障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 提升数据可信度
建立食品检验检测数据公开透明的机制,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保障消费者权益。
食品检验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设备更新、标准统一、人员管理、数据可信度以及检测周期等方面进行改进,不断提升食品检验检测的准确性、敢信度和效率,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让食品安全成为现实而非空话。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到底有哪些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到底有哪些?
检测机构作为质检战线的排头兵,其检验结果是人们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检验结果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有些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已被国际经济组织认可,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因此,加强对检测机构自身的风险防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检测过程的
风险是检验全过程风险中的主要风险之一,检测过程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超能力范围检验
按照《计量法》规定,对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实验室必须经过实验室
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和/或CNAS认可,而资质认定和/或CNAS认可是限定实验室能力范围的,实验室只能在能力范围限定的产品(参数)范围内出具带相应标识的检验报告,检验使用的标准不在能力范围者,我们称之为超范围检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执行
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办法》
以及其他规定中也都明确规定实验室不得超能力范围开展检测工作,但在实际工作
过程中,个别检验机构超能力范围检测情况时有发生。超范围检验主要有三种形式:
1.故意超能力范围检验
实验室或实验室中个别人员为满足客户要求,为实验室争取经济利益,对不在
能力范围内的产品开展检验工作,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或实验室人员以为采用标准中的个别标准在能力范围内,误将产品进行检验并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
近年来,质检总局、认监委、省市质监局对超能力范围检测的处罚都非常严厉,甚至停止个别实验室的检测活动。因此,实验室应将超能力范围检测的后果向每一
检验机构检测过程风险分析与对策
展 ,检 验结 果科学 性 、公正性 、准确 性 的社 会影 响力越 来越 大 ,有 些检验 1 .故意 超能力 范 围检验 开展工 作 ,则 必须及 时 到实验 室资质
机 构 的检验结 果 已被 国际经济 组织认
实 验 室 或 实 验 室 中 个 别 人 员 为 认 定 和 / CN 认 可 的 发 证 机 构 进 或 AS
测过程 的风 险是检验 全过 程风 险 中的 实 验 室 人 员 以为 采 用 标 准 中 的 个 别 标 通过 实验室复 评审 或监督 评审 之间如 主要 风险之 一 ,检 测过 程的 风险 主要 准 在能 力范 围 内,误 将产 品进行 检验 果按 新标 准开展检 验 工作 ,则是超范 存在 于 以下几个 方面 : 并 出具 带标识 的检验 报告 。 近 年 来 ,质 检 总 局 、认 监 委 、
有三 种形 式 :
准开展 检测工 作 。实验 室采用 新标 准 标 准的变 更 ,实 验室 更应 关注 ,以免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 I 5 0 。 3
采用 作废标 准开 展检验 而造 成检验 结 果 的误判 和可 能带来来自百度文库的检验 风 险。
识
有 的检 验 机 构 ,尤 其 是 中小 型
家 质 检 总 局 发 布 执 行 的 产 品 质 量 监 2 标 准 变 更 后 未 及 时 进 行 能 力 .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到底有哪些?
