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12011053 陈益梅帧中继实验报告
am调制实验报告
am调制实验报告Title: The AM Modulation Experiment ReportIntroductionIn this experiment, we aimed to study the amplitude modulation (AM)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AM is a method of encoding information on a carrier wave by varying its amplitu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formation to be transmitted. This modulation technique is widely used in radio broadcasting and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field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SetupThe experimental setup consisted of a signal generator, an AM modulator, a carrier wave generator, and an oscilloscope. The signal generator was used to generate the input signal, which was then modulated onto the carrier wave using the AM modulator. The modulated signal was then fed into the oscilloscope for analysis.ProcedureThe first step of the experiment was to generate a sinusoidal input signal using the signal generator.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the input signal were varied to observe their effects on the modulated signal. The carrier wave generator was then used to generate a high-frequency carrier wave, which was modulated by the input signal using the AM modulator. The modulated signal was then analyzed using the oscilloscop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its amplitude.ResultsThe experiment yielded interesting results, as the modulated signal exhibit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amplitude modulation. The amplitude of the modulated signal var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mplitude of the input signal, which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M technique in encoding information on a carrier wave. The frequency of the modulated signal also corresponded to the sum and difference of the frequencies of the input signal and the carrier wave, as expected in AM modulation.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AM modulation experiment provid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the working principles of amplitude modulation. The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put signal and the modulated signal, and howthe inform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encoded onto a carrier wave using the AM technique. This experiment has enh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modulation 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In conclusion, the AM modulation experiment provid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the working principles of amplitude modulation. The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put signal and the modulated signal, and howthe inform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encoded onto a carrier wave using the AM technique. This experiment has enh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modulation 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09网络实验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实验报告专业:计算机科学与应用课程:计算机网络班级: 09计本学号: 200916704136 姓名:姚毅通教师:陈瑞志分数:寸金学院信息技术系目录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二交换机VLAN间的通信实验三帧中继实验实验四实现不同vlan动态获取IP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1.了解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VLAN概念2.学会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3.学会交换机的VLAN配置方法.二、实验要求1.通过对交换机的配置,给交换机设置IP及其的虚拟网划分2.利用交换机的命令,测试不同虚拟网端口的连通情况三、实验环境1.硬件:计算机两台,可网管的CISCO交换机一台,CISCO配置命令线缆一条,直连标准网线两条2.