检测机构作为质检战线的排头兵,其检验结果是人们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检验结果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些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已被国际经济组织认可,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检测机构自身的风险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检测过程的风险是检验全过程风险中的主要风险之一,检测过程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超能力围检验
按照?计量法?规定,对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实验室必须经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和/或AS认可,而资质认定和/或AS认可是限定实验室能力围的,实验室只能在能力围限定的产品(参数)围出具带相应标识的检验报告,检验使用的标准不在能力围者,我们称之为超围检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执行的?产品质量监视抽查管理方法?、?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方法?以及其他规定中也都明确规定实验室不得超能力围开展检测工作,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个别检验机构超能力围检测情况时有发生。超围检验主要有三种形式:
1.成心超能力围检验
实验室或实验室中个别人员为满足客户要求,为实验室争取经济利益,对不在能力围的产品开展检验工作,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或实验室人员以为采用标准中的个别标准在能力围,误将产品进展检验并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
近年来,质检总局、认监委、省市质监局对超能力围检测的处分都非常严厉,甚至停顿个别实验室的检测活动。因此,实验室应将超能力围检测的后果向每一位员工宣传,不能为经济利益或所谓的为企业着想而成心超能力围检测;同时实验室还应认真梳理实验室的能力围,对确实有设备、具备检验能力而不在能力围的标准,应尽快进展扩项,提高为企业效劳的能力。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一、背景介绍
检验检测机构是负责对产品、设备、材料等进行检测、验证和评估的组织。在
其运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技术能力不足、设备损坏、数据准确性等问题。为了确保检验检测机构的正常运作并保护利益相关方的权益,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
二、风险评估
1. 风险识别:通过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运营过程进行全面了解,识别可能存在的
风险点。例如,技术能力不足、设备维护不当、数据准确性问题等。
2. 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和概率。
根据风险的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优先级排序。
3.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的影响程度和概率,对每一个风险进行评估。评估
结果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以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和紧急性。
三、风险控制程序
1. 风险防范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例如,加强
技术培训,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等。
2. 风险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对应
急措施的制定、责任人的明确、资源的准备等。应急预案需要经过定期演练和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
3. 风险监控和评估: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
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以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4. 内部审计和监督: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对风险控制程序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和评估。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风险控制效果评估
对风险控制程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标题: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引言概述:检验检测机构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工作涉及到多种风险。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对机构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
一、风险评估
1.1 人员风险: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 设备风险:检验检测机构使用的设备是否符合标准和规定,设备的维护和校准是否及时。
1.3 数据风险:检验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是否准确、完整、可靠,数据处理过程是否规范。
二、风险控制程序
2.1 人员管理: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确保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和素质。
2.2 设备管理: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3 数据管理:建立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过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质量控制
3.1 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和报告,确保检测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3.2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检测工作。
3.3 外部审核:定期接受外部审核,提高机构的公信力和可靠性。
四、风险应急预案
4.1 制定应急预案:建立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各类风险事件的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4.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4.3 信息共享: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取和传递风险信息,做
好风险防范工作。
五、持续改进
5.1 不断学习:关注行业最新技术和标准,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机构作为质检战线的排头兵,其检验结果是人们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检验结果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些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已被国际经济组织认可,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检测机构自身的风险防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
超能力范围检验
按照《计量法》规定,对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试验室必须经过试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和/或CNAS认可,而资质认定和/或CNAS 认可是限定试验室能力范围的,试验室只能在能力范围限定的产品(参数)范围内出具带相应标识的检验报告,检验使用的标准不在能力范围者,我们称之为超范围检验。超范围检验主要有三种形式:
1、故意超能力范围检验
试验室或试验室中个别人员为满足客户要求,为试验室争取经济利益,对不在能力范围内的产品开展检验工作,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或试验室人员以为采用标准中的个别标准在能力范围内,误将产品进行检验并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
2、标准变更后未及时进行能力确认
近年来,不管是产品标准还是方法标准,标准的变更非常频繁。按照试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试验室使用的文件必须是现行有效的,因此,试验室不能使用作废标准开展检测工作。试验室采用新标准开展工作,则必须及时到试验室资质认定和/或CNAS认可的发证机构进行标准变
更。目前,有的试验室怕麻烦,往往等到复评审或监督评审时才进行标准变更。在新标准开始实施到通过试验室复评审或监督评审之间如果按新标准开展检验工作,则是超范围检验。
还有一种隐性超能力范围的情形。试验室通过的检验能力范围时,实际隐含的意思是包括产品标准中引用标准也通过试验室评审。当其引用标准出现标准变更尤其是检验方法、环境设施有实际变化的情况下,其产品检验的实际检验能力有可能出现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试验室不能按现行有效标准正常开展检验工作。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隐性的”超范围检验。
由于标准变更后需要重新进行能力确认,个别试验室怕麻烦,往往会等到监督评审或复评审时才进行确认,从而导致超能力范围检验。因此,试验室应关注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能力未确认前,不得使用新标准开展检验。对于产品标准中引用标准的变更,试验室更应关注,以免采用作废标准开展检验而造成检验结果的误判和可能带来的检验风险。
3、乱用CNAS、CMA、CAL标识
很多试验室通过了CNAS认可,也通过了试验室资质认定,而这两个认可不在同一时间进行认可,当申请扩项或标准变更时,往往是一个通过了,而另一个还要过段时间才认可。有部分试验室尤其是部分中小试验室,取得能力范围以CMA和CAL为主,CNAS的能力范围很小,而检验报告的封面一般是将几个检测标识均直接印在封面上,这使得试验室误用标识。因此,试验室应按通过的能力范围分别印制检验封面,按规定使用。
设备及环境设施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设备及环境设施是试验室开展检验的必备工具,设备及环境设施是否满足标准,将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对检验结果和判定有重大影响。设备及环境设施不能满足要求的原因主要有:
1、量值溯源未按规定
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是保证其测量准确性的主要手段之一,按照试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仪器设备使用前应经过检定或校准,必要时,在二次检定或校准之间应进行期间核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但部分试验室未按规定将仪器送计量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造成仪器失准,还有个别检定/校准试验室不经检定/校准就出具证书。试验室内经常会有仪器设备是没有检定规程或校准方法,计量部门往往图省事,仅对仪器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或校准,而其总体设备是否合格则不做综合判定,使得设备显示的数据是否准确不得而知。如果此时不采用能力验证或试验室比对的方法对仪器进行验证,则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2、设备精度下降
有的检验机构,尤其是中小型检验机构,由于资金的不足,使得设备长期服役,得不到及时更新。由于设备使用年限过长,或使用环境恶劣,设备的精度下降,检验数据的可信度下降。因此,试验室应及时更新设备,当设备一时不能更新,应增加校准的频次、做期间核查、采用试验室间比对或设备间比对等方式验证设备的可靠性,以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3、环境设施不符合标准要求
很多试验对环境设施的要求是很高的,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很大,但部分检验机构对环境设施不是很重视,不能很好地满足检验的要求。如:水泥
检验的水养护,水的温度规定为(20±1)℃,超出标准规定的温度范围,尤其是超出温度较多时,对检验结果影响就会很大。而我们在评审中发现,部分水泥试验室中,水养护都是在水池中进行,水温低了加热水,水温高了加冷水,这样的温控方式无法保证水温控制精度,其养护后的检测数据也是不准确的。因此,对环境设施要求高的试验,试验室应确保检测的环境设施符合标准要求。
检测过程质量缺乏有效控制
由于检测过程不规范而产生的检验结论不正确或数据不准确也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1、检验和计算粗心大意
检验是一个需要专注的过程,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差错。而随着手机的普及,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在检验或检验后的数据计算过程中接听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此以及其他的粗心造成检验失误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检验和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造成的检验失误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直接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差错。
2、对可疑数据不敏感
一般而言,每一种物质都有其自身特性,其检测数据应在一定范围,当检验人员或检验报告的批准人员发现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可疑数据时,应对可疑数据进行复核,并查清是否仪器设备有问题或检验人员操作失误。能够正确判断数据是否可疑,是建立在对被检测产品的理论和检测实践有大量积累的基础上,这也是一个成熟的检验人员,检验报告审核、批准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没有长期训练,是不可能敏感地察觉检验数据可疑的。
3、临界值的处理有偏差
在检验过程中,由于测量不确定度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检验项目在临界值的判断时有偏差。因此,对于有临界值的检验结果,应组织由不同检验人员或者仪器设备进行多次的比对试验,确保检验结果科学公正。
4、对标准理解有偏差
检验是一项很严谨的工作,个别检验人员对于标准的理解和使用不正确也直接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5、新上岗检验员缺乏有效监督
近年来,许多检验机构开展了新一轮的扩张,使得有经验的检验人员严重缺乏,个别试验室新进人员仅仅通过几个月的培训就上岗开展检验工作,这类检验员对检验不太熟练,对异常数据缺乏敏感,而又对这类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他们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成熟员工。因此,使用经验不足而又缺少监督的新上岗检验员,潜在风险较大。因此,要按照试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对使用在培人员应有足够的监督。试验室在使用新上岗人员或转岗人员时,除应考核上岗外,检验时试验室监督员应加强监督,防止出现检验失误。
检验原始记录不规范缺少可追溯性
检验原始记录不规范,虽然不会改变检验结果,但原始记录是试验室检验过程的证明材料,一旦试验室与检验委托方或相关第三方发生纠纷时,检验原始记录就不能起到证据的作用,将试验室置于危险境地。每个试验室都会按试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制订自己的记录管理规定,但个别试验室不能很好地执行,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