软件:计算机中已安装好Windows XP 操作系统四、实验内容(1)设置交换机用于管理的IP地址和缺省网关(2)建立VLAN(3)交换机端口VLAN划分(4)测试VLAN连通情况五、实验步骤(1)设置交换机用于管理的IP地址和缺省网关在交换机命令提示如下:Switch>enSwitch#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1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1,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1,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0.100Switch(config)#exitSwitch#%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Switch#show running-configBuilding configuration...Current configuration : 995 bytes!version 12.1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hostname Switch!!!interface FastEthernet0/1!interface FastEthernet0/2!interface FastEthernet0/3!interface FastEthernet0/4!interface FastEthernet0/5Switch#writeBuilding configuration...[OK]Switch#disableSwitch>建立VLANSwitch>enSwitch#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vlan 2Switch(config-vlan)#name test1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vlan 3Switch(config-vlan)#name test2Switch(config-vlan)#exit使用命令:Switch#show vlan 查询如下图删除VLAN 2,输入的命令Switch(config)#no vlan 2Switch>enSwitch#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no vlan 2Switch(config)#exit交换机端口VLAN划分witch#Switch#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interface rang fastEthernet 0/1-2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2%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1, changed state to downSwitch(config-if-range)#no shutdownSwitch(config-if-range)#exitSwitch(config-if-range)#interface rang fastEthernet 0/3-4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3Switch(config-if-range)#no shutdownSwitch(config-if-range)#exitSwitch(config)#exitSwitch#使用命令Switch#show vlan,结果如下:测试VLAN连通情况将A1设置如下:将B1设置如下:当A1连接交换机0/1端口,B1连接交换机0/2端口,用ping命令查询如下当A1连接交换机0/1端口,B1连接交换机0/3端口,用ping命令查询如下当A1连接交换机0/4端口,B1连接交换机0/3端口,用ping命令查询如下当A1连接交换机0/2端口,B1连接交换机0/3端口,用ping命令查询如下根据给交换机的设置,可以使得其建立起不同的虚拟网,而使得连接在不同虚拟网端口上的PC机无法连通,否则在同一虚拟网上的PC机可以连通。
调制解调实验报告
调制解调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调制解调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常见调制解调方式的性能特点,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原理1、调制的概念调制是将原始信号(基带信号)的某些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则变换到另一个信号(已调信号)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使信号能够在特定的信道中有效传输,例如增加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实现频谱搬移等。
2、常见的调制方式(1)幅度调制(AM):使载波的幅度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2)频率调制(FM):使载波的频率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3)相位调制(PM):使载波的相位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3、解调的概念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从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始基带信号。
三、实验设备与器材1、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基带信号。
2、调制器模块实现对基带信号的调制功能。
3、解调器模块用于对已调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基带信号。
4、示波器用于观察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
5、频谱分析仪用于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
四、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设备按照实验电路图,将信号发生器、调制器、解调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正确连接。
2、产生基带信号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
3、幅度调制实验(1)设置调制器的参数,如载波频率、调制深度等。
(2)观察示波器上已调信号的幅度变化,并与基带信号进行对比。
(3)使用频谱分析仪观察已调信号的频谱分布。
4、频率调制实验(1)调整调制器的参数,实现频率调制。
(2)在示波器上观察已调信号的频率变化。
(3)通过频谱分析仪分析频率调制信号的频谱。
5、相位调制实验(1)设置调制器进行相位调制。
(2)观察已调信号的相位变化情况。
(3)用频谱分析仪查看相位调制信号的频谱特征。
6、解调实验(1)将已调信号输入解调器。
(2)调整解调器的参数,使解调输出尽可能接近原始基带信号。
(3)在示波器上比较解调输出信号与原始基带信号。
中南大学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李敏姓名:学号: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
1、熟悉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的工作原理。
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单元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信源单元的FS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探头的地端接在实验板任何位置的GND点均可,进行下列观察:(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2)用开关K1产生代码×1110010(×为任意代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 码特点。
3、用示波器观察HDB3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
仍用信源单元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
(1)示波器的两个探头CH1和CH2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HDB3单元的AMI-HDB3,将信源单元的K1、K2、K3每一位都置1,观察全1码对应的AMI码(开关K4置于左方AMI端)波形和HDB3码(开关K4置于右方HDB3端)波形。
再将K1、K2、K3置为全0,观察全0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
帧中继实验的研究
+ W AN+ L AN” R 互 联 网 络 参 考 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图 1所 示 。 F 如
采 用数 据 包 交 换 技 术 , 行 于 OS 参 考 模 型 的 物 理 运 I 层、 数据 链 路层 的一种 高性 能 WAN 协 议 。 设计 F R实验 的 目的, 是使学生通过该实验 , 了解 F R 比 X 5 有更 高 的性 能和更 有 效 的传 输率 特 征 , 清 2具 弄
摘 要 :针 对 帧 中继 (rmerly F 比 x. 5 有 更 高 的性 能 和 更 有 效 的 传 输 率 特 征 , 出 了 F 的 实 验 方 fa — a , R) e 2 具 给 R
法 、 计 目的 与 基 本 要 求 , 绍 了 F 的 简 单 工 作 原理 和 I 据 包 处 理 过 程 , 举 了 点 对 点 和 多 点 应 用 例 子 。 设 介 R P数 列
F R虚 电路 、 据 链 路 标 识 码 、 向 连 接 的 数 据 链 路 层 通 数 面
因实验 室 中 , 具 备有 真 实 的 WAN 环境 , 以 , 用 不 所 采 V3 5的 D . TE和 V3 5的 DC . E电缆 线 直 接 相 连 , 2个 路 由器 间 以“ 背对 背” 连接方 式 , 仿真 F R网络 。
学 生 通 过 该 实 验 , 弄 清 楚 F 的 传 输 特 性 、 R 虚 电路 、 据 链 路 标 识 码 等 通 信 概 念 , 解 F 工 作 原 理 , 可 R F 数 理 R 学
L 吾
会用 F R构 造 I ta e 。 nr n t 关 键 词 : 中继 ; 输 率 ; 验 方 法 帧 传 实
信等概念 , 学会用 F R构造 It nt理解 F nr e, a R工作原理 , 掌
帧中继配置报告讲解
实验八帧中继配置一、实验目的:1. 理解帧中继交换表的工作原理;2. 理解PVC的概念;3. 掌握帧中继的基本配置;二、实验环境:本实验在PC机上利用思科路由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 V5.2进行操作,需要的设备有:三台2811路由器,三台PC机,一个帧中继空云。
三、实验内容:1. 配置帧中继云;2. 在路由器中配置帧中继协议;3. 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
1.规划网络拓扑根据下图所示的拓扑图,在Packet Tracer中规划好,并配置好模块和帧中继DLCI,路由器R1,R2,R3之间形成全网状拓扑,即每一个路由器都跟其它两个路由器建立PVC。
图8-1 实验拓扑图(1)添加3台2811路由器,为三个路由器分别添加S端口模块(NM-4A/S模块)。
图8-2 为路由器添加模块(2)添加一个Cloud-PT-Empty设备(Cloud0)模拟帧中继网络,为Cloud0添加3个S端口模块(PT-CLOUD-NM-1S模块),用来与路由器进行连接。
图8-3 为云设备添加模块(3)连接各个设备:路由器作为DTE设备,Cloud0作为DCE设备(4)按照拓扑添加3台PC机作测试用,连接到路由器F0/0端口,并启动各连接端口,为各PC设置好IP和网关。
2. 配置帧中继网络(1)设置帧中继云Cloud0的S1,S2,S3三个接口的DLCI值:图8-4 配置Serial1接口图8-5 配置Serial2接口图8-6 配置Serial3接口(2)请写出在真实的帧中继交换机中对Serial3接口进行配置(如图8-6所示)的相关命令:interface Serial3no ip addressencapsulation frame-relayclock rate 56000frame lmi-type ansiframe-relay intf-type dceframe-relay route 301 interface s1 103frame-relay route 302 interface s2 203(3)配置帧中继云Cloud0的地址映射表:图8-7 配置帧中继地址映射(4)如果是在真实的帧中继交换机中进行地址映射,请写出实现上图中帧中继地址映射表的相关配置命令。
思科实验-实验7
高级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8.2 实验1:把一台Cisco 路由器配置为帧中继交换机①理解帧中继交换机的工作原理;②理解PVC 的概念;③用路由器充当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
8.5 实验4:帧中继点到多点子接口通过本实验,读者可以掌握点到多点子接口的配置这项技能。
4.2.1.4 配置静态帧中继映射第1 部分:配置帧中继第2 部分:配置静态帧中继映射和LMI 类型4.2.2.6 配置帧中继点对点子接口第1 部分:配置帧中继第2 部分:配置帧中继点对点子接口第3 部分:检验配置和连接二、实验内容与设计思想(设计思路、主要数据结构、主要代码结构)8.5 实验4:帧中继点到多点子接口在实验1的基础上进行。
4.2.2.6 配置帧中继点对点子接口三、实验使用环境(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平台和相关软件)WIN10Cisco Packet Tracer四、实验步骤和调试过程(实验步骤、测试数据设计、测试结果分析)8.2 实验1:把一台Cisco 路由器配置为帧中继交换机R1(config-if)#exR2:(1)步骤1:开启帧中继交换功能R2(config)frame-relay switching //把该路由器当成帧中继交换机(2)步骤2:配置接口封装R2(config)#int s0/0R2(config-if)#no shutdownR2(config-if)#clock rate 128000 该接口为DCE,要配置时钟R2(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R2(config)#int s0/1R2(config-if)#no shutdownR2(config-if)#clock rate 128000R2(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R2(config)#int s1/0R2(config-if)#no shutdownR2(config-if)#clock rate 128000R2(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3)步骤3:配置LMI 类型R2(config)int s0/0R2(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R2(config-if)frame-relay intf-type dceR2(config)int s0/1R2(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R2(config-if)frame-relay intf-type dceR2(config)int s1/0R2(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R2(config-if)frame-relay intf-type dce(4)步骤4:配置帧中继交换表R3:R3(config-if)#ex实验调试(1)可以使用”show frame-relay route”,”show frame pvc”和”show frame lmi”等命令检查帧中继交换机是否正常show frmae-relay routeshow frame pvcshow frame lmi8.5 实验4:帧中继点到多点子接口在实验1的基础上进行。
光纤实训报告_2
实验三光纤通信线路码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纤通信编译码方式2、了解各种编译码方式的性能3、了解光纤线路码的选码原则4、掌握CMI编码/译码原理二、实验内容1、学习光纤通信编译码方式2、了解各种码型的性能3、掌握光纤线路码的选码原则4、观察CMI编译码的波形5、学习CMI编译码模块的使用三、实验仪器示波器, RC-GT-Ⅲ(+)型光纤通信实验系统。
四、实验记录与报告要求1、观察数字信号被CMI编码后的波形与原始波形的关系。
(注:可观察数字信号上升沿对应CMI编码后的波形)原码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0 0 0 0CMI码11001100 01010101 11001100 010101012、熟悉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编码原则和传输效果的关系CMI码是二电平传号交替反转码,它的变换规则是用“01”代替“0”,用“11”、“00”交替代替“1”。
CMI码变换后码率提高了一倍,CMI编码的特点是有一定的纠错能力。
实验四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HDB3码的编码规则。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
2、用示波器观察HDB3译码输出波形。
三、实验仪器示波器,RC-GT-Ⅲ(+)型光纤通信实验系统。
四、实验记录与报告要求1、根据实验观察和纪录回答:(1)不归零码和归零码的特点是什么?a)单极性不归零码,无电压表示"0",恒定正电压表示"1",每个码元时间的中间点是采样时间,判决门限为半幅电平。
b)双极性不归零码,"1"码和"0"码都有电流,"1"为正电流,"0"为负电流,正和负的幅度相等,判决门限为零电平。
c)单极性归零码,当发"1"码时,发出正电流,但持续时间短于一个码元的时间宽度,即发出一个窄脉冲;当发"0"码时,仍然不发送电流。
帧中继实验
帧中继(Frame Relay)协议是一个第二层协议,即数据链路层协议,它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1.虚电路两个DTE设备(如路由器)之间的逻辑链路称为虚电路(VC),帧中继用虚电路来提供端点之间的连接。
由服务提供商预先设置的虚电路称为永久虚电路(PVC);另外一种虚电路是交换虚电路(SVC),它是动态设置的虚电路。
2.DLCI数据链路标识符(Data-Link Connection Identifier),是在源和目的设备之间标识逻辑电路的一个数值。
帧中继交换机通过在一对路由器之间映射DCLI来创建虚电路。
3.本地管理接口(LMI)用户设备和帧中继交换机之间的信令标准,它负责管理设备之间的连接、维护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
4.帧中继映射作为第二层的协议,帧中继协议必须有一个和第三层协议之间建立关联的手段,才能用它来实现网络层的通信,帧中继映射即实现这样的功能,它把网络层地址和DLCI之间进行映射。
帧中继实验8.3.1.1 按实验图连接线路连接线路时,应注意要正确连接V.35电缆。
V.35电缆DCE与DTE端可以通过电缆中间的接头分辨出来。
母口的一端连接DCE设备,公口的一端连接DTE设备。
在此实验拓扑中用一台路由器来模拟帧中继交换机作为DCE设备。
8.3.1.2 配置路由器R1和R2端口地址1.R1配置步骤1 - 连接到超级终端并进入全局配置模式1)用console线一端连接路由器的console口,一端接用于配置的主机COM1口。
起动终端仿真程序“超级终端”,选定连接参数为数据位8位,波特率9600,停止位1位,无流控,无校验。
2)路由器上电,进入普通用户模式R1>3)键入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1#4)使用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1(config)#实验八帧中继、NAT实验|步骤2 - 配置ethernet 端口和serial 端口R1(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 //进入ethernet 0端口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54 255.255.255.0 //为此端口配置地址R1(config-if)#no shutdown //使端口工作R1(config)#interface serial 0 //进入serial 端口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5 255.255.255.252 //为此端口配置地址R1(config-if)#no shutdown //使端口工作R1(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配置帧中继封装格式步骤3–配置路由选择协议我们这里采用的是RIP协议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2.R2配置参看R1的配置方法对R2进行配置,端口按照实验图标注的地址进行配置。
帧尖编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帧尖编码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掌握帧尖编码的实现方法。
3. 分析帧尖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帧尖编码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编码方式,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频带利用率高等优点。
帧尖编码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通过帧尖编码器对模拟信号进行调制,使其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箱:含帧尖编码器、数字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2. 电源:为实验箱提供稳定的电源。
3. 连接线:连接实验箱各部分。
四、实验步骤1. 将数字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数字信号接入帧尖编码器。
2. 打开帧尖编码器,调整相关参数,如采样频率、调制频率等。
3. 将帧尖编码器输出的模拟信号接入示波器,观察波形。
4. 分析帧尖编码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验证帧尖编码的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帧尖编码器输出的模拟信号波形。
(2)帧尖编码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频谱。
2. 实验分析(1)帧尖编码器输出的模拟信号波形较为稳定,无明显干扰。
(2)帧尖编码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频谱中,主要频率成分与数字信号一致,说明帧尖编码器成功地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3)帧尖编码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频带利用率较高,抗干扰能力强。
六、实验结论1. 帧尖编码器能够成功地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
2. 帧尖编码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频带利用率高等优点,适用于通信系统。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帧尖编码原理和特点的理解,为今后通信系统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七、实验心得1.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帧尖编码的实现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通过实验,了解了帧尖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逐步解决了问题,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信号传递活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信号传递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信号传递过程中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3. 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
4. 熟悉信号传输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信号传递是指将信息从信源通过信道传输到信宿的过程。
在信号传递过程中,信源产生的信号通常为模拟信号,而信道传输的信号多为数字信号。
为了实现信号的传输,需要对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
调制是将信源产生的信号转换为适合信道传输的形式,而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恢复为原始信号。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调制器3. 解调器4. 双踪示波器5. 信号分析仪6. 信号传输通道(如光纤、同轴电缆等)四、实验步骤1. 调制过程(1)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模拟信号输入调制器。
(2)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AM、FM或PM)。
(3)观察示波器上调制信号的波形,分析调制效果。
2. 信号传输(1)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入信号传输通道。
(2)观察传输通道中的信号变化,分析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干扰。
3. 解调过程(1)将传输通道输出的信号输入解调器。
(2)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解调方式(AM、FM或PM)。
(3)观察示波器上解调信号的波形,分析解调效果。
4. 数据分析(1)比较不同调制方式下的信号传输质量,分析其优缺点。
(2)分析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干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3)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改进信号传输质量的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制效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M、FM和PM三种调制方式均能有效地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
其中,AM调制对信号传输的干扰较为敏感;FM调制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PM调制则具有较好的频率选择性。
2. 信号传输质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干扰对信号质量有较大影响。
光纤传输通道具有较低的损耗和较高的抗干扰能力,但成本较高;同轴电缆传输通道具有较高的损耗和较低的抗干扰能力,但成本较低。
实验报告——实验七:帧中继配置实验
实验七:帧中继配置⏹实验目的1、掌握帧中继基本概念、DLCI含义、LMI作用、静态和动态映射区别2、掌握帧中继基本配置:如接口封装、DLCI配置、LMI配置等3、能够对帧中继进行基本故障排除⏹实验要求1、帧中继拓扑与地址规划;2、帧中继基本配置和帧中继网云配置(如帧中继交换表配置)3、ospf配置4、验证帧中继配置并给出配置清单⏹实验拓扑⏹实验设备(环境、软件)路由器3个,网云一个,串口线3条。
⏹实验设计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帧中继用虚电路为面向连接的服务建立连接。
DLCI的含义是数据链路连接标识,在源和目的设备之间标识逻辑电路的一个数值。
LMI的含义是本地管理接口,是客户前端设备和帧中继交换机之间的信令标准,负责管理设备之间的连接、维护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
⏹实验过程和主要步骤1、地址规划情况2、单个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清单(1)路由器Router0配置Router>enableRouter#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nterface s2/0Router(config-if)#no ip addressRouter(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Router(config-if)#interface s2/0.1 multipoint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Router(config-subif)#bandwidth 64Router(config-subif)#frame-relay map ip 192.168.1.2 102 broadcastRouter(config-subif)#frame-relay map ip 192.168.1.3 103 broadcastRouter(config-subif)#exitRouter(config)#interface s2/0Router(config-if)#no shut%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2/0, changed state to up%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2/0.1,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config-if)#%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Serial2/0,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Serial2/0.1, changed state to up (2)路由器Router1配置Router>enableRouter#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nterface s2/0Router(config-if)#no ip addressRouter(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Router(config-if)#interface s2/0.1 multipoint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Router(config-subif)#bandwidth 64Router(config-subif)#frame-relay map ip 192.168.1.1 201 broadcastRouter(config-subif)#frame-relay map ip 192.168.1.3 203 broadcastRouter(config-subif)#exitRouter(config)#interface s2/0Router(config-if)#no shut%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2/0, changed state to up%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2/0.1,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config-if)#%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Serial2/0,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Serial2/0.1, changed state to up(3)路由器Router2配置Router>enableRouter#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nterface s2/0Router(config-if)#no ip addressRouter(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Router(config-if)#interface s2/0.1 multipoint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1.3 255.255.255.0Router(config-subif)#bandwidth 64Router(config-subif)#frame-relay map ip 192.168.1.1 301 broadcastRouter(config-subif)#frame-relay map ip 192.168.1.2 302 broadcastRouter(config-subif)#exitRouter(config)#interface s2/0Router(config-if)#no shut%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2/0, changed state to up%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2/0.1,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config-if)#%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Serial2/0,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Serial2/0.1, changed state to up3、网云交换表配置(1)Se0端口的配置:(2)Se1端口的配置(3)Se2端口的配置(4)将其进行连接:4、验证三个路由器通信情况(1)Router0到Router1和Router2(2)Router1到Router0和Router2(3)Router2到Router0和Router1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懂得了什么是帧中继以及其作用,知道了DLCI和LMI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如何配置帧中继。
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
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帧的概念和基本特性2、了解帧的结构、帧组成过程3、熟悉帧信号的观测方法4、熟悉接收端帧的同步过程和扫描状态二、实验仪器1、J H5001(Ⅲ)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一台2、2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三、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32路TDM(一次群)系统帧组成结构示意见图5.1.1。
32路时隙,256bitT 0 T1T2T3……T15T16T17……T30T311~15话路时隙17~31话路时隙帧定位时隙信令时隙X X X 1 1 X 1 1 X X X X X X X X图5.1.1 32路TDM帧组成结构示意图4路时隙TS0 TS1 TS2 TS3话路时隙开关信号时隙特殊码时隙帧同步时隙1 1 1 0 0 1 0 0图5.1.2 帧结构组成图在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中,信道传输上采用了类似TDM的传输方式:定长组帧、帧定位码与信息格式。
一帧共有4个时间间隔,按8个bit一组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固定时隙,如图5.1.2所示。
四、实验内容准备工作:首先将解复接模块内的输入信号和时钟选择跳线开关KB01、KB02至于跳线开关最下端,使复接模块和解复接模块连接成自环测试方式;将复接模块内的工作状态选择跳线开关SBW02的m序列选择跳线开关M_SEL1、M_SEL2拔下,使m序列发生器产生m序列1,将错码选择跳线开关E_SEL0、E_SEL1拔下,不在传输帧中插入误码。
1、发送传输帧结构观察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帧复接模块同步指示测试点TPB07与解复接模块复接帧信号TPB03的波形,观测时用TPB07同步。
掌握帧结构的观测方法,复接帧信号应与6.1.2图相同。
2、帧定位信号测量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帧复接模块同步指示测试点TPB07与解复接模块复接帧信号TPB03的波形,观测时用TPB07同步。
仔细调整示波器同步,找到并读出帧定位信号码格式,记录测试结果。
红框内部分为帧定位信号111001003、帧内话音数据观察用10针排线连接PCM/PAM模块排针插槽JK501和复接解复接模块的JKB01,以获取时钟信号,并将KB03设在左端,让ADPCM电路输出PCM编码信号;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帧复接模块同步指示测试点TPB07与解复接模块复接帧信号TPB03的波形,观测时用TPB07同步。
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完整实验报告
成形及其传输实验1.实验原理原理框图如上所示。
2.实验器材JH5001通信原理实验器材,双踪示波器三.实验内容1.发送传输帧结构观察(1)复接模块同步指示测试点接通道1,解复接模块复接针信号测试点接通道2。
波形如下:根据波形图可得知,同步是从真同步信号的下降沿开始的。
(2)通道1接复接信号的真内话音数据测试点,通道2接ADPCM模块的测试点波形如下:AmpcmPcm由图根据测量,可得ADPCM/PCM数据与Frame Data信号之间的时延为16T(3)通道1接复接信号的帧内话音数据测试点,通道2接发端帧同步测试点。
波形如下:在帧结构中,帧同步时隙固定,开关时隙,特殊吗时隙固定,只有话路时隙图形中不固定,会出现波形晃动。
(4)通道1接发送m序列输出端,通道2接接受m序列输出端。
波形如下:(15位m序列)(7位m序列)通信系统可以产生4种不同的序列,没改变一次发生和接收端都会随之改变,从图中可以看到波形一致,但是有有一个时钟的延迟。
另注:在途中不能读出15位m序列,因为帧结构中只给出8位,只能读出15位中的8位。
二.接复接信号指示观测(1)通道1接帧复接模块同步指示测试点,通道2接解复接模块帧同步指示测试点。
波形如下:(2)变化一致。
(3)通道1接发段m序列信号测试点,通道2接解复接输出m序列输出端。
波形如下:由实验观测帧内m序列数据随之一致变化。
经复接/解复接系统传输的时延是0.5个时钟。
3.误同步观察在通信系统中,误码率选择有4种情况,可以观测到当误码率为0时,LED灯固定几个亮(另几个闪烁),同步。
当误码率不为0时,LED循环亮,不同步。
实验二 DSP系统定时器及其应用 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电子教案
预置器: 1.按照CPU时钟周期,PSC(4bit)作减1计数。 2.当PSC减到0后,TDDR(4bit)自动地加载到PSC。同时 产生一个借位信号(即Prescaler周期),令TIM作减l计数 3.PSC继续作减1计数。
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
Projects of Signal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教育部电子信息与电气信息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立项实验教材
陈后金 郝晓莉 钱满义 高海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实验二 DSP系统定时器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
1. 定时器结构 2. 定时器寄存器 3. 定时器的工作过程 4. 定时器的定时周期的计算 5. 定时器的启动 6. 利用定时器定时输出方波
IFR|=0x0008; //clear interrupt flag TINTO if(ST1&0x2000) //output square wave signal,XF是否为1
asm(“ RSBX XF ”);//XF置0,C语言中嵌入汇编。 else asm(“ SSBX XF ”);// XF置1,C语言中嵌入汇编。 } 注意:IFR|0x0008,TINT0写1,则清除中断,属于硬件逻辑。
实验思考题
1.如何能够精确的读出定时器的计时结果? 2.使用查询方式时如何能够较精确的运行定时服务 程序? 3.在Tout引脚产生方波信号是否需要增加附加电路?
利用定时器定时输出方波(XF)流程
声音媒体技术实验报告
《声音媒体技术》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声波信号处理(二)声波特性了解姓名陈燕学号2010110603 班级计算机科学学院6班实验地点西102 实验日期成绩实验目的了解声音信号的幅度、频率的基本特征和听觉感受,了解纯音、复合音的区别和基波、谐波的概念。
实验设备AG-HMC73MC 数字摄录一体机实验内容与实验记录1、对比男声、女声语言朗诵的听觉感受1)打开Audition 3.0,点击“编辑”工作区,进入单轨视图。
2)分别打开导入的“再别康桥(男声)”、“再别康桥(女声)”音频文件。
3)将“再别康桥(男声)”音频文件的一个音轨删除,以“再别康桥(男声)-1”保存。
4)将“再别康桥(女声)”音频文件的一个音轨删除,以“再别康桥(女声)-1”保存。
5)打开“再别康桥(女声)-1”音频文件,将“再别康桥(男声)”音频文件的留存音轨复制,粘贴在“再别康桥(女声)-1”的空白音轨。
6)将“再别康桥(男声)-1”、“再别康桥(女声)-1”合成的音频文件以“再别康桥-1”保存。
7)调整“再别康桥-1”两个音轨的信号幅度,进行两个单轨轮换播放,对比两个音轨信号的听觉特征和听觉感受。
2、对比不同频率纯音的听觉感受1)打开Audition 3.0,点击“编辑”菜单工作区,进入单轨视图。
2)点击“新建波形”按钮,选择“新建波形”对话框中“取样频率”为44.1KHz、“声道数”为立体声“分辨率”为16位,并进行确认。
3)选择菜单栏的“生成”按钮,打开下拉菜单,点击“音调”选项。
4)在“生成音调”对话框中,在“基准频率”栏目添入261.63Hz,将“锁定设置”选中,将“调制”、“调制频率”设置为0,在“常规”栏目选择“正弦波”,信号长度“时值”栏目添入波形长度3秒,“dB 音量”栏设置成-6 dB(半满幅),其余项目选择默认,点击“确认”将信号波形存入音轨。
5)依次在“基准频率”栏目添入293.66Hz、329.63Hz、349.23Hz、391.99Hz、440Hz、493.88Hz、523.25Hz、将“锁定设置”选中,将“调制”、“调制频率”设置为0,其余项目选择不变,分别点击“确认”将各频率的信号波形按顺序存入音轨。
三、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
移动通信终端实验步骤首先按实验指导书,进行系统连接与测试,完成后进行以下实验:a. DBPSK调制与解调:1、将通信信道平台所有的短路器均置于1-2连接。
2、按1.12节中的方式将通信信道平台设置成“差分BPSK模式”。
3、在该方式下只提供m序列输入码型;4、在“通信信道平台”中, 用中频电缆连接S001、S002,使其在中频上进行自环连接,即自发自收。
5、检查DSP是否正常工作:测量TP413的波形,如果有脉冲波形,说明DSP已正常工作;如果没有脉冲波形,则DSP没有正常工作,需按面板上的复位按钮重新对硬件进行初始化。
6、直流电平调整:TP605、TP606测量点直流偏置电平的调整方法按附录2(见实验指导书)进行。
7、李沙育图形观察:用双踪示波器观察TP605、TP606两测量点的X-Y波形。
8、接收眼图观察:以位定时TP402测量点作同步,观察测量点TP605的接收眼图。
9、判决点观察:用示波器观察测量点判决点TP510的工作波形(示波器时基设定在2ms)。
10、位定时调整观察:TP413为DSP调整之后的最佳抽样时刻,它与TP401具有明确的相位关系。
(1)在输入测试数据为m序列时,用示波器同时观察TP401(发端时钟,观察时以它作同步)、TP413(收端最佳判决时刻)之间的相位关系。
(2)不断按确认键(此时仅对DSP位定时环路初始化),观察TP413的调整过程。
(3)断开S002接收中频接头,在没有接收信号的情况下重复该步实验,并解释原因。
11、以TP101(发送时钟)信号为同步,测量TP102(接收时钟)的抖动情况。
b.选择实验指导书所示“实验内容”2或3中的一项:1、加电,将“信道仿真平台”设置成相应的模型。
具体设置参见附录一。
测量TP101,如果工作正常时该测试点有信号输出,否则需按复位键直至TP101有信号输出;2、在TP203观察经衰落模型之后的信号。
为了清楚进行观察,将示波器时基设置在10ms以上,在该仿真模型中,衰落点的过度是一陡变过程,在实际中其是一个平滑过程。
帧中继基本网络技术的模拟研究
帧中继基本网络技术的模拟研究
陈杨杨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1(000)018
【摘要】该文简要地介绍了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器,帧中继概念和配置技术,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利用Packet Tracer实现帧中继的基本配置、帧中继点到点子接口的配置和帧中继点到多点子接口的配置方法与步骤.使用模拟器仿真网络技术,丰富了实验教学手段.
【总页数】2页(P235-236)
【作者】陈杨杨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帧中继基本网络技术的模拟研究
2.新网络技术—帧中继
3.MPLS宽带网络技术讲座——第5讲基于ATM和帧中继实现MPLS
4.帧中继技术讲座第四章帧中继的网络技术(上)
5.帧中继技术讲座第四章帧中继的网络技术(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十
课程网络管理实验名称帧中继的配置
专业_ 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__双师1班_ __ 学号___105012011053 __
姓名陈益梅同组姓名
实验日期:2014年6月17日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一、实验目的
理解帧中继网络及其应用环境。
掌握帧中继网络的配置。
掌握静态路由/路由选择协议在帧中继网络环境中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拓扑图及IP地址规划
PC机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
PC1 10.10.10.2 255.255.255.0 10.10.10.1
PC2 20.20.20.2 255.255.255.0 20.20.20.1
PC3 30.30.30.2 255.255.255.0 30.30.30.1
设备名接口名IP地址子网掩码网络号R1 f0/0 10.10.10.1 255.255.255.0 10.10.10.0 R1 S0/0/0 40.40.40.1 255.255.255.0 40.40.40.0 R2 f0/0 20.20.20.1 255.255.255.0 20.20.20.0 R2 S0/0/0 40.40.40.2 255.255.255.0 40.40.40.0 R3 f0/0 30.30.30.1 255.255.255.0 30.30.30.0 R3 S0/0/0 40.40.40.3 255.255.255.0 40.40.40.0
四、主要配置步骤
1、三台路由器接口分别配置ip地址。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R1(config)#int s0/0/0
R1(config-if)#ip address 40.40.40.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nt f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0.10.10.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config)#hostname R2
R2(config)#int s0/0/0
R2(config-if)#ip address 40.40.40.2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down
R2(config)#int f0/0
R2(config-if)#ip address 20.20.20.1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config)#hostname R3
R3(config)#int s0/0/0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40.40.40.3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config)#int f0/0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30.30.30.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2、在分别进行帧中继配置
R1(config)#int s0/0/0 ^ R1(config-if)#enc frame-relay
R1(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
R1(config-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02
R1(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40.40.40.2 102
R1(config-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03
R1(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40.40.40.3 103
R2(config)#int s0/0/0
R2(config-if)#enc frame-relay
R2(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
R2(config-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201
R2(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40.40.40.1 201
R3(config)#int s0/0/0
R3(config-if)#enc frame-relay
R3(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
R3(config-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301
R3(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40.40.40.1 301
3、在R1上配置静态路由,R2、R3上配置默认路由.
R1(config)#ip route 20.20.20.0 255.255.255.0 40.40.40.2
R1(config)#ip route 30.30.30.0 255.255.255.0 40.40.40.3
R2(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40.40.40.1
R3(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40.40.40.1
4、Ping PC机
PC1>ping 20.20.20.2
PC1>ping 30.30.30.2
PC2>ping 30.30.30.2
PC3>ping 20.20.20.2
五、测试结果及说明、分析
1、PC1>ping 20.20.20.2,可以访问。
2、PC1>ping 30.30.30.2,可以访问。
3、PC2>ping 30.30.30.2,可以访问。
4、PC3>ping 20.20.20.2,可以访问。
六、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配置错误等,解决方法、错误排查方法等说明,实验收获等)
通过本次实验我理解帧中继网络及其应用环境。
掌握帧中继网络的配置。
掌握静态路由/路由选择协议在帧中继网络环境中的使用。